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产奶量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山羊产奶量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
史怀平1,罗军1,代邦国1,李聪1,王鹏飞2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杨凌 712100;2. 泾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泾阳 713700)中图分类号:S8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264(2018)05-0011-05
DOI: 10.19305/ki.11-3009/s.2018.05.003
摘 要:奶山羊作为重要的奶畜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倍受重视,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已经成为地方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是,实际生产中奶山羊产奶量相比国外而言依然较低,影响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针对制约奶山羊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展开论述,并提出提高产奶量的方法,旨在为改善奶山羊养殖场生产技术水平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奶山羊;产奶量;影响因素;提高途径
奶山羊业是我国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
据2012年统计,我国奶山羊存栏1.200万只,羊奶总产量超过160万t,奶山羊产业正在崛起并且发展形势良好[1]。
但是,奶山羊生产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高效养殖技术缺乏,养殖方式不标准,良种覆盖率低等,尤其是高产种羊数量有限。
目前,养殖场泌乳奶山羊个体年平均产奶量在400kg左右,效益低下,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饲养奶山羊的积极性,不利于奶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论述影响奶山羊产奶量的因素、提高产奶量有效途径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选育、饲养高产优质奶山羊提供技术参考,并为奶山羊养殖场提高生产水平提供指导意见。
1影响产奶量的因素
奶山羊产奶量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羊的品种特性,即内因,主要包括品种、血统、个体、年龄、胎次及泌乳时期等;二是外界饲养环境,即外因,主要包括产羔季节、配种年龄、饲养水平、管理及疾病等。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加速器。
奶山羊泌乳量的遗传力为
收稿日期:2017-12-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398);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6KTZDNY02-05);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
广项目(TS-2016-14)。
作者简介:史怀平(1974-),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奶山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
0.3~0.5,品种的遗传性对产奶量影响占30%~50%,另外50%~70%受饲料营养、疾病防治、饲养管理和外界环境影响。
1.1 内在影响因素
1.1.1品种
奶山羊品种不同,产奶量有所不同。
萨能奶山羊是世界上产奶量最高的品种,奥地利一只母羊在一个泌乳期产奶量达3.080kg;土根堡奶山羊产奶量仅次于萨能奶山羊,世界最高纪录是2.610.5kg;相较于前两个品种,努比亚山羊产奶量较低,年平均产奶700~800kg[2]。
因此,奶山羊品种与产奶量密切相关,只有在种质上保证良种,才有望改善群体的产奶量。
加强品种内的选育和饲养管理,防止品种退化造成产奶量下降尤为关键。
1.1.2血统
同一品种,不同公、母羊交配产生的后代产奶量存在差异。
目前未有针对奶山羊品种进行高产品系选育研究的报道,但实际生产中发现,父母代泌乳性能良好的种羊其后代的产奶性能则上佳,即血统优异的泌乳潜力大。
1954年,西农萨能羊原种场从青岛引进23号种公羊,所生羔羊体质健壮,初生重大,生长速度快,其后代第三胎年平均产奶量达1.225.04kg,比同龄母羊产奶量高出6.24%[3];其后代之一373号母羊日产量达到10.05kg[4],显著提高了西农萨能奶山羊的种质水平。
1.1.3个体
11
同品种、同血统的奶山羊,个体不同产奶量不同。
