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军备竞赛数学模型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三方军备竞赛数学模型

(完整版)三方军备竞赛数学模型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数学建模课程设计报告三方军备竞赛模型及其改进分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7100405姓名燕云指导教师刘超张尚国成绩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2013年7月15日1 绪论1.1背景军备竞赛是指和平时期敌对国家或潜在敌对国家相互视为假想敌,在军事装备方面展开的质量和数量上的竞赛。

各国之间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相互扩充军备,增强军事实力。

是一种预防式的军事对抗。

近代比较著名的例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0年欧洲列强之间展开的军备竞赛。

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先到战争都是以军备竞赛为前导的。

1979年加拿大人理查森研究了1816-1965年间99件国际争端[1]得到了理查森军备竞赛模型。

这个属性模型可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们提供一个借鉴。

引起两国间爆发战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这众多原因中,军备竞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例如,甲乙两国是敌对国家,乙国感到甲比他强大,就会为了自身的安全而增加预防开支,扩充军备;当甲看到乙在增加军费,扩充军备,其目的是在针对自己,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甲也会扩充军备,如此循环,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1。

2 预备知识在解决这一类模型时,我们常常要求解一些三次方程.所以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些实系数三次方程根的性质。

1. 实系数一元三次方程320x ax bx c +++=的根具有负实部的充要条件是:若0c >有0,a a bc >>成立。

2. 理查森军备竞赛模型(两国家):两国家的理查森军备竞赛模型如下:()x ()t x ky gy t y lx h αβ⎧=-++⎪⎨⎪=-++⎩甲乙两方在时刻t 的军备数量分别是()(),x t y t ,在一方军备增加时,另一方军备也增加,设甲的增长速率为k ,乙的增长速率为l 。

同时,由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任一方军备越大,对其军备增长的制约作用也越大。

设甲的制约系数为α,乙为β。

数学建模习题

数学建模习题

数学建模练习题1.1.线性规划题目问题1:毛坯切割问题用长度为500厘米的材料,分别截成长度为98厘米和78厘米的两种毛坯,要求截出长度98厘米的毛坯1000根,78厘米的毛坯2000根,问怎样去截,才能是所用的原材料最少,试建立数学模型。

问题2:进货收获问题某商店你制定某种商品7-12月的进货、售货计划,已知商品仓库最大容量为1500件,6月底已经库存300件,年底不少于300件为宜,以后每月初进货一次,假设各月份该商品买进和售出的价格如下表所示,若每件每月库存费为0.5元,问各月进货,售货多少件,才能是净收益最多。

试建立数学模型。

问题3:货船装货问题某货船的载重量为12000吨,总容积为45000立方米,冷藏容积为3000立方米,可燃性指数的总和不得超过7500,准备装6中货物,每种货物的单价、重量、体积和可燃性指数如下表:1.2.微分方程题目问题1. 什么时候开始下雪?早晨开始下雪,整天稳降不停。

正午一辆扫雪车开始扫雪,每小时扫雪量按体积计为一常数。

到下午2时它清扫了两公里,到下午4时又清扫了1公里,问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的?问题2. 谁喝的咖啡热一些?总统与首相面前同时送上同温度的热咖啡。

总统在送到咖啡后立即加上一点冷奶油,等了10分钟才喝;首相则等了10分钟后添加等量的冷奶油开始喝,问谁喝的咖啡热一些?问题3. 需冷却多久?一位稀里糊涂的咖啡泡煮师,想让水达到185o F,可他几乎总是忘记这一点而把水煮开。

温度计又坏了,他要你计算一下,从212o F冷却到185o F要等多少时间,你能解决他的问题吗?问题4. 纽约的人口如果不考虑移民与高杀人率,纽约城的人口将满足方程,其中t 以年度量。

(1)事实上,每年有6000人从该城迁出,又有4000人被杀,试修正上面方程。

(2)已知1970年纽约城人口为800万,求未来任何时刻的人口,且求时的极限。

问题5.开火的最优距离A 方反坦克导弹与B 方坦克之间进行战斗。

军备竞赛-系统建模仿真导论

军备竞赛-系统建模仿真导论

2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x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
6
4 3.5 3 2.5 2 1.5 1 0.5 0
x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3)
8 7 6 5 4 3 2 1 0 x 10
4
0
1
2
3

5
6
7
8
9
10
状态空间模型法求解
������1 = −0.36������1 + 0.21������2 + 31334 ������2 = 0.38������1 − 0.65������2 + 57067 X = ������������ + ������������c = CX A= −0.36 0.21 31334 1 0 B=[ ]C = 0.38 −0.65 57067 0 1
程序:
clearall clc A=[-0.36,0.21;0.38,-0.65]; B=[31334;57067]; C=[1,0;0,1]; D=[0]; sys=ss(A,B,C,D); x0=[78570;18730]; t=0:1:10; u=[1;1;1;1;1;1;1;1;1;1;1]; y=lsim(sys,u,t,x0); plot(t,y)
系统仿真导论实验报告
--军备竞赛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问题重述
军备竞赛是指互为对手的国家或军事集团之间进行的一种军备对抗,通 常导致军备不断增长的现象。军备竞赛的结果:在一定的军事能力范围内, 一方的军备变化幅度总是低于另一方的军备变化幅度,或者螺旋上升。 双边 Richardson 军备竞赛模型如下:

《数学模型》(第四版)第二章初等模型(2.3 划艇比赛的成绩 2.7 核军备竞赛)

《数学模型》(第四版)第二章初等模型(2.3 划艇比赛的成绩 2.7 核军备竞赛)
• 利用模型对核军备竞赛中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第二章 初等模型
2.1 光盘的数据容量 2.2 双层玻璃窗的功效 2.3 划艇比赛的成绩 2.4 实物交换 2.5 污水均流池的设计 2.6 交通流与道路通行能力 2.7 核军备竞赛 2.8 扬帆远航 2.9 天气预报的评价
初等模型
• 研究对象的机理比较简单 • 用静态、线性、确定性模型即可达到建模目的 可以利用初等数学方法来构造和求解模型 如果用初等和高等的方法建立的模型,其应用效果 差不多,那么初等模型更高明,也更受欢迎.
其全部核导弹攻击己方的核导弹基地;
• 己方在经受第一次核打击后,应保存足够的 核导弹,给对方重要目标以毁灭性的打击.
在任一方实施第一次核打击时,假定一枚核 导弹只能攻击对方的一个核导弹基地.
摧毁这个基地的可能性是常数,它由一方的 攻击精度和另一方的防御能力决定.
图 y=f(x)~甲有x枚导弹,乙所需的最少导弹数(乙安全线) 的 x=g(y)~乙有y枚导弹,甲所需的最少导弹数(甲安全线) 模 当 x=0时 y=y0,y0~乙方的威慑值 型 y0~甲方实行第一次打击后已经没有导弹,乙方
v (n/s)1/3
建立 s1/2 A1/3, A W(=w0+nw) n
s n2/3
v n1/9
比赛成绩 t n – 1/9
模型检验
nt 1 7.21 2 6.88 4 6.32 8 5.84
t anb
利用4次国际大赛冠军的平均
成绩对模型 t n – 1/ 9 进行检验.
x<y 甲方以 x枚导弹攻击乙方 y个基地中的 x个, sx个基地未被摧毁,y–x个基地未被攻击.
x=y y<x<2y

