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河北省为例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河北省为例

文化产业竞 争力是指通 过对生产要素 和资源 的高效 配 置和转换 , 稳定 、 持续地生 产出比竞争对手更 多 、 更好的财富 的能力 , 它不仅仅表现 为市场竞争 中现 实的产业实力 , 而且 还表现为可 预见的未来 的发展潜力…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 是一个 国家内部各区域之 间竞 争中, 特定区域的文化产业在 国内市( 河北大学 a . 学生处 ; b . 经济学院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2 )

要: 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 已成为我 国各地区转 变经济发展 方式、 推动科 学发展 的重要力量。 我 国的
文化产业呈 区域不平衡发展 态势 ,构建区域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 系可以为各地 文化产业发展 的区域 定位提供科学
根据综合评价 函数来对区域产业 的竞争力进行评价。 本文选 择 了以下统计指标作 为分析 的数据来源 : 艺术表演及场馆从 业人员数量 、 艺术表演团体个数 、 艺 术表演场馆 个数 、 人均拥 有公共图书馆藏量 、 电视人 口覆盖率 、 人均 G D P 、 城镇居 民人 均文化 消费 、 居 民人均消费水平 、 文化部 门收入合计 、 国际旅 游收入 、 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 、 人均文化事 业费 、 文化事 业
经营能力 、 竞争状况 、 产业 化市场化程 度等都直接影 响着该 区域内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高低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1 9
基建投 资 、 财政拨款共计 l 4 个指标 。
基金项 目 : 2 0 1 2年度全 国统计科研计划项 目 “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 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 ( 2 0 l 2 L Y 0 9 4 ) ; 2 0 1 2年度 河北省 软科学项 目“ 推进河北省城 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对策研 究” ( 1 2 4 5 7 6 4 2 ) 作者简 介 : 曲江滨( 1 9 7 3 一 ) , 男, 河北邢 台人 , 副教授 , 硕士 , 从事农村经济、 文化产业研 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文化产业园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文化产业园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科研热词 文化产业园区 竞争力 省际差异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城市经济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科研热词 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 西藏 媒介融合 遗产保护 蝶变 环鄱阳湖城市群 湖北省 旅游演艺 新疆七坊街 文化资源 文化观光 文化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 政策 支柱产业 开发机理 尴尬 客家 大同市 地域特色 可持续 发展模式 发展布局 发展对策 创意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化开发 tibet media convergence culture industry culture creative
2013年 科研热词 文化产业 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评价指标 实证研究 转型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超越 评价指标体系 聚变效应 统筹 经济转型 类型 空间行动者 空间社会学 社区空间形态 社区空间形塑建构 田子坊 生态文明 生态学 演进 江苏 新钻石模型 新苏南模式 新型城镇化 文化经纪人 文化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园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园区 微观互动关系 城市社会学 城市化 地学文化产业示范园 地学文化 地域发展模式 品牌化路径 发展模式 发展 创意产业园区 创意产业 全局主成分分析 产融合 推荐指数 4 3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5 4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602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_以安徽省为例

