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43张PPT)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的脚印
学习目标
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 探究的习惯。
2. 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3. 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导入新课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 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 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 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 然。
②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
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冰河对石头的破坏作用。“刨刮”一词表现了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③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 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⑤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 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 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 水面比地面还高的两个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泥沙沉淀所带来的影响, 具有说服力。
2.语言生动形象。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 亲切感。例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式,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 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说明了岩石遭受到来 自多方面的破坏。再如,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生动、形象, 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刨刮着所遇到一些石头”。
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 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 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时间的脚印
学习目标
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 探究的习惯。
2. 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3. 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导入新课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 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 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 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 然。
②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
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冰河对石头的破坏作用。“刨刮”一词表现了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③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 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⑤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 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 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 水面比地面还高的两个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泥沙沉淀所带来的影响, 具有说服力。
2.语言生动形象。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 亲切感。例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式,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 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说明了岩石遭受到来 自多方面的破坏。再如,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生动、形象, 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刨刮着所遇到一些石头”。
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 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 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归纳总结
主旨
•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作品,讲述了岩石的侵蚀现象、水流和风的搬 运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和化石的来源,形象地展现出“时间”留下的脚印, 也是大自然变迁的痕迹。
• 大自然变迁的过程,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进行的,并不是人们所能亲眼 所见的,是科学家们根据现有的地质记录开展研究而推断出来的。
独句段
(22)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 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24)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27)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 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 文章通过说明这一过程,展现了地质和古生物研究基本方法,可以让读者 更好地领略科学精神,激发探索自然、揭开自然奥秘的兴趣。
写作特色
语言准确严密,生动有趣。(多种说明方法) 采用逻辑顺序,层次清晰。(独句段条理清)
说明方法
•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 发展过程。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 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 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
• 举例子、列数字,以三叶虫化石为例,具体有力 地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证人,也准确说明地球历史 的发展过程需要的时间之长。
(1-4)
时
岩石的 毁灭与新生 。
间 的 脚 印
二 详细说明 (5-29)
(色
(22-29)
化石
三 总结全文 阐明意义: 寻找宝藏、造福人类
(30-31)
岩石是如何毁灭与新生的? 阅读5-21段,谈谈你的看法。
时间的脚印课件(共37张PPT)
作者介绍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 地质学家、科普作家。他写了许多 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著有 《变幻多彩的地球》《谈天说地》 《时间的脚印》等。
基础知识
字音字形 踪迹(zōnɡ) 烘烤(hōnɡ) 腐蚀(shí) 孔隙(xì) 刨刮(páo) 沙砾(lì) 山麓(lù) 沟壑(hè) 龟裂(jūn) 吹拂(fú) 浑浊(zhuó) 掸(dǎn) 湖泊(pō) 粗糙(cāo) 楔形文字(xiē
举例子、作比较。以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 炸掉山头为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 用。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 行比较,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
③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 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 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 大致的概念。
(“胶结”能不能替换为“黏合”?为什么?)
不能。“胶结”指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 变硬黏结在一起,准确地说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 ,而“黏合”指黏性的东西使两个或几个物体粘 在一起,用“黏合”与实际情况不符,语言表达 不准确。
③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 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大约”能不能去掉?)
第二部分 (5-29)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 (30、31)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问题探究
精读课文
1.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小诗有什么作用?