对分阶段军备竞赛建立模型

对分阶段军备竞赛建立模型
y 120
国家X
1 x 2
1 x 60 y 3
军备竞赛怎样进行下去?
一种图表解法
y 120 1 x 2
x 60
1 y 3
2 3 4 阶段n 0 1 国家X 0 120 150 170 175
5 178
国家Y 0
60 100 110 117
118
x(1)=0;y(1)=0; for i=1:10 y(i+1)=120+0.5*x(i); x(i+1)=60+1/3*y(i); end plot(1:11,y)
对分阶段军备竞赛建立 模型
问题

假定国家X,国家Y忙于军备竞赛。每个国 家遵从一种威慑战略,要求自身拥有给定 数量的武器来威慑敌人,即使敌人根本没有 武器。在这种策略下,随着敌人增添武器, 友方力量会按照其攻击武器数量的某个百 分数提高军备投资,这取决于它对敌方武 器有效性的了解。

假定国家Y相信需要120件武器威慑敌人。更进一 步,对于国家X拥有的每2件武器,国家Y相信需 要增添1件补充的武器。

当 x0 100, y0 200 时,达到平衡点,还是出现 失控的增长? y 120 1 x
n 1
2
n
xபைடு நூலகம் 1 60
1 yn 3

当系数 响。
1 , 1 ,产生微小变化,分析对稳定的影 2 3

数学建模--最佳作战方案

数学建模--最佳作战方案

制定最佳作战方案—第五届军事数学建模竞赛摘要:本文主要是关于:根据不同战场情况,结合我方实力及战略需求,合理安排装甲突击力量的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列出各种可能方案,为指挥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信息。

本例中,我们结合军事运筹理论,利用合理的模型,以求达到以最小的局部的牺牲获得全局的最优。

最终在消灭敌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存我军实力。

关键词:决策;0-1规划;组合出勤;线性约束优化;1、问题重述与分析某次战役结束时,上级通报战况,还有10个敌方独立目标对我构成威胁。

上级命令准备撤离战场的某部迅速派出装甲作战力量,于当日18时开始行动,至次日18时之前消灭上述10个敌方孤立目标。

该部现有5辆装甲车辆能够执行此项任务。

已知5辆装甲车辆的有效摩托小时分别是18、19、25、19、20小时。

现已掌握如下作战信息:1、5辆装甲车辆都可独立承担消灭上述敌方目标的作战任务;的作战方案;问题2:如果装甲车辆都可相互支援,确定消灭全部目标有效摩托小时最少的作战方案;问题3:假设完成任务的时限可以推迟2小时,且在采取必要措施的情况下,装甲车辆的有效摩托小时可以延长10%(可以不考虑弹药消耗),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实力,请综合考虑以上情况,确定确保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动用装甲车辆的最少数量。

2、问题分析由于各个装甲车辆的战斗性能的差别,导致其对敌方不同独立目标清除所需的有效摩托小时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分配装甲车辆的战斗任务。

在此,我们通过模型建立,借用线性规划的思想(因为各战斗车辆的作战有效摩托时间相互独立,不存在非线性的关系),通过线性约束,最终求解,得到最佳的分派方案,实现战斗目标。

问题1中的内在联系为:各车辆只能接受一个整型的战斗任务,这样就造就了各战斗车辆有效摩托时间零碎性浪费,达不到武装力量的的作战性能限度。

问题2中,各战斗车辆可以相互支援,故可消除有效摩托时间零碎性浪费,而这种战术要求下催生的附加约束条件是—全部或部分装甲车出勤,敌方目标的摧毁所需的有效摩托时间作为了主要的考虑因素,由于相互协同完成同一份工作,故只能按单位一完成任务。

数学建模的多种作战模型

数学建模的多种作战模型

数学建模中的作战模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F ·W 兰彻斯特(Lanchester )投身于作战模型的研究,他建立了一些可以从中得到交战结果的数学模型,并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兰彻斯特平方定律”:作战部队的实力同投入战斗的战士人数的平方成正比。

对于一次局部战斗,有些因素可以不考虑,如气候,后勤供应,士气的高低,而有些因素我们把双方看成是相同的,如武器配备,指挥艺术。

还可简单地认为两军的战斗力完全取决于两军的士兵人数。

两军士兵都处于对方火力范围内,由于战斗紧迫,短暂,也不考虑支援部队。

一、 正规战模型:令()X t 表t时刻甲军人数,()y t 表t时刻乙军人数:在以上假设下,显然甲军人数的减员率与乙军人数成正比,同样乙军减员率与甲军人数成正比.可得正规部队对正规部队的作战模型为dxdt aydydtbx =-=-⎧⎨⎪⎩⎪ (1)其中a > 0,b > 0均为常数,积分(1)得ay bx ay bx c 220202-=-= (2)这就是“兰彻斯特平方定律”,(2)式在X-Y 平面上是一族双曲线。

如图17.8所示,双曲线上的箭头表示战斗力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方向。

由图17.8可知,乙军要想获胜,即要使不等式2020bx ay >成立。

可采用两种方式:(1) 增加a ,即配备更先进的武器;(2) 增加最初投入战斗的人数y 0。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式中,a 增大两倍,结果ay 02也增大两倍,但y 0增大两倍则会使ay 02增大四倍。

这正是两军摆开战场作正规战时兰彻斯特平方定律的意义,说明兵员增加战斗力将大大增加。

如果考虑两军作战时有增援,令)(t f 和)(t g 分别表示甲军和乙军t 时刻的增援率,所谓增援率,就是增援战士投入战斗或战士撤离战斗的速率。

此时正规部队对正规部队的作战模型为⎪⎩⎪⎨⎧+-=+-=)()(t g bx dtdyt f ay dt dx(3)现在回答一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设甲军有m=100人,乙军有n=50人,两军装备性能相同,即令ab=1,没有援军,将(2)变为 y b a x c ay x ca2222-=-=(4)将y = 100,x = 50代入(4)式得 10050750022-==ca(5) 再将c/a=7500代入(17.29)式得y t x t 227500()()-= (6) 战斗结束一方人数为零,显然这里乙军x=0,代入(6)式得y y 2750087=≈即甲军战死13人,剩下87人,乙军50人全部被消灭。

