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勘探法在岩溶地区中应用

合集下载

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塌陷调查中的应用分析

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塌陷调查中的应用分析

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塌陷调查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探技术不断进步。

地下塌陷情况十分复杂,对地面塌陷的检测方法最直观有效的是钻孔取心法,通过对心样进行相关试验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不同地层的厚度和完整性等,但是这种方式有一定缺陷,取心点位的随机性较大,易发生漏检,以及取心点位的密度不足,结果代表性不够。

同时钻孔取心对环境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案例表明物探检测技术对地面塌陷检测是有效的,采取合适的物探技术手段可以预先查明地面下方隐伏的塌陷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除险,防患于未然,实现提前预防和监测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综合物探方法;岩溶塌陷调查;应用分析引言岩溶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受岩溶作用影响向下陷落并在地面上形成塌陷坑(洞)的地质现象。

岩溶塌陷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岩溶化地层,发育溶洞(溶缝或溶隙)或土洞为地下水补-径-排和塌陷物质提供储存场所或通道;基岩上覆有一定厚度的红黏土层(或完整性差的岩层);产生岩溶塌陷的主导因素——致塌作用力(潜蚀作用、真空吸蚀、振动论及盖层失托增荷效应等)。

若能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实现岩溶塌陷隐患(溶洞或土洞发育)的早期识别,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避让和治理技术措施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综合物探技术的内容依据综合物探技术的工作原理,可将物探技术划分为:以电性差异为基础的电法勘探;以磁性差异为基础的磁法勘探;以密度差异为基础的重力勘探技术等。

除此之外,还有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技术等,综合物探技术的内容涉及较广泛,且在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从综合物探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该技术更多地应用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方面,次之则会在水文地质勘查以及考古业勘查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应用。

从综合物探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重点是通过电磁学与现代科技设备组合在一起,以此达到高精度、高效率、低误差的勘查目标,保障地质勘查结果的准确性。

岩溶勘查物探方法的应用

岩溶勘查物探方法的应用

岩溶勘查物探方法的应用一、岩溶勘查及物探方法的简要概述岩溶是一种潜在的地质灾害,会危及建筑物、水库、矿山等的安全,引起地面沉陷,破坏环境。

另一方面,岩溶水是一种丰富的水资源,溶洞则可以在发展旅游业、储集业等方面发挥作用。

因此,在可溶岩石(主要是碳酸盐岩)分布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国土整治、环境保护、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时,都需要对岩溶进行勘察,弄清其发育情况和分布规律。

物探方法是通过探测岩溶引起的物理场的异常现象来勘察岩溶的。

它不仅可以在地面测量,而且可以在地下测量(例如在钻孔中、隧道中或其间)以及地下(钻孔、隧道等)与地面之间测量,以勘察所研究空间的岩溶分布。

目前,岩溶勘察中常用的物探方法主要有电法、地震法、微重力法、射气法和地球物理测井等(本文中不论述与地球物理测井有关的问题)。

岩溶常常沿断层、破碎带发育,用物探方法探测断层和破碎带以间接探测岩溶,可能比直接探测它们更容易。

物探方法探测岩溶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岩溶与围岩的物性差异、探测深度、分辨率和信噪比。

此外,在岩溶地质环境中应用物探方法,对岩溶发育强度的评价和监测,对于防治岩溶区的化学污染、保护环境和预测岩溶地质灾害,均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总之,要想更好地分析并研究岩溶问题,采用最新物探技术效果显著。

二、物探方法的分类介绍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因此,在地热勘查过程中,使用的物探方法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地面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测井勘探以及航空勘探。

1、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实质是利用岩石不同的磁性进行勘查,根据探测出的数据与磁场空间分布的特征联系起来,对待测地区进行勘查。

这一方法适用于沉积岩形成的地区,对沉积岩会产生较大的磁感应。

磁法勘探还可细分为:地面高精度磁测、航空磁测。

2、重力勘探。

下岩层中矿物质分布较密集的地方使用重力勘探能够产生重力反应,或者称之为重力异常。

通过重力反映出来的数据与地质资料比对,准确找到地下储热区。

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岩溶是一种形成于石灰岩、石膏岩等岩层内的地质现象,常见于地下水侵蚀的作用下。

岩溶地貌的发育对于水文地质、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岩溶地区由于地表沉积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传统的地质勘查方法难以发挥作用,因此综合物探方法成为了岩溶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就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首先,综合物探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大面积进行勘查,且不受地形、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干扰。

通过综合合成电磁法、地震勘探、地热勘探等方法,可以对岩溶地区的地下构造、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研究,为勘查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

其次,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确定岩溶地区的含水层特征。

通过电磁法可以探测到地下电导率变化,从而判断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和含水层的厚度。

地震勘探可以通过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反射波形等参数,来研究地下水的渗透性、孔隙度和裂缝情况,进而判断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

此外,综合物探方法还可以用于岩溶地区的地下空洞探测。

地下空洞对于岩溶地区的工程建设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综合地质雷达、重力勘探等方法可以获取地下空洞的分布情况、规模和形态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土地规划提供依据。

同时,综合物探方法还可以评估地下空洞的稳定性,对于防治地下空洞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综合物探方法还可以辅助岩溶地区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通过综合电地化勘探、放射性核素探测等方法可以对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污染和放射性核素分布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些数据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并指导岩溶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

综上所述,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岩溶地区的勘查评价、含水层特征确定、地下空洞探测以及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随着综合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岩溶勘查中,综合物探方法还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岩溶地质工程中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

