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与金沙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经与金沙江文化
山海经与金沙江文化1
一、山海经与金沙江流域文化的关系
1、金沙江名称由来。要确立金沙江文化,在空间上必须明确区域界定,在时间上当然也要追本溯源。首先要弄清金沙江过去的异名别称,正如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所说的:“言郡邑而不详其山川,言山川而不考其异同,未可云辩于方舆者也。” [1]据《禹贡锥指》记载《山海经》中的“黑水、赤水”在“唐以后名金沙江”,则金沙江一名出现在公元10世纪之后,至迟在公元13世纪以前此名称已较通行,故《元一统志》残本有“金沙江,今又名不鲁夫”的记载。依据历史文献,金沙江得名之缘由,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因水色金黄之故,如《读史方舆纪要》说:“其江夹岸皆石,江中沙土黄色,故名。”另一种说法是因江中产沙金,如《元史·地理志》言:“谓金沙江出沙金,故名。”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说:“金沙江……回环五百余里,出金者有数截”。这条大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称谓,而且别名不少。在汉代金沙江称绳水,亦名丽水。《汉书·地理志》遂久越嶲郡载:“绳水出缴外,东至道入江”。“遂久”即今攀枝花市辖区大部及凉山州盐源县和云南宁蒗县境,“道”即今宜宾县(市)江段。三国时遂久以下金沙江的一段名绳水,再以下称泸水、泸江水;
西晋时牛栏江口以下又名马湖江。流经川藏之间的河段当地兄弟民族又叫布叠河,今攀枝花市一段又名磨些江。18世纪齐召南在《水道提纲》中说:“金沙江即古丽水、亦曰绳水、亦曰犁牛河,番名木鲁乌苏……金沙江,亦名犁牛河,亦名布赖楚河,又名巴楚河”。[2](156)
2、金沙江文化范畴。金沙江腹地笮海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所谓金沙江文化,是指金沙江的流域文化。作为一种流域文化,金沙江文化具有自身的各种特色。从史前旧石器到新石器文化再到青铜文化阶段,金沙江文化均具整合与不整合的流域形态,其基础在于不同的地域类型。金沙江流域文明的起源时代,相当于它的青铜时代,青铜文化十分发达,但仍在国家制度之外徘徊。汉代政治文化的扩展,把金沙江流域各族纳入文明社会,成为中国文明一个重要的亚文明区。[3]金沙江流域文化,以西昌为中心的邛海文化区和云南大理的洱海文化区是以鱼米为其特征;昭通的千顷池文化区是以青铜文化为代表,昭通曾是中国内地远古时代重要的铜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笮海文化区是以其盐为象征。[4]金沙江流域自古盛产黄金,因而金沙江文化的总体特征便是以沙金彪炳于华夏历史( 徐仲舒先生生前对丽水黄金的开采与转运有专文研究),所以金沙江被人们称为“中国西部龙"。生息在金沙江流域的各族人民不仅创造和保存了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且都认同是“龙的传人",有着悠久
的龙崇拜(包括蛇、鱼、马等灵物崇拜)的传统习俗。[5]攀
枝花是依金沙江傍立而成的山水城市,地处金沙江流域中段,是金沙江文化区的腹心地带,金沙江腹地文化是极具潜在价值的文化资源,即笮海盐文化,远古笮海文化是一个独具个性魅力的文化品牌;攀枝花具备树立金沙江文化品牌的基本条件。而当下,“金沙江下游经济圈”是一个以工业创办为核
心内容的经济圈,包括四川的宜宾、凉山、攀枝花和云南的昭通、曲靖、昆明东川及楚雄的一部分,很大部分与攀枝花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所辐射的区域重合,资源互补性强。整合区位、经济、产业优势,推进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化发展体系,增强攀枝花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聚集力和辐射力。区域经济合作是整合城市资源、追求城市经营效益最大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攀枝花打造川滇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中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区域的发展需要中心城市的带动。
3、《山海经》中之金沙江腹地文化的地理位置。《山海经》
中的“黑水、赤水”是流入南海的。《山海经·海内西经》曰:“海内昆仑之墟,……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6](297)“黑水”即后世的金沙江,发源于
昆仑,向东流,再向东北,最后流入南海,这是先秦文献中
最早记载之一。《禹贡》亦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岷山导江,东别为沱”。[7](68-126-131)这是《禹贡》记载大禹治理岷江流域的大致情况,“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导黑水至三危,入于南海。”这“黑水”应为梁州与雍州西面的界河,则应是今天的金沙江[8](163)。《海内东经》讲得最为明白:“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 [6](332)其中,“城都”和“长州”,虽然是周以后的地名,但位置是正确的。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远古时代长江根本就没有形成今天的规模。《汉书·地理志》蜀郡下班固原注:“《禹贡》桓水,出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水经》云:“桓水出蜀郡岷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 [8](163)从《水经注》可知:“桓水”即大渡河,最后汇入岷江,岷江支流入南海,那么岷江本身就不言而喻了。[9](575-527)由此可旁证黑水、赤水是流入南海的。
《山海经》中“黑水”出现了15次,而“黑水”在最古老的地理著作《禹贡》曾3次提到,由于记载简略,历代学者虽各有所解,但确有不少人认为是指的金沙江。《吕览》、《淮南子》都有六水之说,即河水、辽水、江水、淮水、黑水、赤水。很明显“黑水”亦并非“江水”。古黑水、今金沙江上源那林图乌木仑,于《禹贡》为雍州与梁州的界河。再如《挥尘录》说:
“泸水乃今之金沙江,即黑水也。”《禹贡锥指》还说了很多理由:“古之若水,即禹贡梁州之黑水。汉时名泸水,唐以后名金沙江,而黑水之名遂隐。然古记间有存者。地理志:滇池县有黑水祠,一也;山海经:黑水之间有若水,二也;水经注:自朱提至僰道,有黑水,三也;舆地:黑水至僰道入江,四也。今泸水西连若水,南界滇池,东经朱提、僰道,其为梁州之黑水无疑。”考察过金沙江的明代文人杨升庵、徐霞客也都认为黑水即金沙江。若上述指谓可据,则黑水是此江最古老的名称,因为《禹贡》出自于中原战国人之手。清人吴承志著《汉志水道图说补正》,亦明确指出古黑水即金沙江。
《山海经》中“赤水”出现了20次,《山海经·海内西经》曰“赤水出(昆仑)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往南海厌火东。” [6](297)这里的赤水也是指的金沙江或雅砻江。《山海经·海内经》亦有言:“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黑水、青水之间,有若水、赤水焉①。” [6](445)这里说明黑水与青衣江之间便是若水和赤水,若水即雅砻江,而赤水可能是与黑水一样是一条纵流江,这条纵流江很可能就是黑水的下游,而黑水很可能是赤水的上游。《山海经》中的“黑水”,意即黑茫茫的不知晓;而“赤水”,意即赭红(黄)色,能够实实在在看得见。因而黑水是金沙江上游,赤水是金沙江干流,符合《山海经》作者远虚近实的原意。古时“金沙江盘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