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力学实验
理论力学基础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基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验证理论力学的基本定理和物理规律。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和熟悉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位置、力的方法和技巧;3. 验证质点运动学、动力学方程和牛顿三定律。
实验原理1. 运动学: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x = x_0 + vt + 1/2at^2` 这一二次方程表示。
2. 动力学:质点的力学性质与作用力和质点的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F=ma` 来表达。
3. 牛顿三定律:质点的任何一个运动都受到了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同时该物体也对其他物体产生了反作用力。
实验装置和材料1. 平滑水平直轨道2. 重物(用于加在轮小车上)3. 光电开关4. 计时器5. 弹簧测力计实验过程1. 通过轮小车在轨道上做运动,利用光电开关测量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分别放置不同位置的光电开关进行测量。
2. 通过在轮小车上增加不同质量的重物,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作用力,并测量质点加速度。
3. 记录数据,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实验结果及分析1. 运动学方程验证:通过不同位置的光电开关测得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数据,我们可以将其代入运动学方程`x = x_0 + vt + 1/2at^2`中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
2. 动力学方程验证:通过在轮小车上增加不同质量的重物,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的作用力,并测量质点加速度。
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动力学方程`F=ma`中,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3. 牛顿三定律验证:通过观察轮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反作用力,并测量反作用力的大小,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验证了理论力学的基本定理和物理规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验证了相应的物理规律。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掌握了物体质量、位置、力的测量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书
实验法测量物体重心实验报告书试验设备名称: 实验内容:1、悬吊法;2、称量法;3、观察渐加荷载、突加荷载、冲击荷载、振动荷载;试验方法:1、悬吊法:对组合型钢悬吊两次,利用二力平衡原理,用一张A4纸图示出重心位置。
对于学习过CAD 绘图的同学,可以相机成像后输入到计算机内,用CAD 绘图技术找出重心位置。
实验结果的图形附于报告后。
2、称量法:连杆重量超出弹簧秤的称量范围,此时要称出连杆的重量,并确定其重心,就要应用理论力学中的合力矩定理。
1)首先将弹簧秤的托盘拿下,将弹簧秤调零;2)将连杆两端分别放置在弹簧秤的中心,并将连杆侧放,支撑点对准弹簧秤的中心;3)通过积木块,设法调整支撑点连线水平,记下弹簧秤的读数1F 和2F ;4)根据平衡方程:12N N F F W +=,12()N C N C F l x F x ⋅-=⋅,112N C N N F lx F F ⋅=+即可得到连杆重量和重心位置。
1N F2N F l W C x3、观察渐加荷载、突加荷载、冲击荷载、振动荷载:将合适重量的物体分别缓慢放入、突然放入、从高处突然松手落入、放入有偏心块转动的电机,观察a )渐加荷载、b )突加荷载、c )冲击荷载、d )振动荷载的特点,并简单画出荷载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图。
测量动滑动摩擦因数实验报告书试验设备名称: 实验内容:测量摩擦角;测量动滑动摩擦因数;试验方法: 1、测量摩擦角:两名同学合作,在摩擦测试仪底板上放置好摩擦块,缓慢抬升摩擦测试仪底板,使其倾角慢慢增加,增加到某一角度,物块开始下滑,记下此时摩擦测试仪底板OF t(a )OFt(b )OF t(c )OFt(d )的倾角ϕ;反复实验5次,求出平均值f ϕ,此即摩擦角,并计算静摩擦因数:f f tg ϕ==2、测量动滑动摩擦因数:1)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A :试块甲B :倾角为φ的被测试材料C :试块甲上的不透光档距,s 1=3cm L 1,L 2:光电管D :CDY-1智能计量仪t 1(或仪器上的Δt 1)为计量器上显示物块A 经过光电管L 1时通过路程s1的时间,t 2(或仪器上的Δt 2)为显示物块A 经过光电管L 2时通过路程s 1的时间,t 4=t 3+(t 2-t 1)/2,t 3为从L 1到L 2的路程所需的时间。
力学系列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力、力矩、牛顿定律等。
2.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 理论力学实验台2. 力传感器3. 弹簧测力计4. 水平仪5. 三角板6. 直尺7. 秒表8. 计算器三、实验原理力学实验主要研究力、力矩、牛顿定律等力学基本概念,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并测量相关物理量。
1. 力的合成与分解: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一个力,或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
2. 力矩:力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力矩的大小和方向与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3.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2)实验步骤:① 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水平。
② 用力传感器分别测量两个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记录数据。
③ 将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画在坐标纸上,以力的大小为线段长度,以力的方向为线段方向。
④ 以两个力的交点为起点,作两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并连接对角线。
⑤ 测量对角线的长度和方向,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
2. 实验二:力矩的测量(1)实验目的:验证力矩的概念,测量力矩的大小。
