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史上
港台音乐
![港台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5f1d5eb51a37f111f1855b78.png)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特别是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国策提出为触发,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引发了巨大变革。
在音乐文化领域,从意识形态方面政治主导、高度一致下的革命歌曲一统天下,逐步发生了向抒情歌曲、娱乐性流行歌曲的转换。
伴随经济的改革开放,海外家电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内地,打先锋的盒式录音机和与之相配合的录音磁带,其势一时颇为迅猛,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其次有刘文正、凤飞飞、张帝等。
邓丽君由于其个人风格的成熟和完整在内地获得了广泛流传,并对内地流行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一代女歌星和流行乐作者从邓丽君盒带的演唱和配器上得到启发和示范。
歌星程琳、段品章等人则由于模仿邓丽君惟妙惟肖而得“小邓丽君”之称。
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1980年前后成立的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是最早的流行音乐产业之一;广州茶座上的流行歌曲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广州“紫罗兰”轻音乐队为流行音乐演出之先行者。
港台歌曲仍在不断输入。
首先是一批台湾校园歌曲。
其次是伴随香港电视剧而来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孩子,这是你的家》等。
再有是台湾流行乐作家侯德健带来的由苏芮演唱的《搭错车》插曲,尤以《酒干淌卖无》流传甚广。
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不胫而走,广泛传唱。
至1984年间,自港台传入走红的歌曲多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与内地同类题材相呼应而汇成一体,完整地表达了当时的社会心态。
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同时为流行音乐这种商品化的音乐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流行音乐盒带及录音机的销量急剧上升。
流行音乐的个体化听赏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方式,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提供了覆盖面极广的传播媒介。
此时,流行乐的词曲作者群正在慢慢汇集。
广东作者毕晓世、张全复、解承强、李海鹰、徐东蔚等与老一代的邱有为、金发钟、司徒抗等人正在音像界活跃。
刘欣茹、张燕妮等广东歌星已将海外歌星的表演形式带到内地舞台上。
港台流行音乐发展史
![港台流行音乐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bf9b40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2.png)
港台流行音乐发展史港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一(七十年代)香港,粤语的兴起与台湾,国语的起步香港,人口不过八百万,但随着一个人的出现,一切都改变了,造就了日后香港乐坛的辉煌,他,就是许冠杰!粤语歌的开山鼻祖、创作才子,其实用什么赞美之词都不过份,因为他最后用实力证明了一切,他就是香港音乐的唯一代言人。
此后的罗文、林子祥、温拿五虎(成员包括谭咏麟、钟镇涛等)、张国荣等等,追随者他,踏步向前。
台湾人口两千万左右,七十年代初期大多为英文歌的天下,不过三十年代夜上海的音乐还是占主流,但中后期校园民谣的出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港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二(八十年代)香港,为偶像疯狂的年代与台湾,国语的起飞香港,提起八十年代,人们首推的是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陈(百强),以他们为代表的香港乐坛,繁荣鼎盛,当年一个不入流的香港歌手张明敏从中央台唱红全国,香港人点都不点,而中央台过年请谭咏麟时,谭咏麟只是给他们一盘录像带,上写:“《水中花》,请大年三十播放”(有出入,但大差不差)即使是今日,还有很多的乐迷还是愿意听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沉醉于那个年代。
台湾,随着大批的新一代音乐人的成长,台湾音乐也到了收获期,因为最难得的是他们始终坚持原创并不断的借鉴学习日本音乐,从而摆脱了早期的台湾音乐的束缚,终于为华语乐坛的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个时代的代表齐豫、姜育恒、文章、蔡琴、罗大佑、黄莺莺,邓丽君等。
港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三(九十年代)香港,四大天王谁主浮沉与台湾,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香港,随着谭、张、梅、陈的淡出,新一轮的造星热潮将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张学友推到了一线,史称四大天王,天王们还是凭借着各自的不懈努力,最终站稳了脚跟。
他们超越先辈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国语专辑均过了百万,从而打破了香港红歌星,在台湾发唱片每每惨遭滑铁卢的宿命。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著名乐队BEYOND主唱黄家驹的意外身亡,香港乐坛在中后期也加速了自己的原创音乐人才的培养。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https://img.taocdn.com/s3/m/e262c87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4.png)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粤语流行歌曲在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从1983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正是粤语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
许多经典的粤语流行歌曲在这个时期中诞生,深受广大粤语流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这20年间的粤语流行歌曲,带您重温这段难忘的音乐历史。
1983年,《粤才一族》成立,这是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之后,香港粤语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包括张国荣、陈百强、黎明、郭富城等一大批优秀的歌手纷纷崭露头角。
诸如旅港的陈冠希、张学友、郑伊健、何韵诗、张柏芝这样的歌手也开始在80年代展露头角,成为了粤语流行音乐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存在。
在80年代的粤语流行音乐中,《一生中最爱》(黎明)、《女人花》(陈百强)、《朋友》(谭咏麟)、《一片痴》(张国荣)等歌曲成为了经典的代表作,至今仍被广大粤语流行音乐爱好者津津乐道。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深受听众的喜爱。
这段时间也诞生了很多不朽的经典曲目,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和经典。
进入90年代,粤语流行音乐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期。
在这个时期,粤语流行音乐开始受到了更多不同音乐风格的影响,不仅保留了80年代的港风特色,还融入了更多流行乐、摇滚乐、电子乐等元素,使得粤语流行音乐更加多元化。
此时代表性的歌手有陈奕迅、王菲、Beyond、张学友等。
陈奕迅无疑成为了代表性的存在。
他的歌曲《爱情转移》、《十年》等不仅曲调优美,歌词深刻,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了90年代粤语流行音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匆匆那年》等歌曲,为粤语流行音乐注入了更多的摇滚乐元素,受到了众多听众的推崇。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支乐队被粤语流行音乐爱好者奉为经典,那就是Beyond。