它是文章的题记,引出话题;它将时间 拟人化,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岩石运动的过程:
岩石
大自然的作用 人的作用
碎石、 泥沙等
重点词语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 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初中语文-陶世龙《时间的脚印》课件PPT(40页)
生字词
dǎn
掸
bān
踪迹
shā lì
砂砾
shí
腐蚀
lù
山麓
装置
烘烤
海枯石烂
jūn
龟裂
cāo
粗糙
文章简介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讲述了岩石的侵蚀现象、水流和风的 搬运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和化石的来源,形象地展现出“时间” 留下的脚印,也是大自然变迁的痕迹。
大自然变迁的过程,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进行的, 并不是人们所能亲眼所见的,是科学家们根据现有的地质 记录开展研究而推断出来的。文章通过说明这一过程,展 现了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领 略科学精神,激发探索自然、揭开自然奥秘的兴趣。
自然是时间的见证者, 不同的事物都在用自己的形式 在自然间留下时间的印记。
PART.2
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陶世龙(文学、科普作家)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9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 中国文化融合的研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 《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 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 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内容探究
9.找出文中说明方法的使用。 ②打比方。如课文中在说明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刮
风沙比作“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在说明海水对岩石的破 坏作用时把冰河缓慢地移动比作“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 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生动形象。
内容探究
9.找出文中说明方法的使用。 ③分类别。课文在说明岩石遭受各方面的“攻击”时,
语言特色
YUYANTESE
(2)拟人手法,生动有趣。
从语言表达上看,本文在叙述中,大量运用了拟人写法,深入浅出,通俗 易懂,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如“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 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一句把“岩石”的被动与无奈表现得惟妙 惟肖,令人同情。再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这个排比 式的拟人手法,给读者以形象的动感,把平时看做可怕的事物写得轻柔可见。
统编(部编)版初2语文8年级下册 第2单元《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9张PPT)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这个独句段总括了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 的历程。
7.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 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 下的宝藏。 8.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有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 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 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 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 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 的过程吗? 3.分组阅读并讨论第22~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4.这些“痕迹”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5.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请任选一例简要分 析。 6.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 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由硅藻土沉 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上图) 中,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 化石,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右为 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
海枯石烂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明显的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 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 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 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 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
7.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 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 下的宝藏。 8.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有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 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 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 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 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 的过程吗? 3.分组阅读并讨论第22~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4.这些“痕迹”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5.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请任选一例简要分 析。 6.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 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由硅藻土沉 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上图) 中,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 化石,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右为 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
海枯石烂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明显的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 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 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 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 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
《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PPT
学习目标
1. 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 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重点)
2.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 有趣的语言。(难点)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 识和科学精神。(重点)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作者简介:
【解析】 C项,无时无刻:没有哪一时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 时刻刻都……”,此处根据语境,应在其后加“不”字。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4.[2019·衡阳]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 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 中场所。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 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 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 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基础闯关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渗.透(shèn) 龟.裂(guī)
踪迹
腐蚀
B.浑浊.(zhuó) 琥珀.(pò)
维幕
覆盖
C.山麓.(lù)
沉淀.(diàn) 低洼
沟壑
D.粗糙.(zào)
沙砾.(lì)
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 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 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 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1. 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 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重点)