(2)实验步骤:① 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水平。
② 用力传感器测量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记录数据。
③ 在实验台上固定一个水平仪,确保其水平。
④ 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水平仪上,测量力臂的长度。
⑤ 计算力矩的大小,验证力矩的概念。
3. 实验三:牛顿定律的验证(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实验步骤:① 将物体放在实验台上,确保其水平。
② 用力传感器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记录数据。
③ 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加速度。
理论力学平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理论力学中力的平衡原理;2. 掌握二力平衡和三力平衡的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二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若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三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时,若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理论力学实验台;2. 三力汇交平衡实验装置;3. 量角器;4. 直尺;5. 水平仪;6.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调整实验台水平,确保实验装置稳定;2. 按照实验要求,将实验装置安装在实验台上;3. 使用量角器测量各个力的作用角度;4. 使用直尺测量各个力的作用线;5. 使用水平仪检查各个力的水平方向;6. 记录实验数据;7.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二力平衡和三力平衡原理。
1. 实验数据:- 力1:大小为F1,方向为θ1;- 力2:大小为F2,方向为θ2;- 力3:大小为F3,方向为θ3。
2. 数据处理:- 验证二力平衡:F1 = F2,θ1 + θ2 = 180°;- 验证三力平衡:F1 = F2 = F3,θ1 + θ2 + θ3 = 360°。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二力平衡:实验中,力1和力2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三力平衡:实验中,力1、力2和力3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满足三力平衡条件。
2. 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理论力学中二力平衡和三力平衡原理的正确性;-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力的平衡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理论力学中二力平衡和三力平衡原理的正确性,达到了实验目的。
在实验过程中,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今后学习理论力学打下了基础。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装置的稳定性,确保实验顺利进行;2. 使用量角器、直尺和水平仪等仪器时,要保证准确度;3.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清晰、完整,便于后续分析。
2018-05-17-理论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理论力学实验指导书张天伟力 学 实 验 室2018 年 05 月一、测量重心实验1、测量重心的重要性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空间中,任何物体的各个质点都受到铅垂向下的地球引力作用,习惯称之为重力。
物体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物体的重心是力学和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许多工程问题中,物体重心的位置对物体的平衡或运动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起重机的重心位置若超出某一范围,起重机工作时就会出事故;高速旋转的轴及其上各部件的重心如不在转轴轴线上,将引起剧烈振动而影响机器的寿命甚至发生事故;飞机、轮船及车辆的重心位置对他们运动的稳定性和可操控性也有极大的关系。
因此,测定物体重心的位置,在工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实验测量重心的方法及原理工程中经常遇到形状复杂或非均质的物体,此时其重心的位置可用实验方法确定。
另外,虽然设计时重心的位置计算的很精确,但由于在制造和装配时产生误差等原因,待产品制成后,其重心不在设计的范围内,也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进行重心的测定。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1)悬吊法对于薄板形物体或具有对称面的薄零件,可将物体悬挂于任一点 A,待平衡时,设法标出线段 AB,根据二力平衡公理,重心必在此线上。
再将该物体悬挂于任一点 D,待平衡时,设法标出线段 DE,则两线段的交点 C 就是该物体的重心。
(2)称重法对于形状复杂、体积庞大的物体或由许多零件组成的物体系,常用称重法测定重心的位置。
假设物品的重心距一端的距离为 x c,为测定 x c的值,将物体一端置于台面上,一端置于磅秤上,读出磅秤的读数 F1;再将物体左右调换方向放置,读出磅秤读数 F2。
则物体的重量为:W= F1+ F2重心距离一端的距离为:3、学习目标理解重心的概念;掌握悬吊法与称量法测重心的方法;实测组合型钢试件与发动机连杆的重心位置。
4、实验工具设备及试件组合型钢挂件发动机连杆水平尺积木垫块电子秤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顺时针旋转电源开关,打开试验台电源。
理论力学实验
理论力学实验(机械振动部分)王润勇贾培强编写唐山学院基础教学部组编目录机械振动测试的意义与实验要求,,,,,,,,,,,,,,, 2实验一测量简谐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幅值,,,,,,,, 3实验二测量简谐振动的频率(综合性实验),,,,,,,,,, 6方法1 双踪示波比较法方法2 利萨如图形法实验三测量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综合性实验),,,,,,,, 12 方法1 幅值判别法方法2 相位判别法机械振动测试的意义与实验要求一机械振动测试的一般意义机械振动是理论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动测试实验可使学生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研究机械振动规律的重要手段。
振动测试在于通过传感器、放大器以及显示或记录仪器,测量机械、工程结构(或力学模型)运行中其重要部位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量,并了解机械或结构的动特性,如固有频率、固有振型、阻尼及刚度等,从而了解机械或结构的工作状态,为机械或结构的动力设计服务。
