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初探_王克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克非 , 等 : 双语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初探 认识 、语言差异和评估 ( 对翻译手段的评价 ) 。 ( 1) 技巧觉识 : 受试注意动词与介词之间的转换关 系 , 也注意到汉语句群在英语译文中的组合方式 。 这说 明受试具有从对应语料中觉识到翻译技巧的能力 。 ( 2) 功能认识 : 受试注意到一些英语的介词能够引 入时间 、 状态 、年龄 、同时性等背景信息 , 还注意到英语 连词 、 从句在语言组织上的独特作用 。 这说明受试对技 巧的觉识与他们对词汇和语法功能的认识是相通的 。 ( 3) 语言差异 : 有些受试注意到英汉两种语言的 差异 。 ( 4) 评估 : 学生注意到了某些翻译处理方式产生 的文体效果和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 说明学生对翻译技 巧有评价能力 。 以上分类说明 , 在呈现汉英翻译语料后 , 受试对于 翻译技巧 、 词汇 — 语法功能 、语言差异比较敏感 , 同时 也注意到了翻译技巧的运用效果 。 这些都表明 , 受试 能够有效地观察和评价翻译语料 , 翻译语料呈现的作 用是积极的 。 面对成批出现的语料 , 只有少数受试明确而具体 地提及英汉语言之间差异 , 说明大多数受试还不能在 更抽象的层面上思考语言差异问题 。 3. 2 第二次呈现的语料 表 1、 表 2、 表 3与 ( 附录 ) 表 4、 表 5之间存在有趣 的差异 。 表 1、 表 2、表 3 中的主要内容是词的运用和 功能 , 而表 4、表 5 则主 要涉及 句子和 句际关 系 。 显 然 , 观察语料的类型不同 , 受试关注的内容也就不同 。 比如 , 呈现的多为句对应语料时 , 受试关注的重点在词 和词性 ( 见表 1、表 2、 表 3) ; 当呈现内容为句群对应语 料时 , 受试则将关注的重点调整到衔接手段的使用上 ( 见表 4、 表 5) 。 总之 , 受试能够根据呈现的材料来调 整自己的注意焦点 。 但表 4、表 5 也显示 , 个别受试的 归纳和概括还有些问题 。 比如 , 有受试认为英语译文 比汉语原文逻辑性更强 。 这一判断只是依据连接词使 用的数量 , 但逻辑性的强弱不是凭连词使用的数量来 判断的 。 本科生受试的报告显示出他们对语料感兴趣 , 也 能捕捉到潜藏在译文后面的翻译技巧 。 这至少可以说 明 , 本科生能够通过观察翻译语料 、 归纳并通过讨论来 学习翻译技巧 。 这些技能和心得在初期需要教师有针 对性地提供语料 , 但归纳和总结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翻译语料的呈现可以有效地帮助翻 译学习者获得翻译技能 、 提高翻译水平 。 此外 , 语料呈现还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 注意 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 如有受试在报告中写道 : 翻译不仅要靠大的单词量 , 还要学会灵活使用我 们已经掌握了的词汇 。 有个别受试甚至还觉察到自己的语言直觉和实际 运用之间有距离 。 如 : 我学了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 发现一个简单的介词 有不同的意思和功能 。 一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 式 。 这些译文处理技巧很精彩 。 看来我还要学更多的 东西 。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译出好的译文 。 分析真实文本可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增 长见识 , 这有利于学习者承担真实的翻译任务 。 观察 语料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动机 , 还有助于学生适时调整 翻译学习方式 , 提高对翻译 技巧的认识和 应用水平 。 一般说来 , 通过考察一个词或者结构的多个翻译例证 , 个别性的因素就会被规律性替代 ; 有动因的翻译策略 累积起来就可使学习者感知到一般的型式并形成有意 义的概括 。 3. 3 第三次呈现的语料 · 5·
近 20 年来 , 语料 库的创建和应 用取得了长足 发 展 。 对应语料库大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建 , 起 步较晚 , 但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在欧美 , 这类语 料库有十多个 , 涉及近 20个语种 , 如 H a n s a r d ( 法英对 应语 料 库 ) 和 E N P C( 英 语挪 威语 对 应 语料 库 ) ( V ér o n i s 2000: 1415 ) ; 在中国 , 有中科院计算所的 大 规模汉英对应语料库 、北京大学的 “B A B L E 汉英平行 语料库 ”, 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 “通用汉英对应语料 库 ”( 该库现有可检索语 料 2 千万字 / 词以上 , 见王 克 非 2004a ) , 后者是本项研究使用的主要工具 。 对应语料库的创建有两个主要目的 : 一是用于语 言与翻译研究 , 二是用于外语教学 。 用于前者的研究 成果丰富 , 涉及语言对比 、双语词典 编纂和翻译研 究 ( L a v i o s a 1997; B a k e r1999 ; S e r p e l l e t2000; H u n s t o n 2002) 。 用于后者尤其是用于翻译教学的研究也已取 得不少成果 , 如 Z a n e t t i n1998、P e a r s o n ( 2003: 1524) 和 B e r n a r d i n i ( 2004b : 97111) , 但大都研究平行语料为翻 译训练提供的可能的资源和手段 , 还没有研究探讨大 型对应语料库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
