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回顾
对外汉语教学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在《周礼》及《礼记》所提到的“通译”被提到。而外国人或外族人真正大批到中原学习汉语,则始于东汉初年。《后汉书·儒林列传》:“匈奴亦遣子入学。”兴盛于唐代,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这都是指来华学习。再追溯外国的汉语教学,早在公元372 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公元 1 世纪至10 世纪佛教传入越南,为研读佛经,越南人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18、19 世纪,西方传教士将汉语教学带回德、法、意等欧洲国家,那里的汉语教学往往跟汉学研究融为一体。但不管何时何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始终没有成为一项专门的事业和一种专门的学问。如果把1950 年7 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作为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开始的标志,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即实行改革开放前的形成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时期,前者又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创立阶段: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即从1950年的清华大学最先开设“东欧班”至196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学院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成立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从无到有地建立了新中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教学机构,并初步组成了一支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1950年,捷克、波兰向我国提出交换留学生。同年6月,周恩来总理决定与捷克、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朝鲜各交换5名留学生。7月,“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开学。(1951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1952年至1960 年在北京大学),这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专门机构。应该说:1950年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国元年”。1960年我国在校的外国留学生471人。1961年,我国选拔优秀毕业生,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进行3年外语(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培训,陆续派往国外任教。这批师资日后成为业务骨干,不少人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领导。这10年间共接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3315名留学生,并开始了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汉语教师(朱德熙先生为当时首位赴保加利亚任教的对外汉语教师)。这一阶段的特点:①从无到有,建立了专门的教学机构;
②形成了一支专职的对外汉语教学队伍;问题:①教学机构不稳定;②教学规模小;③教学门类单一,只有预备教育。
二、巩固阶段:6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
1962年“北京外语学院留学生办公室”跟“出国留学生部”合并独立建校,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这一决策结束了我国教育机构和人员不稳定的状况。当时学校开设了三个专业:①汉语预备教育;②汉语专业教育;③汉语出国师资培训。经高教部批准,1964 年学校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成为我国惟—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1965 年夏,二千多越南留学生来华,全国又有二十多所著名高校承担了对外汉语教学任务,仅1965年留学生总数已达到了3312人。另外,从1961年起,高教部决定从一部分重点大学
的中文系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作为出国汉语师资储备,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或北京大学进修三年外语,至文革共培养了四批共一百多人,他们后来成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坚骨干力量。这些教师向分布在全国20 所大学的2000名留学生教授汉语。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这一阶段的特点:①教学规模不断扩大;②出现了多种教学形式;③专业增多(预备教育、翻译专业)。不幸的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几乎无情地断送了新中国的对外汉语事业。
三、恢复阶段:70年代初至70年代后期
在这之前的60年代下半段,正值十年“文革”的头五年,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处于停顿状态。但由于70年代初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1971年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1973年联合国大会第28届参议一致通过将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五种工作语言之一,1972年因我国援建坦赞铁路,所以要为这两国长期培养数百名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首先需要学习汉语),所以对外汉语教学需求增大。1972年10月,周恩来总理批准恢复北京语言学院,次年就招收了42个国家的383名留学生。1974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为北京语言学院题写了校名,标志着国家最高领导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关心和重视。1972年至1977年五年间,我国共接受2266名留学生。
四、发展阶段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随之而来的“中国热”带来了“汉语热”。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到1978年,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有了大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变化和特点如下:
1.形成了以北京语言学院(后改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现名为“北京语言大学”)为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教学点遍布全国的、各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2.教学类型增多:汉语预备教育;四年制汉语本科教育(1978 年);汉语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网络教育;对外汉语师资教育;汉语速成教育;华侨补校(北京、广州、集美……);建立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海外“孔子学院”。1977年至1978年,我国接受一年以上的长期生13126名,短期生33812名,计46938名,是前三个阶段总和的1.4倍。
3.支持海外的汉语教学,`主要形式有:派遣教师赴海外教授汉语;提供汉语教材供其使用;建立海外教学点或合作办分院;对海外教师进行高水平培训。
届时,“对外汉语言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已成共识。此后,随着我国在世界地位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也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扬.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5.
[3]柳英绿.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 (李娟,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