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典型城市环境治理的九大模式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典型城市环境治理的九大模式概述
陈海秋
(中协人才技术交流咨询中心,北京100038)
摘要: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是治理主体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一切行动的规则、标准与方向。

近年来国外兴起了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自愿性环境治理模式等多种环境治理模式,这些治理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环境治理具有借鉴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国外;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城市环境治理模式与公共治理模式、全球治理模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涵义是指治理主体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一切行动的规则、标准与方向,又称城市环境治理范式。

主要包括治理主体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原则、治理目标、治理绩效等在内的分析框架。

国内外环境治理的模式多种多样,一些治理模式对城市环境治理具有借鉴与参考作用。

1典型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简介
1.1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
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是指作为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及其机构,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措施和手段,对作为被管理主体的企业、农户、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活动及其相应后果进行干预的制度制定和行动的总称。

这种模式强调发挥政府部门的主体作用,各种环境政策和制度大部分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操作,作为一种行政行为而通过政府体制进行实施,使环境治理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之间的不对等性;二是政府行政管理权的内容泛化;三是从治理手段上看,以行政性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四是从环境治理机制上看,是中央集权式的运行管理机制。

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与其他模式相比,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影响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分别涉及计划、规划、建设、能源、财政、金融、工业、农业、卫生、商业、交通等各个部门的工作。

因此城市环境治理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各个方面的复杂又艰巨的任务,具有很强的全局性和综合性。

只有政府才有足够的权威和能力来组织和协调如此繁杂的工作。

二是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通过行政机构,采用强制性手段来实施环境政策,具有强制性、直接性和高效性等特点,这对于处理紧急性、偶发性环境事件,具有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优势。

1.2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
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是指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管理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改善提高环境基础设施运行质量与效率的一种模式。

与传统的政府主导环境基础设施管理模式相比,该模式通过打破政府主导建设运营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实行建设与运营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达到弥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和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

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的形式主要有:①管理合同。

在管理合同中,政府仍然是设施的所有者,负有提供设施的建设、扩建所需的资金和承担所有管理运营外的风险。

民营企业负责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和管理,并通过收取用户费、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等渠道获得相应的回报。

②BOT (建设-运营-移交)模式。

在BOT下,由政府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投资者筹资和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在有限的协议期内拥有、经营和维护该设施,通过收取服务费收回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商业利润。

在协议期满后,投资者将完好的环境基础设施无偿地移交给政府。

BOT
模式应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优势。

③合资。

合资模式是政府和私营部门按照一定比例出资建设和运营环境基础设施,双方共同拥有设施并共同分担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④TOT模式。

TOT模式是指政府对其建成的环境基础设施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向社会投资者出让资产或特许经营权,投资者在购得设施或取得特许经营权后,组成项目公司。

该公司在合同期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该设施,通过收取服务费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利润。

合同期满后,投资者将运行良好的设施无偿地移交给政府。

⑤社区自助模式。

社区自助模式是指经社区成员同意,自主建设有关污染处理设施,其管理方是社区组织,实施方一般为专业公司,而费用由用户或社区成员自我负担。

这种模式对于居民小区、写字楼和市政管网难以覆盖的城市边缘区而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3自愿性环境治理模式
自愿性环境治理模式是指由各类组织(政府、行业协会、国际组织和机构与企业自身等)自愿发起的高于环境政策法规要求的各种制度和安排,以达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的。

尽管种类繁多,但所有自愿性环境治理的共同之处是:它们不是法定地承诺,而是企业进行额外的努力来削减污染。

在本质上,法律没有要求污染企业发起或遵守自愿性协议。

因此,与其他环境政策工具不同,自愿性协议不适用于同一行业中的所有企业,对所有企业没有同样的负面影响或要求遵守同样的环境标准。

按所涉及的不同参与方和公共机构所发挥的作用不同,自愿性环境治理制度可分为以下种类:单边承诺、私下协议、谈判性协议与开放性的自愿性计划。

自愿性环境治理模式的动力机制表现在:一是避免或降低政府环境公共管制的成本,可以增加企业利润。

二是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销售收入。

三是实施自愿性环境管制可以在利益相关者中建立好的声誉,使其支持企业发展,增加企业利润。

四是参与和实施自愿性环境管制计划,可以使企业获得和发现节约原材料,改善生产流程,实施清洁型生产工艺和技术的信息和机会,在提高制造过程效率的同时,能削减生产成本,进而改善环境绩效,获得企业环境绩效和利润同步增长的双赢。

1.4合作型环境治理模式
合作型环境治理有多种方式,蒂姆·佛西探讨了两方式:一是地方政府参与协商并执行环境管制的方式;二是投资者与地方居民通过协商的形式达成一种公私合作关系的方式。