他们的歌曲《海阔天空》、《灰色轨迹》等充满力量与温情的歌曲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Beyond 用他们的音乐传达了对生活、对爱情、对社会的思考,影响了许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史上
![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史上](https://img.taocdn.com/s3/m/446595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e.png)
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史上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起,香港成为亚洲乐坛的重要中心,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和流行歌曲。
本文将回顾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其中的重要里程碑和代表性人物。
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香港电影工业兴旺,电影配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要来源。
在这个时期,香港的流行音乐主要受到西方摇滚乐和流行乐的影响,其中以美国摇滚乐队的音乐最为受欢迎。
这段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包括黄霑、谭伟文等。
进入6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开始融入更多的本土元素。
当时,一些本地音乐人开始创作自己的歌曲,并以粤语为主要演唱语言。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多样,既有摇滚乐、流行乐,也有民歌和情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手之一是邓丽君,她的歌曲风靡一时,成为香港乐坛的代表人物。
70年代是香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
当时,香港的音乐产业迅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和歌手。
流行音乐的风格也更加多元化,包括摇滚、流行、民歌、电子音乐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张国荣、陈百强、罗文等。
他们的歌曲不仅在香港风靡一时,也在整个华语乐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80年代是香港流行音乐的转折点。
随着亚洲乐坛的崛起,香港的音乐产业开始面临竞争和变革。
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加多样化,包括摇滚、流行、舞曲等。
同时,一些新的音乐流派也开始兴起,如粤语说唱和地下音乐。
代表性人物包括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等。
进入9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进一步发展壮大。
当时,香港乐坛涌现出了一批新的音乐人和歌手,如张敬轩、容祖儿、谢霆锋等。
这些新一代的音乐人在音乐风格和形象上都有所突破,为香港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香港的音乐产业也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一些歌手和乐队开始在海外举办演唱会和巡回演出。
进入21世纪,香港流行音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音乐产业也面临着盗版和数字化的冲击。
香港流行乐坛三十年(二)电视剧歌曲风行的时代
![香港流行乐坛三十年(二)电视剧歌曲风行的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39f9fc11ff00bed5b9f31d28.png)
二、电视剧歌曲风行的时代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是香港电视剧的黄金时代,香港最经典的电视剧绝大多数是在这期间拍摄的。
电视剧的风行捧红了一大批演员,像周润发、郑少秋、汪明荃、无线五虎将等,成为了香港演艺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随着电视剧的红火,它们的主题曲和插曲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最流行的曲种,一批著名的歌星就是在唱电视歌曲中走红的。
郑少秋郑少秋以其正气、英俊的形象在电视剧中一直扮演各种英雄和侠客。
他在歌曲的代表作是电视剧《楚留香》、《倚天屠龙记》、《轮流转》等的同名主题曲,他不仅是那段时期最红的影星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歌星之一。
直到九十年代,他仍以《笑看风云》、《岁月无情》等优秀电视歌曲继续他在歌坛的长青树地位。
粤语中有一个词叫“劲秋”(意即非常厉害,有人写作“劲抽”),据说便是典出郑少秋:因他以“劲秋”来命名自己的演唱会而广为流传。
曲名:笑看风云歌手:郑少秋谁没有一些刻骨铭心事谁能预计后果谁没有一些旧恨心魔一点点无心错谁没有一些得不到的梦谁人负你负我多谁愿意解释为了什么一笑已经风云过活得开心心不记恨为了今天欢笑唱首歌任心胸吸收新的快乐在晚风中敞开心锁水愿记沧桑匆匆往事谁人是对是错从没有解释为了什么一笑看风云过汪明荃汪明荃也是一名当红影星,她在电视界的代表作是《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这两部电视剧的同名主题曲同时也是汪明荃歌曲的代表作。
汪明荃在香港演艺界被尊称为“阿姐”,是与她的资历分不开的。
和郑少秋一样,她也是以演老粤语片出身,历经了香港艺坛的风云变换。
汪明荃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她也经常以节目主持人(香港称“司仪”)的身份出现在艺坛内外各大活动中。
关正杰关正杰的身份没前两位那么显赫,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并不演戏。
但他是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歌手之一,是乐坛颁奖礼上的常客。
他的代表作是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两首主题歌《万水千山纵横》、《两忘烟水里》和《天籁…星河传说》及《大地恩情》。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https://img.taocdn.com/s3/m/2a871d9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5.png)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1983年至2003年,是粤语流行歌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二十年间,出现了很多经典的粤语歌曲,深受广大乐迷的喜爱和追捧。
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这20年间的经典粤语歌曲。
1983-1992年1. 《望春风》- 谭咏麟这首歌是谭咏麟的代表作之一,以优美的旋律和肆意的音乐表述出坚强挺拔的爱情精神。
2. 《半斤八两》- 陈百强这是陈百强发行的首张粤语专辑,收录了许多畅销曲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半斤八两》。
3. 《夜半歌声》- 陈淑桦这首歌曾在香港流行了很久,她的甜美而有力的嗓音和含蓄而感人的演唱让这首歌成为了经典。
4. 《伤心的人别听慢歌》- 黄美珍这首歌描绘了一个女孩失恋之后跑到唱片店里听歌的故事,引人深思。
这首歌曾经风靡一时,陈百强的金嗓子与歌曲这种深情的文字一拍即合,成为了经典。
6. 《总有一天等到你》- 张国荣这首歌是张国荣的代表作之一,以豪迈的音乐和励志的歌词勉励青年在世界上扬帆出海。
这首歌成为了陈百强的代表作之一,歌词真情流露,歌声合情合理,旋律悠扬优美。
8. 《梦中的女孩》- 江玉儿这首歌是经典电影《城市猎人》的主题曲,江玉儿深情演唱,呈现了一段独特而动人的故事。
张国荣在这首歌中展现了其深厚的音乐功底和出色的演唱,让人感到五味杂陈,铭刻于心。
这首歌是陈百强唯一获得金曲奖单曲的作品,美妙动听的旋律和深情诚挚的歌词让人倍感温馨和感动。
1. 《但愿人长久》- 王菲这首歌是王菲的代表作之一,激情四溢的歌词和浓厚的情感让人感觉到人生中的愁苦和希望。
2. 《至少还有你》- 林忆莲这首歌引领了90年代中期歌曲的发展,林忆莲创造出一个充满幸福和梦想的世界,让人心生敬意。
3. 《天下无双》- 梅艳芳这首歌了表现了梅艳芳的坚韧和独立精神,充满了女性的特有魅力和韵味。