岩溶地质工程中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
3 . 甚 低频 电磁 法
甚 低频 电磁法 适用于 圈定断裂 破 碎带 、岩 溶发 育带 ,选 择适 合测
区 工作 频 率 的甚 低频 发 射 台 ,选 用 NWC ( 澳 大利 亚 西北 角 ) 。 f = 2 2 . 3 k h z 、N D T ( 日本 爱 知 县依 佐 美 ) f = l 7. 4 k h z电 台作 为场 源比 较 合适 , 因为 这两个 台具有 强大 的辐 射功 率 ,距我 国较 近 ,且场 强持 续平 稳 的
20

矗 1 3 年月 7 j i l
C h 中 i n a 国 C 化 h e m 工 i c a 贸 l T 易 r a d e
岩溶地质 工程中综合物探方法的应 用
刘道明 ・ 刘 翔。
( 1 . 贵州省 地矿 局一 。五地质 大队 ,贵州贵 阳 5 5 0 0 1 8 : 2 . 贵州省 地矿局 地球 物理地 球化 学勘察 院 。贵 州贵 阳 5 5 0 01 8溶地 区地 形、地质情况相对复 杂,各 种物探 方法的应 用都 受到 一定条件 限制 , 进行 岩溶地质勘 察 时,应进行 综合物探勘察 ,为设 计
综合 物探 应 用思路
和施工提供 可靠 的原始 资料。本文对此介绍 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地质工程 中的应用。
关键词 :岩溶
4 . 常 规 电测 深法
电 ( 阻 率 )测 深法 适于 划 分地 层 ,探 测 隐伏 构 造 、地 下 埋设 物 、 岩 溶 、空洞 ( 区 )和地 下水 源 ;常 规 电测深 法是 区别 于 以高密 度 电阻 率 法 中施 贝 2 装 置提 取 的 电测深 曲线 法 ,常规 电测 深法 是指 野外 逐
我 国 西南 地 区广泛 分 布着 岩溶 发 育带 ,而 贵州 地处 世 界三 大卡 斯 特 集 中分 布去之 一 的东 亚 片区 中心 。在 碳酸 盐 广泛 分 布的 地质 环境 和 温 暖湿 润季风 气候 的背 景 下 ,全 省 1 7 . 6万平 方公 里 的土地 上 ,卡斯特 地 貌 出露面 积 占 7 3 %,属 我 国乃至 世 界热带 锥状 卡 斯特 面 积最 大 ,发 育 最强 烈 的一个 高原 地 区 。岩 溶 是水 利工 程 、路基工 程 、高 层建 筑 地 基 工程 的主要 地质 问题 ,由于岩 溶构 造本 身 的特 殊性 ,使 得 工程 勘察 变 得非常 复 杂 。以往 常用 的勘 察 手段 主要 为 工程 地质 测绘 、钻孔 测 试 等 。而这 些方 法 手段 具有 相 当大 的局 限性 、片 面 性 ,一些 问题 难 以查 清 ,使工 程在 建 设过 程 中出现 难 以预 料 的问题 ,增加 了工 程建 设 的难 度 ,甚至个 别工 程建 成后不 能投 人使用 ,造成 了经 济的 巨大浪 费。 地 球 物理 探测 方 法( 物探 方 法) 是一 种 高效 、无 损 的勘察 方 法 ,在 地质 调查 、资 源勘 探 中 已经取 得 了丰 硕的 成果 。随 着 仪器 精度 的 提高 和理 论 的成熟 ,物 探方 法 逐步 在工 程 勘察 中得 到 应用 ,取 得了 满 意的

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在岩溶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在岩溶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D K 7 1 + o 8 5 l 5
围岩 节 理 裂 隙水 发 育 , 局部 强 烈 破 碎 , 溶腔发百,
自稳条件差
D K 7 1 _ 0 8 5 一 D K 7 l + l 2 4 3 9 围岩整体强度差, 节理裂隙较发育, 局部地下水发
结合 P波和横波 的成果图 ( 未附) , 可以推 断掌子面前方围岩条件复 杂, 前方 3 0 m左右 , 纵横波 传播速度明显 降低 , 出现反射截面 , 节 理裂隙 较发育 , 容 易塌方 , 并且横波 反射 强烈, 可能为发育岩溶裂 隙带 , 规 模有 限, 含 一 定量 的地 下 水 。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3 4 4 ( 2 0 1 3 ) 0 8 — 0 1 7 0 - 0 2
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在岩溶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万 捷 符 蓉
( , 西 壮 族 自治 区 公 路 桥梁 工程 总公 司二 分 公 司 广 西 南宁 5 3 0 0 0 1 ) 摘 要: 在 地质条件 复杂的隧道 施工过程 中, 应采用 以地质分析 为主线 , 综 合 运 用 多种 预 报 方 法 , 运用 T S P地 震 波 法 对 隧 道 进 行 长距离 预报 , 在其预报 的可疑段进行 高密度 直流 电法预报 , 取长 补短, 并结合地勘 资料以及多年积 累的经验综 合分析 , 为特 殊 、 不 良地 质地段 的隧道施工控制措 旌的制定提供依据 。但是 由于物探 方法 的间接性 , 应对预报 结论中的富水破碎 区实施超前钻探 , 进行进 一步
勘探资料, 基本可判定进入岩溶较发育地带 。因此, 项 目决定综合超前地 质预报资料进行分析 。
3 . 1 T S P地 震 波 法 原理 及 结 果 分 析

综合物探技术在隐伏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技术在隐伏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1 O 2 O
3 0 40