200602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_以安徽省为例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双月刊 )
!!
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 以安徽省为例
李宜春
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可以用三个模块 " 核心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 环境竞争力 # 、 五大要素 " 生产要
以及若干个竞争面和若干个评价指标, 来构成综合的评 素、 需求状况、 相关产业、 文化企业、 政府行为 # , 价指标体系, 对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依靠该体系, 文章分析了提升安徽文化产业竞争力 的路径。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双月刊 )
!"!
三产业的规模很小, 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外, 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安徽的城乡差别使得广大农村文化市场难以启动。安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 殊, 农村居民收入过低, 增长缓慢, 必然导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缓慢。 市场需求的落后, 影响了安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也落后于 国内许多地区。 如文化产业集团化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 而近来我国组 建的文化产业集团绝大部分都分布在东部, 尤以北京、 上海、 广东、 浙江、 江苏最为集中。 与广东 拥有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省出版集团、 家庭期 刊集团、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和珠江电影集团相比, 与上海拥有永乐集团、 上影集团、 文新联合报 业集团、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世纪出版集团、 文广集团相比, 与江苏拥有广电、 出版、 报业、 演艺 四大省级文化产业集团相比, 包括安徽在内的中西部地区, 这样的集团化工作可谓刚刚起步。 相关产业竞争力分析: 相关产业集群竞争力, 反映的主要是旅游、 教育、 信息等与文化产业 密切相关的产业的竞争实力。这些相关产业或者是核心文化产业的延伸,或者是为其提供基 础, 或者是为其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旅游产业竞争方面, 无论是入省旅游人数、 入省旅游人数的增长率, 还是旅游综合收入, 安 “ 徽的相关指标都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过程中。 十五” 期间, 安徽累计接待入境游客、 创汇、 接待 国内游客、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这五项指标,分别比 “ 九五 ” 时期增长了 ##$ %& 、 增幅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入境旅游人次和创汇数在全国 ’($ )& 、 *!$ *& 、 ’($ %& 和 ’($ %& , 旅游总收入居全国第 !* 位。 的排名, 由“ 九五” 时期的第 +% 位分别上升到第 !’ 位和第 +! 位, 由于旅游是关联性极高的产业, 它对文化产业增长的刺激和拉动作用是巨大的。 教育产业竞争方面,安徽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等指 标, 都居于明显的劣势。 另外, 从教育对文化产业的扩散力来看, 安徽也有许多问题。 如中高层 次文化产业人才的学习培养基地不够健全。 拥有如此丰厚而灿烂文化产业资源的安徽, 目前尚 无一所专门的全日制普通本科艺术类高等院校, 显然是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之需的。 安徽高 校与文化产业发展直接相关专业的设立和建设, 与其他地区也是有差别的, 也是不适应文化产 业发展现状的。 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在为文化产业的科技化提供支撑方面尚有很大 可为的空间。因此, 在文化产业的科技化方面, 安徽居于暂时的劣势, 具有潜在的优势。 ” 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把它作为“ 行动计划的六大基础工程之一。但由于 ,*! 资金投入等原因, 安徽信息化水平并不高, 在全国仅处于中等水平。 企业战略竞争力分析:企业战略竞争力主要反映的是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方面的 竞争力。 运营基础竞争面的指标, 主要包括商务环境质量、 文化创作和经营人才的整体素质, 以及 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等。商务环境质量主要取决于产业政策、 基础设施服务等, 安徽的商务环 境质量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在文化创作和经营人才的整体素质, 以及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方面, 安徽在全国也是处于 中等水平。另外, 政府对文化产业中的创作、 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 在全国也是居于中 等。近来, 外地许多政府都开始通过高校和科研机构, 强化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 如许多省 ( 市) 都有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 而安徽还没有这样的安排。 企业运作竞争面的指标, 主要包括公司战略发展、 品牌化程度、 文化产业的创造性、 文化企

