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转基因育种技术
转基因技术育种的原理是
转基因技术育种的原理是
转基因技术育种是一种通过将外源基因稳定引入到目标植物中,来改变其遗传特征和表达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通过将目标植物细胞中原有的基因组中的DNA序列改变,使其表现出或增强或抑制某种性状的特性,借此实现目标植物的良种选择和产量的提升。
基因转导是这种技术的核心,它的原理是将外源基因引入目标植物细胞中,通过稳定进入并整合到目标植物的染色体上,使其在后代植株中得到传承。
基因转移的原理是将目标植物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剪切开,然后将外源基因从其来源细胞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一定的操作加工处理后,将其注入到接受者细胞核中与接收者细胞体内的染色体结合。
这个过程需要通过载体或者质粒将基因传递给目标植物。
载体或者质粒是一种小分子链,通过其可以将外源基因嵌入到接受者细胞中的染色体上。
嵌入后,外源基因开始在目标植物中高度表达,得到了稳定的传递。
然而,这种技术的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毕竟,每一个新物种的研发都涉及到许多许多的实验、试验,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例如,基因转导需要充足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来完成,以及对于目标基因的跨越性和稳定性的限制等。
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基因转导技术对转基因育种研究至关重要。
总之,转基因技术育种的原理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引入到目标植物的基因组中,来改变其基因组的遗传特征和表达,实现对目标植物的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
的调控和优化。
这种技术的应用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伟大的贡献。
DNA合成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在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
DNA合成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在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类在农业领域也做出了很多创新。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转基因育种技术。
转基因育种技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或动物细胞中,实现对物种基因组的修改和调控,从而提高农作物或者家畜的产量、抗病能力和品质。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有一些缺陷,例如转基因品种的不确定性、遗传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发出了DNA合成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为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一、DNA合成技术DNA合成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方法、酶法或光合成等技术,在体外合成DNA片段。
DNA合成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 DNA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可以避免基因突变和重组现象,并且可以将不同物种DNA片段进行剪切、编辑、合成和插入,从而导入特定的遗传信息,实现基因功能的调控和优化,为转基因育种技术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例如,利用基因合成技术,可以制备出一些特殊的 DNA序列片段,如启动子、终止子、转录因子和控制元件等,可以实现对植物基因表达的准确控制。
在转基因育种过程中,控制基因表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效果和负面影响。
此外,在植物创造中,还需要进行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研究和设计,而 DNA合成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多个基因重组到一个载体中,从而减少育种的周期和成本。
二、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人为修改基因表达来实现对遗传物质的精准改变,这种技术可以打破传统转基因技术的遗传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针对特定DNA序列进行编辑和修饰,从而实现精准改造。
目前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剪切酶(CRISPR/Cas9)、转座因子、转录动因和RNA干扰等技术。
剪切酶CRISPR/Cas9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
CRISPR/Cas9系统可以实现对过去难以修饰的基因组进行精准的修饰和调控。
该技术可以通过Cas9酶的介导,实现对靶标的DNA序列即进行修饰和剪切,然后利用内源性修复机制,去修复缺失的碎片,从而实现对目标基因组的精准调控。
第十七章 转基因技术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转基因植株中CryIAc基因的Southern鉴定
Southern assay of CryIAc in putative transgenic plants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特异性PCR检测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2) 转录水平的鉴定
第十七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作物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 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 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 遗传工程体,在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 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转基因作物(GMC,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1.根据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进行基因克隆 主要步骤如下: 分离蛋白质 明确氨基酸序列 推导核苷酸序列 人工合成
