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材研读心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材研读心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材研读心得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学科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七年级下学期,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数学教材。

这本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这本教材的研读心得。

知识点整理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材中,我学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其中包括: - 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练习,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这些运算方法。

- 分数: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转化。

这些知识点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 相交线和平行线:学习了如何判断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方法。

这些知识点对于解几何题非常重要。

此外,还学习了解方程、比例和利息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也增强了我的数学解题能力。

习题解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材中的习题内容丰富而有趣。

通过完成这些习题,我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解题技巧。

例如,在解决分数运算的题目时,我经常使用通分的方法,将分数转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这样就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加减运算。

除了解题技巧,我还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和正确归纳结论。

解题过程中,我时常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并找出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实际应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材中的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利息的知识点时,我了解到利息是银行存款或借贷的一种计算方式。

这个知识点让我更加了解到金融领域中的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

此外,学习解方程的知识点也非常实用。

解方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求解某种物体的长度或体积等。

总结通过研读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材,我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我学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并能够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巩固这些知识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回顾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回顾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回顾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教材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它所涵盖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建立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一、在知识体系上建立数学思维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教材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层层深入。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方程的学习中,教材将问题分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解方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问题设计上培养数学思维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在问题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材中的问题设计既注重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

问题的设计不仅考察了学生运算的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设计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等式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在思维方法上引导数学思维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在思维方法的引导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材中通过举一反三、寻找数学规律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性质的时候,教材通过大量的例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总结函数图像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四、在能力训练上提升数学思维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在能力训练上注重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通过重复训练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材中还设置了一些拓展和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综上所述,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通过知识体系的建立、问题设计的培养、思维方法的引导和能力训练的提升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了扎实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研究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研究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研究与思考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改革是一项必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进行研究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数学教材的内容。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材过于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思想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

因此,在改革数学教材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引入一些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数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维的训练和实践的机会。

因此,在改革数学教材时,应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

教师应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此外,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

当前的数学教育评价过于注重成绩的取得,忽视了学生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改革数学教材时,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可以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和项目,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评价他们的数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探索的学科,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和自信心,就很难培养其数学能力。

因此,在改革数学教材时,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和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中,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教材与实践的结合。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只有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改革数学教材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研究与思考

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研究与思考

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研究与思考作者:潘云娟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04期摘要:初中数学新教材实施后使用效果如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学生对新教材基本能够接受,但是新教材的部分内容有待改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待提高。

同时,本文也对新教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教材问卷调查分析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50-012004年9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开始实施,南通地区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数学教材,这本教材能否反映课程标准的精神?使用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

我在当地的若干学校对18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力求反映学生的真实看法,为新课标、新教材的完善提供一点借鉴。

本文主要是根据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的分析。

1调查的基本情况1.1问卷的设计从初中新教材对新课标理念的贯彻及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出发。

设置了20个问题,其中4个为开放性问题,其余16个为选择题。

主要包括学生对新教材的看法、信息技术的使用、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变化、对教材的满意程度等方面。

1.2调查的实施2005年11月初至12月底,对南通一些乡镇的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820份,收回问卷1674份,有效问卷1623份,回收率92.0%,有效率97.0%。

2调查的主要结果与分析综合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的访谈,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2.1学生对新教材总体上表示认可新教材是教材编者们集体辛勤劳作的结果。

教材编写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学生对新教材的评价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有83.4%的学生表示满意,有16.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

可见,虽然新教材总体上是得到学生的认可,但还有待各方共同努力,使之在实践中不断的修订完善。

2.2学生对新教材的具体看法2.2.1学生认为教材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024初中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培训心得感悟

2024初中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培训心得感悟

2024初中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培训心得感悟在参加了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年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教材使用暨教研员培训之后,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深感此次培训对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大影响。

