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与案例设计.doc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及案例设计第一题 (20分)快乐山小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
经济健康状况都不错。
除少数老人担任社区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
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小区,来往于宿舍和工地之间。
由于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贩。
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了几起入室盗窃事件。
一些居民以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
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
此建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
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第二题 (20分)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
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
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
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倍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
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
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病再次发作。
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入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入精神病院。
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
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
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
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家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案例分析题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案例分析题简介:社会工作是一门以解决人们的社会问题和帮助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职业。
在日常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中级社会工作案例,探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
案例描述:在某个社区中,有一位叫小红的中学生出现了问题。
她在学校中的表现逐渐下降,成绩变差,态度消极,老师反馈她经常缺课,并且和同学关系紧张。
经过了解,发现小红的父母离异,她在父母的争吵和离婚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现在,她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但父亲由于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她的成长和教育。
小红的母亲因为工作关系,长期不在身边。
分析方法:1.收集信息: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与小红、教师、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小红的家庭背景、情感状态、学习情况等。
2.评估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小红的问题进行评估。
评估过程中,可以运用专业工具和技巧,如家庭生活评估、心理评估等,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小红的情况。
3.制定干预计划:根据评估结果,社会工作者需要和小红及其家人一起制定干预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具体的目标和方法,以帮助小红解决问题。
4.实施干预: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制定的干预计划,与小红及其家人合作,实施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个体辅导、家庭治疗、学校支持、社区资源的连接等。
5.监测和评估: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干预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与小红及其家人的沟通和观察,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案例分析:通过对小红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关注家庭因素:小红的问题与家庭背景密切相关。
社会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小红的家庭情况,并与父亲和母亲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可以建议父亲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关注小红的成长和教育,或者寻找适当的家庭辅导资源。
2.提供心理支持:小红经历了父母离异的创伤,需要心理支持来缓解压力和恢复自信。
中级社工实务案例分析题 实务案例分析

中级社工实务案例分析题实务案例分析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
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
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
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
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优势、个人的缺失。
•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她。
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
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
•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
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张先生,66岁,独居,患肛瘘。
可独立生活,病发时,卧床不起。
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
有四个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探望他。
曾经想找个伴,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
年龄升高,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
最近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