图 4 测 线 B B 视 电 阻 率等 值 线 剖 面 图 —
4 2 瞬变 电磁 法探 测结 果 .
5n处存在物探高阻异常 , l 推测为岩溶空洞, 埋深约 7— 5I, 3 l l 洞径约 25m, . 见图所标示的 R 1 大致 D一 ;
处理 、 示 。 显
溶大厅 , 其顶板埋深约为 l 2 洞室最大高度 8~ 0m, 约为 2 宽 1 1 5m, 0— 6m不等 , 向大里程方 向纵向长 约 l — 5m不等 , 内石笋 、 5 2 洞 钟乳石发育 , 洞中多有 石柱残留 , 洞底充填泥质 , 板上见有塌 陷坑形迹 , 底
Ⅳ =6
图 2 高 密度 电法数据 采集 布置 示意图
P, 沿测线绘得的 P 断面图是测线下面一定范围内
地 电断 面 的综 合 反映 。
从 而绘 制 出该工 区的物性 地质 断面 图 。 如 图 3所 示 , 线 A A 范 围内 电阻 率 分层 较 测 — 为 明显 , 本上 表现 为上 部呈低 阻状 态 , 部 呈高 阻 基 下 状 态 , 下部高 低 阻接触 面起 伏 较 大 。其 中测 线 6 上 4
动等外因诱发下易引起不均匀沉降 , 乃至地面塌陷, 给人 民的生命 、 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岩溶灾害多 发 区进行 灾害 地质 调查 为灾 害治 理 提供必 要 的基础 地质资料 , 是减灾 防灾工作 的前提。综合物探方法 是岩溶调查中的重要手段 , 瞬变 电磁法和高密度电 法则是综合物探的有效方法 , 特别是在含水的岩溶 洞穴探测方面, 有非常突出的效果。
本次采用温纳( 对称 四极) 电阻率剖面法 , 其特 点是各电极间保持一定距离 , 同时沿着测线移动 , 逐

深入探讨岩溶地质勘查及应用措施

深入探讨岩溶地质勘查及应用措施

关于地 电结构状态 的地质信息 ;③数据的采集和 收录全部实现
了 自动 化 ( 半 自动化 ) 不 仅采 集速 度 快 , 且避 免 了 由于 人 工 或 , 而 操 作 所 出现 的误 差 和 错误 ;④ 可 以实 现 资料 的现 场 实 时 处 理和 脱 机 处理 , 据 需要 自动 绘 制和 打 印各 种 成 果 图 , 大 提 高 了 电 根 大 阻 率 法 的智 能 化 程度 。
的作 用 , 样 , 岩 石 颗 粒 表 面 吸 附 了负 离 子 , 果 在 运 动 的地 这 有 结 下 水 中集 中 了较 多 的 正离 子 , 成 了在 水 流 方 向为 高 电位 、 水 形 背 流 方 向 为低 电位 的过 滤 电场 。 也就 是说 , 般 在漏 水 点 , 形成 一 将
达 。 下面 就 对 这 4种 方 法 分 别进 行 探 讨 。
1 . 高密 度 电 阻率 法 .1 2
探 地 雷达 ( 简称 G R 是探 空 雷 达 技 术 向地 下 的 扩 展 。它 是 P)
地 质 ・ 察 ・ 绘 勘 测
建材 与 装 饰 2 1 年 1 00 0月
深入 探 讨 岩 溶地 质 勘 查及 应 用 措 施
许 建 昌
摘 要: 岩溶地质条件错综复杂, 以往 的勘查方法不再适合, 本文阐述 了适合于岩溶地 区的勘查方法, 包括地质 测绘、 地球物理勘探、 工程钻探、 遥感技术、 静力触探等 , 重点研究 了物探技术的应用 , 出了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并进行优化 。 提 关键词 : 岩溶地质 : 勘查方法: 应用
电极 极 距 的 办法 来 获 取 不 同深 度 上 地 质 体 的 电阻 率 值 ,并 利 用
测量, 为研 究岩溶的发育规律及顶板稳定性分析提供资料; ⑦弄

综合勘探技术在岩溶地区勘察评价中的应用

综合勘探技术在岩溶地区勘察评价中的应用

塔基周边 (其中有一塌陷己发生在主塔基至拉 盘之间)、19 # 塔基周边、2 9# 塔基周边至 7 0 208# 塔之间, 部分集中 发育连成塌陷群。塌 陷主要分布在地下水主通流区, 多成条带状分 布, 主要发育 方向 北西275’ 345’ 一 。和北东 0 1 一 90。 之间, 塌陷形状以次回状与椭圆状两 种类型为主, 其中:次圆 状直径D二 30 一 . 1. 6 3 勘察工作开展情况 6肠 , D二 5 m 。 旧 平均 2. 6 椭圆状长轴a=2 . 2 一 5. 3 . 1 水文工程地质测绘 4m, 平均a=5 , , 63m 短轴b=1.9 一 7.onm , 均 勘察区地貌主要为覆盖型岩溶平原, 地形 可测深度h 一般0 . 5 ~ 5 .om , 平均 较平坦, 内有部份波状起伏土丘, 以水田为主, b=3. 85m , h = 1. 75m , 随着采矿的进行, 该区塌陷还在 早地为辅 。 J 发展之中。 该区区域地质属华厦系构造体系, 勘察区 3 .2 综合物探工作 没发现断裂构造 , 场地构造较稳定, 地层以中 3 . 2 . 1 高密度电法勘探资料解释推断 泥盘统东岗岭(DZd 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 ) 高密度电阻率法资料经室内资料处理后, 岩层倾向250’ 300. , 一 倾角多在20’ 40‘ 一 之 整理形成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反演拟断面图 间。根据矿区地质勘查资料, 区内发育有隐伏 和部分测点的视电阻率测深类型曲线。通过 的北东向小型皱褶构造。 对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反演拟断面图和部分 勘察区属亚热带气候, 温湿, 多雨, 区域地 我 下水类型主要为覆盖型岩溶微承压水, 以岩溶 测点的视电阻率测深类型曲线的特征分析 , 们推断了9 个塔基探测范围内的基岩起伏情 洞穴、溶隙储水为主, 富水性中等。 况、 软土层、 土洞、 以及探测深度以内的岩溶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与稻田回灌入 发育情况。 渗补给及北东、北西向山区的侧向补给, 形成 3 . 2 . 2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推断 北东向的带状富水水文地质单元, 地下水向北 ( 1 定性解释 ) 东向逗流排泄, 自 在 然条件下, 地下水埋深一 从9 个塔基各测线段地震映像时间剖面 般0 一 m , 3 随季节而变化, 年水位变幅一般为 看, 部分地震波勘探结果显示对各岩性界面有 2 一3 m 。 较好反映, 各组地震波同相轴较连续且清晰, 根据现场调查资料, 调查区内共分布有大 各同相轴的起伏反映了土层和基岩起伏的变 小塌陷点6 多处, 0 塌陷主要集中发育在 1% # 化情况; 部分测线由于田基及地表浅部千扰, 物探推断岩溶异常成果表 附表 1

