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肿瘤的诊疗进展(综述)
1型神经纤维瘤基因抑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1型神经纤维瘤基因抑癌机制的研究进展乔谷媛(综述);陈必良(审校)【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22)24【摘要】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 is a tumour predisposition syndrome as an autosomal domi-nant aberrations of NF1.Recently, the new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have revealed somatic NF1 aberrations in various sporadic tumours.NF1 gene and its protein product, as tumour suppressor, play criti-cal role in wide range of tumours.NF1 alterations appear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umor and adverse outcomes in several tumour types .Neurofibromin-deficient or mutations can lead to increas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To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mechanism of NF1 in sporadic cancers may lead to the improvement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ations of NF1 aberr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F1-based treat-ments, which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1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肿瘤易患性综合征,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q11.2区域。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率低和病情复杂,临床上对其诊疗现状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就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一、疾病概况1型神经纤维瘤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常见于神经系统、皮肤和内分泌系统等多个器官。
病性脊柱侧弯是1型神经纤维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症状包括脊柱侧凸和畸形、身高不对称等。
病性脊柱侧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二、诊疗现状1. 诊断由于疾病的罕见性和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对病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一直是个难题。
目前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来进行诊断。
新近的研究表明,基因检测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未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完善,基因检测在病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2. 治疗目前对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保守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矫正体操、理疗、药物治疗等,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病例。
手术治疗则主要适用于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传统手术方式多采用脊柱融合技术,但这种方式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术后康复周期长。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接受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较传统手术更佳,恢复周期也更短。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在逐渐被引入临床实践,如脊柱镜技术、激光治疗、生物材料植入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病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存在的问题和展望尽管目前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常见疾病相比,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疾病本身的罕见性导致医生对该病的了解不足,患者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疾病的多样性表现也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目前对该病的治疗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医院、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法不一,患者很难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概述: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NF1-Scoliosi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神经纤维瘤、皮肤色素斑、骨钙化异常等。
而脊柱侧弯则是其常见且严重的表现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
诊断:NF1-Scoliosis最早于1932年被报道,但该病多年来一直被忽视。
1991年,Durrani 等人提出了诊断NF1-Scoliosis的标准,包括:①有NF1的家族史或者基因诊断;②髂骨嵴高度差大于1.5cm;③胸椎和/或腰椎弯曲大于20度。
此外,目前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正侧位X线片、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目前针对NF1-Scoliosis的治疗存在一定的争议。
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矫正器治疗等。
保守治疗包括体育锻炼、物理治疗、矫形床和脊柱牵引等。
然而,研究表明保守治疗的效果非常有限,对于部分严重的患者来说,甚至无法缓解脊柱侧弯的症状。
手术治疗是治疗NF1-Scoliosis的有效方法之一。
手术的目的是纠正脊柱的侧弯,恢复脊柱的平衡和稳定性。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脊柱融合、前路脊柱融合和椎体形态修复术等。
矫正器治疗是一种最为保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矫正器的固定作用使脊柱得到逐步的矫正。
研究表明,矫正器治疗在脊柱侧弯角度小于25度时效果较好。
结论:NF1-Scoliosi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脊柱侧弯是其常见的表现之一。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矫正器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治疗NF1-Scoliosis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后遗症。
