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咳嗽咳痰讲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腹式呼吸 可适应各种疾病,尤其是胸部手术及肺气肿病 人。病人取仰卧位、半卧位或半坐卧,两膝轻轻弯曲使腹 肌松弛,病人一手放在胸骨柄部,以控制胸部起伏,另一 手放在脐部,以感觉腹部隆起程度。呼吸时,当凸隆的腹 部下陷1/3时,稍用力向上、向内推压,帮助腹肌收缩。深 吸气时,腹部徐徐凸隆后,憋气约2秒,然后缩唇慢呼气, 腹部凹陷,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
术后7天以内 咯血、肺大泡 低血压、肺水肿、心血管不稳定,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
史。 为引流的气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近期脊柱损伤
或脊柱不稳。 胸壁疼痛剧烈、肿瘤部位、肺栓塞、栓子。 任何疾病所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谢谢聆听
有效排痰的方法
有效咳嗽
吸入疗法
叩击排痰
机械吸引
体位 引流
纤维镜吸引
翻身
四字决 湿、翻、拍、咳(吸)
有效咳嗽
叩击排痰
体位引流
吸入疗法
雾化吸入
机械吸引
机械吸痰
纤维镜吸引
有效咳嗽
咳嗽的技巧 咳嗽的体位 有效咳嗽的方法
咳嗽的技巧
1深呼吸运动 深呼吸运动是鼓励病人经鼻腔深吸气以达到 肺部最大程度的再膨胀,并与空气湿化,再经缩拢的两唇 间呼出的过程。病人进行周期性的深呼吸,可防止呼吸道 闭塞和吸入分泌物致气管远端阻塞,同时诱发咳嗽。
频率:频率要快,100—200次/min, 频率越快,放在弹性表面的物体更容易 跌落,如果频率太慢,对于排痰是没有 效果的。
幅度: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 cm,手 指尖部离开胸壁10—15cm。
时间:饭前30min或饭后两 小时。
协助病人咳嗽
为了减轻术后咳嗽时引起的伤口疼痛和 减少伤口张力,教病人用双手或其他柔 软物品在咳嗽时用力按压伤口,并教家 属把双手分别置于病人腋下第6-8肋下, 在病人咳嗽的一瞬间用力按压,腹部手 术者,家属双手在咳嗽时按压伤口边缘 保护切口。
选择排痰方法
项目 有效咳嗽
体位引流 叩击震颤
吸痰
适应症
神志清醒,能够配合,痰多粘稠,不 宜咳出和术后病人
支气管——肺疾病有大量痰液者
长期卧床,痰液粘稠、不宜咳出和长 期建立人工气道者
危重、年老体弱、新生儿、神志不清、 人工气道等不能进行有效咳嗽者
排除禁忌症
1 咳血、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忌体位引流 2 以下禁忌叩击和震颤: 脑出血急性期(7——10天),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颅内手
咳嗽的技巧
3哈欠动作 最简单的吸气运动,多见于小儿,一般2 岁以上的患者也可学会。若每5-10分钟哈欠1次,使持 续深吸气约5秒,即能维持功能出气量于适当水平。
4双侧下胸扩张 长期卧床或肺炎症者多用这种方法。 患者双手置于腋下第6肋位置,以感觉吸气时胸部活动 幅度。深吸气后,约憋气2秒,然后撅嘴慢呼气。
5吹气动作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咳嗽无 力者多用吹起动作,即让病人做一深的腹式呼吸,迅 速小口地向外吹气后,让病人再深吸一口气,又猛呼 出一口气后,再让病人更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更强吹 一口气,这时病人已准备好咳嗽。
腹式呼吸
咳嗽的体位(一)
坐位
此体位让病人坐在椅 子上或床边,两肩稍 向内弯,头稍向下, 将一软枕放在胃部上 面并用两手夹住它
体位(二)
抱枕咳嗽
采用向前弯腰坐位的 同时盘腿。
体位(三)
卧位咳嗽
病人屈膝侧卧位,此 体位比半卧位更易使 痰液咳出。
有效咳嗽的方法
1咳嗽无力、痰液粘稠者用坐位体位的同时使用手压腹 部协助咳嗽,即用鼻深吸气上身慢慢稍向前弯,与此 同时,用枕轻将胃部下压,使空气经口腔、嘴唇吐出, 然后再用鼻吸气,使身体恢复原来的坐位。如此反复4 次深呼吸后,上身稍向前弯的同时强咳嗽两三声,咳 嗽后恢复原位。平静呼吸后,再将上身慢慢向前弯腰, 再次咳嗽
有效咳嗽咳痰
一 概述
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 咳痰是一种病态
排痰目的
1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痰液淤积 2 提高药效,促进病情恢复 3 预防感染,减少术后并发症
影响排痰效果的因素
1 相关因素 痰液粘弹性 气道黏膜纤毛清除功能 2 无效咳嗽 3 惧怕疼痛,咳痰无力 4 痰液粘稠 5 排痰方法欠规范或执行不到位
2通过腹式呼吸方法,然后收腹张口稍伸舌进行咳嗽, 一次吸足气后,咳嗽两声,头声咳嗽松动痰液,第二 声咳嗽便使痰液运行到上呼吸道,稍伸舌张口,使声 门开放以便于排出气体,开胸术后呼慢阻肺病人常指 导这种咳嗽方法。
有效咳嗽的方法
叩击排痰法:护士两手手指并拢,手背 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120,指腹与大 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 上,由两侧到中央,有节律地叩击患者 背部,持续5~10 min避开肩胛骨、脊 柱,最好在雾化吸入后进行。然后让患 者进行有效咳嗽,咳嗽前嘱其深吸气后 用力将痰液咳出。若患者咳嗽反应弱, 则在其吸气终末,护士可用1手指稍用 力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 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叩背同时要观察患 者的反应,如果病人能耐受,可以适当 增加叩背时间。
