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系统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课程代码: 522011070

课程类别:专项实践课

学分:3

总学时:48(其中:授课学时:0 实践学时:48 )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开课学期:第5/6学期

开课单位:会计学院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专项实践课,主要运用K3/Cloud财务系统学习系统管理、总账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智能会计平台、报表系统等财务模块的操作、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处理的流程,逐步养成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会计核算的实务问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与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念。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会计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对所学会计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切实掌握所学会计专业基本技能,成为具备高实战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目标

1.思想道德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2)增强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

(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4)增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做好财务工作的职业意识。

2.知识目标

了解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体系,熟悉会计信息化的处理流程,掌握会计信息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总账、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报表的主要内容及操作步骤和方法。

3.能力目标

(1)能够创建数据中心,建立组织机构的账套,设置用户、角色和权限分配等;

(2)能够进行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记账凭证日常处理、期末处理和结账;

(3)能够进行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各种应收单据和收款单据,正确进行核销、转销、内部清理、凭证的生成及账簿的查询与分析;

(4)能够进行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各种应付单据和付款单据,正确进行核销、转销、内部清理、凭证的生成及账簿的查询与分析;

(5)能够进行出纳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现金存取、银行转账、收付款单据,应收票据或应付票据的填制、贴现、到期收付款、背书等,现金盘点及银行对账等工作;

(6)能够进行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设置,对固定资产进行新增、变更、调拨、盘点、处置、折旧等管理;

(7)能够根据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需要调整凭证生成模板;

(8)能够定义报表模板,并根据报表模板新建各类报表。

4.素质目标

(1)增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严守秘密的职业素养。

三、实训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共分为七个具体的实训模块,各模块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1.系统管理

思政要求:

通过了解财务软件,启发品牌意识,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通过岗位分工,提升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通过权限分配,提高学生保密的职业素养。

知识目标:

(1)熟悉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

(2)掌握数据中心、组织机构搭建;

(3)掌握用户、角色、权限等的设置。

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创建数据中心,建立组织机构及组织业务关系,设置基础资料控制策略;

(2)能够进行用户、角色设置和权限分配。

实训内容:

(1)搭建组织机构;

(2)基础资料控制;

(3)用户权限管理。

2.总账管理

思政要求:

通过会计核算恪守准则,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职业品质,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

知识目标:

熟悉总账系统的功能结构,掌握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账簿的建立,掌握基础资料的设置和录入;掌握记账凭证的日常业务处理;掌握期末处理。

能力目标:

(1)能够自主进行创建会计核算体系和账簿;

(2)能够进行汇率、参数、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等基础资料的设置和录入;

(3)能够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修改、查询、凭证整理、凭证冲销、审核、复核、过账等日常业务处理;

(4)能够进行期末调汇、凭证预提、凭证摊销、结转损益、自动转账及结账的操作。

实训内容:

(1)系统初始化:总账参数设置;汇率体系创建;会计科目新增和修改;会计核算体系及会计账簿创建;科目初始数据录入;总账初始化;

(2)日常凭证处理:记账凭证的录入、修改、凭证整理、凭证冲销、查询、作废;凭证审核;出纳复核;凭证过账;凭证汇总;各种账表查询和分析;现金流量的设定;

(3)期末处理:期末调汇;凭证摊销;凭证预提;结转损益;自动转账;期末结账。

3.应收款管理

思政要求:

树立客观核算经济业务理念,提升法纪意识,树立正确的盈利观。

知识目标:

熟悉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掌握应收款管理的基础设置;掌握应收单、收款单据、应收收款核销等日常业务处理;掌握期末处理。

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

(2)能够进行应收单据和收款单据填制,正确进行核销、转销、内部清理、凭证的生成及账簿的查询与分析。

实训内容:

(1)系统初始化:系统启用及参数设定;收款条件新增;应收收款核销方案及应收开

票核销方案的设定;

