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45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肱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造影200例临床分析

肱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造影200例临床分析

肱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造影200例临床分析
吕海权;陈瑜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年(卷),期】2008(006)001
【摘要】经肱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造影较股动脉入径具有创伤小、局部血管出血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等诸多优点,有可能成为今后冠脉造影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主要血管入径之一。

我们于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间采取经肱动脉入径的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共计200例,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吕海权;陈瑜
【作者单位】537000,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537000,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经肱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拔除鞘管时间与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J], 张彬;梁磊;崔美平;蒋文彬;曲凤霞;姜先雁;王松涛;朱明真
2.经肱动脉路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及可行性探讨 [J], 吕海权;陈丽芬;陈瑜
3.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后迟发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J], 刘菁晶;林文华;王晓冬;敬锐;杨瑞飞
4.经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260例 [J], 虞准;罗颖;廖志勇;田小园
5.两种入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患者舒适度和焦虑情绪影响的对比 [J], 邱小芩;金献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肱动脉冠脉介入150例临床研究

经肱动脉冠脉介入150例临床研究
常 规 进 行 插 管 造 影 ,但 有 少 数 人 ,特 别 是 年 龄 过
人 术 前 均 诊 断 冠 心 病 心绞 痛 或 疑 诊 为 冠 心 病 心 绞
痛 或 胸 痛 原 因待 查 。 二 、 究 结 果 研
大 者 ,常 伴 有 右 锁 骨 下 动 脉 或 头 臂 干 动 脉 纡 曲 、
人 角 度 约 3 ~ 0度 , 必 进 针 过 深 , 在 2 3 m , 04 不 约 -m

研 究 对 象
本 组 患 者 10例 , 院 患 者 10例 , 诊 患 者 5 住 3 门 2 0例 。其 中 男 10例 , 4 1 女 0例 , 龄 4 年 8岁 ~ 2岁 , 8 平 均 (0±56 岁 。单 纯 冠 脉 造 影 10例 , 4 6 .) 1 有 0例 同时 进 行 了冠 脉 支 架 治 疗 。大 部 分 病 人 穿 刺 均 能
维普资讯
实 用心 脑肺 血 管病 杂志 20 0 8年 4 第 l 第 4期 月 6卷
PC P D, pi2 0 , 0 1 , O. J C V A r 0 8 v 1 6 N 4 l

临 床 实 践 ・
经 肱 动脉 冠 脉介 入 10例 临床研 究 5
阻之 故 。3例 患 者 出现 局 部小 面 积 瘀 血 , 假 性 动 . 无
脉 瘤 发 生 。所 有 患 者 术 后 不 需 卧 床 休 息 ,生 活 可
自理 。

四 、 论 讨
选 择 性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目前 仍 是 冠 心 病 诊 断 的
三 、 究方 法 研
”金 标 准 ”国 内 大 多 数 医 院 做 选 择 性 冠 状 动 脉造 , 影 时 常 以经 股 动脉 路 径 作 为 首 选 …, 由 于髂 动 脉 但

肱动脉论文冠状动脉论文:经肱动脉路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

肱动脉论文冠状动脉论文:经肱动脉路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

肱动脉论文冠状动脉论文:经肱动脉路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以肱动脉为路径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效果。

方法通过对158例造影患者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

结果 158例病人术后均顺利出院。

结论经肱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大大简化、也优化了护理工作。

[关键词] 肱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护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目前仍然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国内大多数医院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常以股动脉路径作为首选[1],但由于髂动脉严重迂曲或动脉夹层导致进管失败者并非少见,为了克服这种情况,我院试行以肱动脉为路径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现将造影术的护理及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经肱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58例,男82 例,女76例,年龄48-72岁,平均(60±0.5)岁,其中4例先经股动脉插管,由于股动脉严重迂曲或动脉夹层进管失败而改经肱动脉0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

1.2 方法患者平卧位,在肘横纹一下1cm内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点,注意避开浅表静脉,常规消毒,选择terumo公司的6f动脉鞘,置管成功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

2 护理2.1 术前护理认真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目的和意义、安全性、操作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不必要的心里障碍。