孪生姊妹的奶山羊个体,胚胎期营养供给及后期饲养管理可能会影响到其产奶量,影响率在6%~20%[4]。
相同饲养条件下血统来源相同的奶山羊个体,如果生长发育不同,产奶量会存在差异。
个体较大、生长发育良好的奶山羊产奶量高;奶山羊1.5岁时体重越大,产奶量越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初生重与头胎产奶量相关系数为0.719,即初生重大的母羊产奶量高[3],表明在胚胎期要加强营养供给。
此外,奶山羊乳房品质对产奶量也有影响,乳房品质好、容积大、综合评定分数高的母羊,产奶量高。
1.1.4年龄与胎次
同一只羊在不同的年龄和胎次,产奶量不同。
2~5胎的奶山羊产奶性能良好,尤其是第2、3胎产奶量最高[5]。
主要原因是成年以前(即在4岁以前),奶山羊个体发育不断趋于成熟,消化器官和乳房发育不断完善,泌乳素分泌逐年增多,产奶量呈上升趋势。
成年以后,泌乳机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减退,产奶量也随之下降。
1.1.5泌乳时期
同一只羊在一个泌乳周期内的不同阶段,产奶量不同。
一般情况下,母羊产羔20d后产奶量快速上升,产后40~70d达到高峰,180d以后产奶量缓慢下降,特别是210d之后下降幅度加快,至300d停止泌乳,进入干奶期;从泌乳月龄来讲,第2、3个泌乳月产奶量最高[5]。
因此,提高产奶量需要做到在泌乳上升期、高峰期精细管理,确保产奶量上升快、泌乳高峰期长而平稳。
1.2 外在影响因素
1.2.1.产羔季节
通过对萨能奶山羊产羔季节与产奶量的相关研究发现,1、2月份产羔的母羊产奶量较高,3月份产羔个体奶量略有减少,4月份产羔个体奶量下降幅度较大[4]。
因此,产羔季节控制在每年2月份之前对提升产奶量有利。
此外研究发现,温度对奶山羊产奶量影响较大。
当环境温度为18.5℃时奶山羊没有发生应激反应,而环境温度为5℃时可对奶山羊造成寒冷刺激,以致影响奶山羊的消化和代谢,进而降低产奶量[6]。
因此,产羔季节时要加强羊舍保温,保证奶畜环境温度(外界)在8~16℃,以减少冷刺激造成产奶量下降的现象。
1.2.2.配种年龄
后备母羊体重达到35kg左右配种,泌乳性能表现良好,这时的体重基本达到成年羊体重的60%~70%[7]。
如果过早配种会影响母羊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其终生产奶量;而过晚配种则饲养成本高,不经济。
因此,一定要在母羊的适配年龄进行配种。
1.2.3.饲养水平
母羊产前的体重增加与下一胎次的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
一般来说,奶山羊产前体重比产奶高峰期的体重会增加20%~25%,因此应抓好母羊怀孕后期的饲养管理,为提高下一胎次的产奶量奠定基础。
奶山羊采食量按风干物质计,饲料干物质(包括粗饲料、精料)占体重的3%~4%。
如个体体重是60kg,则采食量为1.8~2.4.kg。
奶山羊所需的营养物质,从粗饲料中获取的占50%~60%,从精料中获取的占40%~50%,因此饲喂奶山羊应以粗饲料为主,精料不宜过多。
足够的营养物质加上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保证较高的产奶量。
1.2.4.饲养管理
生产实际中,由于饲养管理造成奶山羊个体产奶量下降的因素主要是干奶期饲养管理和挤奶环节管理。
干奶期母羊乳腺处于休整期,是为下一个泌乳高峰期做准备,若干奶期母羊干奶效果不佳,其乳房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影响产奶量。
母羊干奶时常采取快速干奶法,需减少挤奶次数,打乱挤奶时间,减少精料饲喂,以保证彻底干奶。
挤奶时,应做好挤前准备工作,用50~60℃热水擦洗乳房,先后按摩3次,要上下、左右按摩,这样不仅奶便于挤出,而且产奶量高。
此外,由于乳中的脂肪比重轻,在乳汁上面浮着,所以将奶彻底挤干净能够提高乳脂率。
如果挤不净,不仅影响产奶量、乳脂率,还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乳房炎[8]。
1.2.5.疾病
羊奶是奶山羊正常代谢的产物,一切影响正常代谢的因素都会影响产奶量。
疾病对羊的正常代谢影响很大,发生疾病时个体产奶少,如乳房炎、消化不良、难产、营养不良、感冒等都会影响产奶量。
2提高产奶量的方法
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发挥与遗传和饲养管理有关,因此,提高产奶量要从遗传上着手,在饲养管理上下功夫。
2.1 加强育种工作
2.1.1.严格选种
12
选种即选优去劣,把生产性能好、育种价值高的公母羊留作种用,淘汰发育不良的个体,如兼性羊。
选种应从个体本身、祖先、后裔三方面综合考虑。
依据个体本身选择时,要调查外形特征和生产性能。
良种奶山羊外形表现“四长特征”,即头长、颈长、体长、腿长。
发育良好的成年奶山羊整个身体前小后大呈楔形,头部清秀,胸部宽,腰背平,腹部大,尻部长而宽平,肷部较大。
乳房是奶山羊的泌乳器官,良种奶山羊个体乳房容积大,质地柔软,挤奶后乳房明显缩回,没有硬块,乳房向身体前部延伸,乳房后部充满两大腿之间,整个乳房呈方圆形;乳房表面毛稀,乳头大小适中,两个乳头向前下方延伸,无副乳头。
随着年龄增长,奶山羊面部、嘴唇、乳房上出现黑斑,这是色素沉着而形成的老年斑,属正常表现特征;有些羔羊、青年羊耳朵或其他部位也出现黑斑,若黑斑上有黑毛则为血统不纯的表现,应予以淘汰。