因此,应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法并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合并椎旁肿瘤的诊疗
adS ia od 2 1 V 1 0No n pnlC r ,00, o. , . 2 5
361
随患者 生 长发 育 , 柱 畸形可 能 会迅 速进 展 [ 因此 对于 营养 不 良型 脊柱 畸形 , 脊 8 j 。 应早 期 积极 采 取 手术 治 疗。 而椎 管 内肿瘤 的治疗 , 手术 切 除是 唯一 有效 的方 法 。 于神经 纤 维瘤病 合 并椎 管 内肿瘤 患者 , 对 手术 适 应 时应 充分 考虑 肿瘤 压迫 及 畸形进 展 可能 导致 脊髓 损 害 的后 果 , 而采 取更 为 积极 的治 疗措施 。 临床上 对 于 因肿瘤 压 迫 出现神 经症 状 的病例 , 视为 手术 治疗 的绝 对 适应 证 。 应 如术前 发 现患 者伴 有椎 管 内肿瘤 的 表 现 , 应在 切 除椎 管 内肿 瘤 的前 提下 再进 行脊 柱矫 形 的手 术操 作 , 也 以提 高矫 形手 术 的安全性 。 椎 管 内肿 瘤 , 原则 上应 尽 量做 到肿 瘤 的边界 性 切除 , 降低肿 瘤 的局 部复 发率 。 由于 目前诊 断水 平 以 的提高 和显 微外科 技 术 的应 用 以及 手术 方法 的改进 , 多数 椎 管 内肿 瘤 可实施 彻 底切 除 . 但神 经纤 维瘤病 伴椎 管 内肿瘤 常表 现 为 哑铃 型椎 管 内 、 肿 瘤 , 外 且可 表 现为 多 发病 灶 , 经纤 维瘤 易 在椎 旁 形 成广 泛侵 神 袭 的 巨大瘤 体 , 其边 界 不甚 清 楚 , 至造 成 毗邻 重要 脏 器 、 甚 血管 的移位 ; 于椎 旁肿 瘤 的彻底 切 除 困难 , 对
畸形 。 因而 在切 除其 伴有 的椎 管 内肿瘤 的过程 中 , 应 充分 考虑 到脊 柱 的稳定 性 重建 。 则极 易造 成脊 更 否
儿童神经纤维瘤病1型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进展
儿童神经纤维瘤病1型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进展刘美伶;周亚兵;王晓强【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4(44)3【摘要】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1,NF1)好发于儿童,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
NF1的外显率几乎是100%,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
NF1在颅内能引起肿瘤性病变,后者按照病理学依据可分为低级别肿瘤、高级别肿瘤和类似肿瘤病变。
合并NF1的颅内肿瘤多为低级别肿瘤,视路胶质瘤最为多见,其次是脑干胶质瘤,其余部位和类型的肿瘤也有所发生;高级别肿瘤并不常见。
而类似肿瘤病变即不明明亮物体虽不是肿瘤,但却是NF1儿童最常见的具有部分肿瘤性质的颅内异常病变。
这些肿瘤性病变可通过观察、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处理,不同病变的最佳处理方式不同,其预后也有所不同。
目前针对儿童NF1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方式还有所争议。
该文就此种病变的特点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大众对NF1肿瘤性病变的认知水平,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方案,推进NF1患者完善神经外科治疗。
【总页数】8页(P399-406)【作者】刘美伶;周亚兵;王晓强【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神经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医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儿童颅内囊性病变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2.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重症颅内感染26例3.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内分泌问题的现状与研究进展4.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儿童颅内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5.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颅内肿瘤6例临床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纤毛蛋白-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发现 的N R P 家族成员 , 为细胞 表面相对分子质量 和 胞 内 区 组 成 , 分 为 四个 结 构 域 : C U B( c o m p l e .
为1 2 0 k D的 I 型跨膜糖蛋 白, 位 于形成 中的神经纤 me n t -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h o mo l o g y ) ( a l / a 2 ) , 聊 VⅢ ( b l / 维轴突上 。1 9 9 5 年首 次被 F u j i s a w a 等 发 现 并 将 之 b 2 ) , MAM ( me p r i n , A5 , a n d Re c e p t o r p r o t e i n - t y r o s i n e 命 名为 N e u r o p i l i n 一 1 一 1 ) 。1 9 9 7 年, 神经纤毛蛋 p h o s p h a t a s e ) ( c ) 和( d ) 。N R P胞 内 区很 短 , 只有 4 白一 1 ( N e u r o p i l i n - 1 , N R P 一 1 ) 、 神经纤 毛蛋 白一 2 ( N e u — 4 3 个氨基酸 , 一般不能作为独立 的受体传递信号 , 与 r o p i l i n 一 2 , N R P 一 2 ) 被证 实为轴 突导 向因子 C o l l a p s i n / 跨膜区共 同组成 d 结构域 。胞外区包含 a l / a 2 、 b l / b 2 S e m a p h o r i n 家族 的受体 翻 , 其 中神经 纤毛 蛋 白一 1 与 和 c 三个结构域 。( i 9 a l / a 2 结构域 : 又称 为C U B结构 S e m a p h o r i n 3 A( S e m a 3 A ) 结合 , 从而在神经发育过程 域 , 此结构域也存在 于补体分子 C l s 和C l r 、 骨形态发 中, 参与轴突导向、 神经 纤 维 成束 、 细胞 迁 移 、 成 人 神 生 蛋 白 1 ( Bo n e Mo r p h o g e n e t i c p r o t e i n l 1 和 一 些 金 属 经细胞受损修复等重要过程 。2 0 0 2 年T o r d j ma n 等p 蛋 白酶 中;  ̄ ) b l / b 2 结构域 : 此结构域 与凝血因子 F V / 发现 N R P 一 1 是一种可介导免疫细胞 间相互作用 , 作 F Vm具有同源性 , 具有相同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类型 ; 为启 动 初 次免疫 应答 的基 本 物质 。近 年来 , 有研 究 表 ③ M ( c ) 结构 域 : 此 结构域 在 酪氨酸磷 酸酶 Mu 、 明, N R P — l 除了可作为 S e ma 3 A受体外 , 还可表达于 Me p r n( i 一 种金 属 内切 肽酶) 也 存在 。三种结构 域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摘要】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纤维瘤原发病,常伴有脊柱侧弯。
该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疼痛、肌无力和感觉障碍等。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遗传学检测。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策略以控制症状为主,手术治疗进展主要在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上。