以取得配合。

造影前要常规训练患者床上排尿(预防肱动脉穿刺失败该经股动脉穿刺)。

术前做好青霉素和造影剂的过敏试验,并在病历上标明,术前晚10点后开始禁食和术晨禁饮,遵嘱术前药,双侧腹股沟区及大腿内侧上1/3处常规清洁备皮,术前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备好氧气、除颤器、吸痰器、压力仪等,建立静脉通路。

精神紧张者应用镇静药。

2.2 术中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心电图、血压、呼吸,观察有无心率失常,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注射造影剂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的变化。

经肱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观察

经肱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观察

经肱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观察目的本文探讨经肱动脉冠脉介入术(PCI)后的护理对策及操作要点,保证肱动脉路径PCI的安全性,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方法选择所在科自2014年6月~2016年1月经肱动脉途径行PCI者12例为研究对象,男7例,女5例,年龄62~81岁,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例经肱动脉路径行PCI后患者的一般护理、有创动脉压监测、肱动脉鞘拔管的配合、并发症观察及处理、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

术后2例形成血肿,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侧上肢肿胀、发绀,给予对症处理均恢复良好,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结论术后认真、细致的穿刺点观察和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保证肱动脉PCI成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标签:肱动脉;冠脉介入;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引起的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较常见,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费用。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方法导致的严重并发症较少,但是由于桡动脉直径较小,无法满足大直径导管技术的需要,而且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较高。

经肱动脉入路同时具有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的优点,故经肱动脉PCI研究已成为热点[1]。

但是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局部并发症,常见的有穿刺处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正中神经损伤、局部神经损伤、假性动脉瘤形成等,甚至个别患者出现手的感觉功能障碍等后遗症[2]。

我科于2014年6月~2016年1月采用经肱动脉路径行PCI治疗12例,现将护理经过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所在科自2014年6月~2016年1月经肱动脉途径行PCI 者12例为研究对象,男7例,女5例,年龄62~81岁。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心肌梗死2例,均顺利完成PCI术,入住CCU。

1.2方法导管室局麻下于右上肢肘关节肱动脉搏动最强处进针,置入鞘管,在导丝指引下将冠脉导管送达冠状动脉入口,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在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观察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在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观察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在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观察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

治疗组采取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照组采取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诊治的成功率为96.30%(52/54)远远大于对照组的79.63%(4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3.70%(2/54)远远小于对照组的12.96%(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治冠心病的成功率较高,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利于术后的恢复。

标签:经桡动脉;诊断;治疗;冠心病;疗效随着介入治疗设备的改进发展,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临床诊治冠心病的常用手段。

桡动脉则是诊断、治疗的有效途径,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较高、疼痛较轻、并发症较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1]。

现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108例冠心病患者,进一步观察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诊治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

治疗组男30例,女24例。

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2.35±6.26)岁。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10例,稳定性心绞痛11例,急性心肌梗死33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

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3.44±6.08)岁。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13例,稳定性心绞痛12例,急性心肌梗死29例。

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治疗组:采取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

通常选择右侧桡动脉完成穿刺,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把右手臂放在臂托上,掌心朝上,使右手臂自然平伸,向外展30°左右[2]。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失败后改经肱动脉途径的临床分析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失败后改经肱动脉途径的临床分析
4 5 05 .3
细菌性 阴道病
H V 阳 性 P
3 6 外 阴阴道假丝酵母 菌病 1 6
4 5
1 9
l 7
78 .6
< .1 0 0

l 5

3 0
55 .1
0.1 6
< .5 0 0
>0 0 .5
阴道环境逐渐变 成 中性 或 弱碱性 。本研 究 中的 26例体 检 0 者 中, 0岁者乳酸缺失率 高于其他年龄段 。 ≥5 综上所述 , 阴道 内微生态环境不仅 受到机体 内环 境的影 响, 而且也受到外界 因素 的影 响。乳 酸杆菌作为 阴道 微生态 环境中的主要细菌 , 在维持 阴道微生 态平衡 中起 到了关 键性
例数
衣 原 体 阳 性 9
菌在阴道内的数量 , 而且还对 阴道 酸性 屏障具有 明显 的调节 作用。本研究结果也表明 , 常人 阴道 乳酸杆菌计数 明显高 正 于感染患者 。随着年 龄 的增加 , 女性 雌激素水 平发 生改变 ,
< 0儿 ≥l L x 值 1 0/
医药 ,0 9 4 2 :1-1 . 2 0 , (0) 101 1 [ ] 刘佳明 , 4 孙晶 , 袁杰利 , 细菌性阴道病患 者与健康妇 女阴道 等.
制不耐 酸的微生 物生 长 ; 产生 多种抑 菌物 质 , 阴道 内发 ② 在
挥 生物 拮抗 作用 , 是保 持种 群优 势地位 的重 要 因素之一 L 。 4 ] 乳 酸杆 菌在维持 阴道微生 态平衡 、 促进机 体健康 方面具有重
( 0 10 —2收稿 2 1-91 2 1 —11 回) 0 11-5修 孙双 田)
要作用 。阴道菌 群失 调的患者中 , 超过 8% 的妇女 阴道 分泌 0