振动信号可以反映机械的运行状态和结构的损伤。
上世纪90 年代,利用振动测试对运行机械的故障进行诊断和对工程结构的损伤进行检测已为众多科研工作者所重视。
运行监测和故障诊断已逐渐成为由振动理论、振动测试和信号分析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重要学科。
其中,振动测量和实验分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1. 实验前认真做好预习,阅读实验指导书,复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等。
2. 对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等,要初步了解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3. 认真、清楚地了解实验所需记录的数据项目及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好数据记录表格。
4. 进入实验室后,要注意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安静。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动用室内的仪器、设备。
实验中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更不准隐匿不报。
5. 认真接受教师对实验预习情况的抽查、提问;仔细聆听教师对实验课程内容的讲解。
6. 操作仪器、设备之前,应注意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理论力学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理论力学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3. 掌握质点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实验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1. 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质点运动学:研究质点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3. 质点动力学:研究质点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
三、实验仪器1. 理论力学演示台2. 滑轮组3. 弹簧测力计4. 水平仪5. 秒表6. 铅笔、纸、直尺四、实验步骤1. 观察演示台上的实验装置,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2.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将物体放置在演示台上,观察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利用滑轮组,使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记录数据,计算加速度。
4. 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将两个相同的物体分别放置在演示台上,通过相互作用力使它们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5. 测量物体运动学参数:使用秒表测量物体通过一定距离所需时间,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6. 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以及通过滑轮组产生的拉力。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实验数据:F1 = 2.0 N,m = 0.5 kg,a1 = 4.0 m/s²F2 = 3.0 N,m = 0.5 kg,a2 = 6.0 m/s²实验结果:F1/a1 = F2/a2 = 2.0/4.0 = 3.0/6.0 = 0.5 N/kg,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3. 验证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数据:F1 = 2.0 N,F2 = -2.0 N实验结果:F1 = -F2,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摩擦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摩擦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1、滑道倾角的调节滑道倾角可通过两种方式调节,即电机快速调整和手动慢速微调。
其中,电机快速调整由电机传递动力,经电机减速部分减速后输出,通过电磁离合器带动蜗杆转动,由此带动蜗轮传动,蜗轮轴输出使滑道转轴运动,实现滑道的倾角变化。
将电线插头插入交流220V,50HZ电源插座,按下实验装置操作面板上总电源开关、机动电源开关,转动滑道升降开关。
向左旋转滑道升起,倾角增大。
向右旋转滑道倾角减小,直至为零。
在使用手轮作慢速微调之前,需按下手动电源开关,向左旋转手轮滑道升起,倾角增大。
向右旋转手轮滑道倾角减小。
2、角度的显示通过角度传感器和显示仪表即时反映滑道倾角的变化值。
当转轴带动滑道转动时,角度传感器将测得数据传送到显示器,即可反映出滑道的倾斜角度,角度显示精度值为0.01度,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减少实验角度测量的误差。
该部分电源在总电源开通时开通。
在使用本实验装置前,须将工作台作水平调整,以免引起滑道倾角的累计误差。
3、计时通过光电门来实现。
二、实验装置MC50摩擦实验装置是由滑板倾角调整机构、角度显示机构和数字测时器三部分组成。
通过滑块在不同材质的滑道上运动,可以测定静、动摩擦系数及物体的加速度。
并可以进行在不同情况下物体滑动、翻倒的演示。
三、实验内容测定木材与铁轨之间的静、动摩擦系数,以及了解当滑块高度较大时,不同载荷下滑块翻倒和滑动的情况。
(1)改变滑板的倾角,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2)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平均加速度,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3)当滑块高度较高,加载不同载荷时,其在自重作用下,测定滑块向下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以及滑块向上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角。
四、实验步骤1、静摩擦系数实验(a) 调整好滑道倾角角度,使滑块放到滑道上不下滑为准;(b) 旋转手动微调按钮,将滑道的倾角慢慢调大,直到滑块达到将滑未滑时停止,记下此时滑道倾角,即摩擦角;(c) 将所测得的倾角代人静摩擦系数公式,即可得木块与铁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理论力学实验
《理论力学实验》讲义前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才聘用的市场化,都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为此,我们突破长期以来《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无实验的状态,初步建设了理论力学实验室,开展了《理论力学》实践教学活动。
