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电学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电学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电学基本概念(人教实验版)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

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与电流方向相

反)。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

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8、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内

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但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9、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10.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11.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12.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13.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首尾”)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4.并联:把元件并列(“首首尾尾”)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5、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16、电流:符号:I。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

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17、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第六章欧姆定律

电压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压:符号:U。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

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

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符号:R。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

千欧(KΩ)。

1兆欧(MΩ)=103千欧(KΩ); 1千欧(KΩ)=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

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

和通过的电流无关,不加电压时U=0, I=0,R≠0)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

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

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

比。

2.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

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

则有R总=nR

④串联电路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④并联电路中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

第七章、电功率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

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电能)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

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

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实> U额时,则P实> P额;灯很亮,易烧坏。

当U实< U额时,则P实< P额;灯很暗,

当U实= U额时,则P实= P额;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

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

“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

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

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

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生活用电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

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7.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

第八章电和磁

磁场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

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

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

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生磁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

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

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注意:入的电流方向应由下至上放置)如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

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

制。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

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左手定

则)

3、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磁生电

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

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

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右手定则)

4、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6.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7.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实验

一.伏安法测电阻

1.

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如图

3.电路图:(如右图)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

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

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P=UI

2.实验器材:

(图中所画元件)

3.电路图:(如右图)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

的作用是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

初中电学公式大全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2.I=I1=I2=…=I 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 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

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 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 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

电源电压)

6.R=R1+R2+…+R 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

和)

7.1/R=1/R1+1/R2+…+1/R 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

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

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

应的电阻的反比)

[根据题目已知的条件不同可以灵活地转变公式]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平方)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 n(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平方)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平方)/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

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平方)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平方)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

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

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初中物理电学习题(带答案)

一.电流、电压、电阻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短导线的电阻比长导线的电阻小 B.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C.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 D.同种材料长度相等,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2.两条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电阻线,长度分别为3米和1米,20℃时它们的电阻之比为3:1,当温度上升到40℃,它们的电阻之比是(横截面积变化不计)[ B] A.大于3:1 B.等于3:1 C.小于3:1 D.等于1:3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铁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B.同种材料的导线,若长度相同,则细的导线电阻大 C.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细的导线电阻一定大 D.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长的导线电阻一定大 4.有关导体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长度大的,电阻一定大 B.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定大 C.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 D.铝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5.将图12的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当滑片向左移动时,要使电阻减少,下列哪种接法正确[B ] A.a和b B.a和c C.c和d D.b和d 6.如图13所示的滑动变阻器正确接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可以是[CD ] A.a和c B.b和c C.a和d D.b和d 7.图14,A、B、C、D中所示的为滑线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情况示意图,当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为[A ] 8.如果将图15中滑线变阻器的C、D二接线接在电路中的MN间,为使电压表读数变小,问触头P应该:[ D]

A.向左滑动B.向右滑动 C.向左、向右均可以D.无法实现 9.如图16所示,为一电阻箱结构示意图,下面关于此电阻箱接入电路电阻值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只拔出铜塞a、b,接入电路电阻为7欧姆 B.只拔出铜塞c、d,接入电路电阻为7欧姆 C.要使接入电路电阻为7欧姆,只有拔出铜塞c、d才行 D.将铜塞a、b、c、d全拔出,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 10.图17为电阻箱结构示意图,要使连入电路的电阻为7欧姆,应将铜塞插入插孔的是[ B] A.C和B B.A和C C.A和D D.B和D 11.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D]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 B.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 C.导体的电功率 D.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12.用伏特表、安培表测量电阻实验中,在连接电路时,下列注意事项中,其中不必要的一点是[B ] A.连入变阻器时,应使滑片位于变阻器值最大的位置 B.电键、安培表应接在靠近电源电流流出的一端 C.连入电键时,应先将电键打开 D.伏特表应与待测电阻并联,安培表应与待测量电阻串联,并使它们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极一端 13.在图18所示的电路中,有可能造成电源和安培表都损坏的是[A ]

