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烯烃、炔烃(3.1 烯烃的结构分类及加成反应)
3章-烯烃和炔烃
![3章-烯烃和炔烃](https://img.taocdn.com/s3/m/59b8b22a0066f5335a812160.png)
H
O H C H H
H C H H C C H H C H H H
H C C H H C H H H
H
1
2
3
4
CH3 H3C
1 H HO H HH C H 3C H H C C C C C
CH2OH * CH3 CH2Cl
2 C H H H H C C H H 3 4
H C
HH H H H Cl H
1) 催化加氢
a. 提高汽油的稳定性
植物油
人造黄油
b. 改良油脂的性质
c. 判断烯烃的稳定性(氢化热的测量)
CH3CH2CH CH2 CH3 H CH3 H C C CH3 C C CH3 H H -115.5 H2 -126.8 kJ/mol -119.7 CH3CH2CH2CH3
故稳定性:反-2-丁烯 > 顺-2-丁烯 > 1-丁烯 同理有: R2C=CR2 > R2C=CHR > RCH=CHR > RCH=CH2 > CH2=CH2
1)定义:分子因共轭而产生的各种效应, 称做共轭效应。 具有单双(重)键交替出现的分 子,称为 共轭分子。如
CH2=CH-CH=CH-CH-CH=CH 2 O
2)特点和表示:
(1)π 键电子是离域的。
(2)共轭效应的影响可沿着共轭体系传递很 远,并出现极性交替现象。如
dCH2
d+
d-
d+
d-
d+
CH
公差为CH2
通式为:CnH2n(n = 2,3,4…..正整数)
1. 乙烯的结构
C原子的sp2 杂化
激发 2px,2py,2pz 2s 2px,2py,2pz
烯烃、炔烃的反应总结
![烯烃、炔烃的反应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10144abe23482fb4da4cdc.png)
第3章烯烃本章要求(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顺反、EZ标记;化学性质-双键三键上的催化加氢、亲电加成(X2, HX, HOX, H2O, 浓H2SO4)及其机理和马氏规则、过氧化效应、硼氢化氧化和氧化(双键环氧化,KMnO4,臭氧化)其比较相对活性,注意部分区域、立体化学和碳正离子重排现象,聚合反应;三键上的亲核加成;双键旁α-H的活性-自由基卤代;末端炔烃的酸性-金属炔化物生成和应用(增长碳链合成和鉴定);烯烃和炔烃实验室制备。
3.6 烯烃的化学性质•会书写经由碳正离子和经由鎓离子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特别是碳正离子重排反应过程;•会用电子效应解释中间体的稳定性和区域选择性•会比较碳正离子,自由基中间体稳定性•会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中间体的稳定性à反应物的活性或产物的稳定性)CH CHR C H 2R'加成α-取代/氧化氧化烯烃的化学性质催化加氢亲电加成(HX, H2O+H+, 浓H2SO4,X2, HOX)与HBr自由基加成硼氢化-氧化反应协同反应加成氧化α-H的反应过氧酸氧化高锰酸钾氧化臭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卤代*催化氧化22))顺式加成,反马氏规则催化加氢HX浓硫酸H2O(H+)X2HOX HBrROOR'硼氢化氧化区域选择性马氏规则/符合(碳正离子稳定性)符合(碳正离子稳定性)符合(碳正离子稳定性)/符合(碳正离子稳定性)反(Br.自由基中间体稳定性)反(位阻)立体选择性立体结构顺式(催化剂表面同侧)///反式(卤鎓离子位阻)反式(卤鎓离子位阻)/顺式(四元环状过渡态)与质子酸的亲电加成易出现重排产物氧化反应CR1RRR1(2)Zn,HOAcOR1RR1R2RO1++邻二醇酮酮醛羧酸顺式产物顺式产物α-氢原子的反应2CH + Cl 2o2(1) α-C 上H 原子的自由基卤代反应;CH 2CH +HBrH C H 2CHBr CH H 2CH Br??2CH22??H 2CHC H 2CH H考虑:区域选择性oror 考虑:立体选择性H3CDDHCH3OH+DH3CBrDH3CClB2CH +Cl 2oCH 2CH2H 3Cl ?考虑:反应机理(亲电反应?自由基反应?)(1)如何除去戊烷中少量的戊烯(工业上,实验室)?工业上:催化加氢气实验室:将混合液体用浓硫酸洗涤,分液(2)如何鉴别乙烯和乙烷?将混合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红棕色褪去;或者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
3第三章 烯烃与炔烃
![3第三章 烯烃与炔烃](https://img.taocdn.com/s3/m/55bdbd4a312b3169a451a484.png)
(CH3)3C->CH3CH2CH(CH3)-> (CH3)2CHCH2- > CH3CH2CH2CH2叔丁基 仲丁基 异丁基 正丁基
含有双键和三键的基团,可以认为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
C O C O O
命名:构型确定以后,后面的仍按系统命名法。
第三章
烯烃 与炔烃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教学目的:
