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衰败的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商衰败的原因分析
目录
政府的腐败与晋商对政府的过度依附 (2)
内外战乱的影响 (3)
金融重心转移与外资冲击 (4)
制度的问题 (5)
守旧思想的影响 (6)
结论 (7)
摘要:从约600年前,明代早期始,至约100年前,清末民初时代,晋商创造了称雄中国乃至远东地区商界500年的商业神话。
然而,在近代的历史剧变中,晋商以令人难以置的速度走向衰落,个中原因着实值得我们思考。
政府?外资?亦或是制度?我将在本文中作简单的探讨。
政府的腐败与晋商对政府的过度依附
晋商自从明初开始发展,直到清末,始终与封建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自明政府实行海禁以来,对外通商收到巨大的阻力,使得内陆商人的变得很有优势。
而在皇权至上的明清时期,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依附于政府。
先来看晋商的业务,以具有代表性的票号为例。
晋商票号收入的一大来源便是,资助有野心的人买官买爵,一旦这些人获得成功,便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将大量公款低息甚至无息存入晋商票号,票号再高利放出,以此牟利。
以19世纪60年代,即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为界,晋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之前大部分是为各级官员提供服务,之后直接与清政府的财务挂钩。
除了票号,纵观历代商人,没有一个可以完全与政府脱离而发展壮大,所以在晋商发展的过程中,与政府和官员产生联系,是一个明智的、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封建政府走向没落的时候,晋商不可避免地收到影响。
在清代中期和晚期,晋商已经累积了巨额资本,富可敌国,但清朝廷加派的各种名目的捐输白白从晋商手中掠夺走大量财富。
乾隆年间,因大小金川起义山西河东盐商捐助军饷银110万两;嘉庆年间,为镇压白莲教起义,一次便向晋商派捐白银218万两;道光年间,为筹措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清廷又向山西绅商派捐白银二百余万两;咸丰年间,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在全国各省以捐借名义筹集白银424.7916万两,其中山西实际捐银287万两,占全国捐银总额
近70%。
清人徐继畲《复阳曲三绅士书》中写道:“晋省前后捐输已至五六次,捐数逾千万。
”从乾隆到咸丰百余年间,平均每年有10万两白银的捐输压在晋省绅商头上,而一切杂捐正税尚未计入,各朝皇帝每次晋谒五台山一切费用赏银动辄20万两亦为计入。
i
由以上数据可见,晋商在相对战乱并不严重的清中期便已经面临了来自清政府的巨额派捐要求。
进入清晚期,战乱频仍,赔款数额越来越大,情况更是无须多言。
既然如此,为何晋商不摆脱封建的清政府呢?
众所周知,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中国彻底变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小农经济社会,这样的社会里,即使晋商家资百千万,地位依然不得不排在四民之末,而皇帝和中央及地方官员对他们掌握着生杀夺予的大权。
这种情况下,晋商想要生存和发展,只能想方设法攀附官吏,靠他们来替自己说话。
就这样,晋商与政府之间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密织起一片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网络的基础便是权和钱。
ii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网必是越织越大,晋商和封建政府的相互渗透越来越深,当清政府大厦轰然崩塌之时,晋商无法抽身而退,成为了清王朝的殉葬品。
内外战乱的影响
俄国,晋商最主要的交易对象之一,在清末大肆勒索清政府。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俄国商人获得了自由贸易特权和免税特权,内外蒙古和新疆成为俄
国独占的免税贸易区。
俄商在蒙古地区的贸易额由咸丰十年前的21万卢布暴增至光绪十六年的300万卢布。
同治八年,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俄商据此深入产茶腹地,每年经俄商之手运往俄国和蒙古的茶叶近900万磅,使山西茶商收到巨大冲击,折损本银数百万两。
iii
清末的战事除了这样的间接影响外,更对晋商商号有着直接的摧毁。
在太平天国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甚至日俄战争,带给山西商人的事毁灭性的的灾难。
以介休冀氏为例,同治三年,冀氏家族将乾盛亨布庄改组为票号,短短几年就有了21处分号遍布全国,生意兴旺。
不料庚子之变,八国联军将冀氏在天津的广盛当、文盛当、益盛当、星盛当4家联营票号抢掠一空,济南、临清、北京等地的商号也被洗劫一空。
由于这次灾祸,冀氏乾盛亨票号、乾盛清钱庄相继挤兑倒账,转眼之间负债达150万两之巨。
后来在山西巡抚岑春煊周旋下,准予止利还本,才使得冀氏免于灭顶之灾。
iv类似这样的晋商几乎各县都有,处境凄惨,称雄几个世纪的晋商再也无力回天。
金融重心转移与外资冲击
自1823年,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成立,山西票号便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进入晋商发展的最高阶段。