利用这种方法人类首次人工合成了胰岛素基因。 虽然在早期采用这种方式已经成功地克隆了许多基因。 局限性:兼并密码子 效率低 未知基因及产物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2.从基因组DNA或mRNA序列克隆基因
常用的方法 Northern杂交(标记的RNA为探针对总RNA杂交) RT-PCR 检测
mRNA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A PCR
第17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Northern杂交
Event
1 2 3 4 1 2 3 4
转座子DNA探针
插入突变体
鉴A探针
完整目的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5)差异显示法 在生物个体发育不同阶段,或不同的组织与细胞 中或不同环境下,基因表达差异。即不同基因有序的时空表达方式, 叫做基因的差异表达。差异显示PCR(differential displayPCR,DD-PCR)是指通过对来源特定组织类型的总mRNA进行PCR扩增、 电泳,并找出待测组织和对照之间的特异扩增条带。
现代生物育种及转基因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的程序
吃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优点: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
低生产成本;打破物种界限,培植新 物种,生产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缺点:有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 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试验用仓 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 就绝种了
谈一谈转基因食品安全
Hale Waihona Puke 近几年,随着转基因食品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大众直接、间 接接触转基因食品的机会也相应递增。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关注度自 然就更高,对其安全性的讨论也日益激烈,国内外专家学者也纷纷就 此发表过自己的观点言论。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生物技术,目前有关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世界上并没有形成定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 风险评估机制,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识更是非常模糊。针 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食品伙伴网食品论坛组织网友,进行了一 次专题讨论。 绝大多数网友对转基因食品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中立态度。他 们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因此不能简单的加以肯定 或者否定。科研机构应加强转基因食品风险方面的研究,尽可能探索 出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应针对转基因食品 制定较完善的管理措施,如标识,范围等,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给各方知情权、选择权。 也有网友旗帜鲜明的支持或反对转基因食品。支持的网友认为, 目前没有任何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报告,且通过转基因 可改善动植物的性状,有助于解决粮食安全、食品贮藏保鲜等问题。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影响到国民生活质量、甚至社会稳定, 至少对此全新的生物技术研究要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而反对的 网友认为,有机食品中禁止使用转基因,可见其安全性不确定,也有 网友提出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存在,可能是由于某些政治或经 济方面的因素。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精品).ppt
植物转基因技术流程示意图
3.转基因植物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把从动物、 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 因,通过各种方法转移到植物的 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 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 病、抗逆、高产、优质等
种植的转基因植物种类主要有:大 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 西葫芦和木瓜等。转基因植物的产 业化,尤其是转基因农作物的产业 化,由于提高产量、减少除草剂、 杀虫剂等农药使用量和节约大量劳 力,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转黄瓜花叶病毒 CP基因的辣椒
田间实验结果, 上为转基因植株
抗青枯病马铃薯
转基因抗虫棉和普通棉对照
不易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 用转基因手段去除 大豆中引起过敏症 的一种蛋白质
4.转基因动物
提高产仔或 产蛋数 提高动物生 长速率
动物转基因技 术的应用举例
提高抗病能力 改善肉的品质
研制乳腺生物反应器
1982年,美国科学家 将人的生长素基因和 牛的生长素基因分别 注射到小白鼠的受精 卵中,得到了体型巨 大的“超级小鼠”
左:超级小鼠 右:普通小鼠
转基因猪 左为荧光小猪,右为正常小猪
转基因蝴蝶
荧光热带鱼
首只转基因猴降生 人类未来喜忧参半
人类培育出的第一只 转基因猴“安迪”
转基因猴卵子示意图
含人乳基因 的克隆奶牛
携带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 转基因试管牛“滔滔”
t-PA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最好的溶血 栓药物,如果从国外进口,价格非常昂贵, 由动物的乳腺生产出含有t-PA的药物蛋白, 价格就会大大降低,图为带有t-PA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剂的转基因羊
二:细胞杂交育种
细胞杂交是指将同类或不同类生物 体的原生质体或体细胞,在一定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或化学条件下进行的融合形成 杂种细胞,再创造条件将杂种细胞 培养成完整的杂种生物个体
