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衰败的原因分析
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探究晋商、徽商的衰亡
![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探究晋商、徽商的衰亡](https://img.taocdn.com/s3/m/04ff82a0c850ad02df80414d.png)
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探究晋商、徽商的衰亡摘要:曾经一度辉煌的晋商、徽商会在近代迅速衰败与其制度变迁的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从制度角度对晋商和徽商非正式制度与制度环境变化进行一个实证考察,最后得出结论,非正式制度的变化过于缓慢而不能适应制度环境的变化,最终会导致制度失效。
关键词:制度环境;非正式制度晋商、徽商久富盛名,一开始就以其独特的商业制度而在众多的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而这么辉煌的晋商、徽商会在近代衰败下去,也与其制度变迁的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旨在从制度变迁层面探讨,晋商、徽商衰败的制度原因。
一、晋商、徽商的成功分析(一)吸纳儒家思想,行商过程注重诚信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出名。
其非正式制度的框架包括社会习俗、伦理规范和价值观等传统意识形态内容。
这些意识形态内容都不断在人们的态度、行为中体现出来。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民间的“崇商重利”商业传统作为晋商非正式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对晋商兴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二)官商结合,依附官府作为自己经济发展的强大基础由于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影响,晋商一直与政府紧密结合,追求共同经济利益,如明朝,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清朝,充当皇商拥有特权,为清政府汇兑军协饷等,官商结合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有效性。
然而徽商在与官府结合的同时,又坚守诚信的经商理念,形成其独特的商业文化。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晋商、徽商在初期的发展中都尊崇儒家的伦理规范,也都依附官府作为实现自己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础。
这在初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晋商、徽商衰败原因分析晋商、徽商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积极影响,形成并发展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的民间商业模型,但又受到封建生产所有制自身特点的禁锢,由此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为核心具有双重特征的晋商、徽商非正式制度。
晋商与徽商的兴盛很大程度受益于这一非正式制度。
晋商的发展与衰落
![晋商的发展与衰落](https://img.taocdn.com/s3/m/0e2aaa641ed9ad51f01df21a.png)
晋商衰落原因
•外因
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 2.封建政府的腐败与内乱外患的影响 3.封建政府肆意压榨的影响 4.近代交通发展后贸易路线改变
晋商衰落原因
•内因
1.明清晋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庸
•无意识无力量摆脱这种被勒索被奴役的 统治地位以锻造成强劲有力的民族资产 阶级。
2.“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
近 代 晋 商 的 衰 亡
中 国 看 山 西
明清晋商印象
1.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
“凡是有鸡鸣狗叫的地方,都有山西
人”。
明清晋商印象
2.商业资本积累富甲一方
“平阳、泽、潞富豪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 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明清晋商印象
3.山西票号“汇通天下”
“金太谷,银祁县,平遥古城出票号。”
晋商衰败过程
1.国势衰微,对俄茶叶大战晋商受挫
晋商垄断长达 200年之久的恰克图对俄
贸易,由于沙皇俄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 响,使山西商人蒙受损失,致恰克图贸 易一落千丈。
晋商衰败过程
2.政府腐败,晋商投资矿业又遭重挫
晋商积极参与山西人民的争回矿权运动, 千方百计出资赎回矿权,投资开办山西
近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矿业公司,但由
于当时山西当局的压迫,在资金上釜底 抽薪,却终不能有所作为。
晋商衰败过程
3.墨守陈规,晋商四失机遇,终归无法 振作
清末,晋商经营的山西票号已呈衰落状态。 但在山西人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认清 了新的形势。主张改革图存。可惜由于一 些财东及总号经理的顽固和墨守旧法,以 致四次失去改组银行的发展机遇。
话剧 《立秋》
《立秋》取材于中国近代商业金融业的发源地山西平 遥票号。山西票号曾经富甲辉煌、汇通天下几百年, 而到民国初期由于时局动荡、国运衰微,传统的金融 业“票号”遭遇到外国现代银行业的严重威胁,“票 号派”和“银行派”展开了一场较量……
曾经富可敌国的八大晋商,为何最终集体覆灭?