诊疗现状展望包括进一步研究病因机制和治疗方法,改进措施建议则包括加强多学科合作、提高诊断水平和完善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将会有所改善。
【关键词】1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弯、诊疗现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诊疗现状展望、改进措施建议。
1. 引言1.1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概述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弯的进行性加重,常伴有疼痛、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纤维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该疾病多发生在青少年期,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估等手段。
早期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和改善神经功能为主,康复治疗则重在提高患者肌力和减轻侧弯的程度,手术治疗则是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的最后选择。
尽管目前对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不足之处。
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新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管理和治疗这一疾病。
1.2 研究背景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特征包括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皮肤色素斑以及不同程度的其他器官系统病变。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NF的一种,是由NF1基因突变所致,其典型表现包括皮肤神经纤维瘤和虹膜色素瘤。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凸和脊柱侧弯,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目前,针对这种疾病的诊疗现状相对较为薄弱,临床医生和病患都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介绍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诊断现状1. 临床症状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脊柱侧凸和脊柱侧弯。
患者通常在青春期发现这种侧弯,随着年龄的增长,侧弯逐渐加重,严重者会导致呼吸受限、脊柱畸形和神经损害。
患者还可能伴有胸廓畸形、低位脑干症状、肺功能受限等。
2. 影像学检查对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断,最主要的手段是常规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X线片可以明显显示脊柱的弯曲情况,而MRI可以对椎管内的肿瘤和神经纤维瘤进行清晰的显示,有助于鉴别诊断。
3. 基因检测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NF1基因突变导致。
基因检测对于诊断和家族遗传的阐明非常重要。
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检测出NF1基因的突变。
4. 临床诊断标准目前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主要参考国际上公认的Wenger分型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结合分型标准进行综合判断,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出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
二、治疗现状1. 保守治疗对于早期、轻度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定期观察、康复训练、矫形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侧弯的进展,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侧弯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患者,手术治疗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融合植骨术、椎体固定术、脊柱椎弓根固定术等,手术的目标是纠正脊柱的侧弯和凸度,稳定脊柱,减轻神经压迫和畸形变形。
3. 配合治疗对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患者,单纯的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配合其他的治疗方式,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冠状面或水平面上发生侧弯,导致躯干和脊柱出现外观上的畸形。
NF1患者中脊柱侧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NF1患者的脊柱侧弯进行及早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进行详细探讨。
一、诊断1. 临床症状NF1患者在发育期容易出现脊柱侧弯,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侧弯会逐渐加重,导致脊柱形态明显异常。
患者的背部可能出现凸起的肿块,同时伴随着背痛和体态异常。
2. 影像学检查进行X线摄片、CT或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脊柱的情况,包括侧弯的程度、角度、位置等,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3. 遗传学检查NF1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此对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查有助于确认诊断,同时也有助于家族遗传风险的评估。
二、治疗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脊柱侧弯,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手段,如定期进行脊柱理疗、佩戴脊柱矫正器等,以期减缓脊柱侧弯的进展。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脊柱侧弯,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方式包括螺钉内固定术、椎弓根融合术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3. 个体化治疗针对NF1患者的脊柱侧弯,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病史和家族遗传情况,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诊疗现状1. 诊疗难点目前对于NF1患者的脊柱侧弯诊疗还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为对病因的不清楚、治疗方法的单一化等问题。
一些NF1患者的脊柱侧弯发展迅速,对保守治疗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是一个较大的难点。
2. 需要加强的方面针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需要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和康复治疗,及时发现脊柱侧弯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6 %t 4 3 ] 。而在脊柱侧 凸中 , F I 为病 因的 R zi N—作 ea n认 为只有 a
3 % 左右。 本篇综述 旨在总结回顾 当前 I 型神经纤维瘤府 I 生脊柱 侧 凸在基因及临床方面 的所取得的成果及进展 。
1 概述
11 分 类 .
