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教育发展和改革趋势
一、教育的民主化 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协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积极合作的特点” 1.教育机会均等2.教育管理民主化3.教学民主化 二、教育终身化 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一切形式教育的总合。 1.教育的终身化:从胎儿到坟墓的全程教育2.教育的全民性:没有限制对象的全
民教。 3.教育的开放性: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4.教育的自主性:自我导向学习的教育
(二)古希腊罗马教育
1。斯巴达军事体育教育2。雅典公民教育3。古罗马教育系统 西方:“七艺”——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 (三)欧洲中世纪教育:教会学校/宫廷学校/骑士学校/中世纪大学 (四)古代教育的特征:等级性/工具性/专制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近代教育(14世纪至二战前) (一)近代教育的社会背景
悉掌握国际惯例;4.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5.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6.较强 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7.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教育的个性化 1.教育的人道化、人性化。 2.考虑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兴趣、社会志向、职
业选择等。 3.学校的个性特点。 五、教育的信息化 1.需要教育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 2.教育要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运用到教学和科研中。 (1)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 (2)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处理信息;进而学会创造信息。 (3)促进学校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包括摄影机、录象机、录音机、语音
古罗马著名演说家、教育理论
家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约
35—95)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理论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也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论的著作。
二、独立形态时期
三、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理论深化阶段
第2章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生物起源说(三)心理模仿起源说 (四)劳动
。 5.教育的实用性:完善自我的教育。 三、教育的国际化 1.教育目标国家2.课程内容国际化3.教育渠道国际化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
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次人才 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7种素质: 1.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2.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3.熟
室、电子实习平台等。 (4)建立信息库、信息网络。
鞭、棍
被鞭子 抽打
手 算筹

小孩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 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是 Education



Educare




导。
中西教育可以从词源上看到两者区别: 中国的“教育”有“外铄”的渊源 西方的“教育”有“内发”的传统 2。什么是教育
广义: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的活对受教育的对象
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 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一)现代教育的社会背景
1。科学技术发展与现代化发展同步2。教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 社会发展趋势对教育产生影响、导致了众多新教育现象: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 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二)现代教育特征
1。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 2。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次发展。 4。精英化高等教育和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15%-50%) 5。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6。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
1。文艺复兴运动推进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2。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改变着教育,教育成为大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二)近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事务在国家事务中具有重要地位,公共教育事业受到政府的重视。 2。国家实施初等教育3。中等职业教育获得发展4。新型大学纷纷建立,高等教育职能发
生变化。5。学校教育朝着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现代教育
辑于《礼记》
《学记》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期,全篇1229字,篇幅虽短,内容却涉及教育的作
用、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等许多方面, 是对先秦时期教育教学第
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及其后继者们的教育活动,都孕育了较为丰富而系统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教育在形态上的发展
现代社会 古代社会 原始社会
在教育中承担 教育责任,施加教育
影响的人。
教育者 教育影响
承担学习任务、 接受教育的人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教育技术 教育方法 教育情境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 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 月31日)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把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作为自己专门的 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已初步具备了“教育学的雏形”。《学记》
起源说(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起源说 第2章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教育
1. 原始社会特征: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巫术性质的 原始舞蹈和严格的仪式性的知识
2.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1)教育形态教育水平低。(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
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古代教育 (一)古代中国教育 1。国家办学 三古: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西周:官学体系,分国学、乡学,以六艺为内容。 2。私学兴盛:春秋战国学派纷立,百家争鸣。 3。以吏为师 4。选取取士、九品中正制、科举选士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