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转基因植物的方法1. 转基因植物育种方法转基因植物育种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导入到目标植物中,以改变其性状、提高产量、增强抗病性和适应环境等特性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克隆、构建载体、基因导入和筛选等四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人们可以将具有某种有益性状的基因导入目标植物中,从而实现植物育种的目标。
2. 病虫害防治方法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向植物中导入一些抗病虫基因,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使用。
向玉米中导入BT基因,可以使玉米对玉米螟的防御能力提高,从而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减少对玉米的损失。
3. 提高植物品质方法通过向植物中导入可抑制酸性糖的基因,可以降低果实酸度,提高果实的甜度;通过导入可提高果实香味和口感的基因,可以增加果实的风味和品质。
4. 提高产量方法通过向植物中导入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因或增加植物的吸收效率等措施,可以提高植物产量和种植收益。
在水稻中导入SPXI基因,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粮食质量。
5. 土壤污染修复方法通过向植物中导入可吸附和分解有毒化学物质的基因,可以有效净化土壤。
向植物中导入CODA基因,可以提高植物对有机氯农药的吸附能力,减轻土壤污染。
6. 植物逆境环境适应方法通过向植物中导入耐旱、耐盐、耐寒基因等逆境基因,可以增强植物的逆境环境适应能力。
向小麦中导入DREB1A基因,可以提高小麦的耐旱性能,从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抗旱性。
7. 植物保护方法通过向植物中导入编码抗毒素、抗病毒等基因,可以提高植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向番茄中导入ACO2基因,可以提高番茄植株对植物病毒的抵抗力,保护番茄庄稼的安全。
8. 提高植物营养价值方法通过向植物中导入编码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基因,可以提高植物的营养价值。
将麦芽糖酶基因导入花生中,可以提高花生的油脂含量和被絮颗粒分离出来的蛋白质含量,从而提高了花生的营养价值。
9. 新品种开发方法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开发出具有新特性的植物品种,如抗感染、多产的水稻、甜度更高的西瓜等。
植物的转基因技术
23
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 2010年达到200亿美元, 150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
种植国家 先后有30多个国家批准了3000多例田间试验,涉及的植物种类 有40多种; 2000年有13个国家种植商品化转基因植物; 2004年有17个国家种植商品化转基因植物。
40
2. 转基因植物中35S启动子的生物安全性
启动子是基因表达所必需的,决定了外源基因表达空间、表 达时间和表达强度等,是人们定向改造生物的重要限制因素。
在欧洲,转基因作物被一些媒体称之为“恶魔食品” (frankenstein food)。 Frankenstein是英国科幻小说中由一个科学家创造、最终 又毁灭了这个科学家的怪物。那么,人类研制与种植转基 因作物到底是毁灭自己,还是拯救自己呢?
34
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国际上有几个典型的事件。
• (2)直接转化法
•
A、 基因枪转化法
•
B、 电击法
•
C、花粉管通道法
•
D、 PEG介导基因转化法
12
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是一种革兰 氏阴性土壤杆菌,它含
有Ti质粒,能诱导被侵染的 植物细胞形成肿瘤,即诱 发冠瘿瘤.Ti质粒(包括进植物 细胞,并稳定地保留在植 物细胞染色体中,变为植 物细胞新增加的一群基因, 最终能通过有性世代遗传 给子代 。
转基因作物(GMC,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3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在技术上较为复杂,要求 也很高,但是具有常规育种所不具备的优势: 1.拓宽可利用的基因资源; 2.培育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 3.可以对植物的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 4. 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此外,还可将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等生物制品。
转基因育种技术发展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 : 章(95 , , 士, 杜世 16 一)男 博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 分子生物学。
第 8期
杜世 章 : 转基 因育种技 术 发展研 究综 述
・ 9・ 5
延熟保鲜转基 因番茄“ l r ar在美国获准进入市场l 。19 年 , F v sv” a 2 96 转基因作物进入 了商品化生产阶段 。 ] ] 美国最早开始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 因作物 ( 包括大豆 、 玉米、 油菜、 土豆和西红柿 ) 之后 , 。 许多国家也 都开始对转基因作物展开研究 , 并进行商业化种植 。目前 ,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取得 了一系列突破性进 展, 世界各 国已相继发布了百余项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农产 品的研究成果 , 成功研制出转基因植株 的植物 超过 了 3 个科的 10 5 2 多个种 , 主要集 中在七大类农作物上 , 大豆 、 即: 玉米 、 棉花 、 油菜、 马铃薯、 南瓜、 西葫 芦和木瓜 。其 中, 涌现出大量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的转基 因植株 , 如抗除草剂 、 抗虫 、 抗病、 抗病毒 、 改善 品 质、 改变蛋 白质组分 、 雄性不育、 改变花形花色 、 延长保鲜期等基因的转移 J 。
2 转基 因育种的 当前发展趋 势
转基 因作物的研究最早始于 2 0世纪 8 0年代初期。18 93年 , 全球第一例转基 因烟草在美 国问世 。 18 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有 5 96 例转基因植物首次获准进入田间试验 19 年 , 94 第一个转基因植物产品——
收稿 日期 :0 1 ・ 2 1 51 6