图1 l 型神 经 纤 维 瘤 病 细胞 病 理 机 制
神经纤维瘤病是周围和中枢神经 系统 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疾病 , 以神经嵴细胞 的异常增生为特征 , 童和成人 均可以 儿 发病 。通常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神经纤维瘤病 I (emf r 型 nu i o b— m t i IN — ,亦称 为 V nR ch ga sn病或周 围型神经纤 a s—,F I os o ek nhue 维瘤病 )和神经纤维瘤病 I 型。其 中 N — 常合并脊柱 畸形 , I FI 由 G u t 1 1 年首先报道 , F I oll 9 8 dr  ̄ N —的骨骼异常改变以脊柱侧 凸最常 见 , N — 合并脊柱畸形的发病率各文献报道差异较大 :0 2 但 FI 1%t i
肌 醇 3 酶 )P K1P3 激 、D ( IK依 赖 激 酶 1 、 K ( 白激 酶 B)PP ( )A T 蛋 、I3 三磷 酸
磷酸肌醇)R B ( R s浓缩同系物 )4 B 1( E结合蛋 白 1 、 K 、 HE 脑 a 、E P 4 )ME ( 丝裂原激活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 K( 、 R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
A P 三磷酸腺苷)c MP 环磷酸腺 苷 )P A 蛋 白激酶 A)Gr ( T( 、A ( 、K ( 、 . 三磷酸 P
现及治疗方案类似特发性脊柱侧凸 , 故又称类特发性 。 ur i D r n 等目 a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皮肤斑块、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以及其他多系统表现。
NF-1患者在脊柱生长发育期间,常常会出现脊柱侧弯的情况,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一定的困扰。
而本文将就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进行探讨。
一、诊断1. 临床表现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与一般的脊柱侧弯并无太大差异,常常表现为脊柱侧弯、腰部畸形、肩部高低不平等,以及身杆形态和脊柱活动度的改变。
患者在站立和行走时可能会感到不适,甚至疼痛。
2. 影像学检查除了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外,医生通常还会要求患者进行X光片、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脊柱侧弯的情况及相关神经纤维瘤的影像表现,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3. 遗传学检查鉴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遗传学检查也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患者的家族遗传史以及进行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确定诊断和进行遗传咨询。
二、治疗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保守治疗是首选方案。
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脊柱矫正拘束、定期随访等。
物理治疗主要通过锻炼和功能训练来改善患者的脊柱侧弯情况,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正常的脊柱曲度。
2.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且对保守治疗无效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脊柱融合术、螺钉内固定术等,以纠正脊柱侧弯,并在必要时切除相关神经纤维瘤,缓解神经压迫症状。
3. 药物治疗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对于一些与NF-1相关的脊柱侧弯,药物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如对于骨密度减少及骨代谢异常的患者,可使用钙剂、维生素D及其他骨代谢调节药物。
三、诊疗进展1. 鉴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该病的诊疗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未来的诊疗重点应主要集中在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上。
2.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包括对于患者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在脊柱侧弯初期及时发现并进行保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脊柱畸形的进展,减轻患者的症状及改善生活质量。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神经系统的肿瘤。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疗现状。
对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断,关键是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
一般来说,该病的脊柱侧弯多发生于胸腰椎或者胸腰椎过渡段,偶尔也会发生于颈椎。
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且要检查患者的全身皮肤状况,以确定是否存在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其他病征。
对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影像学检查,主要采用X线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
X线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脊柱侧弯的角度和曲度,并且可以观察到是否存在脊椎骨折、脊椎畸形等病变。
而MRI则可以更详细地评估脊柱的结构,包括椎间盘、椎体、椎间隙等,以帮助确定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和具体病变的类型。
除了影像学检查,对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诊断还可以使用其他辅助检查。
神经肌电图可以评估脊柱神经肌肉功能的异常,以及神经纤维瘤的功能状态。
有时候还可以进行遗传学检查,帮助确定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遗传性和家族史。
对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主要取决于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
对于轻度的侧弯,一般采用观察和保守治疗,包括定期复查和体能锻炼等。
对于中度和重度的侧弯,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纠正脊柱的侧弯角度和曲度,并且保持脊柱的平衡和稳定。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螺钉内固定术和前路截骨植骨融合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脊柱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1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减轻病症的影响,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复查和康复训练,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附1家系分析