中国红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中国红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 | Enterprise Culture
中国红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研究
□陈功焕 刘小珍
[ 摘 要 ] 本文基于提高中国红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思考,构建中国红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核心竞争力从整体创新 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争取国际认同的能力着眼,基础竞争力从资源竞争力、政府要 素竞争力和产业基础竞争力着眼,从而构成中国红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红色文化产 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启示。
[关键词 ] 中国红色文化产业; 产业竞争力; 评价体系 [ 中图分类号 ] F27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6 - 5024 ( 2011 ) 09 - 0156 - 03 [ 作者简介 ] 陈功焕,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文化产业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刘小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科技处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工企业管理。( 上海 200235)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inking about enhancing Chinese red cultur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tries to build the appraisal
争取国际 社会认同
的能力
本地红色文化产业引进国际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数量( 个)
本地红色文化产业引进国际文化产业高级人才的数量( 个) 本地红色文化产业出口占本地出口总额的比重( %)
文化资源 竞争力
本地著名红色文化品牌( 个) 本地红色文化场所的面积( 平方米) 本地对红色文化遗址修建的资金投入( 万元) 本地红色文化宣传的资金投入( 万元)
花建研究员认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整体 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 力。我们认为,根据中国红色文化产业的特点,既要增强 其整体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可持续 发展能力等 4 个文化产业竞争力共性的能力。由于中西 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红色文化被西方排斥,所以要 提高中国红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还需要提升红色文化 产业争取国际认同的能力。这是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的关键能力。因此,中国红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包括 文化产业的共性竞争能力 ( 整体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 力、成本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和个性竞争能力 ( 争取国际认同的能力) 。又由于中国红色文化资源主要 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中国红色文化产 业的基础竞争力亟待提高。所以,对中国红色文化产业 评价的一级指标体系要把产业资源、产业环境、产业基 础与核心竞争力并列考察。基础竞争力包括红色文化资 源竞争力、政府要素竞争力和产业基础竞争力 3 个模 块。鉴此,中国红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 以表述为: 一级指标: 核心竞争力 ( 下设二级指标: 核心 竞争力———共性竞争能力、个性竞争能力) 、基础竞争 力。三级指标: 整体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 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取国际认同的能力; 红色文化 资源竞争力、政府要素竞争力和产业基础竞争力。如图:

王兆峰: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王兆峰: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作者:王兆峰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添加日期:10年01月05日一、引言产业竞争力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经济理论,由于它适应了当前经济系统化、复杂化,以及经济研究数字化、模型化的潮流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旅游产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朝阳产业之一,已进入新一轮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各国和各地区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经济产业,显示了坚定不移的信心和魄力。

在此背景下,各国学者积极开展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A Jhahti探讨了芬兰的旅游竞争力,Ritchie,J.R.B、Crouch,G.I以及Douglas G.Pearce对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详细研究。

中国学者有关研究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杨森林、郭鲁芳和王莹探讨了旅游产业竞争力涵义,并为中国旅游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出策略和建议[引。

黎洁、赵西萍和郭鲁芳从多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

此后,郭阳旭和李葆盛等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

赵书华、李辉对全球旅游服务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做了定量分析。

上述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是区域旅游产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旅游品牌越来越得到各地区重视,旅游品牌的树立和推广均体现了区域旅游较高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其意义主要在于使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产生认知上的差异,有利于形成旅游产品和服务差别化竞争优势。

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的树立及其竞争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区域旅游产业决胜旅游市场的客观需要。

特定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旅游产业品牌的发展趋势,而要挖掘并提升这种能力又依赖于对其科学评价,国内许多学者提供大量很有价值的相关参考。

美国M?E?波特教授在著名的“国家钻石”(NationalDia-mond)理论中指出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要素禀赋、需求情况、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国内竞争,此外政府和机遇也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指标对于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贡献度存在差异。 例如,在文化资源丰裕度方面,文化遗产和文化设施的贡献度较高,而文化人才 的贡献度相对较低;在产业发展水平方面,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的贡献度较高, 而产业结构对竞争力的影响相对较小。这表明,各地区在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时, 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2、市场环境日益成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日益成熟。 据统计,中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逐年增长,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 个性化的特点。同时,一大批新型文化业态涌现出来,如短视频、网络直播、虚 拟现实等,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 长的新引擎
三、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 趋势预测
1、数字化与智能化将成为发展 重点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将加速与新技术融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 升级。例如,数字创意产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 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谢谢观看
2、融合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不同门类的文化产业将加速融合, 形成更加完善的文化产业链。例如,影视制作、文学创作、音乐、游戏等不同门 类将在数字化平台上实现深度融合,推出一批具有跨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此外, 文化产业还将与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的 内涵和外延。
根据评价结果,我们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文化产 业竞争力相对较强,而中西部地区如湖南、甘肃、青海等地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相 对较弱。这表明,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方面具有较大优 势。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概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在世界各地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各国政府纷纷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与措施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这一话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它不仅有助于各级政府部门清晰地了解本国或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而且为文化产业相关企业提供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入手,层层深入解析其中的关键要素,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崛起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如何准确评估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找到其核心竞争力并加以培育,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竞争。