理查森军备竞赛理论

理查森军备竞赛理论

§17.3 理查森军备竞赛理论[学习目的]1. 能建立军备竞赛理论问题的数学模型;2. 会求解军备竞赛理论问题的数学模型;3. 能用军备竞赛理论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使他们协调发展,必须大力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促进交叉学科的健康发展。

由于社会科学比较复杂,目前多是作定性研究,但是只有作定量化的研究,才能使人们对社会科学认识更加深刻。

在这方面,许多人作了不少努力,理查森对于引起两国战争的因素作过探讨,建立了军备竞赛得数学摸型。

在模型中,我们把欧洲两个军事同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军备情况加以验证,与数学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

理查森军备竞赛理论数学模型可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们提供一个借鉴。

引起两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这众多的原因中,军备竞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例如,甲国和乙国是敌对国家,乙国感到甲国比他强大,乙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就会增加防御开支,扩充军备。

甲国看到乙国在增加军费,扩充军备,其目的是在针对自己,为了自身的安全,甲国也扩充军备。

如此循环,造成恶性膨胀,到后来就爆发战争。

下面介绍理查森的军备竞赛数学模型,要预先说明的是战争是非常复杂的,要预言战争在哪一天爆发显然是不可能的。

令x(t) 表示甲国(方)的战争潜力或军备,y(t) 表示乙国(方)的战争潜力和军备,g 表示甲国(方)对乙国(方)的仇恨程度,h 表示乙国(方)对甲国(方)的仇恨程度。

x(t) 的变化率取决于甲国(方)对乙国(方)的仇恨程度,以及乙国所具有的军备。

为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线性化的方法处理两国之间的军备和仇恨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最简单的模型中,分别用Ky 和g 表示这两项,其中K 和g 都是正的常数,这两项使得x 增加。

另一方面,军费开支对dx/dt 起着抑制作用,用-αx 表示,常数α>0。

同样的分析对于dy/dt 也适用,因此得微分方程组dxdtK y x g dy dtLx y h =-+=-+⎧⎨⎪⎩⎪αβ (1)分析 (1) 数学模型(1)不只适用于两个国家,也适用于两个军事同盟。

数学建模第六章

数学建模第六章

第六章军事模型§6、1 核武器竞赛问题:甲乙双方(两国),均将对方视为假想敌,在某种“国家安全”的定义下发展核武器,展开核军备竞赛。

问题:在这场核军备竞赛中,双方拥有的核武器会无限增长呢,还就是存在某种平衡状态?一.模型假设1.分别以、表示甲乙双方拥有的核武器数目,这里视之为非负实数(即连续型变量),以、表示甲乙双方对对方施行一次致命性打击所需的核武器数目;2.甲乙双方的“国家安全”概念均采用保守定义:即在招到对方“倾泻性”核打击后,保证有足够的核武器被保存下来以给对方致命的还击;3.分别以、()表示甲乙双方,其一枚核弹头在遭受对方一枚核弹头袭击后有可能被保存下来的概率,这里假定不同核弹头在遭受对方一枚核弹头袭击后有可能被保存下来的机会就是相对独立的。

二.模型建立定性分析模型:应当存在二函数、,分别表示当甲乙双方拥有的核武器数目为、时,对方在遵照模型假设中所给出的有关“国家安全”概念,乙方、甲方所应拥有最少的核武器数目。

即当甲方拥有的核武器数目为时,须有时,乙方才会确认自己就是安全的。

显然,、均应当为单调增函数。

这里称为双方安全区,就是核军备竞赛的稳定区域。

问:就是否为空集?若为空集,即说明核军备竞赛就是没有尽头的,其终究构成人类持久与平愿望的最大威胁。

所附四图仅仅就是在双方安全曲线满足单调增函数的条件下给出的四种可能情形,有阴影存在的区域表示存在双方安全区。

但实际当中应当就是哪一种呢?定量分析模型:在前述模型假设的基础上,不难得到:,即、分别为甲乙双方的安全曲线,而上面附图的后三幅给出的三种可能的典型情形,显然第四幅表示与两者至少有一个满足时方可出现。