2.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 有趣的语言。(难点)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 识和科学精神。(重点)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作者简介:
【解析】 C项,无时无刻:没有哪一时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 时刻刻都……”,此处根据语境,应在其后加“不”字。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4.[2019·衡阳]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 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 中场所。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 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 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 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基础闯关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渗.透(shèn) 龟.裂(guī)
踪迹
腐蚀
B.浑浊.(zhuó) 琥珀.(pò)
维幕
覆盖
C.山麓.(lù)
沉淀.(diàn) 低洼
沟壑
D.粗糙.(zào)
沙砾.(lì)
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 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 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 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 能”。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 地讲述着自然传奇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 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这样的“石头记”, 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书,可以引导我们寻找“地下的宝库”, 为人类造福。
说明顺序
由性质到 作用
由原因到 结果
性质
从介绍事物本身 到介绍该事物的 功用。
介绍事物或现象 的成因。
由质疑到 解疑
从提出问题到回 答问题。
课文出处
《大自然的语言》先介绍物候学,再 介绍物候学的意义。
《时间的脚印》介绍岩石的成因。
《恐龙无处不有》先提出“恐龙是如 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这 个问题,再回答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再次阅读文章,找到关键词概述“石烂”到“新生”是怎样的过程? 山崖裂缝
崩落(碎石,沙砾,泥土) 旅行 沉积 新生
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判断依据
原文内容
岩层厚度 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排列顺序 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 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
岩石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本文中岩石保存 了哪些历史痕迹,它对人类有着怎样的意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意义:①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记录了气候的变化;③记录了 古代生物的状况;④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记录了自然界 某些转瞬即逝的活动。
意义与启示:对岩石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对自然 界与史前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还使我们拥有了开发史前资源的可 能性,能为人类谋取幸福。我们要秉承这种辩证主义思想观念,发 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上,贡献出一份力量。
(2024年)《时间的脚印》PPT优质课件
历程
13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探讨
2024/3/26
化石记录中的证据
01
寒武纪地层中大量多门类化石的发现
对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解释和假说
02
如生态位空缺假说、基因调控网络假说等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意义和影响
03
对生物演化的启示和后续生物演化的影响
14
04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
2024/3/26
15
岩石圈结构组成及特点
《时间的脚印》PPT 优质课件
2024/3/26
1
目 录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地质年代与地层形成 • 化石记录与生物演化 •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 •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3/26
3
《时间的脚印》主题概述
可再生能源与环保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等的利用率将不断提高,同时环保技术也将助力减 少污染和保护环境。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城市扩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交通拥堵、城 市热岛效应等问题。
2024/3/26
工业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造成 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
生物多样性丧失
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威 胁生物多样性。
20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和实践行动推进
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途 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安全性,有望在密码学、 化学模拟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量子通信则可实现超高速 率和超远距离的信息传输。
13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探讨
2024/3/26
化石记录中的证据
01
寒武纪地层中大量多门类化石的发现
对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解释和假说
02
如生态位空缺假说、基因调控网络假说等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意义和影响
03
对生物演化的启示和后续生物演化的影响
14
04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
2024/3/26
15
岩石圈结构组成及特点
《时间的脚印》PPT 优质课件
2024/3/26
1
目 录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地质年代与地层形成 • 化石记录与生物演化 •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 •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3/26
3
《时间的脚印》主题概述
可再生能源与环保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等的利用率将不断提高,同时环保技术也将助力减 少污染和保护环境。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城市扩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交通拥堵、城 市热岛效应等问题。
2024/3/26
工业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造成 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
生物多样性丧失
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威 胁生物多样性。
20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和实践行动推进
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途 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安全性,有望在密码学、 化学模拟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量子通信则可实现超高速 率和超远距离的信息传输。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必考字词梳理
近词
腐蚀
侵蚀
义
词 同 都是动词,都有“逐渐侵害使变坏”的意思。
辨
析
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 意思是逐渐侵害使变坏;
消损破坏外,还常用来指腐朽 暗中一点儿一点儿地侵占 异
的思想和恶劣的环境会使一个 (财物)。
人逐渐变质堕落。
①不健康的书刊会严重腐蚀人们的思想,我们要严防狠打。 例 ② 防护林可以使耕地和农作物免受风沙的侵蚀。
7.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不光在于帮助人
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人们找寻 地下的宝藏。
课文全篇探究
1.[重点] 本文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说明的? 文章开头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后,自然而然地提
出问题,由设问句一问一答,领起全文说明的内容。接着作者又 用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 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倒数第二段对上文 进行总结:“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这里不过 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认识岩石 中“时间的脚印”的意义,即增加知识,有助于找寻地下的宝藏。
预习思考问题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 思
1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导 思3 岩石是如何留下“时
间的脚印”的?
关键词:岩石、时间
导 思
2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
说明方法?