的作用 , 并仍然在广泛使用。但是 , 传统育种方法 和手段也面临着一些 问题 : 1 不 同的生物种 、 之间存 () 属 在着的生殖 隔离 , 育种家很难甚至不可能将人类所需 的优 良基因从远缘物种 中通过常规的方式转移到栽
转基因技术在园艺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园艺作物生理学作业
园艺作物生理学课程论文转基因技术在园艺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遗传转化(pla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是指通过某种途径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基因组中,并使之在受体植物细胞内实现功能表达的分子育种技术。
1983 年,人类首次获得烟草和马铃薯的转基因,经过10多年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已在近200种植物中获得成功。
转基因植物在提高植物的农业和园艺价值,作为某些重要蛋白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廉价生物反应器,以及研究基因在发育和其它生理生化过程与代谢途径中的作用等方面,均充当了核心角色。
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随着政府政策的导向和广大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国蔬菜的转基因呈现出蓬勃生机,其应用为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使人们有可能获得优质、高产、抗病(毒)、抗病虫及抗逆性强的蔬菜新品种或新种质,同时也提高了育种的速度和效率,加快了育种进程。
到目前为止,已获得转基因植株的蔬菜有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胡萝卜、甘蓝、花椰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生菜、菠菜、芥菜、茴香、豌豆、南瓜、黄瓜、西瓜、甜瓜、石刁柏、洋葱等,所转基因的目的涉及面广,转化方法也多种多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园艺作物育种中的应用1 转基因育种和传统育种的区别和联系1.1 涵义的不同转基因育种技术指在体外将目的基因或异源DNA片段,与适当的载体(Ti-质粒或病毒)进行重组,得到杂种DNA分子,然后将杂种DNA分子导入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在受体细胞中复制、转录、翻译和表达出导入DNA所携带的优良遗传性状,从而按育种目标定向培育出抗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营养更丰富、生产成本更低的转基因的新作物、新品种。
传统育种技术,主要通过有性杂交,以及利用自然突变,或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人工诱变,然后选育获得新品种。
虽然该技术已为人类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遗传诱变可能引起所有性状随机的和不可预测的遗传变异,具有很大的不精确性和不可预见性。
生物育种 转基因育种
生物育种转基因育种
生物育种是一种利用遗传学、生物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操纵和改良,以培育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过程。
生物育种的方法包括传统育种、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其中,转基因育种是基因工程育种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性状的育种方法。
转基因育种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同时也可以用于生产药用蛋白、工业酶等生物制品。
然而,转基因育种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担忧,例如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等。
因此,在进行转基因育种时,需要遵循科学、安全、可控的原则,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监管,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其合理应用和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PPT课件
19
【解析】 因为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 子、真核生物体内的基因含有内含子等因素, 导致逆转录合成的目的基因与原基因有较大的 差异,所以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不能用于比目 鱼基因组测序,A选项错误;抗冻蛋白的11个氨 基酸的重复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 并不是抗冻基因的编码区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 力越强,抗冻基因编码区依次相连形成的新
25
②体细胞杂交包括原生质体的制备、细胞融合 的诱导、杂种细胞的筛选和培养、植株的再生 与鉴定等环节。其中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处 理细胞壁获得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用物理的 电融合法或化学促融剂处理,促进原生质体融 合形成杂种细胞是植物体细胞融合技术成功的 关键。
26
3.动物细胞的杂交
27
特别提醒 ①动物细胞杂交手段:物理法、化学法(灭活的 病毒)。 ②动物细胞融合的目的不是得到个体,而是得 到细胞产品。 ③融合的杂种细胞是异源四倍体。
11
3.获得原生质体 酶解法:将植物细胞放在含有_纤__维__素__酶___、 __果_胶__酶___的无菌混合酶液中消化数小时,再用 过滤离心洗涤去除酶液,纯化原生质体。 4.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1)过程:原生质体融合包括细胞膜融合→细胞 质融合→细胞核融合。
12
(2)方法 物理法:如__振_动____、电刺激等。 化学法:聚乙二醇(PEG)能够使原生质体紧密接 触,导致细胞膜融合。
13
核心要点突破
转基因技术育种
1.概念理解 (1)基因工程技术又称DNA重组技术,即通过将 人类需要的基因重组到某种生物的DNA中,使 这种生物出现人类需要的新性状。 (2)转基因技术育种也叫基因工程育种,这一技 术突破了生物的种间界限,从分子水平上有目 的地改造了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很大的 发展前景。
转基因技术在转基因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转基因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它已经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植物育种。