一 般手 术只 能 切 除 几 个
,
且 由于 瘤 体 富 含 后 神 经
,
干四 肢散在 数片
咖 啡色斑
,
纤维
一般 手术不 易 切 除干 净
极亦 复发
,
,
手 术后 也
斑疹逐 渐长大
,
无疼 痛及 痰 痒 等 症
,
学龄
可 能 会 刺激 身 体其 他部 位 出 现瘤 体
郑绪 鹏 等 就报 道
,
前期患 儿出现脊 柱侧 弯并逐 渐 加 重 在 当地 行 矫 形 手 术 治 疗 小 的丘疹
。
蛋 白转 变 来 的 蛋 白
万
,
一
多 数 患 者发 展 缓
的 发 生 可能 由 于 基 因 突变
,
,
该 病 的根 源 在 于 基 因 突变 患者 直系 亲 属 有
并 从 此 可 能遗 传 下
。
使 具 有 生 长 调 节 的基 因 功 能 丧 失 控 制 而 增生 为 肿 瘤 川 有表达
, 。
从而 使该细 胞 失去
,
系 统肿瘤
其 他突 变
,
包 括 大的基
型为局 限性 的 带有 色 斑 的 神 经 纤 维 瘤 斑
,
型则只有色
,
因 片 段缺 失 或 插 入 位和倒位 病
, 。
其他罕 见 的 突变类型有 染色体易
此型 多不 具遗 传 性
型为迟发 性
多在 临床 以
多岁 型
是 一 种 完 全 外显的常染色 体 显性遗传
穷性患 者
正 常女性 女 性 忍者
尹
先证 者
图
,
家系 谱
视 神 经 胶 质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附1家系分析)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附1家系分析)
张晓云;孟丽;刘国海;王健美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目的:探讨神Ⅰ型经纤维瘤病(NF1)的病因及诊断治疗进展。
方法:应用家系分析法对—NF1家系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列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本家系符合遗传学规律,疾病连续世代相传,无性别差异。
结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基因诊断是其早期诊断的关键,手术切除恶变肿瘤、中药治疗对NF1的防治有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1页(P)
【作者】张晓云;孟丽;刘国海;王健美
【作者单位】唐山市工人医院皮肤科;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
【相关文献】
1.一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突变检测及家系分析 [J], 过丹丹;卢鑫鑫;黄肖利;陈喜军;张彪;郑佳莹;伍严安
2.遗传性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及磁共振表现(附一家系5例报道) [J], 许道洲
3.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并文献复习) [J], 鲁雅琴;郑茂华;雷军强;郭顺林
4.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X线和MRI诊断(附15例报告) [J], 牛艳坤;王刚;陈卫国;廖
昕;吴元魁;程勇
5.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分析(附2家系报告) [J], 郑绪鹏;范基成;秦洪明;牛玉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眼眶-眶周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眼眶-眶周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治
疗进展
钟民衎;崔锡炜;顾斌;李青峰;王智超
【期刊名称】《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年(卷),期】2022(18)2
【摘要】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由nf1基因突变导致RAS通路调控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代表性特征神经纤维瘤可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的丛状神经纤维瘤。
当瘤体累及眼眶及眶周组织时,可统一称为眼眶-眶周型丛状神经纤维瘤(OPPN)。
OPPN的病情复杂性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现有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治疗和靶
向药物治疗。
外科干预手术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情况,但整体根治效果欠佳;靶向药
物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部分药物临床试验也显示出不俗的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对OPPN的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案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5页(P179-182)
【作者】钟民衎;崔锡炜;顾斌;李青峰;王智超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64
【相关文献】
1.17例Ⅰ型巨大丛状神经纤维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2.侵袭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1例
3.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超声图像分析
4.体部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 MRI 表现
5.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相关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进展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进展高阳(综述);胡晓洁;林晓曦(审校)【期刊名称】《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引起皮肤、骨骼、脏器等的损伤和功能障碍,治疗困难。