· 3·
王克非 , 等 : 双语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初探 学可能产生的积极效果 。 开放性问题 : 观察语料后你有什么心得或发现 ? 教师 建议报告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完成 , 长短不限 。 学生的 回答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给老师 , 供下一步进行归类 和分析 。 2. 3 数据分类 鉴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开放式的 , 我们采用吴一 安( 2005) 使用的主 题一致分析方法对学生回答的内 容进行分类 , 分类后再整理 出受试关注的 内容细节 。 这些内容以提及频数的形式呈现出来 , 形成附录中的 六个统计表 。 2. 3. 1 受试对语料呈现的态度 三次实验的对象都是英语专业的学习者 , 他们正 在学习汉英翻译 。 报告显示学生对于汉英翻译时的处 理技巧比较敏感 , 而且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语料呈现的 态度 。 如 : ( 1) 英语介词很有用处 , 有时比一个句子表达得 还要清楚 。 ( 2) 看似挺难的汉语句子 , 用英语的介词短语简 简单单就译出来了 , 而且带有原文的韵味 , 其乐无穷 。 ( 3) 平 时 翻译 时 意 识 不 到用 英 语 介 词 使译 文 简洁 。 ( 4) 翻译不仅要靠大的英语词汇量 , 还要学会灵 活使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词汇和语法 。 ( 5) 看这些汉英对译很有趣 , 也感觉很有用 。 可以看出 , 受试在观察语料后不仅能够意识到语 言运用问题 , 还能够反思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 , 有的甚至指出需要调整自己的语言学习方式 。 总的说 来 , 学生对翻译语料呈现的反应是正面的 。 2. 3. 3 报告内容的分类 我们把受试报告的内容分成四类 : 技巧觉识 、功能
第 118 期 2007 年 12 月
外语电化教学 C A F L E
N o . 118 D e c . 2007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
语言技术与外语教学研究
双语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初探
王克非 , 秦洪武 , 王海霞
1 2 2
( 1.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 北京 100089; 2. 曲阜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 , 山东曲阜 273165) 摘 要: 本文通过语料呈现实验探讨双语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 。 实验显示 , 学生 在观察语料后能够归纳和总结出有意义的翻译技巧 , 并能据此评估或反思自己的翻译行为 。 实验表明 , 在翻译课堂教学中使用语料资源有助于自主学习和发现式翻译教学环境的创建 , 也有助于学习者形成 稳定的翻译技巧 。 关键词 : 对应语料库 ; 翻译教学 ; 发现式学习 ; 语料呈现 中图分类号 : H 319.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5795( 2007) 1200030006 有关运用语料库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的研究还没 有全面展开 , 而将对应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的研究 则是刚刚开始 ( B o w k e r 2003; B e r n a r d i n i 2004b ) 。 从理 论上看 , 语料库用于教学有利于自主学习环境的创建 ( B e r n a r d i n i 2004a : 22; 秦洪武 、王克非 2007 ) 。 自主性 学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研究性学习和发现式学习 ( l e a r n i n g a s d i s c o v e r y ) 。 前者假定学习者和教师研究 兴趣相投 、 研究能力相当 ; 后者则鼓励学习者自行调节 兴趣点 , 并给他们提供机会来提高自己观察和处理问 题的能力 , 使他们对两种语言的特征和差异有敏锐的 觉识 。 本文认为 , 研究和发现虽不矛盾 , 但在以技能培 养为核心的翻译教学中 , 不宜过分强调学生的研究能 力 , 发现式学习这一提法更合适一些 。 近年来 , 国内也有研究关注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 的应用问题 。 有些研究探讨了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 用途 ( 郭红 2004; 于连江 2004; 王克非 2004 b ) , 但还没 有研究系统地探讨对应语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和应用效果 , 也没有研究关注学生对于语料使用的态 度 。 鉴于此 , 我们以 “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 ”为翻译教 学平台 , 探讨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翻译语料用于翻译教
