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doc

合集下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orcine Viral Diarrhea, PVD)是一种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orc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PVDV)引起的常见猪类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猪病毒性腹泻进行介绍。

一、流行病学猪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途径进行传染,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的猪或其排泄物、通过环境污染的水源、食物等途径传播。

健康的猪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因为它们可能携带病毒而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

孕母猪感染病毒后,胎儿也可能受到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死胎等情况。

猪病毒性腹泻已经成为影响猪类养殖业的一大威胁。

二、临床特征猪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类型。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因为脱水和体力过度而死亡。

慢性期表现为猪只生长缓慢,体重下降,毛发干燥、毛色变浅等。

病变主要集中在猪胃肠道上皮细胞,造成吸收障碍和消化不良,临床上常见肠胃症状。

三、鉴别诊断猪病毒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

在临床方面,需要注意与细菌性、寄生虫性腹泻等疾病进行鉴别,通过病史询问、观察症状和疾病进展情况进行判断。

实验室检测方面,可以通过病毒分离、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方法来确认诊断。

还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和病理学检测来辅助诊断。

四、防控措施(一)养殖管理措施:加强养殖场内外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猪只间的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定期对猪只进行检疫和消毒,严格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

(二)疫苗预防:目前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已有相应的疫苗,可通过疫苗预防的方式来控制疫情的发生,提高猪只的抗体水平,减轻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三)隔离治疗:对确诊的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加强护理和补充营养,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减少死亡率,防止疫情扩散。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猪流行性腹泻,也称猪肠病毒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猪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感染疾病。

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了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介绍猪流行性腹泻的相关知识。

1. 病理学表现病理学检查是确定猪流行性腹泻的确诊依据。

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病变表现为肠道结构改变,肠黏膜出现充血、浸润和坏死,肠道上皮细胞丧失功能,肠道微绒毛破坏,肠道腺体水肿,肠道壁变薄等。

这些病理学表现对于确定病理诊断和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是猪流行性腹泻的另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

该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结肠和直肠,引起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以及体重下降等症状。

在早期感染的猪中,这些症状通常持续2-3天,而在严重的感染中,症状可能持续一周或以上。

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补充手段,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病毒分离技术,可以从病死猪中分离出病毒,实现对病毒的诊断。

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出病毒特异性抗体,但由于病毒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血清学检测通常用于病毒感染后的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则可检测出病毒核酸,是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手段。

目前,猪流行性腹泻不存在特定的药物治疗办法。

治疗措施主要集中于加强预防和对症治疗。

1. 加强预防预防是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的重点。

首先要进行卫生防疫,保持猪圈的清洁、干燥,禁止流浪猪的进入,避免交叉感染;其次要加强营养饮水管理,选择高质量饲料,并且要保持猪圈内的饮水、饲料无污染,避免食物中毒;最后要进行加强免疫,按照猪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缓解病猪状态、加快其康复的重要手段。

在药物治疗方面,要注意选择适合的药物,比如能够抑制病原体增殖的抗生素,还可以给猪喂食营养丰富的饲料、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促进猪的消化、吸收和康复。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分布地区PED最早于1971年在英格兰地区的架子猪和育肥猪群中暴发,为区别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ofswine,TGE),Avon称之为“流行性腹泻”(Ⅰ型)。

1976年Wood报道了在英国各年龄段的猪群(包括乳猪)中暴发了类似TGE的急性腹泻,被称为“流行性腹泻Ⅱ型”,其与Ⅰ型腹泻的区别在于暴发时可侵害哺乳仔猪。

1978年Chasey和Cartwright在Wood送检的病料中检出一种冠状病毒样颗粒与Ⅱ型腹泻暴发有关。

1978年Pensaert和DeBouck从四个猪场病料检测到的原发性致病因子是冠状病毒样颗粒,并肯定地排除了TEGV病毒感染的可能,这种病毒被他们称为猪“类冠状病毒因子”(coronavirus-likeagent,CVLA),将分离的毒株命名为CV777(比利时株)[5-6]。

从而证实1978年流行于比利时和英国的流行性腹泻由PEDV(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引起。