转基因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植物的抗病性、耐受性、产量和适应性等方面。
这篇文章将讨论转基因技术在转基因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来DNA插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的技术。
这些外来DNA可以来自其他植物、细菌甚至动物。
这些外来DNA被称为转基因。
通过将转基因插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我们可以增强植物的某些特征,比如抗病性和耐旱性。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除了改善耐热度、耐旱性和抗病性之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良植物的生长习性,提高产量和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 改善植物的抗病性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将来自其他植物或细菌的重要基因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这些基因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有些基因可以提高植物对真菌和病毒的抵抗力,有些基因则可以提高植物对寄生虫和害虫的抵抗力。
通过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我们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2. 提高植物的耐旱性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将与植物耐旱有关的基因引入植物基因组中,从而提高植物的耐旱性。
这些基因可以帮助植物存储更多的水分,并减少水分的损失。
拥有更强的耐旱性的植物对于一些乾旱地区的农民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3. 增加植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引入与植物产量有关的基因,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
例如,我们可以引入促进植物更高效吸收肥料的基因,从而使植物生长更好,并产生更多的果实。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善植物的品质,例如,改善果实的口感,延长果实的保鲜期。
4. 改良植物的适应性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将与植物适应性相关的基因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从而增强植物的适应性。
这些基因可以使植物更容易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不同的气候和土壤质量。
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尽管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耐旱性、产量和质量,但是它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
转基因植物培育技术的使用技巧
转基因植物培育技术的使用技巧转基因植物培育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中,从而赋予植物新的性状的方法。
它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产量等特性,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及环境问题。
然而,转基因植物培育技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转基因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需要合理选择转基因载体、目标基因和适宜的转基因植物品种。
在使用转基因植物培育技术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转基因载体。
转基因载体是将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载体,对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转基因载体有农杆菌介导的Ti质粒和农杆菌介导的Ri质粒。
选择转基因载体时,我们需要考虑载体的复制能力、转移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因素,确保目标基因能够稳定、高效地导入植物细胞。
其次,选择适宜的目标基因。
目标基因是指我们希望将其导入转基因植物中,并赋予植物新的性状或功能的基因。
在选择目标基因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考虑植物的性状和功能,确定所需的基因类型。
例如,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我们可以选择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中;为了提高作物的耐旱性,可以选择耐旱相关基因。
此外,目标基因的来源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我们可以选择来自其他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基因。
第三,选择适宜的转基因植物品种。
不同的植物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适应性有所不同。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这既要考虑转基因操作的难易度,也要考虑转基因植物品种的农业价值和应用前景。
常见的转基因植物包括大豆、玉米、水稻等,它们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当我们确定了适宜的转基因载体、目标基因和转基因植物品种后,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使用技巧。
首先,保证转基因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转基因操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目标基因的克隆、转基因载体的构建、转基因载体与植物细胞的导入和整合等步骤。
在转基因操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实验条件,确保转基因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验证,确保导入的目标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能够稳定表达并产生预期效果。
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作物的技术原理