2 研究设计及步骤
实验使用的翻译 语料全部取自北 京外国语大 学 “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 ”。 语料呈现实验分为两步 。 第一步要求受试观察真 实翻译语料 ; 第二步让受试将自认为有意义的发现以 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 鼓励同学之间 ( 一般为同桌 ) 通过 商讨共同完成观察报告 。 2. 1 参与者 参加本次调查的是某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 四年级学生 ( 3 个班 , 136 人 ) 和一年级研究生 ( 35 人 ) 。 这些学生都在学习翻译 , 此前没有接触过语料库 。 本 研究主要观察学生对语料呈现的整体反应 , 因此 , 个体 和性别差异未列入考察范围 。 但是 , 鉴于语言水平可 能影响到语料库的使用 , 在整理数据时将研究生和本 科列为对比分析的对象 。 实验分三次进行 。 第一次的受试是本科四年级 3 个自然班的学生 , 呈现的汉英对译语料涉及汉语动词 与英语介词 i n /a t 间的对译关系 ( 呈现给 1、 5 班 ) ,以 及汉语动词与 o v e r /w i t h 之间的互译 关系 ( 呈现给 2 班) 。 为利于把握受试对语料的反应 , 实验使用的对应 语料由教师课前筛选 。 在呈现语料时 , 教师不对学生 做任何暗示 , 以保证学生自主做出判断 。 第二次的受 试是本科四年级学生 , 第三次的受试是一年级研究生 , 这两次实验使用 的翻译语料都是汉语句群的英译 。 以上三次语料呈现方式相同 。 具体步骤为 : ( 1) 语料呈现 — — — 刺激 : 将语言学习者的注意力 集中于关键词或结构的翻译对应项 。 语料由教师挑选 ( 也可以应学生要求或建议学生自行检索 ) 。 ( 2) 学生浏览语料 : 学生通过考察语料建立自认 为有效的形式 — 意义关联 。 ( 3) 提示学生记录他们的心得和他们认为有意义 的发现 。 ( 4) 要求学生回答一个开放性问题 : 观察语料后 你有什么心得或发现 ? 让受试回答上面的开放性问题有两个目的 : 一是 考察学生对语料呈现的态度 ; 二是观察学生在浏览语 料时关注了哪些对翻译教学有意义的问题 。 2. 2 数据收集 本项研究呈现的语料量为 1500 ~ 1700 个汉英字 词( 汉语字与英语词比率为 1. 6 ∶ 1) , 学生可在 10 分 钟左右浏览完毕 。 阅读完毕 , 教师要求受试回答一个 · 4·
如: 隔壁绍兴戏唱完了 , 你就打鼾 , 好利害 A f t e r t h e S h a o h s i n g o p e r a w a s [o v e r ] , y o u s t a r t e ds n o r i n g y o u r h e a do f f 韩孟翔狡猾地笑着回答 , 把手 杖一挥 , 就沿着 那水门 汀向南 走 , 却故 意 放慢了脚步 h e r e p l i e d [w i t h ] as l y g r i n, t h e nt u r n e da w a yd o w nt h e s t r e e t , s w i n g i n g h i s s t i c k, t h o u g hh e w a s c a r e f u l n o t t o w a l kt o o f a s t 如: ◇【 4∶ 1】 < s > 是一条快船 。 </s > < s > 单趟直放 , 不过半天多 , 就到了 ; </s > < s > 就是颠得厉害 。 </s > < s > 骨头痛 。 </s > < s >I t s a f a s t b o a t a n dd i d n t s t o p o n t h ew a y , a n d w ed i dt h e j o u r n e yi n h a l f ad a y , b u t i t d i dr o l l t e r r i b l y , a n d m a d e m y j o i n t s a c h e .</s >
1 研究Baidu Nhomakorabea容
作者简介 : 王克非 : 男 , 教授 , 博士生 导师 。 研 究方向 : 语言学 、翻译学 。 秦洪武 : 男 , 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 : 语言学 、翻译学 。 王海霞 : 女 , 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 : 翻译学 。 收稿日期 : 2007-03-18 基金项目 :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 基于大型英汉对应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平台 ”的阶段性 成果 ( 编号 05B Y Y013) , 并获得曲阜师范大学 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 编号 B s q d 2007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