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诗意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诗意美

郑州市69中

柴阳侠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诗意美内容提要:诗意的课堂是我们语文的栖息地,诗意的课堂是“天人合一”的课堂,诗意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课堂。众观当今诗意的课堂,我们聆听大师们诗化的语言,享受课堂中诗一样的韵律,于是有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感悟,于是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诗意诗化感悟体验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那是一个于琐碎烦杂的生活中创造出的充满诗意的绿色情境,一个放飞心灵的自由空间。在我看来,置身于教育中的师生都应该是诗意的生活者。其实学生的心里本身就栖居着诗意,跳动着诗性,扑棱着诗情。他们倾听泉水的琴声,描绘绿色的大树,欢呼冰雪融化成的春天。我们教师只有让学生像花丛中的蜜蜂一样,自由自在地采集,让孩子们像林间的小鸟一样,尽情尽兴地歌唱,还给学生一片独抒心灵的天空,才能激发起自由活泼的思维,使他们活跃的智慧和鲜活的想象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教师也应融入学生的世界,从学生的心灵出发,用诗意的目光共同解读文本,语文的课堂才会变得诗意浓浓,轻舞飞扬。

一、营造诗意的文化氛围——“转轴拨弦三两声”

聆听一曲“春江花月夜”,吟诵一首小桥流水的《秋思》,扑向大自然的怀抱去寻找春天,这浓郁的诗意气氛会帮我们打开了学生感情的闸门,点燃了他们灵感的火花,开拓了他们思维的灵犀,也带领学生走进了诗意的课堂。

1、树立教师诗化的语言

诗意似一股温柔扑面的春风,似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就会燕舞莺歌;教师柔情似水,学生就会情深似海。教师诗一般的导语,学生就会情感迸发。

2、扩充学生诗意的视野

课堂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更是我们诗意课堂的主人,学生诗意的语言正是我们所到达的目的地。那么如何引发学生诗意的语言呢?我觉得扩充他们诗意的视野是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CAI课件引领学生迅速带入特定的情境;抒情的音乐,如诗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的眼球为之一亮,心灵为之震撼,言语就会如清清山泉喷涌而出。同时积极倡导课外阅读。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作品,蕴含着大量中华文化的精粹、人类文明的财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有这些都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智慧的窗户,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宽广更加丰富多彩。当然,生活为“视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在教授《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先让学生在《踏浪》这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一组美丽的云的图片,在美的情境中再吟咏有关云的古诗词,加之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并要求学生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语言幻化成电影画面,使得学生“入境动

二、构建以读为本的主线——“众里寻他千百度”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说过,“语文是读出来的。”阅读教学的根本、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读。坚持以读为本就是要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初读时,整体全面的感知课文内容;在细读时,理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品读间,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熟读后,积累语言文字。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

1、读的整体性。

我们应当摒弃那种把整篇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的做法,(这就如同把精美的建筑拆掉让人欣赏一堆建筑材料),注意把握文章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腾出时间来不间断地进行以整篇文章为对象的阅读训练。

2、读的有效性。

追求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我们并不是说不要教师的讲解,而应当是“精讲多读”,在学生疑难、困惑处;在课文经典、妙笔处;教师当淋漓尽致地讲解,并“以讲促读”,读出学生心中所感受到的那份情感、那份诗意。同时又可“以读代讲”,当千言万语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时候,“读出来”就是你最真实的内心世界,最直接最动人的表达方法。

读书,在课堂中回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当是生命诗意的栖息。

三、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的体验——“忽如一夜春风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要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创设诗意的对话情景,让学生直接面对如诗如画的文本,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构建理解的桥梁,弥漫诗意的云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这些鲜活的生命彼此在一起与文本中跳跃着的文字碰撞、摩擦。“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

而发灵光。” 我们教师就是荡水,就是击石,去努力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诗人,去奏响他们心中诗的琴弦,诗意的课堂应是学生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的课堂。

四、倡导潜移默化的熏陶——“春风桃李花开日”

“万物皆孕育而生”,当我们和着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古曲时,应去感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红尘世事,齐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怀,于是我们的诗意课堂里荡漾起了美丽的涟漪,把心中无限感慨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描绘成一首动人的诗。

在这诗意流淌的自由氛围里,学生挥洒自如,放飞想象的翅膀,尽情展现,收到“百花齐放、诗情画意”的效果。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的主要栖息地,就应该是这样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芬芳,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