在模型中涉及到的几个参数的取值,比如影响的主要因素可以考虑双方的国土、一枚核弹爆炸的破坏力,以及各自的防空能力。

三.模型分析通过定量分析模型得到的结果表明,核武器竞赛就是不容乐观的,要么不存在稳定区域,要么稳定区域就是一有界区域。

也即表明建立在本文“安全概念”基础上的核武器竞赛从根本上应当撇弃,因为即使在稳定区域非空,由于某一方(或双方)不克制的态度最终导致核武器竞赛的灾难性后果。

军备竞赛模型

军备竞赛模型

军备竞赛模型]7[问题描述与分析:两个国家或竞争对手之间因为互相不信任及存在各种矛盾、发展而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军事力量,预防对方可能发起战争,这样的过程我们是否能用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竞赛的结果做出解释或预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军备竞赛. 模型假设与构成:用军需来表示军事力量的总和,比如兵力,装备,军事预算等方面.甲乙量方在时刻t 的军备分别记为x(t)和y(t),假设它们的变化由以下3个因素决定: 1.因为相互不信任及矛盾的扩大,一方的军备越大,则另一方的军备增加的速度越快,假设它是线性的.2.因为双方自身的经济能力制约,双方中一方军备越大,之后对军备增长的制约作用就越大,假设它是线性的.3.因为相互存在矛盾或领土的争端,任一方都有着增加军备的固有潜力,假设它为一个常量.于是甲乙双方的军备变化的过程可用微分方程组gky x t x hy lx t y ++-=+-=αβ)()({(4.1)表示,h l g k ,,,,,βα≥0.其中k,l 是对军备刺激程度的度量;βα,是己方经济实力制约程度的度量;g,h 是己方军备竞赛的固有潜力.首先我们只考虑军备竞赛的结果由什么因素决定,而先不讨论竞赛的过程,于是我们只需要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讨论在时间充分长之后x(t),y(t)的变化趋势,也就是方程组(1)的平衡点的稳定情况.首先,令(1)式右端等于0,可以算出平衡点),(0o y x 为klghk x -+=αββ0 kl hy o -+=αβαlg (4.2)方程组(4.1)的系数矩阵为⎥⎦⎤⎢⎣⎡--=βαl k A 按照前一章介绍的判断平衡点稳定性的方法计算得到0)(2211>+=+-=βαa a p (4.3) det =q kl A -=αβ (4.4) 由稳定性准则,当kl >αβ (4.5) 时,平衡点),(0o y x 是稳定的,反之不稳定.所以,可以知道,在kl >αβ条件下,时间足够长以后双方军备趋于一个有限值,军备竞赛是稳定的. 模型的定性解释:依据方程(4.1)和平衡点稳定性的分析,能够简单说明几个重要的现象.1.条件(4.5)表明,甲乙两方的经济制约程度αβ大于双方的军备刺激程度kl 时,军备竞赛才能够趋于稳定.反之x(t),y(t)如果趋于无穷,竞赛就会无限的进行下去,呢么就很可能导致战争.2.由(4.2)式,如果g 和h 都等于0,则0x =0,0y =0是方程(4.1)的平衡点,并且在条件kl >αβ下它是稳定的.于是如果在0t 时刻,有0)()(00==t y t x ,x,y 就永远为0.此时情况能够说明在甲乙没有任何矛盾和争端,经过裁军之后能够达到持久平和,就好像两个友好的邻国.3.那么当0,≠h g ,这时因为某种原因在某种时候双方军备大减,设0)()(00==t y t x ,那么由于x=g,y=h,也让双方重整军备.这可以解释为没有经过和解的裁军是难以持久的.4.当由于某种原因,在某个时候其中一方的军备减少为0,我们假设0)(0=t x ,那么由于x=ky+g,也让该方的军备重整.可以解释为没有不信任(k ≠0)或固有争端(g ≠0)的单方面裁军也难以持久.模型参数的估计:为了利用kl >αβ断军备竞赛是否会趋于稳定,需要知道l k ,,,βα.但是估计这些参数无疑是很困难的,下面是Richardson 提出的一种方法. 1.l k ,的估计:设x(0)=0,当t 较小时,可以忽略掉g 和x α-的作用,并近似地假定1y y =不变,由方程(4.1)得1ky x= (4.6)若当τ=t 时1y x =,则由(6)式得到 τ=-1k(4.7)这解释为1-k 是甲方军备从0赶到乙方军备1y 需要的时间.例如德国从1933年开始重整军备,仅仅用了3年就赶上了邻国,我们设他增加军备的固有潜力g 被制约效应x α所抵消,所以可以认为德国的1-k ≈3年,即k ≈0.3.l 也可做类似地估计,也可以合理的假定它与国家的经济实力成正比. 2.βα,的估计:设g=0,y=0,由方程(1)可得t e x t x α-=)0()(,将1-=αt 代入,计算出ex x )0()(1=-α,这表示1-α是在乙方无军备时甲方军备减少到原来的e 1需要的时间.对模型和参数的粗略检验:参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法俄同盟和德奥匈同盟的军备竞赛情况.两个同盟的经济实力大致相同,且约为德国的3倍,已知德国的k ≈0.3,所以两个同盟的k=l ≈0.9.同时假定2.0≈=βα,那么由于kl <αβ,(4.5)不成立,所以他们军备不会趋于稳定.事实上,当时两个同盟之间既有军事竞赛又有贸易往来.用11,y x 表示双方的军事预算,22,y x 表示双方的贸易往来,从军事预算中扣除贸易往来作为军备,即2121,y y y x x x -=-=.以βα==,l k 带入方程(4.1),并将两式相加得到h g y x k y x dtd+++-=+))(()(α (4.8) 将2121,y y y x x x -=-=代入(4.8)并做整理可得到⎥⎦⎤⎢⎣⎡-+++-++-+-=+αααk h g y x dt d k y x y x k y x dt d )(1)()()()(22221111 (4.9) (9)表明11y x +与他的变化率的关系是线性的.为了与实际数据作比较,列出下表为1909年到1913年的军事预算.表2 两个同盟的军事预算(单位:百万英镑)图2 表示11y x +和∆)(11y x + (其中x 轴表示11y x +,y 轴表示∆)(11y x +)1909 1910 1911 1912 1912 法俄1x 115.3119.4127.8145.01913德奥匈1y83.9 85.4 87.1 93.7 122.3 1x +1y199.2204.8214.9238.7289.0△)(11y x +5.6 10.1 23.8 50.3 11y x + 202.0 209.8 226.8 263.8△)(11y x +是1x +1y 的年增长量,11y x +是相应的年平均值.用年增长量和年平均量的数据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之间关系(图1) △)(11y x +=0.73(11y x +-195) (4.10)比较(4.9)和(4.10),(4.10)中线性关系可以说明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得到73.0=-αk 也与前面的2.0,9.0≈≈αk 相符合,由于军事预算体现的军备继续增加,所以爆发了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fermi博弈论

fermi博弈论

fermi博弈论
Fermi博弈论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于1950年提出的一种数学模型,用于研究决策问题和博弈论。

该模型假设参与决策的个体都是理性、有限理性和相互独立的。

Fermi博弈论主要应用于研究集体行动问题,即多个个体在面临共同利益或共同目标的情况下作出决策。

该理论通过概率论的方法,分析了个体的信息和行为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最优的决策。

Fermi博弈论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核军备竞赛中的应用。

通过该理论,可以分析在两个或多个国家进行核武器竞争时,每个国家应采取何种决策,以最大化自身利益并减少战争风险。

总的来说,Fermi博弈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可以帮助分析和解决各种决策问题和博弈情景,尤其在研究集体行动和博弈动力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07军事模型(数学建模)

07军事模型(数学建模)

Lanchester
αβ − kl = 0 λ=
(19)
−(α + β ) ± [(α + β )2 − 4(αβ − kl)]1/2 2 −(α + β ) ± [(α − β )2 + 4kl]1/2 = 2 αβ − kl > 0 (x0 , y0 )
αβ − kl < 0 (x0 , y0 )
2 − bx2 k = ay0 0
(4)
(5)
(6)
Lanchester
(5) x(t) y (t) y k<0 t1 , x(t1 ) = 0,y (t1 ) = k=0
t k>0
k a
> 0,
Lanchester
(5) x(t) y (t) y k<0 t1 , x(t1 ) = 0,y (t1 ) = k=0
Lanchester
Richardson, 1939
1. 2. 3.
Lanchester
x(t), y (t) 1. x(t) 2. x(t) 3. y (t) x(t) x(t)
Lanchester
x(t), y (t) 1. x(t) 2. x(t) 3. y (t) x(t) x(t) x ˙ = −αx + ky + g y ˙ = lx − βy + h (k, l, α, β, g, h 0) (19)
x(t0 + (23)
1 e
(23)
1 α
α
Richardson α = 0.2
(3) y (0) = y0
Lanchester
(3) (3) dy bx = dx ay (4)