“概览”部分主要介绍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从宏观背景来看,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微观层面来看,文化产业涉及出版、影视、演艺、动漫等多个领域,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于指导当前文化产业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文化产业具有庞大的经济规模。

现在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大约在57之间,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更是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例如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他们的文化产业在GDP 中的占比都超过了10。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文化产业具有极高的创意价值。

在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要领域。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与竞争力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评价和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市场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梳理了文化产业政策、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演变过程。

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包括创新能力、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国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还对中国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影视、音乐、出版、动漫、游戏等。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中国文化产业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和挑战。

本文提出了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拓展国际市场等。

这些建议旨在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更高水平的竞争力提升。

二、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在探讨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时,我们首先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以便全面、深入地分析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

这个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定义、构成要素、形成机制以及评价标准。

我们要明确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定义。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优势和潜力,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文化市场的拓展能力以及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文化资源、文化创新、市场需求、相关产业支持以及政府政策等。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等;文化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包括文化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等;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包括消费者需求、市场规模等;相关产业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科技、教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支持;政府政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导,包括政策扶持、法规保障等。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例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例

[ 关键词 ] 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熵技术 ; 层次分析法 [ 中图分类号] G O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4 6 6 2 ( 2 0 1 4 ) 0 1 — 0 0 3 7— 0 5
S t u d y o n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C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E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o f Ci t y Cu l t u r e Cr e a t i v e I n d u s t r i e s a n d i t s Ap p l i c a t i o n
Vo 1 . 3 1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4 6 6 2 . 2 0 1 4 . 0 1 . 0 0 8
城 市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竞 争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的构 建及 应 用 研 究 木
— —

S h a n g h a i , H a n g z h o u a n d N a n j i n g a s E x a m p l e s
K A N G B a o l i n g C H E N Y o u j u n
(Z h e j i a n g T o u i r s m C o l l e g e , Ha n g z h o u Z h e j i a n g 3 1 1 2 3 1 )
me n t o f c lt u u r e c r e a t i v e i n d u s t r i e s .B a s e d o n t h e el r e v a n t r e s e a r c h e s ,t h e c o n c e p t a n d t h e f e a t u r e s f o c o mp e t i t i v e - n e s s f o c i t y c lt u u r e c r e a t i v e i n d u s t ie r s a r e e x ou p n d e d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t h e c 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i s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马勇;陈慧英【摘要】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产业规模、发展环境、产业业绩与成长能力。

文化旅游是以文化旅游吸引物及休闲娱乐方式为对象,以获得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提升文化内涵为目的的一切自然和人为旅游活动的集合。

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组成了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公式可以衡量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小,并可根据竞争力得分对竞争力进行等级划分。

%Tourism cultural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be based on some industry sca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industry performance and growth abilily.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core ideal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then analyzes the core value ideal and structure route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it, the research uses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to consu'uct the appraisal index system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mula of regional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can be applied to measure the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grade the compe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score of competitiveness.【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6)001【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者】马勇;陈慧英【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62;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具有文化特质的旅游产业逐渐与文化产业有了交叉融合,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了更具有竞争力的旅游文化产业。

中国省际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

中国省际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

基金项 目:广 东省 十一 五 哲 学社科 规 划项 目 “ 政 策推 进 区域 产业 升级 与 产 业转 移 的机 制 重 塑研 究” ,项 目编 号 :
GD1 0 CY J 2 0。