导 思4 读懂岩石上的记录
对人类有何意义?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第一部分(1—4):首先提出“时间”的话题。
章
岩石
脉 络
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
第二部分(5— 29 ):文章主体,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8 时间的脚印 课件(共28张PPT)
分析: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 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 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 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自然的破坏”。
示例二:
句子: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 了……
分析: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 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 “爬来了”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冰河移动 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势不可当的威力。
结合对任务一的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 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由时间引出本文 的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之一。
第二部分(第5—29段):文章的主体部分, 这部分先讲非生物的地质现象,主要是岩石的 侵蚀、瓦解、搬运、沉积和新生(第5—21段), 接着讲其他几种情况(第22—25段),最后讲 化石(第26—29段)。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 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 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 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 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 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这两 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示例一:例子的不同层次——先讲非生物 的例子,再讲生物化石的例子;在介绍非生物 情况的时候,先讲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再 讲新岩石的生成,最后讲地壳活动在岩石上留 下的印记。
示例二: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 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开始并 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描述岩石的生 灭过程。这是因为点明岩石的生灭过程,也是为 了说明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说明 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 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宏观的视野中。
示例二:
句子: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 了……
分析: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 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 “爬来了”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冰河移动 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势不可当的威力。
结合对任务一的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 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由时间引出本文 的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之一。
第二部分(第5—29段):文章的主体部分, 这部分先讲非生物的地质现象,主要是岩石的 侵蚀、瓦解、搬运、沉积和新生(第5—21段), 接着讲其他几种情况(第22—25段),最后讲 化石(第26—29段)。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 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 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 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 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 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这两 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示例一:例子的不同层次——先讲非生物 的例子,再讲生物化石的例子;在介绍非生物 情况的时候,先讲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再 讲新岩石的生成,最后讲地壳活动在岩石上留 下的印记。
示例二: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 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开始并 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描述岩石的生 灭过程。这是因为点明岩石的生灭过程,也是为 了说明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说明 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 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宏观的视野中。
《时间的脚印》课件 (共33张PPT)
巩固提升
1、给下面加点字(蓝色)注音,给拼音写出 汉字。 山麓( ) 掸( )掉 犀牛( ) 琥珀( ) 粗cāo( ) jūn裂( ) 孔xì( ) 沟hè( )
(lù dǎn xī pò 糙 龟 隙 壑)
巩固提升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综迹呢? (2)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失去的时间。 (3)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涯也已经有了裂缝。 (4)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沙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 溜溜的 (5)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烁、泥土。 (6)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殚去身上的尘土
深层探究
1、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标题“时间的脚印”是什 么意思?
“时间的脚印”是指从岩石上,我们 可以看到时间在这块岩石上留下的印迹, 即岩石产生时间的长短、在这块岩石产 生到现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过的事情。
深层探究
2、文章开头《时间伯伯》这首小诗,在文中有什么作 用?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紧扣题目,并且把时间拟人 化,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的实际生 活,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首小诗也引 出了后文的“岩石可以记录时间”这一说明对象。
课堂小结
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 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 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 藏。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 将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我们要将这些 写脚印
岩石:因阳光、严寒、
风雨、人类、动植物
等因素变成沙粒。
语言探究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 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这个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完整版)《时间的脚印》ppt示范课件
项目主题
以“时间的应用与探索”为主题,设计一个跨学科的综合实践项目。
项目目标
通过实践项目,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项目内容