如何提高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如何提高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如何提高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岩溶地区是指地下水侵蚀岩石和溶解的地貌区域,其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特点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对于岩溶地区的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综合利用多种勘察方法:岩溶地区具有复杂的地下水和地质情况,仅仅依靠传统的地质勘察方法往往不能全面了解地下情况,因此应综合利用物探、水文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法,以获取更为全面准确的数据。

2.加大勘察深度和密度:由于岩溶地区地下存在深层的溶蚀空洞和石缝,较浅的勘察难以全面了解地下情况。

因此,在岩溶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加大勘察深度和密度,特别是对于重要工程区域,要进行深层勘察,以保证勘察质量。

3.合理选择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合理选择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例如,在岩溶区进行岩溶水文地质勘察时,可以采用钻探、地电、地磁等方法,以获取地下水位和岩层情况;在岩溶洞穴工程勘察时,可以采用洞穴勘察方法,以获取洞穴结构和稳定性情况。

4.加强勘察数据分析和评价:勘察数据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结果,要加强对勘察数据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勘察数据的科学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地下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5.加强勘察成果的应用和总结:岩土工程勘察的目标是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地质信息和技术支持,因此,要加强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应用和总结,不断完善勘察方法和技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总之,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提高需要综合利用多种勘察方法,加大勘察深度和密度,合理选择勘察方法,加强勘察数据分析和评价,加强勘察成果的应用和总结,以提高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岩溶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和技术支持,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合理的勘察方法及探测技术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合理的勘察方法及探测技术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合理的勘察方法及探测技术摘要: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

岩溶不仅可能导致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面塌陷、山体崩塌等,也给工程建设的本身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尤其是隐伏岩溶的存在,危害更大。

因此,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岩溶的影响和危害进行合理评价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从西南地区常见的岩溶地质出发,探讨了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及探测技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岩溶地质;勘察;探测技术Abstract: the karst rock to soluble, especially of carbonate rock (such as limestone, gypsum, etc), containing carbon dioxide by the running water dissolution, sometimes to deposi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landscape. Often a peculiar shape, a cave, a Clint, stone ditch, stone forest, cave, underground river also have cliffs. Not only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karst geological disasters happen, if the ground subsidence, landslides and so on, also to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itself brings about many adverse effects, especially concealed karst existence, more harmful. Therefore, in the karst area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karst hazards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from the southwest common karst geological tries to explore the karst area engineering geology prospecting method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Keywords: karst 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Detection technology一、岩溶地质的形成岩溶(又称喀斯特),是指流水对可溶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盐岩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要特征(包括水的机械侵蚀以及物质的运移与再沉淀) 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总称。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应用分析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应用分析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应用分析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应用分析是对岩溶地质特点进行综合考量,利用现代化的钻探技术进行勘察,探测地下岩层情况,为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岩溶地区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地下水位变化大、岩溶溶洞易发、地下岩体不稳定等,这些挑战使得传统的勘察方法在岩溶地区应用受到限制。

随着钻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声波钻探、岩芯取样技术等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岩溶地区的勘察难题,提高勘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在岩溶地区的真实工程案例中应用钻探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岩体的结构和性质,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钻探技术在岩溶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如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地下信息、探测较深层次的岩土体情况等,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如钻孔方向受地下岩层构造影响、岩层特性难以准确判断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钻探技术,提高其在岩溶地区的应用效果,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2. 正文2.1 岩溶地区的地质特点岩溶地区是指地下有溶蚀空间并以石灰岩等为主要岩性的地区。

其地质特点主要包括岩层裂隙多、岩性不均匀、地下水循环强烈、地形地貌复杂等。

岩层裂隙多是岩溶地区的一大特点,石灰岩等岩石易于溶解形成裂隙,这种裂隙不仅会对工程建设中的岩土体稳定性造成影响,还会在钻探中对孔隙水的渗流和固体颗粒的运移起到影响作用。

岩溶地区的岩性不均匀性主要体现在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上。

不同的岩性对钻探工程的难度和施工质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地下水循环强烈是岩溶地区的又一特点,这种地下水系统的存在会导致岩体的溶蚀和岩溶地貌的形成,对勘察和钻探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岩溶地区的地质特点决定了在岩土工程勘察钻探中需重视裂隙、岩性、地下水等因素,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钻探技术和措施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综合勘察方法在岩溶地区勘察中的应用