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思考感悟及实践运用计划。

我深刻认识到“整体”和“结构”这两个词在《2022年版课标》中的重要性,它们分别出现了32次和18次,并且大部分指向课程内容。

这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整体和结构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教材,把课标中的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融入到我的教学设计中,以体现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学习知识的顺序。

我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首先要阅读和理解课标,将课标中的要求融入到我的教学实践中。

在读教材的过程中,我要用心去悟,悟出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的轻重缓急,悟出教材处理方式的优劣,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为有效的教学思路。

我明白了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宽和延伸,进行知识建构等,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我还理解了层级教学的重要性。

我要在思想上承认新教材所提供的内容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尽量去挖掘新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我的研究与理解,重构教材内容,或补充提供新材料;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改进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材所承载的课标精神;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能够对教材修订完善提出改进建议。

在实践运用方面,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在教学中,我会以整体设计的理念,分步实施。

我会建构起本课程的知识结构,知晓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学生学习知识的顺序,并通过体现这种结构和顺序。

2.我会以大单元的设计理念,进行教学。

我会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大单元,以大概念的统摄,使学生能够在整体中理解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我会以素养导向的理念,进行教学。

我会致力于真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解决,将育人目标浸润在学生知识增长和能力发展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质疑和思考

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质疑和思考

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质疑和思考内容摘要: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是依据2001年出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这次的教材与以前有极大不同:增删了很多知识点,代数几何交替呈现,更加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一次教材改革。

在使用新版教材的过程中,笔者从当初狂热追捧到现在不断质疑,逐渐认识到教师不仅仅要“教教材”,更要学会“用教材”,也意识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解答“钱学森之问”,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而一个没有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教师想完成这样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本文试图通过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疑惑和感受,说明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发挥自身能动性,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质疑对策一、对质疑精神的认识中国至今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一事实使中国教育饱受指责,学生创新能力低下已成为中国教育的心病。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中国教育界、乃至全中国最为关注的问题,国家于2010年2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就再次强调对各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质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

要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质疑精神的缺乏由多方面原因造成,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质疑精神的缺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首先应该是教材的质疑者,才能从中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或者发现教材的疏漏、错误之处。

如果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则可以引领学生去深入品味作者如此而为的精妙;如果是教材的疏漏、错误之处,教师则更能有意地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引领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激发出思维的火花。

教师首先经历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过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落到实处。

否则,一味地忠实、信奉于教材的“正确无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

初中数学教材解读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材解读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材解读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初中数学教材的仔细研究和分析,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也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它承载着知识体系、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指引。

初中数学教材的编排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首先,教材的内容设置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

比如,在代数部分,从有理数、整式、方程的初步认识,到函数的引入,每一个知识点的递进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这种由浅入深的安排,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几何方面,教材从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渐引入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通过大量的图形示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感受几何的魅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例题通常是对知识点的典型应用,通过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而习题则涵盖了不同难度层次,既有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也有需要深入思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拓展题目。

这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材还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比如,通过购物中的折扣问题引入百分数的计算,通过测量建筑物的高度讲解三角函数的应用。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数学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教材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比如,在证明题中,要求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然而,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注意和补充的地方。

由于教材的篇幅和普遍性要求,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

对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看法与感悟

对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看法与感悟

对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看法与感悟一、对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看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但是现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至九年级数学课本内容我个人认为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编排不合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内容在初中还是作为选学,而且高中没有单独编排内容,这样不利于高中的函数的学习。

另外我认为简单的十字相乘法,可以安排在初中学习,虽然八年级有这个内容,但是属于观察与猜想的内容,只有四道题的习题,有的学校没有上这个内容。

这样不利于解二次项系数是一的一元二次方程,不利于高中学生学习,有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学习高中函数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时不知道用十字相乘法。

负指数的内容也应安排在八年级上,因为八年级的物理中涉及到了负指数,物理教师也在埋怨,因为他们除了教物理内容还要教负指数内容。

七年级下册用扇形图描述数据中的圆心角的度数等于百分比×3600,这里的圆心角的概念在九年级才学习。

2、不适合课堂教学.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要求画图形旋转的题太复杂,不利于学生画图,也许有的内容的图形美术教师一节课只能画部分的图形。

