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ZYB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浙江友邦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浙江友邦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友邦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田间基本情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土壤性质检测、肥效田间试验、配方设计、配方校正试验、配方肥的加工、配方肥合理施用。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3 土壤全氮测定
NY/T 149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
NY/T 497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NY/T 889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NY/T 890 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的测定
NY/T 1121.2 土壤PH的测定
NY/T 1121.6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121.7 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 1121.8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NY/T 1121.9 土壤有效钼的测定
NY/T 1121.13 土壤交换性钙镁的测定
NY/T 1121.14 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NY/T 1121.15 土壤有效硅的测定
LY/T 1229 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测土配方施肥
是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科学提出有机肥料和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养分比例、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促进农业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

3.2
肥料
用以调节植物与土壤间养分供需矛盾,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营养环境的物料。

3.3
有机肥料
主要来源于植物或动物,以提供植株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

3.4
大量元素
对元素氮、磷、钾的通称。

3.5
中量元素
对钙、镁、硫元素的通称。

3.6
微量元素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但相对来说是少量的元素,例如硼、锰、铁、锌、铜、钼或钴等。

3.7
无机肥料
标明养分量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

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施入土壤后能迅速转化为无机盐形式的,如尿素等习惯上也列入无机肥料。

3.8
单质肥料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仅具有一种养分标明量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通称。

3.9
氮肥
具有(N)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氮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质肥料。

3.10
磷肥
具有(P2O5)标明量,以提供植物磷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质肥料。

3.11
钾肥
具有(K2O)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氮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质肥料。

3.12
复混肥料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加工制成的肥料。

3.14
掺和肥料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标明量的由干混方法制成的肥料。

3.16
肥料效应
肥料效应是肥料对作物产量的效果,通常以肥料单位养分的施用量所能获得的作物增产量和效益表示。

3.17
肥料效应函数
借助于肥料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技术,将施肥量和农作物产量进行数理统计,配置出尽量接近实际状况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用导数法计算出所用于的地区或地块的施肥量建议。

3.18
常规施肥
亦称习惯施肥,指当地前三年平均施肥量。

3.19
空白对照
不施肥的处理。

3.20
配方肥料
指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以各种单质肥料和(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采用掺混或造粒工艺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的肥料。

4 田间基本情况调查
4.1 调查记录内容
调查土壤基本情况和施肥情况,其编号要与土壤样品标签相同,调查内容见附录表A.1。

4.2 调查方法
调查陪同取样的村组人员和地块所属农户。

5 土壤样品采集制备
5.1 土壤样品采集
5.1.1 采样时间
在粮食及蔬菜作物收获后或施肥前采集;在果园果品采摘后的第一次施肥前采集。

5.1.2 确定采样单元
利用现有土壤调查和化肥区划资料,在一个县范围内,可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首先划分成测土配方施肥几个大区,然后在大区内按土壤类型、作物种植结构和土壤肥力等级等,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

平原、大田作物66700m2~133400m2(100亩~200亩)
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园艺作物33350m2~66700m2(50亩~100亩)采一个混合样。

5.1.3 采样周期
一般情况下,一次采样分析数据结果可指导农业生产1年~5年。

如土壤无机氮可每年采集一次,有效磷、速效钾等一般2年~3年采集一次,中、微量元素一般3年~5年采集一次。

5.1.4 采样单元定位
为便于田间示范年际间比较和施肥分区的需要,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5.1.5 布点
在采样区域内,按“S”型布点采样。

每个样品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15个~20个点为宜。

采样时注意避开路边、地头、沟边、粪堆点、根茬点、局部特殊地形及堆放过肥料的地方。

5.1.6 取样工具
小土铲、铁锹、取土钻、卷尺、土壤袋、标签、铅笔。

如需检测土壤微量元素,则须用不锈钢工具。

5.1.7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大田一般为0cm~20cm,果园为0cm~40cm。

5.1.8 采样方法
不同作物的采样点不同。

旱田土样应在垄台上两个作物根茬之间进行采集。

水田采集土样时注意不要采到稻根,采样点不要集中在同一灌溉小区内。

菜田中要根据垄沟比例确定采样点。

果园采集土样时应在雨线内距树干40cm~50cm之间选择采样点。

在每个采样点上,用取土铲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取样器垂直向下平行于断面取土,且在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