可以包括研究不同文化中的时间观念、调查人们的时间利用情况、设 计一款时间管理应用等。
项目实施
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施,包括制定计划、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 分析等步骤,最终完成项目报告并展示成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各时期特点
太古代时期地壳薄,地震频繁;元古代时期藻类植物繁盛 ;古生代时期寒武纪爆发,生物大发展;中生代时期恐龙 繁盛;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和人类出现。
地层形成过程与原理
地层定义
地层是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形成 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
地层形成原理
地壳运动使得岩石发生变形、变 质和重新排列,同时地表受到风 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作用,
风力作用
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形成风成地貌,如风蚀蘑菇 、沙丘等。
冰川作用
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形成冰川地貌,如冰斗、角 峰等。
海浪作用
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形成海成地貌,如海蚀崖、
海滩等。
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地貌演变规律总结
内外力共同作用
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导地貌的 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则在地貌形态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地貌演变阶段性
地貌的演变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地貌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随 着时间的推移,地貌形态将不断发生变化。
地貌演变规律性
地貌的演变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外力作用的均衡 性等。这些规律为我们预测和解释地貌形态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时间的应用与探索”为主题,设计一个跨学科的综合实践项目。
项目目标
通过实践项目,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项目内容
可以包括研究不同文化中的时间观念、调查人们的时间利用情况、设 计一款时间管理应用等。
项目实施
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施,包括制定计划、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 分析等步骤,最终完成项目报告并展示成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各时期特点
太古代时期地壳薄,地震频繁;元古代时期藻类植物繁盛 ;古生代时期寒武纪爆发,生物大发展;中生代时期恐龙 繁盛;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和人类出现。
地层形成过程与原理
地层定义
地层是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形成 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
地层形成原理
地壳运动使得岩石发生变形、变 质和重新排列,同时地表受到风 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作用,
风力作用
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形成风成地貌,如风蚀蘑菇 、沙丘等。
冰川作用
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形成冰川地貌,如冰斗、角 峰等。
海浪作用
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形成海成地貌,如海蚀崖、
海滩等。
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地貌演变规律总结
内外力共同作用
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导地貌的 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则在地貌形态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地貌演变阶段性
地貌的演变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地貌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随 着时间的推移,地貌形态将不断发生变化。
地貌演变规律性
地貌的演变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外力作用的均衡 性等。这些规律为我们预测和解释地貌形态提供了重要依据。
8 时间的脚印 课件(共23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事实和科学原理,对岩石为什么能记录时间,岩 石 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 做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的清 楚明白,有声有色。
探究一: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过渡的作用。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2.小组合作议一议:本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哪四部分?每部分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 3.说明文的逻辑顺序有哪些呢?深入探究选择说明顺序的原则。
说明顺序的选择,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有关。比 如 《恐龙无处不有》,作者说明的重点是“板块构造”理论,这部分 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放在后面,先以南极的恐龙化石引出话题,这 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这样的安排,由浅到深,比较吸引读者。
探究二: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1.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标题“时间的脚印”是什么意思? 2.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3.小组交流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记录时间呢?
2.小组合作议一议:本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哪四部分?每部分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 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第二部分(第6-21自然段):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 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细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 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普作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山麓 ( lù ) 掸掉( dǎn )
腐蚀 ( shí ) wéi幕 ( 帷)
砂砾 ( lì ) 海枯石烂
装置 ( zhì) 烘烤 ( hōng) 沟壑 ( hè ) 龟裂 ( jūn )
探究一: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过渡的作用。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2.小组合作议一议:本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哪四部分?每部分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 3.说明文的逻辑顺序有哪些呢?深入探究选择说明顺序的原则。
说明顺序的选择,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有关。比 如 《恐龙无处不有》,作者说明的重点是“板块构造”理论,这部分 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放在后面,先以南极的恐龙化石引出话题,这 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这样的安排,由浅到深,比较吸引读者。
探究二: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1.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标题“时间的脚印”是什么意思? 2.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3.小组交流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记录时间呢?