数学建模军事建模

数学建模军事建模

数学建模
军事模型
6
正规战模型
甲乙双方都用正规部队作战。我们只须分析甲方的 战斗减员率f ( x, y ) . f 可简单假设为
f =ay
其中:a —乙方平均每个士兵对甲方士兵的杀伤率(单位 时间的杀伤数),称为乙方的战斗有效系数。
a = ry py
其中: ry—乙方的射击率(每个士兵单位时间的射击次数) py—乙方的命中率
等因素,而仅靠战场上兵力的优劣是很难估计战
争胜负的, 所以用这些模型判断整个战争的结
局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局部战役来说或许还有
参考价值。 更重要的是,建模的思路和方法为
我们借助数学模型讨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实际问
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示例。
数学建模
军事模型
4
一般战争模型
用x( t ) 和y( t ) 表示甲乙交战双方 t 时刻的兵力
如果在某个时刻x ( t ) = 0 ,并且 g = 0 ,但由于x’( t ) = ky , x ( t ) 也不会保持为零。
数学建模 军事模型 29
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组 X’ = AX + R 的平衡点是稳
定的 A的所有特征根都具有负实部。
dx dt dy dt
x ky g lx y h (19)
假设
1. 每一方的战斗减员率取决于双方的兵力和战斗力, 用f ( x, y ) 和 g( x, y ) 表示。 2. 每一方的非战斗减员率(由疾病、逃跑等因素引 起)与本方的兵力成正比。
3. 每一方的增援率是给定的函数,用u( t ) 和 v( t ) 表示。
数学建模 军事模型 5
由此可以写出用微分方程表示的模型
dx f ( x y ) x u (t ) 0 dt dy g ( x y ) y v(t ) 0 dt

核军备竞赛模型

核军备竞赛模型

西北大学,全国211重点大学,百年名校,“中国作家的摇篮”、“中国青年经济学家的摇篮”、“中国地质学家的摇篮”。

2014年校友会全国大学排名第38名,2014年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四地大学排名第66名,地方综合大学排名第一。

西北大学数学学院,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数学系,徐宗、辛周平、曲安京三位毕业生分别应邀在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报告,国内仅此于北大数学系。