高产奶山羊的乳成分中脂肪绝对含量高,乳脂率和乳中干物质、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良种奶山羊选择时宜重点考虑。
一些奶山羊的利用年限较长,部分母羊七八岁时产奶量依然很高,可选留这类羊的后代作为后备羊。
选择羔羊不仅要了解其祖先情况,也要定期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
父母代品质优秀,其后代产奶潜力大。
羔羊生长发育表现为先高后长再宽深,最后是体重增加。
在胎儿时期头部首先发育,所以选留羔羊要看头部发育情况,头长而宽、初生重大的羔羊发育良好。
从断奶到配种前的羊为青年羊,骨骼、肌肉、皮肤、内脏发育明显;发育良好的青年羊骨架大、皮薄、头长、额宽、胸宽、腹大,母羊乳用特征明显。
种公羊应外型雄伟、头大额宽、颈粗、胸部宽深、背腰平直、四肢结实而端正,雄相明显。
选留后备种公羊最好在当年配种期后确定,因为公羊经过一个配种期体型会发生诸多变化,有的羊在断奶时体型很好,但在配种后体型明显下滑。
同时,要追踪公羊的后代品质,后代表现不好的公羊应立即淘汰。
2.1.2.合理选配
选配是人为安排公母羊配对,使优秀个体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以加强群体内优良基因的传递,促进羊群遗传改良和提高。
选配时应以优配优、以中配中、以中配差,公羊的综合等级或育种值要高于母羊,禁止等级高的母羊与等级低的公羊交配。
同时要跟踪生产实践,发现父母代生产性能良好但后裔表现差,要立即中止配种计划,这是父母代亲合力不好的表现,应另寻新的选配计划。
2.2 重视培育环节
2.2.1.羔羊培育
.奶山羊羔羊具有五个主要显著特点:一是羔羊生长发育快,.3~4月龄时体重增加5~7倍;二是适应性差,抗病力弱;三是消化机能未完善,前胃不发达,14d时第四胃占整个胃60%,到30d仅占40%;四是营养方式变化较大,胎儿通过母体血液获取营养,而初生羔羊以奶为营养,达3月龄时才以草料为主要营养;五是羔羊可塑性大,营养过度或运动不足会长成肉羊体型,而营养不良就会导致成为僵羔[9]。
羔羊培育分为胚胎期和哺乳期。
奶山羊平均怀孕期150d左右,妊娠前3个月(妊娠前期)胎儿发育缓慢,其体重是初生重的20%,这段时期应尽量保持母羊营养全价;胎儿80%体重在妊娠后2个月(妊娠后期)增加,因此妊娠后期不仅饲料营养要求全价,而且饲料供应要充足。
胚胎期胎儿发育是否正常有2个衡量标志:一是怀孕后期母羊体重是否达到泌乳高峰期母羊体重的20%以上;二是初生公羔体重是否达3.2kg、母羔体重是否达3.0kg,如果羔羊初生重低于2.5kg则判定为发育不良。
哺乳期首先应保证羔羊吃足初乳。
母羊产后5d以内的乳为初乳,初乳色黄浓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高,含有大量的抗体和镁盐,对羔羊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缺少初乳哺育的羔羊成活率低。
羔羊出生后30~40d增重快,这时期需要奶量大,40d以后羊奶需要量逐渐减少,后备羊个体日龄越大饲喂奶量要越小,如果吃奶时间过长、吃奶过多,会导致羔羊瘤胃发育不好,将来采食量小、消化力差,难以达到高产。
对于西农萨能羊羔羊,整个常乳哺育阶段饲喂羊奶3个月,总奶量控制在100kg左右;关中奶山羊羔羊可依据饲养实际情况,饲喂羊奶2个月,总奶量达到70~80kg。
同时,要锻炼羔羊提早吃草,使其在幼小时养成吃草习惯,这样其成年后消化能力才强,采食量大,利于产奶;另外,要加强羔羊运动、定期修蹄,保证体型正常发育。
2.2.2.青年羊培育
青年羊培育要做到优质干草饲喂,确保运动量充足[10]。
通过干草培育出来的青年羊生产性能良好,因此
13
生产中要适当控制精料喂量。
一般而言,40~50kg的青年羊每天每只饲喂0.5kg精料,过多精料会使其变成肉用体型,降低终生产奶量和利用年限。
一般情况下公羔比母羔长得快,消耗营养多,要适当增加饲料喂量。
2.3 科学饲养管理
2.3.1.干奶期饲养管理
干奶期母羊饲养的好坏,对羔羊发育、母羊产后产奶量的影响很大,应格外重视。
母羊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快,营养需要量大,要适时对母羊进行干奶,并提供优质饲料满足妊娠后期的营养需求,保证母羊体况和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2.3.2.泌乳期饲养管理
泌乳初期(恢复期)为母羊产后15~20d,此时母羊体质虚弱,生殖器官需要恢复(子宫恢复需要17~20d)[11]。
此期应以体力恢复为主,控制泌乳。
产后一周应饲喂易消化的优质干草,精料适当补给。
要防止母羊产后偷吃胎衣,一般老龄羊、营养状况差的母羊喜食胎衣,但因胎衣不易消化而易致消化不良,影响产奶量。
另外,要注意羔羊吃偏奶。
被吃偏奶的母羊,羔羊喜吃的一侧乳房变小,不吃的一侧憋大,容易引起乳房不正。
为了防止吃偏奶,应人为地诱导羔羊多吸吮不喜吃的一侧,或将该侧的乳房中乳挤出,对羔羊实行人工哺乳。
泌乳盛期为母羊产后21d~120d,该期要尽快提升产奶量。
在母羊产前20d可适当增加精料量刺激产奶,使乳房膨胀。
产后20d开始催奶,通过增加精料来提高产奶量。
如果精料增加到一定程度奶量不再增加,则无需再增加精料,但也不能减少精料,正常情况下维持5~7d,然后按产奶量、乳脂率、体重、食欲调整精料量。
实际生产中,对于催奶母羊要实行“三看”,即:前边看食欲(吃的好坏),中间看奶量(是否继续上升),后边看粪便(是否排软粪),一定要防止过食引起消化不良而拉稀。