2.小组合作议一议:本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哪四部分?每部分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 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第二部分(第6-21自然段):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 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细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 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普作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山麓 ( lù ) 掸掉( dǎn )
腐蚀 ( shí ) wéi幕 ( 帷)
砂砾 ( lì ) 海枯石烂
装置 ( zhì) 烘烤 ( hōng) 沟壑 ( hè ) 龟裂 ( jūn )
《时间的脚印》ppt示范课件学习资料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新岩石
沉淀
重压
胶结
3.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重点读第19自然段)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自由读6-21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
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时间是什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新岩石
沉淀
重压
胶结
3.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重点读第19自然段)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自由读6-21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
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时间是什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时间的脚印》课件(共33张)
提出时间管理的建议
分享时间管理技巧和策略, 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时间。
时间的文化和哲学
时间在各文化中的表现
探索不同文化对时间的理解和 表达方式。
时间哲学的探讨
深入研究哲学家对时间本质的 思考和探索。
时间对人类文化和哲学的 影响
探讨时间如何塑造人类文化和 哲学观念。
结语
总结时间的脚印
回顾课程中所学,总结时间 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展望时间的未来
探讨时间对未来的影响和发 展趋势。
《时间的脚印》课件(共 33张PPT)
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时间的本质与影响,揭示时间对人类文化和哲学的重 要意义。
时间的定义和概念
时间的起源
化对时间的不同理解与定义。
时间的量度单位
介绍我们常用的时间量度单位及其应用。
时间的测量和记录
时间的测量工具
深入了解不同时代使用的时间测 量工具。
时间的记录方式
探索人类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变化 的。
历史上的时间记录方法
回顾历史上不同文明使用的日历 系统。
时间的变化和演化
1
时间的演化过程
2
了解时间如何从自然现象到科学定义的
演化过程。
3
时间的变化规律
揭示时间的变化规律,如日月运行和季 节变化。
时间对人类的影响
探讨时间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 要影响。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引起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历程。
活动一:发现时间的脚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 形成了岩石。 总结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历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 解读下文,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活动一:发现时间的脚印
活动三:欣赏时间的脚印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 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 本文哪些语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
修辞手法的使用
活动三:欣赏时间的脚印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 击”。 “攻击”一词运用了比拟手法。“攻击”是进攻的意思,它使阳光、 霜雪、风、雨等有了行为意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 坏,语言极富表现力。
解题答惑
《时间的脚印》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读完课文后请 你根据课文内容给它拟一个恰当的副标题。
时间的脚印 ——
岩石的奇异功能
岩石的变迁
岩石如何记录时间
解题答惑
对于课题《时间的脚印》,你如何理解?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时间有脚印是拟人, 把时间比作是脚印是比喻,将无形的时间流逝具体化、形 象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 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
——叔本华
拓展阅读
时间的模样
时间有时候是固体 它在琥珀里
时间有时候是液体 它在江河里
时间有时候是气体 它在你我的呼吸里 时间有时候无形无迹
它在记忆里
其实, 在未来眼中,
时间不过 是园囿间开满藤萝的花架 是翻动书页那朗朗上口的《蒹葭》 是同学们书包里那流光溢彩的年华
活动一:发现时间的脚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 形成了岩石。 总结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历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 解读下文,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活动一:发现时间的脚印
活动三:欣赏时间的脚印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 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 本文哪些语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
修辞手法的使用
活动三:欣赏时间的脚印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 击”。 “攻击”一词运用了比拟手法。“攻击”是进攻的意思,它使阳光、 霜雪、风、雨等有了行为意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 坏,语言极富表现力。
解题答惑
《时间的脚印》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读完课文后请 你根据课文内容给它拟一个恰当的副标题。
时间的脚印 ——
岩石的奇异功能
岩石的变迁
岩石如何记录时间
解题答惑
对于课题《时间的脚印》,你如何理解?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时间有脚印是拟人, 把时间比作是脚印是比喻,将无形的时间流逝具体化、形 象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 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
——叔本华
拓展阅读
时间的模样
时间有时候是固体 它在琥珀里
时间有时候是液体 它在江河里
时间有时候是气体 它在你我的呼吸里 时间有时候无形无迹
它在记忆里
其实, 在未来眼中,
时间不过 是园囿间开满藤萝的花架 是翻动书页那朗朗上口的《蒹葭》 是同学们书包里那流光溢彩的年华
《时间的脚印》优秀PPT课件(2024)
通过地层中的沉积物类型、颜色、化石等特征推断古气候的冷暖 干湿变化。
古地理变迁
根据地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沉积相类型等推断古地理环境 的演变。
古生物演化
通过地层中的化石记录研究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灭绝过程,揭示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4/1/29
22
06
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及保护意识 培养
2024/1/29
20
地质事件识别标志
不整合面
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 间的接触面,代表长时间 的地壳运动或沉积间断。