3、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在整个初中年段每节内容中,课堂及课外的练习偏少,有时一节课的练习只有一题,如正比例函数这节课没有练习,只有在习题中有一道比较难的题目。

4、排版不科学,浪费资源.从七年级至九年级的课本排版只有一页的三分之一,多达20多页,空白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有多达70多页,个别习题练习后的最后一页,几乎是空白二分之一以上。

二、使用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感悟结合新教材和我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感受谈一下对新教材的认识和自己运用新教材教学的一点心得。

1、新教材的三大闪光点.(1)强烈的人文气息。

新教材的封面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各计算机的组合图,揭示了我国数学对世界数学的贡献,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科技与数学的相依关系。

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解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解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解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教辅材料之一。

通过对初三数学课本的深入解析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到,这套教材在教学设计和内容思路上都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引入问题,激发思考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的教学设计善于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在教材的开篇部分,通常会给出一个生活实例或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材会以两个人同时跳水为例,引入“两人同时跳水,谁的得分高?”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还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由浅入深,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的设计注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教材将各个知识点和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成不同的章节和小节,在每个小节中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逐步深入的学习环境。

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之后,逐渐引入一些复杂的应用题目,要求学生分析、归纳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视实际应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的案例分析部分,通常会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并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方法的运用,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并通过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这样的设计既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宽思维视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通过引入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某些章节的结尾,教材会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解决方案。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教科书阅读与思考的教学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教科书阅读与思考的教学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教科书阅 读与思考的教学
2023-11-06
目录
• 引言 • 八年级数学教科书阅读与思考内
容分析 • 阅读与思考教学现状及问题 • 提高八年级数学教科书阅读与思
考教学效果的策略 • 教学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国家教育政策
我国教育政策强调培养学生的 数学素养和能力,八年级数学 课程是中学阶段的重点课程之
教科书思考问题的设计
01
02
03
基础性问题
针对知识点本身进行设问 ,帮助学生巩固基础。
拓展性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所 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
创新性问题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 尝试提出新的解题方法和 思路。
阅读与思考内容的结合方式
阅读引导思考
通过阅读材料中的问题、 案例等,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发现规律。
思考促进阅读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鼓 励学生再次阅读教材相关 内容,寻找答案、加深理 解。
结合实践操作
将阅读与思考的内容结合 具体的数学实践操作,让 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03 阅读与思考教学 现状及问题
教师对阅读与思考教学的态度
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教师可能认为阅读与思考内容不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缺 乏深入的讲解和引导。
教学效率提高
01
通过阅读与思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了显著
提高。
增强学习兴趣
02
阅读与思考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减少厌
学现象。
培养学习能力
03
阅读与思考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自
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研究与思考

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研究与思考
生进 行 了 调查 , 求 反 映 学 生 的真 实 看 法 , 新 课 标 、 教 材 的完 力 为 新
②教材某些 知识 内容没有相应的习题来巩 固;③部分题 目的解答
需 要运 用 信 息 技 术 丁具 , 缺 乏相 关 的设 备 。 但 可见 , 习题 的难 度 还 有 待 调 整 , 础 题 、 基 中等 题 、 题 的编 排 次 难 序还有待探讨 , 题的选编既要贴近实际 , 应该从多方面设置 . 习 又
v0 . 1
No . 4
鲤科知 考 面 丽
Oc b r 2 0 t e 0 9 o
对 人教 版初 中数学教材 的研 究与思考
潘 云 娟
( 江苏 省 南 通 市虹 桥 二 中 江 苏 南 通 2 6 0 ) 20 0
摘 要 : 中数 学新 教 材 实施 后 使 用效 果如 何 , 文通 过 I 卷 调 查 的方 式 进 行 了研 究 , 对 结 果进 行 了分析 , 生对 新 教 材 基 初 本 - ' - ] 并 学
除 了接受 、 忆 、 仿 、 习等 形 式 外 , 中数 学 课 程 还 倡 导 自主 探 记 模 练 初
索 、 手 实 践 、 作 交 流 、 学 习数 学 的方 式 。 动 合 等 调查 发 现 在 初 中数 学 学 习 中 , 生 最 感 兴 趣 的 学 习 方 式 依 次 为 : 老 师 讲 解(6 %1合 学 听 4. 、 2 作交 流(97 、 社 会 渊 查(6 %)自主 学 习教 材 (79 。可见 , 1. %)搞 1. 2 、 1. %) “ 老 师 讲解 ” 然 是学 生 主 要 的 数 学学 习方 式 。 时 , 听 仍 同 我们 注 意 到
2 调 查 的 主 要 结果 与 分 析