1.了解烯烃和炔烃的来源和制法。
2. 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及分类。 3. 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熟悉烯烃和炔烃的命名法。
教学重点: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性质、结构。
教学难点:
烯烃和炔烃命名方法和化学性质。
第三章 烯烃与炔烃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碳-碳双键)(烯键)的碳氢化合物。 单链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双键是烯烃分子中的官能团。
CH2CH 3 (CH3) 3CCH=CCH 2CH 3 2, 2- 二甲基 -4-乙基-3-己烯 CH2CH 2CH3 (CH3) 2CHCH2C=CH2 4-甲基-2- 丙基-1- 戊烯
烯烃顺反异构体的系统命名法是用字母Z(德文Zusammen,意为
一起)和E(德文Entgegen,意为相反)表示顺反异构体的构型。 命名时先将每个双键碳原子上的取代基按次序规则排列优先次序,若两 个碳上的优先基团在双键同侧,称Z型,在异侧为E型。 定Z、E的构型
马氏规则 凡是不对称烯烃和HX加成时,酸中的氢原子(带正电性部分的基 团)主要加到含氢原子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这称为马尔科夫尼科夫 (Markovnikov)规则,简称马氏规则。
CH3CH2CHCH3 Br (CH3)2C-CH3 Cl
3-烯烃
![3-烯烃](https://img.taocdn.com/s3/m/b27b775b77232f60ddcca118.png)
第三章不饱和烃第一部分 烯烃3.1 烯烃的类型、结构和命名 一. 类型: 烯 烃:含C=C的碳氢化合物¾单烯:通式:CnH2n ¾二烯:C CH2 (CH2)n连二烯 累积二烯 ¾多烯:H3C CH3 CH3共轭二烯CH3 CH2OH孤立二烯 n≥1维生素A二. 结构 sp2杂化¾ 烯烃双键 C 的轨道杂化C-sp2杂化 ¾sp2-杂化轨道,与sp3杂化轨道相似,具有方向性 ¾sp2杂化C的电负性比sp3杂化C的电负性强;因为 C-sp3杂化轨道含25% s 成分,而C-sp2杂化轨道含 33% s 成分,因此电子云靠近原子核¾ 烯烃双键的成键情况σ 键 (sp2-sp2) π 键 (p-p)C-sp2杂化 σ键:原子轨道沿键轴(核间连 线)相互交盖,形成的沿键轴对 称的共价键 • • 成键原子可沿键轴自由旋转 键能较大,可极化性较小 π键:相邻p轨道侧面平行交盖 而形成的共价键 • π键不单独存在,与σ 键共存 • 成键原子不能沿键轴自由旋转 • 键能较小,可极化性较大¾ 烯烃中与 C=C 双键相连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 A ABB AB Aσ 键 (sp2-sp2) π 键 (p-p)¾双键不能旋转——有立体异构¾构型异构体:化合物分子式相同,原子的排列和结合 顺序也相同,即其构造相同,但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 不同所产生的立体异构体; 与构造异构体不同 顺反异构体 属构型异构体R H R' H R H H R'顺(cis)反(trans)立体异构体R H R' H R H H R'H H H H HH HH H与H构型异构体 •是不同的化合物 •相互间不可转换 • 理论上可分离 化合物分子式相同,原子的排列和 结合顺序也相同,即其构造相同, 但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构象异构体H H•同一化合物的不同构象 •可通过单键旋转转换 •一般无法分离构造异构体(碳架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原子的连接顺序 不同的分子。
第3章烯烃、炔烃、二烯烃
![第3章烯烃、炔烃、二烯烃](https://img.taocdn.com/s3/m/2c25150102020740be1e9b02.png)
N
C N N C
比较—CHO, COOH与 比较—CHO,—COOH与—CH2SH的次序 SH的次序
2)Z/E命名法: ) 命名法: 命名法 两个优先基团位于同侧时为 Z 型,两个优先基团位 于异侧时为 E 型.
a C b C
d e
a>b,d>e 为Z型 > , > 型 a>b, e >d为E型 > , 为 型
(二)烯烃的异构现象 1,构造异构 以丁烯为例: 以丁烯为例:
C4H8
CH3 CH CH CH3
CH2 CH CH2 CH3
1-丁烯(1-butene) 丁烯( )
2-丁烯(2-butene) 丁烯( )
碳骨架相同,只是双键位置不同, 碳骨架相同,只是双键位置不同,称位置异构
CH3 C CH3 CH2
CH CH
(主要得到顺式加成产物) (2)催化加氢反应机制 主要得到顺式加成产物)
H H
C C
H
C C H
C H
C H
H2 , Pt 0.1MPa
H
H
H3C
CH3
CH3 CH3
2,加卤素 (1)反应
CCl4 0℃ ℃
CHCH3 Br
(CH3)2CHCH
CHCH3 + Br2
(CH3)2CHCH Br
C
R' C R
氧化得酮, 氧化得酮,
氧化得醛, 氧化得醛,
H
H C H
氧化得甲醛. 氧化得甲醛.