总结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句话概括一个知识点】公式整理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新疆巴州尉犁县第二中学芦春莉 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七、实验原理:

初中物理电学范围组卷推荐文档

初中物理电学范围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标有“4V 0.25A”的小灯泡和“20Ω1A”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为确保电路安全,闭合开关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应控制在() A.0~8ΩB.8~16ΩC. 1 5~20ΩD.以上答案都不对 2.标有“2V 0.5A”字样的小灯泡和标有“20Ω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其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的量程为“0~O.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闭合开关,在不损坏用电器的前提下,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范围是() A.O.25A~0.6A,1V~2V B.O.3A~O.5A,1V~1.5V O.25A~0.5A,1.5V~2V C.D.O.25A~0.5A,1V~2V 3.(2014?苏州模拟)标有“2V 1W”字样的小灯泡和标有“20Ω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其中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则电流表、 电压表示数的范围是() A.0.25A~0.6A 1V~2V B.0.3A~0.5A 1V~1.5V 0.25A~0.5A 1.5V~2V C.D.0.25A~0.5A 1V~2V 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20V不变,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已知灯泡电阻为5Ω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20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

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是() A.20V~4V B.4V~20V C.8V~20V D.0V~20V 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25V,已知灯泡的电阻是5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20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点的过程中,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是(b点移动到a从P片. 25V ﹣.10VC.0﹣5V DB A.0﹣25V .5V﹣25V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Ω量程,R=60~3V量程,电流表用0~0.6A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不变,电压表用1).为了保证两表均不损坏,滑动变阻器能允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围 为0~20Ω 6ΩD.0~~4ΩC.4~6ΩB0 A.~4Ω.2 )未知,电源电压未知,下图不能测出R阻值的是(阻值已知,7.如图所示RR x0x .C.D.AB. )的阻值,其中不能实现的图是(8.电阻R已知,根据图中电表的读数来求出Rx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花古初中)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宜宾县双谊乡花古初中陈代秀实验名称:双管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存在 设计思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中,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浮力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和浮力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了双试管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一段封闭的长直玻璃管,内部染上颜色的小试管,烧杯、漏斗、水槽、水。 实验操作步骤: 1、将小试管插入长直玻璃管中。 2、将玻璃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小试管会掉出来。) 3、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4、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清楚的看到小

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6、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7、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口,再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仍然可以清楚的看到小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浮力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小试管内部染色: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同一组器材能同时直观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的存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 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 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

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 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 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 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初中物理电学试题(附答案)

题号一、填 空题 二、选 择题 三、多 项选 择 四、作 图题 五、简 答题 六、实 验,探 究题 七、计 算题 八、综 合题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每空?分,共?分) 1、物业工作人员来李明家收电费,他观察到李明家电能表的情况如图所示。然后从记录本上查出上月电能表的示数是811.6 kW·h。若按0.6元/ kW·h计费,李明家本月应缴电费_________元。李明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得超过_________W。 2、将“6 V 3 W”的灯泡L1和“6 V 2 W”的灯泡L2串联后接入6 V电路中,L1的实际电功率________W,并联后接人6 V电路中,电路的总功率为________W。 3、BCD—195K型电冰箱铭牌上有“输入电压220 V、耗电量0.7 kW·h/24 h、输入总功率120 W”等数据。其中“耗电量0.7 kW·h/24 h”这个数据的含义是:该冰箱正常使用24 h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如果按照输入总功率120 W和工作24 h计算,则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 kW·h,这个计算结果与冰箱铭牌上提供的相关数据差异较大,这是由于冰箱具有_______工作的特点而造成的。 4、有关资料表明,人体出汗时电阻为200—800 Ω,若此时人接触220 V照明电路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________mA —________mA,这么大的电流将会对人造成生命危险.安全电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 5、一个电热水壶,铭牌部分参数如下:额定电压220 V,额定功率模糊不清,热效率为90%。正常工作情况下烧开满壶水需要5 min,水吸收的热量为118 800 J,此时热水壶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J,其额定功率为________W,电阻是________Ω。若实际电压为198 V,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是________A,1 min内电热水壶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假设电阻不随温度改变) 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用试电笔(也称测电笔)接触D点时氖管发光,接触E点时不发光,说明D、E 间_________。若试电笔接触A至F各点都发光,说明________。 7、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以及灯L的亮度_______(变亮,不变,变暗) 二、选择题 (每空?分,共?分) 8、一台家用彩色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最接近于( ) A.1 000 W B.200 W C.10 W D.1 W 9、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小华想验证他家电能表表盘上标注的每千瓦时的转数是否准确,于是,将标有“220 V 3 A”的用电器单独接入电路中,当该用电器正常工作5 min后,电能表的转盘正好转了110 r,则该电能表每千瓦时的实际转数应是( ) A.2 400 r B.2 000 r C.1 500 r D.1 200 r 10、电炉通电以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原因是( ) 评卷人得分 评卷人得分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自然百科]为什么松树能长在石缝里?石缝中生长对于树木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由于松树本身的良好适应能力,以及松树的树叶是针叶形,蒸发的水分也就比较少,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样可以生存。这就应了那句话,适者生存!