经肱动脉入路行下肢动脉造影60例临床分析

经肱动脉入路行下肢动脉造影60例临床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R 1 . 86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7 0 6 (0 2 1 62— 3 9 2 1 )5—15 0 8 7— 2
近年 来 随着 介 入 医学 的 迅猛 发 展 , 管 腔 内介 拔 出 内芯后 送 入短 导 丝及 5 血 F动 脉 鞘 。经 鞘 管 注 入
丝及 1 I 0c n血管 鞘 ) 5 、F猪 尾 巴导管 及 10 C I 鳅 严重 并 发症 。 8 1 泥 T
导丝 。造 影剂 使用 碘海 醇 注射 液 (5 gm1。 30m / ) 12 方法 . 上肢 平伸 外展 并轻 度外 旋 , 掌心 向上 放 置 于臂 托 上 ,
简便 的介 入入 路对 临床 医生开 展下 肢 动脉 疾 患介 入 动 6小 时 , 免肘 关节 屈 曲 , 观察 上 肢末 梢 血运 情 避 并 诊疗 显得 尤 为重要 。我 科 自2 0 0 9年 4月 至 2 1 0 2年 况 、 觉 有 无 障 碍 及 穿 刺 点 有 无 渗 血 等 ,4小 时 后 感 2
死、 神经功能障碍及异位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结 论 : 经肱动脉行下肢动脉造影操作安全 可行 , 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可提高成 功率 、 减少并
发症 , 对大多数下肢动脉疾病患肯 町作为首选方法 , 值得推,‘ 应用。
【 关键 词 】 肱动脉; 下肢动脉造影; 穿刺
di 1. 99 ji n 17 0 6 .02 1 .3 o: 0 3 6/ . s.6 2— 39 2 1 .50 0 s
经肱 动脉人路行 下肢动脉造影 6 0例 临 床 分 析
张永 红 , 晓利 , 李 张旭 升
( 河南省巩 义市人 民医院介入科 , 河南 巩义 4 10 5 20)

经肱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经肱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5 4・

报, 2 0 0 7 , 4( 3 5 ) : 8 3 . [ 5 ]李海婷. 重组 改构人肿瘤坏死 因子 胸腔灌注治疗 恶性胸 腔积液 临床观察[ J ] . 临床肺科杂志 , 2 0 0 7 , l 2 ( 9 ) : 1 0 1 0 .
3 2 8. 3 2 9 .
及止血 , 同时 , 术 后不需 要强 制卧床 , 减少 了各种 并发
2 . 1 . 1 心理支持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项 有创检查 ,
特别是经肱动脉路径 , 可能存在途径血管扭 曲 , 甚至造 成部 分血管 造影 困难 , 手术 操作 时间长 等特 点。同 时
患者 家属担 心术 中及 术后并发 症可能 , 也会导 致紧张
2 . 2 术后护 理
Hale Waihona Puke 1 . 2 经肱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方法
患 者平卧位 , 右上
肢伸直 , 掌心朝上 , 并外展 5 O一 6 0 。 , 选择术侧上肢屈侧 肘关节横纹上 0 . 5 ~1 . 0 C / / I 肱动脉搏动最 强处 为穿刺
点 。穿刺点局部用 1 %利多卡 因 2 m L行 局部麻醉 , 先
[ 6 ]寇小格 , 粱东 良, 路平.博莱霉素联合沙 培林快速胸腔 粘连治疗
恶性胸腔 积 液 疗 效 观 察 [ J ] . 陕西医学杂志, 2 0 0 5, 3 5( 3) :
经 肱 动 脉 行 全脑 血 管 造 影 术 的 观 察 与 护理
黄志红 , 夏 玮, 邹 诣, 缪一艇
( 浙 江省 温 州市人 民 医院 , 温州 3 2 5 0 0 0 )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 肱动脉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9 — 8 3 9 9 ( 2 0 1 3 ) 0 4 - 0 0 5 4 - 0 2