第二节 炔烃
炔烃官能团: 炔烃官能团:C≡C;通式:CnH2n-2 ;通式: 一,炔烃的结构 1,乙炔结构
120pm
H C
180°
C H
160pm
有机化学-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有机化学-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https://img.taocdn.com/s3/m/cebd83d210a6f524cdbf8527.png)
a
18
分子的结构包括分子的构造、构型和构象。
同分异构
构造异构
碳架异构 官能团位次异构 官能团异构
互变异构
立体异构
构型异构
顺反异构 对映异构
构象异构
a
19
当两个双键碳原子均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即产 生顺反异构现象。如下列三种形式的烯烃都有顺反异构 体,而其它形式的烯烃则没有顺反异构体。
a
20
3.3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构 型 异 构 体 : ( I) 和 ( Ⅱ ) 是 由 于 构 型 不 同 而 产 生 的 异 构 体 , 称 为 构 型 异 构 体 (configurational isomers)。构型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a
17
顺反异构体:像(I)和(Ⅱ)这种构型异构体通常用顺、反 来区别,称为顺反异构体(cis and trans ismers),也称几 何异构体(geometric ismers)。
对于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顺反异构体,顺式异构 体的沸点比反式异构体略高,而熔点则是反式异构体 比顺式异构体略高。
a
44
与烷烃相似,折射率也可用于液态烯烃和炔烃的鉴 定和纯度的检验。在分子体系中,由于电子越容易极化, 折射率越高,因此,烯烃和炔烃的折射率一般比烷烃大。
a
45
3.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不饱和链烃分子中同时含有碳碳双键和三键的化合物 称为烯炔。在系统命名法中,选择含有双键和三键在内的 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一般称为“某烯炔”(“烯”在前、 “炔”在后),碳链的编号遵循“最低系列”原则,使双 键、三键具有尽可能低的位次号,其它与烯烃和炔烃命名 法相似。
a
37
但主链编号若双键、三键处于相同的位次供选择时,优 先给双键以最低编号。例如:
《烯烃和炔烃》课件
![《烯烃和炔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3e42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9.png)
纤维
炔烃可以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如聚丁 炔纤维等。
化学原料
炔烃是许多化学原料的来源,如酸、 醇、醛、酮等,可用于生产各种化学 品和药物。
06
烯烃和炔烃的未来发展
烯烃的未来发展
烯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未来发展将受到环保法 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输标02入题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烯烃的生产将更加注重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和低碳技术成为 未来的发展趋势。
01
03
技术进步将推动烯烃生产向高效、低成本、高附加值 方向发展,如催化剂优化、反应过程强化等技术的应
用将进一步提高烯烃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4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烯烃在建筑、包装 、纺织、汽车等领域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市场前 景广阔。
炔烃的未来发展
01
02
03
04
炔烃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 料,在合成高分子材料、医 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等。
纤维
烯烃可以用于生产各种合成纤 维,如尼龙、涤纶等。
添加剂
烯烃可以作为添加剂用于燃料 、润滑油等,以提高其性能。
化学原料
烯烃是许多化学原料的来源, 如醇、醛、酮等,可用于生产
各种化学品和药物。
炔烃的应用
燃料
炔烃可以用于生产燃料,如汽油、柴 油等。
塑料和合成橡胶
炔烃可以用于合成各种塑料和合成橡 胶,如聚丁炔等。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环保法规的加强和市场 竞争的加剧,炔烃的生产将 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减排, 采用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模 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 产业的快速发展,炔烃的应 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如高 性能合成橡胶、功能性高分 子材料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将
有机化学3--- 烯烃和炔烃
![有机化学3--- 烯烃和炔烃](https://img.taocdn.com/s3/m/2286a4f1770bf78a652954a8.png)
3.4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 反应机理和烯烃与卤素的加成相似: 第一步:
第二步:
H X 慢 C C H X
C C
H
X
快
C C
H X
不同的是: 第一步进攻的是H+, 且不生成鎓离子; 第二步X- 的进攻也不一定是反式加成。 ◇ 烯、炔与HX等的加成反应以用于工业生产:
CH2 CH2 HCl AlCl3 130~250℃ CH3CH2Cl
C
Br
速度控制步骤
溴鎓离子
C Br
C
Br
快 Br
Br C C
反式加成产物
3.4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 反应经历溴鎓离子、反式加成。
Br
H C CH 3 C CH3 H Br 2 H3 C H C
+ -
Br H CH 3 H Br
-
H 3C C C
H
C Br
CH 3 CH 3 H C Br C
Br
H2
H
H
C2 H4
H
H
CH2=CH2
H-CH2-CH2-H
3.4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R-C C-R' H2 Pd
R C C
R'
H2 Pd
H
H
RCH2CH2R'
常用催化剂:Pt , Pd , Ni,一般难控制在烯烃阶段。 林德拉(Lindlar)催化剂,一种部分毒化的Pd催化剂,能降 低活性,选择性氢化炔键而不影响烯键,且得顺式烯烃。
同碳数烯烃顺反异构体,因几何形状(结构)不同,物理 性质不同。
CH3 C
H
CH3