![曾经富可敌国的八大晋商,为何最终集体覆灭?](https://img.taocdn.com/s3/m/90d82dc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c.png)
曾经富可敌国的八大晋商,为何最终集体覆灭?晋商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商帮,跟潮商和徽商一起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商帮。
八大晋商人们常说的晋商,是以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大家为代表的山西财团。
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0位的大财团总部都在山西,缔造者也都是山西人。
晋商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商帮之首,称雄中国商界5个多世纪。
据史料统计,在明末,山西几个县城的富户,总资产就价值一亿两白银。
晋商鼎盛时期,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
晋商业务扩展甚至拓展到了俄国甚至欧洲等其它海外国家,其财富惊人、富可敌国。
但就是这样一个无比辉煌的晋商一脉,在后来逐渐衰败,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让人唏嘘。
以“诚信”和“团结”为宗旨的八大晋商,为何会集体覆灭?国运衰退“八大晋商”兴起于明初,衰败清末,晋商的崛起离不开政治。
众所周知,满清入关以后顺治皇帝册封了山西八大商业家族。
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明末的时候,曾经铤而走险为满洲政府和军队输送了大量被明朝政府禁运、禁售的战略物资,为满人发展壮大、挥师入关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此之后,“晋商”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商帮命运跟满清的国运联系到了一起。
也就是说,晋商兴亡跟大环境有关;满清繁荣则晋商昌盛,满清衰败则晋商遭殃。
清朝时期国力衰弱,百姓穷困潦倒,人民没有购买力,晋商业务就受到影响。
大清持续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也是晋商衰亡的主要原因。
这种政策限制了晋商业务,削弱了其竞争力,也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明清山西商人得益于政治,也终结于政治。
他们崛起的时候,就是把政府作为靠山,享有许多特权,可以垄断经营牟取暴利。
可是一旦朝代灭亡的时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山西商人就难以独善其身。
如晋商中实力最强的志成信票号,在庚子事变后,曾向南方大量放贷;但几年后辛亥革命爆发,这些资金无法收回,被迫倒闭。
志成信票号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
由于政局动荡和改朝换代,晋商放出去的款,很多有去无回,只能关门。
地域原因晋商消亡跟国家政策有关,跟晋商思维有关,也跟地域有关,三者有内在联系。
浅析晋商的兴衰
![浅析晋商的兴衰](https://img.taocdn.com/s3/m/f6d350c110661ed9ac51f3f0.png)
M 丨经营管理J在中国历史上,晋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时代,晋商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执全国内外贸易之牛耳,盛极一时,以雄才善贾饮誉海内外,创造了显赫的业绩。
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关系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日趋成熟的秩序,处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的现代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晋商长达5个世纪的商业活动有很多成功和值得借鉴的经营管理模式,我们应当在批判地继承历史传统的原则上,鉴别地把握晋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精华之处,这对我们现代企业建设提供了很多现实性的启示。
一、晋商的成功之道1、善于把握商机是晋商崛起的首要条件晋商的兴起,始于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
所谓的开中制,与长城有关,长城是古代封建王朝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驻守长城的经费每年要花费白银千万两以上。
山西行省本着为国排忧解难的原则,上奏了名为“开中法”的奏议,即借助商人的力量将粮草运往边防,奖励这些商人贩运、出售盐的凭证,也就是盐引,商人凭借盐引到盐产地管理机构领盐,通过售盐赚取利润。
军粮改为民运,为晋商的发财创造了历史机遇,晋商借势而起,不断发展,最终成为能与徽商抗衡的大商帮。
对我们现代企业而言,商情变化多端,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发展机遇,现代企业家不仅要培养长远的战略目光,更要重视和把握市场变化,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强抓先手,快人一步,掌握经营的主动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
2、晋商精神是晋商成功的内在动力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差,天寒地瘠,生存条件十分艰难。
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成长的山西人,能从大漠风沙、崇山峻岭之间走出一条沟通四海财富的商业之路,与其开拓进取、勤劳刻苦的创业精神,帮靠互助、共同壮大的群体精神和义利并重、以义制利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
首先论其开拓进取、勤劳刻苦的创业精神。
明清时代的山西商人大都白手起家,往来于“茶马之路”,贩茶于福建、湖南,销售于沙漠之北,千山万水,穿越沙漠瀚海,条件的艰苦难以想象。
2、晋商兴衰史
![2、晋商兴衰史](https://img.taocdn.com/s3/m/eb91ab2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9.png)
2、晋商兴衰史
晋商浮沉有三波:
1、明初为了解决戍边的粮食问题,允许晋商以粮换盐,造就了一批盐商,明中页以后蒙古边患减弱,官兵屯田即可解决寄养,所以一代晋商就这么没落了
2、中国两千多年都是银本位,但是银两的运输非常不容易,清末一个聪明的晋商发明了票号兑换制度,第二波的晋商开始崛起;由于太平天国的冲击,政府开始大规模依赖晋商的票号兑换,造就了晋商的崛起,但是随着19世纪外国银行的涌入,单一的票号汇兑也穷途末路,在1914年走到了尽头
3、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开始腾飞,对能源的依赖越加明显,此时占据煤炭资源优势的晋商迎来了第三波崛起机会,但是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进行,以煤炭为支撑的晋商也逐渐没落纵观晋商的三起三落,作为后人我们要总结,要居安思危。