浅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研究[精选五篇]

浅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研究[精选五篇]

浅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研究[精选五篇]第一篇:浅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研究浅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研究【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新出版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初中老师的群体中得到了很多好评,但也有质疑的声音根据这些问题,调查了一些学生和数学老师,得到了一些结果。

从而对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推行情况和遇到的困难进行研究讨论。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引言初级中学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学习,初中数学也包含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中。

运用什么样的教材怎样运用成为评价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绝大部分的地方也都开始运用了新课改中提倡的新人教版课本,但相对于使用旧课本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有的人就开始了对新教材的质疑,本文就是基于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一、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现状调查在基层进行教学的教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太热情,不太热衷于自己的专业。

这是由于这些教师的学校没有教师的奖惩制度,使他们太过于安逸,不重视和不看重课程的改革和教学工作。

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对备课十分消极,不认真备课,这是对学生没有责任心的表现。

新的初中数学教材虽然已经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定义和公式,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们传输给学生。

这就使得减轻学生负担这一任务仅仅停留在了口号上,这也就使得新课程改革没有了他最初的意义,更谈不上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初目的了。

虽然人们已经在新的教材上有了很多的修改,但是,这种修改大多只是浮于表面,其实质仍旧没有大的改变,内容不能吸引学生,不能让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兴趣。

因此,新课程标准中使用的数学课本并不受大多数学校的青睐,新课标的目标还不能实现。

二、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本出现的问题1.对计算器过早使用在新课程改革中所使用的新的数学教材中,让学生过早的接触了计算机,他规定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就能够使用计算机了,这种规定虽然可以节省学生运算的时间,但却使得学生只要有计算题就会立刻使用计算机,丝毫不考虑自己动手计算,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大大降低,并且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学生往往不会自己进行思考,总结一下计算里的规律,这样对学生大脑的开发是非常不利的。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解析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解析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解析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来解析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的解析、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思维训练的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解析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

一、教材内容的解析1.1 在教材内容解析中,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的设计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解析整数运算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加深对整数运算的理解,如温度计的读数、地理标高等。

1.2 在教材内容解析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的题目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比较、分类等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析等式与方程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等式的化简、方程的变形等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2.1 在问题解决中,注重启发式教学。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解析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方式来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2 在问题解决中,注重多种解法的探究。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鼓励学生探究多种解法,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解析比例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列式、倍数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三、思维训练的方法3.1 在思维训练中,注重思维的拓展与延伸。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通过一些思维训练题目,帮助学生拓展和延伸数学思维。

例如,在解析比例的思维训练中,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分析能力。

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研究与思考

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研究与思考

2013-01教育研究近几年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许多制造企业正处在设备更新、规模扩大的成长期,不断添置的先进数控设备,对数控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数控毕业生由于技能水平欠缺、团队意识薄弱、吃苦耐劳精神缺失等原因,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如何缩小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紧贴产业发展,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核心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当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课程普遍分为两大类:专业基础课如机械制图与CAD 、机械基础、金属材料、公差与配合等,专业课如数控机床、数控加工工艺、机床夹具、数控刀具、CAD/CAM 技术、数控仿真训练等。

