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教育机器人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教育机器人现状分析

国际上最早的机器人竞赛是发生在1988年,日本广播协会(ABURoboconD的前生)举办了首届机器人比赛。此后,机器人竞赛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项目不断完善,影响力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球开展的机器人大赛的大型竞赛活动就有79项之多,并且已经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科研人员、学生和企业界认识的共同关注。

我国机器人竞赛的起步比国脚稍晚几年。2001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率先在校内举办了第一届大学生机器人跳舞比赛,从此拉开了我国机器人比赛活动的序幕。近年来,国内机器人竞赛发展迅速,比赛规则和项目也逐步与国际接轨。

我国国内的竞赛大多以广大的中小学生为主,其中的一些赛事同时为国际赛事选拔人才。下面就几个方面来探讨下国内外机器人竞赛的差异。

1、参赛队伍

国内参赛队伍大部分是学校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或是当地少年宫参加机器人兴趣全国的比赛。参赛队伍有严格的人数限制,起组成一般是带队教师和参赛学生。在国外,除了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的参赛队伍外,许多具有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俱乐部也允许参加比赛。很多家长也会带领自己的孩子,以家庭或者社区为单位参加比赛。由此可见,国外竞赛的辐射面广,才赛队伍的来源更加广泛,反映了国内外社会对机器人价值认知的差异。

2、指导力量

国内才赛队伍主要由学校教师或者机器人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

指导。由于国内竞赛的功利性太强,学校大多数为了成绩和奖项参加竞赛,所以在某些竞赛中,甚至出现了教师或公司的技术人员在现场为学生调试、修改程序等现象,使得本应是学生参加的比赛变成了教师、厂商的比赛了,而学生并未在比赛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知识。国外的参赛队伍多会聘请大学的教师或者企业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他们仅从技术上加以指导,在比赛的研究和准备阶段,绝对让学生自己参与研究,注重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能力。例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每年都安排大学生与很多中小学校进行科技夏令营活动,指导学生制作机器人。这就是一种长期的、延续性的指导力量。

3、经费来源

国内参加比赛的队伍由于代表学校或者区域,其主要的经费源于学校或者当地的教育局。虽然当前机器人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机器人竞赛的价值并未得到学校领导的真正认可,竞赛有时甚至成为了面子工程,一旦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后期的经费支出会大大减少甚至中断。美、日等发达国家则不同,它们不仅有获得政府或者企业的支持参赛队伍,还有自掏腰包的业余爱好者,其广泛的、稳定的经济来源,成了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4、比赛方式

目前,国内多数机器人竞赛只注重场面表现,对机器人创意竞赛的关注度是不够的。这势必造成参赛机器人的“千篇一律”,如在灭火方式的选取上,大多数采用吹风的方式,稍有创意的参赛者采用气球灭火,而采用空气压缩、二氧化碳方法灭火的基本没有。同时,国内的评价机制还不能充分、全面地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以FLL机器人世界竞标赛为例,答辩成绩占50%,且整个答辩分为三个部分,每部20分钟。而在国内竞赛上,答辩成绩仅占总分的20%,且答辩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无法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

几点建议

机器人竞赛的目的,一是为了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显然目前国内的竞赛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如果构建一个真正体现学生能力和水平的竞赛环境和社会环境呢?

首先,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来增强兼容性、降低学校的参赛成本。目前,我国的教育机器产品差异性较大,切自成体系,互不兼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机器人的使用和推广。只有通过政府和企业统一制定标准,才能生产处低价、实用、兼容性强的机器人产品,从而降低参赛门槛,提高参赛学校的普及率。

其次,在竞赛评价和奖励措施设置上,应按照多种评价体系,设计多种奖项。可以借鉴国外赛事的奖励措施,用奖金对优胜选手进行奖励,在减轻学校或学生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再次,围绕竞赛开展机器人教学,以使学生充分熟悉各项比赛的规则。同时,还应注重教材的编写、教案的整理,对机器人教育理念进行广泛的推广。

最后,增加以地区甚至社区位单位组织的机器人竞赛,获取社会与企业的支持和赞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