三代晋商都是何等辉煌,但是有可能也是荣光中迷失自我,没有居安思危,有点觉得这就是万里长城,万年的功业,殊不知梦幻泡影,一朝天变,再不复当年。
作为现代商业我觉得核心产业是必须的,但是产业多样化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风险的把控。
另外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资源诅咒,这在晋商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大富大贵了一批人,但是整个地区的经济还是如此的萧瑟,前两次的晋商事迹可能无据可查,但是作为新中国的晋商,谁不知曾经的煤老板,何等的辉煌,可是这样的煤老板往往出自一个贫困县,为何?因为没有让资源为我们服务,反倒被资源禁锢了思想,躺在资源上安然享乐。
应该多向沿海学习,学习他们的思想,协作、交流、上进!。
MBA案例分析:晋商的兴衰成败
![MBA案例分析:晋商的兴衰成败](https://img.taocdn.com/s3/m/5e96f18283d049649b66588b.png)
案例6:晋商的兴盛衰落一、晋商明初兴起的原因(一)拥有高额消费区。
导致晋商兴起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明朝为防范蒙古人的戍边措施。
1368年建立的明朝,把蒙古统治者驱逐出了中原大地。
为了防范蒙古人骚扰和入侵,明王朝从东北的鸭绿江直至西北的嘉峪关,设立了九边重镇,这就人为地造就了一个高额的消费区。
(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山西背靠蒙古草原,南接中州河南,右连陕西,左屏河北,位于这两种经济区域之间。
因此,山西就自然而然充当了促进相互联系和彼此互补的这一角色。
作为农耕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中原地区,自古需求游牧经济文化的某些补充。
只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文化区域,就存在着这种互补。
同样,中原先进的农耕社会对蒙古游牧地区在各个方面的“汉化”和补充性更强,也更全面。
无论持久的“汉化”,还是时断时续的“互市”,从未隔断过这两大经济区域之间的联系。
晋商就是从明代开始,做边贸生意渐渐壮大的。
(三)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
为解决兵马的生存和需要,近薄九进重镇的山西的大商小贩,捷足先登,蜂拥而至,操起贩运各种货物的生意。
晋商主要是做“食盐”生意崛起的。
因为明王朝最初实施“开中法”,即商人输粮供边塞军士食用,王朝付商人盐引,商人凭盐引到指定盐场和指定地区贩盐。
由于盐是专卖品,获利颇丰。
晋商抓住时机,以地缘优势,借“开中法”捷足先登而兴。
(四)山西矿产资源丰富,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当时已初具规模,这又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晋商逐步走向辉煌。
(五)外出开拓市场和股份制的施行。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利益,晋商的商业组织开始出现。
起初由资本雄厚的商人出资雇佣当地土商,共同经营、朋合营利成为较松散的商人群体,后来发展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也是晋商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晋商常胜不衰的原因晋商能够在400年里常胜不衰,主要归功于安定的政治条件和自身的创新。
首先在康雍乾时期,国内政治安定,农业生产发展,商品货币经济活跃,为晋商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是晋商最后发展出来合伙经营的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也是晋商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晋商文化看晋商的衰败
![从晋商文化看晋商的衰败](https://img.taocdn.com/s3/m/2cecbcd550e2524de4187e04.png)
从晋商文化看晋商的衰败内容摘要:山西曾拥有繁荣的商业,却未能走上良性的商业发展道路。
本文从晋商文化的角度分析晋商衰败的原因,发掘晋商文化中内在的消极因素是如何塑造晋商的意识形态、商业人格和商行制度的。
关键词:晋商晋商文化衰败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晋商文化是山西商人在从事商业活动中所创造的经营经验、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是晋商在经商立业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晋商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晋商”在商界称雄五百年,出现于古代晋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商人。
到明代中叶,山西商人在地缘、血缘、姻缘家族集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地域性的商帮。
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
清朝乾隆末年,出现了“江以南皆徽人,曰徽商;江以北皆晋人,曰晋商”。
晋商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品,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尤其是山西票号商人创造出繁荣与辉煌的山西票号,在国内80多个城市设立了分号,形成了一个汇通天下的汇兑网络。
那么,山西为何没有沿着原有的路径发展、创新,而是逐渐衰败呢?究其原因,除了商业经营本身的高风险和其他外在因素之外,本文试图发掘晋商文化中内在的消极因素。
缺乏竞争的文化晋商秉承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又通过与外来文化碰撞,以山西黄土文化为基础,消化融合形成山西独特的“廉商诚贾”的晋商文化。
因此晋商文化以晋商的商业道德为基础,遵循敬事而信的原则,既有敬业的精神,又有诚信的品格。
“诚信”是晋商文化的核心理念,“以义制利”是晋商经营的哲学基础。
山西商人正是本着“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的经营理念,“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重视商誉,而且谨慎经商,不敢冒风险。
票号的存款主要是税款军饷等公款或贵族官僚的私蓄,放款对象以钱庄和少数大商号为主,而且放款对象一般都要在详细调查对方资产、用款目的、还款能力、财东情况等基础上,才决定放款与否。
基于“天演论”的晋商衰落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基于“天演论”的晋商衰落原因分析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2e8ed1ff78a6529647d5322.png)