2024/1/29
岩性突变
相邻地层之间岩性、颜色 等特征的突然变化,可能 反映沉积环境的改变。
化石群的变化
不同时代地层的化石群面 貌不同,可用来识别地质 事件和地层时代。
21
从地层解读过去环境变迁
古气候变迁
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等生态修复活动,提高生态系
统碳汇能力。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7
接触关系
同位素年龄
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以反映岩浆侵 入的时间和方式,如冷凝边、烘烤边等接 触变质现象可以说明岩浆侵入的时间。
2024/1/29
通过测定岩浆岩和变质岩中放射性同位素的 衰变年龄,可以直接确定岩石的形成年龄和 地质事件的时间。
14
04
化石证据与生物演化
2024/1/29
15
化石类型及其保存条件
2024/1/29
25
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美好家园
减少碳排放
通过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 等方式,减少个人和企业的碳
排放量。
2024/1/29
古地理变迁
根据地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沉积相类型等推断古地理环境 的演变。
古生物演化
通过地层中的化石记录研究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灭绝过程,揭示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4/1/29
22
06
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及保护意识 培养
2024/1/29
20
地质事件识别标志
不整合面
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 间的接触面,代表长时间 的地壳运动或沉积间断。
2024/1/29
岩性突变
相邻地层之间岩性、颜色 等特征的突然变化,可能 反映沉积环境的改变。
化石群的变化
不同时代地层的化石群面 貌不同,可用来识别地质 事件和地层时代。
21
从地层解读过去环境变迁
古气候变迁
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等生态修复活动,提高生态系
统碳汇能力。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7
接触关系
同位素年龄
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以反映岩浆侵 入的时间和方式,如冷凝边、烘烤边等接 触变质现象可以说明岩浆侵入的时间。
2024/1/29
通过测定岩浆岩和变质岩中放射性同位素的 衰变年龄,可以直接确定岩石的形成年龄和 地质事件的时间。
14
04
化石证据与生物演化
2024/1/29
15
化石类型及其保存条件
2024/1/29
25
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美好家园
减少碳排放
通过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 等方式,减少个人和企业的碳
排放量。
2024/1/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0到10 000 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 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 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 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 “死”该如何理解? 【答案】“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
一
读一读字音
zōng 踪迹
zhì
装置 lì 沙砾
zhuó 浑浊 wéi 帷幕
lù 山麓
jūn 龟裂
xiē 楔形文字
kū 海枯石烂
二
写一写字形
腐shí( 蚀 )
粗cāo( 糙 )
三
记一记词义 1.踪迹:
行动所留的痕迹。 2.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粹,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3.腐蚀:
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使人在坏的思 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 义项)
1.抽象的名词形象化,陌生的形象熟悉化,熟悉的形象趣味化。 从修辞上,就是巧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时间的脚印”这 个标题就用比喻将时间形象化了,“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运用设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岩石是记录员似的。这是抽象的
8.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总结全
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
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 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难点探究】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说明“时间的脚印”? 【答案】作者首先设问:开篇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
陶世龙(1929— ),生于四川省
安岳县。 1949 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 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
研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
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 文化》。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 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 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 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
活时间引④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 离主旨?为什么?
【答案】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
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 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4.第⑭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7.第㉗㉘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 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 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阅读方法解密 举例子作用分析法。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 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说明方法。答题 模式:文章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 (事理)……的特点。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 书……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
课文要点的能力。
(重点)
2. 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 (重点) 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 和科学精神。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 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 坏速度之快。
5.“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
厚的岩石。”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
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由设问句一问一答,从而领起全文
的说明内容。接着作者又是用设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 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对这一段落即第二部分进行总结:“瞧!