H C C
H
第3章烯烃
![第3章烯烃](https://img.taocdn.com/s3/m/32c2d4d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5.png)
3.4.2.2.1与卤素加成
卤素对烯烃加成的活性次序:F2>Cl2>Br2>I2(不反应) 氟与烯烃的反应太剧烈,往往使碳链断裂;碘与烯烃难于起反 应。故烯烃的加卤素实际上是指加氯或加溴。 应用:烯烃 + 5%溴的CCl4溶液 红棕色褪去,Br2/CCl4 溶液可用来检验烯烃。
3.4.2.2.2与氢卤酸加成
类似反应: H+催化下烯烃与HOR或RCOOH的加成 3.4.2.2.4与次卤酸加成
马式规则:极性试剂与不对称烯烃加成时,试剂中带负电荷 的部分主要加在含氢加少的双键碳原子上。
β-卤代醇的应用——制备环氧乙烷衍生物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小结:
3.4.2.2.5硼氢化氧化反应 定义:B-H键对烯烃双键进行加成反应,称为硼氢化反应。
(Z)-3-甲基-4-异丙基庚烷
3.1.3.3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Z、E标记适用于所有的顺反 异构体,它与顺反标记法相比, 更具有广泛性。这两种标记法 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顺式构 型不一定是Z构型,反式构型 如按顺反命名应该为:顺-3-甲基-2-戊烯 也不一定是E构型。 按Z、E命名法应该为:E-3-甲基-2-戊烯
CH
CY
吸电子诱导 比较标准
斥电子诱导
取代基的吸电子(-I效应)强弱次序: 取代基的供电子(+I效应)强弱次序:
•3.5.1诱导效应对马式规则的解释
+ CH3-CH=CH2 HX
甲基斥电子基 CH3 CH CH2
使双键电子云发生偏移
CH3 CH CH2 δ+ δ -
+ CH3 CH CH2
H+
δ+ δ -
a
C b
a
C b
第3章 烯烃 炔烃 二烯烃
![第3章 烯烃 炔烃 二烯烃](https://img.taocdn.com/s3/m/da6410e8941ea76e58fa04a8.png)
pm 109 H 134 pm C C H 121°
H 117. 5° H
2. 炔烃的结构
炔烃分子中C≡C叁键碳原子是 sp杂化。 sp 杂化轨道中 s 成分比 sp2 杂化和 sp3 杂 化的高,键长 C=C(134pm)比 C—C (154pm)短。以乙炔为例:
H
C
120 pm
108 pm C H
H3C H
C=C
CH2CH3 CH3
顺 -3-甲 基 -2-戊 烯
反 -3-甲 基 -2-戊 烯
CH3 C=C CH3CH2
CH3 CH(CH3)2
CH2Cl C=C CH3
CH3 CH2CH3
顺 -2,3,4-三甲基 -3-己烯
反 -2,3-二甲基 -1-氯 -2-戊烯
CH3 C=C CH3CH2 Br
CH3
a≠b 且 c≠d
2、顺/反(cis/trans)命名法:
(1) a=c或b=d时的顺/反异构标记 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的同侧为顺 式,异侧为反式。
a b C C
c d
a=c或b=c 或 a=d或
CH3 H C C
H CH3
H CH3 C C
H CH3
H3C H
C=C
CH3 CH2CH3
180°
C=C(134pm),C—C(154pm)
比较σ键和π键的异同点:
σ键的特点 (1)形成: (3)重叠程度: 键能: 沿键轴 大 大 轴对称 (5)旋转性: (6)存在形式: 可以独立 (2)重叠方式: “头碰头” π键的特点 垂直于键轴 “肩并肩” 小 小 呈块柱状 平面对称小 不能 不能
(二)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
《有机化学》烯和炔
![《有机化学》烯和炔](https://img.taocdn.com/s3/m/18612ed60740be1e640e9a31.png)
2
第一节 烯 烃
一、烯烃的结构
头碰头重叠 形成σ键
肩并肩重叠形成p 键。 p键重叠程度 较小, 键较不牢固 不能自由旋转。
3
σ键和π键的主要特点
σ键
π键
可以单独存在,存在于任 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双键
何共价键中
或叁键中与σ键共存
成键轨道沿键轴“头碰头” 成键轨道“肩并肩”平行重
重叠,重叠程度较大,键 叠,重叠程度较小,键能较
1 与卤素(溴和氯)加成
CH3CH=CH2 + Br2
CH3CH CH2
Br Br
12
反应不需要光照或催化剂,在大多数情况下, 常温时就可以迅速地定量地进行。
卤素的活泼性次序:氟 > 氯 > 溴 > 碘 烯烃与氟加成太剧烈,往往使反应物完全分解; 与碘则难发生加成反应,但 ICl 和 IBr 能与烯烃 迅速加成。
7
顺反构型标记法有局限性,如:
> > >
Br
Cl
CC
H
F
H3C C C CH2CH3
>
H
CH2CH2CH3
Z-1-氟-1-氯-2-溴乙烯
E-3-乙基-2-己烯
Z-E构型标记法
首先确定双键上每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两个原子 或原子团的优先顺序;
当两个较优先基团位于同侧时,用Z表示其构型; 位于异侧时,用E表示其构型。
H2C
Br +
Br
H2C
CH2 Br
Br CH2
14
整个反应是一个分步进行的亲电性加成反应。当乙烯 通入溴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时,产物除了有1,2二溴乙烷外,还有1-氯-2-溴乙烷。 烯烃中的π键容易给出电子,所以烯烃的加成反应主 要是亲电性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https://img.taocdn.com/s3/m/95854f3743323968011c927f.png)
炔烃的加氢:
炔烃的催化加氢反应是逐步实现的。
R C C R' + H2
pd
R H
C C
R' H 2 H pd
RCH2CH2R'
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是产物停留在烯烃阶段: 使用Lindlar催化剂、Pd/C、硼化镍(P-2)催化剂可得顺 式烯烃;在液氨中用Na、Li还原炔烃主要得到反式产物。
RC CR' + H2
H2C 乙烯 HC 乙炔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CH2
H2C
H C 丙烯
CH3
C11H22 十一(碳)烯
CH
HC
C 丙炔
CH3
C15H28 十五(碳)炔
22
2)从靠近重键端开始编号,并以构成重键的 两个碳原子中号数小的一个表示重键的位置, 将重键位号写在母体名称之前:
H2 C
H3C
C H C
H C H2 C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10
碳碳双键(C≡ C)中C的杂化轨道:
C C
C
sp 杂化
杂化 2s2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2p2
sp 杂化
2p
11
C C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12
C2H2(乙炔)分子:
H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C C
H 线型分子
13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Lindlar Cat.
