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6.2《神权下的自我》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专项六二神权下的自我

专项六二神权下的自我

专项六二神权下的自我二神权下的自我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答案:B2.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A、追求人的自由B、追求现世幸福C、反对禁欲主义D、反对等级观念答案:B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较之文艺复兴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主要表达在他将思想解放的领域扩展到()A、下层人民群众B、上流社会C、骑士阶层D、知识阶层答案:A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同点有()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③都反对宗教信仰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5.如图画作中圣母侧身而坐,照看着两个正在嬉戏的孩子,洋溢着人世间的幸福、美好。

这反映了()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运动成果显著D、西方智者运动时期的作品答案:B6.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请回答:(1)材料一针对的是什么事件?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2)材料一中马丁·路德的观点对普通基督徒来说主要意味着什么?(3)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此题围绕宗教改革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及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6.2神权下的自我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3)

6.2神权下的自我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3)

6.2 神权下的自我同步练习1.以下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实质是对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D.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

文艺复兴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并不是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简单复兴。

2.下列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作品的相同之处是( )A.属于绘画作品B.神学色彩浓厚C.受启蒙思想运动D.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解析:选D。

三项作品都表现了真实的人,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

3.右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这幅图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16世纪新教的势力超过天主教B.16世纪天主教仍然居于绝对统治地位C.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三教合流D.宗教改革解析:选D。

教皇势力不敌《圣经》的力量,说明其垄断一切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也体现了宗教改革家路德等人“信仰即可得救”的理念。

4.“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B.信仰即可得救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D.主张因行称义解析:选B。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换句话说就是信仰上帝就不用再信仰他人。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有什么影响?(2)依据图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解析:本题属于图片式问答题,关键是准确提取图片中的有效信息。

第(1)题中的“直接原因”可结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影响”可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思考;第(2)题可依据“一本《圣经》就比教皇或教士都重”等信息,从灵魂得救的途径、《圣经》的宗教地位等方面进行归纳。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6.2《神权下的自我》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6.2《神权下的自我》同步练习(含答案)

课时二神权下的自我(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解析“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表现,它养育了“人文主义”,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B2.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以上观点反映了 (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答案 A3.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

其中,他集中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 )。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职业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C.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D.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解析《十日谈》批判教士,是因为他们是禁欲主义的代表。

答案 D4.“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需做任何事情,只要他相信上帝就可以丰丰厚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这段话应出自 ( )。

A.薄伽丘B.马丁·路德C.伏尔泰D.彼特拉克解析题干所述是马丁·路德“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主张。

答案 B5.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皇权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测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测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一、单选题1.杰里·布罗顿在其《文艺复兴简史》中发现:19世纪的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与20世纪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形象大相径庭。

前着喜欢领扬文艺复兴的辉煌,后者则热衷于揭示文艺复兴的黑暗。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学术竞争导致观点分歧B.后人对前人的不断超越C.文艺复兴运动的两面性D.时代变迁影响研究结论2.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

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

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

这些新教思想(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下图是某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记录的部分笔记。

据此可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4.宗教改革在欧洲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封建王侯、普通民众、教会内部的宗教人士都参与其中。

下列叙述中,反映普通民众愿望的是( )A. “脱离罗马教会之束缚而自立”B.“增加真正之宗教束缚耳”C.“恢复教会之美风,由之恢复其威力”D.“各国皆有治理其境内诸事之权利”5.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这一运动(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构成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促使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D.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构建提供理论基础6.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说道:“通过它(文艺复兴),欧洲第一次被鲜明地分成有教养的阶级和没有教养的阶级。

”这说明文艺复兴的不足之处在于( )A.造成阶级分化B.阻碍文化发展C.缺乏群众基础D.造成文化断层7.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随堂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随堂测试

1.有学者指出:“十四世纪,一场反叛中世纪精神权威和旧价值观念、开创新时代思想文化传统的运动发生了。

”此事件的核心思想是()A.自由平等 B.因信称义 C.人文主义 D.科学精神2.《九十五条论纲》:所以他们进入天堂,要靠经历许多艰难,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证。