最后将各点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

5.1.9 样品量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或塑料布上,剔除土壤中的作物根系、石块、杂草等侵入体,将土样弄碎、混匀,铺成正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最后以留0.5kg土样为宜。

5.1.10 样品记录
将土壤样品装入土壤袋中,用铅笔填写样品标签一式两份,一份置于袋内,另一份系在袋外。

标签内容见附录表A.2。

5.2 土壤样品制备
5.2.1 土样风干
将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样品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

5.2.2 磨碎和过筛
将风干后的土壤样品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棒或塑料棒碾压,并将植物残体、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剔除干净,细小已断的植物须根,可用静电吸附的方法清除。

压碎的土样要全部通过2mm(10目)孔径筛。

未过筛的土粒必须重新碾压过筛,直到全部样品通过2mm(10目)孔径筛为止。

可供pH值、有效养分等项目的测定。

将以上的样品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用瓷研钵进一步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25mm(60目)孔径筛,供有机质、全氮等项目的测定。

将通过0.25mm(60目)孔径筛的试样用四分法取一部分继续用玛瑙研钵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149mm(100目)孔径筛,供土壤全量微量元素测定。

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土样在采样、风干、研磨、过筛、运输、贮存等环节,不得接触可能导致污染的金属器具。

最后将通过各孔径筛的土壤样品装入塑料或纸质容器中,容器上注明土壤编号、名称和细度等。

二土壤检测
6.1 检测项目
以有效养分含量为主。

必测项目有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

根据土壤和敏感作物选测其它项目,如土壤pH值≥7.5检测有效铜、锌、铁、锰等,蔬菜、果园土样检测有效硼等。

6.2 检测要求
土样批量较大,如果检测人员操作熟练,结果重现性好,可不做双份平行,每个项目只做单次测定。

可采用将检测结果与标准物质比较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取标准物质插入检测样品中,检测完成后,将标准物质的检测值与标准值进行对照,进而判断该批样品检测质量。

6.3 检测方法
6.3.1 土壤pH值
土水比1:2.5,电位法,按NY/T 1121.2 规定执行。

6.3.2 土壤有机质
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按NY/T 1121.6 规定执行。

6.3.3 土壤全氮
凯氏蒸馏法,按NY/T 53 规定执行。

6.3.4 土壤水解性氮
碱解扩散法,按LY/T 1229 规定执行。

6.3.5 土壤有效磷
酸性土壤采用盐酸-氟化案法,按NY/T 1121.7 规定执行;石灰性土壤(碱性或中性土壤可参照使用)采用碳酸氢钠法,按NY/T 149 规定执行。

6.3.6 土壤速效钾
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按NY/T 889 规定执行。

6.3.7 土壤有效铜、锌、铁、锰(pH≥
7.5样品必测)
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按NY/T 890 规定执行。

6.3.8 土壤有效硼
沸水浸提—甲亚胺-H酸法或姜黄素比色法,按NY/T 1121.8 规定执行。

6.3.9 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磷酸盐-乙酸或氯化钙提取-硫酸钡比浊法,按NY/T 1121.14 规定执行。

6.3.10 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
乙酸铵交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按NY/T 1121.13 规定执行。

6.3.11 有效硅的测定
柠檬酸或乙酸缓冲液浸体-硅钼蓝比色法测定,按NY/T 1121.15 规定执行。

6.3.12 有效钼的测定
草酸-草酸按提取-极谱法测定,按 NY/T 1121.9 规定执行。

7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7.1 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不同作物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7.2 试验方案
7.2.1 “3414”完全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见附录表A3,如果需要研究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效应,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处理。

试验可设计重复或部分处理重复或多点不重复试验,20个以上试验点,同一作物、同一区域内施肥量要保持一致。

7.2.2 “3414”不完全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见附录表A.4,5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

7.2.3 配方的校正试验
确定肥料配方后要进行校正试验。

具体选择测土配方施肥地块,进行田间对比示范。

示范设置常规施肥对照区和测土配方施肥区,另外加设一个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区,其中测土配方施肥、农民常规施肥处理面积不少于200m2、空白(不施肥)处理不少于30m2。

