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意境 美学追求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韵意境美学追求
[摘要]所谓意境,是中国艺术美学中乃至于东方美学中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艺术美学着意追求的是超越客观物像的神韵意境,是所谓“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这种见于言外的无穷无尽之意是中国美学推崇的极致。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制作的各种类型的新闻标题具有这种东方美的神韵呢?
[关键词]新闻标题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092-02
一、标题意境美: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达到新闻标题意境美,就要在新闻标题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上下工夫,使标题所用的语言“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能够以少胜多、万取一收。
如“一叶知秋意大利无条件投降”“质如泥土”“榜上无名脚下有路”“错批一人误增三亿”“打捞一段悲壮的历史(主题)一代名舰中山舰出水(副题)”等标题,字数不多却韵味无穷,使人在一瞥之间,便被紧紧吸引住。
特别是“错批一人误增三亿”这一标题,寥寥八字,既为一个曾经被批驳得一无是处的“新人口论”平了反,同时又充分反映了错批带来的恶果,并把一个敢于坚持真理的学者的气度和卓见展现出来,可谓字字凝重,一字千金。
二、标题意境美:情景交融,以景寓情
以物以景为依托,寓情于其中,如:中国古诗中的“高台多悲
风”“池塘生春草”“芙蓉露下落”等堪称为佳句的诗,都是情出于景。
新闻标题要富有意境,就必须把具体的事实物像作为传情表意的载体,比如:《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声百又八》这条报道中日人民友好聚会的新闻标题,用“枫桥”“子夜”“钟声”这些具体时空、物景的巧妙搭配,既表现了中日人民欢聚一堂的热烈场面,还使人联想到唐代诗人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优美诗句,用古人的孤寂与今人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意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
抗日爱国志士张学良将军于1964年7月与他相爱相亲了30余年的赵一荻女士在台北补办婚礼,台北一家报社在报道这一新闻时作了如下的标题:
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眉题)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主题)
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副题)这条标题以“夜雨秋灯”“小楼东风”“梨花海棠”等景与物作为传情表意的载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三十载如一日地相知相守、坚贞如一的冰霜爱情。
这条标题笔饱墨酣,寓无限情思于景物时空的抒写之中。
例如:《中国青年报》1995年2月6日一条消息的标题:
夏公骑鹤西去
夏衍95岁无疾而终,被称为“仙逝”。
标题“骑鹤西去”雅致超然、意蕴高远,一如夏公一生饱经风霜、不记名利、淡泊简朴的
人生写照。
例如《新民晚报》1995年9月30日一条消息的标题:霜风雪雨达天命(主题)——写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年之际(副题)
本标题的取人之处在于“霜风雪雨”四字,它概括出了联合国五十年来的风雨历程,寓意深远凝重。
三、标题意境美:虚实相生,皆成妙境
何为虚实相生,重光论画时曾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报纸标题亦然,制作者只需把一些寓于暗示性、诱导性的言与象呈现出来,而有意留下许多空白和余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品味、去参与创作,去填满这些空白和余地,从而激起读者无穷的思绪、无尽的联想。
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运用好了,不仅能达到言有尽意无穷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甚至能收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效果。
比如《春风熏得远客醉,直把店家当自家》这条标题,不直接把所要表扬的饮食店如何服务周到、热情待客,顾客如何称赞、感激说出来,而是改用古诗名句,用春风熏醉的“虚”来表现小店情暖人心的“实”,又用当作自家的“实”来体现顾客宾至如归的感受。
这样虚实相济,使读者顿生一股潜潜的热流,得到一种温暖愉悦的美的享受。
正如新闻传播界学者蒋晓丽指出的:“形神兼备与虚实相生一样,既是通过具体、鲜明、生动而又富于启发的想象,来唤起读者的无限思绪,去发现、发掘它们的内涵,去补充、丰富它们的意义。
不过形神兼备讲求以形求神,‘略形貌而取神骨’,看
重的是神而不是形,所谓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的‘不似之似’,它刻意追求的是内在情感,讲究的是寓意深刻,因而不在乎物像细节的写实。
”
例如《羊城晚报》1995年10月5日一条消息的标题:
满院花飞人不到(主题)深沪股市日评(副题)
“满院花飞”这个比喻式的“形”说明股市热闹,股民热情,而“人不到”则指实际上成交量不大,持观望态度的股民多,给人以“满院花飞”的貌似热闹实则空寂之感,既切合股市情形,又别有所指。
关于虚实相济、形神兼备的手法,还可以利用新闻标题的引、主、副题之分,给予灵活的运用,即称为虚实结合题。
例如《中国税务报》的一条消息的标题:
山水胸怀水墨人生(主题)李可染先生其人其画(副题)
这条标题,通过虚实照应,不仅仅表述了李可染先生的职业与追求,也点出了其处世态度,“山水”“水墨”都引人到一种意境,从而产生联想。
例如《人民日报》1996年2月10日一条消息的标题: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主题)——全国冬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初战告捷(副题)
该标题的虚实两题,虚表现震慑力和权威性,给人以秋风扫落叶之感,实说明是怎样一回事,虚实结合,表明扫黄、打非代表的正义与人心,说明初战告捷所预示着的整个“扫黄”“打非”行动
的乐观前景。
以上标题是主题为抒情表意的虚题,副题为说明主要事实的实题,两者各司其职,副题作基础,作依托,主题作升华,作提炼。
同时,两者又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较好地体现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利用这三种方法可以增加新闻标题的意境美。
四、标题意境美:余音绕梁,别有情趣
就是说,它不应只表完意了,而是留有天地,让读者去领略、回味、想象和思索比标题字面表达的更多东西。
一句话,好标题也应有“画外音”“弦外意”,余音绕梁,余意不尽。
举一例
亚洲标足球赛又传捷报
中国队以2:0胜新加坡队
雨后场地滑踢一身泥
远射·巧射·两脚打通“希望之路”
这两标题,讲的是同一事实。
前者把这场比赛的结果说清楚了,标得虽没有错,但没有给读者更多的东西。
后者呢?不仅把这场比赛的结果——2:0形象化了,而且还留给读者一个更富兴味的话题“希望之路”——中国队能夺取亚洲的冠军吗?它勾起了球迷们多少丰富的回忆和想象!相比之下,当然后者优于前者。
所谓“意境”,用文学艺术的术语来说,即是留有“艺术空白”——把读者引进去,但又说不尽,留有余地,唤起他们的丰富想象。
说是空白,实不空白;空白处仍有艺术,仍是艺术,只是这个空白
让读者自己去填补充实而已。
因此,标题要有“意境”,即是要留有“艺术的空白”,当然也是要求编辑人员有“空白的艺术”。
意境,有深浅之分,但都需要编辑人员善于发现和发掘隐藏在新闻事实里面或后面的本质特点,然后巧妙地把它传达出来。
因此,大新闻里有“意境”,有时小新闻里也有“意境”,问题在于编辑人员是否有心、有能力、有水平。
一个有意境的好标题,常常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读者看了标题,不仅想立即看新闻,而且在看毕新闻之后,还要回过头来再看标题,甚至对新闻和标题反复品味……应该说,这无论对宣传和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不是每个标题都能标出“意境”来的(也不是每篇新闻都能写出“意境”来的),我们这里说的只是“要有点‘意境’”。
含混和说不清,都不叫“有意境”。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新闻标题的修辞及其语用价值[j].襄樊学院学报,2001,22(1):58,
[2]蒋晓丽编著.现代新闻编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244页.
[3]叶春华,连金禾著.新闻采写编评.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版,第2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