奇异的魔鬼三角区 百慕大三角(英语:Bermuda Triangle,又称魔鬼三角,有时又称百慕大三角洲;但此区域并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语源),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是由英属百慕大群岛、美属波多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区海域,据称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另有电影等以 此为名。 太阳黑子(sunspot)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

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通古斯大爆炸是怎么回事?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的大爆炸。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通古斯爆炸事件距今已届满一世纪,目前当地的森林与生态环境已恢复。此事件与3000多年前印度的死丘事件及1626年5月30日的王恭厂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初中物理九年级电学部分专项练习组卷解析

2015年初中物理九年级电学部分专项练习组卷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14成都)将标有“ ”字样的灯泡甲和“ ”字样的灯泡乙,分别串联和并联后,接在电压为的电源两端,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串联时,两灯都能正常发光 B.串联时,甲灯比乙灯更亮 C.并联时,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 D.并联时,甲灯的实际功率比乙灯的实际功率大 2.(2014曲靖)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灯L1不亮,L2亮,电压表有示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灯L 1 与L2并联,L1的灯丝断了 B.灯L 1 与L2并联,L1被短路了 C.灯L 1 与L2串联,L1的灯丝断了 D.灯L 1 与L2串联,L1的实际功率比L2的小很多 3.(2014苏州)为了测定风速的大小,小明设计了四种装置,如图所示.图中探头、金属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相连,可上下移动.现要求:当风吹过探头时,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上移动,且风速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以下四个图中符合要求的是()A.B.C.D. 4.(2013潍坊)小明家的饮水机具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当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饮水机的红灯亮绿灯灭;水被加热到预定温度时,饮水机内部的温控开关S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此时饮水机的绿灯亮红灯灭,下列电路中与上述情况相符的是() A .B . C . D . 5.(2013绵阳)在探究一个用电器中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时,李芳连接好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化.李芳连接的电路有不妥之处,改正的方法是()

A.将导线K的a端移至接线柱A B.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B C.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D D.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B 6.(2012营口)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A.灯L可能变亮B.灯L可能短路 C.电阻R可能断路D.电阻R可能短路 7.(2013沈阳)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L 与灯L2是串联,且灯L1被短路 1 B.电压表可测出灯L 两端的电压 1 C.电流表A 测的是灯L1的电流 1 D.电流表A 测的是灯L2的电流 2 8如图,电源电压和电灯L的电阻均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灯L的亮度变暗 C.电流表A 的示数不变D.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1 9.(2014南宁)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时,闭合开关,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BC、AC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AB=,U BC=,U AC=3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接着的实验步骤是()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资料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m 千克kg m=ρ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 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Ω 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 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 比热c 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单位换算: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初中物理电学试题及答案(绝对有用)