经皮肱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致假性动脉瘤、正中神经损伤1例

经皮肱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致假性动脉瘤、正中神经损伤1例

经皮肱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致假性动脉瘤、正中神经损伤 1例病历摘要: XX 女 60岁因“心前区疼痛5年,加重14小时”入院. 该患缘于5年前劳累时出现心前区疼痛,范围为手掌大小,向后背部放散,持续不缓解,为剧痛,同时伴大汗,在上级医院确诊心肌梗塞住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并给予心脏支架植入2枚,好转出院。

5年来心前区疼痛偶发作,间断用药。

14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范围为手掌大小,向后背放散,持续不缓解,在家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缓解不理想,为明确诊治而入我院,经急诊给予罂粟碱静点后以“冠心病”而收入我科。

病程中存在活动时心悸、气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饮食睡眠欠佳,二便如常。

既往糖尿病病史14年,现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最高达180/?mmHg,长期口服降压药物。

4.入院时查体:体温:36.5℃ 脉搏:66次/min 呼吸:20次/min血压:150/70mmHg,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界不扩大,心率66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 窦性心律电轴左偏陈旧下壁心肌梗塞心肌缺血 BNP;1381.00pg/ml肌钙蛋白;2.65ng/ml 肌酸激酶同工酶:11.6ng/ml 糖化血红蛋白:8.6% 随机血糖:19.2mmol/L 甘油三酯:5.76mmol/L 脂蛋白:650.1mmol/L 总胆固醇;6.42mmol/L 心彩示:左房增大左室肥厚左室壁运动欠协调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弹性减低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入院后因右侧桡动脉搏动消失,给予经右侧肱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植入支架1枚,患者自述术中右上臂肿胀,疼痛,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入病房,已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处无渗血,桡动脉搏动消失,尺动脉搏动较好,各手指活动尚可,指腹弹性较好,各手指末梢血运较好,毛细血管反应正常。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48例观察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48例观察护理

复 心肌灌 注的手段 , 此方 法 的成 功与 否除 了与医 生的技术 经
验 有关 , 与 护 理 人 员 的护 理 干 预 有 密 切 关 系 , 术 可 直 接 影 还 手
响患者正 常的心理 活动 , 至可 以影响手 术 的效 果。本研 究 甚 显示 : 对照组患者 的生理 指标 波动 明显 高于 干预组 ( <0 P . 0 ) 从而反映出术前患 者的焦虑 、 张情绪对 其生 理指标 的 1, 紧 稳定性可产生 的不 良影 响 , 随着手术的接近 , 患者对手术 知识 的缺乏 , 引起 生理 和心理 的不 良反 应 , 可 紧张 、 虑 、 焦 恐惧 加 剧 , 至疼痛 值增 高 , 理人员 应对 患者 充分 理解 、 心 、 甚 护 关 爱 护、 尊重和体贴 , 消除其负性心理状态 。干预 组术前经护理 人 员 耐心 、 细致地进行护理 干预 , 高 了患者 的认 知能力 , 其 提 使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具有创 伤小 、 疗效 好 、 复快 恢 等特点 , 能产生安全感 ; 对患 者的血 压 、 心率保 持稳定 有 明显 作用 , 能以 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医学心理学表 明 : 术前恐 惧 和焦虑反应 , 往往降低患者的痛阀 , 结果在手 术 中和术后产 生
的体位及活动方法 ; 食宜 清淡 , 免进食 产气食 物如 豆类 、 饮 避
甜食 、 牛奶等 ; 告知 术后 多饮 水 的 目的 : 使尿 量 达到 15 0— 0
2 0 0 ml 进 造 影 剂 排 泄 避 免 对 比剂 肾病 的 发 生 , 可 有 效 0 , 促 并
系列 心理 、 生理反应而影响手术预后 J术前采用一定 的心 ,
预防拔除动脉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 , 减少并发 症发生率 , 利于患者的早 日康复 。 13 术前评估 . 两组 患者 均于术前 1 、 h采 用 zn 焦虑 2 h6 ug 自评量表 ( A ) , 量其焦虑程度 , S S 测 该表 由 2 0个项 目组成 , 每项症状按 1 4级评分 , — 分数越高 , 明焦虑程度越重 。 说

