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教案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cccf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a.png)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教案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教学分析:(一)分析教材本节课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尽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困难,但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学生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知识,为学习本节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结构决定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同时把自己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2、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感悟中认识并理解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想思考、想探究的课堂情景中来。
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9bd4b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1.png)
元素周期律课标点击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理解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原子组成、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3、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信息搜索和网络学习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2、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分组进行采集信息资料、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
2、“位、构、性”的推导教学难点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教学方法元素周期律涉及的知识点有: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②元素周期律;③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讨论探究:比较适用于知识点①,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属于抽象概念,而且中学阶段无法利用实验说明电子排布的规律,笔者认为该部分内容适合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2)试验探究法:第②部分内容值得试验探究,其原因是: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正是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学生学习了金属元素Na、Mg、Al、Fe、Cu等的性质和非金属元素Cl、S、N等性质的知识后,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并有关于物质共性与个性的知识体验。
有了这样的知识体验,就需要有一个规律加以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用实践检验结论,用结论指导实践。
(3)合作交流:适合第③部分内容,有了第一节和本节的前两部分的知识基础,加上本部分内容的相关材料广泛,易于获得,适合学生查阅资料,交流,协作,讨论。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d30abf6bec0975f465e2b9.png)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3课时: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本节的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已经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课标及学生实际,本节课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②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
③理解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等内在规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②通过对已有元素周期律的认识,进一步归纳和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③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组织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②通过认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高一《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高一《元素周期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5659ba561252d381eb6e95.png)
高一《元素周期表》说课稿高一《元素周期表》说课稿高一《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在了解周期表的结构之后,才有基础来学习周期律。
本节我打算用4个课时来讲解。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知识技能目标: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c391fb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0.png)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元素周期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用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学生能够对元素的性质有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的概念等基础知识,对化学元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本质等内容还比较陌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
(2)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3)能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推断元素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2)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编排原则等基础知识。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元素周期律》 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f025112770bf78a6429540a.png)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第二课时。
教材以1~18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二)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在学生基本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之后,再去探索周期表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必修1的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以及上一节的碱金属、卤素知识和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加深了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其他规律的基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
但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活运用,须加强演练。
三、教学方法为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实验对比式等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完成书本P14-15页的表格,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复习,从而揭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对表中的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数据进行分析,请同学们以横坐标表示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以纵坐标表示原子半径来画下各原子在坐标轴中的位置,并从图形中得出相关规律。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3610a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6.png)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中的一节课程,主题为《元素周期律》。
•本节课程内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本节课程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和规律,以及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周期规律。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
•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基本信息。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一些性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周期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和周期规律的理解。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元素的常见符号让学生熟悉,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元素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2.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基本结构•通过简单直观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方式。
•强调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的原因。
3.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即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性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中横向排列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纵向排列的元素具有递增的原子序数。
4. 探究元素周期表的运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发现元素周期律对于预测元素性质的作用。
•引导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基本信息和了解元素的一些性质。
5. 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精选5篇)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bfdd3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d.png)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精选5篇)《元素周期律》篇1一、说教材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II)》的第一章,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2、本节教材简析《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
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根据元素周期表,以1-18号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得出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通过归纳1-20号元素的性质,(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二、说教法、说学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已经从知识观认识到,知识本质上是建构性的,是认识主体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构的产品,有相对的客观性,是开放的、发展的。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251a81964bcf84b8d57b07.png)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14 6C 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到目前位置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学生回答】112种,投影元素周期表。
【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cc07f7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c.png)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为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及其应用等方面。
1. 作用与地位: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桥梁。
它对物质的分类、元素性质预测以及化学现象的解释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基石。
2. 主要内容:-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程:介绍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逐步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 周期律的基本原理:阐述原子结构中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性关系,解释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详细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包括主族、副族、周期、分区等。
- 周期律的应用:探讨如何利用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元素化合价、离子半径变化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能够运用周期律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体现。
- 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如何运用周期律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 教学重点分析: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原理,并能够通过周期表进行实际应用。
这一部分需要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图示、模型等教学手段进行深入讲解。
- 教学难点分析:难点在于使学生将抽象的原子结构理论与具体的元素性质周期性联系起来。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揭示周期律的科学内涵。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f121e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1.png)
