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

你所知道的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人称孟襄阳。一生怀才不遇,布衣一盛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

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著有《孟浩然集》,名篇有《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其

诗风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知识链接:(1)文学常识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谢灵运[南朝·宋]

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王维、孟浩然等

(2)作者背后的经典故事: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

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3、解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汉

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

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这首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

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4、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翻译):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置身诗境

问题设置:诗歌中选择了哪些意象?展开联想从意象的归类中你看到了几幅景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

画面:山中景:山中有悠然的钟声;山中有朦胧的月光;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幽静冷清)

江边景: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江边有小贩的叫卖;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江

边有……(喧哗嘈杂)

2、缘景明情

问题设置:文中作者的情感指向是什么?

(二)炼字型答题渗透

问题设置:有人说“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用的很妙,你同意吗?为什么?

高考诗歌鉴赏链接:

①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④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⑤参考答案:

同意(步骤一:摆明观点)

“争”意为:争先恐后之意。(步骤二:解释意思)

“争”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江边争先恐后的行人,听到了江边小贩的叫卖、讨价还价的争执

,只一“争”字,把江边那种 喧哗嘈杂的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喜悦。(步骤三:还原画面、分析情感)

3、比较阅读: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归嵩山作

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同: 异:

2、炼字型答题技巧巩固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要点:

登岳阳楼导学案

理解诗歌:1、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从哪句可以看出?

( )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 )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2、 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 ),后者是( )。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 )。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小结:全诗四联,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 ”。写出了年轻有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观的感叹。为下文的写景、( )拉开了序幕。颔联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 )的境界,并暗含着对国家时局的担忧。颈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自身遭遇和处境的( ),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不平。尾联则创造了一个身在江湖,心在长安的境界,完成了一个忧国忧民( )的爱国诗人和人民诗人的形象塑造。

《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