肱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的护理观察与比较

肱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的护理观察与比较

肱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的护理观察与比较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肱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的护理观察。

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96例根据单纯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皮肱动脉穿刺途径或经皮股动脉途径完成手术。

对比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效果。

结果解除绷带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穿刺部位止血效果达到Ⅰ级、Ⅱ级和Ⅲ级的百分数分别为83.0%、14.9%、2.1%与89.8%、10.2%、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减少。

结论经肱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准备工作简单,术后止血效果好,患者舒适感增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积极认真的护理干预是经皮肱动脉穿刺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肱动脉止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022-02经皮股动脉穿刺是冠心病介入诊治的经典途径,术后为防止穿刺处出血,患者需卧床24 h,同时穿刺侧肢体需制动、局部需砂袋压迫。

长时间的卧床会使患者感觉疲惫,全身不适,且带来诸多生活上的不便。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手术解决了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由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手术的问题。

但由于桡动脉直径细小,易痉挛或介入治疗后桡动脉闭塞等原因,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较低[1-2]。

我科于2011年6月开始尝试经肱动脉穿刺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舒适感增加,并发症少,现将经皮肱动脉途径介入诊治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确诊或拟诊为冠心病且决定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96例,年龄41~81岁,平均(57±9)岁。

其中男64例,女32例。

单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23例,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73例。

肱动脉入径在冠脉造影中的应用

肱动脉入径在冠脉造影中的应用
10% ) 右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中 5 . ; F臂 型 造 影 导 管 18例 (占 8 9 . %) 6 J3 5~ . 8 4 ,FL . 4 02例 ( 10% ) 6 m l zI例 ( 占 . 、 FA pa t 占
05% ) . 。
完成造影 , 剩余病 例则 由 Jd i u kn s和 A pa m l z导管完 成造 影 , t 术
部位并发症 易早期发现 及时处 理 , 且血管 迷走 反射 极少 。 ( ) 3 术后患者不需 卧床 , 免 了卧床带来 的诸 多护 理不 便。 ( ) 避 4 由 于肱 动脉明显 比桡 动脉粗 , 以肱 动脉路径 比桡 动脉路 径穿刺 所 插管更 易成功 , 前无需 做 Aln试验 , 动脉可 以使用 7 术 l e 肱 F动 脉鞘管 , 故便于行进一 步冠脉 介入治 疗。 ( ) 冠 脉造影成 功 5其
两组不 同人径 的冠脉造 影对 比, 见表 剂用量 、 平均操作 时 间比较无 显著差异 性 ( P>00 ) 穿刺部位并发症及血管迷走 反射 发生率 、 .5 , 平均 x线
透视 时间 比较 , 肱动脉人径组 < 股动脉人径组 ( P<00 ) .1 。
住 院行 冠脉造影的病人 32例 , 中男性 29例 , 8 其 0 女性 13例 , 7
最大年龄 8 , 7岁 最小年龄 4 0岁 , 平均年 龄 ( 6±1 ) ; 据造 5 2岁 根 影 的动脉人径随机 分成两 组 : 动脉人 径 组 2 0例 , 肱 0 常规检 查
右 侧肱 动脉搏动 良好 ; 股动 脉人径组 12例。所选 病例 临床上 8 均符合 冠状动脉造影指征 , 无冠状动脉造影 的禁忌证 ; 2 手术 方法 : . 肱动 脉人径 组 : 右侧 肱 动脉穿 刺成 功后 置 经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观察和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81例。

结果:加强护理,注意观察,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我们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确保病人康复。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95-02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介入诊断方法,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检查技术,它能准确了解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部位,还可同时了解心肌的收缩情况[1]。

近年国内外报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和溶栓药物的应用等优点。

2012年9月-2013年2月,我院心内科共完成此项手术81例,我们针对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我科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81例,男性51例,女性30例,年龄36-79岁,平均57.2岁。