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作物的技术原理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的基因进行修改,使其具备某种特定的性状或者抗逆能力。
这一技术已经在农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其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下面将介绍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作物的技术原理。
首先,转基因作物的培育需要从目标基因的来源中获取该基因。
研究人员可以从其他物种中,如细菌、真菌或动物等,获取具有目标性状的基因。
这些基因通常被称为外源基因。
获取外源基因可以通过克隆技术、PCR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来实现。
其次,将目标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
这一步骤需要利用载体,将目标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中。
常用的载体是噬菌体、贝格胶体和农杆菌等。
其中,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将目标基因插入到一个被称作转座子的DNA序列中,再将转座子插入到农杆菌的载体中。
然后,利用农杆菌的自然转化机制,将载体带有目标基因的DNA转移至植物细胞中。
转基因作物的培育还需要通过选择和筛选步骤,以确定带有目标基因的植物细胞。
通常,将带有目标基因的载体导入到植物组织,如叶片、花粉等,并利用特定的选择标记基因,识别带有目标基因的细胞。
常见的选择标记基因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和荧光基因等。
其中,抗生素抗性基因能够使带有目标基因的植物细胞对抗生素显示出耐受性,从而将未带有目标基因的细胞消除掉。
最后,通过组织培养和再生技术,使带有目标基因的植物细胞分化和生长为整个植株。
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组织(如幼胚、花药等)分离培养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和激素的培养基中,从而促进植株的再生。
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成分和激素浓度,可以促进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最终产生带有目标基因的植物。
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作物技术的原理如上所述。
通过获取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筛选和选择、以及组织培养和再生,研究人员可以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转基因作物。
这一技术为农业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转基因技术概述
转基因技术概述第一节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人类对基因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
早在1865年,奥地利的修道士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遗传因子”就是基因的前身;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了“基因”一词,开始沿用至今。
20世纪初,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进一步发现基因是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但这些研究只是触及基因的表相,而真正揭示基因本质是在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和发展之后。
20世纪50年代随着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析,人类对基因的结构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部分病毒是以RNA序列作为遗传信息载体)。
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外显子)、单个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内含子)和编码区前后对于基因表达具有调控功能的序列(启动子和终止子)。
DNA分子是由两条核苷酸链按酸碱互补配对原则构成的具有双螺旋结构的分子化合物。
单个核苷酸由一个5碳糖连接一个或多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
单个核苷酸再以糖—磷酸—糖的共价键形式连接形成DNA单链。
每个糖分子上附着一个碱基,共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和鸟嘌呤(G)4种不同的碱基。
两条DNA单链以互补配对形式,5'端对应3'端形成DNA双螺旋结构。
其中两条DNA 链中对应的碱基A-T以双键形式连接,C-G以三键形式连接,糖—磷酸—糖形成的主链在螺旋外侧,配对碱基在螺旋内侧,螺宽为2nm。
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不同物种中基因数量差异很大,如简单的RNA病毒只有8个基因,流感病毒有1700多个基因,大肠杆菌有近4300个基因,水稻大约有46000至55000个基因。
生物的某个性状可由一个基因决定,也可由多个基因或一组基因共同决定。
第十七章 转基因育种技术
Ti质粒是根癌农杆菌染 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 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 约有150-200kb大小。在病 原菌致病过程中,其中的一 段DNA分子(T-DNA)能够 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能够 稳定表达。
T-DNA 区
生长素合成基因 左边界
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 冠瘿碱合成基因 右边界 与 Ti 质粒转移功能
(3)Con区(regions encoding conjugations): 该区段上存在着与细菌间接 合转移相关基因(tra),调 控Ti质粒在农杆菌之间的转移 。冠瘿碱能激活tra基因,诱 导Ti质粒转移,因此称之为接 合转移编码区。 (4)Ori区(origin of replication ): 该区段基因调控Ti质粒的自 我复制起始。
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提高作物品种 遗传改良的效率。
第二节 目的基因的获得
根据获得基因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根据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进行基因克隆; 从基因组DNA或mRNA序列克隆基因。