本文主要对现有的NF1的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genetic disease, and can cause multisystem disorders affecting skin, bone, vision and internal organs. It is difficult to cure. In this paper, the indications, therapy attention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summarized.【总页数】4页(P113-116)【作者】高阳(综述);胡晓洁;林晓曦(审校)【作者单位】200011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200011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200011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4【相关文献】1.神经纤维瘤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进展 [J], 张超;滕利2.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附1家系分析) [J], 张晓云;孟丽;刘国海;王健美3.神经纤维瘤病Ⅱ型基因型与表型研究现况 [J], 刘羽阳; 张家墅; 杨仕明; 张军4.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胶质瘤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进展 [J], 韩希峰; 张明坤; 刘广存5.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治疗进展 [J], 张春阳;李明;侯铁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诊治进展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诊治进展
郑家伟;孙坚;张志愿
【期刊名称】《上海口腔医学》
【年(卷),期】2007(16)6
【摘要】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皮肤疾病,其临床
表现多样、复杂,治疗困难。
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大鼠模型的建立,
使人们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更加深入,有望在治疗方面取得突破。
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NF1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主要鉴别诊断、临床表现以及监测、处理NF1并发症的当前策略进行了概述。
【总页数】9页(P561-569)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神经纤维瘤病;Von;Recklinhausen病;神经纤维蛋白;牛奶咖啡色斑
【作者】郑家伟;孙坚;张志愿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
【相关文献】
1.神经纤维瘤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诊治进展 [J], 王友彬;黄尚志
2.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自发性椎动脉动静脉瘘三例的诊治 [J], 刘维钦;李桂林;张鸿祺;李静伟
3.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临床诊治体会 [J], 李鸣;詹怀义;叶建平
4.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临床诊治体会 [J], 李呜;詹怀义;叶建平
5.1例直肠间质瘤伴发腹腔内神经纤维瘤病1型的诊治过程 [J], 李作安;张晓艳;张建民;钱长春;查文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11例报告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11例报告童汉兴;徐静;何俊义;谢斌;陆巍;张勇;陆维祺【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39)6【摘要】目的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11例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病例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本组11例患者,除1例肾上腺肿瘤较小未手术未明确病理类型外,其他1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5种病理类型的肿瘤发生.其中胃肠道间质瘤4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1例,成熟型畸胎瘤1例和乳腺浸润性导管腺癌1例.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肿瘤复发带瘤生存,7例术后无瘤生存.结论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是一类特殊的肿瘤,具有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病理类型多、预后较相应散发性肿瘤差的特点.开展针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群的定期体检,提高该类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可能会改善预后.%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 associated tumors in order to provide initial guidanc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Data of 11 patients diagnosised as NFl associated tumors from March 2009 to February 2012 were collected.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histopathologic material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en of the 11 patients underwent operations, except one whose tumor in the left adrenal gland was too small to perform an operation. Five kinds of pathological types were confirmed in ten operatedpatients, including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4 cases) ,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 sheath tumor(3 cases), neurofibroma( 1 case) ,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adenocarcinoma (1 case) and mature teratoma (1 case). Of the 10 patients,one survived with tumor recurrence,two patients died of metastasis,and other seven patients were disease-free survival up to now. Conclusions The tumors associated with NFl are special clusters which have special features, such as complicat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fficultly in early diagnosis, diverse types of pathology and poor prognosis comparing with sporadic analogues. 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s for NF1 patients may help to diagnose NF1 associated tumors earlier,so as to improve their prognosis.