因Ⅰ型和Ⅱ型腹泻均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故统称为“猪流行性腹泻”(PED)。

1980年,西德Hess等报道了相似的猪下痢病例,并与Witte等合作,于1981年指出西德的猪下痢与比利时、英国的PED一致,从而最终证实PEDV导致了PED的发生。

几乎与此同时,在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都相继报道了这种疾病。

然而,目前关于Ⅰ型和Ⅱ型腹泻暴发的临床差异的基础仍然未知。

PED在亚洲已成了地方性疾病,这种严重的病情并非由于病毒发生了变异,而可能与受害猪群缺乏免疫力有关。

1973年,在我国上海首先发生了猪群类TEG的急性腹泻,最终于1983年证实该病的病原是PEDV。

1984年,宣华等PEDVJ株(吉毒株)及其它地方分离的H株、CH株(川毒株)培养于猪胎肠单层细胞,并经荧光抗体染色试验和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我国猪群中确实存在PED。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为冠状病毒。

其它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亦可引起猪的传染性腹泻)。

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敏感,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在一定浓度下都能杀灭该病毒。

猪舍的环境温度可影响猪体内病毒的繁殖,在8~12℃的环境中比30~35℃的环境中产生的毒价高,这可能是本病在寒冷季节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病毒不耐热,在4℃以上不稳定,56℃加热45分钟,65℃加热10分钟即死亡。

相反在4℃以下的低温,病毒可长时间的保持其感染性。

放在阴暗处历时7 天仍保持其感染力。

肠道内的病毒在-20℃可保存6个月,在-18℃保存 18个月仅下降一个对数滴度。

病毒在PH4~8稳定,PH2.5时则被灭活。

对光敏感,在阳光下曝晒6小时即被灭活。

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

三、流行病学猪流行性腹泻病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即11月至翌年4月之间。

有时夏季也可发生该病。

该病目前仅感染猪,未发现感染牛、羊等其它动物。

不同年龄的猪都可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 100%,成年母猪为15%~19%。

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病死率可达50 %以上,但以两周龄内哺乳仔猪易感染、死亡率最高。

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相似,但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程度较轻、传播速度稍慢。

一般是有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死亡率不高,有一定的自限性,经1个月左右流行恢复痊愈。

该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猪和康复后带毒猪。

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个器官、体液和排泄物(如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的气体等),但以病猪的小肠粘膜、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含毒量最高。

在发病早期,呼吸系统组织和肾的含毒量也相当高。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PED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症状主要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猪的死亡。

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对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PED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简要介绍。

一、PED的诊断1. 临床表现PED的主要症状是猪的急性腹泻。

刚开始时,粪便呈黄色或浅黄色,含有未消化的饲料,后期变为稀水状或泥状,有时会夹杂着血液。

猪可能还会表现出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

猪只有一到两天的潜伏期,症状来得异常迅速。

另外,PED的病猪通常不会瘦削,仍然能够保持食欲和水分摄取。

2. 病毒检测PCR技术能够对PED病毒进行快速、敏感和特异性检测,可利用肠道或粪便样品进行检测。

3. 组织学检查猪的肠道组织样本能够用来进行组织学检查,该检查可以帮助鉴别PED和其他猪的肠道疾病。

目前,治疗PED的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措施。

1. 对症治疗饮食疗法: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如麸质、大米、米汤等。

在恢复期应该逐渐将正常饲料混合进饲料中,以帮助猪的肠胃适应。

水分和电解质治疗:腹泻病猪经常脱水,所以要保证水分的摄取。

另外,电解质平衡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进行补液。

抗生素治疗:PED是一种病毒性感染,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但对于继发细菌感染或复杂的临床情况,可适当地使用抗生素治疗。

2. 预防措施疫苗预防:PED病毒疫苗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突变性强,疫苗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消毒措施: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粪便清除和饲料和用具的消毒。

PED病毒能够在环境中存活数周、甚至数月之久,因此消毒需要足够彻底。

检疫措施:猪场应该对来自其他猪场或国家的猪进行检疫,防止病毒的传播。

总之,在预防PED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疫苗、清洁消毒、检疫等措施,以减少PED的发生。