2 8 ・
商 业 研 究
2 0 1 3 / l 2
成分 的特征值 为 0 . 5 0 1 ;市场 规模 的第一 主成分 的
陈雪梅 ,梁锦铭
( 暨南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广 州 5 1 0 6 3 2 )
摘 要 -本 文结合 中国现代服 务业现 状 ,在 构 建 中国省 际现 代服 务 业竞 争 力评 价 指标 体 系的基 础 上 ,运 用主成 分分析 ( P C A ) 和 支持 向量机 ( S V M)相 结合 的评 价模 型 ,对原 始指 标数 据进 行 标 准化处理 ,并运 用 支持 向量机 对 中 国省 际现 代服 务 业竞 争 力 进行 评 价 研 究。研 究 结果 表 明 P C A与 S V M相 结合的方 法具 有较好 的预 测效果 ,对省 际现代服务 业竞争力有一 定的评 价能 力。 关键 词 :现代服 务业 ;竞 争力 ;P C A;S V M
第一主成 分 累计 贡献 率都 已经 超过 8 5 % ;行 业 结
构 的第 一 主 成分 的 累计 贡 献 率 虽 然 未 达 到 8 5 %, 但 其第一 主成分 的特征 值为 1 . 7 8 5 ,第 二主 成分 的
系的构建 与 P C A分析
最 近 几 年 以来 ,我 国 涌 现 出 一 批 市 场 化 、产 业
累计 贡献率 虽然 未达 到 8 5 % ,但 其第 一 主成 分 的
特征值 为 4 . 8 7 5 ,第 二 、三 、四、五 、六 主成分 的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时间:2010年08月23日17时25分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作者:赵彦云余毅马文涛一、研究背景新世纪伊始,文化以它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亲合力逐步渗透进整个经济社会和大众生活。

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互动和融会,使得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逐渐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从而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化前景。

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网络文化和多媒体文化,这些文化传播的新媒体、新载体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以高科技为支持的信息生产和复制技术,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产业化的规模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应运而生,文化产业的发展势不可挡。

除了无可比拟的巨大的经济驱动力和高增长、高投入产出比的特点之外,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类型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产业内涵和演进轨迹。

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可以从“文化”和“产业”两个层面来理解。

在产业层面,它兼顾市场和公共服务的双重导向,在市场化经营的大力推进下,产业的经济效率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然而在文化层面上,它则有着其他产业所没有或少有的魅力,诸如社会影响力,对民众的熏陶、诱导和教化力,艺术感染力,创意,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欧美文化产业强国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成熟的市场策略、富蕴的科技含量、崭新的表现形式,并裹挟着本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政治主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文化产业的推进,不仅获得了经济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垄断,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产品输入国的文化影响,使得文化产品成为经济收益和文化影响的双重载体[1]。

文化产业竞争力已经逐渐成长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一极。

所以,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总体水平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和方法(一)文化产业竞争力基本理论从文化产业概念诞生以来,在文化产业究竟包括哪些行业这一问题上,至今世界各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主要是因为对文化产业进行界定和分类,既涉及文化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也涉及国家文化政策的制定和调整[2]。

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比分析研究

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比分析研究

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比分析研究
刘云霞;曾五一
【期刊名称】《统计研究》
【年(卷),期】2024(41)5
【摘要】传统的按照索洛方法计算的广义技术进步率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全要素生产率。

因此,本文重新构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框架。

一是明确定义全要素生产率,即一定时期内,按照现有的技术条件和产业结构比例,每投入一个单位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能够带来的最终产出。

二是利用有关统计数据估算省级层面有效资本存量,并分别构建各省份合适的计量模型估计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素产出弹性系数,进而测度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因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简称全要素经济增长率)。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越高,但是经济发达省份的全要素经济增长率并不一定高于经济欠发达省份。

该结果不仅与常识相符,而且也合理解释了各省份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测度框架及方法的可行性。