综合勘察方法在岩溶地区勘察中的应用

某灰渣堆场地貌为峰丛 ( 封闭式 ) ——溶蚀洼地,洼地大部分被第 四系土层 覆盖 ,四周 山体顶为分水岭 ,山体基岩裸 露。受 构造作 用影 响 ,南侧山坡坡度较陡 ,多悬崖 ,脚洞群十分发育。 为查明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堆场区域和附近地表岩溶状 况 、堆场本体岩溶的分布 、特性 、严重程度 、充填 与否 、工程和水文特 性 ,并提出防治处理建议 ,工程实施过程 中采取 了多种勘察方法,最后 达到了预期效果。 1 勘 察方法及 技术
灰渣堆场场地地貌单元为峰丛 ( 封闭式 ) ——溶蚀洼地。洼地呈东 西走 向,总体呈东高西低 ,洼地底 部标高 为6 97 7 .2~663 米 ,起伏较 9. 5 大 ,洼 地 大 部分 被 第 四 系土 层 覆盖 。堆 场 场地 四周 围 山体 顶 为 分水 岭 , 山峰峰顶标高变化于847 9 41米 ,山体为基岩裸露,其北侧山坡植 0. 9— 1. 9 被稍发育 ,坡度稍陡;南侧山坡植被较发育 ,主要 为灌木 、杂草。受构 造 作 用影 响 ,南 侧 山坡 坡 度较 陡 ,多悬 崖 ,脚 洞 群十 分发 育 。 经 工 程地 质 测 绘 、钻探 揭 露 及室 内试 验 ,场 地 粘性 土属 于 原生 红 粘 土 ,在天然竖向剖面上 ,呈现明显上硬下软的规律 ,有一定胀缩性 ,但 不属于膨胀土 ;场地下伏基岩为石炭系大塘阶 ( .)灰岩 、构造角砾 c 岩 ,岩层产状倾 向2 5 ,倾角2 。 ,岩石浅部节理 裂隙较发育 ,裂隙 3。 4 间多被方解石细脉充填或铁红色铁锰质氧化物浸染 ,局部裂隙间有强烈 溶蚀现象。岩 面起伏变化较大 ,岩溶发育形态类型主要为溶沟 ( ) 槽 及 溶洞 ,溶沟 ( )及溶洞中均为可塑 ~软塑状粘性土充填 。 槽 22 地 质 构造 . 堆场场地位于坡洪一 德保构造带内的汉龙背斜西翼 ,岩层为单斜岩 层 ,产状倾向20 ~20 1。 4 ",倾角l。 ~3。。 2 7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 、钻探及丁程物探等资料分析 ,分析堆场区范围 内主要有断层 5 条,属坡洪~德保大断裂带 的次一级断层,详见堆场内 断层构造一览表 ( 1 表 )。 受区域构造应力作 用 ,在断层地带两侧等部位 ,节理裂 隙比较 发 育 ,并 形 成 堆 场 区 内 山体 岩 石 陡 崖 或 陡 壁 。详 见 节理 裂 隙玫 瑰 图 ( 图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手段及应用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手段及应用

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14DOI:10.16660/ki.1674-098X.2019.17.114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手段及应用①李雄(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0六大队 湖南衡阳 421003)摘 要:岩溶又叫做喀斯特,是一种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现象。

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地质勘察工作已经越来越被重视,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岩溶地区地质的未知性和不稳定,岩溶地区地质勘察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

本文对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手段进行了探讨,并对勘察手段的特点与应用作了分析。

关键词:岩溶地区 勘察方法 实际应用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6(b)-0114-02①作者简介:李雄(1985—),男,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勘察。

岩溶的形成是化学溶蚀作用的结果,对这一特殊现象,许多科学家和专家已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岩溶地区建设工程逐渐增加,岩溶地质勘察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不断改进勘察技术,增加勘察水平,提高岩溶地区勘察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促进工程建设的发展。

1 岩溶地区勘察的现状岩溶可根据碳酸盐露出条件和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埋藏型三类。

岩溶发育的不均一性和多样性使勘察、设计面临很多问题。

尽管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但实际的经验和实践还不是很成熟。

随着工程建设的大量开展,应加强对岩溶的勘察工做,对岩溶生成环境、稳定性、工程影响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更多的勘察经验,提高勘察水平。

2 岩溶地区勘察技术手段时间、地质条件的不同使岩溶的形态千差万别,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使得地质状况复杂造成勘察问题多,因此勘察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关键。

2.1 物探地球物理勘探是根据物理现象对地质体或地质构造做出解释推断的结果,因此,它是间接的勘探方法。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应用分析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应用分析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岩溶地区是指地下岩层溶蚀形成的地貌地形,是地质构造相对复杂的地区。

岩溶地区具有地下水系统发育、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空洞多、地表岩溶特征鲜明等特点。

在岩溶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钻探工作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下岩洞密布、地下水体较多、地表地下关系复杂等。

为了充分了解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并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应运而生。

这些技术包括地下钻探、地质勘察、地层分析等,通过在岩溶地区进行的工程勘察钻探,可以获取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岩层特征等相关信息,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随着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岩溶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到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在岩溶地区工程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深入研究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1. 探究岩溶地区的特点及挑战,分析其对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要求和影响,为后续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 分析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具体应用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和警示。

3. 探讨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在岩溶地区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向和方法,提高该技术在岩溶地区的适用性和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可以全面了解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的应用现状和问题,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岩溶地区是地质灾害频发且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应用意义重大。

岩溶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可以为煤矿开采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保障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岩溶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可以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岩溶塌陷区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效果

岩溶塌陷区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效果

岩溶塌陷区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效果张进国 夏训银 王洪生 王身龙 张 丽 毕远伟(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 河北・保定 071051)提 要 该文以向阳村地面塌陷调查为例,论述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塌陷调查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和浅层地震勘探可有效查明塌陷区内地层结构、隐伏断裂破碎带,并划分出塌陷区范围。