(2)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收单据填制;收款/退款单填制;关联单据生成;应收收款核销,应收转销及内部应收清理;各种单据生成凭证,报表查询与分析;

(3)期末处理:结账。

4.应付款管理

思政要求:

客观及时地反应各种经济业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

知识目标:

熟悉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掌握应付款管理的基础设置;掌握应付单、付款单据、应付付款核销等日常业务处理;掌握期末处理。

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

(2)能够进行应付单据和付款单据填制,正确进行核销、转销、内部清理、凭证的生成及账簿的查询与分析。

实训内容:

(1)系统初始化:系统启用及参数设置;付款条件的新增;应收付款核销方案及应付开票核销方案的设置;

(2)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付单据填制;付款/退款单填制;关联单据生成;应付付款核销及内部应收清理;各种单据生成凭证,报表查询与分析;

(3)期末处理:结账。

5.出纳管理

思政要求:

通过出纳岗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知识目标:

熟悉出纳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掌握出纳管理的基础设置;掌握收款/收款退款单、付款/付款退款单据、应付付款核销等日常业务处理;掌握期末处理。

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出纳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

(2)能够进行现金存取、银行转账、收付款单据填制,应收票据或应付票据的填制、贴现、到期收付款、背书等

(3)能够进行现金盘点及银行对账工作;。

实训内容:

(1)系统初始化:出纳系统的启用;现金、银行存款、收付内部账户期初的录入;银行账号及内部账户的设置;

(2)日常业务:现金存取单及银行转账单的填制;应收应付票据贴现、背书、到期收付款等处理;应收应付票据结算单的处理;现金盘点及银行对账。

(3)期末处理:结账。

6.固定资产管理

思政要求:

实事求是记录固定资产,培养责任意识,增强社会使命感。

知识目标:

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掌握以固定资产卡片为管理中心的整个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处理。

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设置,对固定资产进行新增、变更、调拨、盘点、处置、折旧等管理。

实训内容:

(1)系统初始化:多会计政策卡片管理的设定,参数设置。

(2)日常业务处理:资产请购单据的填制,资产卡片的填制,资产处置单、资产领用单、资产变更、资产调拨单的填写,资产盘点中盘点方案的设定、盘点表的生成及盘亏盘盈单的处理,资产折旧的计提及折旧调整单的处理,资产管理报表的分析。

(3)期末处理:结账。。

7.报表

思政要求:

引导学生对学业、生活养成勤于总结、善于反思的习惯。

知识目标:

了解报表类型;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需要调整凭证生成模板;

(2)能够定义报表模板,并根据报表模板新建各类报表。

实训内容:

(1)凭证生成模板;

(2)报表模板,新建报表。

四、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

《金蝶K/3 Cloud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傅仕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2.教学策略

(1)教学指导基本方针: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各财务系统的功能,掌握各财务系统的操作,支持教学目标达成。

(2)教学方式:一般采用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教师操作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可采用课前熟悉实训操作内容+学生复习对应专业知识+教师理论知识点指点+老师实训指导的方式,实施学生操作,老师评点,学生分组讨论点评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同时,可采用相同问题统一讲解,不同问题单独指导,因材施教的方式。

(3)教学总体设计:以要达成的课程学生学习成果为目标,反向设计每个训练模块的内容,正向组织实施。本课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于金蝶K/3 Cloud财务管理系统,采用学生实训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信息化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智能财务环境下财务核算工作具体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政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以达成课程学习成果目标。

(4)教学组织:本课程采用分组实训,3人一组,各组自行确定任务分工,完成各项实训操作,同时进行沟通,合作解决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堂指导学生,解决学生遇到的没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5)教学实施: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首先讲授各系统基本理论及功能结构,然后安排实训内容,要求每组学生完成实训任务,适当安排学时给予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自评和互评,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和评分。

3.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

(1)教学资源:

A.《金蝶K/3 Cloud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傅仕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B.崔红.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