《理论力学实验》作为《理论力学》新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这样一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开阔学生的眼界,加强《理论力学》的工程概念,了解这门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紧密关系,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大量与《理论力学》相关的产品和科研成果作为《理论力学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参观图片实物、实验演示以及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达到实验的目的。
实验的结果考核将采取填写实验报告、撰写小论文和交习作的形式进行。
目前,《理论力学实验》主要包括三项内容:1、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创新应用实验。
2、动力学参数测定实验3、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
第一项实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创新应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大量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向学生展示《理论力学》的工程意义和工程应用,开阔学生的眼界。
2、通过学生对大量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的观察分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力学分析方法的掌握。
3、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锻炼他们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
二.仪器设备1、挂图、照片。
2、40余套产品、模型、设备和零部件。
三.实验内容(一)静力学部分(一)曲柄滚轮挤水拖把的受力分析与过程其计算简图如图2,应用虚位移原理可以得出D F 和B F 的关系。
]sin cos 1[sin 22θθθOA AB OA ODOA F F B D -+⋅⋅⋅=二者的过程关系如下图:(二)桑塔那汽车用的千斤顶受力分析与自锁条件千斤顶受到平面汇交力系的作用,已知车重G,容易求得1F和2F。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2017
《理论力学》 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实验一 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重心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合力概念的理解;2、用悬挂法测取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3、用称重法测物体的重心位置并用力学方法计算重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装置;2、不规则物体(各种型钢组合体);3、连杆模型;4、台秤。
三、实验原理物体的重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再利用柔软细绳的受力特点和两力平衡原理,我们可以用悬挂的方法决定重心的位置;又利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可以测取杆件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重量。
物体的重量:21F F W +=;重心位置:Wl F x C 1=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A 、悬挂法1、从柜子里取出求重心用的组合型钢试件,用将把它描绘在一张白纸上;2、用细索将其挂吊在上顶板前面的螺钉上(平面铅垂),使之保持静止状态;3、用先前描好的白纸置于该模型后面,使描在白纸上的图形与实物重叠。
再用笔在沿悬线在白纸上画两个点,两点成一线,便可以决定此状态的重力作用线;4、变更悬挂点,重复上述步骤2-3,可画出另一条重力作用线;5、两条垂线相交点即为重心。
B、称重法1、取出实验用连杆。
将连杆一端放在台秤上,一端放在木架上,并使连杆保持水平。
2、读取台秤的读数,并记录;3、将连杆两端调换,并使摆杆保持水平;4、重复步骤2;五、数据记录与处理A、悬挂法(请同学另附图)B、称重法1、实验时应保持重力摆水平;2、台称在使用前应调零。
实验二、四种不同类型载荷的比较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四种常见的不同载荷;2、比较四种不同类型载荷对承载体的作用力特性。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1、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装置;2、2kg台秤1台;3、0.5kg重石英沙1袋;4、偏心振动装置1个。
三、实验原理渐加载荷、突加载荷、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是常见的四种载荷。
不同类型的载荷对承载体的作用力是不同的。
将不同类型的载荷作用在同一台秤上,可以方便地观察到各自的作用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相互比较。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规律和平衡条件的学科,是力学的基础学科。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理论力学实验的总结,加深对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理论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 理解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4.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报告主要总结了以下三个实验:1. 摩擦实验2. 重心实验3. 合力与分力实验1. 摩擦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摩擦系数的关系。
实验原理:滑动摩擦力F与正压力N、摩擦系数μ的关系为F=μN。
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调整实验台面水平;(2)测量正压力N,并记录;(3)改变摩擦系数μ,重复步骤(2);(4)测量滑动摩擦力F,并记录;(5)绘制F-N、F-μ关系图。
实验结果:滑动摩擦力F与正压力N、摩擦系数μ成正比。
2. 重心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实验原理: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吊法和称重法确定。
实验步骤:(1)将不规则物体悬挂在实验装置上,调整悬挂点位置,使物体保持平衡;(2)记录悬挂点位置,即为重心位置;(3)使用称重法测量物体重量,并记录;(4)计算重心位置。