最终验证物探结果与钻孔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 综合物探 岩溶塌陷 浅层地震 高密度电法Application E ffect of Comprehensive G eophysical Methodin K arst Collapse AreaZhang Jinguo X ia Xunyin Wang H ongsheng Wang Shenlong Zhang Li Bi Y uanwei(No.519Brigade of North China G 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Abstract T aking the ground collapse investigation in X iangyang village as an exam ple ,the application of com prehensiv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 in karst collapse area investigation is discussed.C ombined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with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stratum structure in col 2lapse area ,the hidden fracture broken zone ,and divide the collapse area.The results are basically coincide with those of drilling.K eyw ords com prehensiv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karst collapse ;shallow seismic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作者简介:张进国(1965-),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深部找矿、工程物探方法的应用和研究。

岩溶地质勘察方法及应用

岩溶地质勘察方法及应用

道的追索,弄清各中地面天然水点之间的联系和地下水系 的补给来源。
1. 2 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物体的不同物理特性来分别物体 的,根据不同的物体特性有不同的物探方法,如电阻率法、电 位法、频率测深法、电磁发、声波探测、放射性测井等。对于岩 溶病害探测常常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视电阻 率、探地雷达。下面就对这 4 种方法分别进行探讨。 1.2.1 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 1980 年代地球物理工作者为适应山 地物探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电法勘探新技术,其基本原理与 常规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高密度电法在观测中 设置了较高密度的测点,现场测量时,只需要将全部电极布 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然后进行观测。在设计和技术实施 上,高密度电测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理论和大规模集成 电路,使用的电极数量多,而且电极之间可自由组合,这样就 可以提取更多的地电信息,使电法勘探能像地震勘探一样使 用覆盖式的测量方式。与常规电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以 下优点:①电极布设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 干扰和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②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 方式的测量,从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结构状态的地 质信息;③数据的采集和收录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 化),不仅采集速度快,而且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出现的误 差和错误;④可以实现资料的现场实时处理和脱机处理,根 据需要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大大提高了电阻率法的 智能化程度。 1.2.2 自然电位法 在电法勘探中,除广泛使用人工电场外,在某些情况下 还可以利用天然电场。这是一种直流电场,往往和地下水的 运动以及岩石、矿石的电化学活动性有关,观测和研究这种 电场的分布,可解决矿产勘探或水文、工程地质问题,这就是 自然电位法。 一般情况下,含水岩层中的固体颗粒大多具有吸附负离 子的作用,这样,有岩石颗粒表面吸附了负离子,结果在运动 的地下水中集中了较多的正离子,形成了在水流方向为高电 位、背水流方向为低电位的过滤电场。也就是说,一般在漏水 点,将形成负自然电位异常,而在出水点,将出现正的自然电

岩溶地质勘察方法及应用

岩溶地质勘察方法及应用

运 动 以 及 岩 石 矿 石 的 电化 学 活 动 性 有 关 观 测 和 研 究 这 种
区 分它们 是 否与暗河系有

电场 的 分 布 可 解 决 矿 产 勘 探 或 水 文 工 程 地 质 问 题 这 就 是
, 、

关 以配 合 洞 穴 调 查


还 要结合地 质构造 地 貌 条件初步摆 出



程地 质勘 察有着 十分重 要 的作用 而 合 理 的勘察 方法 也 就成 为 人 们 所 关 注 的 问题


可 以 提 取 更 多 的 地 电信 息 使 电 法 勘 探 能 像 地 震 勘 探


样使
本文通 过 广 泛 地 收集 工 程 资料和 前人
、 ,
用 覆 盖 式 的测 量 方 式
下 优 点 ① 电极 布 设



与 常 规 电 法 相 比 高 密 度 电法 具 有 以

的研 究 资料 对 此 进 行 整 理 分 析 和 研 究 总 结 出 适 用 于 岩 溶
地 区工 程地 质勘 察 的方法 如地 质 测 绘 地 球 物 理 勘探 工 程

、 、
次 性 完 成 减 少 了 因 电极 设 置 引 起 的

维普资讯
v OL 5 N0 3

本 栏 固 由湖 南 亩 第 三 测 绘 院 协 办
技 _ 方法 术


要 :研 究 了 岩 溶 地 质 的 勘 查 方 法


包括 地 质 测 绘 地

道 的追 索

弄 清 各 中地 面 天 然 水 点 之 问 的 联 系 和 地 下 水 系

岩溶地段的勘测方法

岩溶地段的勘测方法

1引言我国岩溶无论是分布地域还是形成时代上都有相当大的跨度,使得不同地区岩溶发育各具特色。

但无论是何种类型岩溶,其共同点是:由于岩溶作用形成了地下架空结构,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降低了岩体强度,增加了岩体渗透性,也使得地表面强烈的参差不齐,以及碳酸盐岩极不规则的基岩面上发育各具特征的地表风化产物一红粘土,这种由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地基常常会由于下伏溶洞顶板坍塌、土洞发育而形成大规模地面塌陷、岩溶地下水的突袭、不均匀地基沉降等,对工程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2岩溶地区勘察方法2.1岩土工程的一般勘察方法岩土工程勘察常用的方法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及地球物理勘探三类。

钻探和坑探工程是直接勘探手段,能较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

钻探工程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勘探手段,普遍应用于各类工程的勘察中。

由于它对一些重要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有可能会误判、遗漏,所以也称它为“半直接”勘探手段,而坑探工程勘探人员可以在其中观察编录,以掌握地质结构的细节,但是重型坑探工程耗资高,勘探周期长,使用时应考虑经济要求。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可以简便而迅速的探测地下地质情况,且具有立体透视性的特点,但其勘探成果具多解性,使用时往往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2.2岩溶地区物探勘察方法岩溶地区勘察主要是探测建筑区岩溶溶蚀、漏斗、溶洞、暗河的平面分布和岩溶地下水的分布等情况。

