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居住建筑)
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一直备受关注。
节能建筑是指在保证建筑功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施工,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舒适性。
因此,制定和实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提高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符合节能要求。
在建筑设计中,应当优先选择具有良好隔热、隔音、保温性能的材料,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也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材料的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其次,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结构的设计满足节能要求。
建筑结构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当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要求建筑设备的选用和设计符合节能要求。
建筑设备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系统,应当选择能耗低、效率高的设备,并且合理设计系统布局,减少能源浪费。
在建筑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当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最后,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要求建筑的运行管理满足节能要求。
建筑的运行管理包括建筑的日常维护、能源的监测和管理等方面,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总之,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节能设计标准,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管理和监督,才能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共同为节能减排事业努力奋斗。
节能设计专篇要求
节能设计专篇要求设计单位应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依照工程具体情况出具节能设计专篇(正式施工图),专篇应加盖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章。
1、建筑节能专篇设计依据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3、浙江省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4、浙江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8-2007)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等各分册6、《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8、浙江省建筑节能施工验收规范实施细则9、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33-2003)10、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JGJ144-2004)11、各专业相关的专业规范12、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34号)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4、《关于加强建筑工程节能设计变更管理的通知》(温建技[2008]209)15、《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规定》2、建筑2.1.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工程所在城市、其城市所在的气候分区,建筑物朝向,建筑物节能计算面积,建筑面积,建筑物外表面积、外墙面积,体形系数等内容。
2.2应明确工程项目节能水平的设计要求(如节能50%、节能65%等),如是公共建筑应按浙江省公建节能标准判别类别(甲类、乙类、丙类),并做出合理说明。
2.3 建筑节能设计表必须在节能设计专篇认真填写居住(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表(热工性能判断表)。
表格形式:居住建筑可采用DB33/1015-2003(浙江省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第51页附录J、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中第82页附录C。
杭州市建筑绿色节能设计说明专篇
杭州市建筑绿色节能设计说明专篇杭州市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其建筑绿色节能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围绕居住建筑的角度,详细阐述杭州市的建筑绿色节能设计说明。
1.能源利用效率:杭州市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核心之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居住建筑应充分考虑朝向、采光、通风等因素,合理设计建筑的布局和立面。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太阳能电池、地源热泵、空气能热水器等设备,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保温隔热:杭州市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温隔热。
居住建筑应选用高效隔热材料,如保温砖、保温板等,在建筑外墙和屋顶进行保温隔热处理。
此外,还应注意减少温度桥,采取合理的建筑构造和材料,防止热量传递。
3.智能化控制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杭州市建筑绿色节能设计应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
通过传感器、自动控制器等设备,对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水资源节约:在建筑绿色节能设计中,杭州市特别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居住建筑应设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洗卫生间等非饮用水用途。
此外,还应选择低流量的水龙头和节水型马桶等设备,减少用水量。
5.本地化建筑材料:杭州市建筑绿色节能设计强调使用本地化建筑材料。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和碳排放,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
总之,杭州市在建筑绿色节能设计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温隔热、智能化控制系统、水资源节约和本地化建筑材料等措施,杭州市的居住建筑能够更好地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希望在未来,杭州市能继续加大对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研究和推广,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7.17•【字号】杭建科发〔2020〕216号•【施行日期】2020.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杭建科发〔2020〕216号各区、县(市)住建局,钱塘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杭州市绿色建筑活动与建筑节能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咨询作用,提高政府行政决策和科学管理水平,市建委制定了《杭州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专家库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年7月17日杭州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专家库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杭州市绿色建筑活动与建筑节能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咨询作用,提高政府行政决策和科学管理水平,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专家,是指经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在本市范围内征集认定,根据本办法规定参与全市域(含四区三县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研究决策、设计审查、示范评选、标识评价、技术论证、咨询服务等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专家主要承担的工作(一)参与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战略与规划、政策法规以及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工作;(二)参与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科技科研、标准规范的咨询论证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评价等工作;(三)参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绿色和节能审查工作;(四)参与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项目评选、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等工作;(五)参与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有关学术交流、宣传培训等工作;(六)参与其他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第四条市建委承担全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专家库建设与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
市建委委托直属单位负责专家资格审查、培训考核、档案管理等具体事务性工作。
浙江省一类综合体绿色建筑专篇(含表格)模板(2018年版)
杭州市公共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说明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专篇Array一、建筑主要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014 );2、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1092-( 2016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93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014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15 );7、《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2012 );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2013 );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 )11、<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12、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13、项目编号为(0002876-3-1)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14、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建筑绿色节能设计主要内容:浙江省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表浙江省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表一、项目主要围护结构保温构造详图(节点):一、结构主要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3、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2013);4、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材评估技术导则》;5、住宅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建标【2012】1号);6、《关于发布<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淘汰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的通知》(浙建发【2014】284号);7、《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1】56号);8、《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152号);9、《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2008年本)》;10、《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11、项目编号为(0002876-3-1)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12、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居住建筑)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居住建筑)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证书等级:证书编号:项目负责人(设计总负责):设计人员一览表图纸目录(居住建筑)(可根据各设计单位图号编码方式编写)共页第页设计总负责人(设计总负责):完成日期:年月图纸目录(居住建筑)(可根据各设计单位图号编码方式编写)共页第页设计总负责人(设计总负责):完成日期:年月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居住建筑)-总表工程编号项目编号绿电施-01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电气专业工程编号项目编号绿电施-01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电气专业目次1总体说明 (02)2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总表填写说明 (04)3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建筑专业填写说明 (06)4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结构专业填写说明 (34)5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给排水专业填写说明 (40)6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暖通专业填写说明 (44)7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电气专业填写说明 (60)总体说明:1、本专篇是以我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中《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表》为蓝本,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及《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中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中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对(建筑节能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要求,进行编制的;可作为建筑施工图说明中的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2、专篇按建筑设计的专业划分,将其中的设计理念、技术措施及方法,进行提炼;分解到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设计及暖通设计专业图纸中;形成独立的绿色设计专篇子项。
3、针对《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条款简约特性及工程项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为方便使用者精准使用;特配套编制本《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填写说明》;通过对《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各条款来源、依据材料及备注等内容,以列表形式,对专篇中内容逐条进行说明与诠释。
2019汇总绿色建筑说明专篇(民用建筑)--参考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民用建筑)一、设计依据1.《成都市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2019版)二、工程概况倒班宿舍项目位于成都市金堂县范围,建筑占地面积:1470.56m2,总建筑面积:5936.92m2,此新建项目为一栋4层楼的建筑,主要功能为食堂(一层)和宿舍(二至四层)。
本项目以成都市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生产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
三、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按照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即从规划设计开始到项目的施工建造、营运管理直至未来的拆除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社会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开发单位应在本项目绿色设计完成后,重点观注并督促施工企业和物业管理分别在施工期间、营运期间均应满足下述原理所对应的各评价标准中相关技术条款要求。
在开发单位的配合下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要求进行专项装修。
四、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一)建筑(二)结构(三)给排水附表4 水系统规划设计评审表(设计单位盖章)年月日注:1、除“审查结论”栏外,本表由设计单位填写,盖章后与其他设计文件资料同时提交施工图审查机构。
2、施工图审查机构负责检查《水系统规划设计评审表》的相关内容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落实情况。
3、施工图设计文件未落实《水系统规划设计评审表》指标,且影响项目绿色设计审查,判定为“不符合”。
(四)暖通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IPLV(C)值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能效限定值提高16%;3、燃煤和燃油燃气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值分别提高6%和4%。
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水炉,其能效等级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1级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结构)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结构)一、设计依据1.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二、工程概况1.建筑总量建设地点: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70年、□100年;抗震等级:2.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建筑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绿色概况1)□工业化生产预制构件2)□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3)高强度结构材料:□400Mpa级及以上受力钢筋、□C50(或以上)混凝土、□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4)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高耐久性混凝土、□耐候结构钢、□耐候性防腐涂料;5)□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三、绿色建筑等级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评分表)表1 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2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1四、绿色建筑技术1.与结构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内容表3与结构专业有关的技术内容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凡标注有“※”的技术内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J-建筑,G-结构,S-给排水专业,N-暖通,D-电气。
2.节材设计1)建筑形体:□规则、□不规则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优化设计□地基基础优化设计□结构主体节材优化设计□结构构件节材优化设计工业化预制构件a)混凝土(钢)预制构件:□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外墙板、□预制内墙板、□预制阳台板、□预制楼梯、□预制雨棚、□预制栏杆、□其他。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 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3、《AA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36(2020年版)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6、《AA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201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9、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三、基本级设计内容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1)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2)土壤中的氡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详见《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如含氡,防氡措施为:;(3)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的规定。
电磁辐射源:□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其他:,详见《电磁辐射监测报告》;如有,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2、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详见。(如建筑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和构造一览表等)3、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建筑外部有以下设施:□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广告、□店招、□检修通道、□马道、□吊篮固定端、□预埋件、□其他:。外部设施的位置、尺寸、构造详见图纸:。4、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分级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和《AA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中的相关规定。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建筑设计专篇(建筑)绿⾊建筑设计专篇(建筑)⼀、设计依据1.依据性⽂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环境影响报告表⽤地红线图项⽬可⾏性研究报告(项⽬申请报告)的⽴项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建筑要求的批⽂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的规范)《绿⾊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民⽤建筑绿⾊设计规范》JGJ/T229-2010《公共建筑绿⾊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住宅建筑绿⾊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设计施⼯图⽂件审查要点》《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设计施⼯图⽂件审查要点》⼆、⼯程概况1.