术后7天以内 咯血、肺大泡 低血压、肺水肿、心血管不稳定,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
史。 为引流的气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近期脊柱损伤
或脊柱不稳。 胸壁疼痛剧烈、肿瘤部位、肺栓塞、栓子。 任何疾病所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谢谢聆听
有效排痰的方法
有效咳嗽
吸入疗法
叩击排痰
机械吸引
体位 引流
纤维镜吸引
翻身
四字决 湿、翻、拍、咳(吸)
有效咳嗽
叩击排痰
体位引流
吸入疗法
雾化吸入
机械吸引
机械吸痰
纤维镜吸引
有效咳嗽
咳嗽的技巧 咳嗽的体位 有效咳嗽的方法
咳嗽的技巧
1深呼吸运动 深呼吸运动是鼓励病人经鼻腔深吸气以达到 肺部最大程度的再膨胀,并与空气湿化,再经缩拢的两唇 间呼出的过程。病人进行周期性的深呼吸,可防止呼吸道 闭塞和吸入分泌物致气管远端阻塞,同时诱发咳嗽。
频率:频率要快,100—200次/min, 频率越快,放在弹性表面的物体更容易 跌落,如果频率太慢,对于排痰是没有 效果的。
幅度: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 cm,手 指尖部离开胸壁10—15cm。
时间:饭前30min或饭后两 小时。
协助病人咳嗽
为了减轻术后咳嗽时引起的伤口疼痛和 减少伤口张力,教病人用双手或其他柔 软物品在咳嗽时用力按压伤口,并教家 属把双手分别置于病人腋下第6-8肋下, 在病人咳嗽的一瞬间用力按压,腹部手 术者,家属双手在咳嗽时按压伤口边缘 保护切口。
选择排痰方法
项目 有效咳嗽
体位引流 叩击震颤
吸痰
适应症
神志清醒,能够配合,痰多粘稠,不 宜咳出和术后病人
支气管——肺疾病有大量痰液者
长期卧床,痰液粘稠、不宜咳出和长 期建立人工气道者
危重、年老体弱、新生儿、神志不清、 人工气道等不能进行有效咳嗽者
排除禁忌症
1 咳血、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忌体位引流 2 以下禁忌叩击和震颤: 脑出血急性期(7——10天),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颅内手
咳嗽的技巧
3哈欠动作 最简单的吸气运动,多见于小儿,一般2 岁以上的患者也可学会。若每5-10分钟哈欠1次,使持 续深吸气约5秒,即能维持功能出气量于适当水平。
4双侧下胸扩张 长期卧床或肺炎症者多用这种方法。 患者双手置于腋下第6肋位置,以感觉吸气时胸部活动 幅度。深吸气后,约憋气2秒,然后撅嘴慢呼气。
5吹气动作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咳嗽无 力者多用吹起动作,即让病人做一深的腹式呼吸,迅 速小口地向外吹气后,让病人再深吸一口气,又猛呼 出一口气后,再让病人更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更强吹 一口气,这时病人已准备好咳嗽。
腹式呼吸
咳嗽的体位(一)
坐位
此体位让病人坐在椅 子上或床边,两肩稍 向内弯,头稍向下, 将一软枕放在胃部上 面并用两手夹住它
体位(二)
抱枕咳嗽
采用向前弯腰坐位的 同时盘腿。
体位(三)
卧位咳嗽
病人屈膝侧卧位,此 体位比半卧位更易使 痰液咳出。
有效咳嗽的方法
1咳嗽无力、痰液粘稠者用坐位体位的同时使用手压腹 部协助咳嗽,即用鼻深吸气上身慢慢稍向前弯,与此 同时,用枕轻将胃部下压,使空气经口腔、嘴唇吐出, 然后再用鼻吸气,使身体恢复原来的坐位。如此反复4 次深呼吸后,上身稍向前弯的同时强咳嗽两三声,咳 嗽后恢复原位。平静呼吸后,再将上身慢慢向前弯腰, 再次咳嗽
有效咳嗽咳痰
一 概述
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 咳痰是一种病态
排痰目的
1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痰液淤积 2 提高药效,促进病情恢复 3 预防感染,减少术后并发症
影响排痰效果的因素
1 相关因素 痰液粘弹性 气道黏膜纤毛清除功能 2 无效咳嗽 3 惧怕疼痛,咳痰无力 4 痰液粘稠 5 排痰方法欠规范或执行不到位
2通过腹式呼吸方法,然后收腹张口稍伸舌进行咳嗽, 一次吸足气后,咳嗽两声,头声咳嗽松动痰液,第二 声咳嗽便使痰液运行到上呼吸道,稍伸舌张口,使声 门开放以便于排出气体,开胸术后呼慢阻肺病人常指 导这种咳嗽方法。
有效咳嗽的方法
叩击排痰法:护士两手手指并拢,手背 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120,指腹与大 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 上,由两侧到中央,有节律地叩击患者 背部,持续5~10 min避开肩胛骨、脊 柱,最好在雾化吸入后进行。然后让患 者进行有效咳嗽,咳嗽前嘱其深吸气后 用力将痰液咳出。若患者咳嗽反应弱, 则在其吸气终末,护士可用1手指稍用 力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 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叩背同时要观察患 者的反应,如果病人能耐受,可以适当 增加叩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