实验结果: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吊法和称重法确定。
3. 合力与分力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实验原理: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也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调整实验台面水平;(2)测量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记录;(3)使用分力实验装置,将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4)测量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记录;(5)使用合力实验装置,将两个分力合成一个合力;(6)测量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记录。
实验结果: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也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实验装置,掌握了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方法;3.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最终版
成绩理论力学计算机实验报告平面桁架内力计算姓名:谢宗言学号:6011207469指导教师:叶金铎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建筑工程系2011级土木工程四班2012年4月目录实验一、平面桁架内力计算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内容: (4)三.实验步骤: (4)四.计算题目,计算结果与结果验证 (5)五. 学习体会与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平面桁架内力计算一.实验目的:1.熟悉FORTRAN软件和平面桁架计算程序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用文本编辑器编写原始数据文件,保存文件。
3.学习查看计算结果文件。
二.实验内容:1.使用循环节点法求平面简单桁架的杆件内力和约束反力。
2.使用循环节点法求平面复杂桁架的杆件内力和约束反力。
三.实验步骤:1. 创建计算文件夹创建平面桁架计算的文件夹,文件名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或汉语拼音。
2. 原始数据文件的编辑原始数据文件的编写方法按照教材指定的方法编写,编写前要给结构编写杆号,节点号。
编辑数据文件的方法是,打开记事本,编写数据文件,数据之间用逗号或空格隔开,保存数据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DAT,或TXT,退出文本编辑器。
将编写好的数据文件以COND1命名,存入创建的计算文件名下。
3. 执行计算将计算文件TRUSS.EXE拷入计算文件名下,点击计算文件名TRUSS,执行计算(程序自动生成结果文件RESU1.DAT/ RESU1.TXT)4. 计算结果的查看用记事本打开结果文件查看计算,结果文件的扩展名为*.DAT/*.TXT。
5. 重复计算的执行首次计算(第一组数据),按上述二至四步进行,重复计算,(两组以上数据)在输入第二组数据之前,将第一组的数据,包括原始数据文件和结果文件改名,如将COND1.DAT该为C1.DAT,将RESU1.DAT该为R1.DAT。
四.计算题目,计算结果与结果验证1.习题3.3结构与载荷如图1所示,求杆的内力和支座反力。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理论力学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理论力学。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理论力学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转动惯量概念的理解;2.掌握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3.学习用图解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转动惯量是物体在转动过程中的惯性大小的量度,它反映了物体对转动的抵抗能力。
转动惯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以及转动轴的位置有关。
本实验采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三线摆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体悬挂于三条等长的细线下端,使物体在水平面内作小幅度的摆动。
当物体摆动时,三条细线的张力相等,且物体对三条细线的拉力之和为零。
设待测物体质量为m,三条细线的长度为l,物体质心到转动轴的距离为r,则物体的转动惯量为:J=mr^2实验中,通过测量物体摆动周期T和细线长度l,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J。
三、实验步骤1.将三线摆悬挂在支架上,调整三条细线的长度相等,且使三条细线的悬挂点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2.将待测物体悬挂于三条细线下端,使物体在水平面内作小幅度摆动。
用秒表测量物体摆动10个周期的时间t,计算出单个周期的时间T=t/10。
3.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测量三条细线的长度l,记录数据。
5.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J。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表1 物体摆动周期和细线长度测量数据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出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J:J=mr^2=m(l/2)^2=m(50.0/2)^2=625m(g·cm^2)其中,m为待测物体的质量,以克为单位。
由于本实验中未测量物体的质量,因此转动惯量的结果以m(g·cm^2)为单位表示。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中,我们发现物体摆动周期T与细线长度l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通过测量物体摆动周期T和细线长度l,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J。
本实验方法简单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同时,通过本实验,我们也加深了对转动惯量概念的理解。
(完整word版)理论力学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摩擦实验实验报告(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专业:工程力学学院: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小组成员学号:1453621 1453225 1453213 1453424 1453229 1453430姓名:王云林周培钊梁浩光管箫杨周洋张鑫实验目的1.测定木与铁之间的静滑动摩擦系数。
