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平均分两种分法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平均分两种分法对比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7页内容
课时目标
1.通过对比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学生进一步理解平
均分的意义。

2.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判断等能
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方法,进一
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及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3 3×5 4×1 4×3 5×2 1×6 5×5 2×2 4×6 1×6 6×5 3×3 4×5 4×4 6×4 3×4
2.对口诀
()四十二三()得九三五()二()得六六()三十六五()三十(二)探究新知
1.教学第46页例题。

(1)投影出示例4,使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把12只笔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12支笔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同样多)
(2)用学具卡分一分,启发学生思考。

同学用学具卡摆一摆、分一分。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请学生演示。

学生甲:12支笔,每份3支,分成4份。

学生已:12支笔,每份2支,分成6份。

学生丙:12支笔,每份4支,分成3份。

学生丁:12支笔,每份6支,分成2份。

(3)教师提问:根据同学们分的情况,我已经把笔分好了,请你们观察这幅图,想到了什么?
(从这幅图中,可以想到平均分,想到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从这幅图中,既可以看出是把12支笔,每3支一份,分成4份。

也可以看出是把12支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3
支)
(4)教师提问:从这一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平均分的两种分法,这两种分法有哪些地方相同,又有哪些地方不同?
(5)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可互相补充。

(6)最后,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2.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要分的都是12支笔,都是平均分的。

(2)不同点:第一种分法是把12支笔,每3支分一份,可以分成4份。

第二种分法是把12支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支。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

(1)投影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6个同学拍皮球,每组3人,分成了()组。

6个同学拍皮球,每组2组,分成了()人。

让学生说一说要分的是什么,怎么分。

(要分的是6个同学,每3个同学分成一组,分成了2组)
(要分的是6个同学,平均分成2组,每组有3人)
(从这幅图上可以看出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要分的都是6,虽然分的方法不同,但最后分的结果都一样。


3.出示“想想做做”第3、4、5题。

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先想一想,合起来是多少,再想一想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完成填空。

3.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想想兔子和鸡是怎样分的,再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