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 / 4
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深化西岗区卫生服务工作ﻫ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社区卫生事
业的发展,缓解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当前卫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区
委、区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区政协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由区政协文法委与
区政府卫生局组成调研小组,就我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问题开展了为期三个多
月的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深入有关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走访,组织部分政协委
员就我区公共卫生硬件建设和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题视察,分别召开政协委员、专
家学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卫生服务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座谈会,
并到重庆、成都等地的友好城区进行学习考察,广泛收集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
议。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ﻫ一、 基本情况ﻫ
在摸底调查中,我们重点就我区卫生资源、人口结构、参保情况、慢病人数、医
患比例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了与我区卫生服务服务工作有关的一些基本
情况。ﻫﻫ1、卫生服务资源基本情况。截至今年一季度,辖区共有医院18家,
按所有制划分,公有制医院13家,占总编制床位数的94.3%;非公有制医院5
家,占总编制床位数的5。7%。按隶属情况划分,省属1家,市属3家,区属1家,
部队所属2家,企事业单位所属6家,个体所属5家。除医院外,辖区有妇幼保
健所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公有制4家,社会联办7家。此外,辖区另有门诊部、诊所139家,全部为非
公有制医疗机构。配置相对密集的医疗机构使我区的千人口床位数和医生数保持
了较高水平。现我区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和执业医师数分别为12.9和5.97,
两项指标都高于市内其他城区和全市4.46、2.48的整体水平,也大大超过了
《辽宁省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所提出的“原则上城市应控制在每
千人口病床6。5张、医师3.0名"的标准。ﻫﻫ2、居民群众享受医保情况.参
保情况是衡量居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指标。西岗
区现有户籍人口33.67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7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
20。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36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63。4%;参加商业
医疗保险4.9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4.6%;自费医疗7.4万人,占户籍人口
总数的22%。低保人员0.84万人,其中参加医保0.63万人,占低保总数的75%;
未参加医保0.18万人,占低保总数的21。5%.外来常住人口1。9万人,其中
参加医保0。18万人,占外来常住人口总数的9.5%;未参加医保1.72万人,
占外来常住人口总数的90.5%。患九种常见慢性病的2。8万人,其中参加医保
2。29万人,占81.4%;未参加医保0.52万人,占18。6%。ﻫﻫ3、社区卫生服
务开展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是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缓解和破
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这方面,区委、区政府不断加
强领导、加大投入,有关部门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努力构建“服务网络"体系。根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方便
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2 / 4
居民”的原则,对我区的医疗机构进行撤并改造和布局调整,规划建设了11个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各街道设立了卫生防治站,为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提供了资源
保障。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各自服务半径内基本实
现了“十分钟内方便就医”的目标。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共建立家庭病床135张,家庭健康档案7.8万份。去年家庭病床使用为861
人次,门诊及巡诊服务量33.6万人次,占辖区医疗门诊总量的14%。现各社区
平均日就诊量已达83.6人次。二是不断加大“规范化"管理力度。加强内涵建
设,健全管理机制,实行了一体化和标准化管理。严格依法监督,实施量化管理,
促使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行医、规范执业.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效能,通
过多种手段和形式促进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着力抓好“引进、
培训、管理”三个环节,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社区卫生服务
的从业人员343人,平均每万人拥有3。6个医生、4个护士。三是深入开展“卫
生进社区”活动.在积极改善就诊服务的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和走出家门、深入社
区,为群众送健康、送服务的力度,开展了以健康干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
医疗康复、红十字服务进社区和送医送药、医疗回访、危病护理、临终关怀、家
庭病床、健康普查、康复指导、免疫接种、产后访视、温暖救助进家庭为主要内
容的“五进社区,十进家庭”活动,使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社区卫生服务带来
的便利。四是不断完善“优惠服务"措施.以降低群众就医成本为目标,推出“四
项减免”措施。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推出“十项承诺”措施。以减免低
保人员医疗支出为目标,推出“十项优惠"措施。同时,推行“一状一证一卡”,
对低保户、伤残户、边缘户、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实行“医疗救助”服务,使居民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五是不断强化“健康管
理”措施。坚持“教育在先,防病在前"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
积极加强对辖区居民的健康教育与管理。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为开展健康管
理提供基础依据.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宣讲,在社区、公共场所开展健康知识和疾
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了辖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ﻫ
二、存在问题ﻫ我区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尽管取得了很
大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仍存在一些影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影
响居民群众看病、治病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
问题仍然存在。辖区医疗资源配置虽然相对饱和,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相对比较
便利,但一些大医院专家诊、住院就诊等方面还存在号位子、排长队的现象,一
些疑难病的诊治难以在本地完成,看病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仍困扰着辖区群众。
为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市、区政府虽对一些困难群众实行了医疗救助措施,
但受宏观体制、医疗保险发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群众看病贵,尤其是一些未参加
医保的慢性病患者、城市边缘人群看不起病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另外,我区人
口老龄化问题相对严峻,60岁以上老年人占20.9%,高于大连市15。6%的平
均水平,客观上导致辖区慢性病率较高、医疗支出数额较大,加剧了我区群众看
病贵的问题.二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由于服务设施、医疗设备、
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3 / 4
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
医院”的就医习惯和流程还未形成,社区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
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我区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以民营为主,随着医疗保险政策放开、慢病管理放开、集体个体医疗机构准入放
开、药品价格放开,其原享受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生存压力逐年增大.出于生
存压力与逐利本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服务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以药养
医”情况十分突出,应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未完全到位.三是人才队伍建设还有
不足.卫生系统事业人员年龄偏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
重。完善的用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影响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好的人才难引进,现有的人员难调出,影响了卫生系
统队伍的整体活力。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来源渠道较窄,加之工作强度较高、
待遇相对较低,致使人才不足、人员不稳,影响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政策投入
机制不完善。虽然我区已经实施了按每万人每年4万元的公共服务补助政策,但
是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求相比投入仍显不足,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发
挥。ﻫ
三、思路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
贵"问题为目标,借鉴友好城区经验和做法,并综合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就我区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服务发展等方面,提出以下思路和对策。ﻫ
1、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水平.一是应注意整合辖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
充分总结“非典”期间公共卫生服务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经验,加强
同市级预防保健机构的配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依托辖区市级公
共卫生服务机构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加大辖区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努力形成“资
源共享、区域联动"的良好局面,为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资源支持.二是应
充分提高区属公共卫生资源使用效率。近年来,我区加大公共卫生硬件建设投入
力度,对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设施进行了改建或改造.为此,
应坚持建、管、用并重的原则,确保好的硬件产生好的效果。同时,可采取内部共
享、有偿外租等做法,提高新配置设备使用率,防止资源闲置和浪费,充分发挥
这些资源设施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有作用.三是应充分挖掘和调动事业单位活
力.加强工作指导,细化工作职责,搞好工作考核,引导和促使卫生系统各事业
单位立足各自职能,搞好分工协作,承担起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力军
作用。探索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按照精干、
效能的要求,加大人事用工管理制度改革,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聘用、
合同管理等办法,激发事业单位内部活力,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的用人
机制.严格绩效考核,将考核成绩与收入挂钩,采取考核不合格人员待岗培训或调
离岗位等做法,为引进人才腾出位置,逐步解决人员有序进出等问题,为公共卫
生服务提供人才保障。ﻫ
2、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一是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利于社区卫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