在PED发生时,及时对症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腹泻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腹泻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流行性腹泻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腹泻和食欲下降为基本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

本病的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都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十分相似,但哺乳仔猪死亡率较低,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相对缓慢。

猪流行性腹泻于1971年首次在英国发现,随后在许多国家都报道有该病,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本病发生的报道,并分离到病毒。

二、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

病毒形态略呈球形,在粪便中的病毒粒子常呈现多形态,平均直径为130nm(95~190nm)。

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长12~24nm,由核心向四周放射,其间距较大且排列规则,呈皇冠状。

病毒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 1.18g/mL。

病毒核酸为线性单股正链RNA,具有侵染性。

基因组长为27000~33000个核苷酸(nt),分子量为6×106~8×106。

免疫荧光(IFA)和免疫电镜(IEM)试验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NCDCV),犬冠状病毒(CCV)、猫传染性腹膜炎冠状病毒(FIPV)之间没有抗原相关性。

但更敏感的试验检查表明,其中PEDV的N蛋白和FIPV 的N蛋白有一定相关性。

中和试验和ELISA等都证明PEDV和TGEV在抗原性上不同,无共同抗原。

目前,尚无迹象表明存在不同的PED血清型,所有分离的PEDV 毒株属于同一个血清型。

本病毒不能凝集人、兔、猪、鼠、犬、马、羊、牛的红细胞。

对外界抵抗力弱,对乙醚、氯仿敏感,一般消毒药物都可将其杀灭。

病毒在60℃ 30min,可失去感染力,但在50℃条件下相对稳定。

病毒在4℃,pH5.0~9.0或在37℃,pH6.5~7.5时稳定。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按l %加 入 . 喂 1 . 时 用 1 补 再 0d 同 3服
液 盐 作 饮 水 622 2 % 0 __ O 3 %的 猪 采 食 量 明 显 下 降 . 拌 料 口服 给 药 效 果 不 佳 . 注射 则 需 用 药 或 灌 服 .具体 方 法 是 2 %恩诺 沙 . 5
低 损 失

诊 断
621 早 期 腹 泻 .0 8% 的猪 采 食 .. 6 %~ 0 量 没 有 明 显 下 降 , 每2 g 料 拌 护 可 5k 饲
该 病 临 床表 现 与典 型 的猪 传 染 性 胃肠 炎 十 分 相似 哺 乳 仔 猪 发 病 症 状 明显 . 温 正 常 或 稍 偏 高 . 现 呕 吐 、 体 表 腹 泻 、 水 、 动 僵 硬 等 症 状 。呕 吐 多 脱 运
1 病 原
继报 道 。 目前 呈 世 界 流 行 , I于 18  ̄f 离 了本 病 毒 。 我 ¥ 90 f 1
关键 词 猪流行性腹泻 防治措 施
猪 流行 性 腹 泻 病 毒 属 于 冠 状 病 毒 科 、 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多形性 , 冠 倾 向球 形 . 径 9 ~ 9 I, 有 囊 膜 , 直 5 10nI外 T
3临 床 症 状
性 . 场 一 旦 发 病 病 猪 较 多 . 遍 用 药 猪 普
治 疗 较 困 难 .下 面 所 介 绍 的方 法 只是
猪 (4 1 日龄 以 上 的猪 ) 1 %病 例 可见 约 0
有 溃 疡 灶 .靠 近 幽 门 区 可见 有较 大坏
死 区
为减轻症 状 . 少死亡 , 短 病程 . 减 缩 降
猪 场兽 医
. 9 s.
猪 流 行 性腹 泻 是 由病 毒 引起 的一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感冠状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和脱水,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PEDV是一种无囊膜的RNA病毒,具有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已经造成了全球猪业的巨大损失。

本文将介绍PE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1.病史和临床症状PEDV感染后猪只会出现腹泻、脱水、食欲不振等症状,症状通常在7-10天内表现出来。