患者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2]。

1.2穿刺方法:多选用患者右上肢桡动脉,用托架拖住,与身体呈45度夹角,局部消毒后按Selding法穿刺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留置6F动脉鞘。

1.3 护理1.3.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此手术认识模糊,感到紧张、恐惧,害怕手术失败。

因此,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过程及优点,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患者因精神紧张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

术中适当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满足患者所需,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手术。

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45例临床观察

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45例临床观察

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45例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45例患者经右侧肱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经皮穿刺肱动脉成功率100%;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成功率97.8%;血管痉挛发生率为0%;迷走反射发生率为0%。

结论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脉造影术肱动脉目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公认的冠心病诊断的金指标,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成熟而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技术。

国内常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由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较多,以及术后需长时间卧床等弊端,使近几年来经上肢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的研究成为焦点。

经桡动脉途径也有报道,而用经皮穿刺肱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则较少报道,我院近年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4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及老年病科住院的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38-75岁。

1.2 方法:病人平卧位,右手掌心向上,上肢平放于臂托上,轻度外展,肘部可垫一卷敷料,便于穿刺,穿刺点在肘部肱动脉分支前,选择动脉搏动最强处。

使用Cordis公司6F桡动脉专用穿刺包,先在穿刺点用利多卡因局麻,用桡动脉穿刺针取45°角穿刺进入肱动脉,送入导丝,拔除穿刺针,送入6F桡动脉血管鞘,经动脉鞘注入肝素3000U后经鞘管送入5F冠脉共用型导管行左右冠脉造影,造影结束后拔除鞘管,压迫止血10min,用小方块纱布压住穿刺处,绷带加压包扎。

6-8小时后可解开绷带,用纱布覆盖,术后无须严格卧床休息。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

经橈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作者:刘金凤宋春梅高娟娟祁美苹【关键词】挠动脉冠脉造影术护理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 CAG)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

而经梯动脉穿刺是CAG的又一理想途径。

经股动脉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 但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经挠动脉途径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H常生活,患者很少出现焦虑、尿潴留、造影剂滞留时间过长,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

2001 年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为1 650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经挠动脉680例,经股动脉970例,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 1病例选择我院2001年2月至2007年12月,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 650例,从中随机选取经橈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各400 例。

其中挠动脉组男247例,女153例,年龄38〜76岁,平均57.83 岁;股动脉组男208例,女192例,年龄35〜77岁,平均59. 87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1.2手术方法挠动脉组:术前均行Allen试验[1],评价手掌是否存在双重供血及其程度如何,阳性者(<10s)入选。

右手自然平伸外展30。

〜50°左右,手腕下垫自制小枕,常规消毒铺巾,选橈骨茎突近端上方橈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1 %利多卡因0. 5〜1 mL 局部麻醉,使用21G穿刺针,进针方向与楼动脉走行一致,穿刺成功后送入0.021〃软头直行导丝,确认无阻力后至肱动脉,撤出穿刺针, 沿导丝注入1 %利多卡因0.5mL,切开皮肤,插入5F槎动脉鞘,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100 Ug.利多卡因20〜40 mg、肝素2 000 IU。

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后血管闭塞的临床观察

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后血管闭塞的临床观察

9318%。

212 心室率变化治疗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心室率呈减慢趋势,P <0105。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心率参数变化( x ±s ,次·min -1)治疗前治 疗 后30min1h12h24h 48h 14816±261712014±231210516±141990±101685±81480±715 与治疗前比较,P <0105213 Q 2T 间期变化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 >0105)。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Q 2T 间期参数变化( x ±s ,ms )治疗前治 疗 后30min24h 48h 72h 416±117419±126423±124425±119426±120 与治疗前比较,P >0105214 药物不良反应1例患者于用药后第二天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40次·min -1(年龄74岁),停药后3天,心率逐渐恢复正常,其余病人未出现心律失常。

所有病人均未见肝和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异常,无肺部毒性反应。

3 讨论胺碘酮己广泛用于心房纤颤的治疗,静脉、口服胺碘酮给药所产生的临床生理效应不同。

快速静脉负荷胺碘酮用药,具有减慢心率作用,对Q 2T 间期影响较少,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发生率小,起效快,迅速转复心房纤颤;口服胺碘酮起效慢,给予负荷口服胺碘酮用药可缩短起效时间,可有效的帮助维持有效药物浓度;避免在药物浓度不稳定的情况下,快速房颤或心室率出现反复,减少静脉胺碘酮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提前完成静脉至口服的平稳过渡。