【总页数】5页(P590-593,604)【作者】童汉兴;徐静;何俊义;谢斌;陆巍;张勇;陆维祺【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4【相关文献】1.1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程芙蓉;李伟峰;周列民2.尼罗替尼应用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肿瘤的体外研究 [J], 姜伟;黄文芳;Claudia Schnabel;Lan Kluwe;Victor-F.Mautner;ReinhardE.Friedrich;Andreas Kurtz3.神经纤维瘤病1型合并胶质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 [J], 杨依航;杨永晓;贾清和;台吉昌;宋涛4.1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阴蒂肥大1例报告 [J], 张志刚;叶斌;余永国;李星;方丹枫5.伴上皮肿瘤内PTCH杂合子缺失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J], Jacobson E;Toms C;H. Skelton;潘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肿瘤的诊疗进展(综述)
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易发生良、恶性肿瘤。
近期Lancet Neurology杂志发表综述,回顾了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多学科的治疗策略。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相对较为常见的遗传病;不分性别或种族,则全球的发病率为1/2500~1/3000。
NF1型患者易发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良、恶性肿瘤、以及其它部位的恶性病变。
与NF1相关的肿瘤常见的包括:视觉通路的神经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胃肠道间质瘤、乳腺癌、白血病、嗜铬细胞瘤、十二指肠类癌瘤和横纹肌肉瘤(表)。
表1. NF1儿童和成人患者不同肿瘤的终生风险1882年Frederich von Recklinghausen首次描述了NF 1,1987年NIH发表了正式的诊断标准(表2)。
本篇综述将回顾NF1良、恶性肿瘤的特征,着重于肿瘤的诊断策略、监测和治疗。
此外,本文还根据临床前药物研发的结果,强调了未来治疗的方向,评价了NF1相关恶性疾病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的研究,最后探讨了NF1患者的临床试验。
表2. NIH NF1的诊断标准一、遗传学和遗传检测NF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NF1 肿瘤抑制基因的生殖系突变所致。
NF1基因位于第17染色体长臂17q11.2,编码分子量为220 kDa的胞浆蛋白——神经纤维素蛋白(neurofibromin),该蛋白的部分作用为负向调控Ras原癌基因,而Ras是调控细胞生长的重要信号分子。
基因突变的患者,体内每个细胞都含有一个突变无功能的NF1拷贝和一个功能正常的NF1拷贝。
尽管此病的许多临床特征从患者出生后就很明显,但形成肿瘤却需要某些细胞获得性NF1变异,完全丧失基因功能。
约有50%的NF1患者并无家族史,,此病为自发性基因突变。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基因型-表现型的关系已经大量被研究。
譬如,NF1基因微缺失的患者表现型更为严重,易在早年就出现神经纤维瘤、平均IQ较低、面部特征异常、发生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的风险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易发生良、恶性肿瘤。
近期Lancet Neurology杂志发表综述,回顾了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多学科的治疗策略。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相对较为常见的遗传病;不分性别或种族,则全球的发病率为1/2500~1/3000。
NF1型患者易发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良、恶性肿瘤、以及其它部位的恶性病变。
与NF1相关的肿瘤常见的包括:视觉通路的神经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胃肠道间质瘤、乳腺癌、白血病、嗜铬细胞瘤、十二指肠类癌瘤和横纹肌肉瘤(表)。
表1. NF1儿童和成人患者不同肿瘤的终生风险1882年Frederich von Recklinghausen首次描述了NF 1,1987年NIH发表了正式的诊断标准(表2)。
本篇综述将回顾NF1良、恶性肿瘤的特征,着重于肿瘤的诊断策略、监测和治疗。
此外,本文还根据临床前药物研发的结果,强调了未来治疗的方向,评价了NF1相关恶性疾病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的研究,最后探讨了NF1患者的临床试验。
表2. NIH NF1的诊断标准一、遗传学和遗传检测NF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NF1 肿瘤抑制基因的生殖系突变所致。
NF1基因位于第17染色体长臂17q11.2,编码分子量为220 kDa的胞浆蛋白——神经纤维素蛋白(neurofibromin),该蛋白的部分作用为负向调控Ras原癌基因,而Ras是调控细胞生长的重要信号分子。
基因突变的患者,体内每个细胞都含有一个突变无功能的NF1拷贝和一个功能正常的NF1拷贝。
尽管此病的许多临床特征从患者出生后就很明显,但形成肿瘤却需要某些细胞获得性NF1变异,完全丧失基因功能。
约有50%的NF1患者并无家族史,,此病为自发性基因突变。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基因型-表现型的关系已经大量被研究。
譬如,NF1基因微缺失的患者表现型更为严重,易在早年就出现神经纤维瘤、平均IQ较低、面部特征异常、发生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的风险增加。
目前,NF1的诊断多采用临床标准,NF1基因检测只用于临床表现罕见或做生育决策之时。
二、非恶性的临床特征1. 色素异常NF1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咖啡牛奶斑,常在出生后2年内出现(图1)。
多于5个皮肤咖啡牛奶斑(直径青春期前>0.5 cm或青春期后>1.5 cm),是NF1的诊断标准之一。
这些皮损非恶性,日晒后变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浅。
对影响生活治疗的咖啡牛奶斑,可采用皮肤遮盖疗法。
腋窝和腹股沟雀斑是NF1另一个常见的临床特征,常在咖啡牛奶斑出现后,患者5~8岁时被发现;这些色素的异常是儿童患者次要的诊断性特征,也可见于皮褶处(如颈部和女性的双乳下方)。
Lisch结节是虹膜良性的黑色素细胞错构瘤,常于儿童5~10岁时被发现,几乎所有的NF1成人患者均有Lisch结节。
裂隙灯最适宜于检查这些色素性皮损,Lisch结节并不损害视力或导致医疗问题。
图1. 一名24岁女性NF1患者的咖啡牛奶斑,该患者已在幼年时被确诊。
2. 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是良性的Schwann细胞瘤,不仅由瘤性的Schwann细胞组成,还包含有非瘤性的纤维母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和神经周围细胞。
神经纤维瘤有四种亚型:皮肤型、皮下型、结节型或弥散性丛状、脊髓型。
皮内神经纤维瘤出现在儿童期的晚期或青春期的早期,不会恶变;由于该肿瘤与肥大细胞富集相关,可引起局部瘙痒。
若患者有成百数千皮内神经纤维瘤可导致严重不适感或毁容,此时可行外科整形手术切除。
脊髓型神经纤维瘤可见于单个或多个神经根,患者存在感觉和运动障碍。
尽管神经纤维瘤常见于皮肤,表现为皮下、皮内或外生性肿块,但也可位于体内深部。