然而,仅仅不到20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国门洞开,上海成为首批开放的城市之一,外资
开始少量进入。
而清廷攻陷南京之后,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1865年3月,汇丰银行在香港设立总行,一个月后,上海分行正式开业。
面对外资银行,晋商也有过抗争。
至光绪元年,上海已设立蔚丰厚、百川通、志成信、乾盛亨、三晋源等24家票号,并合组山西汇业公所,规模十分庞大。
v但是,西方金融界已在数百年的发展中趋于成熟,晋商才刚刚起步,西方金融业先进的管理思想成了票号无法抗衡的对手。
此外,如果说,晋商不得不承认马帮和驼队敌不过火车和轮船的话,他们心中那时可能根本没有把外国金融业放在眼里。
vi管理方式和思想的落后,最终使晋商的出击成为他们谢幕前的悲壮挣扎。
制度的问题
前文中已经提到,票号是晋商发展的高级阶段,实行的是合伙制。
合伙制有两个特点:无限责任制以及出资者和经理人分离。
在票号中,合伙制表现出的最大弊端,是家长制作风突出。
票号中发生大掌柜与小掌柜不和导致小掌柜的任何意见都得不到重视,甚至使小掌柜自立门户的事情都有发生。
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使得近代以来晋商在与西方有限责任制公司的斗争中占据下风。
此外,在风险管理上,山西票号对风险的判断和应对几乎完全出于经理人的识别,而客户的信誉是不确定的,在动荡的社会中尤为如此。
票号的经营方式始终是信用放款,而晋商并没有变革,因此,近代社会的动荡大大提升了这种制度下晋商的风险程度,晋商的行为相
当于作茧自缚、坐以待毙。
vii附表中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守旧思想的影响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晋商思想都是守旧的。
山西祁县合盛元票号曾以独家资产数百万保证,打入日本,在外资银行林立的包围中闯出一条新道路,它也成为我国在国外开设的第一家银行。
这说明,如果晋商能紧跟时代步伐,政府有政策支持的话,晋商是有可能找到重生之路的。
然而,晋商却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失去机遇。
光绪二十九年,北洋大臣袁世凯邀请山西票号加入天津官银号,却被各票号婉言谢绝。
次年(1904),户部尚书鹿钟麟奉谕组建大清户部银行,鹿为借助山西票号的实力,主动邀请山西票号入股,并提出由票号出入帮助组建,但票号的主持者们看不清金融局势的发展变化,深恐受制于官,对号权不利,却不考虑组建银行的重要意义,纷纷下令“不可轻举妄动”,再次坐失良机。
不久后,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仍是官商合办,本金高达1000万两白银,分行35处,这时大清银行再次邀请山西票号入股,二十余家票号居然无一家响应,第三次失去机遇。
之后,李宏龄、渠本翘等有识之士认识到危机,力主票号改组银行,他们通信各埠,各埠回信异口同声全部赞同,但总号不以为然。
viii
果然,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垮台,存款者纷纷提现,1912年兵变,商界各号惨遭抢劫,票号只有倒闭。
由此可见,多次绝好的历史机遇曾经摆在山西商人面前,其中,
既有清政府的直接扶持,更有难得的未来北洋政府领导人伸出的橄榄枝,如果处理得当,可能在朝代更迭中给晋商带来无穷的好处。
但是,正是由于思想的落后保守,晋商将这些机遇全部失去。
其实,守旧的思想也是晋商发展的必然结果。
晋商500年的发展历程,绝大部分时间在封建社会中度过,加之山西地处内陆,四面环山,并不开放,距离政治中心也比较近,自古就是军事要地,所以受到比较强的封建政治思想的影响是必然的。
我们也看到,近代思想比较先进的晋商大多有过在开放口岸城市的分号工作的经历,这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结论
由以上分析来看,晋商的衰败总的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的形式替代旧的形式,新的制度替代旧的制度,新的思想替代旧的思想……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晋商作为旧形式、旧制度、旧思想的代表,在历史的洪流中终被淹没。
但是,晋商精神却值得我们后世之人永远传承和学习——穷则思变,艰苦创业;逐利四海,开拓进取;振兴民族,忠义爱国;组帮结会,同舟共济;信誉至上,诚实守义;尊师重教,以人为本;勤奋谨慎,俭约自律;乐善好施,热心公益。
资料来源:黄鉴辉《山西票号史》(修订本)491页
参考文献
i《中国商业通史(第五卷)》454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1月版ii《寻找晋商》145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1月版
iii《中国商业通史(第五卷)》453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1月版iv清档,川西巡抚宝棻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奏折
v《票商兴衰史》索引史料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4月版
vi《闲话晋商》180页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版
vii《山西票帮成败记》李宏龄著
viii《中国商业通史(第五卷)》456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