这种课程设置沿用了以“学科知识”分类的设置方法,将完成一个完整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分散在不同的课程当中,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丢掉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如摘要:当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毕业生专业水平单一、单纯的加工操作、技能水平欠缺、知识水平较低以及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缺失等表现比较突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这给数控专业教学提出了新课题。

应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实训室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数控专业;问题一、新教材使用的现状调查笔者通过对周边的11所学校展开了定向调查,选取了172名新教材使用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以访谈问卷的形式开展,经后期总结分析,共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首先学生整体方面对于新教材基本持认可态度,多数同学认为新教材比较注重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但也有少量的同学认为新教材在习题的题量与难度和配套教材方面,仍需作出进一步改善,进行教材习题的难易比例调整。

而笔者认为,在新教材的使用中,应当做到对教材使用方法的良好掌握,同时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方式及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兴趣等方面,综合考虑对教材的整体改良,以此达到学生对教材方面的良好使用。

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

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

研读教材,更好地用教材教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唐春杰教材是课程编订的物化,是课程标准的体现,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工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人教版新教材随之改版发行。

然而,在下乡听课和调研的过程中,却发现老师们用教材的情况参差不齐:有的老师根本不阅读教材,凭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组织教学;有的老师读教材不求甚解,没读懂曲解教材的意思;有的老师读教材浅尝辄止,浮在表面,把握不住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只有少数优秀的老师,能认真阅读教材,根据编写者的意图进行教学设计,能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深入研读教材,才能把握教材、感悟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下面是我带领庄河初中数学骨干团队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用欣赏的眼光研读教材1、教学要依“纲”靠“本”教师必须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审视和处理教材。

“纲”就是国家课程标准,“本”就是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施教的依据,同时它也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教材编写的原则: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选择性;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协调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心理结构之间的平衡性。

所以教师要重视课标教材,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

2、以编者的视角研读教材有些时候,教师不能从编写者的角度研读教材,不能领会教材的深层思想和编写意图,而往往又根据自己个人的好恶来评判教材。

比如七(上)教材《有理数乘法》一节,很多老师觉得教材的叙述很不顺手,远不如按旧教材,按自己的方式教给学生,教学的效果可能还要好。

“负负得正”这件事,不讲道理,学生只要记住,解决问题不是事。

新教材煞费苦心讲这件事,就是要培养初一的孩子能懂点理,能讲点理,会思考。

如果教师不能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会觉得很麻烦,就会曲解教材的意思。

关于数学教材研读的思考

关于数学教材研读的思考

关于数学教材研读的思考你知道吗?我最近啊,可是掉进了数学教材研读的这个“大坑”里啦!这事儿的起因呢,还得从一次家庭聚会说起。

那天,家里亲戚们都聚在了一块儿,大家吃饱喝足后,就开始聊起天来。

不知怎么的,话题就转到了孩子们的学习上。

我那小侄子当时正在上初中,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他那愁眉苦脸的样子,看着就让人心疼。

这时候,我那当老师的表姐就发言了:“要想把数学学好啊,教材可是基础,得好好研读研读。

”我一听,心里就犯嘀咕了,不就是几本数学教材嘛,能有啥深奥的?我自认为我当年数学也还过得去呀,就笑着说:“表姐,你可别夸张了,那教材不就是些公式、定理啥的,看看不就完事儿了?”表姐却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你可别小瞧这教材,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看着她那认真的模样,我心里的好奇心就被勾起来了。

于是,我决定亲自去研读一下这神秘的数学教材。

说干就干,我从书架上翻出了小侄子的初中数学教材,准备好好研究研究。

我一开始还挺自信的,想着不就是初中数学嘛,我肯定能轻松搞定。

可当我真正翻开教材,我才发现,这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啊!比如说,教材上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证明题,我看着那图形,心里想着:“这不就是个简简单单的图形嘛,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怎么证明。