建筑总量⽤地⾯积:m2;总建筑⾯积:m2;容积率:;绿地率: % ⼟地使⽤性质为(在□中打√):□住宅⽤地□公共设施⽤地□⼯业⽤地□住宅建筑□公共建筑⾃⾝有⽇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层住宅⾃⾝有⽇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所、□幼⼉园、□⼤、中⼩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废⽔□油烟□垃圾□其他2.建筑单体概况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绿⾊技术概况(在□中打√)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2)⾬⽔设施:□下凹绿地□⾬⽔花园□硬质场地透⽔铺装□其他:3)⽴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4)节约材料:□⼟建与装修⼀体化□⼯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可重复使⽤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间□可再利⽤材料□可再循环材料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1.绿⾊建筑等级:□⼀星级;□⼆星级;□三星级;2.绿⾊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评分表)表2-A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2-B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建筑技术选项表3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有关的绿⾊建筑技术选项(根据住宅、公建不续表3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有关的绿⾊建筑技术选项(根据住宅、公建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屋顶绿化应在备注栏中填写绿化类型(简单式、花园式、组合式)及覆⼟厚度。
杭州建筑绿色节能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图文
杭州建筑绿色节能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图文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初步设计模板(公园绿地及广场)一、主要设计依据1、《公园设计规范》CJJ48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8、《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2〕98号)9、《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10、浙江省《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11、《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22】1号)12、《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13、“关于印发《杭州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杭建科发【2022】284号)14、《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15、《杭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16、各区(管委会)编制的《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实施方案》;17、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适用范围本设计专篇适用于新建、改建城市公园绿地及广场的雨水控制与利用。
三、项目概况及区位情况简述并分析地块规划设计概况及项目所在雨水汇水和雨水排水区域海绵城市规划情况(主要从存在的排水问题、竖向地形条件、外围排水条件等分析说明项目建设的目的要求,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四、各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地块内各种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应以蓝图形式表示,图纸中应注明LID实施的位置、规模以及所对应的汇水面积。
五、海绵城市设计主要内容:1、工程基本情况建设地点(所属地块单元)__________区(市、县)_____________单元_____________地块地块周边市政概况_____路预留市政雨、污水接口,可以接纳本地块雨水及污水。
_______路预留D_______市(雨、污水排水接口、管径、标高等)政雨水接入口,接口标高_______m(85国家高程,余同),预留D_______市政污水接入口,接口标高_______m。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住宅绿色建筑专篇第一篇项目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单位3、建设地点4、建设规模、层数、高度(可以是指标表的形式)5、绿色星级目标二、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9、《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11、《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1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15、《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16、《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20051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1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0、《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2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2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24、《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6、《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27、《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2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0、《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3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3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3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3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3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3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37、《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3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GB 50011-20013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40、《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4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42、《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上海版居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上海地区,居住建筑)一、依据性文件1、依据性文件、批文名称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2、常用国家规范、标准及条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55016-2021《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 55020-2021《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 7106-2019《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50016-201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3、上海地方标准、技术规程、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按工程所在地调整相应地方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J 08-2090-2020《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 08-2139-20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 08-205-2015《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修订版)》沪建建材[2021]337号二、工程概况2.1 建筑总体建设地点: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 垃圾□其他2.2 建筑单体概况表2.2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2.3 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3.1 绿色建筑等级:□基本级;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绿色建筑技术要求1.安全耐久1.1.1本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沈杨村花卉基地一期西侧,顾陈路以南,顾村镇蕴藻浜北侧,祁连山路东侧。
浙江省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大纲讲课讲稿
浙江省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大纲(说明:本稿仅提供节能设计专篇的基本形式,节能措施的具体内容应视实际工程要求进行合理增加或删减。
)1、建筑节能专篇设计依据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3.浙江省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4、浙江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8-2007)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等各分册6、《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8、各专业相关的专业规范2、建筑2.1建筑节能设计表必须在建筑设计总说明中认真填写居住(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表(热工性能判断表)。
表格形式:居住建筑可采用DB33/1015-2003(浙江省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第51页附录J,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中第82页附录C。
公共建筑可采用DB33/1018-2007(浙江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表,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中第91页附录I)。
表中的项目必须如实填写,不得删减表中的项目。
如果本设计中不存在某些项目,可以空格。
对屋面、外墙、楼板、底层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符合各朝向窗墙比的外窗、外门等的传热系数(K)和居住建筑的体型系数必须达到或小于节能标准规定的限值。
凡不满足规定性指标的,则必须进行权衡计算,以确保满足节能的要求。
2.2构造做法在施工图建筑设计总说明中的“构造做法说明”和另列的“建筑用料表”中,所列举的建筑各部位的保温材料的名称及厚度必须与建筑节能设计表(热工性能判断表)一致。
2.3传热系数确定设计的建筑物中,屋面、外墙、外门窗等传热系数(K)的确定,可以在DB33/1015-2003(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18页至50页的附录中,或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有关章节中选用,如不能直接选用的,应计算确定,并应附计算书送审。