(本文编辑:李进文)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后血管闭塞的临床观察杨磊 张思宁 杜景柏 孙凤云 仲照香 张秀君 作者单位:730900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前部分医师采用绕动脉途径进行冠脉造影,因桡动脉比较表浅,其下方紧邻桡骨,局部压迫止血较容易。

4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4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4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器械的不断发展,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冠心病的技术。

桡动脉位于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表浅,直接位于皮下,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很少有分支。

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1]。

这些特点避免了经股静脉途径时可能发生的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易止血,恢复快,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

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

增加病人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

我院自2008年10月开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

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1 资料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例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6-84岁。

术前有以下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明胸痛,心电图ST-T缺血改变等等。

其中单纯行冠脉造影术23例,冠脉造影并支架置入术19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右上肢外展50-70度放于手术延长板上,手掌朝上。

常规消毒铺巾,穿刺桡动脉成功后置入6F鞘,同时静脉注入3000u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在X光透视下分别送入左右冠脉造影管或多功能管行冠脉造影。

术后拔除桡动脉管鞘,桡动脉穿刺处采用TR-Band充气压迫带(为日本泰尔茂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灭菌用品,由特殊设计的支撑板和两个球囊组成)压迫止血。

腕部制动4-6小时,术后患者即可步行或轮椅返回病房。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简要讲解手术的目的,优点及手术过程。

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与其交流,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对精神紧张患者术前可给予镇静剂。

2.1.2 ALLen试验判断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是否完好。

,评价尺动脉至桡动脉的侧支循环情况。

方法:检查者同时按压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嘱其握拳数次待手部皮肤颜色变苍白或紫绀,松开尺动脉后10秒内颜色转红润恢复正常为阳性。

肱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肱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肱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6-07-22T15:14:18.0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作者:刘晓静[导读] 因此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对部分桡动脉、股动脉穿刺有禁忌的患者。

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心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要:目的:探讨肱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一些特殊患者应用的意义以及经肱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中可行性及安全性,同时观察肱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26例肱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介入路径选择,患者平卧位,右手掌心向上,穿刺点在肘部肱动脉分支前,选择动脉搏动最强处,先在穿刺点用利多卡因局麻,用桡动脉穿刺针取45°角穿刺进入肱动脉,送入导丝,拔除穿刺针,送入6F桡动脉血管鞘,术后拔除鞘管,压迫止血10min,再用绷带加压包扎。

6~8h后可解开绷带,术后无须严格卧床休息。

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肱动脉穿刺并完成介入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肱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

结论:熟悉肱动脉穿刺部位的解剖特点,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对其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和处理对策的充分准备,可以减少并发症及其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此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对部分桡动脉、股动脉穿刺有禁忌的患者,肱动脉穿刺的介入路径,不失为一较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肱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治疗,应用体会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开展,对于大多数需冠脉介入患者来说,桡动脉及股动脉入路基本上可以满足一般介入治疗的需要,但是在临床上有少数患者对这两路介入入路都不适合,如:Allen试验异常、需要大鞘管、已知末梢动脉近段存在阻塞性病变、雷诺氏现象、合并有心力衰竭不能平睡、髂总动脉闭塞、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等等。

有部分患者由于桡动脉闭塞,不愿采取股动脉穿刺路径。

而肱动脉不失为一种选择。

并较股动脉及挠动脉穿刺有其优缺点。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所选取26例患者,均选择肱动脉为介入路径,其中22例选择右肱动脉,4例左肱动脉;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在42~76岁;其中冠脉造影18例,支架植入术8例。