R H
R' C C H
C2H5 C C H H
38
(顺式烯烃); H2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Pd/CaCO3 喹啉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https://img.taocdn.com/s3/m/75eb5b2858fb770bf78a55b7.png)
课堂作业:P74 习题3.3
3.4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H 3C H H CH3 H3C H3C H H
:
0
0.33 0 /10-30 c.m
b.p.
m.p.
1oC
-105.6oC
4oC
-138.9oC
HOOC
H
H
COOH
O O O
C-H:
110.2pm (Csp3-Hs)
轨道形状: 碳的电负性: pka:
狭
随 S 成 份 的 增 大, 逐 渐 增 大。 ~50 ~40 ~25
1 烯双键碳是sp2杂化。 2 键是由p轨道侧面重叠形成。
3 由于室温下烯双键不能自由 旋 转,所以有Z,E异构体。
3.2 烯和炔的异构现象
CH3CH2CH CH2
3.5 烯和炔的化学性质
反应部位:
氧化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
C C C H
C C H C H
α–氢的反应 炔氢的反应
由于π键易于断裂,加成反应是 烯烃和炔烃的主要反应: 烯烃:
X Y+ C C C C X Y
炔烃:
X Y+ C C C X C Y
X C X
Y C Y
试剂的两部分分别与重键两端的C原子 结合,形成新的σ键反应——加成反应
3.5.1 加氢(催化氢化)
烯烃和炔烃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 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烷烃:
H H C C +
催化剂 H2 室温
C
C
催化剂:Pt, Pd, Ni
H H R C CH + 2H2
Ni 室温
R C C H H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亲电加成反应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亲电加成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b16a1c02c281e53a5802ff5e.png)
下进行加氢,
Raney镍是铝镍合金用碱处理,滤去碱后余 下的多孔镍粉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
RCH=CHR' 催化剂
H2
RCH2CH2R'
HC CH H2
Pt
CH2 =CH2
H2 Pt
CH3CH3
其反应历程如下:
HH
HH
C H3 H
C H3 H
CH3 CH3
HH
CH3 CH3
HH
吸附
活泼氢原子
烯烃与被吸附 的氢原子接触
2S2
2Px1 2Py1 Pz
3SP2 Pz
.
a)SP2杂化轨道由1/3s轨道和2/3p轨道组成;
b)成键能力较sp3杂化轨道弱,但比未杂化轨道强
c)杂化轨道对称轴在同一平面,夹角120°,未杂化 2p轨道垂直这一平面。
3、π键:
未杂化的p轨道沿对称轴平行方向(“肩并肩”)重 叠成形成π键,构成π键的电子叫做π电子。
第3章 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第3章 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https://img.taocdn.com/s3/m/1128f47527d3240c8447ef68.png)
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同分异构和命名;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和马氏规则;♦乙烯氢和烯丙氢的含义和反应特点;♦掌握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烯烃的系统命名法;♦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和马氏规则、氧化反应。
3.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3.1.1碳碳双键的组成 3.1.1 碳碳双键的组成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叫做烯烃,单烯烃分子中只有一个双键;碳碳双键叫做烯键, 是烯烃的官能团。
单烯烃的通式是C n H 2n ;H H CC 最简单的烯烃是乙烯:HH C C)一) 乙烯的结构H 1170.108nm H H 0.133nm 物理方法证明: 1. 所有碳原子和氢原子共平面;键角接2. 键角接近120°;3.双键键长0.133nm 比单键键长0.154nm 短;4. 双键键能611kJ/mol 小于单键键能两倍347×2=694 kJ/mol347264kJ/l611-347 =264 kJ/mol二)碳原子的SP 2C 2p 2p激发2s 2s2p 2p sp 2杂化sp 2 C = C sp 2-sp 2 σ键2p 2p 2p-2p π键{2>C 3电负性:C sp C sp二) 双键的结构π键不同于σ键, π键具有以下特点:1.π键无轴对称, 不能自由旋转;2. π键键能比σ键能小;611-347=264kJ/mol 3. π电子云具有流动性;C=C 键能C-C 键能破坏π键的能量π电子云位于成键原子的上下两层, 原子核对π电子云的束缚能力弱, 因此, π键易被试CC 剂进攻发生反应, π键比σ键更活泼。
3.1.2 碳碳三键的组成炔烃的结构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 为线型分子。
H C C H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三键, 碳原子是sp杂化, 两个sp轨道在同一条直线上。
碳碳三键的特点:①炔烃的亲电加成活性不如烯烃。
原因:两个碳原子之间电子云密度大;C-C 键长短, 使π键的重叠程度大;②碳碳三键上的氢炔-H 有一定的酸性。