C.洑建红.会计电算化实务(微课版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D.陈立新.会计电算化(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E.古文丽、孟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F.实践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电脑及网络、会计实训室,K3/Cloud财务软件、拥有能够满足师生教学需求的互联网应用环境。

(2)学习支持:

A.每周组织二次实训操作点评与答疑总结,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学习方面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同时,教师对实训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教学总体进度效果作出评估,及时发现教学方面的短板与不足,及时给予调整补充;

B.教师需通过课堂教学指导过程、检查实训操作情况等途径,注意观察和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并及时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额外的学习帮助与支持。

C.课程结束时,教师须批改学生实训报告,检查最终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认真撰写实训

成绩分析报告,并结合日常教学中的观察,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为开展课程教学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以对教学持续地改进。

4.成绩评定与反馈

(1)考核内容

(A)遵守出勤时间;

(B)完成每次课的实训任务;

(C)实训报告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字数在8000字以上;

(D)期末通过试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主要的财务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力。

(2)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拟定为闭卷考试,即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3)成绩评定

按照考试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评定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占40%,期中考核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实训表现和实训报告等构成。

根据《学生课程考核工作细则》、《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及学校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考核方法。《会计信息系统》总成绩的40%为期末考核成绩,20%为期中考核成绩,40%为平时成绩。

(4)考核成绩计算方法

考核项目包括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项,均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平时成绩=出勤情况20%+实训表现30%+实训报告50%;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考核成绩×20%+期末考核成绩×40%。

其中:

A.出勤成绩:旷课一节扣平时成绩原始分10分,迟到或早退,每次扣平时成绩原始分5分,当累计旷课达到学校规定时,则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即本课程直接取消期末考试资格,需重修。

B.实训表现:根据学生的实训结果和课内讨论评分。

C.实训报告: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评分。

D.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利用金蝶考试系统进行实操考试,考试系统自动评分。

5.学习成果

通过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学生获得如下学习成果:

(1)提升了思想政治素质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增强恪守准则、依法会计核算的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和民族文化自信;增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做好财务工作的职业意识得到增强。

(2)具备根据企业实际业务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利用财务软件中的总账、应收管理、应付管理、出纳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等系统对企业营运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完成案例企业的实训任务,提交了符合要求的实训报告。

(3)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增强;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保守秘密的职业素养得以培育;会计核算的实操能力得以提高。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 二、适用专业 本课程标准适用会计、财务管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类会计、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 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和维护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掌握或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和基本理论、具备财会岗位群的操作知识、能力、素质,在中小企业及事业单位财会岗位从事专业工作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实现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系统、薪酬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实务操作,能熟练操作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财务软件,如用友ERP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等财务软件,能胜任单位信息化会计核算和管理岗位。 (一)知识目标 1. 熟悉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 熟悉我国财政部门对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信息化会计档案保管等会计信息化工作做出的具体规范。 3. 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二)能力目标 1. 能根据单位性质、规模、经营特点、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业务核算流程等,熟练设计会计信息化初始化方案,科学组织会计工作,具备一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2. 能根据单位实际发生业务正确判断经济业务性质和内容,在财务软件中正确录入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和课程的教育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和课程的教育目标 适用专业: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会计电算化》主要研究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及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是高职高专类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操作原理;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技术,使成为高级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人员。 《会计电算化》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企业顶岗实习。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 2.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 3.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4.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实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能够参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系统一般维护 (二)素质目标 1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3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5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6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三)能力目标 1.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 2.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会计信息化实施能建立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

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信息化》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01281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编者:财务与会计教研室(会计信息化课程组)课程负责人:左莉 审核人:董红 编制单位: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与应用外语系

编制日期:2015年 7 月 1日 《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详细信息 1.适用对象 普通后三年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 3. 参考课时 64 学分 4