2.测定当滑块高度较大时,在斜面上保持平衡所需的最大与最小荷载并作受力分析。
3.处理实验数据,计算理论值并与测量值作误差分析。
4.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本质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装置与仪器●装置本实验用MC50摩擦实验装置来完成。
MC50摩擦实验装置是由滑板倾角调整机构、角度显示机构组成。
通过滑块在不同材质的滑道上运动,可以测定物体的摩擦角并显示角度。
可以进行在不同情况下物体滑动、翻倒的演示。
1、滑道倾角的调节:滑道倾角可通过两种方式调节,即电机快速调整和手动慢速微调。
2、角度的显示:通过角度传感器和显示仪表即时反映滑道倾角的变化值,角度显示精度值为0.01度。
1、滑道角度显示仪2、手动微调按钮3、电动调节按钮4、电动调节角度5、角度调节电源开关6、光电门7、滑道8、手动微调9、计时器显示仪10、计时器操作键11、光电门接入端口12、计时器电源开关13、活动平台调节仪14、活动平台●仪器砝码、铁块(680g、30×30×100mm)、滑轮、托盘(30g)等。
实验内容1、通过改变斜面倾角测量木与铁间的静摩擦系数。
2、当滑块较高时,在一定的倾角下,在其自重作用,测定滑块向下滑动时的荷载及滑块向上倾倒时荷载。
实验原理●静摩擦因数的推导当滑道倾角为θ时,若物块恰好不滑下,则此时 ΣFx = 0:mgsin θ-Fs = 0ΣFy = 0:N -mgcos θ= 0 又因为 Fs= Nfs 得 fs = tan θ ●物块在斜坡上的受力分析1、倾斜角25°时向下滑动(或倾倒)时的理论载荷推导假设滑块质量为m ,底面边长为a ,高b ,滑道ψ倾角,以沿滑道向下的方向为x 轴方向,垂直于滑道向上的方向为y 轴方向,其受力分析右图所示。
理论力学仿真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仿真实验报告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理论力学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力学基本原理,培养力学自学能力、力学建模能力(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力学分析能力(力学理论分析能力、力学实验分析能力、力学数值仿真能力)。
二、实验内容力系平衡问题、复摆运动分析研究三、实验原理在做力系平衡实验时根据梁受力平衡列出方程求解未知力,在复摆运动分析研究实验时根据微分方程列出微分方程组,将力学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代入MA TLAB 程序,会得出复摆的运动规律曲线。
四、实验过程1、力系平衡问题⑴力学模型建立、描述⑵数学模型建立对左端列出平衡方程:;0=∑F x;0;0==∑∑M F Ay 对右端列出平衡方程:;0=∑F x;0;0==∑∑M F AyJ mga dt d /sin 22ϕϕ-=⑶数学模型求解仿真梁的左端列平衡方程:eq1='FAx-FD*cos(1/6*pi)=0';eq2='FAy+FBy+FD*sin(1/6*pi)-4*q=0';eq3='FBy*2-8*q-M+8*FD*sin(1/6*pi)=0';梁的右端列平衡方程:eq4='4*FD*sin(1/6*pi)-M=0';eq5='FCx-FD*cos(1/6*pi)=0';eq6='FCy+FD*sin(1/6*pi)=0';s=solve(eq1,eq2,eq3,eq4,eq5,eq6,...'FAx','FAy','FBy','FCx','FCy','FD');q=5000;M=20000; 代入方程,FAx=subs(s.FAx)FAy=subs(s.FAy)FBy=subs(s.FBy)FCx=subs(s.FCx)FCy=subs(s.FCy)FD=subs(s.FD)2、复摆运动分析研究⑴力学模型建立、描述⑵数学模型建立设m=5kg g=10N/kg a=1.5m J=15 ϕ=200 ω=0列微分方程组:⑶数学模型求解仿真[ϕϕ',]=[y 1,y 2]列微分方程组:⎪⎩⎪⎨⎧-='='J pi y y y y /))180/*sin(*5.1*10*5(1221>> plot(T,Y(:,1),'-',T,Y(:,2),'-.')五、实验结果分析讨论1、力系平衡问题的MATLAN的求解结果为:FAx =8.6603e+003FAy =5000FBy =10000FCx =8.6603e+003FCy =-5000FD =10000故:2、复摆运动分析研究的MATLAB的求解结果为:故:>> plot(T,Y(:,1),'-',T,Y(:,2),'-.') 得规律曲线:故:。
理论力学实践教学环节(3篇)
第1篇一、引言理论力学是力学学科的基础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理论力学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理论力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1. 实验教学(1)静力学实验:主要包括测量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以及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等。
实验内容包括弹簧测力计、杠杆原理、滑轮组等。
(2)运动学实验:主要包括测量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
实验内容包括单摆、滚摆、自由落体等。
(3)动力学实验:主要包括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
实验内容包括碰撞实验、抛体运动实验、振动实验等。
2.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理论力学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选题: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选择一个与实际生活或工程应用相关的课题。
(2)方案设计:学生根据选题,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计算方法。
(3)实验与计算: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和计算,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4)撰写报告: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提出改进措施,撰写实验报告。
3. 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是理论力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参观工厂、实验室等场所,了解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参加力学竞赛、讲座等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
(3)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1. 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理论力学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力学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法包括以下步骤:(1)实验预习: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