食欲不好、排软粪是消化不良的表现,此时不宜再继续增加精料喂量。
增加精料喂量对母羊进行催奶的同时要增加挤奶次数,由一次挤奶改为两次挤奶,产奶量可增加20%~30%;两次挤奶改为三次挤奶可再提高10%。
这是因为乳汁的分泌与乳房的内压呈负相关,乳房越空,泌乳越快,所以增加挤奶次数减少乳房内压方可提高产奶量。
在母羊产羔20d后,应由每天两次挤奶变为每天三次,青年羊乳房若未充分发育可推迟几天进行调整。
泌乳盛期的母羊需要丰富而全价的营养,如果营养供给不足会导致入不敷出,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致使母羊动用怀孕后期贮备的营养物质,如果造成贮备营养物质消耗过大,会导致母羊产奶量下降且直接影响机体健康。
为了防止母羊在泌乳盛期营养亏损,宜加强干奶期营养贮备和产羔后的饲养管理;增加的催奶精料适口性要好,体积小,营养水平高,且多样化;要增加日粮饲喂次数,做到定时定量、少给勤添、清洁卫生。
在泌乳中后期,产奶量逐渐下降,此时注意要在母羊奶量出现下降之后再减少饲料喂量,以尽量延缓产奶下降过程,同时要注意做好干奶工作。
2.3.3.饲料及饲草
奶山羊对营养的需要分为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
维持需要是成年母羊不产奶、未妊娠、体重不变、自由活动情况下的营养需要,50~60kg成年羊的维持需要约为1.2kg饲料、60g可消化粗蛋白质。
在维持量的基础上,母羊每产1kg奶需要增加可消化粗蛋白质70~90g[12]。
在奶山羊所需的营养物质中,从粗饲料中获取的营养物质占50%~60%,从精料中获取的占40%~50%,可见奶山羊应以粗饲料为主,精料不宜过多。
奶山羊饲料的粗纤维水平以14%~18%为宜,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其消化率越低。
饲料中的可消化粗蛋白以16%左右为宜。
除此之外,骨粉要占精料量的1%~2%,食盐要占精料的1%。
对于泌乳期母羊,饲喂优质的饲草料非常重要。
大豆中蛋白质含量高(40%左右),但含有一种抑胰蛋白酶,会影响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13],因此需采用煮炒等方法破坏大豆中的抑胰蛋白酶,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实践表明,将大豆磨成豆浆后喂羊,奶山羊的产奶量会显著提高。
此外,奶山羊精料补充料中的棉籽饼和菜籽饼添加量不宜超过7%[14]。
青贮饲料可每天饲喂,其不仅营养物质丰富,也可补充泌乳需要的水分。
青绿饲料鲜嫩时喂羊,养分含量高且适口性好,可在玉米地种植油菜、毛苕子,这两种青绿饲料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特别是油菜对产奶量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选择干草喂羊时,要储备优质干草,干草种类应符合奶山羊的生理特点,以利于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保持瘤胃pH偏碱性并提供营养物质原料丙酸和乙酸。
3保证奶山羊高产奶量的注意事项
14
3.1 饲养要点
“抓奶先抓配,抓挤先抓喂,抓料先抓草,抓大先抓小”[15]这四句话是科学饲养奶牛的经典总结,对饲养奶山羊同样适用,重点要抓根本。
如果不配种怀孕和产羔就谈不上产奶,不抓科学饲养就不可能多挤奶。
奶山羊以草为主食,如果不抓草,奶山羊生理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如果多喂料少喂草则反而对它不利。
如果不抓羔羊培育,后期发育不良的话就不可能高产。
3.2 良种羊选留扩群
一只日产3kg奶的高产羊等于饲养2只日产1.5kg奶的羊,显然前者经济效益高,由于每只羊均要有维持营养需要,高产羊维持需要占比小,产奶占的营养比例大,因此要养高产羊、淘汰低产羊。
奶山羊行业内应每年进行种羊鉴定,根据等级评定,优质优价,以提升养殖户饲养奶山羊的积极性。
3.3 种公羊利用
当年选留的公羊尽量不要配种,因为当年的公羊还未达到体成熟,如果过早配种会影响个体发育,且后期可能使其性欲衰退,配种能力丧失。
对于优秀公羊应积极开展人工授精,充分利用它的种用价值,节约饲养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3.4 牧草种植
应大力推广种植苜蓿等优质粗饲草,彻底解决饲草不足的问题。
种草表面上看占用耕地,实际上一亩青割玉米秸秆的营养比一亩玉米籽粒的营养价值高。
种苜蓿或农田中套种油菜、毛苕子效果好,且青油菜的催乳效果优于其他青干草[16]。
3.5 政府扶持
发展规模化奶山羊养殖,有利于实行专业化和科学化管理,对奶山羊种质水平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
政府应从资金上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养羊场,通过技术指导,解决终端产品——羊奶的销售问题等,提高养殖场生产水平,推动奶山羊产业在当地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万强,林清,李林强,等.中国奶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J].家
