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 )是指年龄在45岁以下的心肌梗死,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

男性多于女性,国内资料显示,男女比例在1.9∶1~5.1∶1[1]。

青年人AMI 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起病急,有突发性,来势凶猛,缺血性AMI 胸痛剧烈、病情进展快而危重,甚至突然死亡。

为研究青年人AMI 的发病特点,作者
对本科收治的30例青年人AMI 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
青年人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符合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洋,王利亚,沈启太(新沂市人民医院内科,江苏新沂221400)
【摘
要】
目的
研究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 )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
3月收治的30例年龄在45岁以下AMI 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并发症、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吸烟、酗酒、
肥胖(体质量指数大于或等于24)、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及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人AMI 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吸烟、酗酒、兴奋、过度劳累是主要诱因,青年人AMI 以男性患者为主,发病急,前驱症状少,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剧烈胸痛是青年人AMI 突出的临床表现,但也有极少数患者以严重心律失常就诊,梗死面积大、有严重心律失常者病死率高,其余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控制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加强锻炼,去除危险因素,可减少青
年人AMI 的发生。

对梗死面积大、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其预后凶险,病死率高。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预后;
青年人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9-2937-02
中图法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
B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10月15日第28卷第19期J Mod Med Health,October15,2012,Vol.28,No.19
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其中男26例(86.7%),女4例(13.3%);年龄21~44岁,平均40岁。

1.2危险因素30例患者危险因素见表1。

1.3临床特点均为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疼痛性质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伴放射性疼痛、胸闷、大汗、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烦躁不安、濒死感等,发病前无先觉征兆,无心绞痛病史。

1.4梗死部位前壁14例,广泛前壁2例,下壁10例,下壁并正后壁3例,下壁并正后壁及右室1例。

1.5心电图特点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出现宽而深的Q波、ST 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T波倒置往往宽而深、2支对称等改变;急性非Q波性心肌梗死:持续发生ST段压低大于等于0.1mV,但avR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1.6实验室检查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血清肌凝蛋白轻链或重链、血清游离脂肪酸均高于正常,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明显增高,24h后白细胞指数明显高于正常,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血糖与血脂高于正常。

1.7治疗入院后3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控制血糖、血压,纠正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治疗,其中24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2结果
2.1治疗转归24例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溶栓再通20例。

3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9例,死亡1例。

2.2危险因素分析吸烟、肥胖(体质量指数大于或等于24)、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及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人AMI的主要危险因素,过度劳累、暴饮暴食、酗酒、情绪激动是其主要诱因。

青年人AMI发病急,前驱症状少,剧烈胸痛是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极少数患者以严重的心律失常就诊。

该病以男性患者为主,大面积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病死率高,其余患者预后良好。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AMI患者明显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

目前,已知冠心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和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青年人冠心病则与血脂异常和吸烟关系非常密切[2]。

大量吸烟和饮酒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促发AMI。

吸烟能诱导血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可使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并诱导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导致全血黏度增加。

此外,吸烟可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易于氧化,并导致血中一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造成血管内皮缺氧性损伤,并使不饱和脂肪酸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脂侵入动脉壁,致动脉硬化发生,继而形成冠心病、心肌梗死。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3],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的治疗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肯定的效果。

另外,很多研究显示,随着体质量的增加,病死率呈增加趋势,特别是由于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及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李强等[4]研究也发现,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且在年轻人中危险性更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加上不运动、活动量小、肥胖,高脂血症问题越显突出。

因此,预防冠心病应从青年人做起[5]。

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青年人AMI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有报道显示,家族中有较年轻时患AMI者,其近亲中得病的机会较无这种情况的家族高5倍,对于该类人群应提早加强宣传和预防。

高血压、糖尿病也是青年人AMI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二者相互影响,糖尿病患者常并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3.0倍,高血压人群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较血压正常者高4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同时存在使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增加2~8倍,75%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较健康人群高2~4倍[6-7]。

大量饮酒是青年人AMI一个很重要的诱因。

过量饮酒对健康有害,可升高血压和血脂。

吸烟、酗酒诱发了冠状动脉痉挛、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而导致青年人AMI。

此外,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或紧张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为了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青年人AMI,青年人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禁酒、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娱乐和饱餐。

控制高危因素,选用适当药物持续控制血压、纠正血脂代谢异常、戒烟、限酒、进行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质量、控制糖尿病等,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从而有效降低青年人AMI的发病率[8]。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37.
[2]Achari V,Thakur AK.Association of major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mo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04,52:103-108.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7.
[4]李强,潘红艳.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难题——
—长期有效控制体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3):215-217.
[5]李斌,张跃.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
生,2005,21(16):2146.
[6]孙春梅,李子玲,石福彦,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
床特点分析[J].疾病监控与控制杂志,2010,4(4):228-229.
[7]张昕宇.48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卫生职
业教育,2012,30(9):138-139.
[8]吴广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72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
学,2012,34(4):461-462.
(收稿日期:2012-05-28修回日期:2012-06-21)
危险因素
吸烟
高血脂
高血压
糖尿病
肥胖
家族史
酗酒
兼具以上2项兼具以上3项
23
24
7
9
8
18
9
20
18
76.7
80.0
23.3
30.0
26.7
60.0
30.0
66.7
60.0
表130例患者危险因素
n构成比(%)
·29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