(2)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理论力学实验指书(定稿)
理论力学实验指导书机械工程系余江沈小云编广东海洋大学2007年4月前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才聘用的市场化,都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为此,我们突破长期以来《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无实验的状态,初步建设了理论力学实验室,开展了《理论力学》实践教学活动。
《理论力学实验》作为《理论力学》新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这样一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开阔学生的眼界,加强《理论力学》的工程概念,了解这门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通过参观图片和实物、实验演示以及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达到实验的目的。
目前,《理论力学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创新应用实验。
2.动力学参数测定实验3.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
目前我校理论力学实验室主要开设有关动力学参数测定部分的实验。
动力学参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动力学参数的理解。
2.掌握动力学参数测定某些方法。
3.锻炼分析能力、实验方法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仪器设备1.ZME-1型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台。
2.常规测量仪器。
三、实验内容1.求重心的实验方法。
2.固有频率的测定和分析。
3.转动惯量的测定和误差分析。
4.非均质复杂物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5.四种载荷的区别和实验。
(选做)6.自激振动实验。
(选做)四、实验要求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把实验台移至工作位置,将水平尺放在桌上,调节撑地螺杆使台面纵向、横向都显水平,接上电源,准备好风速仪和转速仪表。
2.实验时应严肃认真、积极思考、独立操作。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有关数据,按教学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4.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爱护实验台和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一求重心的实验方法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合力概念的理解;2.根据二力平衡原理,用悬吊法测取组合型钢的重心;3.根据合力矩定理,用称量法求连杆的重心并用力学方法计算重量。
【参考文档】理论力学实验指导书-优秀word范文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理论力学实验指导书篇一:理论力学实验指导书理论力学实验指导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实验一刚体基本运动特性分析和机构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动手组装几种常见的运动机构,增加学生对运动机构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2.分析典型刚体的曲线平动与刚体的定轴转动的区别,加深对这两种刚体基本运动的认识;3. 3.初步认识刚体的平面运动,理解角速度的意义。
4.培养学生从机构模型中抽象运动机构的能力二、实验设备、仪器 1. 机构模型2.DJ-1型运动分析组合教具3.计算机运动分析软件三、实验原理 1.刚体平动(1)刚体平动时其上任一直线始终与原位置保持平行;平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加速度、轨迹相同;(2)刚体平动时可以归结为点的运动。
2.刚体定轴转动(1)刚体定轴转动时,其上有一固定不动的轴线,确定刚体在空间的位置用转角刚体转动快慢及方向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表示;表示,(2)定轴转动刚体除转轴上的点外,其余各点均作圆运动,可以选用自然坐标法研究各点的运动。
3.刚体的平面运动(1)刚体平面运动时,其上各点到某固定平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平面运动可以简化为平面图形在其自身平面内的运动;2)刚体平面运动(可以分解为随基点的平动和相对基点的转动。
四、实验步骤1.刚体平动分析1.1在机构运动中观察刚体平动,并分析其上各点轨迹(至少画出二点的轨迹)。
1.2回答问题(可参看教材)(1)刚体平动时,其上任一直线始终与原位置___________,刚体上各点轨迹形状__________。
(2)用矢量法分析刚体平动时,其上各点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3)归纳研究刚体平动的方法 2.刚体定轴转动分析2.1观察定轴转动刚体并分析其上各点轨迹(至少画出二点的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数设置 开启各仪器的电源开关,计算机进入W2K平 台,点击“uTekSs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系统”(参见附 4.X),进入“信号与系统分析”,点击“工程”→“新 建工程“,进入“设置”菜单或屏幕右端“采集参数” 设置测量参数,具体参数选择为: 采样频率:5120Hz;电压范围:程控放大自检最佳放大 倍数;通道数:2;触发参数:触发方式(正触发), 触发电平(20%),触发延迟(-40),触发通道(1); 采集控制:采集方式(监视采集),监视类型(频谱), 有无效控制(有);采样方式:内部,基准通道号 (1);数字滤波:低通,滤波频率:下限(0),上 限(5000);
2 上式称函数 f (t ) 的傅氏积分公式。如令
f (t )
1
[ f (t )e j t dt ]e j t d
(4)
G ( )
f (t ) e j t dt
f (t ) 1 2
(5)
则式(4)可写成
G ( )e j t d
式中 表示施加冲量的瞬时。
如果在t=0的瞬时施加冲量S,则相应的冲击力F=S(t) 当S=1,即施加单位冲量时,冲击力 F (t ) ,因此 有的书中把 函数又称为单位脉冲函数。
函数的积分表达式,即
( x)
2 1
cos xd
上式表明: 函数可以由等振幅的所有频率的正弦 波(用余弦函数表示)来合成;换言之, 函数能分 解为包含所有频率的等振幅的无数的正弦波。
T
x (t ) dt T
0
x (t ) cos n tdt
1 0
bn
2 T
T
x (t ) sin n tdt
1 0
常数项
a0 2
表示周期振动 x (t ) 在一个周期T中的平均值。
a0 2 An sin( n1t n )
n 1
式(2)也可写成 x (t )=
(6)
以上两式表明,f (t ) 与 G ( ) 可以通过积分互相表达,式 (5)叫做 f (t )的傅氏变换。