4. 《不了情》- 邓丽君这首歌成为了邓丽君的代表作之一,以美妙的旋律和知性的歌词,表达了一种温馨和浪漫的情感。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https://img.taocdn.com/s3/m/b230c7089b89680202d8259d.png)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作者:郭佳媛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12期【摘要】粤语流行歌曲曾在20世纪80-90年代作为引领全球乐坛的流行趋势,影响并大力推动了流行乐坛进程,而粤语流行歌曲所经历的起源、兴盛和衰退,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
本文从粤语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入手,探究粤语流行歌曲的起源和特点,梳理粤语流行歌曲的风靡及衰落的历史进程,起止时间为1983-2003年。
【关键词】粤语;粤语流行歌曲【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粤语,又名广东话,它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原地区的通用官方语——“雅言”,因粤语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如词汇、发音等),有不少古楚语和古百越语遗存,是研究汉语历史和岭南文化的活化石。
它主要在广东、香港、澳门、广西、海南等地区使用,声调基础是比汉语四声更加丰富的“九声六调”体系,在我国众多语种中占据闪光地位。
语言的繁荣必然推动与之相关的文化进步。
音乐作为人们生活中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与粤语相融合,使两者的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演变出引领全球乐坛的流行趋势——粤语流行歌曲。
一、粤语流行歌曲的风靡原因(一)粤语流行歌曲的起源怎么界定粤语流行歌曲?《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粤语流行歌曲词条解释道:“粤语流行音乐,是具有流行风格的商业娱乐音乐,20世纪70年代末起源于香港,旋律受当代日本音乐影响,但仍保留中国特色。
”香港是粤语流行歌曲的发源地。
直至1971年12月,“开山鼻祖”许冠杰《铁塔凌云》第一首粤语歌曲,正式揭开了香港流行乐坛的序幕,1973年电视剧《啼笑姻缘》同名粤语主题歌出现,抒情的旋律加上母语的演绎立马受到了港民的喜爱,这也打开了粤语流行歌曲的大门,使香港乐坛逐渐衍生出拥有独特魅力的音乐品种——粤语流行歌曲,它的出现让港人为自己的母语感到骄傲。
此时的粤语流行歌曲虽然赢得了大众的认同,但在音乐旋律创作上仍然受制于粤剧粤曲的影子。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3b1622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4.png)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华语流行音乐源远流长,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
在过去的百年间,华语流行音乐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走向国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
在今天,流行音乐已成为横跨各个社交圈层的文化交流载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初,来自欧美和日本的音乐开始传入中国,为当时的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新的发展。
这时期的华语流行音乐主要受到影响来自欧美的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以及来自日本的流行歌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音乐产业主要是在上海,以“大中华唱片公司”为代表。
虽然此时期产生出了许多经典的歌曲,但是当时的华语流行音乐还存在着西化程度过高以及向内地的传播力度还较小等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的音乐开始朝向更加革命性的方向发展。
因为这个时期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对于流行音乐也有了具有革命性的要求。
这时期华语流行音乐以红歌、工农兵歌曲为主,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和时代背景。
这个时期的代表歌手有邓丽君、三毛、林子祥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向世界敞开大门,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得以迎来新阶段。
80年代,香港的流行音乐市场开始崛起,成为当时的亚洲音乐中心。
台湾和大陆的音乐市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兴歌手和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个时期的华语流行音乐以学院派和摇滚为代表,表现出越来越自由开放的态势。
代表歌手有刘德华、张国荣、王菲、陈奕迅、周杰伦等。
新世纪的华语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不仅大批年轻人在学校和工作中借助流行音乐进行文化交流,更是成为国际接轨和推广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当今的华语流行音乐市场上,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包括华语电子、唱作人、摇滚等。
出现了许多备受瞩目的音乐人和乐队,如五月天、田馥甄、李荣浩等。
除此之外,随着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华语流行音乐的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边远地区和海外华人也更容易接触、了解和喜爱华语流行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发展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c6ee478312b3169a451a4e5.png)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发展----历史的积淀一、中国近代时期的“时代曲”(1927—1950)1.时代曲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近代流行歌曲的历史是流行歌曲的鼻祖黎锦晖开始书写的。
他为了响应“五四”时期中国文化教育界提出的以“平民”为服务对象的口号,他开始萌发了“平民音乐”的念头,其中最充分体现他“平民化”思想的就是其开创了“时代曲”的创作之风。
1927年前后,他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手法谱写出一批新歌,其中歌曲《毛毛雨》迈出了黎锦晖探索大众化爱情歌曲创作的第一步,它既是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史的开篇之作,也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时代曲由此产生。
1928年,黎锦晖把原本题裁是“爱情”的时代曲扩大到了“亲情”“友情”和“真情”等多层面。
进入30年代后,时代曲由黎锦晖的一枝独秀,进入了群芳争艳的时期。
这一时期有进步音乐工作者如贺绿汀、刘雪庵、聂耳、冼星海等。
其中刘雪庵于1936年创作的《何日君再来》是一首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流行歌曲,它使中国流行歌曲进入了一个发展高潮,自此,活跃的音乐家有黎锦光、陈歌辛、姚敏等。
20世纪的30、40年代,抗日救亡和争取自由成为这个时代最强烈的呼声,“时代曲”的出现与成长遭到了各种批评与排斥。
在40年代末,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内地逐步禁唱流行歌曲,流行音乐也只得移师香港和台湾,因此“时代曲”在内地消失了近三十年。
三十年后在门大开,时代曲借“港台歌曲”的冲击波重归故土,再度成为时代的声音。
2.时代曲的代表歌手及其代表歌曲1.黎明晖:第一位流行歌星,她的《毛毛雨》是流行音乐的开端2.白虹: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第一位“歌唱皇后”,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其中《莎莎再会吧》是她最为走红的电影歌曲3.周旋:号称“金嗓子”,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天涯歌女》、《夜上海》、《何日君再来》、《凤凰于飞》都是她典型的代表作品4.李香兰: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夜来香》是她的代表作品5.姚莉:号称“银嗓子”,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她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更是风靡国际6. 白光: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代表作有《假正经》、《如果没有你》7.吴莺音:鼻音歌后,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代表作有《大地回春》、《我有一段情》二、香港流行音乐(1950—)1.香港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初十年1974年到1984年是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初10年,在这个时期的香港歌坛上,许冠杰可谓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香港流行音乐