拥有数学、统计学、科学技术史三个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西北大学数学学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摘要几乎所有现代战争都与反复无常的军备竞赛有关.从冷战时期,美国与前苏联开展的以“通过相互会毁灭来保证自身安全”的“核威慑战略”,到今天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本文对“核威慑战略”做一些合理、简化假设,用图的模型描述双方核武器相互制约、达到平衡的过程.同时,提出安全曲线概念,给出它的一般形式.通过更精细的分析找到影响安全线的3个参数:威慑值、残存率和交换比,给出安全线的分析表达式.同时,利用模型对核军备竞赛中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关键字:核军备竞赛,图的模型,安全曲线,交换比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几乎所有现代战争都与反复无常的军备竞赛有关.Michael Wallac研究1816至1965年的99件国际争端中有反复军备竞赛在先的28次争端中有23次升级为战争,没有竞赛在先的71次争端中只有3次导致战争.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将军提出如下核威胁目标是:战略核力量拥有实施大规模破坏的绝无仅有的能力,它应当承担一项威慑苏联的特殊任务,使之怯于采取任何形式的战略核冲突,为了使威慑效力达到最大限度,它们必须能够在大规模的第一次打击后生存下来,而且能够破坏足够的敌方目标,也就是摧毁对于战争和和平的国家领导人十分敏感的有效政府、社会和经济,从而消灭苏联.这就是“核威慑战略”,其主要思想是:1.核力量的非核使用为手段,迫使敌人放弃发动核进攻,从而达到国家的政治、军事目标安全的方略.2.即使遭受了敌方的核打击,依然有力量毁灭敌方.即就是“通过相互会毁灭来保证自身安全”.来自《世界核武库现状》的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保有的核武器超过2万枚,其中6000多枚处于警戒待命状态,可在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投入使用.与冷战时一样,美国和俄罗斯保有绝大多数——超过全球总数95%的核武器.核军备竞赛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以下问题:(1)在什么情况下双方的核军备竞赛不会无限扩张,而存在暂时的平衡状态;(2)估计平衡状态下双方拥有的最少的核武器数量,这个数量受哪些因素影响;(3)当一方采取加强防御、提高武器精度、发展多弹头导弹等措施时,平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2.模型假设1.以双方(战略)核导弹数量描述核军备的大小;2.认为对方发起所谓第一次核打击,即倾其全部核导弹攻击摧毁己方的核导弹基地;瞄准的目标是导弹基地;3.己方在经受第一次核打击后,应保存足够的核导弹,给对方重要目标以毁灭性的打击.瞄准的目标是人口和工业中心;4.假定一枚核导弹只能攻击对方的一个核导弹基地,至多摧毁一枚导弹;5.一枚核导弹摧毁被攻击的一枚导弹的可能性是常数.3.符号说明序号符号符号说明1()y f x=甲有x枚导弹时,乙所需的最少导弹数2()x f y=乙有y枚导弹时,甲所需的最少导弹数30x甲方的威慑值40y 乙方的威慑值5(,)m m P x y 核军备竞赛的平衡点6s 残存率7a交换比4.模型建立及求解4.1图的模型记()y f x =为甲有x 枚导弹时,乙所需的最少导弹数;()x f y =为乙有y 枚导弹时,甲所需的最少导弹数.当x=0时0y y =,0y 是甲方在实施第一次核打击后已经没有核导弹时,乙方为毁灭甲方的工业、交通中心、核基地等目标所需要的核导弹,称为乙方的威慑值.同样的,0x 是乙方在实施第一次核打击后已经没有核导弹时,甲方为毁灭乙方的工业、交通中心、核基地等目标所需要的核导弹.当x 增加时,y 随之增加,所以由假设甲方的一枚核导弹最多只能摧毁乙方的一个核导弹地基,所以()y f x =不会超过直线0y y x =+,即00()y y f x y x <=<+,曲线()y f x =在图1所示的范围内.图1()y f x =的范围同样的,曲线()x f y =有类似的性质,其不会超过直线0x x y =+,即00()x x f y x y <=<+.将()y f x =和()x f y =的图像画在一起,如图2.图2()y f x =和()x f y =图像把两条曲线的交点记为(,)m m P x y ,下面讨论P 点的含义.根据()y f x =的定义,当()y f x ³时乙方是安全的,我们把()y f x ³称为乙安全区,把曲线()y f x =称为乙安全线.类似的,当()x f y ³时乙方是安全的,我们把()x f y ³称为甲安全区,把曲线()y f x =称为甲安全线.两个安全线的公共部分即为双方安全区,是核军备竞赛的稳定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到,(,)m m P x y 点的坐标,m m x y 、分别为稳定状态下甲乙双方分别拥有的最小导弹数,即,P 点事平衡点.图3核军备竞赛图的模型这个平衡点是可以达到的,如果甲最初只有0x 枚导弹,乙方为了自己的安全至少要拥有1y 枚导弹,而甲方为了自身安全需要将导弹数量增加到1x ,如此下去双方的导弹数量会趋于m m x y 、.图4核军备竞赛图的模型4.2模型求解甲方一枚导弹攻击乙方某个基地,基地未被摧毁的概率记为s ,01s <<,称为残存率.当x y <时,甲方以x 枚导弹攻击乙方y 个基地中的x 个,则乙方有sx 个地基未被摧毁,且有y x -个地基未被攻击,则乙方在经受第一次核打击后保存下来的核导弹数为0y sx y x =+-,即()01y y s x =+-.当=x y 时,显然有0y sy =,即0y y s=.当2y x y <<时,当甲方以全部的x 枚导弹攻击乙方的y 个核基地时,乙方的x y -个核基地被攻击两次,其中2()s x y -未被摧毁;有()2y x y y x --=-个地基被攻击1次,其中(2)s y x -个未被摧毁,则20()y s x y =-+(2)s y x -,即()()0122s x y y s s s-=+--.当=2x y 时,显然有20y s y =,即02y y s=.将上面各式与()y f x =绘制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5.图5曲线()y f x =的形成可以看出图像是[][]0,,2y y y 、上的连续线段.上述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当允许x、y 取连续值时,由极限思想可以知道,所有的线段可以近似的看做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即就是()y f x =的图像,图6.x ay =,a 为大于0的任意实数,x a y=表示在安全条件下甲乙双方的导弹数,称为乙方的交换比,因为此时x、y 取得都是连续的实数,因此()y f x =的形式可以写为:00x a yy y y s s ==图6曲线()y f x =的图像5模型应用基于以上模型,我们探讨几个核军备竞赛中的实际情况.1.若甲方增加经费保护疏散工业、交通中心等目标乙方的威慑值0y 将变大,而其他因素不变,那么乙的安全线()y f x =将上移,使得平衡点(,)m m P x y 变为(,)m m P x y ¢,显然,m m x x y y >>,如图7.启发:甲方的被动防御会使双方的军备竞赛升级.图7甲方被动防御导致核军备竞赛升级2.甲方将原来的固定核导弹基地改进为可移动发射架此时,由于甲方的导弹数量没变,则乙方的安全线()y f x =没有变化,而甲方的残存率增大,于是x 减少,甲的安全线()x f y =向y 轴靠近,平衡点(,)m m P x y 变为(,)m m P x y ¢,显然,m m x x y y <<,如图8.启发:甲方的这种单独行为,会使双方的核导弹减少.图8甲方单方行为会使双方核导弹减少3.双方发展多弹头导弹,每个弹头可以独立地摧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威慑值00x y ,和残存率均减小,乙方的安全线由于0y 的减小而下移且变平,又由于残存率的变小,使y 增加且曲线变陡.甲安全线有类似的变化,二者的综合影响则可能使得平衡点(,)m m P x y 变为(,)m m P x y ¢或(,)m m P x y ,如图9,但具体是那种情况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确定.启发:双方发展多弹头导弹,每个弹头可以独立地摧毁目标,双方导弹增加还是减少,需要更多信息及更详细的分析.图9双方发展多弹头导弹时平衡点的变化情况6.模型评价6.1模型的优点本文对“核威慑战略”做一些合理、简化假设,用图的模型描述双方核武器相互制约、达到平衡的过程.同时,提出安全曲线概念,给出它的一般形式.通过更精细的分析找到影响安全线的3个参数:威慑值、残存率和交换比,给出安全线的分析表达式.利用模型对核军备竞赛中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2模型的缺点本文的模型建立在理想的状态下,即敌我双方的核武器数量和核基地的地点是透明的,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因此,此模型除了在理论上给核军备竞赛一定的指导外,在实际中的应用可能性不大.参考文献[1]姜启源,数学建模(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2]曹建莉,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3]杨力养生,肯尼迪、赫鲁晓夫与美苏核军备竞赛,新浪网(历史频道),/his/zl/2013-11-14/151874060.shtml:2013.11.14 [4]百科,核军备竞赛,维基百科,/wiki/核軍備競賽:2014.10.10。

军备竞赛建模

军备竞赛建模

军备竞赛建模核军备竞赛是否会无限扩张?是否存在暂时的平衡状态?这一平衡状态下双方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是多少?这些核武器数量受哪些因素影响?平衡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方向?模型假设双方采取同样的核威慑战略:1、对方可能第一次核打击,倾其全部核导弹攻击另一方核导弹基地;2、另一方在经受对方第一次核打击之后,应有足够的核导弹能给予对方毁灭性的打击。

建模构造设x=g(y)和y=f(x)分别为甲、乙两方当对方拥有一定导弹数量时相应所需的最小核导弹数量。

当x=0时,y=y0为乙方的威慑值,即:当乙方受到甲方倾其核导弹的第一次核打击之后拥有的足够的能给予甲方毁灭性打击的核导弹数目;乙方的威慑值y0确定了乙方导弹书y=f(x)可能取值的扇形区域:y=y0到y=y0+x之间;而乙方导弹数曲线y=f(x)确定了乙方的安全线和安全区;对甲方也有类似的结果,由其导弹数曲线y=f(x)确定了其安全线和安全区。

两个安全区的交集为双方安全区,也是核军备竞赛的稳定区域;两条安全线y=f(x)、x=g(y)的焦点为平衡点,其确定稳定状态下双方分别拥有的最小核导弹数。

目标:考虑平衡点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探讨安全线函数y=f(x)、x=g(y)的形式。

建模求解甲乙双方对称,先考虑乙方安全线y=f(x)的形式。

相关概念与确定步骤:1、残存率:当甲方以全部x枚导弹攻击乙方的y个核基地时,乙方基地未被摧毁的概率s;2、威慑值:在甲方发起第一次核打击之后,乙方所保留的核导弹数y0.当x3、交换比:甲乙双方导弹数量之比a=x/y。