社区医院束手无策;大医院因老人年龄较大且心脏不太好,不能动手术。
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接案案主因为性格内向等原因,不善与人交往,对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人际交往能力很弱,导致案主的人际关系很差,基本上没有一个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和伙伴,案主迫切地想要改变这个现状。
案主所表现出的问题是典型的人际交往问题,社会工作者决定接案,并和案主订立了初步协议。
二、预估(一)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与爷爷奶奶同住,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他有一个姐姐,全家人自他出生就对他疼爱有加,但父亲对他的要求较为严格,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可以出人头地。
(二)学校情况:因为性格太内向,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对于参加集体活动也表现得不积极,因为不善与人交往,基本上没有一个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和伙伴。
(三)案主情况:性格腼腆,说话少,平时较为沉默,怕生,对于来家里的陌生客人都避而不见。
不善与人交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三、问题分析(一)案主个人系统分析案主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不如别的同学而产生了自卑心理,不敢与同学有过多的交流。
案主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怕生,不敢与陌生人有交流。
由于长期缺乏与人沟通交流,使得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很低,导致现在很怕与人交往,一有交流就紧张不安。
此外,案主对人际交往存在恐惧感,因此害怕与人交往,特别是害怕与老师、异性同学打交道,更不敢与陌生人接触,一想到与老师、异性同学接触,就会产生强烈的紧张感。
案主还存在偏低的自我认知,对自己缺乏应有的信心,缺乏对自己正面的了解和认同。
因此不但要改变他的观念,使他能够克服人际交往的恐惧,还要帮助他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环境因素分析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让他很烦恼,产生自卑感。
因为与爷爷奶奶同住,和父母的交流很少,而父亲除了一味地对他要求严格,希望他出人头地外,却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在缺乏关爱的情况下,案主的内心很压抑,有一种孤独感,性格也因此变得内向。
在学校里,案主因为性格内向、怕生,不敢和老师同学有太多的交流,而老师同学也没有主动地和去他多交流,久而久之,案主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了。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社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工作,其目的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案例,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案例一,老年人孤独问题。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老年人因为子女外出工作或其他原因导致孤独问题。
在处理这类案例时,首先要和老年人建立信任和情感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其次,可以通过建立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老年人关爱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帮助老年人建立社交网络,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同时,可以引导老年人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案例二,儿童保护问题。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儿童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当我们接触到一些儿童受到家庭暴力或虐待的案例时,首先要及时介入,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
其次,要与相关部门合作,对家庭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和问题所在。
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帮助计划,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家庭教育等服务,帮助家庭重建健康的亲子关系,保护儿童的权益。
案例三,精神疾病患者康复问题。
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处理这类案例时,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了解他们的疾病状况和康复需求。
同时,要协助患者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协助患者寻找就业机会,促进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涉及到各个群体的生活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善于与不同群体建立联系和沟通,采取有效的帮助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跨部门协作的能力,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希望社会工作者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社会工作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工作法律实务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住在王某楼下得李某在其阳台上安装防盗栏,宽度40公分。
在安装过程中,王某以李某安装得防盗栏顶部为水平面并且宽度达40公分给自己带来了被偷盗得危险为由,阻止李某安装该防盗栏。
李某说:"从一楼到三楼得阳台均安装了防盗栏,我也就是为了安全起见才安装防盗栏得。
况且,我就是在自己家得阳台上安装防盗栏,不关您家得事。
您要就是觉得不安全,您也可以在您家阳台上安装防盗栏"于就是,两人争吵起来,王某一怒之下,将已经被安装工人放到四楼但尚未固定防盗栏得护绳用剪刀剪断。
致使防盗栏从四楼摔到一楼,完全损坏,所幸并无人员伤亡。
于就是,李某将王某告上法庭,要求赔偿防盗栏损失800元。
本案应当如何处理?答:相邻权得到我国法律得明确保护。
《物权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不动产得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得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物权法》第九十二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得,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得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得,应当给予赔偿。
”李某安装防盗栏会给楼上得邻居带来危险得行为,应当认定侵害了王某得相邻权,所以,李某就是有过错得。