有机化学3 烯烃、炔烃
![有机化学3 烯烃、炔烃](https://img.taocdn.com/s3/m/431e072b2f60ddccda38a05d.png)
CH3
CH
CH2
HX
+
CH3
CH
CH3
X-
CH3
CH X
CH3
35
与溴乙烯的加成
共轭效应大于诱导效应,使得符合马氏规则 与三氟丙烯的加成
表面反马氏,本质仍符合马氏规则,正性基团加到电子云密
度大的双键碳上,负性基团加到电子云密度小的双键碳上。
36
(3) 与次卤酸加成
CH3 CH CH2 + Br2 + H2O
用较强溴与烯烃加成历程环状溴鎓离子历程brbrbrbrbrbrcc慢brccbrbr2溴鎓离子brbrbbr27快ccbrbrbrccbrcc?立体化学特征是反式加成?与氯加成有环状鎓离子历程也有碳正离子历程?与溴加成主要为溴鎓离子历程2与酸加成强酸易和烯烃加成水醇酚醋酸等弱酸在强酸如硫酸对甲苯磺酸等催化下可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硫酸氢乙酯碘代乙烷溴乙烷溴乙烷28氯乙烷三氟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醇与硫酸的加成hoso3hrchch2rchch3oso3hhoh2o29rchch3oh2h2o1h2so4rchch2rchch3ohh2so4与氢卤酸的加成?活性次序为
H
C2H5
H5C2
CH3
(E)基-2-戊烯
(Z)-3-甲基-2-戊烯
注:Z、E与顺反不一样
13
3.烯基的命名 烯烃去掉一个氢原子,剩下的一价基团叫烯基。
CH2
CH
CH3CH
CH
CH2 CHCH 2
烯丙基(2-丙烯基)
乙烯基
vinyl
丙烯基(1-丙烯基)
propenyl
allyl
带有两个自由键的基团为“亚”某基。
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和炔烃](https://img.taocdn.com/s3/m/e562a144f01dc281e53af0d4.png)
125.9
126.8 125.9 126.8 126.8 119.7 115.5
顺-CH3CH2CH=CHCH3
反-CH3CH2CH=CHCH3 CH3CH2C(CH3)=CH2 (CH3)2CHC(CH3)=CH2 (CH3)2C=CHCH3 (CH3)2C=C(CH3)2
119.7
115.5 119.2 117.2 112.5 111.3
( Ni(Al) + NaOH
Ni + 骨架镍 NaAlO2 + H2
H2 压力: Pt, Pd :常压及低压 Raney Ni :中压(4~5MPa) 温度:
)
常温(<100°C)
(1) 催化氢化及机理
乙烯催化氢化反应机理的示意图
氢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无催化剂 有催化剂 (可能多步骤)
E2
能量
E1
催化氢化时炔烃与烯烃活性的比较
炔烃比烯烃容易进行催化加氢,当分子中同时存在双键和叁
键时,催化氢化首先发生在叁键上。
CH3 HC C C CH CH2CH2 OH + H2
Pd, CaCO3 喹啉, 80%
CH3 H2C CH C CH CH2CH2 OH
加氢成烯烃
保持不变
N
喹啉
催化加氢反应时立体选择性
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 含有碳碳重键的化合物。 烯烃(alkenes)
H H C C H H
H C C H
炔烃(alkynes)
例子 通式 官能团
CnH2n
CnH2n-2
C C
C C
3.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3.1.1 碳碳双键的组成
碳原子的sp2杂化过程示意图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亲电加成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亲电加成](https://img.taocdn.com/s3/m/13c4b68e6529647d272852d6.png)
(E)-3-甲基-2-戊烯
(Z)-3-甲基-2-戊烯
(E)-3-methyl-2-pentene
cis-3-methyl-2-pentene
(Z)-3-methyl-2-pentene
trans-3-methyl-2-pentene
3, 3-二甲基-2-乙基丁烯
(Z)-3-甲基-2-戊烯
2,4-二甲基己烯
3-甲基-2-乙基- 1- 丁烯
2. 主链编号
编号时从有不饱和键的一端开始,这样使不饱和键的位次最小。在主链的名 称前写出不饱和键的位次并用“-”隔开。取代基的表示方法和烷烃相同,但是 取代基和主链间也要用“-”隔开。
3. 分子中有两个以上的不饱和键时,用“二烯”或“二炔”等表示主链的名称,并在 名称前标出双键的位次。
三、催化氢化 1. 催化加氢 在催化剂存在下,有机化合物与氢分子发生的反应称为催化氢化(catalytic hydrogenation).
2. 氢化热及烯烃稳定性 1mol不饱和化合物氢化时放出的热量称为氢化热。 氢化热越大,分子的内能越高,越不稳定。 相同数目碳原子的烯烃,反式比顺式稳定,双键碳原子上的基团越多,越稳定。
O
H = 226.9KJ mol-1
H2C
HC
CH
CH
CH2
2H2
CH3CH2CH2CH2CH3
H =254.4KJ mol-1
共轭能=254.4-226.9=27.5KJ.mol-1
(3)折射率较高
2. p- π共轭
π轨道中的电子
H
P轨道中的电子
Cl C C H
H H C H C H C H
空的p轨道
数的烯烃和环烷烃还有功能团异构。
第三章:烯烃、炔烃(3.1 烯烃的结构分类及加成反应)
![第三章:烯烃、炔烃(3.1 烯烃的结构分类及加成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adb1fac60c22590102029db3.png)
3个sp2 杂化轨道
余下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三个杂 化轨道对称轴所在的平面。
5
碳碳双键的组成
乙烯分子中C-C双键的组成
1个C-Cσ键,4个C-H σ键
1个C-Cπ键
6
3个sp2杂 化轨道
π σ
3个sp2杂 化轨道
互相平行的2个P轨道从侧面相互重 叠,形成π 键.