基于“天演论”的晋商衰落原因分析及其启示【摘要】文章根据“天演论”分析了晋商衰落的原因。
从“物竞”视角看,晋商衰落的原因在于晋商财东和大掌柜们的顽固保守,这种顽固保守又起因于极度辉煌后产生的守成求稳思想,长期恪守相与文化后形成的思想僵化和晋商财东、大掌柜们长期身居乡野造成的孤陋寡闻。
从“天择”视角看,晋商衰落的原因在于晋商漠视当时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固守失效的封建管控制度、失灵的传统诚信方式、式微的传统盈利途径、消失的故乡地理优势。
晋商衰落告诉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对外开放,必须紧跟世界发展主流,必须树立平等与自由、民主与法治、人权与产权等现代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晋商;衰落原因;物竞天择晋商的衰落大体上始于1905年开始的慈禧“新政”,急剧衰落于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曾经创造了“贸易天下”、“汇通天下”和“富甲天下”辉煌的晋商,为什么会在清末民初急剧衰落?这个问题至今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汲取晋商的经验与教训,把握商业与商人发展规律,促进我国现代产业与企业家的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天演论”的晋商衰落原因一般分析探究晋商衰落原因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仅仅凭直感,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笔者认为,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应当是分析揭示晋商衰落原因的理论依据。
“物竞天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其本意是:生物是相互竞争的,能够适应自然及其变化者就被选择存留下来。
后来,这种理论被引进社会学,成了社会学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社会组织也是相互竞争的,能够适应社会及其发展变化的组织就会被社会选择保留下来,就会发展壮大,否则,不顾社会发展变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顽固不化,就会被社会发展所淘汰。
晋商衰落问题本质上是人类发展的优胜劣汰。
因此,“物竞天择”理论同样适用于晋商衰落原因的分析。
根据“物竞天择”理论分析晋商衰落原因,必须从晋商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发展变化入手,必须从晋商对当时社会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入手,进行历史的、全面的、深入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为现实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古代家族企业堕落的晋商
![古代家族企业堕落的晋商](https://img.taocdn.com/s3/m/c25c47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e.png)
古代家族企业堕落的晋商一、古代晋商家族企业的兴起古代晋商作为中国古代商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其家族企业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晋商家族以其商业头脑和经商技巧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丝绸、茶叶、盐、铁等商品的贸易,通过沿海贸易和长途贸易带来了可观的财富。
晋商家族企业因其家族制度和家族文化而得以延续和发展,代代传承,规模日益庞大。
二、晋商家族企业的衰落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晋商家族企业在明清时期逐渐走向衰落。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明清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封闭政策,加重了晋商家族企业的经营压力。
此外,社会变革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也对晋商家族企业产生了消极影响,许多晋商家族企业被迫关闭或转行。
三、堕落的原因分析1.政策变动:明清时期政府实行封闭政策,限制商业活动,使得晋商家族企业难以继续繁荣。
2.商业环境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贸易方式和商业模式逐渐失去竞争力,晋商家族企业未能适应新的商业环境。
3.家族纷争:家族企业内部的纷争和不和导致了企业的分裂和衰落。
4.传统的经营理念:晋商家族企业沿袭传统的经商思维和模式,未能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导致了企业的困境。
四、反思与启示古代晋商家族企业的衰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企业家要不断学习、更新经营理念,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家族企业要重视家族文化的传承,解决家族内部矛盾,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古代晋商家族企业的堕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只有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经营策略,才能使企业蓬勃发展,继续传承家族企业的辉煌传统。
晋商走向衰落的原因
![晋商走向衰落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912efe4856a561252d36f47.png)
晋商走向衰落的原因
社会政治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直接使晋商的资产减少许多
清政府的腐败所致,需要捐助清政府,清政府不仅要求晋商捐款,还加大税收国内外时局不靖,进行贸易比较艰难,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商贸制度不平等
目光短浅,没有与其他商家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当时的局势不好的情况下丧失很多机会
物流:
1,就明清而言,交通的不便利是阻碍商品运输的主要方面,尤其是清末,火车的流行也未能带来一定的变化。
主要还是思想的根深蒂固造成,认为洋人的东西是不保险的,所以对于火车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
太过保守和落后,没有利用好当时的先进运输设备(例如火车)没有有效的利用
各种设备和制度,贸易方式上也受政府的约束,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俄国入侵沿海地区和内陆各地,贸易线路发生改变,运输没有那么那么方便了。