据此可以推断材料()A.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B. 打破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 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 主张因信称义3.马丁·路德曾坦率承认从理性看来,基督教的很多观点荒谬至极,但他依然坚信“理性是魔鬼的妓女”;加尔文与天主教会合作,迫害著名的解剖学家塞尔维特。

上述材料表明()A. 科学与宗教势同水火 B. 新教与罗马教会别无二致C. 新教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D. 宗教改革强调信仰至上4.马丁·路德规定,圣餐仪式的献词不再用拉丁语细声细气地朗读,而是用德语响亮地诵念。

这一规定A. 改变了宗教徒信仰的途径B. 破除了对教会权威的信仰C. 使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升华D. 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5.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A.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 信仰得救;致良知6.史称“人文主义之父”的是()A. 但丁B. 薄伽丘C. 彼特拉克D. 毕加索7.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

”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A. 废除罗马教会B. 信仰即可得救C. 王权高于教权D. 简化宗教仪式8.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等级神职人员。

这主要表明( )A. 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B. 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社会基础C.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十分弱小D. 文艺复兴运动处于萌芽时期9.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些宗教题材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因为它们()A. 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B. 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C. 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D. 贬低了神的地位和提高了人的形象10.10.“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41讲 神权下的自我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41讲 神权下的自我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41讲神权下的自我(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某某模拟)中世纪画家创作圣母像往往以想象中的形象为模本,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却以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为原型。

这一变化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 A.现实主义绘画成为风尚B.某某色彩日益淡化C.人的主观想象受到限制D.审美观念逐渐世俗化解析:选D。

西方现实主义绘画成为风尚是在19世纪中期前后,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某某题材仍然很多,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绘制圣母的原型的来源,不是限制人的主观想象,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现世生活,审美观念逐渐世俗化,故D 项正确。

2.(2019·某某五校联考)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

据表可知当时( )作者赋予恋人的角色但丁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彼特拉克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忍心的美人”、圣母薄伽丘直接描写玛丽娅的外貌: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AC.人文思想逐渐发展D.思想不再受某某影响解析:选C。

材料“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忍心的美人’”“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

3.(2019·襄阳模拟)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绘画所表现的是对某某题材的“人”的歌颂B.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D.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解析:选D。

《蒙娜丽莎》体现了人文主义,突出人的价值,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故D 项正确。

《蒙娜丽莎》并非是某某题材中的“圣像画”,故A项错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是启蒙运动的表现,故B项错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在工业革命后产生,故C 项错误。

《二 神权下的自我》(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二 神权下的自我》(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二神权下的自我》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下列哪一项表述最准确?A. 主要关注神学研究,强调上帝的绝对权威。

B.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人的潜能和发展。

C. 反对任何形式的艺术表达,认为艺术应当服务于宗教。

D. 认为人类应当完全服从教会的指导,以实现灵魂的救赎。

2、下列哪位人物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A. 但丁B. 达芬奇C. 米开朗基罗D. 托马斯·阿奎那3、题干:在古印度,婆罗门教将社会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第一等级是?A. 首陀罗B. 查理曼C. 婆罗门D. 比丘4、题干:在古代罗马,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一项不是罗马法的特点?A. 以成文法为主B. 重视公平和正义C. 严格区分市民和非市民D. 突出维护私有财产5、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加冕为法国国王,并以其倡导的“君权神授”理论,强化了国王的权力?A、拿破仑B、路易十四C、腓力二世D、路易十六6、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位思想家明确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提倡人性解放,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A、但丁B、塞万提斯C、彼特拉克D、拉伯雷7、结合所学知识,关于并州刺史李翱的言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阐述了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必然性B. 表达了对农民起义的惧怕和抵抗C.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权威主义D. 表明了对民间信仰的尊重8、史书记载,宋代出现了“士农工商”的分工现象,此现象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是:A. 工商业发展得到加强B. 农业生产迅速提高C. 农村人口增加D. 隋唐时期社会等级固化现象得到缓解9、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佛教在印度兴起?A. 公元前6世纪B. 公元前4世纪C. 公元前3世纪D. 公元前2世纪 10、以下哪位思想家被认为是西方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奥古斯丁D. 但丁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核心是:A、神权至上B、个人主义C、理性主义D、科学至上12、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是:A、民主共和B、自由平等C、理性主义D、资本主义13、在古代罗马社会,基督教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哪一项?A. 奴隶获得解放,生活改善B. 帝国衰败,社会动荡C. 基督教教义符合广大人民心理需求D. 帝国政府的大力推广14、《二神权下的自我》一文中,作者认为天主教会垄断了哪些职能,对教会的影响力如何描述?A. 信仰、教育、慈善,影响力逐渐减弱B. 政治和教育,影响力逐渐减弱C. 信仰、教育、法律,影响力巨大D. 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巨大15、以下哪位人物被称为“阿拉伯世界的莎士比亚”?A. 阿布·纳赛尔B. 穆罕默德·阿里C. 纳兹姆·希克梅特D. 纳吉布·马哈福兹16、以下哪个国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工厂”?A. 美国B. 英国C. 法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神权下的自我习题