蒂姆·佛西认为,合作型环境治理与公私合作的伙伴关系是形成环境政策的一个有力的政策手段,这一手段可以减轻公司投资的冲突,鼓励公共部门及公民组织对这一投资发生作用,从而使得这一投资可以符合地方社会政策及基础架构的需求。

尽管关于合作型环境治理的定义尚不清晰,但毫无疑问,这一治理与地方政府参与、政治文化及环境治理相关。

很多关于公私部门合作的研究仅关注于投资者与国家之间在资金方面的合作问题。

实际上,环境治理受到地方文化中环境道德意识因素的影响,与某一地方政治框架中对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相关。

蒂姆·佛西还认为,合作型环境治理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它为担心损失的投资者与地方民众之间提供了一个双赢的方案。

它允许地方民众就新技术和投资项目参与协商和讨论,这有助于更加成功地实现技术转移。

合作型环境保护治理可以保证地方自行决定他们的环保目标,在已有技术基础上认识问题并加以沟通,而不仅仅是对现有技术加以实施。

1.5透明型环境治理模式
透明型环境治理模式是由美国创立的以提高透明度为视角的环境治理新范式。

1984年12月,位于印度北部城市波帕尔的一家工厂发生了一起致命的化学毒气泄漏事件,这一悲剧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

在群情激愤的情况下,1986年,美国立法者通过了《紧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

这项法案要求工厂每年都要向公众披露其释放的化学气体量。

对波帕尔悲剧的回应显示出,美国在环境规制方面已经创造了一种新的范式。

此前,环境规制的主要措施是对气体排放设限,通常要求使用特殊的技术或设备以改善环境质量。

新通过的法案则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环境规制方法。

它对气体排放并不设限,而仅仅是要求公司报告其排放水平,这项法案强化了公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通过向公民赋权,让他们参与到有关环境治理的决策制定和实施中来。

这种通常被称之为披露式规制的方法日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采用,并成为环境治理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提高透明度来改善环境。

《紧急计划和社
区知情权法》的实施有助于公民获取相关信息。

然而,信息获取仅仅是环境治理新范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直到1992年世界环境发展峰会举行时,公民才真正在环境治理中发挥了作用。

此后,公民不但有权获得有关环境的信息,而且可以参与到环境治理的决策中去,并对其加以修正。

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关键,因为在这些国家,民主尚未纳入治理结构,或者说民主治理还不成熟。

1.6环境自觉行动治理模式
环境自觉行动是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并受到重视的一种新范式。

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环境治理模式,由于仅仅依靠指令和干预的方式,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激励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的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环境治理原则和范式的重大转变。

可持续发展不仅标志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一次飞跃,并且激发了人们对各种形式的环境治理范式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这些环境行动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在强调广泛的社会参与性的基础上,重视组织和个人在环境行为方面创新性、主动性、自觉性的发挥。

因此这类行动通常被称为“环境自觉行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环境自觉行动”的定义是:“包括一切自觉性的、并非法律或法规所强制要求的环境行动;包括制定环境行为准则、方针,建立能够促进组织在环境方面持续改进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承诺,开展环境审计,编制环境报告,第三方认证以及同政府订立旨在改进环境行为的协议等具有广泛内容的途径和方法。

”环境自觉行动是基于现有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使企业在环境创新方面有足够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针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政策环境,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最为节省而有效的途径来应对复杂的环境问题,也有能力在投资运作方面在环境与经济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从而走上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持续改进相协调的发展之路。

尽管在目前的情况下,环境自觉行动还不能作为一个主要的实施机制来取代现有的环境治理范式,但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1.7环境治理契约模式
公共环境治理问题除了边强制命令外,还有契约模式的环境治理等其他更具合法性、效率性和公正性的方式。

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改变传统的环境规制方式,探讨环境契约的积极意义。

环境治理契约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目前已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的认同,主要的契约模式有公害防止和补偿协议、社区共管、水流域契约等:①公害防止协议是针对企业经济自由和居民环境权平衡所设计的新型治理技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契约,是对传统治理污染的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补充。

污染的公害问题一般涉及到致害者、受害者、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但通常致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私人契约治理结构常常被忽略,政府成为公害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症结。

缔结公害防止和补偿协议的目的,是使本来属于居民的环境权复归于居民,使本来属于私人的责任还给私人承担,使本来私人能够自我救助的救济方式重新发挥其原有的救济功能。

②社区共管。

环境治理是需要成本投入的一种公共产品,政府保护和治理环境需要好的管理方式,不能出现为了多数人利益而剥夺少数人利益的新的不公正现象。

能否通过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从根本上消除对自然保护区的威胁、保护自然这一思想被称为“社区共管”模式。