本课程适度介绍会计电算化理论,着重介绍当今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注重实用电算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注重讲授软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如何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利用软件自带的说明、帮助等辅助文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的能力,提高对其他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②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本课程是以计算机和财务会计为基础,是《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T3)》的后继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既要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的技能。 6.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会计核算工作项目为依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工作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有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课程设计是以工作任务驱动为线索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职业描述 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会计信息化实施,并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账务处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购销存管理,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数据管理。 二、课程定位 《会计信息化》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场所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认知实习、课程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 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会计信息化》的前导课程是《会计从业基础》、《会计业务核算与报告》、《成本核算与控制》、《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是《会计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 三、学习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⑴辅助完成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实施 ⑵能建立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⑶会管理企业账套数据,会管理操作员和权限 ⑷能熟练操作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和商业 POS 系统。 ⑸具备与客户、同事、领导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能够与交流对象说明工作的内容及原因,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2.社会能力 ⑴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⑵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⑶能与工商、银行、税务、中介服务、客户等单位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 ⑸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方法能力 ⑴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⑵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⑶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四、学习领域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划分与时间安排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系统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课程代码: 522011070 课程类别:专项实践课 学分:3 总学时:48(其中:授课学时:0 实践学时:48 )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开课学期:第5/6学期 开课单位:会计学院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专项实践课,主要运用K3/Cloud财务系统学习系统管理、总账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智能会计平台、报表系统等财务模块的操作、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处理的流程,逐步养成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会计核算的实务问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与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念。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会计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对所学会计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切实掌握所学会计专业基本技能,成为具备高实战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目标 1.思想道德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2)增强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 (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4)增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做好财务工作的职业意识。 2.知识目标 了解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体系,熟悉会计信息化的处理流程,掌握会计信息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总账、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报表的主要内容及操作步骤和方法。

3.能力目标 (1)能够创建数据中心,建立组织机构的账套,设置用户、角色和权限分配等; (2)能够进行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记账凭证日常处理、期末处理和结账; (3)能够进行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各种应收单据和收款单据,正确进行核销、转销、内部清理、凭证的生成及账簿的查询与分析; (4)能够进行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各种应付单据和付款单据,正确进行核销、转销、内部清理、凭证的生成及账簿的查询与分析; (5)能够进行出纳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现金存取、银行转账、收付款单据,应收票据或应付票据的填制、贴现、到期收付款、背书等,现金盘点及银行对账等工作; (6)能够进行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设置,对固定资产进行新增、变更、调拨、盘点、处置、折旧等管理; (7)能够根据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需要调整凭证生成模板; (8)能够定义报表模板,并根据报表模板新建各类报表。 4.素质目标 (1)增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严守秘密的职业素养。 三、实训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共分为七个具体的实训模块,各模块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1.系统管理 思政要求: 通过了解财务软件,启发品牌意识,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通过岗位分工,提升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通过权限分配,提高学生保密的职业素养。 知识目标: (1)熟悉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 (2)掌握数据中心、组织机构搭建; (3)掌握用户、角色、权限等的设置。 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创建数据中心,建立组织机构及组织业务关系,设置基础资料控制策略; (2)能够进行用户、角色设置和权限分配。 实训内容: (1)搭建组织机构;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是会计专业学习领域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针对财务人员所从事的会计业务核算、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与实施、应用、维护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 该课程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能力,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树立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课程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块教学等方法,充分利用课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基本达到中级会计电算化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岗位职业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 (2)熟悉财务软件应用的软硬件运行环境; (3)掌握财务软件系统的构成; (4)掌握财务软件各子系统的应用流程及数据传递关系。 2.能力目标 (1)能有效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 (2)能够根据企业管理需求,对财务软件系统进行初始化; (3)能熟练地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应用; (4)能具备会计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基本维护能力,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5)能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建立或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2)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责任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合用专业及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 合用专业:高职会计专业 课程代码: 0501001 二、课程定位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本课程着重于业务实践的教授,并通过各个任务考核、上机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技能,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后,增强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从事企业的出纳岗位、会计岗位等工作。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会计信息化》课程其以会计核算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为前提,将会计信息化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相融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学生必须先完成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会计学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才干学好本课程。同时,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备熟练操作软件的技能,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熟悉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职业道德规范,完成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从综合技能向岗位技能的过渡。为后续的《会计软件应用》、《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及校外实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本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信息化证书考试的必考科目,是学生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四、课程目标 培养具备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培养具备熟练使用会计软件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和初步管理决策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材。 (一)职业知识目标 1.明确会计信息化的内容和意义,熟悉财务软件的安装流程。