如果一组猪只同时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年龄较小的猪只,应该考虑PEDV感染。

2.实验室检测PEDV的检测主要包括病毒分离、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病毒分离通常使用病毒原代细胞培养,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的特异性病毒抗原来确认PEDV感染。

PCR检测是检测PEDV 基因组的最常见方法。

在PCR检测中,可以从粪便或小肠组织中提取PEDV的RNA并进行扩增,证实PEDV的存在。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检测猪群中的PEDV抗体水平。

治疗1.预防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阻止PED传播的最好方法。

PEDV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

因此,应实施有效的禁止猪只的移动并且消毒各种器具和设备的防止PEDV的传播。

2.支持性治疗PEDV感染的猪只需要得到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以避免脱水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猪只要遵循适当的饲料和水的摄入,情况通常会在一周到十天内改善。

3.药物治疗目前没有特定的药物来治疗PEDV感染。

对于PEDV的感染,可使用抗菌素抗生素治疗相关的二次感染以及使用补充酶和维生素以促进肠道健康。

总结PEDV感染的主要症状是腹泻和脱水,预防是控制PEDV传播的最好方法。

对PEDV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性治疗和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同时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相关的二次感染。

虽然目前没有特定的药物来治疗PEDV,但是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PED的影响。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猪流行性腹泻是猪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生长期的肉猪和育肥猪。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引起了农业部门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结合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为猪场养殖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呼吸急促、体重下降等。

病情严重的猪群往往出现大量水样便,甚至混有血液,腹泻时间长达一周以上,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二、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诊断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具有典型性,猪群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可初步考虑为猪流行性腹泻病。

由于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与其他肠道病变类似,所以单凭临床表现初步诊断并不可靠,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2. 实验室检测诊断目前主要采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

RT-PCR法被认为是目前最敏感和最可靠的检测方法,可检测患猪粪便及肠黏膜样本中的PEDV RNA,有助于确诊猪流行性腹泻病。

三、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方法1. 控制传染源在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过程中,首先要做好传染源的控制工作,避免病毒的传播。

在猪场养殖中,要严格做好猪舍的清洁消毒工作,排除秽物,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对患病的猪进行隔离,减少猪群间的直接接触,避免病毒传播。

2. 药物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猪流行性腹泻,所以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和提高猪的免疫力。

常用的药物包括止泻药、抗生素、止吐药、营养补充剂等,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轻重进行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3. 加强饲养管理在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过程中,还应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的日常饮食和生活环境,提高猪的免疫力,加快康复速度。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肠道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和粪-口传播。

这种疾病对猪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养殖户造成了经济损失。

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猪流行性腹泻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一、诊断1. 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粪便稀溏、食欲减退、腹泻等。

在流行期间,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比较明显。

养殖户在发现猪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

2. 粪便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检测,采集患猪的粪便样本送检。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PCR、ELISA等。

通过检测可以准确判断病毒的存在与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 组织学检查在一些疑难病例中,需要对患猪的肠道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二、治疗1. 抗病毒药物病毒引起的猪流行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但可以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帮助患猪恢复健康。

2. 抗生素治疗在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过程中,细菌感染也常常是导致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

可以选用一些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氧氟沙星、红霉素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使用应遵循兽医的建议,不能盲目使用,以免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

3. 营养支持由于猪流行性腹泻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因此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保证患猪的营养供给。

可选择高能量、易消化的饲料,或添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4. 预防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养殖户需要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粪便-口粪传播,定期进行消毒。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发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疫苗免疫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需要兽医和养殖户共同努力,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疾病,减少经济损失。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猪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这种病毒主要感染猪的肠道,导致猪发生腹泻,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死亡。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下: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症状是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绿色,带有恶臭。

猪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发热、呕吐和腹痛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测:病兽的粪便样本可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或病毒核酸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

治疗方法:1. 对症治疗:对于患病的猪群,应提高环境卫生,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

给予高营养价值的饲料,增加疫后恢复的速度。

注射抗生素来预防和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

2. 免疫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来治疗猪流行性腹泻,但可以通过免疫治疗来控制疾病的传播。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流行性腹泻最常用的方法。