社区共管模式的基本做法是根据自然保护区当地群众生存发展的需要,通过促进参与和利益共享使周边群众和社区从自然保护区的可能破坏者变成共同管理者,把孤立的生态系统变成开放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从而达到长期有效、持续发展的目的。

社区共管是一种参与性管理、协作管理和伙伴管理,大大缓解了保护区与周围社区的矛盾,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职责与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

③水流域契约。

1.8清洁生产治理模式
清洁生产治理模式就是以清洁生产方式预先对城市环境进行治理的一种模式。

清洁生产的概念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存在着许多不同而相近的提法,欧洲专家认为,所谓清洁生产就是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防治战略,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生产过程来说,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
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处理的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概括为:针对生产过程、产品,服务持续实施的综合性预防的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和环境风险的策略。

对于生产过程,它意味着充分利用原料和能源,消除有毒物料,在各种废物排出前,尽量减少其毒性和数量。

对于产品,它意味着减少从原材料选取到产品使用后最终处理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的影响;对于服务,则意味着将环境的考虑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清洁生产的思想是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企业全方位受益,
“末端治理”要向“清洁生
产”转化。

为了有效地减少人类和环境的风险,需要把传统侧重于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污染的重心向生产过程的“上游”转移,从污染产生的源头去消减污染。

面向污染预防的环境污染防治战略对策体系的优先顺序是:首先在污染产生过程中削除或减少废物或污染物,对未能削减的废物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循环回用和综合利用,采取适当的污染治理技术完成进入环境前的污染削减,对残余的废物或污染物进行妥善的处置、排放。

清洁生产,作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环境保护战略的重大转变,它是对传统生产方式与近20年环境污染防治实践的经验总结,它将资源与环境的考虑有机融入产品及其生产的全过程中,着眼于生产发展全过程中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

它不仅注意生产过程自身,而且对产品从原材料的获取直至产品报废后的处理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统筹考虑,因而它对深化环境污染防治,转变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粗放经营的传统线性生产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9“三位一体”环境治理模式
“三位一体”环境治理模式就是基于市场、公
众、政府三方协作的一种环境治理模式。

市场、公众、政府等社会各个主体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会影响环境问题的有效治理。

鉴于市场化环境治理的缺陷和公众参与的不充分,政府应主动利用市场机制,寻求公众支持,利用相关法规政
策的强制性,形成“三位一体”环境治理模式,共同分担环境责任。

为此:一是要充分利用市场的政策即税收、价格和收费政策,调节城市环境问题。

二是制定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的政策。

积极建立大型项目环境影响的公众听证制度、媒体监督制度及投诉热线,培养公众环保责任意识。

三是制定环境标准以及颁发许可证,灵活运用政府的干预政策。

“三位一体”环境治理模式在实
践中已发挥作用。

例如河北宣化县“三位一体”环境治理模式就让昔日的黄羊滩由黄变绿。

黄羊滩地处张家口市宣化县,北据洋河,南依黄羊山,面积达9733hm 2,原始地貌为疏林草原。

后由于人为破坏,导致土地大面积沙化,黄沙直逼到周边村庄的墙外,曾是京津等地沙尘暴的源头之一。

2001年,由北京绿化基金会搭桥,中信集团公司
开始和宣化县共同治理这片沙地,至此,一种“企业、协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有效治理模式在黄羊滩上诞生了。

目前,中信集团分两期共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高标准完成造林面积
1333hm 2。

依托中信集团的巨资、各科研单位的技
术支撑,以及当地政府和驻军的共同努力,黄羊滩有林地面积已恢复到4666多hm 2,沙漠化进程已得到有效控制,流沙带全部非活化,地面扬沙量下降了70%,森林覆盖率增加到50%,植被覆盖率增加到95%以上。

初步形成了乔灌草结合的生态系统,并成为当地的一个著名景点。

2结语
目前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很多,各国应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切实有效的环境治理模式,使城市环境治理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璐.BOT 模式及其主要形式比较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
2005,(11):43-46.
[2]李伟,姚薇之.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模式[J].资本市场,
2004,(3):69-71.
[3]Arora,Seema and Timothy Cason.An Experiment in Volun -tar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Participation in EPA's 33/50Program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 -agement,v.28,1995,271-286.
[4]Decker,Christopher S.“Implications of Regulatory Respon -siveness to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Strategies ”working paper [R].Department of Business Economics and
(上接第2页)从污染龙头大户赤坎造纸厂开刀,强制该厂新建一条排污专用管道,由渠首厂址开始,沿着河的右岸,埋设直径0.8m、总长约3km 的排污管道,使造纸废水与南桥河彻底分开,直接排至下游调顺岛附近的军民围垦区。