【总页数】9页(P15-23)
【作者】刘云霞;曾五一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系;吉林财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C813
【相关文献】
1.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
2.我国省际公共文化服务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
3.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差异分析——基于12省自治区MALMQUIST生产力指数
4.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我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判和分析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进步迅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评判与分析对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主体、市场规模、科技创新以及国际化水对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评判和分析。

二、产业主体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起首来源于其优秀的产业主体。

浩繁的文化企业和机构在中国文化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中国文化企业数量巨大,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创意能力。

另一方面,一些国际著名的企业也进入中国市场,加速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进步。

例如,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通过文化产业的布局和投资,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市场规模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中国文化产业市场需求旺盛,文化产品、服务和体验的消费升级不息推动文化产业的进步。

中国文化产业在电影、音乐、游戏、影视剧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居于全球前列,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进步空间和潜力。

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重要冲破,并将其应用于文化产业中。

通过科技创新,中国文化产业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为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体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同时,科技创新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创新进步。

五、国际化水平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与竞争力密切相关。

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以及吸引国际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都能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息提升,中国电影、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形式受到了全球的认可和欢迎。

同时,中国也吸引了浩繁国际著名文化企业进驻中国市场,为中国文化产业注入了国际化的元素。

六、挑战与对策尽管中国文化产业在竞争力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中国文化产业在创意能力、原创性和知识产权保卫方面仍需要加强,以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各省市竞争力比较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各省市竞争力比较
2002年 1月 ,徐 州 师 范 大学 教 授 沈 正 平 、马 晓 冬 、戴先杰 、翟仁祥 ,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 。对所选择 的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 25个样本城 市的竞争 力进行计 算 ,接着进行 聚类分析 ,得 出的主要结论 是 :绝大多数城市的竞争力综合得分都偏低 ,并且各 城市 之 间的竞争 力综 合得 分 有较 大差 距 。
收稿 日期 : 2006—08一O1 作者简 介 : 李娜 (1982一),女 ,山东栖 霞人 ,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 究生。
30
维普资讯
析 。他们的结果是 :中西部各省与东部省 的差距 主 要原因在于 :l、东部 的经济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 、科 技竞争力及城市竞争力为区域竞争力的主导 ;2、东 部 各省 的基 础设施 竞 争力 及 国 民素质竞 争 力对 区域 竞争力起到明显 的支撑作用 ;3、金融竞争 力东部 的 省份 明显要 强 。
更 多 的社会 财富 ,表 现 为 与其 他 省 市相 比能 吸 引更 多的人流 、物流和辐射更大的市场空间。
省 际 竞 争力 可 以分解 为 多 个分 项 竞 争力 ,如 经 济综合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 、科技竞争力 、金融竞争 力 、基 础设 施竞争 力 、政 府作 用 力 、国 民素 质竞 争 力 及 居 民生活 水平 竞争 力 等。
Key works: comp e titive p o wer s of pr ovinces;factor a n a lysis;score of competitive p o wer s
(一 )现 实背 景 当前 ,我 国国 内经 济发 展呈 现 出西 、中 、东部 “梯 度递 进”的状 况 ,区域 间不平衡 性 日趋 凸现 。为 了探 求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 ,综合评价、比较各省市的竞 争力 ,本文特 对全 国 31个 省市 自治 区的省 际竞 争 力 进行 多元统计 分 析 ,希 望 能 客观 、真实 、全 面地 反 映 各省市的发展进程 ,并借此对今后各省市如何提高 自身竞争力提出适 当建议 ,以便各省市能更加协调 、 平衡 的发展 。 (二 )理论 背景 省际竞 争力 的含 义可 以从城 市竞 争力 的概念 中 引申出来 ,可以理解为 :参与竞争的省 、市 、自治区在 社会 、经济结构 、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 综合作用下 ,依据 自身 区位特点 ,通过实现产业的合 理分工 、协作 ,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的是获得 自 身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 ,推动地 区、国家或世界创造