![香港流行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2e8367230066f5335a812162.png)
流行音乐是如何产生的?
40年代末50年代初,大此香港流行音乐 正式起步。
香港流行音乐的特征 •这时的风格主要有:
•上海流行音乐传到香 港不久,音乐风格基本 延续了三四十年代上海 “时代曲”的特征,大 都是轻柔的,委婉的, 类似于一种低调的“婉 约派”风格。 •但是从1954年开始, 香港流行音乐的风格出 现了极大的转变,一种 轻松、欢快的风格开始 成为歌坛的主流。
张露《给我一个吻》 《窈窕淑女》 方静音《少女的梦》
“西曲中词”的创作特征
•由于上海流行音乐南迁香港,部分作曲家来到了 香港,有些留在了上海,“上海时期”的中坚力 量陈歌辛、黎锦光都留在了上海,主要的创作任 务就落在了姚敏和李厚襄等人的身上。 •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创作力量出现了匮乏,同 时由于受到香港崇洋思想的影响,香港流行歌曲 开始广泛采用“洋为中用”的方法,直接采用西 方流行歌曲的曲调填词而成,出现了大量的“西 曲中词”作品,掀起一股“翻唱”高潮。 •《给我一个吻》(张璐演唱)根据英文歌曲 Seven Lonely Day填词而成。
谢 谢 大 家 的 聆 听
•1 60
年 代 后 却 出 现 了 滑 坡 , 导 致 流 行 音 乐 走 向 了 衰 落 。
“ 香 港 时 期 ” 流 行 音 乐 的 衰 落
60
“香港时期”代表人物及作品
• 创作力量 • 姚敏 王福龄…… • 作品千变万化,有爵士乐,民间小调,外国舞 曲,说唱歌曲等等,被公认是“歌坛不倒翁” 和“歌坛巨无霸”。无论从质量到数量来说, 在中国作曲家里姚敏是数一数二的著名作曲家, 代表作品《鸾凤和鸣》。 • (1925年—1989年),出生上海,香港著名作 曲家,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后来由进修上海 音乐专科学校,著作丰富。其他著名作品包括 《今宵多珍重》、《南屏晚钟》、《钻石》、 《不了情》(1961)
第四章 香港流行音乐(1)
![第四章 香港流行音乐(1)](https://img.taocdn.com/s3/m/c9c8cbd8360cba1aa811dac2.png)
第四章香港流行音乐第一节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阵地开始由上海转移到咯香港。
1949年以前,香港虽为英国殖民地,但是中国人可以自由来往。
是年3月,随着中国大陆局势的变化,香港政府开始关闭了本来可以自由出入的香港大门,使内地的香港形成了隔离的局势。
在新中国成立的背景下,香港仔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具有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内地又开始实行对流行歌曲的控制,于是流行音乐便南下来到了香港。
刘靖之教授著中国新音乐史论第三章‘五四时代’的新音乐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流行俗曲’在新中国,不但不再流行,而且,万难立足。
于是‘流行俗曲’率众南下,作曲人.写词人,音乐人.歌星纷纷渡过深圳河来到香港。
香港,在一夜之间取代了上海,成为国语时代的新根据地。
50年代以前,香港流行音乐基本是一潭死水,即使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流行歌曲,也基本都是上海‘时代曲’的影子。
市民的娱乐生活主要还是以粤剧为主,茶楼.酒馆均有粤剧清唱表演,用广东民乐队伴奏。
40年代末,由于上海的局势不再适于流行音乐发展,流行音乐开始由上海来到香港,开始了它在香港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香港流行音乐的来源在文化上,受到英国的影响较大,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大陆移民从广东及岭南来到的香港,广东文化传统,尤其是再粤剧在香港的流行更加有力地说明了文化和广东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
这些文化因素,都为香港流行音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香港当代流行音乐的具体形态来看,他主要有国语歌曲.粤语歌曲和英文歌曲这三哥部分组成,而国语歌曲主要受到上海‘时代曲’影响,粤语歌曲受到广东粤曲和粤剧的影响,英文歌曲受到欧美流行歌曲的影响发展而来。
1 .时代曲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内地时局动荡,很多知识分子为了逃避战乱,纷纷来到香港,因而上海‘时代曲’便自然被带到了香港。
2.粤曲.粤剧粤语歌曲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香港流行音乐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他和国语歌曲.英文歌曲构成了香港流行歌曲的三大支柱。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https://img.taocdn.com/s3/m/11f7988f8762caaedd33d48d.png)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求助编辑1978年,伴随着香港流行音乐的产生及发展,由香港惟一的政府电台--香港电台主办,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国际唱片协会(香港会)、香港唱片商会协办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诞生了。
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时期,香港流行音乐及其所形成的商业运作体系,包装制度在整个华语流行音乐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就作品而言,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可以听到香港的流行音乐,而“十大中文金曲评选”便是最好的印证和体现。
目录编辑本段献的音乐人、歌手外,四大天王淡出评选后新任接班人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23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中首度引入“全国”概念,最终那英、田震、陈明、孙楠等内地歌手以出色的表现代表内地流行音乐第一次进入了香港乐坛的主流奖项,这是对内地音乐人的努力以及日渐强大的内地歌手实力的肯定与呼应。
1978年度 (第1届)鳄鱼泪——袁丽嫦风雨同路——徐小凤卖身契——许冠杰每当变幻时——熏妮明日话今天——甄妮誓要入刀山——郑少秋小村之恋——邓丽君小李飞刀——罗文倚天屠龙记——郑少秋愿君心记取——张德兰1979年度 (第2届)楚留香——郑少秋春月弯刀——甄妮橄榄树——齐豫好歌献给你——罗文加价热潮——许冠杰茫茫路——张德兰陌上归人——区瑞强天蚕变——关正杰像白云像青风——汪明荃眼泪为你流——陈百强1980年度 (第3届)残梦——关正杰分分钟需要你——林子祥京华春梦——汪明荃轮流传——郑少秋亲情——罗文人在旅途洒泪时——关正杰上海滩——叶丽仪水霞——区瑞强戏剧人生——叶振棠在水中央——林子祥1981年度 (第4届)东方之珠——甄妮红棉——罗文活色生香——林子祥旧梦不须记——雷安娜倩影——蔡枫华想将来——谭咏麟一点烛光——关正杰印象——许冠杰醉红尘——关正杰做人爱自由——郑少秋1982年度 (第5届)感情的段落——林志美今晚夜——陈洁灵涟漪——陈百强两忘烟水里——关正杰、关菊英万水千山纵横——关正杰忘尽心中情——叶振棠我是中国人——张明敏星星问——徐小凤勇敢的中国人——汪明荃雨丝情愁——谭咏麟1983年度 (第6届)迟来的春天——谭咏麟赤的疑惑——梅艳芳何必曾相识——蔡枫华你的眼神——蔡琴偏偏喜欢你——陈百强情义两心坚——张德兰世间始终你好——罗文、甄妮随想曲——徐小凤要是有缘——钟镇涛1984年度 (第7届)Monica——张国荣爱到发烧——林子祥爱的根源——谭咏麟爱在深秋——谭咏麟酒干倘卖无——苏芮偶遇——林志美似水流年——梅艳芳天籁…星河传说——关正杰再度孤独——甄妮摘星——陈百强1985年度 (第8届)爱情陷阱——谭咏麟不羁的风——张国荣蔓珠莎华——梅艳芳情已逝——张学友谁可相依——苏芮顺流逆流——徐小凤听不到的说话——吕方雨夜的浪漫——谭咏麟最紧要好玩——许冠杰1986年度 (第9届)阿Lam日记——林子祥爱将——梅艳芳当年情——张国荣海上花——甄妮几许风雨——罗文凝望——陈百强朋友——谭咏麟无言感激——谭咏麟心思思——许冠杰月半弯——张学友1987年度 (第10届)Don't