到2003年,纸厂因破产停工,厂址改为房地产开发。

从此,纸厂污水绝流。

为彻底根治南桥河水的污染问题,经过各有关专家研究,决定采用“河、渠分家,净、污分流”的防污治污方案。

1993年由城建部门主办、市政勘测设计院设计,在南桥河两岸,各增建一条截污涵洞。

截污涵洞为钢筋混凝土方框箱涵,封闭断面积为2.5m×2.5m=6.25m2,分别埋设于挡墙一侧的河床。

截污涵洞由渠首直通下游,将南桥南、北路两侧的所有沟渠、下水道污水以及集流雨水全部拦截引入截污涵内排走,形成河道与沟渠下水道彻底分家。

由截污涵专门排放全部生活、生产污水和集流雨水,南桥河道则单独排放赤坎水库下泄的净水,实现净、污分流;当赤坎水库来水充沛(如泄洪)时,还可通过上游节制闸的控制,将水库净水引入截污涵进行冲洗去淤。

截污涵洞建成后,所有污水被集中引排到下游,将由正在筹建的赤坎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

在建截污涵洞的同时,还对原已污染的南桥河床进行疏浚,清除淤泥垃圾,保持流水不腐。

南桥河通过防污治污处理后,再加上对沿河居民进行环保卫生宣传教育,订立有关保护水源、防止污染的条例、公约,加强对环保、卫生工作的监管,到20世纪末,南桥河赤坎市区的河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洗身革面,去污除臭,逐步实现了“水清沙净、鱼虾复活、蛙鸣雀跃”的可喜现象。

3.2绿化美化
南桥河在摆脱洪涝灾害和污染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逐步走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

a)首先,在赤坎水库下游河滩和渠首左右岸,建设了面积约百亩的南桥公园。

经过城市园林局和园林职工的精心培育管理,公园内绿树交拥,碧草如茵,鸟语花香,令人陶醉。

b)其次,在南桥南、北路两侧都种上整齐的风景树;沿岸商住区所有庭院,都见缝插针地进行了绿化;河道的两岸平台,设置了宽3~5m的花坛,在满铺地毯草的花坛内,疏密有致地种上茉莉、扶桑、凤尾葵、红杜鹃、鸡蛋花、相思柳和细枋榔等花草。

路树和花坛均配备专人经常护理、喷灌,花团锦簇,四季常青。

c)沿河几公里长的护岸墙上,全部换上了以花岗岩石材雕制的栏杆和路灯灯柱,供人们临河倚栏憩息。

在南桥以上的河段,还在河心安装了5座彩色喷泉。

每当入夜,华灯照耀,飞瀑水花冲击辉映,令人心旷神怡,引来不少游人和情侣。

4结语
南桥河环境的演变沧桑,今昔对比,如梦如幻,使人恍然有隔世之感。

可用诗词《如梦令》以作概括:
曾记南桥河首,纸厂排污泄垢,毒液满河槽,阵阵冲天恶臭。

呼救,呼救,两岸居民苦够!
暗道、沟渠拼凑,脏水粪浆齐溜,垃圾堆满河,处处蚊蝇鼠鼬。

哀否,哀否,违法无人追究。

改革创新破旧,环保人人动手,疏浚并拦污,分泄沟、河左右。

除垢,除垢,桥下河清水秀。

河岸雕栏建就,绿草鲜花巧绣,泉喷映华灯,入夜明如白昼。

昏后,昏后,拂面春风杨柳。

Public Policy,Kelley School of Business,Indiana University, 1998.
[5]Moraga,J.L,N.Padr,on.Pollution Linked to Consumption:A
Study of Policy Instruments in an Environmentally Differen-tiatad Oligoploy[J].Departamento de Economia,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Working Paper,1997,(6).
[6]Hart,Stuart and Gautam Ahuja.Does it Pay to be Green?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M].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1996,30-37.
[7]蒂姆·佛西,谢蕾.合作型环境治理:一种新模式[J].国家
行政学院学报,2004,(3):92-94.
[8]维夫克·拉姆库玛,艾丽娜·皮特科娃,郤继红.环境治理
的一种新范式:以提高透明度为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3):134-139.
[9]朱红伟.环境治理范式的演进与环境自觉行动[J].重庆工
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64-68.
[10]Willian F.Pedersen,Contracting with the Regulated for
Better Regulations[J].Administrative Law Review.Fall, 2001,85-86.
[11]于立深,周丽.环境治理的契约模式[J].中共长春市委
党校学报.2006,(3):75-7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