畜生态学报,2014,35(10):80-84.
[2] 蒋英.世界山羊业[J].世界农业,1981,12:37-42.
[3] 李震钟.关于莎能羊产奶性能的初步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1980,02:77-82.
[4] 刘荫武,李建文,关超,等.西农莎能奶山羊的纯种选育[J].陕西农
业科学,1981,04:1-6+50
[5] 史淑艳,赵金山,汪文鑫,等.舍饲条件下崂山奶山羊泌乳规律的
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09,30(06): 69-71.
[6] 陈喜斌,金公亮.莎能奶山羊生长期能量代谢研究─Ⅰ.不同环
境温度、不同体重和能量采食量对生长期莎能奶山羊能量代谢率和蛋白质存留率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1997,02:57-62.
[7] 李蕴华.奶山羊繁殖期管理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
34(03):70-71,76.
[8] 魏艳秀,王明军.奶山羊乳房炎的症状及防治[J].养殖技术顾
问,2010,08:145.
[9] 魏志杰.奶山羊羔羊(初生至三个月)培育技术[J].畜牧兽医杂志,
2013,32(05): 80-81,83.
[10] 王艳.后备奶山羊的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07:
55-56.
[11] 刘宇,安跃双,张文峰.奶山羊的饲养[J].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4,12:28.
[12] 于子洋,袁翠林,宋晓雯,等.泌乳期崂山奶山羊适宜蛋白质需要
量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1: 111-114.
[13] 张建云,计成,邱文革.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力克斯兔消化
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5,11:17-20.
[14] 崔中林.奶山羊的饲料及利用[J].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
2004,09:45-49.
[15] 汪志铮.提高奶山羊产奶量的技术措施[J].福建农业,2013,02: 34.
[16] 达文政,Г·П·ИОИЮС. 用青油菜饲喂家畜[J]. 国外畜牧
学(饲料), 1986,04:10-11.
Effect Factors and Improvement Ways of Dairy Goat Milk Yield
SHI Huai-ping1, LUO Jun1, DAI Bang-guo1, LI Cong1, W ANG Peng-fei2 ( 1.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2. Jingyang County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Jingyang 713700)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nimal producing milk, dairy goats have been highly paid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dairy goat industry is now good in China, and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promoting the local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However, the milk yield of dairy goat in China is still low compared with foreign dairy goat, which stri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dairy goat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milk yield of dairy goat and at the same time offer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milk yield,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provide th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ing technical levels of dairy goat farms.
Key words: Dairy goat; Milk yield; Effect factor; Improvement way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