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设计阶段)
深圳市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设计阶段)一、基本情况1.建筑类型: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综合性建筑2. 绿色建筑建设目标: 基本级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 装配式建筑评分:4. 建筑现状: 新建建筑 改建建筑 扩建建筑二、设计依据1. 《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3.《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 45-2018 2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4.《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 44—2018)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 2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6.《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7.《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8.《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 51161-2016 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 7106-20192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10.《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29.《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11.《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20073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12.《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20203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13.《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20193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3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34.《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JGJ/T458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19 35.《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规程》DBJ1517.《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20203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DBJ/T151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37.《深圳市关于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38.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相关标准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39. 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项目情况自行补充)三、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说明(居住建筑)(一)节能计算软件及版本清华斯维尔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版本:PKPM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PBECA 版本:天正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TBEC(广东版) 版本:其他:(二)节能评定结果1.节能合规性判定2.建筑碳排放计算结果(三)建筑节能热工设计1.外墙热工性能:外墙外表面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 W/(㎡·K)平均热惰性指标D:2.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玻璃门及天窗外窗可开启面积:;最不利房间位置、名称;其外窗(包括阳台门)的可开启面积A ;该房间地面面积B ;该房间外窗总面积C ;A/B= ;A/C= ;C/B= ;该房间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外门窗面积统计及遮阳系数的计算详节能计算书。
杭州市建筑绿色节能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杭州市勘察设计协会
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初步设计模板(河道)一、主要设计依据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5、《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6】1号)6、《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7、“关于印发《杭州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杭建科发【2016】284号)8、《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9、各区(管委会)编制的《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实施方案》;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1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13、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14、《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二、适用范围本设计专篇适用于新建、改扩建河道的雨水控制与利用。
三、项目概况及区位情况简述并分析地块规划设计概况及项目所在雨水汇水和雨水排水区域海绵城市规划情况(主要从存在的排水问题、竖向地形条件、外围排水条件等分析说明项目建设的目的要求,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四、各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地块内各种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应以蓝图形式表示,图纸中应注明LID实施的位置、规模以及所对应的汇水面积。
五、海绵城市设计主要内容:六、综述根据《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或参照____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该项目按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______%、SS综合去除率______、综合雨量径流系数______来管控,________(注明项目采用的各具体设施和设施规模,及该设施对雨水调蓄或下渗方面的具体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I.0.2 浙江省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表
浙江省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表
结论:满足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和《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对节能建筑的规定及要求。
注:居住建筑涉及底层商业和公建配套部分建筑总面积≥300m 2
时参照表I.0.3《浙江省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表》
一、 项目主要围护结构保温构造详图(节点):
一、结构主要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
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
3、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
4、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材评估技术导则》;
5、住宅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建标【2012】1号);
6、《关于发布<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淘汰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的通知》(浙建发【2010】210号);
7、《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1】56号);
8、《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152号);
9、《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2008年本)》;
10、《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
11、项目编号为()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
12、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一、给水排水专业主要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1092-();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
6、项目编号为()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
7、其他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给水排水绿色设计主要内容:
1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2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
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
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7 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
8 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
9 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意见书项目编号:
10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1 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试行)
12 建设单位提供的文件资料要求
二、暖通绿色设计主要内容:
一.电气主要设计依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3.《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 T 14549-()
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
6.《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
7.《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8.《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 174-()
9.浙江省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 33/1092-()
10.浙江省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33/1015-()
11.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12.杭州市《住宅工程户内外配电设计技术规定(试行)》CJS01-()
13. 项目编号为()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
二. 电气绿色设计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