G 在振动力学中,( ) 又称非周期函数 f (t ) 的频谱函数。 频谱函数的值一般是复数。它的 G ( ) 称非周期函数f (t ) 的频谱或幅值频谱。与周期函数的频谱不同,非周期 函数的频谱是 频率 的连续曲线,故称连续频谱。 通常对一个非周期函数 f (t ) 求傅里叶变换 G ( ) ,即表 示对 f (t ) 作频谱分析。
k F
fn
1 2
k m
4-1-5 用“三线摆”法验证均质圆盘转动惯量理论公式 实验目的 1. 了解并掌握用“三线摆”方法测取物体转动惯量的方 法。 2. 分析“三线摆”摆长对测量的误差。 “三线摆”是测取转动惯量的一种常用方 法。给摆一个微小偏转,然后自然释放,摆 就会产生扭振。同样的摆线长,不同的转动 惯量,摆动的周期是不相同的;而同样的转 动惯量,不同的摆长,摆动的周期也不相同。 因此,“三线摆”的摆动周期不仅与物体的 转动惯量有关,而且与摆线的长度也有关。 根据摆的线长和摆动周期,可以推算出三线 o 摆在线性振动范围内圆盘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为 2 2
在
实验4-3-1测试梁的各阶固有频率实验中梁的振动 可以看成是周期振动,其中使用锤击实现瞬态激励可以 看成是非周期振动。
用 函数表示冲击力
对作用时间短、变化急剧的力常用它的冲量进行描述。
函数的定义是
0 t (t ) t
(1)
0
(t ) dt 1
(2)称重法 使用连杆、水平仪、积木和台称,利用已学力学知 识,用称重法求出连杆的重量,并确定其重心位置。
xc l
FN1
W
FN2
4-1-4 比较渐加、突加、冲击和振动四种不同类型载荷
实验原理 渐加载荷、突加载荷、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是常见的 四种载荷。将不同类型的载荷作用在同一台秤上,可以方 便地观察到各自的作用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相互比 较,可清楚地了解不同类型的载荷对承载体的作用力是不 同的。
如果函数f(t)的周期T无限增大,则f(t)成为非周期函 数。傅氏积分和傅氏变换是研究非周期函数的有力手段。 与周期函数不同,非周期函数的频谱是连续曲线。 由数学知,若非周期函数f(t)满足条件:(1) 在任一 有限区间满足狄氏条件;(2) 在区间 ,+ ) 上绝对 (可积,则在f(t)的连续点处有
数据采集:先点击工具栏中的 “示波” 进入示波界面, 试敲力锤,检验力度是否合适,合适后进入“采集”, 并根据提示进行测试;测试毕,点击工具栏中的“系统 分析”→“幅值和相位”,查看测得的幅值和相位图形, 通过点击工具栏中的“→”,“←”,或键盘“→”, “←”,移动光标找出与固有频率理论计算值接近的峰 值,即梁的实际固有频率并填入记录表格。
根据 傅里叶级数理论,任何一个周期函数如果 满足狄里赫利条件,则可以展成傅氏级数,即
x (t ) a0 2 ( an cos n 1t bn sin n 1t )
n 1
(2)
式中
a0 2
1
T
2 T
称为基频;系数 a0 , an , bn 由下式确定:
an 2 T
略去dx后的二次项并简化后,得
Q M x m ( x, t )
2M x
2
(B)
m x p ( x, t ) A 2 y t 2
将式(B)代入式(A),得 由材料力学知识知 得
2 x
2
M EJ
2 y t
2
2 y t
2
。将M式代入上式,
x
( EJ
理论力学实验、振动基础实验
4-1-1单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的刚度和固有频率测定 4-1-3 用实验方法求不规则物体重心 4-1-4 比较渐加、突加、冲击和振动四种不同类型载荷 4-1-5 用“三线摆”法验证均质圆盘转动惯量理论公式 4-3-1 测定梁的各阶固有频率
周期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是简谐振动。即用时间t的正 弦或余弦函数表示的运动规 律。其一般表达式为
式中
(3)
2 2 An an bn , n tg
an bn
, n 1, 3,… 2,
可见,一个周期振动可视为频率顺次为基频 1 及整数 倍的若干或无数简谐振动分量的合成振动过程。这些分量 依据n=1,2,3,…分别称为基频分量、二倍频分量、三 倍频分量等等。因此,傅氏展开也称为谐波分析。
b
l b 梁模型
图 4-12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用瞬态激振法确定梁的各阶固有频率。 实验原理 试件是一组矩形截面梁,从理论上说,它应有 无限个固有频率。梁的震动是无穷多个主振型的叠 加。如果给梁一个大小合适的瞬态力,相当于用所 有频率的正弦信号同时激励。使用锤击进行瞬态激 励时,要求相应时间 T 2 / 这里的 是感兴趣 的频率上限。 梁因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由速度传感器获取并 将其转换为与速度信号成正比的电信号,该信号通 过测振仪放大后输出给数据采集分析仪。
2 y x
) A 2
p ( x, t )
m ( x, t )
上式就是欧拉-伯努利梁的横向振动微分方程。
对于等截面梁,E,J为常数,则上式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
EJ 4 y x 4 A 2 y t 2 p ( x, t ) x m ( x, t )
二、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上式中令 p(x,t)=0, m(x,t)=0,得到梁的横向自由 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
4-1-3 用实验方法求不规则物体重心 实验原理 物体的重心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利用柔软细绳的受力 特点及两力平衡原理,可以用悬挂的方法确定其重心 的位置。利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测取杆件的 重心位置和物体的重量。 实验方法 (1)垂吊法 将型钢片状试件,用细绳将其垂吊在上顶板前 端的螺钉上,以此可确定此状态下的一条重力作用 线;另换一位置垂吊,又可确定另一条重力作用线。 通过两种垂吊状态下的重力作用线,便可确定此物 体的重心位置。
梁的横向振动
实际的梁具有连续分布的质量和弹性,因此,称 之为弹性系统。并符合理想弹性体的基本假设,即均 匀、各向同性、服从胡克定律。 由于确定弹性体上无数质点的位置需要无限个 坐标,因此弹性体具有无限多个坐标,因此弹性体是 具有无限多自由度的系统。 它的振动规律要用时间和空间坐标的函数来描 述,其运动方程是偏微分方程,但是在物理本质上 振以及振动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上与有限多个自 由度是相似的。
Adx
2 y t
2
Q (Q
Q x
dx ) p ( x , t ) dx
(A)
化简后为
Adx
2 y t
2
Q x
p ( x, t )
再由各力对垂直于Oxy平面的轴的力矩平衡方程,得
(M M x dx ) m ( x, t ) dx p ( x, t ) 2 dx 2 M (Q Q x dx )dx 0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 与仪器框图、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等。
两端简支梁
f1 = 26.250 ; f2 = 108.75 ; f3 = 241.25
两端固支梁
f1 = 31.250, f2 = 111.25, f3 = 223.75
一般的周期振动可以借助傅里叶级数表示成一系 列简谐振动的叠加,该过程称为谐波分析。设周期振 动 x(t) 的周期是T,则有 x x (t nT ) n 1, 2, … 3
渐加 F/N 冲击 F/N
F/s 突加 F/N 振动 F/N
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