Say Goodbye——谭咏麟诚恳——钟镇涛灰色——林忆莲烈焰红唇——梅艳芳千亿个夜晚——林子祥倾心——Raidas太阳星辰——张学友我的故事——陈百强无心睡眠——张国荣知心当玩偶——谭咏麟1988年度 (第11届)Stand By Me——梅艳芳沉默是金——张国荣大约在冬季——齐秦千载不变——温拿傻女——陈慧娴无需要太多——张国荣烟雨凄迷——陈百强友谊之光——Maria Cordero真的汉子——林子祥祝福——叶倩文1989年度 (第12届)一生不变——李克勤谁明浪子心——王杰千千阙歌——陈慧娴依然——林忆莲一生何求——陈百强真的爱你——BEYOND夜机——陈慧娴LINDA——张学友夕阳之歌——梅艳芳淑女——梅艳芳1990年度 (第13届)俾面派对——BEYOND一千零一夜——李克勤相逢何必曾相识——蒋志光、韦绮珊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张洪量前尘——林忆莲失恋——草蜢夕阳醉了——张学友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伍思凯焚心以火——叶倩文可不可以——刘德华1991年度 (第14届)Amani——BEYONDLonely——草蜢爱不完——刘德华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林忆莲对不起,我爱你——黎明每天爱你多一些——张学友秋去秋来——叶倩文信自己——杜德伟一颗不变心——张学友一起走过的日子——刘德华1992年度 (第15届)暗恋你——张学友长夜多浪漫——刘德华但愿不只是朋友——黎明红茶馆——陈慧娴还是觉得你最好——张学友容易受伤的女人——王靖雯(王菲)我的亲爱——黎明我为何让你走——郭富城潇洒走一回——叶倩文真我的风采——刘德华1993年度 (第16届)等你回来——张学友独自去偷欢——刘德华海阔天空——beyond狂野之城——郭富城你是我今生唯一传奇——张学友夏日倾情——黎明谢谢你的爱——刘德华永远寂寞——刘德华只想一生跟你走——张学友1994年度 (第17届)饿狼传说——张学友来来回回——张学友冷战——王菲那有一天不想你——黎明女人的弱点——叶倩文缱绻星光下——关淑怡谁人知——刘德华铁幕诱惑——郭富城忘情水——刘德华心酸的情歌——巫启贤1995年度 (第18届)你没有好结果——李蕙敏纯真传说——郭富城离开以后——张学友浓情化不开——周华健如梦初醒——彭羚舍不得你——郑秀文我寂寞——陈慧娴一生最爱就是你——黎明这个冬天不太冷——张学友真永远——刘德华1996年度 (第19届)恍如隔世——彭羚放不低——郑秀文风花雪——陈慧琳感冒——汤宝如男人最痛——许志安你的名字我的姓氏——张学友情深说话未曾讲——黎明情未鸟——刘德华友情岁月——郑伊健最激帝国——郭富城1997年度 (第20届)爱的呼唤——郭富城爱是永恒——张学友不老的传说——张学友欢乐今宵——古巨基明知故犯——许美静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王菲我们的主题曲——郑秀文星梦情真——陈慧琳只要为我爱一天——黎明中国人——刘德华1998年度 (第21届)唱这歌——郭富城二人行一日后——许志安甲乙丙丁——张学友、许志安、郑中基你是我的女人——刘德华亲密关系——郑秀文情戒——王菲天下无双——陈奕迅头发乱了——张学友我这样爱你——黎明越吻越伤心——苏永康1999年度 (第22届)插曲——郑秀文偿还——王菲对你太在乎——陈慧琳非走不可——谢霆锋罗马假期——古巨基抬起我的头来——杨千骅心只有你——刘德华新的喝采——郭富城幸福摩天轮——陈奕迅真心真意——许志安2000年度(第23届)k歌之王——陈奕迅感情线上——郑秀文给自己的情书——王菲花之宇宙——陈慧琳活着viva——谢霆锋男人哭吧不是罪——刘德华少女的祈祷——杨千骅谁来爱我——容祖儿一生一火花——张学友着迷——郭富城2001年度(第24届)para para sakura——郭富城shall we talk——陈奕迅烂泥——许志安痛爱——容祖儿夏日fiesta——刘德华有病呻吟——张学友玉蝴蝶——谢霆锋终身美丽——郑秀文姊妹——杨千骅最爱演唱会——陈慧琳2002年度(第25届)爱不释手——李克勤高妹——李克勤高妹正传——梁咏琪好心分手——卢巧音明年今日——陈奕迅女人之苦——许志安伤逝——叶倩文天生天养——刘德华上一次流泪——郑秀文飞天舞会——陈慧琳争气——容祖儿2003年度(第26届)可惜我是水瓶座——杨千嬅三角志——卢巧音合久必婚——李克勤风筝与风——twins十面埋伏——陈奕迅我的骄傲——容祖儿无间道——刘德华/梁朝伟好心好报——方力申七友——梁汉文左邻右里——谭咏麟/李克勤2004年度(第27届)容祖儿——世上只有古巨基——爱与诚twins——饮歌周杰伦——七里香李克勤——空中飞人杨千嬅——小城大事方力申——好好恋爱薛凯琪——奇洛李维斯回信许志安叶德娴——美中不足刘德华——常言道2005年度(第28届)01 夕阳无限好-陈奕迅02 再说一次我爱你-刘德华03 无赖-郑中基04 老鼠爱大米-王启文05 他约我去迪士尼-Kelly Jackie06 明日恩典-容祖儿07 烈女-杨千嬅08 情非首尔-李克勤09 天才与白痴-古巨基10 好人-侧田2006年度(第29届)容祖儿《华丽邂逅》古巨基《爱的太迟》郑融《红绿灯》侧田《情歌》咏儿《感应》陈奕迅《最佳损友》Twins《幼稚园》李克勤《天水围城》卫兰《心乱如麻》刘德华《累斗累》2007年度(第30届)陈奕迅《富士山下》李克勤《花落谁家》古巨基《爱回家》容祖儿《爱一个上一课》杨千嬅《化》张敬轩《酷爱》吴雨霏《逼得太紧》侧田《男人KTV》邓丽欣《电灯胆》孙耀威《思前恋后》2008年度(第31届)容祖儿《陪我长大》谢安琪《喜帖街》周柏豪、郑融《一事无成》杨千嬅《捞月亮的人》陈柏宇《I miss you》2010年度(第33届)陀飞轮主唱:陈奕迅作曲:Vincent Chow 作词:黄伟文爱的习惯主唱:侧田作曲:雷颂德作词:林夕破相主唱:容祖儿作曲:陈辉阳作词:黄伟文罪人主唱:李克勤作曲:方炯镔作词:周博贤天梯主唱:C AllStar 作曲:赖映彤作词:钟晴时代主唱:古巨基作曲:谢国维作词:林夕雨过天阴主唱:谢安琪作曲:徐伟贤作词:周博贤不要惊动爱情主唱:郑秀文作曲:欧阳业俊作词:高皓正以身试爱主唱:关心妍作曲:伍乐城作词:林夕Get Over You 主唱:邓紫棋作曲:Bridget Benenate 作词:邓紫棋。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47a24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f.png)
05
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流行音乐将呈现多元化 的发展趋势,不同音乐风格和元素将相互碰撞、融合,产 生更多创新性的音乐作品。
技术革新推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制作技术和传播手段将更加先进, 为流行音乐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也将推动音乐产业的发 展。
国际化合作
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平台成为音乐传播的重要途
径。
音乐制作与传播方式的变革
02
数字音乐制作技术的兴起,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音乐创作和制
作。
市场需求的变化
03
年轻听众对于个性化、多样化的音乐需求增加,促进了网络流
行音乐的兴起。
代表人物与作品
汪苏泷
《不分手的恋爱》、《有点甜》等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活动, 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共同创作 、演出,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
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20世纪20年代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 国开始出现流行音乐。
30年代
随着唱片业的发展,流行 音乐逐渐受到大众欢迎。
40年代
战争时期,流行音乐成为 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 。
代表人物与作品
周璇
《夜上海》、《四季歌》 等。
陈蝶衣
歌曲《我的心里只有你没 有他》等。
李香兰
《夜来香》、《何日君再 来》等。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汇报人: 202X-12-29
目录
• 早期流行音乐(1920s-1940s) • 港台流行音乐(1950s-1980s) • 内地流行音乐(来展望
01
早期流行音乐(1920s-1940s)
香港流行音乐的兴衰
![香港流行音乐的兴衰](https://img.taocdn.com/s3/m/1ea77c303169a4517623a316.png)
香港流行音乐的兴衰(中文版)一.内容我这里所指的香港粤语流行音乐是特指70年代后许冠杰开创的现代通俗流行歌曲,不包括之前的粤剧和粤曲。
香港流行音乐主要分三个阶段,我将一一给大家介绍。
第一时期就是开创时期,70年代由许冠杰创作的铁塔凌云打开了粤语歌曲的大门,当时的香港由原创的粤语歌曲替代了当时较为流行的英语歌和国语歌曲。
这时期的香港音乐还是主要以英式风格为主,同时也有讲述当地文化,描写一般市民大众的经历和感受,所以十分受人民的喜爱。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许冠杰、温拿乐队、林子祥、徐小凤等。
第二时期就是巅峰时期,八十年代粤语歌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粤语歌不仅在香港地区传播,在中国全国境内,乃至亚洲地区都影响巨大。