2.掌握会计信息化技术中建账及基础设置,出纳岗位、总账岗位、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对付管理等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 3.理解和认识企业会计工作过程和会计信息处理流程。 4.了解系统管理的含义,掌握会计信息化软件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数据传递流程。 (二)职业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运用会计软件建立财务应用环境。 2.经过工作过程下的任务教学掌握会计信息化计划、实施、检验过程,能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归纳操作规律。 3.能够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完整的财务处理。 4.能够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三)职业素质目标 1.能计划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见的一些工作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尝试解决同学之间在工作中浮现的各种问题以锻炼解决问题能力。 3.具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通过完成小组工作任务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经历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体味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以及信息化的标准化。领悟同一软件的不同内容或者不同软件的相同内容在操作程序中的相同之处。 五、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对会计信息化业务岗位分析将主要课程模块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将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工作规范融入到每一个工作任务中,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在教学中,按照“德技兼修,工学交替”人材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以及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技能训练,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途径加大职业技能培养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会计信息化》是高职类会计、会计信息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和维护能力。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实际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共同特点,细分其工作性质,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总结提炼属于该工作性质的相关知识内容和要求,从而确定相应的该课程应该讲授的内容及相应的技能内容和要求。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的进行信息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等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熟练操作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财务软件,如用友ERP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等财务软件,能胜任单位信息化会计核算和管理岗位,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一)专业能力 1.熟悉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 2.会计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3.掌握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技术; 4.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 (二)方法能力 1.会使用总账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2.会使用报表系统、处理各种会计报表; 3.会使用薪酬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4.会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5.会使用购、销、存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6.掌握财务软件应用基础知识、财务软件相关知识。

(三)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3.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会计信息化课程共16个工作项目,各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如下:表4.1会计信息化系统概述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 表4.2会计信息化系统建立与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

会计信息系统运营服务课程标准

一、概述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分析,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然而,要想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就需要专业的运营服务人员来进行管理和维护。为了规范和提升会计信息系统运营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制定了相关的课程标准,以确保其培训和就业的质量。 二、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1. 会计信息系统运营服务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 会计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相关运营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有必要制定和规范相关的课程标准,以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 2. 会计信息系统运营服务课程标准的意义 (1)规范培训内容和要求,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2)提升运营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其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3)促进会计信息系统运营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行业标准的提升。 三、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 1. 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