根据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进行基因克隆 主要步骤如下: 分离蛋白质 明确氨基酸序列 推导核苷酸序列 人工合成
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是目前研究最多、机理最清 楚、技术方法最成熟的转基因方法。第一批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 物就是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迄今所获得的200多种转基因植 物中,80%以上是利用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产生的。
(2)农杆菌转化的方法
农杆菌转化首先要求植物外植体能够产生乙酰丁香酮或 其它能够诱导Vir区基因的活性物质。 其次是农杆菌能够接近具有再生能力的感受态细胞。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的寄主范围很广,目前已知有90多科、 600余种植物可以感染。如烟草、大豆、棉花、马铃薯、油菜、花生、 番茄、苹果、杨树等用农杆菌转化都先后获得成功。遗憾的是大部分 单子叶植物很少或完全不能产生激活Ti质粒Vir区基因的信号分子。为 了克服根癌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障碍,许多研究者对感染的合适 部位和转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发现乙酰丁香酮和其它酚类化合物可 促进大麦、小麦等很多单子叶植物的转化。经过不懈努力,科学家用 农杆菌转化重要的单子叶植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都取得了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周期短、操作简单,体细胞变异小,遗传稳定;
缺点:材料局限,转化率低。
13
3.原生质体再生系统
原生质体恢复细胞壁具有分化再生能力,是应用最早 的再生受体系统之一。 优点:高效、广泛地摄取外源DNA或遗传物质,获得 基因型一致的克隆细胞,所获转基因植株嵌合 体少,适用于多种转化系统; 缺点:不易制备、再生困难和变异程度高。
第十七章 转基因育种技术
第一节 转基因育种的概念
一、植物遗传转化(植物基因工程) 以植物为对象,采用重组DNA技术, 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基因组,最 后获得外源目的基因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 的新植物类型。 核心技术是重组DNA技术
重组DNA(recombinant DNA):是指人工创造的自然界中 不存在的DNA分子。主要指利用不同生物来源的DNA分子拼 接的杂种DNA分子。
四、植物基因工程常用载体
• • • • 质粒(plasmid); 病毒载体(virus vector); 噬菌体(phage); 酵母载体(yeast vector);
以病毒载体和质粒载体介导的遗传转化比较多。
五、Ti质粒
有一种土壤细菌,称为农杆菌,它 能诱导植物伤口形成冠瘿瘤,细菌的 致瘤能力来源于细菌内的一个额外染 色体即质粒(plasmid),称Ti质粒。 还有一种细菌称发根农杆菌,决定 毛根症的质粒为Ri质粒,即诱发寄主植 物产生毛根 . Ti和Ri质粒是理想的基因克隆载体, 通过它们可以将外源的DNA转移到植物 细胞,并再生出能够表达外源基因的 转基因植物。
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提高作物品种 遗传改良的效率。
第二节 目的基因的获得
根据获得基因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根据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进行基因克隆; 从基因组DNA或mRNA序列克隆基因。
根据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进行基因克隆 主要步骤如下: 分离蛋白质 明确氨基酸序列 推导核苷酸序列 人工合成
致毒区
有关的遗传座位 冠瘿碱代谢 酶编码基因 Ti 质粒复制起始点
根据其诱导的植 物冠瘿瘤中所合成的冠 瘿碱种类不同,Ti质粒 可以被分成四种类型: 章鱼碱型 胭脂碱型 农杆碱型 农杆菌素碱型 (或称琥珀碱型)
T-DNA 区
生长素合成基因 左边界
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 冠瘿碱合成基因 右边界 与 Ti 质粒转移功能
Ti质粒是根癌农杆菌染 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 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 约有150-200kb大小。在病 原菌致病过程中,其中的一 段DNA分子(T-DNA)能够 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能够 稳定表达。
T-DNA 区
生长素合成基因 左边界
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 冠瘿碱合成基因 右边界 与 Ti 质粒转移功能
可用于农杆菌转化的外植体种类很多,从单细胞(通 常是原生质体)、悬浮培养细胞和愈伤组织(未分化的胚 性细胞)、薄壁细胞层、组织切片(如萝卜韧皮部和马铃 薯块茎薄壁组织)到各种植物器官,如叶、根、茎和花组 织的切段等。
基因转移技术的一般操作
以根瘤农杆菌转化双子叶植物叶片为例 1.将表面消毒的叶片切成小块 2.小块在过夜培养并稀释到一定浓度的根癌农杆菌液中浸泡 几分钟,以便让根癌农杆菌感染叶片切块的伤口。 3.从菌液中捞出小块,培养基中培养2天。 4.在含头孢霉素选择培养基中筛选转化细胞。继续培养,转 化的细胞分化出芽。 5.将芽转入含有抗生素的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 6.将完整的转基因植株移栽到土壤中。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的寄主范围很广,目前已知有90多科、 600余种植物可以感染。如烟草、大豆、棉花、马铃薯、油菜、花生、 番茄、苹果、杨树等用农杆菌转化都先后获得成功。遗憾的是大部分 单子叶植物很少或完全不能产生激活Ti质粒Vir区基因的信号分子。为 了克服根癌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障碍,许多研究者对感染的合适 部位和转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发现乙酰丁香酮和其它酚类化合物可 促进大麦、小麦等很多单子叶植物的转化。经过不懈努力,科学家用 农杆菌转化重要的单子叶植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都取得了成功。
二、转基因育种 将植物遗传转化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 培育具有特定目标性状的植物新品种。
转基因育种技术的一般实验流程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化,质粒
抽提与鉴定
移栽
分子检测
继代繁殖 农杆菌的转化与活化
外植体制备
选择培养
浸
染
共培养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
二者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有两点重要区别:
11
常用的受体材料有以下几大类型: 1.愈伤组织再生系统
外植体材料经过脱分化培养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转化(带有目
的基因质粒的农杆菌侵染),分化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优点:外植体来源广,繁殖快,易接受外源基因, 转化效率高。 缺点:遗传稳定性差、嵌合体,因此需要连续的再生系统
12
2.直接分化再生系统
外植体材料细胞不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阶段,而是直 接分化出不定芽形成再生植株。 现已建立了一些植物幼芽、胚轴、茎尖分生组织等外植体 诱导形成直接分化芽再生体系。
A.原生质体共培养法
该方法是Marton等1979年以原生质体为受体建立起来的, 随后经过一系列的改进,现在是植物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 转化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将受体与供体在一起培养,通 过接触感染而发生转移,供体常用农杆菌、病毒载体等形式。 取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同刚刚长出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作短暂的共培养,促使农杆菌和植物细胞之间发生遗传物质 的转化。
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是目前研究最多、机理最清 楚、技术方法最成熟的转基因方法。第一批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 物就是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迄今所获得的200多种转基因植 物中,80%以上是利用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产生的。
(2)农杆菌转化的方法
农杆菌转化首先要求植物外植体能够产生乙酰丁香酮或 其它能够诱导Vir区基因的活性物质。 其次是农杆菌能够接近具有再生能力的感受态细胞。
第一,传统技术一般 只能在生物种内个 体间实现基因转移 ,而转基因技术所 转移的基因则不受 生物体间亲缘关系 的限制。
第二,传统技术是在生 物个体水平上进行, 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 组,所转移的是大量 的基因,不可能准确 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 作和选择,对后代的 表现预见性较差。 转基因技术转移的是 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 ,功能清楚,后代表 现可准确预期,因此 ,转基因技术是对传 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 。
烟草原生质体与Ti质粒转移的共培养法程序为:
①从烟草无菌苗中分离原生质体,并预培养24小时。
②原生质体与农杆菌混合培养,原生质体浓度 l05/ml、农杆 菌l07/ml,20℃下保温32小时。
③冲洗去游离的细菌,将原生质体培养在有抗生素(250mg/ L万古霉素,200mg/L羧苄青霉素, 200mg/L链霉素)的培 养基中,这些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而对原生质体无毒害。 ④3周后,离心收集细胞团,再培养在无激素培养基上,2周 内,转化的细胞团是激素非依赖性生长细胞团,在该培养基中 可快速生长,而非转化的细胞团则生长很慢,最后变褐死亡。
第四节 植物遗传转化的载体系统
一、载体的概念
载体(vector):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的工具
本质是一段DNA分子,是指能在连接酶作用下和外源DNA片段或基因连接 ,并运送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
二、载体的功能 作为植物基因转化的载体,必须具有两种功能: 一是它能作为媒介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去,并且整 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DNA上 二是它能提供被寄主细胞的复制和转录系统所识别的DNA序 列,即启动子和复制子起始位点,以保证转化的外源基因能 在植物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
其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 从细胞或组织获得DNA并纯化 – 用限制酶切割DNA
– 将获得的限制片段连接到载体上, 外源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形成的 杂种DNA分子称为重组DNA分子 – 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在宿主细 胞内重组DNA分子复制,产生大量 相同拷贝的重组DNA分子,称为克 隆 – 克隆的DNA分子可以从宿主细胞中 回收,纯化 – 克隆的DNA可以转录和翻译,其产 品可以被分离出来用于研究或商业 开发
二是直接利用花粉和卵细胞受精过程进行基因转化,如花
粉管导入法、花粉粒浸泡法、子房微针注射法等。
优点:生殖细胞不仅具有全能性,而且接受外源遗传 物质的能力强,导入外源基因成功率高,更易 获得转基因植株。又因生殖细胞是单细胞,转 化的基因五显隐性影响,外源目的基因充分表 达。因此利用生殖细胞作为转基因受体与单倍 体育种技术相结合,可简化和缩短育种纯化过 程。 缺点:获得单细胞只能在开花期,常受到季节及生长 条件的限制。
T-DNA 区
生长素合成基因 左边界
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 冠瘿碱合成基因 右边界 与 Ti 质粒转移功能
致毒区
有关的遗传座位 冠瘿碱代谢 酶编码基因 Ti 质粒复制起始点
第五节 基因转导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细胞)
农杆菌转化法
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法
遗传转化分为两种: 一种是生物载体介导的遗传转化; 一种是非生物载体介导的遗传转化。
良好的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应满足如下条件: 1、必须具有脱分化和再生能力,能够形成新的植物体。高 效稳定的再生能力; 2、受体材料要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3、外植体来源方便,如胚和其它器官等;
4、对筛选剂敏感; 5、能够接受外源基因,并通过基因重组或其它途径使外源
基因稳定地插入植物染色体组,转化率高
就非载体转化而言,该系统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种质转化系统和直接转化系统。 种质转化系统:以植物自身的生殖系统种质细胞,如花粉 粒通道法。 直接转化系统:不用任何载体,采用物理化学方法直接将 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如基因枪法、脂质体法、超声波 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