元素同期表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4、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1、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2、核素、同位素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启发类比法、辨析法教学用具:元素周期表、挂图、课本课型:新课课时:教学内容:1、思考:元素周期律中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所隔的元素数目是否相同,即周期是否规则?与元素周期表的行是否有关系?2、翻开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以第二周期和卤族元素、碱金属元素为例分析周期表排列方式。
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及本节标题(元素周期表概念)。
元素周期表新课进行: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展示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周期表的行。
1.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比较:元素周期表结构——行,分析比较各元素原子间结构关系,并填写表5-11。
发现:①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②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元素周期表有7行,共有7个周期;③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2、8、8,短周期;第四、五、六周期,所排元素种类:18、18、32,长周期;第七周期,所排元素种类:26,不完全周期。
介绍:镧系元素57La~71Lu 15种元素第六周期;锕系元素89Ac~103Lr 15种元素第七周期;超铀元素92U号元素以后。
(说明元素周期表在排列时采取“短空长出”的办法保持两端对齐)④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212560c31126edb6f1a105d.png)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地课题是《元素周期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地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地基础上,以周期表地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地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地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地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地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地有关知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根据本教材地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地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地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地位置及其性质地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地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地位置.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地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地关系.().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地思维方法.③.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地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地奇妙与和谐.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地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地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地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地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地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地关系还没有更深地理解.因此,本节教学地主要目地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地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地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综合上述原因,本节地重难点设置如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学重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地位置及其性质地递变规律.().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地关系.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地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地位置及其性质地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地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地关系.二.说教法课程改革地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地素质教育,促进教师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地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地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和教师地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课程改革地要求、教育原理和学生地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法.三.教学过程(根据本节地教学目标,我对具体地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导入新课.首先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播放有关门捷列夫地录像,提出问题:门捷列夫地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地?现在地周期表编排地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元素周期表理论探讨要求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并讨论以下问题:元素周期表有多少横行、纵行,共有多少族?把不同地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地依据是什么?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等问题向学生讲解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周期称为短周期,、、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培养学生以发展地眼光看待化学学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然后我会投影一个自己绘制地元素周期表,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并在学生地配合下,根据表格归纳出以下知识点:在元素周期表地个周期中,除第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地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地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地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地稀有气体结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这里需作说明地是:镧系元素,锕系元素,超铀元素.分别讲解罗马数字Ⅰ、Ⅱ、Ⅲ、、等,代表地含义最后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地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元素地性质与原子结构让学生思考问题:我们知道物质地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地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地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验是检验真理地标准,在这里我会设计两个实验(、钾和钠分别与氧气地反应,、钾和钠分别与水地反应),由此来探讨同一族元素地性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并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地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最终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且还原性增加地结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样设计地意图是: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产生好奇和疑惑,议论纷纷且探究热情高涨.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地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课堂总结.我们了解元素周期表地结构..通过讨论周期中第一主族(碱金属)地性质和原子结构地关系,大家应该,原子地结构与元素地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存在必然地联系.我们可以说结构决定性质,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从结构能不能推导了元素地性质?我们将在下节卤族元素学习中验证一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 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2374ad10242a8956bece446.png)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复习课)说课稿修文中学化学组 陆恩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二节。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
本节课将二者放在一起复习是因为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重新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元素周期表结构的知识。
该部分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复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掌握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和研究以后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
(2)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去叙述元素周期表的意义、组成结构、元素递变规律与组成元素的粒子结构的联系。
(2)初步具有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能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组成元素的粒子结构联系起来,并能较熟练的运用。
(3)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进一步领会内、外因变化规律。
(2)联系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加深对量变引起质变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3)通过对 “位置、结构、性质”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创新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人教版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b1e49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5.png)
4. 钾(K)和钙(Ca)的化合价类型:钾(K)的化合价为+1,钙(Ca)的化合价为+2。这是因为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化合价逐渐升高。
5. 硫(S)和磷(P)的电负性大小关系:硫(S)的电负性大于磷(P)的电负性。原因是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而硫和磷位于同一族的不同周期,磷所在周期电负性较小。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对各组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和意义。我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元素周期律。布置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撰写短文或报告来巩固学习效果。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元素周期律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元素周期律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包括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元素周期律”相关内容。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元素周期表的演变历史、周期表的结构示意图、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实例等。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涉及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元素周期表的实验模型、化学试剂、实验仪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前进行实验器材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36ef2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2.png)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第一篇:《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3课时: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本节的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已经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课标及学生实际,本节课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②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
③了解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等内在规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②通过对已有元素周期律的认识,进一步归纳和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③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组织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②通过认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7a62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b.png)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说课稿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和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元素的性质、周期规律以及元素间的关系非常关键。
本次说课将通过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规律和周期表的应用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二、核心内容2.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包括周期数、族别和元素符号等信息。