但就是,王某在自己得权利受到侵害后,没有采取合法得处理方式。
在冲动之下,毁坏了她人得财物。
正就是因为王某得不法行为才直接导致了防盗栏得摔坏,因此,对于防盗栏得摔坏,王某负有全部得责任。
《民法通则》第131条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得发生也有过错得,可以减轻侵害人得民事责任。
"因此可以适当减轻王某所应承担得赔偿责任。
案例分析2、当事人申某,男,11岁。
申某得父亲与母亲蔡某于2006年结婚,同年申某出生,2015年,申某与蔡某离婚,申某由父亲抚养,2017年3月,申某父亲因病去世,蔡某拒不履行抚养申某得法定义务,不支付任何抚养费用且长期在外地居住,致使申某无人抚养,因申某无其她亲属,所以处境甚就是凄凉,于就是,作为长期抚养申某得长辛店镇村委会起诉蔡某,请求法院撤销蔡某作为申某法定监护人得资格,并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零就业家庭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零就业家庭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黄女士一家有三口人。
黄女士今年35岁,因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一直在家休息。
丈夫张某37岁,一年前在工地做工时受伤,经治疗后成为4级残疾,因为行动不便和缺少职业技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儿子10岁,正在读小学。
黄女士一家属于零就业家庭。
现在,黄女士全家仅靠每月350元的低保金生活,非常困难。
对此,黄女士已多次向社区居委会请求给予帮助,但没有任何回应。
【问题】1.请运用优势视角的理论,分析黄女士一家的自身资源。
2.请运用系统理论分析黄女士一家的社会资源。
3.假如你是黄女士所在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应如何整合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来帮助黄女士?【答案】1.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
根据上述案例,黄女士一家的优势资源主要有:(1)黄女士还很年轻,属于有劳动能力者,还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以贴补家用;(2)黄女士的丈夫虽为4级残疾,但也有年龄优势,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可以适当从事一些残疾人力所能及的劳动,以增加家庭收入;(3)黄女士的儿子还在上小学,是家庭的希望;黄女士夫妻俩有希望改变目前处境的愿望。
这三项优势资源如果加以利用,可以促进黄女士一家的处境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2.运用系统理论对黄女士一家的社会资源的具体分析如下:(1)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强调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来评估他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在这个场域里所有的元素都彼此相互交错和影响。
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社会资源主要有:①非正式(或自然)的社会网络资源。
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提供的物质与精神帮助。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案例一:家庭暴力案例李是一位32岁的女性,是一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她的丈夫在家中经常对她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由于李没有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她感到无助和孤立。
最近,她开始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她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会工作师需要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和介入。
在分析这一案例之前,社会工作师需要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情况和长期影响有所了解。
此外,他们还需要研究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首先,社会工作师可以与李进行面谈,了解她的受暴经历、家庭背景和目前的生存状况。
这样可以帮助社会工作师更好地了解李需求和问题。
第二,社会工作师可以开展家庭暴力干预计划。
这包括为李提供身体和心理安全的住所,提供紧急援助和辅导。
社会工作师可以协调其他专业人士,如律师和医生,为李提供全面的支持。
第三,社会工作师可以帮助李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他们可以帮助她寻找亲属、朋友和社区组织的支持,以便在需要时帮助她。
最后,社会工作师还需要对李孩子进行评估和干预。
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的住所,帮助他们处理来自家庭暴力的创伤。
通过进行这些干预措施,社会工作师可以为李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他们还需要密切关注李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干预。
案例二:老年人孤立案例王是一位80岁的老年人,他生活在一个独居的环境中,并且感到非常孤独。
由于身体状况的恶化,他无法独立进行日常生活的活动。
此外,他的亲人远离他,无法为他提供支持。
社会工作师需要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和介入。
首先,社会工作师可以与王进行面谈,了解他的需求和问题。
他们可以了解他目前的家庭和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他所面临的困境。
第二,社会工作师可以帮助王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他们可以与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合作,为王提供日常生活的支持和辅导。
同时,他们还可以帮助王参与社交活动,以减少他的孤独感。
第三,社会工作师可以帮助王获得医疗和护理服务。
他们可以协调护理人员为王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或者帮助他获得入住养老院的机会。
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一、案例分析题1[简答题]【案例】:杨女士,35岁,因患有尿毒症需要不问断地去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费用特别高,杨女士因为生病,又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只能在社区找到一个看门的工作,收入十分微薄。
杨女士的丈夫郭先生36岁,一年前在工地干活时受伤,治疗后右手经鉴定为4级残疾,无法继续之前的工作,并且工地也不给予工伤赔偿,郭先生因缺乏其他工作技能,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丝毫的经济收入。
他们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儿子需要供养,家庭生活异常窘迫÷虽然他们一家被认定为低保户,每月可以拿到少量的低保金,但对于他们的家庭所需要的来讲远远不够。
对此,郭先生已多次向社区居委会请求给予帮助,但是没有任何回应。
问题:1.请运用优势视角的理论,分析郭先生一家的自身资源。
2.请运用系统理论分析郭先生一家的社会资源。