文化创意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作者:赵继新郑强国王飞雨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6期摘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方向标。

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对钻石模型进行调整,尝试构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钻石模型;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2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055-05引言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体育、娱乐等发展性消费的需求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方向标。

近年来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日益增加,但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价指标,致使不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比较显得过于笼统,可比性与相互借鉴性不强。

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特征(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英国政府1997 年提出的Creative Industry 的说法,将其定义为源自个别创意、技术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开拓及利用,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1]。

而随着对该产业研究的丰富,国内外学者对其定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查德·E.凯夫斯为代表的狭义的文化创意产业[2],将创意产业等同于文化产业;另一类是以霍金斯为代表的广义的文化创意产业[3],将内容涉及创造与文化,产品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归于文化创意产业。

综合已有研究,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下,以文化为根本、以创造为核心,借助高新技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兴产业。

(二)文创创意产业的特征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原创性。

天津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天津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天津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崛起,文化产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极为激烈。

因此,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研究,对于提高城市文化发展水平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择天津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天津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文化产业的发达地区。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研究天津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深入了解天津文化产业的现状、优势和劣势,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天津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1.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天津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深入了解天津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挖掘和总结其优势和劣势,为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提高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研究内容(1)对天津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其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2)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其他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天津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3)构建天津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选取关键指标,并进行量化和评价。

(4)对天津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和实证分析,结合天津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天津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3.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层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建立天津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验证和实证分析。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建立完整的天津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和总结天津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挖掘和总结其优势和劣势,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和措施,为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还能为其他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一般来说 ,省内需求状况 决定着文化产业 的
省 内发 展 状 况 ,也 决 定 着 文 化产 业 省 际竞 争 力 的
状况 。 3外 围产 业 系统 。文化 产 业是 由一 系列 产业 链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些数据进行分类 、整理 、计算 ,得出一个指数或
分 值 ,就 此 对 各 国进 行 综 合 排 名 和 分 项 排 名 ,对
价值形态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以 及 对 影 响文 化 产 业 竞 争 力 的诸 多 因 素进 行 综 合 分
析 后 ,提 出 一 个 由 生 产 要 素 系 统 、需 求 状 况 系 统 、外 围产 业 系统 、文 化 企 业 战 略 系 统 、政 府 行 为 系 统等 五大 要 素 构 成 的文 化 产 业 竞 争 力 理论 模

国( 区) 地 的国际竞 争力水平 、竞争力格局和竞争
二 、省 际文 化产 业竞争 力评 价模型
所构 成 ,从 上游 延伸 至下 游 ,且产业关 联 度较 大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必须 有外 围辅助产业 群 强有力 的支撑 ,如教 育 、金 融 、咨 询 、信息 等 。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建立在由众多外 围产 业 组 成 的产 业 群 基 础 之 上 ,产业 间 双 向互 动 ,只 有通过产业 间信息 、技术 、资本 、人力的相互 融
21年 9 02 月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o c ou
S p 01 e .2 2 Ge .0 . 9 n 5 6 NOO
总第 5 6 0期
第 0 期 9
省际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文/ 王安琪
【 摘 要 】构建省 际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物理模型和指标体 系,详尽 阐述 了评 价指标 的选择 原则、数据
国家竞争力 。中观层面 的产业竞 争力研究 ,以两 种竞 争力理论 最有代表性 ,一是 比较 优势理论 , 二是竞争力优势理论 。 目前较为流行的竞 争力优 势 理论 是 由迈 克尔 ・ 特 提 出 的 。波 特 把 企业 、产 波
业 和 国家 结 合 起 来 ,综 合 研 究 影 响 产 业 发展 的 主 要 因 素 ,特 别 强 调 企 业 战 略 的重 要 性 ,对 每个 国
(K 一 0 2 14 )的 阶段 性研 究成 果 。 s L 21—08
【 作者简介】王安琪 ,郑 州升达经贸管理 学院讲师 , 士,研 究方向 :文化产业、战略管理。 硕