在岩溶地区的物探勘察方法中主要使用电阻率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浅层地震法、瞬变电磁法、激发极化法、测井、无线电波透视法、钻孔电磁波透视法、微重力法、射气测量等。

2.2.1电阻率法电阻率法是电法中勘察岩溶地质最常用的勘察方法,也是早期岩溶勘察中运用最多的物探方法。

电阻率法包括电剖面和电测深法。

在岩溶地质的勘察中更多的是使用电测深法进行勘探。

电测深法对勘察隐伏浅层岩溶较为有效,电测深勘探比钻探探查的范围大。

电测深法是对岩土体三维情况的勘察方法,是体积勘探概念,它除探测测点下方垂线上的岩溶情况,同时还探测外侧一定范围(与电场分布有关)的截面上的情况;而钻探仅局限于沿钻孔轴线上的探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勘探法在岩溶地区中应用摘要:结合工程案例针对工程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现场工程地质条件,采取了综合和合理的有效勘察方法,并对工作区作出正确的评价,提出合理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地质勘察方法岩溶地区特点由于经济的发展,在岩溶地区的工程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在此类地质条件下地质勘察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可溶性碳酸盐岩在国内分布比较广泛,要掌握其勘察方法就要了解岩溶发育规律及特性,针对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对应的勘察方法和技术。

1、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及探测技术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分析方法及岩溶探测技术,除了常规的钻探手段外,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或手段。

1.1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包括岩溶地形地貌调查、地层岩性、水文地质调查、测量及试验等内容的野外调查,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岩溶发育的分布和特点,并据此进一步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工作,该方法简单,方便实用,能获得直观的野外工程地质基础资料。

1.2 地球物理勘探:适用于对岩体中复杂的岩溶洞穴进行探测,除了电阻率(电剖面和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无线电波透射法、地面地震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微重力法、射气测量等以外,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探地雷达GPR (地质雷达)、层析成像(CT)技术等在岩溶工程地质勘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确定岩溶溶洞、土洞及塌陷等的分布、形态和充填情况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针对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复杂,其发生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采用监测地面沉降、地面和房屋开裂的方法来监测塌陷,效果并不好,而采用地质雷达等直接监测和岩溶管道系统中水(气)压力的动态变化传感器自动监测的间接监测技术来监测塌陷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查明大范围的区域岩溶发育和深部岩溶的分布规律方面,地球物理勘探是最理想的方法之一,但探测的准确程度受场地的干扰、技术人员的解释水平等因素影响。

1.3 遥感技术:地球资源卫星遥感(MSS、TM、SPOT)、航空遥感、热红外遥感、侧视雷达遥感等在70年代引进我国以后,具有调查面积大,重复性好等特点,对于研究岩溶地貌形态、岩溶层组划分、地质构造等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该技术一般用于大型工程选址,而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用得不多。

1.4 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主要采用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测定溶洞和土洞中充填物、岩溶塌陷堆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和地基土承载力,该技术在各岩溶地区有较成熟的应用经验,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应用广泛。

1.5 示踪试验:用示踪剂(荧光染料等)进行岩溶地下水联通试验以及长期观测的研究,以查明岩溶的发育程度和溶洞相互连通、分布情况,该方法简单,较方便可靠,但不适用于无地下水的溶洞。

1.6 模型试验:采用一定尺寸规模的试验装置,模拟砂、土层在各种条件下(如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岩溶地基的稳定性或岩溶塌陷过程,一般用于岩溶塌陷的研究。

1.7 插钎:用一定长度钢钎(筋)按一定的间距插人上覆土层,用来查明土层中是否发育有岩溶土洞,该方法还具有施工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

1.8 管波探测法:管波探测法是在钻孔中利用“管波”作为探测物理场,探测孔旁一定范围内的溶洞、溶蚀裂隙、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最新孔中物探方法,即利用桩位中心的一个勘察钻孔,通过发射管波,采集记录并分析管波反射信号,就可探明整个桩位范围内的岩溶、软弱夹层及裂隙带的发育和分布情况,并评价嵌岩桩基桩持力层的完整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当在施工勘察阶段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时,应对桩位进行专门的桩基勘察,勘察点应逐桩布置,勘探的深度应不小于桩底以下桩径的3 倍并不小于5 m。

目前,工程上一般采用一桩一孔或一桩多孔钻探方式进行桩位勘察,一桩一孔钻探往往会遗漏孔旁的岩溶,一桩多孔钻探则勘察成本高、工期长。

而管波探测法作为辅助勘察的物探新方法,既准确可靠,又大大降低了勘察成本,勘察工期也大幅缩减。

2、不同岩溶发育地区的勘察方法与技术岩溶地区工程勘察还必须根据不同地段岩溶发育特点、类型,结合工程特点选择勘察手段和方法,合理布置工作量,确定研究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勘察和研究。

2.1 岩溶补给区和径流区工程勘察方法和手段岩溶补给区和径流区工程勘察的总体原则是:先进行地面调查,了解岩溶发育情况、分布特征,并结合物探方法(电测深,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地质雷达等),判断可能存在覆盖型落水洞的区域和地下溶洞、土洞的发育位置,再结合工程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重点勘探。