7
π键的特点
(1)π 键只有对称面没有对称轴.所以, 双键碳原子之间不能以两碳核间联线为 轴自由旋转.
性较差),烯烃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
29
(2)烯烃几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非极性
溶剂,如戊烷、四氯化碳和乙醚等。 (3)C2~C4的烯烃为气体,C5 ~C15为液 体,高级的烯烃为固体。 (4)反式异构体的熔点比顺式异构体高, 但沸点则比顺式异构体低。
30
思考:烯烃的结构决定了烯烃具有活泼的 化学性质,能发生加成、氧化等反应,那 么烯烃的加成反应有什么应用呢? 四 、烯烃的加成反应 ①加氢(催化加氢)催化剂:镍、钯、铂等
2)过氧化物存在下,烃与HBr的加成的取向
正好与马氏规律相反。发生反马氏加成,得 到1-溴丙烷。 (只限于烯烃与HBr的加成)
过氧化物
CH3 CH2 CH2Br CH3 CH CH3 Br
CH3 CH CH2 + HBr
无过氧化 物
常见的过氧化物:
40
④与水加成 烯烃一般情况下不和水加成,但在酸的 催化下,烯烃可以和水加成生成醇——烯 烃直接水合法。
1
乙烯的用途
(1)乙烯存在于焦炉煤气和热裂石油气 中,是石油化工的一种基本原料。
(2)用于制造合成橡胶、树脂、合成纤维、
塑料、乙醇、乙醛、乙酸和环氧乙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与卤化氢HX加成(亲电加成) H+首先加到碳—碳双键中的一个碳原 子上,从而使碳—碳双键中的另一个碳原
子带有正电荷,形成碳正离子,然后碳正
离子再与X-结合形成卤代烷:
35
从烯烃和卤化氢的加成反应可以看到: 首先是带正电荷的氢原子进攻双键 引起的,所以象卤化氢这样的试剂具 有亲电性,叫亲电试剂(亲—喜欢),
14
H3C CH2 C C H3C
H H
H3C C C H3C CH2
H H
如果有一个双键碳上连有两个相同的 基团,则无顺反异构体。因为它的空间排列
只有一种。
15
通常反式异构体比顺式异构体稳定, 并且有较高的熔点。顺反异构体不能通 过σ单键的旋转而互相转化,但受热时, 顺反异构体可以通过π键的断裂互相转化。
:
24
(b)如果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的
原子序数相同,则需要比较由该原子
外推至相邻的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
数,如仍相同,再依次外推,直至比
较出较优基团为止。
25
(c)当基团含有双键和三键时, 可以认为 双键和三键原子连接着两个或三个相 同的原子。
26
优先顺序:
Z, E — 命名法:依据次序规则比较出两
π σ
3个sp2杂 化轨道
互相平行的2个P轨道从侧面相互重 叠,形成π 键.
7
π键的特点
(1)π 键只有对称面没有对称轴.所以, 双键碳原子之间不能以两碳核间联线为 轴自由旋转.
C
C
σ键可绕键轴自由旋转
π键
σ键
8
π键的特点
(2)由两个p轨道侧面重叠而成的π 键,重叠
程度比σ 键小的多.所以π 键不如σ 键稳定,比 较容易破裂.π 键键长比碳碳单键的键长短.
将不饱和烯烃变成相应的饱和烃,可提高
汽油的稳定性——加氢汽油。
②与卤素加成 应用:判断分子里是否有不饱和键
33
烯烃与氯、溴等很容易加成,例如, 将乙烯或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由于生成无色的二溴代烷而使溴的红棕色 退去。
CH3 CH CH2 + Br2
CH3 CH CH2 Br Br
应用:溴水或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都是鉴别 不饱和键常用的试剂。
CH3 CH CH2 +H2O
H+
CH3-CH-CH3 OH
2-丙醇
41
烯烃与水的加成也遵守马氏规律,因此 由丙烯水合只能得到异丙醇,而不能制备 正丙醇。 应用:由石油裂化气中的低级烯烃丙烯制 备2-丙醇。
42
方法:烯烃的水合,由于化工厂硫酸腐蚀性 强,一般用磷酸催化,烯烃纯度大于95%。
⑤与硫酸加成
烯烃能和硫酸加成,生成
可以溶于硫酸的烷基硫酸氢酯。
43
思考:比较丙烯与硫酸的加成与丙烯的水 合制备2-丙醇的工艺有什么不同? 烯烃加硫酸再水解,反应结果是在烯烃 分子中引入一分子水生成醇——烯烃的间 接水合法。 优点:烯烃的纯度要求不高,设备要求少。
缺点:腐蚀性强,步骤多。
44
思考:如何提纯含有少量烯烃的烷烃气体? 方法:把混合气体通入到硫酸中。 ⑥与次卤酸加成 HOCl、HOBr 烯烃与次卤酸反应生成卤醇——双官能 团。遵循马氏规则。
官都含有微量的乙烯。
(4)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等功能。
2
一、烯烃的结构
1.烯烃的定义
分子中含有碳一碳双键(C=C)的烃,叫做 烯烃。如:
CH2 CH2
乙烯
CH3CH2CH CH2
CH3CH CH2
丙烯
1-丁烯
CH3C CH2 CH3
2-甲基丙烯
3
烯烃比相应烷烃少了两个氢。所以,烯烃的
通式为CnH2n (n≥2),碳一碳双键是烯烃的官
加硫酸、次氯酸、硼氢化反应
47
作业
P28, 2,3
48
预习
§3.2 烯烃的其它反应
49
12
H3C C C H
顺-2-丁烯
CH3 H
H C C H3C
反-2-丁烯
CH3 H
当双键碳原子上各连有两个不相同的基团时, 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在空间就会形成不同的 排列方式,形成顺反异构体。
13
顺、反异构现象在烯烃中很普遍,凡是 以双键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上都带有不同的原子或 原子团时,都有顺、反异构现象。
45
应用:注意实际生产中,不是先制备次氯 酸,而是将烯烃和氯气同时通入水中。 ⑦硼氢化反应
C C + 1/2B2H6 C H C BH2