参考解析:【答案要点】1.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优势视角强调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优点,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自我能力的提升。
从优势视角出发,郭先生一家的优势资源主要包括:(1)杨女士还比较年轻,尚有劳动能力,还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来补贴家用。
(2)郭先生尚有年龄优势,虽然认定为四级残疾,但仅右手残疾,可以通过一些康复训练锻炼左手,重新恢复劳动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找到适合的工作,来增加家庭收入。
(3)郭先生上初中的儿子可以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给予他们精神支持。
2.运用系统理论分析郭先生一家社会资源:(1)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资源包括:1.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
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提供的精神支持和物质帮助。
2020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解析

2020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解析1.【案例分析题】因相邻市场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某社区被划定为疫情高风险地区、紧急实施封闭式管理。
在该社区封闭式管理期间,有的残疾人暂时中断了康复(江南博哥)治疗;有的独居老人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亲友也无法上门照顾;有的孩子因对病毒产生恐惧,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部分辖区居民因生活诸多不便而情绪激动,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多方联动,参与抗疫行动。
社会工作者利用社区资源图和社区组织名录,动员社区商户为居民调配急需的生活用品;社会工作者认真分析社区各方力量的特点,创造机会,推动驻社区单位代表、社区社会组织代表和社区志愿者等为社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尤其注重动员和培育社区居民骨干积极参与上述各项服务。
问题:1.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该社区提供哪些服务?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推动了多方联动?参考解析:1.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该社区提供以下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社区中提供统筹照顾中的残疾人、独居老人、儿童,社区困难居民服务。
针对有的残疾人暂时中断了康复治疗,社工可以为残疾人积极链接资源,提供康复服务,恢复康复治疗,针对独居老人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亲友也无法上门照顾的情况,积极联系社区志愿者或社区居委会人员,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关心独居老人,满足情感需求;针对有的孩子因对病毒产生恐惧,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向他们讲解病毒,形成对病毒的正确认识,理性看待病毒,并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协助恢复学习和生活;针对部分辖区居民因生活诸多不便而情绪激动,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社工首先安抚居民的情绪,讲明封闭的原因,对他们的心情表示理解,及时发布工作动态,让居民了解工作进程,获取居民的理解,一起共渡难关,对居民的不合理要求,委婉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
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案例

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案例社区社会工作是指在社区中进行的一种专业服务,旨在帮助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社区社会工作的实际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的实践。
在某个城市的社区中,有一名社工接触到了一个家庭,这个家庭由一对父母和两个孩子组成。
父母因为失业和经济困难,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社工首先进行了家庭访谈,了解到了家庭的基本情况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在分析了家庭的情况后,社工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服务计划。
首先,社工帮助父母寻找了临时工作,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其次,社工联系了当地的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
同时,社工还组织了社区志愿者,为这个家庭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
在服务的过程中,社工发现了这个家庭的一些内部问题,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和情绪管理问题。
于是,社工开展了家庭内部的辅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改善了家庭关系,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服务,这个家庭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父母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家庭的氛围也变得和谐温馨。
这个案例充分展现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意义,通过专业的服务和关怀,帮助了这个家庭走出了困境,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更需要有真诚的关怀和耐心的付出。
只有通过真正的关怀和服务,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
在社区社会工作中,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个服务都是一次真挚的关怀。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社会工作的行列,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他在学校里表现得很好,成绩优秀,但是他在家里却遭受了父母的虐待。
小明的父母经常对他进行体罚和辱骂,导致小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
二、社会工作介入1. 建立联系社会工作者通过学校老师的介绍和家访等方式建立了与小明及其家庭的联系。
社会工作者向小明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工作内容,并告知小明可以随时联系她寻求帮助。
2. 评估风险社会工作者对小明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心理、教育等方面。
同时,也对小明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评估,包括家庭、学校等方面。