-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结构包括周期表的布局和周期表的分类方式。
2.2 元素周期规律- 原子序数增加时,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出现规律性的变化。
- 元素周期规律主要包括周期性的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和电负性等性质的变化。
2.3 周期表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元素的周期性规律,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分类和周期性变化,为化学反应和物质结构提供基础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3.1 寓教于乐,活泼有趣利用动画、图表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规律,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
3.2 实践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推理出元素周期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巩固拓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辅助资源如练题、讨论活动等可帮助学生强化对元素周期表的记忆,并应用于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研究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规律;-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价值;- 培养科学实验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介绍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规律,进行示意图和实例的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
3. 实验探究(20分钟):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某一性质的变化规律,并推理出周期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和思维能力。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6cdb58dcaaedd3382c4d33e.png)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三课时,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使用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在前面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掌握了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而且,在曾经对化学元素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元素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所以,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理解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得出并熟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能分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归纳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周期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0806e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a.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以及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困难。为此,我将在课堂中适时调整教学节奏,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练习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增加巩固练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此外,我还会定期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我会通过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我还会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最后,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和结构性,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包括课程标题、核心知识点、案例展示和互动环节。主要内容将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律的定义和应用以及原子序数与周期表的关系。风格上,我会采用简洁明了的字体和图表,以及色彩编码来突出重点和便于学生记忆。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参考,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激发思考。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事先进行精心设计和演练。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找出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元素,分析它们所属的周期和族。此外,我还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元素周期表》说课
![《元素周期表》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ddb4830279563c1ec5da7112.png)
《元素周期表》说课《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 1章第 1节《元素周期表》,下面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学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要求:“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因为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的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又能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亲自制作元素周期表,认识其结构,学会通过表格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制作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及事物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为通过自己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从周期表编排的原则、依据、方法等深层次上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3课时: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
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的教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本节的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已经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课标及学生实际,本节课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②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
③了解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等内在规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
②通过对已有元素周期律的认识,进一步归纳和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
③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组织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②通过认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3、重、难点分析:
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课时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体现。
难点:元素的“位、构、性”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的,故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主要采用发现、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1、基本思路: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元素周期表作为教学的主题背景,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突出重点。
3、将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有机结合在一起,设疑诱思,步步深入,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以发现、探究为重点,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
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1、基本学习环节:问题导入→分析归纳→理论升华→具体应用→作业中的研究性课题。
2、本节课的基本结论较多,要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结论的发现和探索,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的研究者。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
作为高一学生,化学知识
的自主构建能力水平较低,而充分的准备与合作交流可弥补其不足。
为此,在课前将教材中“交流·研讨”栏目前置,作为学生的预习作业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在前一课时已完成“元素周期律”教学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主要由以下五个阶段组成:
1.概念形成阶段——创设情景、直观导学
(1)创设情景:1、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周期性,如何用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2、为解决这一问题,哪位科学家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对这两个问题,学生在预习之后,一般都有正确结论,由学生自由交流预习成果,将他们的答案板书为课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
(2)观察发现:让学生观察分析周期表结构,讨论交流后,将自己对周期表结构的认识表达出来。
(学生对表结构的基本认识将是正确的,在肯定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概括板书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族的分类。
此时,特别强调短周期的概念,并说明不完全周期是自然科学给同学们预留的发展空间,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3)导入下一阶段:短、长、不完全周期的周期序数和元素起止、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2.规律发现阶段——设疑诱思、自主探究
(1)提出疑问:对元素周期律在周期表中怎么体现?
问题: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引导:引导学生绘制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参考IA、VIIA、0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已有认知或周期表相关内容,循序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表述的问题基本内容一般是较准确的,此时,要针对问题实质渐进地鼓励学生将表述趋于科学准确后,将其板书为周期表的成表规则。
让他们收获成功。
)
(2)深化认识: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位、构关系
问题: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如何变?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如何变化?
(对于问题3和问题4的第一部分,学生可得出准确完整的结论,应予以板书肯定。
对于问题4的
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规律,学生会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进行探讨分析,但得出的结论又不尽相同,这时要诱导学生计算各主族相邻元素原子序差)
3.理性认识阶段——学用结合、深化内涵
(1)创设情景:展现第3周期和ⅠA、ⅦA
问题:5、第3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变化规律?
6、ⅠA的碱金属元素、ⅦA的卤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有什么特点或递变规律?
(这两个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
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升华,以便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2)设疑诱思、总结归纳
问题:7、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为什么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8、金属性最强或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个位置?
9、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引导:引导学生对第3周期和ⅠA、ⅦA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点和递变规律与元素性质(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关系依次进行分析探讨,并要求表述结论。
(在学生思考、探究后表述的结论中很可能会出现离题较远的对映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面对挑战,在他们达到或接近问题实质时,进行点评归纳来。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4.巩固应用阶段——反馈练习、检测效果
目的:检测学生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的关系。
设计:引用2010年高考9题
小结: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和预期目标进行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时,首先提醒学生通过回忆,想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学生参照学习目标自主小结并表述小结内容。
)
5.教学延伸阶段——课外拓展、提升能力
目的:在于强化主干内容,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的学习具
有连续性和开拓性。
设计:1、教材习题练习:一、1-7,三、1-3; 2、课外探究题:绘制主族元素周期表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族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
二、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金属性、非金属性 化合价 电子层结构
原子序数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副族 第VIII 族 0族
主族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同主族(从上到下):
同周期(从左到右):
(可设计成表格)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 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