①一般工民建勘察:在地面调查和适宜物探的基础上,对重点地段和具体建筑地基进行高密度钎探和加密钻探,适当加深孔深,以满足评价工程地质稳定性要求。

②桥梁桩基础勘察:先进行地面调查和物探,对岩溶发育进行评价,再进行勘探。

在岩溶发育区,由于地下岩溶发育位置不易确定,最好每棵桩位打一或多个勘探孔,孔深要大于桩长,以确保桩基稳定。

③水库库区和坝区勘察:一般不宜在岩溶地区建水库,必须修建时在地面调查和物探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钻探、压水试验和必要的连通试验,评价库区渗漏情况,坝区勘探布孔范围要比一般非岩溶地区大,并注意充填古溶洞,因其在库水压力下有产生潜蚀管涌的可能。

2.2 岩溶排泄区工程勘察岩溶排泄区多为盆地边缘裸露型岩溶排泄带或盆地覆盖型岩溶,其工程地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要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勘察研究。

一般局部的、浅部的工程勘察很难发现和评价可能产生的岩溶危害。

①裸露型岩溶排泄区(带)的勘察,遵循先调查再重点集中勘探的原则。

一般裸型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比较清楚,以调查为主再结合必要的物探。

__②盆地埋藏型岩溶区工程勘察。

覆盖型岩溶区工程勘察不能限于局部勘探,要进行较大范围的系统分析研究。

在调查和收集有关勘探资料,水文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可能产生岩溶危害的地段采用物探(浅层地震,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等)、抽水试验和钻孔勘探等综合方法进行勘察研究。

除了进行一般的工程地质评价外,还要专门对可能产生的岩溶危害问题进行评价,以提供处理方案。

2.2.3 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勘察综合方法的运用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勘察工作,不能机械的应用某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勘察手段,充分全面地对岩溶地区的工程场地作出正确评价和判断,为工程的下一步工作提供全面正确的地质勘察资料,下面是一个综合方法运用的实例。

某水库勘察,该水库位于南河流域仁和坪向斜南翼“U”形河谷内,溶洞、洼地、落水洞较发育,河流两岸群峰耸立,峡谷切割深度大,两岸陡峭。

近期开发河段河床底部基岩大都裸露,河床覆盖厚度3~5 m。

水库岩溶勘探方案为:在全面地质测绘的基础上,采用物探先行、物探指导钻探和巷探的成果验证物探效果的勘探方法。

具体方法是:首先进行1个月的全面地质测绘工作,确定出不同坝址线岩溶可能发育的两条物探线;然后采用地震反射法和瞬变电磁法这两种物探方法,在2个勘探线上布置12个钻孔和3个平硐,其中前期布置了9个钻孔,在后期的物探和已有钻探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地质条件,又增加了3个钻孔,原有的9个钻孔中有3个也改变了原先确定的位置,确实从勘探工作中不断改变勘探计划,做到优化施工,使水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保证。

根据物探资料,在右坝肩埋深50~80m电阻率高等值线内出现较多低电阻率值封闭曲线,说明在该深度范围内灰岩完整性较差,溶蚀作用强烈,岩溶发育,即在高程480~520m 出现一期岩溶发育,后经钻探资料证实,在钻孔8和钻孔9中,深度为50~60m,高程为480~500m,有溶洞出现,证实高程480~500m 以上为强渗漏带,各方勘探成果表明,在480m 高程以下岩体透水性弱,按70m 坝高设计,库水位高程470~480m,正处在透水性较差的岩性段,可以判断右岸渗漏条件较好,不可能形成大的渗漏通道。

本工程根据据综合勘察资料分析对该库区作出如下工程评价:①山体内部岩溶下限高程在440m(或450m)以上,其上为岩溶比较强烈发育段,其下是岩溶不发育或微弱发育段;②地下水平岩溶发育地段:下坝址右岸,物探异常显示在470~520m高程之间,这与钻孔揭露的岩洞情况完全一致,下坝址左岸,物探异常显示在450~480m高程之间,而钻孔揭露岩洞情况也证实了其一致性,该区在上述高程范围内是岩溶最发育时期;③470~520m高程段,显示该时期河谷右岸上、下坝址河间地块岩溶现象比左岸更发育,450~480m高程段河谷右岸上、下坝段间地块岩溶现象欠发育,而左岸的羊子洞一带该高程溶蚀发育,这种差别可能与当时河流展布有关;④540~560m高程的岩溶系统与当地溶蚀洼地、槽谷高程相当,此高程的岩溶系统被溶蚀剥蚀作用破坏,只在较高处残留水平溶洞;⑤450 m左右及以下,是本区地壳快速上升发育期,相应形成陕谷陡崖地貌,从几个钻孔中都证实此高程以下岩石很完整,没有发现溶洞,1、2、3 号平硐揭示,山体内岩体十分完好,很少见到岩石溶蚀现象,压水试验也证实,其岩体透水性很小;⑥临谷坡几个溶洞形态及沉淀物特征指示表明,这些水平溶洞都是地下水集中向南河河谷排泄的出口,溶洞大多顺层发育;⑦南河河床高程处发育的溶洞为最新一期岩溶产物,洞体规模不大,从几个钻孔揭示及物探探测资料来看,结合平硐展示图,在此高程左右山体内部没有发现岩石强烈溶蚀痕迹。

可以推测,该期溶洞向山体内延伸有限,除个别特殊条件外(如鱼洞),可能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岩溶系统。

由此可得出结论:①岩溶工程地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溶洞间的相互关系复杂,通过综合勘探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②在勘察中要充分发挥物探技术的先进性、全面性及钻探的直观性特点,并使其能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使各种勘探手段有序的进行,不断在工作过程中调整方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地质的勘探水平。

3、总结语综合勘探在岩溶地区地质勘察中是科学可行的。

岩溶地区的岩溶发育状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针对工程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现场工程地质条件,采取综合的和合理有效的勘察方法,对场地岩溶的发育规律和趋势了解清楚,并对工作区作出正确的评价,提出合理方案和建议。

同时,应加强与后期施工的联系,对每次工程勘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