通过田间示范,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7.3 试验实施
7.3.1 采集检测土样
试验地施肥前采用“S”型取样,不少于5点混合的土壤样品。

7.3.2 试验作物品种选择
田间试验一般选择当地主栽作物品种。

7.3.3 试验方法
试验地的选择、试验准备、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作物生育性状和产量调查等,具体按NY/T 497 执行。

7.3.4 试验记载
具体内容见附录表A6。

8 肥料配方的制定
8.1 施肥分区的划分
在土壤采集测试、田间调查和田间试验基础上,在一个县范围内,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气象资料、种植结构、作物需肥规律等因素,划分若干施肥分区,然后优化设计不同分区的肥料配方。

8.2 地块肥料配方设计方法
8.2.1 土壤、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方法
8.2.1.1 氮素实时监控施肥技术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作物需氮量,以需氮量的30%~60%作为基肥用量。

具体基施比例根据土壤全氮
含量,同时参照当地丰缺指标来确定。

一般在全氮含量偏低时,采用需氮量的50%~60%作为基肥;在全氮含量居中时,采用需氮量的40%~50%作为基肥;在全氮含量偏高时,采用需氮量的30%~40%作为基肥。

氮肥追肥时期及用量以作物关键生育期的营养状况进行。

8.2.1.2 磷钾养分含量监控施肥技术
对于磷肥,根据土壤有效磷测试值、当地常规施肥量和当地养分丰缺指标来确定施肥量,当有效磷含量处在中等偏上水平时,可以将上季磷肥用量的100%~110%作为当季磷肥用量;随着有效磷含量的增加,需要减少磷肥用量,直至不施;而随有效磷含量的降低,需要适当增加磷肥用量,在极缺磷的土壤上,可以施到需要量的150%~200%。

在2~4年后再次测土时,根据有效磷和作物产量的变化再对磷肥用量进行调整。

钾肥首先确定施用钾肥是否有效,再参照上面方法确定钾肥用量,但必须考虑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带入的钾量。

一般大田作物磷钾肥料全部做基肥。

8.2.1.3 中微量元素的施用
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变化幅度大,作物对其需要量也各不相同。

通过土壤测试评价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的丰缺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因缺补缺校正施肥。

8.2.2 养分丰缺指标法
8.2.2.1 基本原理
选择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作物吸收的养分之间相关性高的测试方法进行养分测试,同样在该地块布置田间生物试验,把养分测定值按作物产量的高低划分等级,制成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及施用肥料数量的检索表,当取得某一养分测定值后,对照检索确定施肥量的大致范围,作为配方施肥的依据。

8.2.2.2 指标确定
在测土配方施肥区内采取土样并测定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同时在该区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上进行多点对比田间试验,一般多于20个点。

可采用5处理试验设计方法。

收获后计算产量,用缺素区作物产量占全肥区作物产量百分数即相对产量的高低来表达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

相对产量在50%以下的壤养分测定值定为极低,相对产量50%~75%为低,75%~95%为高,大于95%为极高。

应在试验区内布置多水平的田间肥料试验,精确地对土壤养分进行分级,确定肥料适宜用量,做到定量施肥。

8.2.3 养分平衡法
8.2.3.1 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按式(1)计算。

X1=RBP)2.25(A-QY×××× (1)
X1——施肥量,单位千克每公倾(kg/hm2);
Y——目标产量,单位千克每公倾(kg/hm2);
Q——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单位千克每公倾(kg/hm2);
A——土壤养分测定值,单位毫克每千克(mg/kg);
P——土壤校正系数;
B——肥料中养分含量(%);
R——肥料当季利用率(%)。

8.2.3.2 参数确定
8.2.3.2.1 目标产量
以当地前三年作物平均产量为基数,在此基础上,按粮食作物增产10%-15%、蔬菜增产20%-30%、
果树增产15%-20%的产量作为目标产量。

8.2.3.2.2 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通过对正常成熟的农作物地上部茎叶籽实重量和养分含量的测定,计算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可按公式(2)计算。