强大的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创作,这一时期的歌曲,大部分借用日本的曲填写粤语词,多歌舞。
这一时期的粤语歌星影响最大,其中以张国荣和谭咏麟所领导的粤语歌坛,还有如陈百强、梅艳芳、陈慧娴等等。
而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张国荣的Monica、第三时期是衰退时期,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内地音乐的兴起,粤语歌曲虽然还有很大影响,但是活力不如八十年代的繁荣。
这一时期的粤语歌曲音乐种类变多,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代表人物有张学友、刘德华、李克勤,近年来活跃的歌手还有陈奕迅、张敬轩、谢安琪等。
二.发展原因1、和香港的经济腾飞离不开关系,70年代建立廉政公署,有效的打击了港英政府里一直存在的贪腐顽疾。
此外港英政府从70年代实施一连串的经济利好政策,吸引了全球的投资商进驻,GDP开始迅猛发展。
2、1984年,中国正式开始宣布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制度,政治稳定。
3、香港电影事业的发展,带动电影配乐的发展。
4、娱乐工业不断强盛,培养了大量的香港乐坛新人,粤语歌手越来越多。
三、衰落原因90年代中后叶,亚洲金融风暴,娱乐行业也受到重创,大批唱片公司破产。
其次,盗版猖獗,新媒体的兴起都导致唱片销售量减少内地经济发展,国语歌发展壮大,市场减少四、现状尽管香港音乐的繁荣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现代香港音乐还是不断有新的活力。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1978-2002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1978-2002](https://img.taocdn.com/s3/m/b53d8fc589eb172ded63b71c.png)
03 许志安_真心真意
04 刘德华_木鱼和金鱼
05 杨千桦_抬起我的头来
06 谢霆锋_非走不可
07 王菲_偿还
08 郭富城_游园惊梦
09 郑秀文_插曲
10 许志安&叶德娴_教我如何不爱他
11 黎明_眼睛想旅行
12 张国荣_左右手
13 张学友_有个人
08 叶倩文&杜德伟_信自己
09 Beyond_Amani
10 草蜢_Lonely
专辑名称: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出版年月: 1992
次序标签: 第十五张
专辑曲目:
01 王靖雯_容易受伤的女人
02 张学友_还是觉得你最好
03 黎明_我的亲爱
04 叶倩文_潇洒走一回
十大中文金曲评选活动是这个香港历史最悠久的评选活动跨入新千年的第一次评选,因此具备了特殊的意义。除了要表彰一批为华语流行
音乐做出突出贡献的音乐人、歌手外,四大天王淡出评选后新任接班人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23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中首度引入“全国”概念,最终那英、田震、陈明、孙楠等内地歌手以出色的表现代表内地流行音乐
02 陈慧娴_傻女
03 许冠杰&张国荣_沉默是金
04 林子祥_真的汉子
05 叶倩文_祝福
06 陈百强_烟雨凄迷
07 温拿_千载不变
08 梅艳芳_Stand By Me
09 齐秦_大约在冬季
10 张国荣_无需要太多
专辑名称: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出版年月: 1989
02 黎明_夏日倾情
03 王靖雯_执迷不悔
香港音乐的发展历程
![香港音乐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cbd26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c.png)
香港音乐的发展历程
香港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候,香
港是一个国际贸易港口,吸引了许多海外音乐家和艺术家。
他们的影响促进了香港音乐的多样性和创新。
20世纪初至1940年代,香港音乐主要以西方音乐为主导,受
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香港音乐以爵士乐和流行歌曲为主,受到大众的喜爱。
195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音乐开始崭露头角,发展出了独
特的风格。
此时期的音乐主要以流行歌曲为主,歌手们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香港流行音乐被称为粤语流行音乐,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包括陈百强、黄家驹等。
1970年代至1980年代,香港音乐经历了较大的变革。
这一时
期的音乐以流行歌曲和电子音乐为主,影响来自日本和西方。
此时期的香港音乐追求更加时尚和前卫的风格,同时也开始涌现出一些实力派歌手,如张国荣和郭富城等。
1990年代至2000年代,香港音乐探索了更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从这个时期开始,流行音乐逐渐融合了摇滚、R&B、嘻
哈等元素,呈现出更多样化的面貌。
此时期的代表包括黎明、容祖儿和谭咏麟等。
进入21世纪以来,香港音乐持续发展和演变。
电子音乐、流
行舞曲和民谣等风格逐渐崛起,丰富了香港音乐的种类。
同时,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音乐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更多机会
和平台,香港音乐界出现了许多新的独立音乐人和乐队。
总的来说,香港音乐的发展历程从西方音乐的引入到港式流行音乐的形成,再到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融合,它不断吸收和融会了各种文化和音乐元素,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经典】资料大全:香港影坛二十载的流行歌曲——一个时代的文本记忆
![【经典】资料大全:香港影坛二十载的流行歌曲——一个时代的文本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bde531a3284ac850ad024221.png)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香港影坛二十载的流行歌曲——一个时代的文本记忆我一直很喜欢很多香港电影歌曲,故特做此整理。
(将自己较为喜欢的歌放在前面了,嘿嘿~)以下资料得自于中央十套《第十放映室》的相关节目“香港电影歌曲——辉煌二十载”。
另有部分收集自网络。
如果认为有缺的话,也请告诉我一声。
(如果各位要自己下,推荐去“搜狗音乐”/,要快得多了,试听也流畅。
但是搜狗提供的下载地址,这边都用不了……)电影音乐与歌曲是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部成功的电影离不开精彩电影音乐的诠释。
上个世纪80、90年代,是香港电影流行歌曲的辉煌时代,在香港的电影作品中,涌现出许多出色的电影音乐,其中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伴随着人们度过人生中,最青春最黄金的年华。
这些经典电影歌曲,不仅传唱至今,其影响力有时甚至远远超过影片本身。
这些音乐在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电影人物同时,也塑造出香港电影史上一部部经典的作品。
回头整理这些经典歌曲,突然发现,多年过去,电影中的片段或许已被人淡忘,但这些经典的电影配乐,却仍为人们所传唱,成为心头挥之不去的最美。
听着这些香港电影经典歌曲,一幕幕经典的电影情节就会浮现在眼前,让我们去缅怀,让我们再追忆那些曾经令我们心动/感触/流泪的电影。
1.“男儿当自强”,黄霑作词,古曲《将军令》,林子祥演唱。
《黄飞鸿》,1949年,关德兴主演;90年代的黄飞鸿系列。
这个大家太熟悉,就不多加介绍,也不贴链接了。
2.“忘不了”,60年代的作品。
是电影《忘不了》的主题曲。
几十年后,蔡琴重新演绎了这首歌,使得这首四十多年前的老歌,重焕青春。
3.“焚心以火”,黄霑作词,黄霑、顾嘉辉作曲,叶倩文演唱。
(国语、粤语版本皆有)《古今大战秦俑情》,由巩俐、张艺谋主演。
这是一部充满神奇幻想的影片。
主题曲“焚心以火”表达了女主人公投身到烈火之中,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喜爱的人,诀别充满着悲壮而非一般的儿女之情。
歌词的句子较长,每句都更像是两个句子,而后半句将前半句加以强调。
香港音乐的发展历程
![香港音乐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90112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f.png)
香港音乐的发展历程香港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香港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香港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早期香港音乐主要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