经过评估后发现,小明存在被虐待风险,并且需要及时干预。
3. 制定干预计划社会工作者与相关机构合作制定了针对小明的干预计划。
该计划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其提供安全住所、与学校合作开展教育支持等。
4.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社会工作者为小明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缓解情绪,增强自信心和抵抗力。
同时,也为小明的父母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改善与孩子的关系。
5. 为其提供安全住所社会工作者与相关机构合作为小明提供了安全住所,保障了他的人身安全。
在此期间,社会工作者也定期与小明进行联系,关注他的生活情况。
6. 与学校合作开展教育支持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合作开展了针对小明的教育支持计划。
该计划包括: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提供辅导和培训等。
通过该计划,帮助小明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干预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小明的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他不再遭受父母的虐待和压力,并且在学校里表现得越来越好。
同时,小明也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逐渐融入了学校和社会。
四、结论社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工作,对于弱势群体的帮助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建立联系、评估风险、制定干预计划等方式,为小明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干预,小明的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并且逐渐融入了学校和社会。
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案例分析题

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案例分析题某日,王奶奶到镇社会工作站向社会工作者倾诉,表示儿子儿媳两年前便外出务工。
儿子儿媳平时很少回家,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问,把10岁的孙女丢给王奶奶和老伴照看,王奶奶对此感到非常无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与儿子儿媳沟通。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最近王奶奶的老伴因意外摔倒而卧床不起,王奶奶既要照顾老伴又要照看孙女,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而王奶奶经常将孙女锁在家里写作业,节假日也不准孙女外出,生怕孙女发生意外,孙女为此经常与王奶奶发生争执。
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老伴受伤后医疗费支出增加,让王奶奶更加烦躁不安,经常因琐事与邻居争吵;现在,王奶奶没有时间参加社区活动,与原来的老姐妹也逐渐疏远。
这导致王奶奶对现在的生活状况很不满意,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很没有意思,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社会工作者在征得王奶奶的同意后,计划为她开展服务。
【问题】1.列出本案例中王奶奶面临的问题。
2.依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王奶奶现在所处的家庭阶段及面临的主要任务。
【参考答案】1.本案例中王奶奶面临的问题老年问题包括因身体老化而出现的问题,以及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问题。
结合案例,王奶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疾病及与医疗有关的问题。
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往往会遭受慢性疾病的折磨,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与之相关的医疗费用也常常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大问题,从而导致经济拮据甚至使其陷入生活困境。
案例中王奶奶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老伴受伤等,都表明了王奶奶面临疾病及与医疗有关的问题。
(2)家庭照顾问题。
城市化、家庭小型化、女性职业化、离婚率上升和年轻人口的高流动性等,都使得家庭照顾老年人的功能严重受损,特别是空巢、独居和失独老人缺乏家庭照顾的问题尤为严重。
案例中王奶奶的儿子儿媳两年前外出务工,平时很少回家,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问;把10岁的孙女丢给王奶奶和老伴照看,最近王奶奶的老伴因意外摔倒而卧床不起,王奶奶既要照顾老伴又要照看孙女,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社会工作师高级实务案例分析题

社会工作师高级实务案例分析题某地进行拆迁工作,李阿姨退休、丧偶,有五个兄弟姐妹,李阿姨提出要五套安置房的拆迁要求。
某地因无法满足要求而进行了强制拆迁,李阿姨因此开始越级上访。
根据《信访工作条例》,信访办与某社会工作机构达成合作,该机构派遣了有资历的社会工作者进行跟进。
社会工作者对李阿姨的情况进行了解,发现李阿姨存在顽固的非理性思维,且因为多年上访,导致家境困难、身体疼痛,积累了多年疾病,社会工作者决定通过社区参与策略进行介入。
社会工作者通过链接经济和医疗救助资源,来帮助李阿姨缓解了生活压力;鼓励李阿姨参与社区议事会,但被李阿姨拒绝了。
社会工作者邀请李阿姨加入社区公益手工小组,李阿姨参与了手工编织活动,编织品可以销售并获得一定的补贴,同时编织品也被赠送到边远山区,李阿姨对此感到很高兴,也越来越有兴趣。
李阿姨在手工小组中认识了朋友,增加了参与社区活动的频次。
她积极参与社区讨论,帮助社区解决问题。
由此,李阿姨主动和政府及信访办沟通来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者将李阿姨的跟进情况汇报给了政府,并建议将社会工作写入信访工作中,信访办认可了机构的工作成效,并将社会工作写入信访工作条例中。
【问题】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有哪些?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哪些因素来推动李阿姨的社区参与?3.说一下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信访工作中的主要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1.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此案例中起到了促进李阿姨与社会资源链接的作用,并提供支持和援助,在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调适情绪、促进社会参与的过程中扮演了多个角色。
(1)资源筹措者:案例中提到社会工作者通过链接经济和医疗救助资源,帮助李阿姨缓解了生活压力。
(2)倡导者:案例中提到社会工作者鼓励李阿姨参与社区议事会,但被李阿姨拒绝了。
(3)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邀请李阿姨加入社区公益手工小组,李阿姨参与了手工编织活动,编织品可以销售并获得一定的补贴,同时编织品也被赠送到边远山区,李阿姨对此感到很高兴,也越来越有兴趣。