”可当我仔细去看教材上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时,我才发现,原来里面有这么多的细节和逻辑关系。

就像在一个迷宫里,每一步都有它的道理,稍有不慎就会走错路。

我越看越觉得有意思,也越看越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太天真了。

这时候,小侄子凑了过来,他看到我认真的样子,好奇地问:“姑姑,你在看啥呢?这么认真。

”我笑着对他说:“我在研究你的数学教材呢,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真不少。

”小侄子撇了撇嘴说:“姑姑,我每次看这些都头疼,根本就看不懂。

”我摸了摸他的头说:“傻小子,其实数学教材就像是一本宝藏书,你得用心去挖掘里面的宝藏。

你看,这个几何图形,它不仅仅是一个图形,它还隐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呢。

”小侄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教材,更好地用教材教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唐春杰教材是课程编订的物化,是课程标准的体现,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工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人教版新教材随之改版发行。

然而,在下乡听课和调研的过程中,却发现老师们用教材的情况参差不齐:有的老师根本不阅读教材,凭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组织教学;有的老师读教材不求甚解,没读懂曲解教材的意思;有的老师读教材浅尝辄止,浮在表面,把握不住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只有少数优秀的老师,能认真阅读教材,根据编写者的意图进行教学设计,能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深入研读教材,才能把握教材、感悟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下面是我带领庄河初中数学骨干团队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用欣赏的眼光研读教材1、教学要依“纲”靠“本”教师必须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审视和处理教材。

“纲”就是国家课程标准,“本”就是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施教的依据,同时它也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教材编写的原则: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选择性;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协调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心理结构之间的平衡性。

所以教师要重视课标教材,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

2、以编者的视角研读教材有些时候,教师不能从编写者的角度研读教材,不能领会教材的深层思想和编写意图,而往往又根据自己个人的好恶来评判教材。

比如七(上)教材《有理数乘法》一节,很多老师觉得教材的叙述很不顺手,远不如按旧教材,按自己的方式教给学生,教学的效果可能还要好。

“负负得正”这件事,不讲道理,学生只要记住,解决问题不是事。

新教材煞费苦心讲这件事,就是要培养初一的孩子能懂点理,能讲点理,会思考。

如果教师不能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会觉得很麻烦,就会曲解教材的意思。

在这节的教学中,经常看到老师不尊重教材的意思,凭主观和经验教学,很典型。

3、关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深度研读教材是骨干教师基本功的底线,是创造性教学的基石。

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考虑学生知识结构差异性的基础上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的对教材进行“删调增”,删除“不太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依据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新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11.2.1三角形的内角》一节,甲教师按教材的内容原原本本的教,教学效果表现为学生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会用定理解决问题,个别学生会进行定理证明。

同样的课,乙教师是这样上的。

在充分挖掘了教材之后,乙教师明确本节教材“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重点是探索和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乙教师通过操作在追问中让学生体会了辅助线的做法,获得了证明思路,感悟了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体会辅助线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经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这样,学习了一个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收获了一个办法“做辅助线证明几何问题”,体会了一种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效果表现为学生不仅会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还能说出定理的证明思路、解决办法、思想方法。

显然,乙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4、关于“淡化概念”新教材提出一些概念要淡化,但要明确:越是对学生要淡化的概念,越不能对教师淡化,而是要深化,必须追根溯源,弄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为什么要淡化。

例如:中学的方程概念,教材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课标要求了解即可,但教师却要知道的更多。

张殿宙——方程是为了求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的一种等式关系。

高夯——中学方程的定义应改为:含有未知数的条件等式。

史宁中——方程是什么?方程就是讲故事。

众家之唱皆有道理,教师知道的越多,越有利于给学生讲清楚。

5、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比如每一册都有统计教学,那统计在每一册的目标是什么?要教到哪个程度,每一册之间有什么联系,这都是我们要读懂的。