晋商衰落的原因
![晋商衰落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803a4a23647d27284b7351bf.png)
首先是历史的原因:封建王朝下的经商是一种不怎么稳定的职业,并且官压商。
国家遭遇危难时,大多数的战争经费还是由经商的人来凑齐,或是被国家征调。
至于物流方面,与总体的国情有关,交通的不发达造成了各地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因而货物也无法像现在这样快速有效的到达。
就明清而言,交通的不便利是阻碍商品运输的主要方面,尤其是清末,火车的流行也未能带来一定的变化。
主要还是思想的根深蒂固造成,认为洋人的东西是不保险的,所以对于火车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
由于晋商本身寄生于封建社会的衰弱病体上,加之自身的软弱性、保守性、落后性等特征,在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压榨,西方工商业者的不平等竞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社会暴动的冲击下,清末民初晋商最终无法适应近代中国的剧变,整体性地衰落了。
从外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三点:第一,清政府对晋商的肆意压榨,使晋商不堪重负。
第二,清王朝腐败无能,使晋商在同外商竞争中得不到有力的支持。
第三,清末民初自然灾害、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使晋商失去了安全的经商环境。
晋商衰败的内在原因有四点:第一依附封建政治势力,使晋商走到了死胡同。
第二,由于晋商本身仅只是一种封建体系下的变种,所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封建性、保守性、落后性的东西,从而无法适应近代剧变,最终走向衰落.第三,晋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失误是造成晋商整体衰落的又一至关重要的内在因素。
第四,晋商晚期所滋生的“奢为贵”思想进而挥霍无度也为晋商衰落埋下了伏笔。
晋商衰落原因探析晋商曾在明清商界驰骋长达5个多世纪,足迹不仅遍布中国大陆,而且远涉蒙古、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地,甚至垄断了对这些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他们经营项目广泛,尤以金融业名震海内外,几乎垄断了全国的金融汇兑,山西票号被称为“汇通天下”,山西票商被誉为“第一商人”。
然而,由于晋商本身寄生于封建社会的衰弱病体上,加之自身的软弱性、保守性、落后性等特征,在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压榨,西方工商业者的不平等竞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社会暴动的冲击下,清末民初晋商最终无法适应近代中国的剧变,整体性地衰落了。
晋商失败的原因
![晋商失败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de26e315727a5e9856a61b9.png)
晋商为何转型失败一.改革环境分析外部阻力:1.时局动荡在清朝后期不论是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到辛亥革命爆发,战事频发。
山西票号处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改革面临很大的风险。
票号实行“南存北放”的经营策略,南方革命不断,使贷给商人的款项无法收回。
而且南方的货源中断,运输困难,几代人用心血经营的金融网络被摧毁。
2.外国侵略和经济掠夺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向中国掠夺原材料的同时向中国输入其工业品,进行经济掠夺。
西方国家的银行入驻中国,打破了山西票号在中国金融业的垄断地位。
并以其优越的制度和雄厚的实力发型纸币迅速占领市场,对山西票号形成巨大的冲击。
3.政治权利的影响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下,重农抑商,商人在政治上的地位及其低下。
山西票号的权益得不到立法保障,加上政府权力干预,勒索捐献大大削弱了山西票号的经济实力。
清政府照搬西方的银行制度的改革,对山西票号转型造成巨大的压力。
内部阻力:1.票号制度落后与近现代银行相比,山西票号家族合伙,筹资有限;得利均分,未留公积金,不能像银行一样滚动发展。
银行吸收小农存款,而且贷款需要抵押。
而票号信誉贷款无抵押,致使辛亥革命时期很多贷款无法收回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商人官气严重山西商人与政府联系密切,通过捐献的多少获得大大小小的官位。
官本位思想严重,官场应酬的经济投入很大,奢靡之风盛行。
3.各票号关注自身利益,不能团结一起。
二.领导者的局限性1.价值观念落后,关注个人权力和利益。
以毛鸿翰为首的票号大掌柜们在考虑成立银行的建议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其中能得到多少利益,出于自身利益的不确定性最后拒绝参与银行的开办。
致使票号错过转型的最佳机遇。
2.对环境反应迟钝,决策失误。
票号领导者们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拒绝接受世界的新变化。
领导者的决策需要在信息完备的条件下遵循科学的原则。
票号掌柜们是专制型领导,决策带有主观意志性,实行集权化的金字塔式管理。
在信息闭塞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票号的衰败。
晋商兴衰原因分析
![晋商兴衰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e703cb5fbfc77da269b113.png)
4、晋商晚期诸多领导者所滋生的“奢为贵”思想进而挥 霍无度也为晋商衰落埋下了伏笔。 晋商中许多著名的商业或金融大集团其创业者都出身 贫寒,大多以俭创业守业。但随着业务的发展,时代的变 迁,晋商中日益滋生出的“奢为贵”的思想,以票号业中 的龙头日升昌为例,其后期经营主要精力集中在官款业务。 由于不断与官场结交,到光绪年间,号风为之一变,无论 总号分号,个个穿着华贵,趾高气昂,对小型汇兑往往一 概不接。经理们往往生活腐化,出入乘轿,中饱私囊。许 多商号经理财东醉心于享乐、听戏、吸食鸦片,为票号经 营带来无穷后患。许多号规被打破,总号分号脱节,管理 日益混乱。在这一风气影响下,清末民初晋商中许多发生 了蜕变,上上下下只图享乐无心经营,内部隐含着许多败 亡的危机,加快了晋商衰落的速度。
通过以上对晋商的兴与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晋商的成功除了优越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自身良好 的素质等原因外,还有两大因素:一是制度创新。二是 靠与封建政权的结合,以政权作靠山,支撑了晋商的发 展。但是,在其成功的同时,已经孕育其日后衰败的危 机。晋商在发展过程中日益背离了其赖以生存的商品经 济的大潮,具有很强的买办性、封建性。在其发展的最 后阶段,由于没能顺应历史潮流,及时与封建政权脱钩, 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制度创新,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 无力发展,丧失了机会,导致晋商向近代工业转型失败。 所以,当买办性与封建性由于其历史局限性而被历史抛 弃时,以其为基础的晋商不可避免地也成为历史的陈迹。