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真题及答案(共24题)

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真题及答案第一题(案例分析)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
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
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工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于是,小王相反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屡次向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
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效劳目标存在什么偏差?答:本案例中矫正对象李某择业观存在偏差,他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
而社工小王简单地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尽管屡次为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小王的效劳目标与李某的就业目标不一致,效劳目标存在简单归因。
2、对社工小王的效劳目标做出具体的修改?答:1、首先要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择业。
〔认知、态度〕2、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认知、行为、社会环境层面〕3、李某已经25岁了,却还依靠父母生活,社工小王可以从他父母方面入手,依靠其家庭,来催促李某尽快就业,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家庭层面〕第二题(案例分析)社工在社区调研中,发现该社区局部低保家庭中,有些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有些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有些那么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
同时,社工还发现社区存在大量资源,例如,该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社区内有不少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经常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心理疏导等效劳活动,平时,居民关系融洽,邻里之间会相互照顾,沟通各种信息。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提供服务的过程。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案例,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干预和帮助。
下面,我们将结合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操作。
案例一,家庭暴力干预。
小明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接到了一起家庭暴力的案例。
一名女性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她的丈夫经常对她进行言语和身体上的暴力,导致她心理受创和身体受伤。
小明首先进行了安全评估,确保女性的人身安全。
然后,他与女性进行了心理支持和情感倾听,帮助她缓解心理压力。
接下来,小明联系了当地的妇女保护组织,为女性提供了庇护和法律援助。
同时,他也与女性的丈夫进行了沟通和干预,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暴力行为的严重性,并引导他接受心理治疗。
最后,小明还进行了家庭综合干预,帮助夫妻双方重建互信和沟通,有效解决了家庭暴力问题。
案例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社会工作者小玲在一所学校担任心理辅导员,她遇到了一个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案例。
一名学生因家庭问题和学业压力导致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小玲首先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咨询,了解了学生内心的困扰和痛苦。
然后,她与学校老师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共同制定了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案。
同时,小玲还联系了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了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治疗。
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小玲还组织了一些心理活动和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最终,学生逐渐走出心理困境,重拾自信,取得了学习和生活上的进步。
案例三,老年人照料服务。
社会工作者小李在一家养老院工作,他遇到了一位老年人照料的案例。
一名老人因身体虚弱和生活无助,产生了抑郁和孤独的情绪。
小李首先进行了老人的身体和心理评估,了解了老人的具体需求和困难。
然后,他与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和医生进行了沟通,共同制定了老人的个性化照料方案。
同时,小李还组织了一些老年人的活动和社交聚会,帮助老人重建社会关系和生活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因素( 自尊、情绪 、情感等)
发展因素(以 往的人生经验)
影响社会 支持程度
的因素
环境因素(家 庭、学校、组 织、社区等)
生态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1. 人在环境中 2. 与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个人生活状态 3. 服务对象的问题来自于系统 4. 问题本身是动态、不断发展变化的 5.社会工作者的任务:调整适应环境
生态系统理论
(一)理论背景
1. 重视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与生态资源分 布等 有关个人与环境的交流的因素
2. 从生活变迁、环境特性、调和度三个层面的互动中考量 社会工作的实施。 (1)调和度——人与环境间的适应性; (2)环境特性——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3)生活变迁——关注个人的改变以及生活空间的再造等。
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 1.行为主义:行为是学习获得的,因此人的行为也 可以通过学习改变。 2.认知主义:人的行为产生的过程中,认知因素起 着关键的作用,包括:个人的信念和期待。
• 人类的思想、感觉、行动 相互联系
• 认知可以改变行为,行为 也可以改变认知
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 abc情绪理论框架 启示: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的三个要素
三、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 2、小组工作方法 3、社区工作方法 4、社会工作行政 5、社会工作督导
1、个案工作方法
什么是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个案工作技巧
什么是个案工作?