神权下的自我习题

神权下的自我1.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中认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

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 ) A.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B.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C.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D.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制度2.但丁在《神曲》中批判道:“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这里的“你”是指A.专制君主B.封建教会 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 )A.《神曲》B.《十日谈》 C.《歌集》D.《哈姆雷特》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皮柯说:“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这说明他()A.鼓吹人的自私自利B.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C.藐视宗教,不承认上帝万能D.强调发展个性5.某中学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

小王准备参加这次活动,他给自己选了以下几个课题进行研究。

你认为他所选的下列课题中哪个存在问题( )A.达·芬奇的“圣像图”的呆板画法 B.但丁的《神曲》C.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 D.彼特拉克的“人的学问”6.主教扯着嗓子喊:“……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金币……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信仰得救”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7.德国电视台曾举办“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

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他主张购买赎罪券的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C.他主张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 D.他主张人不要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8.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2021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蒙昧中的觉醒与神权下的自我

2021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蒙昧中的觉醒与神权下的自我

蒙昧中的觉醒与神权下的自我一、选择题1.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B.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D.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2.(2020·杭州模拟)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B.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3.(2020·台州模拟)思想自由是众多思想家追求的目标。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能体现追求思想自由的是()①庄子②商鞅③苏格拉底④马丁·路德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

我们的得救,无须借助机构来实现。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5.(2020·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期中)苏格拉底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

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

这一观点()①指出了知识是人生存之本②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③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相等的④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6.(2020·嘉兴模拟)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

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

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A.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7.“文艺复兴”一词在意大利语Rinascimento中,是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所构成的,即“再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同步检测(含答案)第二类:神圣力量下的自我(时间:25分钟得分:30分钟)a组(基本问题)严格地说,培养文艺复兴的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织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

人文主义。

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首先是在意大利兴起的。

意大利保留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

意大利孕育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种子。

意大利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是薄弱的对“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的分析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表现。

它培养了“人文主义”,并因此给出了答案。

答案b彼得拉克说:“我不想成为神或者永生??属于人们的荣耀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这是我所祈求的。

我是一个人。

我只要求人类的幸福。

“以上观点反映了()。

a .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性b .反对人们对世俗生活的追求c .反对个人欲望的膨胀和泛滥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a .维护宗教信仰。

3.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国王、贵族、牧师,仆人、小贩等。

其中,他集中精力批评牧师,因为()。

a .教士是封建时代的最低职业b .当时的社会普遍不信仰宗教c .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d .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十日谈批评牧师的原因是他们是禁欲主义的代表。

答案d4.“一个基督徒不受任何约束;为了被拯救,他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要他相信它。

皇帝可以得到这些丰富的礼物。

“这段话应该来自薄伽丘·伏尔泰().().B.xx·路德·彼得拉克这是马丁·路德的观点,“对耶稣的信仰可以拯救你”。

答案b5.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较:“教会原本是基督徒和上帝之间的桥梁,所以他们借用了它帮助这个电信垄断者发财。

