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人理论综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把关人理论总论

一、关于“把关人”理论的发展

1、“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把关人的存在及其把关的标准。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2、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

怀特的“把关”模式的不足在于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此外这个模式没有说明新闻把关的标准。

3、到上个世纪90 年代初休梅克和里茨提出了五个层面的把关模式(个体层面、传播常规层面、组织机构层面、超强媒体、社会体制层面),把关人理论已经从个人层面发展到了体制层面。这个五层面把关理论是个普遍的传播学理论,并不是针对网络传播的,更缺乏对网络传播把关特殊性的思考,但仍适用于网络传播。

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1、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

2、专业标准和市场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

3、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

三、“把关”过程的实质:一句话就是要与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一致,体现它,根据其进行取舍。

1、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而进行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2、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尽管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3、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四、把关人的类型

把关人是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因为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这些工作人员的过滤或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所以他们便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把关人这一概念,现在已得到大众传播学者的普遍承认,把人的作用、性质也随之成为大众传播学的重要课题。

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

通俗地说“把关人”理论,指的是: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负责搜集、过滤、处理、传播信息的传播者被称之为“把关人”,他们的行为就是“把关”。

一般认为所谓的把关人就是记者、编辑或者是媒介,但是其实政府是最大的把关人.而每个人自身又是把关人,即人人都是把关人.

五、政府与把关人理论

政府是最大的把关人:媒介是政府的喉舌.

人人都是把关人:在人际传播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直接地传递信息,这些信息是人么经过自己脑袋过滤之后再进行传播的.人么可以选择说什么,也而已选择不说什么.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理解和对待自己接触过的消息,从而进一步传给别人.

无论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公开发布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它们必须对最后与受众见面的内容进行精挑细选,将之压缩成精华,"把关"在此显得格外重要,既不能让一条无聊的新闻占据黄金版面,也不能漏登一条精彩新闻。

第二章网络与把关人理论

一、网络时代把关人的存在性

(一)在网络传播时代,由于两个原因,导致网络传播中,并没有类似传统传播意义上的“把关人”。

1、传播的双向性使得传播的权力泛化,任何人都拥有传播的权力,则传播者的权威性被削弱;(传播主体)

2、信息传播的自由化使传播的范围具有了无限的广阔性,容易造成信息泛滥。(传播内容)

但是,在网络传播中,有一种最终的力量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真正能够吸引受众的信息保留下来,而剔出没有传播价值的“垃圾信息”。

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沉默的螺旋”——被大多数传播者认同和发布的信息,最终将占据主流地位,得以保留和流传,而只有少数传播者认同的信息,就会随着传播者为了避免孤立而保持的沉默而消失。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它又符合“使用——满足”理论,因为在网络传播者,传者和受者的角色定位是模糊的,传者同时也是受者,能得到传者的认同同样意味着这些传者在自己身为受者的时候已经认同了这些信息,也就是说这些信息能够愉悦受众,而不能愉悦受众的信息则无法在信息的海洋中维持使其持续发布的成本。因为这种力量起到了“把关”作用中最关键的过滤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将这种力量看作是一种具有“把关”作用“类把关人”。(二)网络传播中仍需要把关人

1、网络传播的优势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光速性、信息海量性、低成本性、高互动性等特点。。网络传播媒介的这些优势使得网络媒介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主流媒介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各种网站如雨后春笋一样建立起来,传统媒体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争取保持优势。

2、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导致虚假信息泛滥。

(2)信息来源复杂,管理难度大。最主要的是自媒体。因为没有正规的采编权,网络信息传播的来源十分复杂,其大致可分为:一、转载,即从传统媒体获取的信息;二、原创,即网络媒体自己采编获取的信息;三、“自媒体”信息,包括网友提供的消息,论坛、博客等流传的消息评论等。

第三类的信息传播者———“自媒体”———极为复杂。很多网友自身进行的传播,本身就缺乏严格的把关有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论坛、博客等个人化的传播方式,“艳照门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3)海量的信息使信息质量下降,受众无从选择。主要是受众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星系而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