2. 与国际接轨,考虑国际化发展趋势; 3. 结合企业需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4. 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和内容,科学确定培训目标。 四、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培训目标 (1)掌握会计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备较强的问题诊断和解决能力; (4)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 2. 培训内容 (1)会计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2)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和维护技能; (3)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 (4)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5)问题诊断与解决方法培养; (6)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培养。 3. 培训要求 (1)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等教学手段;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一、概括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会计核算所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质着手能 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术,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是会计上岗证所必须的考试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定位为: 一个认知:经过本课程的教课,第一要培育的是学生关于系统初始设置、平常管理、系统保护等方面的能力,要点让学生拥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术,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在随意一个通用软件环境里独立从事相 关专业工作的能力。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会计上岗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本课程教课内容主体是会计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四个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执行岗位技术; 具备察看、理解能力等四个教课目的。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设计整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 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查核依照, 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系统。 2、本课程以“实现认可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执行岗位能力、掌握初 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完全打破按学科和理论系统设计课程的 模式,依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会计电算化的各个模块设计学习单元,依照初级会计上岗证的详细要乞降各样财务软件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3、本课程重申学生实质着手能力的培育,因此用一半以上的学时让学生 练习所学知识点,课时安排为一堂理论课一堂练习。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会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剖析与设计的基来源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娴熟操作该课程所供财会软件的运用方法,达到江苏省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上岗查核要求(初级)。 教课中注意浸透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观点。 (二)详细目标 1.素质培育目标 (1)初步拥有会计信息化的观点和思想方式。 (2)恪守财会法例和职业道德,拥有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3)拥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拥有必定的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 能力。 2.知识教课目的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108 学分:6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常用财务软件及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知识 2.能辅助完成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实施; 3.会管理企业账套数据,会管理操作员和权限; 4.能熟练操作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 5.能熟练操作应收系统、应付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存货核算系统; 6.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交流对象说明工作的内容及原因,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 8.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9.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10.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二、课时分配

四、分单元知识点、技能点项目一: 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 任务1 系统管理 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创建账套

设置用户与权限 账套备份与恢复 修改账套与年度账管理 任务2 基础档案设置 设置部门档案与职员档案 设置客户与供应商档案 财务信息设置 收付结算信息设置 任务3 总账系统初始设置 选项设置 期初余额录入 任务4 薪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工资系统初始化 任务5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 拓展阅读 项目二: 日常业务处理 任务1 凭证处理 填制凭证 审核凭证 记账 凭证查询修改与删除

任务2 工资管理 工资变动与工资分摊任务3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增加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减少 任务4 账表管理 账簿查询与打印 拓展阅读 项目三: 期末处理 任务1 月末自动转账 期间损益结转 自定义转账 任务2 银行对账 银行对账 任务3 月末对账与结账总账系统对账与结账 拓展阅读 项目四: 报表管理 任务1 报表格式设计 报表相关概念 设计报表格式

2020《ERP财务软件》课程标准

2020《ERP财务软件》课程标准 2020版《ERP财务软件》课程标准 学时和学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专业代码: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职业化人才的实践能力对社会生产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是职业应用型就业岗位的中坚力量,培养学生符合生产需求的应用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社会经济发展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但同时也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RP财务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为企业领导层及时提供更全面的管理信息。ERP财务会计知识作为一种企业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必备的科学方法,成为了提高企业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队伍总体素质,构建企业最佳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ERP财务软件》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 于ERP财务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旨在 培养既有一定ERP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ERP财务会计岗位技能的财 务人员。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实训操作,使学生全面、深刻地领会和掌握通用财 务软件各主要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各子系统具体业 务的操作技能,贴近企业工作实际,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处理和解 决现实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本领。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前导课程为《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课程,为后续的《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财务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一)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 本课程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注重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二)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三)整合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简介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类专业中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会 计基础知识和技能。本文将介绍基础会计课程的标准内容和教学要点,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 一、会计原理 1.1 会计定义和目标 会计的定义和目标是基础会计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了解会计 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关键特征。 1.2 会计主体和账务处理 本部分将介绍会计主体的特征和分类,并详细阐述会计的账务处理 流程,包括会计方程和会计凭证。

1.3 会计周期和报告 会计周期和报告是会计工作中经常涉及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会计 周期的概念和分类,并学习如何编制和分析会计报告。 二、会计要素和账户 2.1 会计要素的分类和特征 会计要素是基础会计课程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学生需要学习会 计要素的分类和特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2.2 账户的定义和分类 账户是会计记录的基本单位,学生需要了解各类账户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费 用类账户等。