在19世纪末,香港成为了一个国际贸易港口,大量的西方音乐文化被引进。
西方音乐元素和传统中国音乐开始融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香港音乐。
在这个时期,音乐演奏主要以乐队形式为主,香港也开始有了很多专业的乐队和音乐学院。
到了20世纪初,香港音乐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香港音乐的黄金时期,很多著名的香港音乐家和音乐团体诞生。
香港的音乐剧、歌曲和管弦乐团开始在国际间崭露头角,为香港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音乐开始更多地融合民间音乐和本地文化。
20世纪50年代,香港的流行音乐开始兴起。
大量的流行音乐歌手涌入香港,以流行音乐为主要创作方向,深受市民和年轻人的喜爱。
在这个时期,音乐电影也迅速发展起来。
香港的电影音乐成为了香港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音乐进入了另一个高峰期。
这个时期,香港的流行音乐开始走向国际,并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人和乐队。
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等各种音乐类型在香港迅速发展起来,海派音乐家和年轻音乐人开始崭露头角。
在这个时期,音乐产业也蓬勃发展,许多唱片公司和音乐剧院在香港成立。
到了21世纪,香港音乐进入了一个转折期。
随着香港文化的转型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香港音乐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国际化。
除了流行音乐,爵士音乐、古典音乐、摇滚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开始在香港兴起。
此外,互联网和数字音乐的兴起也给香港音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结来说,香港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从受到西方音乐影响到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的过程。
从早期的乐队和音乐学院到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和电子音乐的兴起,香港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进化和创新。
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香港音乐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样化的风格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1950至197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繁荣的社会文化动因
![1950至197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繁荣的社会文化动因](https://img.taocdn.com/s3/m/7e6cc578c281e53a5802ffa6.png)
[基金项 目】2017年 中国传媒 大学科研培育项 目 “流行音 乐学学科设 置的综合研 究”(CUC17B39);2016年 中国传媒 大 学科 研 培 育项 目“音 乐传 播 学教 学体 系研 究 ”(CUC16A47)。
“1927年 由黎 锦 晖词 曲创 作 、黎 明 晖演 唱 的歌 曲《毛 毛 雨 》问世 ,标 志 着 中 国流 行 音 乐 在 上 海 诞 生 。”I1]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宣告成立 , 中国进入 了新 的社 会 发展 阶段 。诞 生于上 海 的 中国 流 行音 乐 ,在 当时 的年代 显得 与 社会 格 格 不入 ,于 是 ,迫 于压 力 ,转 人英 国资本 主义殖 民统治 下 的香港 进 行发展 。英 国资本 主义殖 民统治 下 的香 港社 会对 流 行音 乐的存 在有很 大 的宽 容性 ,加之诸 多相 关社 会 文化因素对流行 音乐 的影 响 ,20世纪 50年代至 20 世 纪 70年代 ,香港 流行 音乐 出现 了一片繁荣景象 。
渐 升 至 发 展 中地 区(Developing Countries)中 的
l。” 这十年问 ,香港从一个转 口港迅 速成 为重
IT业化 城市 。随着香港 社会方 方面 面的改 善和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10()3-3653(2018)03—0092—06
DOI:10.13574/j.cnki.artsexp.2018.03.011
[收 稿 时 间]2018-02一()8
[作者简介】王榉(1981~),男 ,河北邢 台人 ,博 士 ,中国传媒 大学艺术研 究院副研 究员 ,《音 乐传播 》编辑 ,研 究方向 : 流 行 音 乐 学 、音 乐传 播 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现代中文流行音乐范畴内,来自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粤语流行歌曲与国语流行歌曲构成了主要的两大色块。
其实严格地说,粤语流行歌曲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也带有明显的地区文化特征,从形成气候到现在也只不过20多年的时间,但它却也不可抵挡的态势传播到了亚洲和欧美的许多地区。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语流行歌曲的印迹。
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中,流行音乐这种亚文化的产生是物质社会中精神生活商业化的必然结果。
在这方面,粤语流行音乐的发展轨迹是很典型的。
在中国人的世界里,香港的流行音乐是发展得最符合工业化社会的需要的。
另外,香港的流行音乐又自成体系,并且采取了十分“放松”的姿态自我激励,标新立异。
这也就是我们在以往节目中所说的“填词”。
也许是因为它高度发达的流水作业的机制,因此很多的香港流行音乐的从业人员常常不把重点放在创作上,而放眼世界、信手拈来,总是用填词的方法推出唱片,渐渐地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香港的流行歌曲可以传唱、可以让人为之痴迷,却少了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
其实,所有香港流行音乐的从业人员也在竭力回响着甚至影响着一个个时代,与台湾的同行们不同的是,香港流行音乐所有的杰作大多出自于一个集体的努力,而很少依靠英雄个人的背影,如罗大佑等。
越深刻地了解香港,越觉得这个小岛的流行文化有着深不可测的底蕴。
一切事物的形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香港的流行音乐也不例外。
上个世纪的最初十年,香港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到处是海浪与礁石,几个被远放到远东的不得志的英国官员和一些冒险家们住在仅有的几栋别墅里面,少得可怜的平地上住着一些漂洋过海谋生的平民。
在这个阶段,上流社会的人听的是英国本土绅士阶层喜欢的古典音乐;而普通的民众则为了生存本身而挣扎,根本没有什么流行音乐可言。
30年代开始,因为时局的变化,有不少知识分子陆续来到了香港,同时,也开始有一些人因为香港的异域风情、英语教育、政治格局简单等等原因从内地经济繁华的地区来到香港定居,他们不仅仅带来了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进了香港的发展,更带来了内地的流行文化。
比如说,这个时候的香港流行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上海的影响,卖座的是周旋、胡蝶的电影,最流行的歌曲是《夜来香》、《玫瑰、玫瑰我爱你》。
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政治上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开始渐渐具有本地的特色。
但是,因为人员的流动和推行英语教育,文化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时候香港的流行文化几乎被欧美的强势流行文化所左右。
有民族良知的知识分子只好把眼光放在了文化的本土上面。
电台里面播放的歌曲几乎是摇滚乐的天下枣因为那个时代也正是摇滚乐生机勃勃崛起、发展的时期,整整一代香港青年都是听着鲍勃-迪伦、猫王和大卫-鲍维长大的。
他们觉得适合他们听的只有那些热情洋溢的英文歌曲,而本地的音乐只有一些老掉牙的粤剧,用怪异、老土而拖沓的腔调,唱着陈旧的故事,那是属于过去的。
进入60年代末期,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生在香港的第一代本土的年轻人长大了。
他们也开始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声音。