含义: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 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帮助遭遇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
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 之间的适应状况,促进其正常生活的过程。
要素
• 服务对象 • 个别化的工作方式 • 服务目标
本质: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增强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理论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 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人在环境中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的发展
--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a 代表引发事件 b 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 c 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非理性信念:
问题与感受到的压力相关 压力包括:过去的压力、现在的压力、 问题处理压力
--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 人际交流的状况是保证有效沟通,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
--对人价值的假设
» 每个人都是由价值的、有潜能的
Your Topic Goes Here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
时间的付出 履行服务责
任即可
身份
实际社会工作者 行政或事业“干部”
专业社会工作者 专业助人者
专业性
服务手 段 性质
无系统的社会服务专业训 专业培训与训练 练
自上而下的开展
与服务对象平等互动的服务过 程
政治性色彩
无
角色 行政权威
专业权威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支持者 倡导者
服务提供 者
基本角 色
关系协调 者
(四)实际社会工作者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区别
活动方 技术能力 式
问题难易
社会工 职业助 受专门教育和训练, 涉及政策、
作者 人者 使用专业助人手法, 心理、能力
依据专业价值
等各方面
社会约束
专业守则、 督导、社会 责信
志愿者 业余助 不以专业能力为前提 一般性服务: 作一般性行
人活动
体力、物质、 为规范要求:
基本假设
a) 认知对情绪有重要影响 b) 行动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c) 人的问题是认知、行为和情绪三者之间 的相互影响的结果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1.个案概念化(从服务对象出发) 2.合作治疗 3.提问辩论 4.结构化和心理教育 5.认知重塑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 理论基础:人本主义(人不断追求个人成长,因此发展出或 者是理性的生活方式或是非理性的生活方式) -- abc理论
助人自助,恢 复社会功能— —面对普通困 难人群
挖掘潜力,增 强社会功能— —帮助有需要 的人群
社会工作的目标——从社会的层面:
1. 解决社会问题(个人及群体问题、修 复社会机制) 2. 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
1. 促进正常生活 2. 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对社会的功能 : 1. 维持社会秩序(通过服务解决问题实现秩序) 2. 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相互关怀的社会)
二、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增能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及类型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 成的知识体系,它从较高知识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 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的抽象概括。
(三)焦虑、防卫与转移 ·得不到满足,出现焦虑,焦虑是痛苦的情绪体验 ·为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采取防御机制以调试自我
(四)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 ·性心理发展5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
潜伏期、生殖器期
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个别化原则 与受助人签定治疗协议 提供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自由联想 倾听和感受,给予支持、接纳和理解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多次、互动)
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1.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 服务过程中应遵守的一套原则,因此社会工作专 业价值观便表达了这样两个目标:
•终极目标(关注人类社会的总体福利、正义制
度的安排)
•工具性目标(实现对服务对象需求的满足,助
4. 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处理步骤(重点理解) (1)困境 (保密问题 /情理法之间的冲突/客观性或价值 介入 /工作者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决权和知情同意 )
(2)处理步骤(重点理解) 认清伦理问题,分析工作者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 识别影响伦理决定的处境 正确认识整个事件过程,分析可能的利益与风险 深入了解伦理决定的理由 得到同时和专家的督导 记录 做好评估和督导
(四)结案和跟进 注意问题: ·受助人自主意志和信念非常重要 ·相信受助人有能力改变 ·明确界定认知和行为问题 ·鼓励受助人合作
社会支持理论
(一)概念: 1. 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
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获得各种支持、服务、 信息和新的社会接触。
2.个人拥有的资源: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个人资源:个人能力 社会资源: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及支持强度
普通社会工作:本职工作外承担的 不计报酬的服务或公益服务性的活 动。
行政性社会工作:在政府部门或群 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 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受过社会工作 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的目标——从服务对象的层面:
解救 危难
缓解 困难
促进 发展
保护救助,维 护基本生存— —面临生存危 机人群
其成长)
尊重
B
接纳
A
C 个别化
操作原则
保密
E
D 自觉与知 情同意
专业伦理的内容
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决定
1.伦理决定:是一种行为的伦理判断,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不好的 2.社会工作实践与伦理决定: ● 工作者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和伦理规定,进行充分 分析,减少风险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方案。 3.伦理困境与决定 ● 伦理决定中的价值观基础: (1)尊重受助对象的尊严和独特性 (2)促成受助者的自决
间接服 务角色
管理者
资源筹措 者
研究者政策影响ຫໍສະໝຸດ 者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与能力要求
文化能力
学科知识 政策知识
知识 能力 基础 要求
技术知识
文化知识
技术能力 心理素质
持续学习能力
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儿童和青少年 (二)老人 (三)妇女 (四)康复服务 (五)社会救助 (六)就业服务 (七)心理康复
(八)家庭服务 (九)医疗社会工作 (十)学校社会工作 (十一)矫治服务 (十二)城乡社区发展 (十三)军队社会工作 (十四)企业社会工作
功能
• 解释; • 预测; • 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 • 知道服务实践的发展; • 发展新的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一)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 2.社会工作理论 (二)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
• 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理论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的含义: 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
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二)一般特征: 1. 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2. 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僚 3. 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4. 一定组织框架内,开展职业性的助人活动
(三)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 活动方式不同 -- 专业技术能力不同 -- 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 社会约束不同
2、应用 --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个人的内在价值,包括痛苦经
验 --提供价值基础和思想基础
增能理论
个人的无力感是由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
基本假设
环境中的障碍可以改变 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互动不断增加
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是合作性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