常见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如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如猪流行性腹泻弱毒化疫苗)。

3. 消毒措施:消除猪舍内部和外部的病毒污染是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措施。

使用含氯和酚酸类的消毒剂,对猪舍内的墙壁、地板和设备进行定期消毒。

4. 隔离措施:采取合理的隔离措施,将病猪和潜在感染源与健康猪分开。

患病猪应尽快转移至隔离病房,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 疫区封控:在猪流行性腹泻疫情爆发区域,应实行封控措施,包括限制动物和人员的流动,加强对疫区的监测和检疫等。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免疫治疗、消毒措施、隔离措施和疫区封控等。

及早发现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降低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猪流行性腹泻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

猪流行性腹泻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仔猪和育肥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本病与传染性胃肠炎很相似,在我国多发生在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月,夏季也有发病的报道。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猪,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高。

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

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

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敏感,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病毒不耐热,在4℃以上不稳定,56℃加热45分钟,65℃加热10分钟即死亡。

相对光敏感,在阳光下曝晒6小时即被灭活。

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

二、临床症状1、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小时。

2、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

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

3、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

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100%。

4、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

5、断奶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并逐渐恢复正常。

少数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

6、肥育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一周后康复,死亡率1%--3%。

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重者水样腹泻34天可自愈。

7、哺乳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表现食欲不振,有的呕吐,体温升高1~2℃,泌乳减少或停止。

一般37天恢复,极少发生死亡。

三、剖检1、尸体消瘦、皮肤暗灰色,皮下干燥,脂肪蜂窝组织表现不佳。

2、肠管膨胀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

3、仔猪胃肠膨胀,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未消化乳白色凝乳块(或絮状小片),胃底粘膜轻度潮红充血,并有粘液覆盖,有时在粘膜下可见出血小点或出血斑。

4、整个小肠肠管扩张,小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小乳块,弹性降低,肠粘膜绒毛严重萎缩。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诊断及相应有效防控措施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诊断及相应有效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作为一类常见疾病,在生猪养殖期间发生较为频繁,对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益影响较大。

猪病毒性腹泻病发病时,具有致病因复杂、暴发传染速度快、持续危害时间长等特征,诊疗难度较大,一旦处理不及时,将严重影响猪群生产性能。

当前随着生猪养殖业不断向前发展,养殖规模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养殖管理期间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腹泻疾病是生猪养殖场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尤其是仔猪腹泻疾病发病更为常见。

仔猪是养殖场重要的生产资料,生长发育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和养殖成本投入,同时也是生猪养殖场最薄弱的环节。

仔猪一旦受到疾病的威胁,将会严重影响到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会停止生长,使得仔猪的淘汰率显著升高。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仔猪为例,探讨了几种常见腹泻疾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生猪养殖期间腹泻疾病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播流行能力,不仅会对猪群的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威胁,甚至会造成大批量的猪群死亡,如果不能够对疾病作出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极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疫病扩散,不仅使养殖户遭受到巨大经济损失,还会阻碍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猪发生腹泻疾病大多数因为消化道出现问题,但由于腹泻疾病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如果不能够做出针对有效的诊断,明确主要的治病原因,将会导致防治方案缺乏针对性,并且很容易造成腹泻疾病象征整个群体,快速传播蔓延,断时间内传播到整个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尤其是仔猪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出现腹泻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严重的脱水,极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猪常见腹泻疾病1、大肠杆菌性腹泻①流行特点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能够引起炎症反应,损伤宿主组织。

其中,糖类外毒素(LPS)和肠毒素(Stx)是两个主要的毒力因子。

病菌能通过表面的附着因子黏附在宿主的肠道上,进而侵入宿主细胞。

大肠杆菌具有多种耐受性机制,例如对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抗生素的抗性。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养猪技术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

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1、病原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生物学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目前认为,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上皮细胞及病猪粪便中。

通过病猪排粪而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及交通工具等,该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而感染动物。