假设双方导弹数量x、y可取连续值,则可得乙方安全线函数y=f(x)的形式:Y=y0/s^a=y0/s^(x/y)模型分析、检验、应用安全线y=f(x)=y0/s^(x/y)的性质:1、曲线上凸2、如果残存率s变大,曲线变平,y值减少3、如果威慑值y0变大,曲线上移变陡,y值增加4、如果交换比a变大,曲线上移变陡,对称得出考虑平衡点的移动,观测核军备竞赛的现象1、改换固定核导弹为可移动发射架2、一方增强对己的保护因此两条安全线必相交,核军备竞赛存在平衡点和稳定区域。

核军备竞赛模型

核军备竞赛模型

y –(x–y)=2y– x个被攻击1次,s(2y– x )个未摧毁
y0= s2(x–y)+ s(2y– x )
y y0 1 s x s(2 s) 2 s
y0=s2y
y=y0/s2
精细 模型
x=a y,
y
x<y, y= y0+(1-s)x
y<x<2y, y y0 1 s x s(2 s) 2 s
威慑值x 0和交换比不变
x减小,甲安全线
y0
x=g(y)向y轴靠近
0
PP´ xm xm , ym ym
P(xm,ym)
P(xm , ym )
y=f(x) x=g(y)
x0
x
甲方这种单独行为,会使双方的核导弹减少
模型解释
• 双方发展多弹头导弹,每个弹头可以独立地摧毁目标
(x , y仍为双方核导弹的数量)
• 当一方采取加强防御、提高武器精度、发展多弹头导 弹等措施时,平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以双方(战略)核导弹数量描述核军备的大小。
型 假定双方采取如下同样的核威慑战略:
假 • 认为对方可能发起所谓第一次核打击,即倾其全部
设 核导弹攻击己方的核导弹基地;
• 乙方在经受第一次核打击后,应保存足够的核导弹, 给对方重要目标以毁灭性的打击。
型 y0~甲方实行第一打击后已经没有导弹,乙方为毁灭
甲方工业、交通中心等目标所需导弹数
y y y0 x
y 乙安全区
双方 安全区
y=f(x) 乙安全线
y1
y=f(x)
P(xm,ym)甲 安
y0
x=g(y) 全
y0

实物交换、核军备竞赛—数学建模初等模型的应用

实物交换、核军备竞赛—数学建模初等模型的应用

乙安全线
y0 0 x
y1 y0 0
y=f ( x)
y0 y f ( x) y0 x
x0
P(xm,ym)甲 安 x=g(y) 全 区 x1 x
P~平衡点(双方最少导弹数)
精细 模型
x<y x=y
乙方残存率 s ~甲方一枚导弹攻击乙方一个 基地,基地未被摧毁的概率。 甲方以 x攻击乙方 y个基地中的 x个, sx个基地未摧毁,y–x个基地未攻击。 y0=sx+y–x y0=sy y= y0+(1-s)x
xm , ym ym xm
0
x0
x
甲方的被动防御也会使双方军备竞赛升级。
模型解释
• 甲方将固定核导弹基地改进为可移动发射架 乙安全线y=f(x)不变
y
, ym ) P( xm
甲方残存率变大
威慑值x 0和交换比不变 x减小,甲安全线 x=g(y)向y轴靠近 PP´
y0 0
P(xm,ym)
.
D
B
p
0
A
.
C
xo x
设X单价a, Y单价b, 则等价交换下ax+by=s (s=ax0=by0)
2.7
背 景
核军备竞赛
• 冷战时期美苏声称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实行“核威 慑战略”,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双方通过了一系列 的核裁军协议。 • 在什么情况下双方的核军备竞赛不会无限扩张,而存 在暂时的平衡状态。 • 估计平衡状态下双方拥有的最少的核武器数量,这个 数量受哪些因素影响。 • 当一方采取加强防御、提高武器精度、发展多弹头导 弹等措施时,平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模 型 假 设

数学建模军备竞赛

数学建模军备竞赛

建模
x(t)~甲方军备数量, y(t)~乙方军备数量
x(t) x ky g
y(t) lx y h
, ~ 本方经济实力的制约;
k, l ~ 对方军备数量的刺激; g, h ~ 本方军备竞赛的潜力。
军备竞赛的结局 t 时的x(t),y(t) 微分方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称P0是微分方程的稳定平衡点
记系数矩阵
A

a c
b
d

特征方程 det(A I ) 0
2 p q 0

p

(a

d
)
q det A
特征根
1, 2

(
p

p2 4q) / 2
线性常系数 微分方程组
x(t) ax by y(t) cx dy

y (t )

lx

y

h
, ~ 本方经济实力的制约;
k, l ~ 对方军备数量的刺激;
g, h ~ 本方军备竞赛的潜力。 3)若 g,h 不为零,即便双方一时和解,使某时x(t), y(t)
很小,但因 x 0, y 0,也会重整军备。
4)即使某时一方(由于战败或协议)军备大减, 如 x(t)=0,
军备竞赛
目的 • 描述双方(国家或国家集团)军备竞赛过程
假设
• 解释(预测)双方军备竞赛的结局 1)由于相互不信任,一方军备越大,另一 方军备增加越快;
2)由于经济实力限制,一方军备越大,对 自己军备增长的制约越大;
3)由于相互敌视或领土争端,每一方都存
在增加军备的潜力。
进一步 假设
1)2)的作用为线性;3)的作用为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数学建模课程设计报告
三方军备竞赛模型及其
改进分析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姓名燕云
指导教师刘超张尚国
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2013年7月15日
1 绪 论
1.1背景
军备竞赛是指和平时期敌对国家或潜在敌对国家相互视为假想敌,在军事装备方面展开的质量和数量上的竞赛。

各国之间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相互扩充军备,增强军事实力。

是一种预防式的军事对抗。

近代比较著名的例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0年欧洲列强之间展开的军备竞赛。

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先到战争都是以军备竞赛为前导的。

1979年加拿大人理查森研究了1816-1965年间99件国际争端[1]得到了理查森军备竞赛模型。

这个属性模型可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们提供一个借鉴。

引起两国间爆发战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这众多原因中,军备竞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例如,甲乙两国是敌对国家,乙国感到甲比他强大,就会为了自身的安全而增加预防开支,扩充军备;当甲看到乙在增加军费,扩充军备,其目的是在针对自己,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甲也会扩充军备,如此循环,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1.2 预备知识
在解决这一类模型时,我们常常要求解一些三次方程。