NF1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纤维瘤越来越多;一些患者可能有许多的神经纤维瘤在深部而无临床症状,这些患者的肿瘤应该根据症状(如疼痛或功能缺损)和风险-受益分析评估进行切除。
3. 丛状神经纤维瘤NF1患者约有30%~50%有丛状神经纤维瘤,典型者在出生后出现,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可持续增长(图2),多数患者的丛状神经纤维瘤在10岁内增长最为显著。
与皮肤型神经纤维瘤不同,丛状神经纤维瘤起自多个神经束膜,可沿着神经的长轴生长,还可延伸至周围的结构,导致剧痛和骨骼的破坏;最重要的是,丛状神经纤维瘤具有恶性变的风险。
尽管对有症状的病灶进展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选择,但有时在技术上无法做到。
图2. 冠状位MRI显示,一名8岁NF1男孩体内的丛状神经纤维瘤(星号)。
丛状神经纤维瘤可采用化学疗法。
在最近一项1期临床试验,评估了30名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抗病毒细胞因子疗法)的疗效,这些患者在招募时均显示病情有放射学进展,治疗后疼痛减轻(11/16名患者)、肿瘤体积减小(11/13)以及稳定(3/4)。
相似的,另一项2期临床试验采用伊马替尼(酪氨酸抑制剂)治疗后,17%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的肿瘤体积,至少减小了20%。
目前一些研究正在验证生物靶向治疗的效果,包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TOR)靶蛋白抑制剂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抑制剂。
4. 骨骼畸形NF1患者可出现骨骼异常,包括骨质减少、脊椎侧弯、蝶骨翼发育不良、先天性胫骨发育不良和假关节(图3)。
更甚,患者生存时间比预期寿命减短,常有骨密度下降。
在一项基于注册登记的NF1研究中,年逾40岁的患者骨折风险约增加了5倍;而在低于16岁的儿童中,该风险约增加了3倍。
此类患者必须改变生活方式,诸如增加运动锻炼、补充钙或维生素D等,有报道NF1患者维生素D水平较低。
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与未补充维生素D的患者相比,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30 μg/L以上的NF1患者,其骨密度丧失的程度显著减小。
尽管该研究提示所有的成人患者都应做维生素D缺乏的筛查,及时补充维生素D,但仍然需要做前瞻性研究。
图3. NF1患者X线平片示骨骼异常:(A)一名11岁女孩,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弯;(B)一名10月大女婴,胫骨弯曲;(C)一名9月大女婴,胫骨假关节;(D)一名9岁男孩,髓内棒植入后形成胫骨假关节。
脊柱侧弯可影响10%~26% NF1患者,因此儿童期和青春期早期应每年做脊柱检查。
弧度较小的患者可采用支具治疗;但重症患者需要手术稳定脊柱和胸壁的畸形,最小化对胸壁的紧缩限制力,保留肺功能。
纵向可延长的肋骨钛合金假体可用于减小畸形对肺的限制力,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潜力。
一些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弯的NF1患者,弯曲弧度较大,手术的满意度差于弧度较小的患者。
蝶骨翼发育不良常表现为单侧骨缺损累及眶板和额骨。
蝶骨翼变薄或缺如,有时可能与眼眶周围丛状神经纤维瘤有关,但也可为孤立性的骨畸形。
这些缺损常见于无症状性的患者,体格检查可见患者双眼不对称、眼球突出或凹陷。
先天性胫骨发育不良常表现为下肢前外侧完全,X线平片上骨皮质变薄。
如若婴儿出现下肢弯曲,则应迅速做X线检查。
重复性骨折且不能愈合,可引起假关节形成,某些病例则需截肢,因此需要尽早转诊至儿骨科医师处治疗,避免不良结局。
5. 心血管系统的异常NF1患者可有多种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病变和高血压。
超声心动图显示,27%NF1患者存在心血管异常,其中肺动脉狭窄占50%。
由于症状出现时才去就诊,因此这一异常的发生率远远被低估。
所有NF1儿童患者都应做心脏检查,有心脏杂音的患者应进一步求诊于小儿心内科。
NF1相关的血管病变包括肾动脉和脑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和动静脉畸形,这些异常的发病机制、临床谱及自然进程尚不明,但NF1基因功能的受损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生长加快。
血管病变可累及动脉系统,导致脑血管疾病(如血管狭窄或扩张、动脉瘤或烟雾病)或肾动脉狭窄。
NF1患者如若出现一个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则应怀疑为脑血管病和脑肿瘤。
此外,任何患者存在无法解释的高血压时,应进行肾动脉狭窄的评估。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和电解质、血浆肾素和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和血管造影十分重要。
尽管原发性高血压是NF1患者血压增高最为常见的病因,但其它的病因还可包括主动脉缩窄和嗜铬细胞瘤。
这些异常部分是先天性的,但是否出生时就存在血管狭窄并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6. 神经认知功能缺损神经认知功能缺损是NF1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儿童患者应在早年做神经心理学筛查,学习障碍包括视空间和视运动功能缺损、语言障碍、精细和粗大运动的不足。
此外,还可存在注意力缺失过动症、自闭症谱系障碍、行为异常和心理问题。
NF1儿童患者可从多学科治疗中受益,多学科治疗指教育专家、儿童神经心理学家、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共同努力,最大化患儿的能力,最优化患儿的学业和社会表现。
药物干预,如洛伐他汀、治疗注意力缺失过动症的药物(哌甲酯)等,可能对部分患儿有效。
三、神经系统肿瘤1. 视路和脑干的神经胶质瘤约有15%~20%NF1患者存在低分化胶质瘤,近80%出现在视觉通路,15%出现在脑干,罕见于小脑、皮质和皮质下区域。
视觉通路的胶质瘤(图4A)常见于低于7岁的NF1患儿。
这些肿瘤以WHO I级胶质瘤(称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为主,病理上与非NF1患者的自发性胶质瘤难以鉴别。
尽管许多视路胶质瘤无症状,但仍有半数可引起临床表现,最常见的为视力下降,一些患儿可出现性早熟。
图4. 低级别的胶质瘤。
(A)MRI显示一名4岁NF1男性患儿的左侧视神经胶质瘤(星号)。
(B)MRI显示一名9岁NF1男性患儿的脑干胶质瘤(星号)。
鉴于NF1患儿视路胶质瘤发生的频率,所有13岁以下的患儿都必须每年做眼动学检查;除非患儿不能完成眼科检查或无法做视敏度测量,否则不推荐做MRI筛查。
对于视胶质瘤的发现,目前推荐在第一年进行4次眼科和MRI检查,之后2~3年逐渐延长检查的间隔时间,倘若标准视觉评估中视敏度两条线检查下降(如Snellen图),则患儿需要转诊至儿科神经肿瘤专家进行治疗。
由于视路胶质瘤可引起永久的神经损伤,因此不适宜外科治疗。
多数有症状的患者,一线治疗为卡铂联合长春新碱化疗,其它联合化疗方案也有应用,但尚无随机试验支持化疗方案中何种药物更佳。
不推荐NF1患者做颅脑放疗,因为该群体易于发生二次恶性肿瘤、血管异常和神经心理学障碍。
除视路之外,脑干是NF1胶质瘤患者好发部位。
与视路肿瘤相似,脑干胶质瘤(图4B)常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但常出现在10岁左右。
患儿就诊时伴有颅内神经病变、嗜睡、步态不稳或头痛。
卡铂或长春新碱化疗常用来治疗临床进展性肿瘤以及患儿其它低级别的胶质瘤。
2. 胶质母细胞瘤根据一些病例报道和小型回顾性研究,NF1患者出现其它脑部肿瘤的风险至少增加了5倍,包括WHO IV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