2%-3%火碱溶液或其他碱性消毒药对该病毒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流行情况该病仅发生于猪,病猪是主要传染源。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被感染发病。

哺乳仔猪、青年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的发病率变动幅度较大,通常为15%-90%。

病猪和病愈猪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有经呼吸道传染的。

多发生于冬季,夏季极为少见,我国多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发生流行。

该病传播迅速,数日之内可波及全群,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

3、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8-30 h。

病初,患猪的体温正常或稍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随后,病猪排出水样粪便,呈暗绿色或灰色,腹泻之间有呕吐,即先腹泻后呕吐,这是猪流行性腹泻的典型临床症状。

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为轻度腹泻,3-4天可自愈。

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发生后的几天内,因机体严重脱水而致其死亡,病死率可达50%-100%。

断奶猪、母猪常呈现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腹泻,可持续4-7天。

若不出现继发感染,患猪可能会缓慢恢复正常。

育肥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1周后康复,病死率为1%-3%。

4、诊断要点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多发)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先腹泻排出水样便,后呕吐),可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猪流行性腹泻,又称为豚瘟腹泻,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粪口传播和空气传播,病情严重时可导致猪只严重腹泻、呕吐、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养猪业生产。

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病因及病症二、诊断1. 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腹泻、脱水、呕吐和食欲不振等,且在病初常以腹泻为主要表现。

2. 病理解剖对于猪只死亡后的病理解剖,可以发现病理性肠变,肠道充血、糜烂、水肿以及肠炎,可见胰腺肿大、淋巴结有些充血和水肿等。

3. 实验室检查通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检测或者病毒核酸检测,可以准确诊断猪群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三、治疗1. 对症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的对症治疗主要是保持猪只的正常生理状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以及对病原体和病理性改变的处理。

可以使用口服补液剂、抗菌药物和止泻药物等治疗措施。

2. 使用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使用是预防该疾病最为重要的手段。

通过注射疫苗,可以有效地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3. 卫生防疫措施除了治疗病猪之外,还需要加强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加强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四、预防1. 疫苗接种对于繁殖母猪和生长育肥猪,需要按照规定接种疫苗,增强猪只的免疫力。

2. 加强环境卫生猪场应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定期做好环境消毒,并保持通风良好。

3. 控制传染源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病猪只,需要对其进行有效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对于饮用水、饲料和环境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表现、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法,确保猪群健康。

加强预防措施和卫生防疫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风险,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高致病性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类肠道传染病。

其传染性极强,并且猪只易受感染。

PED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食欲不振以及腹部疼痛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PED的诊断及治疗。

一、诊断1. 临床症状PED的临床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和腹部疼痛等。

因此,对于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猪只,要及时进行诊断,以便更好地治疗和控制。

2. 病理学特点PED的病理学特点是小肠黏膜细胞破坏,进而导致小肠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在病理学诊断中,需要对猪只的小肠进行病变产生区域的切片检查,以便明确PED的病理特点。

3. 血清学检测在PED的诊断中,血清学检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明确猪只是否感染PED病毒。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通过血清学试验来进行,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血凝试验等。

二、治疗1. 对症支持治疗针对PED患猪的症状,可以进行一些支持性治疗,如数营养治疗、止泻药、解热药等。

这些治疗措施能够减轻患猪的不适症状,同时也能够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

2. 抗生素治疗对于PED患猪的治疗还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方式,如利福平、头孢噻吩、磺胺嘧啶等。

这些抗生素能够有效杀灭PED病毒,减轻猪只的症状,同时也能够预防二次感染和并发症。

3.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PED治疗和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疫苗接种,能够有效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增强机体抵抗PED病毒的能力。

在PED疫苗应用中,主要包括疫苗研制、疫苗冻干粉制备、疫苗稀释和接种等一系列的流程,必须保证疫苗的质量。

总之,PED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需要通过多个方面的检测和治疗手段综合进行,包括临床症状诊断、病理学特点检测、血清学试验、对症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和疫苗预防。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PED,提高猪只的生产能力和养殖质量。