所以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些实系数三次方程根的性质。

1.
实系数一元三次方程320x ax bx c +++=的根具有负实部的充要条件是:若0c >有0,a a bc >>成立。

2.
理查森军备竞赛模型(两国家):
两国家的理查森军备竞赛模型如下:
()x ()t x ky g
y t y lx h αβ⎧
=-++⎪⎨
⎪=-++⎩
甲乙两方在时刻t 的军备数量分别是()(),x t y t ,在一方军备增加时,另一方军备也增加,设甲的增长速率为k ,乙的增长速率为l 。

同时,由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任一方军备越大,对其军备增长的制约作用也越大。

设甲的制约系数为α,乙为β。

两方都有
增加军备的能力设为g ,h 。

2 正文
2.1理查森三方军备竞赛模型 2.1.1 模型建立
理查森三方军备竞赛模型种国家间关系如图2.1。

图2.1理查森三方军备竞赛模型种国家间关系图
设甲、乙、丙三方时刻t 的军备数量分别为()x t ,()y t ,()z t ,模型如下:
()()()x t ax ly mz g y t by kx mz h z t cz kx ly f ⎧
=-+++⎪⎪
=-+++⎨⎪
⎪=-+++⎩
其中a 、b 、c 分别表示三方的自身制约程度;l 表示该方受乙方的刺激程度的度量,k 表示该方受甲方的刺激程度的度量,m 表示该方受丙方的刺激程度的度量。

g 、h 、f 是己
方军备竞赛的固有潜力。

2.1.2 模型分析 我们令
000ax ly mz g by kx mz h cz kx ly f -+++=⎧⎪
-+++=⎨⎪-+++=⎩
MATLAB 软件程序如下:
syms a l m b k c k f g h ; A=[-a l m;-b k m;-c k l]; B=[-g;-h;-f]; rref([A,B])
得到的结果如下:
图2.2平衡点系数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平衡点:
0000(,,)
P x y z ,其中
202kgl kgm kmf kmh mlf l h x lah l b cmk mka mkb mcl -+++++=
-+++-- 02lha amf mcg hcm gbl mbf y lak l b cmk mka mkb mcl -+++++=-+++-- 02fak fbl cgk kah kbg clh z lak l b cmk mka mkb mcl ----++=
-+++--
为求解平衡点
0000(,,)
P x y z 的平衡条件,记方差的系数矩阵为:
a l m B
b k
m b l
k -⎡⎤
⎢⎥=-⎢⎥⎢⎥-⎣⎦
矩阵B 的特征方程为det()0I B λ-=,即
a c m
b k m c
l
k
λλλ+----=--
化简得:
3222(2)(2)0k a k ml ak bc cm ak aml bml bck cmk λλλ-++--+++-+--=
故,若要求平衡点稳定需满足:
22220202(2)()a k k ml ak bc cm a k k ml ak bc cm ak aml bml bck cmk -<⎧

--++>⎨⎪-<--++-+--⎩
2.2模型的数值模拟
当a=0.5,b=1,c=0.8,k=0.3,m=1,l=0,f=1,g=1,h=1时求解上述模型的数值解。

利用MATLAB 程序
a=0.5;
b=1;c=0.8;k=0.3;m=1;l=0;f=1;g=1;h=1; A=[-a l m;-b k m;-c k l]; B=[-g;-h;-f]; rref([A,B])
得到结果如下:
图2.3平衡点结果
进而可以知道平衡点0(3.3333,5.5556,0.6667)
P=
进一步利用MATLAB
ts=-20:0.5:20;
x0=[1,1,1];
[t,x]=ode45('shier',ts,x0);
plot(t,x),grid,gtext('x(t)'),gtext('y(t)'),gtext('z(t)')
得到图像:
图2.4军备竞赛趋势图
2.1.3 模型的局限性
此模型中,对于自身的约束较弱,不能很好的反映生活中一个国家自身对自身军备复杂的影响因素;同时,在一个地区中,国与国的军备竞赛不仅仅是依赖于自身和对方的军事实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国家的同盟国家的影响力,故此,这样的模型只能简单的反映几个国家短期的、简单的军备竞赛的情况。

2.2 带Logistic项的改进模型
我们对一个国家对自身的约束做一个改进,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地区和自身国家的约束,所以在自身影响的部分我们加入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的思想,设一国家自身影响部分为:
()(1)x
x t ax
N
=--
2.2.1 模型建立
改进模型种群间关系如图2.3。

图2.5 改进模型种群关系图
设甲、乙双方时刻t 的军备数量分别为()x t ,()y t ,模型如下:
()()12(1)(1)x x t ax ly g N y y t by kx h N ⎧
=--++⎪⎪⎨
⎪=--++⎪⎩
其中a 、b 分别表示双方的自身制约程度;l 表示该方受乙方的刺激程度的度量,k 表示该方受甲方的刺激程度的度量,m 表示该方受丙方的刺激程度的度量。

g 、h 是己方军备竞赛的固有潜力。

1N 、2
N 表示相应国家自身允许发展的最大程度。

2.2.2模型分析
平衡点000(,)P x y 使得下式成立:
1
2
0(1)0(1)x ax ly g N y by kx h
N ⎧
=--++⎪⎪⎨
⎪=--++⎪⎩ 结果如下:
图2.6改进模型的平衡点
其中1a q a N =
-,2
b w b N =- 故可得平衡点为:0( -(g*k - h*l)/(k*q - l*w), -(h*q - g*w)/(k*q - l*w))
P 。

2.2.3 稳定性分析
由于方程组(4)中的参数均为正值,而取值不能小于0,边界平衡点即0(0,0)P 没有意义应舍弃。

当0P 点在x 轴正向时,即p>0,q>0时平衡点是稳定的。

结 论
在认为某一国家对其自身的影响是简单的一元线性函数时,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时间变长,模型趋于稳定。

同时,该结果还说明了三方军备竞赛和双方军备竞赛一样都可以用稳定性模型来描述,可以用稳定性模型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其平衡点和稳定性,可以定性的解释一些显示生活中三方军备竞赛的一些现象。

说明了只有当满足相应的条件是军备竞赛才会趋于稳定。

但当认为某一国家对自身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即引入阻滞增长模型时,我们发现模型的模拟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模型的求解和分析的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由于模型本身假设中的影响条件较少,所以得到的结果也较为简单,故此,模型还能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Michael wallance.Arms Races and Escalation.Some New
Evidence[M].CA:Sage.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董臻圃.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4]堵秀凤,张剑,张宏民.数学建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