二、晋商衰败的原因
(一)外在因素分析
1、清政府对晋商的肆意压榨,使晋商不堪重负。 中国作为一个封建农业国家历史悠久,历代统治者 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秩序和小农经济结构基础,往往实 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末,随着封建制度的进一步衰落, 政府对商业控制虽相对减弱,但对商人的压榨却愈加苛 重。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追求奢豪生活的欲望使得 统治者加大了对商人的剥夺。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腐 败统治,内外矛盾激化,镇压起义和对外战争都需要大 量的军费开支,而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伴随而来的都 是巨额的战争赔偿,而政府财政匮乏,于是便将赔偿的 重负转嫁给整个社会。商人首当其冲,执中国商界之牛 耳的晋商更是深受其害,往往承担沉重的苛税、捐输、 摊派。
山西晋商的兴衰史
![山西晋商的兴衰史](https://img.taocdn.com/s3/m/2eb5bc3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c.png)
山西晋商的兴衰史作为一个山西人,说晋商是一个特别痛心的话题!不论现在的宣传,晋商是多么地诚实守信,票号什么怎么牛逼,但是都无法改变一个现实,那就是晋商的崛起,完全是借助了山西的地利。
因为山西长期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界,草原游牧民族是一个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群体,需要从中原获取大量生活物资,这才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根本。
频繁的边境走私活动,使山西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山西的商业活动,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了,不同于秦国的老农习性。
春秋时期的晋国、战国时期的三晋,都极为重视商业活动,将商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强国基础。
早期的山西商人,也是心怀家国天下的,比如汉朝的马邑大商人聂壹,向朝廷进献“马邑之谋”。
像隋唐的商人武士彟,从事木材生意,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武氏从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宋朝之后,晋商就开始走上歪路了,宋朝失去中原王朝传统的养马地,需要从辽国进口大量的战马,而辽国也需要大量中原的手工业品。
山西地处边陲,而且自古就拥有成熟的互市榷场,因此宋朝就在山西设置了大量的榷场,与辽人进行互市。
山西的商人通过宋辽的互市,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但是宋辽之间,时战时和,互市榷场也时常关闭。
山西进行边贸的商人,怎么能看着到嘴的肥肉丢掉了,于是开始了大量不受官府管辖的走私贸易,由此积累下了大量的财富。
明朝的政策福利,使得晋商快速崛起晋商的大规模兴起,得益于明朝食盐专卖的“开中法”。
明朝规定,朝廷直接控制着食盐的生产和专卖权。
商贾想要获得食盐的贩卖权,必须凭借“盐引”,食盐的大规模生产经营在两淮,但是“盐引”却掌握在边地的军队手中。
要求商贾必须将边军需要的大量物资,比如粮草等,输送到边军手中,换取“盐引”,然后才能在两淮购买食盐进行销售。
这样的制度出来以后,因为边地都集中在北方,运输路途的遥远,已经边地的凶险,吓退了很多商人。
但是这队伍长期活跃于边地的山西商人完全不是问题,山西就是边地重镇。
晋商的衰落
![晋商的衰落](https://img.taocdn.com/s3/m/6842fcce581b6bd97e19ea6a.png)
晋商的衰落摘要:在我国经济史上,明清时期商帮逐渐兴起,而其中尤以晋商最为有名。
晋商从崛起到衰败在商界活跃长达500多年,这在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但在清朝末年,晋商却很快走上衰败之路,本文则从晋商衰败的原因分析,指出了晋商衰败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晋商衰败没落原因清王朝建立后,顺治帝接见了介休范氏等最著名的八大晋商,并御封为内务府的皇商,山西商人实现了从晋商到“皇商”的质变,搭上了权贵的列车,但晋商的好日子也随着清朝的“脱轨”而到头,一系列国内外及自身的因素使得晋商逐渐开始衰落。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传统的内部封建统治的压迫掠夺晋商从兴起到发展,几乎都离不开明清王朝的帮助。
最初是由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清王朝时期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并因为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饷而闻名于金融界。
由于紧紧依靠着封建政府发展新盛,随着封建政府的逐渐衰落,山西商人也走向了没落。
以恰克图贸易为例,清政府与雍正时期与俄国政府协议确定了以恰克图作为双方商人的贸易点,自此,恰克图贸易日渐兴盛,但中国输往俄国的商品以茶叶为大宗,而当时茶叶业务几乎为晋商所垄断。
在这一时期中俄两国的贸易权主要掌握在清朝商人手中,清朝商人则是清一色的山西商人,山西商人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很大的利润。
然而,好景不长,光绪年间,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开通,中国对俄国的茶叶贸易受到了限制,山西商人因此采取赊销的办法,向俄国输送茶叶,但俄国商人还款寥寥使得山西商人损失惨重。
崇洋媚外,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这一情况视而不见,俄国政府也违背约定对中国商人征以重税将中国商人排挤出了俄国市场,这一事件使得晋商发展受到了重创。
二.思想保守,缺乏创新古代一直有“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山西商人经商获取了丰厚利润后,并没有用于投资和再生产,而是用作其他。