猪流行性腹泻特征及治疗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特征及治疗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特征及治疗措施猪流行性腹泻,又称猪瘟热或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强烈的症状,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将从特征和治疗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突然发病:疫情开始时,病猪会突然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就可发生。

2.水样稀便:病猪的粪便呈水样或米泔水状,量多且呈灰黄色,有时带有血丝。

3.食欲下降:病猪会出现食欲减退、烦躁不安、乏力等症状,导致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4.高致病性:猪流行性腹泻具有极高的致病性,病猪的死亡率可达80%左右,尤其是在幼猪中更为严重。

1.隔离与消毒: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例后,应立即将病猪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同时,必须对病区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毒,防止病情扩散。

2.支持治疗:对于患病的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和合理调整饲料,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猪的免疫力。

并且需要适当添加抗生素、维生素和营养液来缓解症状,减轻患猪的痛苦。

3.疫苗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最佳控制方法是接种疫苗。

疫苗能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因此,养殖户应及时接种疫苗,并定期复种,以确保猪群的免疫水平。

4.饲料调整:在疫情流行期间,对于患病的猪,应及时调整饲料,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添加一些有助于消化的添加剂,如益生菌等。

这样可以帮助患猪恢复消化功能,减少腹泻症状。

5.卫生管理:在疫情流行期间,养殖户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并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和滋生的可能性。

总之,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严重且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在养殖业中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是最关键的。

及时隔离病猪、消毒、支持治疗、疫苗预防和饲料调整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并保护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猪痢疾的临床症状类症鉴别和防治措施

猪痢疾的临床症状类症鉴别和防治措施

猪痢疾的临床症状类症鉴别和防治措施猪痢疾,又称猪流行性腹泻病,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猪的消化道,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受损,引起腹泻等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猪痢疾的临床症状、症鉴别和防治措施。

一、猪痢疾的临床症状1. 急性期症状:病程一般为3-7天。

患病的猪表现出明显的食欲不振,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呼吸急促。

最明显的症状是腹泻,粪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的水样便,甚至带有血丝。

2. 卷腹腹泻期症状:在急性期症状后,患病猪出现了卷腹的现象,腹泻症状仍然持续,但食欲和精神稍有恢复。

3. 恢复期症状: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病情得到好转,猪的腹泻症状明显减轻或停止,食欲和精神也逐渐回复。

二、猪痢疾的症鉴别猪痢疾的临床症状与其他一些猪类传染病有相似之处,因此需要进行症鉴别。

以下是猪痢疾与其他猪类传染病的症状对比:1. 与猪霍乱的区别:猪霍乱的腹泻症状较为严重,持续时间也较长,粪便中有大量的黏液,颜色较淡。

2. 与猪副性流行性腹泻的区别:猪副性流行性腹泻的症状与猪痢疾相似,但副性流行性腹泻病猪的粪便有恶臭味。

3. 与猪轮状病毒感染的区别:猪轮状病毒感染的猪也有腹泻症状,但其粪便呈现黄色的颗粒状。

三、猪痢疾的防治措施1. 疫苗防控:猪痢疾可通过疫苗预防,定期给猪类接种猪痢疾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病发率。

2. 环境卫生措施:定期消毒猪舍和饮水设施,清理环境中的病原体,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3. 饲养管理:加强猪的饲养管理,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交叉感染。

4. 营养支持:患病猪需要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补充营养物质,提高猪的免疫力。

5. 及时诊断和隔离:对于疑似或确诊的猪痢疾病例,要及时隔离,防止疫情扩散,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测来确认病因。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痢疾的发生和传播,降低养殖业的经济损失,确保猪的健康生长。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摘要】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其病因主要与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有关。

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病原学检测。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管理、环境卫生和疫苗接种。

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猪类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临床表现、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猪流行性腹泻的概述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在猪群中广泛传播的常见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猪出现腹泻、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疫情,将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和细菌,其中病毒引起的腹泻病情较为严重。

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传播,猪只要接触到受感染的粪便或环境,就会感染病原体。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和加强猪只的免疫力对于预防猪流行性腹泻至关重要。