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
一角而已。”这样,通过启承的关键句,理清主体部分看似庞 杂的内容,理解也就容易了。最后一段说明认识岩石中时间脚
时间的脚印?
录时间的脚印?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一部分(①—④):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 式之一。 第二部分(⑤—㉙): 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㉚、㉛):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4.山麓: 山坡与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 5.粗糙: (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6.龟裂:
裂开许多缝子。 7.刨刮: 刮平。
意义 是什么
导思1:文章开头是 怎样巧妙引出说明 对象的? 关键词: 时间 导思3:岩石记录时间 脚印有何意义?
说明方法 怎么做
导思2:岩石如何记
岩石
导思4:文章运用哪
些说明方法来说明
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 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 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
兴趣。
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
印的意义,即增长知识,找寻地下宝藏。
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脚印
时 间 的 脚 印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脚印
逻 辑 顺 序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脚印的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 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 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配套课件
8
时间的脚印
说 明 文
1.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 2.你是通过什么来掌握时间的? 3.除了钟表、日历……之外,你还从哪里看到过时间的流 逝?
……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大家刚才所说过的那些地方之外, 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
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
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 “死”该如何理解? 【答案】“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
一
读一读字音
zōng 踪迹
zhì
装置 lì 沙砾
zhuó 浑浊 wéi 帷幕
lù 山麓
jūn 龟裂
xiē 楔形文字
kū 海枯石烂
二
写一写字形
腐shí( 蚀 )
粗cāo( 糙 )
三
记一记词义 1.踪迹:
行动所留的痕迹。 2.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粹,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3.腐蚀:
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使人在坏的思 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 义项)
1.抽象的名词形象化,陌生的形象熟悉化,熟悉的形象趣味化。 从修辞上,就是巧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时间的脚印”这 个标题就用比喻将时间形象化了,“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运用设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岩石是记录员似的。这是抽象的
8.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总结全
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
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 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难点探究】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说明“时间的脚印”? 【答案】作者首先设问:开篇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
陶世龙(1929— ),生于四川省
安岳县。 1949 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 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
研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
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 文化》。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 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 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 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
活时间引④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 离主旨?为什么?
【答案】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
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 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4.第⑭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7.第㉗㉘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 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 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阅读方法解密 举例子作用分析法。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 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说明方法。答题 模式:文章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 (事理)……的特点。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 书……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
课文要点的能力。
(重点)
2. 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 (重点) 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 和科学精神。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 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 坏速度之快。
5.“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
厚的岩石。”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
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由设问句一问一答,从而领起全文
的说明内容。接着作者又是用设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 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对这一段落即第二部分进行总结:“瞧!
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
一角而已。”这样,通过启承的关键句,理清主体部分看似庞 杂的内容,理解也就容易了。最后一段说明认识岩石中时间脚
时间的脚印?
录时间的脚印?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一部分(①—④):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 式之一。 第二部分(⑤—㉙): 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㉚、㉛):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4.山麓: 山坡与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 5.粗糙: (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6.龟裂:
裂开许多缝子。 7.刨刮: 刮平。
意义 是什么
导思1:文章开头是 怎样巧妙引出说明 对象的? 关键词: 时间 导思3:岩石记录时间 脚印有何意义?
说明方法 怎么做
导思2:岩石如何记
岩石
导思4:文章运用哪
些说明方法来说明
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 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 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
兴趣。
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
印的意义,即增长知识,找寻地下宝藏。
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脚印
时 间 的 脚 印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脚印
逻 辑 顺 序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脚印的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 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 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配套课件
8
时间的脚印
说 明 文
1.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 2.你是通过什么来掌握时间的? 3.除了钟表、日历……之外,你还从哪里看到过时间的流 逝?
……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大家刚才所说过的那些地方之外, 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
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