例如,修宅买地,众所周知,晋商除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学而优则仕”“敬业精神”“进取精神”等优秀的经商文化传统外,还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论文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d3fa72b9f3f90f77c61b7f.png)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学院学生姓名专业学号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姓名时间【摘要】晋商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探究晋商从发展、兴盛到衰败的原因,正确、客观地看待明清晋商成功和衰败,追问当代晋商发展缓慢的缘由,对当代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明清晋商;兴盛;衰败;原因;启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食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食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须通过外因而引起事物变化,外因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在明清之际,山西人会在商业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当今中国的改革进程中,山西的的发展进程却慢了下来。
明清晋商之所以能创造出惊山震海的经济奇迹,是因为有明清晋商创造奇迹的特殊条件;当代晋商所以没有能接续祖先的辉煌,也有当代晋商发展的独特历史背景。
一、明清时期晋商兴盛的原因晋商的成功有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创新。
一、自然因素晋商的崛起与山西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山西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说,境内除有起伏的山岳外,北部地瘠民贫,南部和中部汾河沿岸,虽稍多沃土,但“地狭人满”,农田不足,且十年九旱。
生存压力也不断迫使其寻找农业以外的其他生存手段不得不外出经商,这是其星期的社会基础。
山西自古以来是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山西人和塞外居民的居住地区接壤,便于了解掌握少数民族的心理和生活习惯,不少人通晓少数民族语言,这就为他们在塞外经商创造了便利条件,这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因素从明以后,新统治者为了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对农民、工商业者采取了一系列宽容和鼓励政策,诸如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移民屯田、推广桑棉种植、减轻商税、田赋及徭役等等,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使经济活动空前活跃。
同时全国水陆交通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商品流通。
谈谈晋商文化的崛起与衰落的原因作文
![谈谈晋商文化的崛起与衰落的原因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839f4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a.png)
谈谈晋商文化的崛起与衰落的原因作文
嘿,晋商文化崛起的原因可不少呢。
首先呢,晋商在唐宋时期就
开始发展起来了,他们勤劳好学,善于经商,聪明伶俐,善于理财。
他们还善于联合,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网络,这样才能有崛起的基础啊。
嗨,而且晋商还善于与外族通商,开拓广阔的贸易路线,这也是他们
崛起的关键吧。
唉呦,可惜啊,晋商文化的衰落也有不少原因。
首先呀,随着时
代的变迁,晋商的商业网络逐渐衰弱了,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了,他们
没有及时调整,这也是一个原因。
而且,内部管理不善,导致企业经
营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也是晋商衰落的原因之一啊。
哟,晋商文化崛起与衰落的原因还有很多呢。
比如说,战争频繁
的发生,经济形势的不景气,这些都是导致晋商文化衰落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晋商文化在这些因素的影
响下逐渐式微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商衰败的原因分析
目录
政府的腐败与晋商对政府的过度依附 (2)
内外战乱的影响 (3)
金融重心转移与外资冲击 (4)
制度的问题 (5)
守旧思想的影响 (6)
结论 (7)
摘要:从约600年前,明代早期始,至约100年前,清末民初时代,晋商创造了称雄中国乃至远东地区商界500年的商业神话。
然而,在近代的历史剧变中,晋商以令人难以置的速度走向衰落,个中原因着实值得我们思考。
政府?外资?亦或是制度?我将在本文中作简单的探讨。
政府的腐败与晋商对政府的过度依附
晋商自从明初开始发展,直到清末,始终与封建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自明政府实行海禁以来,对外通商收到巨大的阻力,使得内陆商人的变得很有优势。
而在皇权至上的明清时期,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依附于政府。
先来看晋商的业务,以具有代表性的票号为例。
晋商票号收入的一大来源便是,资助有野心的人买官买爵,一旦这些人获得成功,便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将大量公款低息甚至无息存入晋商票号,票号再高利放出,以此牟利。
以19世纪60年代,即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为界,晋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之前大部分是为各级官员提供服务,之后直接与清政府的财务挂钩。
除了票号,纵观历代商人,没有一个可以完全与政府脱离而发展壮大,所以在晋商发展的过程中,与政府和官员产生联系,是一个明智的、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封建政府走向没落的时候,晋商不可避免地收到影响。
在清代中期和晚期,晋商已经累积了巨额资本,富可敌国,但清朝廷加派的各种名目的捐输白白从晋商手中掠夺走大量财富。
乾隆年间,因大小金川起义山西河东盐商捐助军饷银110万两;嘉庆年间,为镇压白莲教起义,一次便向晋商派捐白银218万两;道光年间,为筹措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清廷又向山西绅商派捐白银二百余万两;咸丰年间,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在全国各省以捐借名义筹集白银424.7916万两,其中山西实际捐银287万两,占全国捐银总额
近70%。
清人徐继畲《复阳曲三绅士书》中写道:“晋省前后捐输已至五六次,捐数逾千万。
”从乾隆到咸丰百余年间,平均每年有10万两白银的捐输压在晋省绅商头上,而一切杂捐正税尚未计入,各朝皇帝每次晋谒五台山一切费用赏银动辄20万两亦为计入。
i
由以上数据可见,晋商在相对战乱并不严重的清中期便已经面临了来自清政府的巨额派捐要求。
进入清晚期,战乱频仍,赔款数额越来越大,情况更是无须多言。
既然如此,为何晋商不摆脱封建的清政府呢?