经肱动脉冠状动脉造影203例临床观察

经肱动脉冠状动脉造影203例临床观察

经肱动脉冠状动脉造影203例临床观察林英忠;王风;徐广马;刘伶;林虹【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03(025)011【摘要】目的:观察经肱动脉途径冠脉造影(CAG)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自2000年5月~2002年10月,我院经肱动脉途径共对203例患者行CAG,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500例患者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冠状动脉造影时间、X光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5%和100%,X光透视时间为(6.5±3.5)min和(5.9±3.6)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48%和5.2%,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31.5±16.2)min和(30.2±15.7)min.两组手术成功率,X 光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肱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经肱动脉行CAG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总页数】2页(P2112-2113)【作者】林英忠;王风;徐广马;刘伶;林虹【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相关文献】1.经肱动脉路径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J], 吴铿;游琼;李腾;叶少强;莫海亮;李上海;何松坚;黄瑞娜2.综合护理对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肘部护理的应用分析 [J], 卢冰清;杨小芳3.Allen试验阴性患者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J], 孙昊;王乐丰;何冀芳;徐琳;王红石;李惟铭;徐立;夏昆4.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后迟发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J], 刘菁晶;林文华;王晓冬;敬锐;杨瑞飞5.肘关节制动装置在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J], 滕彦娟;云晓君;顾永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62例临床分析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62例临床分析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62例临床分析王雪樵;何志华;刘传垠【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0)002【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及安全性.方法:62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观察操作成功率、并发症(渗血、血肿、动静脉瘘及手部麻木、缺血等现象)、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62例成功,2例失败,其中1例桡动脉过度迂曲畸形,导管无法通过,未成功.另1例由于桡动脉痉挛,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200 μg 和利多卡因10mg后,痉挛仍不能完全缓解.本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止血容易,患者卧床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途径.【总页数】1页(P259-259)【作者】王雪樵;何志华;刘传垠【作者单位】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吉安,343000;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吉安,343000;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吉安,3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3【相关文献】1.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200例临床分析 [J], 唐欧杉;成银宏;陈钟良;陈丽娜;周浩亮;陶枫;秦丰明2.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治疗132例临床分析 [J], 罗瑞英;高峰;朱绍亨;刘丽梅;林施峰;占德进;李世阁;林杰3.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122例临床分析 [J], 谢家冰;郭炜华;郭玉璜;谭宇峰;李丽红4.初学者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600例临床分析 [J], 杨立华;李霖;黄创;郭鹏;陈艺钊5.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桡动脉闭塞的临床分析 [J], 荆丽敏;邱雪梅;吝守静;孟荣英;徐海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45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冬梅, 马维军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734000
刊名:
中外健康文摘
英文刊名:WORLD HEALTH DIGEST
年,卷(期):2010,07(20)
1.STELLAP R;KIEMENEI J F;LAARMAN G J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radial artery occlusion following transradial artery coronary angioplasty 1997(02)
2.LOUVARD Y;KROL M;PEZZANO M Feasibility of routine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operators experience 1999(09)
3.Vetrovec G W Radial angioplasty; feasible but should this be the standard 1999(01)
4.姚明;乔树宾;王东方使用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89例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循环杂志 2002(05)
5.廖志勇;虞准;胡春华经肱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01)
1.吴华.孙福成.毛永辉.杨继红.何青.徐中武.钱贻简血液透析患者与心脏介入性诊断治疗[期刊论文]-中国血液净化2002,1(11)
2.贾永平.孙晋亮.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偶联因子6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8)
3.赵胜利.黄楚昌.罗云辉.陈红梅.ZHAO Sheng-li.HUANG Chu-chang.LUO Yun-hui.CHEN Hong-mei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常规冠脉造影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中外医学研究2010,8(12)
4.柏鲁宁.周振国.康瑞刚.畅涛.王更新.BAI Lu-ning.ZHOU Zhen-guo.KANG Rui-gang.CHANG Tao.WANG Geng-xin 血浆内皮素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变化[期刊论文]-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21(1)
5.王晓燕.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闫蕊动脉僵硬度指数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8(6)
6.冷冰.周良辅.宋冬雷.陈衔城.张法永.张晓龙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4)
7.孙万峰.董志峰.张国培.夏玉东.崔婷.SUN Wan-feng.DONG Zhi-feng.ZHANG Guo-pei.XIA Yu-dong.CUI Ting不同入路行冠脉造影术的临床比较[期刊论文]-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5)
8.黄奕森.张长青.叶源春DSA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0)
9.刘萍.高向阳.马小龙.LIU Ping.GAO Xiangyang.MA Xiaolong脑血管痉挛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哈尔滨医药2011,31(2)
10.杨扬.董玉海.邵合德.殷洁.YANG Yang.DONG Yu-hai.SHAO He-de.YIN Jie DSA技术在四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
引用本文格式:王冬梅.马维军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45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