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病原鉴定。

一旦确诊猪只感染了病原体,即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对症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等。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手段之一。

了解猪流行性腹泻的概况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和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确保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只疾病,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剧烈的腹泻和腹部疼痛。

猪只在患病后通常会出现粪便量增多,质地稀薄,颜色发黄或深褐色,甚至含有泡沫。

猪只在腹泻的同时也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

在猪只中,特别是幼年猪只往往患病较为频繁,且病情严重。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五、设计技术原理和规范1.做好生物预防安全工作,杜绝外来病原的传入该种疾病很容易在猪场大范围传播,因此必须要求猪场做到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原则,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需要从外引进新型猪种,应该避免从疫区或者易发病区域引进猪种,引进猪种前应该对猪进行严格的动物检疫以及隔离观察,一个月之后,确认该猪健康情况之后才可以混群。

在养殖过程中,猪场采用封闭式养殖,禁止闲杂人员和外面的车辆进入到猪场内部,并做好猪场的消毒、灭鼠和杀虫工作,并对疫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做好猪场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猪的抵抗能力母猪在产前45天以及产后的两周左右分别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每头猪注射4ml,这样猪仔可以通过食用母猪的母奶而获得相应的抗体,有效的预防该种疾病发生,对曾经发生过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应该在冬春寒冷季节以及夏季炎热时期对保育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用量为每头猪接种2ml。

3.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该种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养殖过程中猪群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应该注重圈舍保温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冬季寒冷时节,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一定要注意对猪仔的温度保护工作。

同时还应该保证圈舍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营造一个干净、干燥、卫生的养殖环境。

幼猪出生之后,尽量让猪仔吃足初乳,一周之后开始训练猪仔进行饲料采食,保证猪仔在断奶之后能够正常进食。

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应该保证饲料营养均衡,不存在霉变现象,并且在喂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猪仔实际生长状况向饲料中添加相应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4.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在预防猪流行性腹泻过程中,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该种疾病发生的几率。

首先,母猪保健,在母猪产前一周以及产后一周之内,每吨饲料中添加盐酸林克霉素、硫酸壮观霉素1公斤左右,与饲料进行混合喂养;其次,猪仔的保健,1~3日龄的猪仔每头猪注射富来血2ml,5日龄的猪仔灌服百球清1ml,对于一周以上的猪应该每头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
概述:猪流行性腹泻是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以水泻、脱水为特征,主要发生在冬季,俗称科季性拉称病,新生仔猪感染后严重脱水,个别有脱肛现象,死亡率接近100%。

一、本病流行特点:
1、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2、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染
3、在猪群中呈流行性传播,一但发病波及全群
4、新疫区呈流行性,老疫口呈流行性或间歇性传播
二、传播途径
1、主要通过发病猪的粪便、饮水、采食传播
2、通过接触发病猪的人、物传播
三、临床症状
初生仔猪突然个别发生呕吐,急剧水样腹泻,粪便为黄色或灰色,恶臭,体温初稍升高,腹泻后讯速下降,体重下降,严重脱水,被毛粗乱,精神沉郁,厌食,出现口渴现象,一般发病3-7天多数仔猪或全部死亡,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耐过不死的小猪有发育不良或成为僵猪。

体重60斤以上猪症状较轻,少数有厌食,精神沉郁,个别出现呕吐,水样腹泻呈喷射状,死亡率低。

但死亡率低,如不采取治疗会影响后期生长。

成年母猪泌乳的乳汁会减少或停止。

根据发生于寒冷季节,昼夜温差变化大,盖上大棚保温的圈舍湿度较大,传达室播讯速,先呕吐后水样腹泻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来确定本病。

四、防治:
发生该病时,立即将病猪与健康母猪和未感染的仔猪隔离饲养,以保护仔猪免受感染,圈舍清扫干净,并用草木灰水或碱水消毒,可用下列药物控制继发感染:香港龙达生物的肠毒特效一针灵配合急救干扰素混合肌肉注射100公斤体重治疗量,一天注射一次、一个疗程2-3天,同时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加活性炭口服,连用三天,目的修复胃肠道粘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