于是,许多乐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象莲花、玉石、温拿等等等等。
他们唱的其实大多也是欧美最流行的英文歌曲,并没有太多的本土性、原创性可言,但是人们用极大的热情欢迎这些乐队,因为,这是香港自己的声音。
然而好景不长,这些乐队没有过多久就解散了一大半,因为毕竟没有自己的歌曲支持。
不过,乐队潮流对香港乐坛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除了对建立本土文化的信心之外,最大的贡献他们为香港歌坛留下了象林子祥、许冠杰这样一批在下层社会经历过很多磨练、又真正懂音乐的歌手。
而他们当中最有影响力的当然还是温拿乐队,五个长发青年组成的青春组合红极一时,除了出唱片还拍电视专题片、电影,真的是老少皆知。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谭咏麟、钟镇涛、彭建新、陈友、叶智強等5人组成的“温拿”乐队。
而当他们解散之后,谭咏麟、钟镇涛、彭建新后来的个人成就也都相当不错。
60年代末70年代初,台湾的流行音乐大举涌入香港,前有姚苏蓉、青山、尤雅、鲍立、刘家昌,后有刘文正等等。
当时的香港,国语歌曲有着很大的市场,比如说邓丽君在香港就拥有大批的崇拜者。
从1974年到1984年,这是香港现代粤语流行音乐发展历史上第1个10年。
在这10年里,粤语流行曲经历了从初创到蓬勃发展这样一个重要过程。
在这10年的香港歌坛,拥有许冠杰、罗文、温拿、关正杰、林子祥、郑少秋、汪明荃、徐小凤、甄妮、叶丽仪、张德兰、区瑞强、叶振棠、奚秀兰、陈百强、钟镇涛、谭咏麟等许多著名的歌手与组合,整个歌坛呈现出生机勃勃、群星争辉的繁荣景象。
七十年代初风云人物香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其中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巨星,推出过大量哙炙人口的名曲,影响著一代又一代成长中青少年。
如果你看见过一些四、五十岁的妇女便如当年少女时一般尖叫著观看自己当年的偶像如许冠杰、罗文的演唱,对香港乐坛的历史会有更深一些的感性认识。
1974年到1984年是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初10年,在这个时期的香港歌坛上,许冠杰可谓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作为香港乐坛的元老,我们熟悉许冠杰可能就是从这一首《沉默是金》开始的,而且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有了张国荣的加盟。
事实上,许冠杰在香港歌坛上成名要比张国荣早10多年,对香港歌坛的影响与贡献也不可同日而语。
许冠杰开辟了粤语歌曲的新天地,让流行歌曲可以表达小市民的心声,可以唱日常生活的细微感受。
“沉默是金”其实就体现了这种风格——用平实的语言,说出很多人的心声。
对于许冠杰来说,早年受“THE BEATLES”感召玩音乐唱英文歌曲。
1974年粤语片回潮时,他与哥哥许冠文投拍了粤语片《鬼马双星》,他创作并演唱的影片主题歌“鬼马双星”以及插曲“双星情歌”不仅开创了粤语流行音乐的新纪元,也完成了他个人音乐作品从西化的摇滚风格到民族化大众音乐路线的转变。
此后,他的歌曲可以说是民族小调色彩浓厚,旋律创作上也会经常的采用民歌的五声音阶,但在节奏上他会适当地融入一些轻快的舞曲节拍,象“纸船”、“梨涡浅笑”以及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夜半轻私语”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歌曲的内容上,许冠杰的作品善于刻划市民的心态;可以说是市井色彩浓郁,而歌词浅白生动,这些歌曲也成为香港粤语流行歌曲中最富有生活气息的组成部分。
许冠杰之后,香港粤语歌坛上最当红的歌手就数罗文了,因为他同关正杰一样,唱红了无数的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并且形成了略带一点点戏曲腔的独特个人风格。
用柔软、略带一点点戏曲唱腔的声音演绎那些或是苍凉、或是悲哀的英雄侠义故事,别有风味。
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射雕英雄传》就是他和甄妮的佳作。
许冠杰让人们知道了歌手的个人魅力,而罗文让大众开始为一个人和他的歌曲而关注。
与关正杰与许冠杰较为定型的歌路不同,罗文无论是在台风还是歌路上都以“多变”著称,或雄壮激昂,或古灵精怪,但是无论是国语歌曲还是粤语歌曲,他都能博得一片喝彩。
从“小李飞刀”、“家变”、“好歌献给你”、“亲情”、“红棉”到“几许风雨”,多变的罗文拥有不变的激情。
1982年和1984年,罗文还大胆的创演了粤语歌剧《白蛇传》和《柳毅传书》,一时堪称壮举。
在香港粤语流行歌曲发展的最初10年,女歌手方面也是巨星辈出。
比如人称“小凤姐“的徐小凤。
徐小凤1966年步如歌坛,在70年代中期开始走红。
对于徐小凤来说,她的歌路端庄大方、雅俗共赏,她的嗓音婉转有致,极其富有磁性。
再加上她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与世无争的低调姿态,使得她成为名重一方的歌坛大姐。
从“神风”、“风雨同路”“黄沙万里”、“人似浪花”到“情比雨丝”、“顺流逆流”、“一脸红霞”、“流下眼泪前”,可以说徐小凤的魅力言无尽,意无穷。
除了徐小凤之外,叶丽仪也是一位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物。
1947年10月22日出生在香港的叶丽仪,学习过粤剧、芭蕾,后来改行唱歌。
1969年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声宝”之夜歌唱比赛中获得冠军。
1974年与丈夫移居英国伦敦,也曾经在当地作过职业歌手。
后来回到香港与百代唱片公司签约,灌录唱片。
叶丽仪以圆润开阔的嗓音唱出韵味浓郁的歌,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恐怕就是她在1980年主唱的并且被评为第3届十大中文金曲之一的《上海滩》——又是一首经典之作。
在香港粤语流行歌曲最初发展的10年里,女歌手中除了叶丽仪、徐小凤之外,甄妮、汪明荃、叶丽仪、张德兰都是名振一时的大明星。
从1974年到1984年,这是香港现代粤语流行音乐发展历史上第1个10年。
在8 0年代中期的香港歌坛上,虽然大家仍然热衷于翻唱和改编,但整个工业的运转机制已经确立,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娱乐业的发展,在歌坛,则是包装时代的开始。
直接的反映就是巨星云集,偶像带领新的潮流。
属于电视剧时代的关正杰、叶丽仪、林珊珊、汪明荃等歌手还拥有影响力,出名较早的罗文、甄妮、许冠杰、徐小凤的地位已经稳固,新浮出头的谭咏麟、梅艳芳、林子祥、钟镇涛、张国荣正在开创一片更加灿烂的局面。
从此,香港流行音乐进入到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
因为唱片事业的繁荣,有实力的新人一样出头:林忆莲的好感觉、陈慧娴的清新纯真、杜德伟的黑人味道、黄凯芹的低调沉稳都有各自的市场。
而陈百强、刘美君、王靖雯、梁汉文、邝美云、李克勤、吕方等等名字在歌坛上各领风骚。
相比较于“前辈”偶像许冠杰、罗文、徐小凤、甄妮他们,这个时期的明星们影响了一代香港青少年的听觉,可以说,整个80年代的香港流行音乐的华彩乐章也正是由他们演绎出来的。
电视剧时代的艺人对于70年代来说,香港的电视连续剧也正好赶上了一个好时期,70年代的香港产业规模正在逐渐走上正轨,而香港娱乐业的风光时期和香港经济的起飞也正是同步的。
那时候,一大批武侠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在香港、东南亚、新加坡等华人粤语地区取得了空前的热烈反响,无数刀光剑影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也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流行歌曲。
70年代初的香港乐坛,以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欧美流行音乐最为风光,尤其是来自于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
就连后来粤语流行歌曲的开门祖师顾嘉辉、黄沾也都是从创作国语歌曲开始他们的音乐生涯的。
在台湾国语歌曲以及迪斯科舞曲开始风行的双重打击下,香港本地乐队潮很快的低落。
对于70年代来说,香港的电视连续剧也正好赶上了一个好时期,70年代的香港产业规模正在逐渐走上正轨,而香港娱乐业的风光时期和香港经济的起飞也正是同步的。
那时候,一大批武侠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在香港、东南亚、新加坡等华人粤语地区取得了空前的热烈反响,无数刀光剑影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也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流行歌曲。
而我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歌——《铁血丹心》了。
作为影响国人最深远的武侠题材歌曲之一,《铁血丹心》的悲壮、侠烈之气已经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之中枣对于每一个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来说,10多年后的今天,靖哥哥在那一轮血红落日中弯弓射雕的身影依然英姿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