X2=121M)M(C)(C21M×+× (2)
式中:
X2——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kg/100kg);
C1——籽实养分含量(%);
M2——籽实重(kg);
C2——秸秆养分含量(%);
M2——秸秆重(kg).
工作中可以引用现成的科研资料或借鉴肥料手册查到各种作物形成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

8.2.3.2.3 土壤供肥量
土壤供肥量(X3)可按式(3)计算。

X3=A×2.25×P (3)
式中:
X3——土壤供肥量,单位千克每公倾(kg/ hm2);
A——土壤养分测定值,单位毫克每千克(mg/kg);
2.25——将 mg/kg换算成每公顷土重的换算系数;
P——土壤较正系数;
土壤较正系数(P)可通过田间试验按式(4)求出。

P=2.25A)(Y1××2X (4)
式中:
P——土壤较正系数;
Y1——空白区(或缺素区)产量,单位千克每公倾(kg/ hm2);
X2——单位产量该元素吸收量,单位千克每百千克(kg/100kg);
A——土壤养分测定值,单位毫克每千克(mg/kg);
2.25——将 mg/kg换算成每公顷土重的换算系数。

8.2.3.2.4 肥料中养分含量
供施肥料养分含量可按商品肥料标明的养分含量计算;对有机肥料养分含量的确定,则必须经过测定,按实际养分含量进行计算。

8.2.3.2.5 肥料利用率
肥料当季利用率对肥料定量的准确性影响很大,但肥料利用率不是一个常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施肥量及施肥方法等。

因此,各配方施肥区内可从田间试验中求得本地区的当季肥料利用率。

可按公式(5)计算:
R=BC1.3C×100% (5)
式中:
R——肥料利用率(%);
C3——施肥区作物地上部含该元素总量,单位千克(kg);
C1——为空白区作物地上部含该元素量,单位千克(kg);
B——为施用肥料中含该元素量,单位千克(kg)。

通过试验获得上述参数,将各参数带入计算公式中,只要取得土壤养分测定值即可计算出应施肥料的数量。

8.2.4 肥料效应函数法
根据“3414”方案田间试验结果建立当地主要作物的肥料效应函数,直接获得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氮、磷、钾肥料的最佳施用量。

8.3 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见附录表A.5。

9 配方肥料的合理施用
9.1 施肥原则
在养分需求和供应平衡的基础上,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坚持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相结合。

9.2 配方肥种类
根据土壤特性、肥料特性、作物营养特性、肥料资源等综合因素确定肥料种类,可选用单质肥料自行掺混配制配方肥,也可直接购买配方肥。

9.3 施肥时期
根据肥料性质和作物需肥特点,确定施肥时期。

氮肥应在植物生长旺盛和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重点施肥,一般有条件的地区应分期施肥。

磷肥一般做底肥一次性施用;钾肥一般于作物生长发育前期施用。

9.4 施肥方法
常用施肥方式有条施、穴施等。

应根据作物种类、栽培方式、肥料性质等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

例如氮肥应深施覆土,施肥后灌水量不能太大,否则造成氮素淋失;水溶性磷肥应集中施用,枸溶性的磷肥应分层施用或与有机肥料堆沤后施用;有机肥料要经腐熟后施用,并深翻入土。

10 田间试验
按照本规程进行田间试验,并做好试验结果记录。

见附录表A.6。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测土配方施肥相关记录表、卡样式
A.1 测土配方施肥相关记录表、卡
包括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土壤采样标签、“3414”完全试验方案、“3414”不完全试验方案、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结果汇总表。

A.2 各表、卡样式
A.2.1 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
见表A.1。

表 A.1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
统一编号:调查组号:采样序号:
采样目的:采样日期:上次采样日期:
说明:每一取样地块一张表。

A.2.2 土壤采样标签
见表A.2。

土壤采样标签
采样编号:监测点编号:
采样时间:年月日时
采样地点:省市县乡(镇)村(组)农户名: 采样深度:厘米该土样由点混合而成
经度:度分秒纬度:度分秒
采样人:联系电话:
A.2.3 “3414”完全试验方案
见表A.3。

A.2.4 “3414”不完全试验方案
见表A.4。

A.2.5 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见表A.5。

表 A.5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A.2.6 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结果汇总表
见表A.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