产业 竞争 力评价 体 系构 建 的依据
经 济 全 球 化 进 程 促 进 了各 国 ( 区 )对 竞 争 地
1 产 要素 系 统 。生 产 要素 包括 文化 资 源 、人 . 生
力 资源 、资本 资源 和基础资源等 。这些要 素又可 分为基本要素( 天然拥有或不必付 出太大代价就能 获得) 和高 级 要 素( 过 长期 投 资和 培 育 才能 形 经
成) 。就 目前 趋 势 看 ,基 本 要 素 的 重 要 性 逐 渐 下 降 ,高 级要 素 的重 要 性 日益 凸显 ,且 已成 为 文 化 产业 竞争 力 的核心要 素 。 2 求 状况 系 统 。公 众 对文 化产 品 和服 务 的需 . 需 求 ,是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的 原 动 力 。需 求 导 致 供 给 ,
关 于 国 际竞 争 力 的评 价 方 法 ,世 界 经 济论 坛 和瑞 士 洛桑 国 际管 理 发 展 学 院 均 采 取 多 指 标综 合 评 价 方 法 , 收 集 国 际 竞 争 力 评 价 指 标 的有 关 数 据 ,包 括硬 指标 和 软 指标 ( 专家 意 向指 标 ) ,对这
型。
力 问题 的研究 ,扩大 了竞争 力理论应用 的范 围。 这 些 研 究 一 般 分 为 三 层 次 ,一是 宏 观层 面 的 国家
竞 争 力研 究 ,二 是 中观 层 面 的 产 业 竞 争 力 研 究 , 三是 微 观层 面的企 业竞 争力研 究 。 较 早 研 究 国 际竞 争 力 的 国 际性 组 织 机 构 世 界 经 济 论 坛 和 瑞 士 洛 桑 国 际 管 理 发 展 学 院测 算 国际 竞 争 力 指 数 所 采 用 的评 价 原 则 是从 宏 观层 面研 究
通 ,形 成 一 个 优 势 产 业 群 后 ,才 能 形成 文化 产 业 的 真 正 竞 争 优 势 。此 外 , 由于 产 业 间 关 联 作 用 ,
力发展 趋势 进行 定量 描述 。
本 文运用 波特 的竞 争力优势理 论 ,借鉴世界 经济论坛 和瑞 士洛桑 国际管理发展学 院的多指标 综 合 评 价 方 法 ,参 照 国际 上 其 他 有 关 竞 争 力 研 究
理 论 ,经 过 对 文化 产 业 的相 关 理 论 、文 化 产 业 的
文化产 业反 过来 也会 带动 其他相关 产 业 的发展 。 4文 化企 业 战略 系统 。包 括 文化企 业 的经 营 战 . 略 、治理 结 构 、营销 方 式 和 竞 争 状 况 等 。 文化 企
的采 集方法 、评价 系统 的构成 ,有助于对区域文化产业从 总体 到具体的深入研 究。
【 键 词 】省 际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 关 【 金 项 目 】本文 系21 年 河 南省政 府 决 策研 究招 标课 题 (60 基 00 B 9 )和 河南省 社科 联 2 1 年度 调研 课题 02
家或地 区的产业竞争力 以及产业竞争力的形 成和 提 升机 制 进 行 全 面 分 析 。 目前 此 理 论 被 广 泛应 用
于竞争 力研 究 。
适应 文化 产 品和 服务 的供 给 又会 促使 其 不 断更 新 ,促进文化产业 结构 升级 ,使文化产业规模不
断 扩 大 。公 众 对 文 化 产 品 的需 求 包 括 省 内需 求 和 省外 需 求( 括 国际需 求 ) 包 ,其 中 ,省 内需 求 尤 为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