正如,朱德江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要用对比的眼光研读教材现行教材版本很多,每一套教材的编排都有共同的特点,但又有各自编排的意图与特色。

教师要用对比的眼光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理念和编写意图, 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对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认真分析。

同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教材为什么这样写、 本课和前后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与旧教材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题可不可以删改……1、横向对比(1)不同出版社教材之间的对比如分式概念的对比。

【人教版】一般地,如果A,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fraction),分式B A 中,A 叫做分子,B 叫做分母。

【华师版】形如BA (A,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fraction ).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numerator),B 叫做分式的分母(denominator)。

(2)与国外教材之间的对比资料来源(国内一些杂志及互联网)如:两个国外教材的函数概念。

美国2002年一个初中教材的函数概念:……,身高的减少量依赖于一个人的年龄,像这样一个量依赖于另一个量的关系称为函数关系.……牛津《中学数学》:函数是变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法则.(上海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68页)2、纵向对比教师可以研读同一出版社不同时期的教材,比如对比人教社修订前、后的两版本;还可以考虑同一内容在不同学段的处理,如小学教材的函数内容与中学教材的函数对比。

三、用学生的眼光研读教材“用学生的眼光读教材”并非是要求我们数学教师降低思维含量和阅读的高标,而是要求教师在读教材的时候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思考学生会读出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会有怎样的读法等。

学生们如此读与之会有怎样的距离,我们如何引导等。

新教材图文并茂,联系实际,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提出了大量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让学生参与、合作、主动探究,使学生增长知识面,提到数学素养,这是广大教师和专家智慧的结晶。

“用学生的眼光读教材”需要我们教师有真正的生本思想,处于我们注意力的中心,不是教材本身而是学生;进入我们思想空间的不是我们读出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是学生读的过程中的各种细节,要关注的是学生会读的怎么样?可见,“用学生的眼光读教材”强调的不仅是观念意识,更强调教学实践行为。

从备课时的“读”到课堂上的“教”要做到完全的统一。

没有备课时的“用学生的眼光读教材”就没有实在有效的课堂实施。

“用学生的眼光读教材”才能因材施教,实现低起点接地气的教学。

四、用质疑的眼光研读教材质疑探究是教师使用教材教参时应有的态度,即钻研教材教参时要独立思考,有怀疑精神,发现了不恰当之处敢于坚持己见。

例:关于抛物线的形状【人教版】一般地,二次函数y=a(x-h)2+k与y=ax2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把抛物线y=ax2向上(下)向左(右)平移,可以得到抛物线y=a(x-h)2+k.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h、k的值来决定.抛物线y=a(x-h)2+k有如下特点:(1)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2)对称轴是x=h.(3)顶点是(h,k).【北师版】一般地,二次函数y=ax2+k的图像是抛物线,它与抛物线y=ax2的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当k>0时,将抛物线y=ax2向上平移k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y=ax2+k;当k<0时,将抛物线y=ax2向下平移-k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y=ax2+k.它的对称轴为y轴,顶点坐标为(0,k).●北师版的一道练习题教师的疑问:二次函数中,如两个抛物线形状相同,是指二次项系数a相同,还是指a的绝对值相同?再如:北师版旧教材“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经过教师的质疑、完善后新教材修订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任何事情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只有广大教师在用教材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不断反思,勇于质疑,才能使我们的教材越来越完善。

五、要跨越学科的研读教材教师的灵慧来自哪里,一定是超越学科之外的教育智慧,人文素养。

教师除了需要自己很好的学科专业知识,它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还需要有超越学科之外的知识。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很多数学内容都是生活事实的抽象、概括。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创造的无穷乐趣。

所以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善于把物理化学甚至音体美学科知识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孤立的、枯燥的数字学科。

总之,认真细致地研读教材,是为了进行教与学方式的互动和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研读教材”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是提升,前者重认同和理解,后者重内化和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