众所周知,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中国彻底变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小农经济社会,这样的社会里,即使晋商家资百千万,地位依然不得不排在四民之末,而皇帝和中央及地方官员对他们掌握着生杀夺予的大权。
这种情况下,晋商想要生存和发展,只能想方设法攀附官吏,靠他们来替自己说话。
就这样,晋商与政府之间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密织起一片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网络的基础便是权和钱。
ii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网必是越织越大,晋商和封建政府的相互渗透越来越深,当清政府大厦轰然崩塌之时,晋商无法抽身而退,成为了清王朝的殉葬品。
内外战乱的影响
俄国,晋商最主要的交易对象之一,在清末大肆勒索清政府。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俄国商人获得了自由贸易特权和免税特权,内外蒙古和新疆成为俄
国独占的免税贸易区。
俄商在蒙古地区的贸易额由咸丰十年前的21万卢布暴增至光绪十六年的300万卢布。
同治八年,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俄商据此深入产茶腹地,每年经俄商之手运往俄国和蒙古的茶叶近900万磅,使山西茶商收到巨大冲击,折损本银数百万两。
iii
清末的战事除了这样的间接影响外,更对晋商商号有着直接的摧毁。
在太平天国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甚至日俄战争,带给山西商人的事毁灭性的的灾难。
以介休冀氏为例,同治三年,冀氏家族将乾盛亨布庄改组为票号,短短几年就有了21处分号遍布全国,生意兴旺。
不料庚子之变,八国联军将冀氏在天津的广盛当、文盛当、益盛当、星盛当4家联营票号抢掠一空,济南、临清、北京等地的商号也被洗劫一空。
由于这次灾祸,冀氏乾盛亨票号、乾盛清钱庄相继挤兑倒账,转眼之间负债达150万两之巨。
后来在山西巡抚岑春煊周旋下,准予止利还本,才使得冀氏免于灭顶之灾。
iv类似这样的晋商几乎各县都有,处境凄惨,称雄几个世纪的晋商再也无力回天。
金融重心转移与外资冲击
自1823年,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成立,山西票号便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进入晋商发展的最高阶段。
然而,仅仅不到20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国门洞开,上海成为首批开放的城市之一,外资
开始少量进入。
而清廷攻陷南京之后,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1865年3月,汇丰银行在香港设立总行,一个月后,上海分行正式开业。
面对外资银行,晋商也有过抗争。
至光绪元年,上海已设立蔚丰厚、百川通、志成信、乾盛亨、三晋源等24家票号,并合组山西汇业公所,规模十分庞大。
v但是,西方金融界已在数百年的发展中趋于成熟,晋商才刚刚起步,西方金融业先进的管理思想成了票号无法抗衡的对手。
此外,如果说,晋商不得不承认马帮和驼队敌不过火车和轮船的话,他们心中那时可能根本没有把外国金融业放在眼里。
vi管理方式和思想的落后,最终使晋商的出击成为他们谢幕前的悲壮挣扎。
制度的问题
前文中已经提到,票号是晋商发展的高级阶段,实行的是合伙制。
合伙制有两个特点:无限责任制以及出资者和经理人分离。
在票号中,合伙制表现出的最大弊端,是家长制作风突出。
票号中发生大掌柜与小掌柜不和导致小掌柜的任何意见都得不到重视,甚至使小掌柜自立门户的事情都有发生。
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使得近代以来晋商在与西方有限责任制公司的斗争中占据下风。
此外,在风险管理上,山西票号对风险的判断和应对几乎完全出于经理人的识别,而客户的信誉是不确定的,在动荡的社会中尤为如此。
票号的经营方式始终是信用放款,而晋商并没有变革,因此,近代社会的动荡大大提升了这种制度下晋商的风险程度,晋商的行为相
当于作茧自缚、坐以待毙。
vii附表中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守旧思想的影响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晋商思想都是守旧的。
山西祁县合盛元票号曾以独家资产数百万保证,打入日本,在外资银行林立的包围中闯出一条新道路,它也成为我国在国外开设的第一家银行。
这说明,如果晋商能紧跟时代步伐,政府有政策支持的话,晋商是有可能找到重生之路的。
然而,晋商却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失去机遇。
光绪二十九年,北洋大臣袁世凯邀请山西票号加入天津官银号,却被各票号婉言谢绝。
次年(1904),户部尚书鹿钟麟奉谕组建大清户部银行,鹿为借助山西票号的实力,主动邀请山西票号入股,并提出由票号出入帮助组建,但票号的主持者们看不清金融局势的发展变化,深恐受制于官,对号权不利,却不考虑组建银行的重要意义,纷纷下令“不可轻举妄动”,再次坐失良机。
不久后,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仍是官商合办,本金高达1000万两白银,分行35处,这时大清银行再次邀请山西票号入股,二十余家票号居然无一家响应,第三次失去机遇。
之后,李宏龄、渠本翘等有识之士认识到危机,力主票号改组银行,他们通信各埠,各埠回信异口同声全部赞同,但总号不以为然。
viii
果然,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垮台,存款者纷纷提现,1912年兵变,商界各号惨遭抢劫,票号只有倒闭。
由此可见,多次绝好的历史机遇曾经摆在山西商人面前,其中,
既有清政府的直接扶持,更有难得的未来北洋政府领导人伸出的橄榄枝,如果处理得当,可能在朝代更迭中给晋商带来无穷的好处。
但是,正是由于思想的落后保守,晋商将这些机遇全部失去。
其实,守旧的思想也是晋商发展的必然结果。
晋商500年的发展历程,绝大部分时间在封建社会中度过,加之山西地处内陆,四面环山,并不开放,距离政治中心也比较近,自古就是军事要地,所以受到比较强的封建政治思想的影响是必然的。
我们也看到,近代思想比较先进的晋商大多有过在开放口岸城市的分号工作的经历,这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结论
由以上分析来看,晋商的衰败总的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的形式替代旧的形式,新的制度替代旧的制度,新的思想替代旧的思想……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晋商作为旧形式、旧制度、旧思想的代表,在历史的洪流中终被淹没。
但是,晋商精神却值得我们后世之人永远传承和学习——穷则思变,艰苦创业;逐利四海,开拓进取;振兴民族,忠义爱国;组帮结会,同舟共济;信誉至上,诚实守义;尊师重教,以人为本;勤奋谨慎,俭约自律;乐善好施,热心公益。
资料来源:黄鉴辉《山西票号史》(修订本)491页
参考文献
i《中国商业通史(第五卷)》454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1月版ii《寻找晋商》145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1月版
iii《中国商业通史(第五卷)》453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1月版iv清档,川西巡抚宝棻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奏折
v《票商兴衰史》索引史料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4月版
vi《闲话晋商》180页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版
vii《山西票帮成败记》李宏龄著
viii《中国商业通史(第五卷)》456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