与不对称的烯烃反应时,硼原子加到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
CH3 CH3 CH2 + H BH2
CH3CH2CH2BH2
46
小结:
1.烯烃的命名
2.烯烃的加成反应
加氢、加卤素、加HX、加水
认为:不对称烯烃和卤化氢加成时,氢原
于主要加到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这个经
验规律——马氏规律。
因此,无过氧化物时,丙烯和溴化氢在
加氢时,主要得到的是2-溴丙烷。
38
H3C CH2CH CH2
+ HBr
醋酸
H3C CH2 CHBr CH3
Cl (CH3)2C CH2
+ HCl
(CH3)2C CH3
39
性较差),烯烃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
29
(2)烯烃几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非极性
溶剂,如戊烷、四氯化碳和乙醚等。 (3)C2~C4的烯烃为气体,C5 ~C15为液 体,高级的烯烃为固体。 (4)反式异构体的熔点比顺式异构体高, 但沸点则比顺式异构体低。
30
思考:烯烃的结构决定了烯烃具有活泼的 化学性质,能发生加成、氧化等反应,那 么烯烃的加成反应有什么应用呢? 四 、烯烃的加成反应 ①加氢(催化加氢)催化剂:镍、钯、铂等
16
(2)烯烃的命名 烯烃的命名和烷烃基本相同,但由于 增加了一个官能团,所以也有所变化。
17
1)烯烃的系统命名法 ①选择含碳-碳双键最长的碳链作主链, 根据碳原子数目称为某烯。
②编号从靠近双键一端开始,把双键上第
一个碳原子编号加在烯烃名称前表示双
键位置。
③以双键碳原子中编号小的数字标明双键
的位次,并将取代基的位次、名称及双
在顺反异构现象?
a C a C
a b
a C b C
d d
22
思考:但当两个双键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 原子或基团都不相同时, 能用顺反命名法 命名吗?
23
3) Z-E命名法 次序规则: (a)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按原子序 数大小排列, 大者 “较优”。
I > Br > Cl > S > O > N > C > D > H >
键的位次写在烯的名称前。
18
例:给下列各化合物命名
3-丙基-2-庚烯
19
2)顺–反命名法 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且双键两端 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因此,当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各连接不同的 原子或基团时,就有可能生成两种不同的 异构体。(相同的基团在同侧的为“顺”)
H3C CH2 C C H H CH3
31
应用:测定分子中双键的数目
CH3CH=CH2 + H2 Pt CH3CH2CH3
从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到,每加成一个
双键需要消耗1molH2,所以通过消耗的H2
体积,可以测定分子中含双键的数目。
32
扩展:石油加工生产的粗汽油带含有烯烃, 烯烃活泼易氧化聚合产生杂质,影响汽油
的质量,因此,对粗汽油进行加氢处理,
顺-2-戊烯
相同的两个基团 在双键的同侧, 在名称前加“顺”
20
H3C CH2 C C H3C
相同的两个基团在 双键的两侧,在名 称前加“反”
H CH2 CH3
反-3-甲基-3-己烯
21
产生的原因:由于双键中的π键限制了σ 键的自由旋转,使得两个甲基和两个氢 原子在空间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思考:是不是所有含双键的化合物都存
由亲电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加成反应叫
亲电加成反应。
36
思考:由于乙烯的分子是对称的,所以它 与卤化氢加成时,产物都是相同的,而对 于不对称烯烃如丙烯,与卤化氢加成时
在什么情况下得到2-溴丙烷,什么情 况下得到1-溴丙烷?
37
1)无过氧化物时:俄国科学家马尔可夫尼 可夫(Markovnikov)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个双键碳原子所连接取代基优先次序。当
较优基团处于双键的同侧时,称Z 式;处
于异侧时,称E 式。
27
例:给下列化合物命名
(E) - 3- 甲基 - 2- 戊烯
(Z) - 3- 甲基 - 2- 戊烯
注意: 顺和Z、反和E没有对应关系!
28
三、烯烃的物理性质 烯烃在常温下、常压下的状态、沸点 和熔点都和烷烃相似。 (1)烯烃的熔点、沸点、相对密度都随 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熔点规律
0.134nm
C C
0.154
C C
键能为: 610.9-347.3 =263.6KJ/mol
键能为: 347.3 KJ/mol
9
π键的特点
(3)π 键电子云比较分散,有较大的流 动性,化学反应性较强.
C
C
10
二、烯烃的命名和异构 (1)烯烃的异构 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的三个构造异构体:
CH3 CH CH CH3
碳 链 异 构
H2C CH CH2 CH3
双 键 位 置 异 构H2C C NhomakorabeaH3 CH3
11
例题
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的五个构造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