从那以后,每个人都带了自己的“热线”,直接拨打上帝的电话。

“从材料上可以反映的要点是().A.提倡废除宗教等级和仪式b .否认对上帝的信仰c .提倡圣经至高无上d .挑战教皇的权威这种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同步测试

1.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B. 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C. 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D. 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信仰上帝2.在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卡拉瓦乔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

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A. 不再以宗教人物为题材B. 体现了生命的真实C. 反映了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D. 对黑暗社会进行了批判3.“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状态或半睡眠状态。

”这段话所揭示的实质是()A. 中世纪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B. 宗教思想对人们意识形态的统治C. 科学技术的落后D. 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失落4.有学者称:“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宗教改革()A. 将人文精神发展到了理性阶段B. 适应了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需要C. 彻底粉碎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D. 是一场群众基础广泛的政治运动5.“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此话最有可能出自()A. 薄伽丘B. 马丁·路德C. 莎士比亚D. 孟德斯鸠6.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最早B. 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C. 本身的文化遗产D. 特殊的人才结构7.文艺复兴的核心是()A. 人文主义B. 现实主义C. 理性主义D. 自由主义8.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B. 资本主义萌芽C.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D. 思想家们的努力9.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欧洲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其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对于欧洲人民从天主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张扬人文主义的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二神权下的自我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解析“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表现,它养育
了“人文主义”,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B
2.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以上观点反映了 (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 A
3.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

其中,他集中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 )。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职业
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
C.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D.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
解析《十日谈》批判教士,是因为他们是禁欲主义的代表。

答案 D
4.“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需做任何事情,只要他相信上帝就可以丰丰厚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这段话应出自 ( )。

A.薄伽丘B.马丁·路德
C.伏尔泰D.彼特拉克
解析题干所述是马丁·路德“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主张。

答案 B
5.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皇权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心意思是宗教改革后人人都可
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这就向教皇的权威提出挑战。

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6.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赎罪券和《圣经》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打破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建立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
思想和体系,故前一个“枷锁”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合资产阶
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

答案 B
B组(能力题)
7.“文艺复兴”的最准确解释是( )。

A.文学艺术领域的革命
B.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资产阶级文化衰落后的复兴
D.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概念和性质,A、B两项是其表面现象;资产阶
级文化刚刚兴起,C项中衰落的说法错误。

D项是其概念。

答案 D
8.普列汉诺夫说:“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的修道院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这是因为拉斐尔( )。

A.以画圣母像闻名
B.所画的圣母像神情严肃,高不可攀
C.拿着圣母像与基督教的修道院战斗
D.所画圣母像洋溢着母性的慈爱与幸福
解析本题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拉斐尔的画像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人文主义的思
想内涵。

针对宗教中的画像庄严、肃穆、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则
洋溢着现实主义即“世俗”母性的慈爱与幸福。

B是宗教中的圣母像,A、C不符合材
料要求。

答案 D
9.下列对漫画《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德意志的养牛业发达,是教皇牛奶的供应地
B.教皇在德意志的领地养了很多奶牛
C.罗马教会过度剥削压榨德意志
D.表达了罗马教皇对德意志的一种偏爱
解析中世纪德意志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况,罗马天主教廷在德意志势力
最大,对德意志的剥削与压迫最多,因此“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

答案 C
10.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撤。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

A.教皇与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把握从教皇与皇帝“太阳与月亮”
的比喻到“谁的归谁”的变化,分析其间说明的问题。

答案 D
11.(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图一图二图三
图一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

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二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

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

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

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请回答:
(1)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
纳斯》雕塑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

(3分)
(2)从图二到图三作品特征的差别中可看出,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分)
(3)列举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

(4分)
答案(1)思想:古希腊对人的重视(或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精神)。

政治: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

经济:工商业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前提。

(2)变化:从服从宗教神学到提倡人文主义。

原因: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西欧
出现、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以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影响。

(3)米开朗琪罗:《大卫》,以精湛的技巧雕凿出令人震撼的英雄主义气概。

拉斐尔:《西
斯廷圣母》,他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