电学试题 一、填空题(5、6、7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抽水机使水管两端保持一定的水压,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持续的水流;电源使电路两端保持一定的,使电路中产生持续的_______,这种思维方法称为“类比法”。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合上开关S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2V,电压表V的示数为6V,电流表A的示数为0.3A。则通过灯L1的电流为______,电压表 V2示数为_______。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R=10Ω,R'上标有10Ω 1A字样,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上端滑到下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 4.某型号摄像机的随机蓄电池的容量是“2 Ah”(“2 Ah”的含义是:该蓄电池若以2 A的电流放电,可放电1 h。),输出电压为12 V。这样的蓄电池充好电后,能释放的最大电能为__________J。 5.把如图所示的“220V 100W”的灯泡,灯丝电阻为Ω,接到110V 的电路上,若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则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额定功率是。 6.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小明通过实验测得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由图可知,当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通过其灯丝的电流是 A;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则此时小灯泡L消耗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W。 7.当电源插头出现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情况时,一旦插入插座内,会造成短路的是___________(“甲”或“乙”)。

8.小明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如图是他设计的电路,(1)请你帮他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开关和电灯的符号;(2)小明请电工师傅正确安装完毕,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电工师傅用试电笔分别测试电灯两接线处和插座的两孔时,试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则电路的故障为。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与固体之间相互摩擦,才会摩擦起电 B.把A物体和B物体摩擦,结果A物体带负电,B物体带正电,由此可判定A物体得到电子 C.分别用丝线吊起甲、乙两通草小球,互相靠近时若互相吸引,则它们一定带有异种电荷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用细线吊起的塑料小球,小球被排开,小球一定带负电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D.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发热越多 11.小明和同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a、b两个电路进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比较”的探究活动,在保持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他们所记录的实验结果如下。你认为其中不可能的是() A.在a电路中,当灯L1和灯L2都发光时,取下灯L1,灯L2将会熄灭 B.在a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泡,接通电路后,灯L1和灯L2发光亮度不变 C.在b电路中,当灯L1和灯L2都发光时,取下灯L1,灯L2亮度不变 D.在b电路中,当灯L1被短路时,灯L2将会熄灭 12.如图所示,下列电器中不是应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风扇 B.电熨斗 C.白炽灯 D.电饭锅 13.如图电源电压不变,各电路中功率最大的是()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 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 是等效的。 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9.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 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 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1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 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 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焦耳。 16.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 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初中物理电学难题组卷

初中物理电学难题组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甲,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L1的额定电压为3V,L2的额定电压为2V.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中点时,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不损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常发光的小灯泡是L2,其额定功率为0.3W B.正常发光的小灯泡是L1,其额定功率为0.45W C.当L2两端电压为1.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15A D.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是1.5V 2.标有“6V 3.6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随两端电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把这种规格的两只灯泡串联接在6V的电源两端,则每只灯泡的实际电阻和实际功率分别为() A.10Ω0.9W B.6Ω0.9W C.6Ω 1.5W D.10Ω 1.8W 3.如图,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阻值为R时,其消耗的功率是30W;当接入电路电阻的阻值为3R时,其消耗的功率不可能是() A.10 W B.20 W C.30 W D.80 W 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c点时,电压表示数为4V,灯L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b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8V.已知灯L的电阻为 4Ω,电阻R ac=R ab,则灯L的额定功率是()

A.2W B.4W C.8W D.16W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0是一个8Ω的定值电阻.如果分别将下列的四个不同规格的灯泡接入电路的AB两点之间,且不会烧坏.则最亮的那一个灯一定是() A.“6V,3W”B.“4V,2W”C.“3V,3W”D.“2V,2W”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4.5V,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Ω 1A”,小灯泡L标有“2.5V 1.25W”(灯丝电阻不变),在保证小灯泡L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6A ②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4Ω﹣10Ω ③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3V ④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3﹣0.5A. A.只有②、④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使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之比为2:1,此时R2的功率为P1;再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之比为1:2,此时R2的功率为P2,则P1:P2为() A.1:4 B.1:2 C.1:1 D.4:1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4A,电压表的示数为12V;滑片P移动到中点时,R1消耗的功率为P1;滑片P 移到b点时,R1消耗的功率为P1′,P1:P1′=25:9,滑片P在中点和在b端时,R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