2.3 账户的增减变动和平衡 学生需要理解账户的增减变动和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进行账户的调整和平衡处理。 三、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 3.1 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 本部分将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包括业务、凭证、账簿、账户方面的核算内容。 3.2 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 财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重要输出结果,学生需要了解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3.3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学生需要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程序和评估财务报表的质量。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 摘要:近年来,会计行业暴露出许多危机,例如信息造假与泄露、诚信困境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多源于会计专业教育德育的缺失,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本文以《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为例,在剖析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培养方向,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面培养学生思政意识,实现全面育人。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我国全社会、全民族都应该倡导并践行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党在十八大以来重点提倡的内容,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理解、掌握并贯彻实施。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培育和输送人才的重要摇篮,需将核心价值观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落实价值引领之重任,立足专业性质与课程内容,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课程思政应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下专业课程和思政政治理论课程分别开设,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有所不同;课程思政需院校和教师都应转变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不再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发掘知识目标下所涵盖的素养目标,将两者相结合,同向同行,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核心素养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内容和理解思政要点。课程思政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专业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时事政治、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和工匠精神等内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发掘出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思政元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应与知识点恰当的融合,防止融入方式生硬所带来的学生抵触情绪,将育人有效合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协同效应”。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不到位,导致学生“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之风盛行,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应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重要元素之一,在原有的知识目标和职业目标的基础上,增加素养目标,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教学团队应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经据典、列举行业风云人物、国内外时事案例等,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课堂氛围。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以及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为主的实训课程。由于本门课程实践能力较强,与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和就业能力的关联较大,无论是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还是素养要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结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一、《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与传统课程设置不同,课程思政代表的并不是思想政治课程,虽然其本质也是向学生传递“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但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差别在于,它是一种课程观点,并不是单纯的在大学阶段开设一门课程。它是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宏观的知识转变成学生更容易接

《ERP管理会计实训教程》课程标准

《ERP管理会计实训教程》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 《ERP管理会计实训教程》是针对高职会计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分支,是一门将现代企业管理与财务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ERP管理会计基础》是一门在此基础上,把握跨界与融合这一职业教育特性,以Excel软件和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做为工具和实训载体,弱化课程间隙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财务、业务和信息技术三位一体融合创新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明确管理会计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管理会计的目标、原则、四大要素,掌握《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基本内容,能够借助Excel软件通过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教学领会和运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以及管理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领域所应用的各种工具和方法,培养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符合当前产业和企业发展所需求的数字化管理会计人才,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有力保障。 建议课时:64学时。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

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财会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在课程思政、项目驱动、任务引领下以理论教学、案例分析、ERP沙盘模式实训、分组讨论、成果汇报等形式展开由言传性教学拓展至意会性的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管理会计人员在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所需的职业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学做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以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职业情操,熟练运用管理会计领域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单位管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 (二)课程设计整体思路 1.以企业管理会计活动为主线,以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扩展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视野,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2.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单位管理会计人才的用人需求,瞄准岗位任职条件,根据岗位需求开发课程,建立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ERP沙盘实训掌握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与评价能力等管理会计基本知识与实务操作等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职业素质的养成及社会能力。 3.立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以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内容体系为课程开发切入点。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充分征求意见,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管理会计具体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以此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解与课程内容选取。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熟悉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内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并充分认识到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的含义; 2.熟悉ERP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工具和规则; 3. 熟悉战略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战略管理层次的联系与区别; 4. 熟悉成本管理的相关概念、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熟悉掌握成本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5. 熟悉预算管理的含义、原则、工具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预算的类型及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新版)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新版)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04042405 计划学时: 72 计划学分: 4 适用专业:会计、会统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建议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组主要成员:黄嫦娇、张翔、姚美琴、 詹敏、曾丽萍 执笔者:黄嫦娇 编写日期: 2015.1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部)编制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为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际操作水平,能胜任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前导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 2.后续课程:会计电算化(二)、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等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在具备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为会核算、能分析、强操作的复合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规范性,培养爱岗敬业的优秀职业素质,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 爱岗敬业: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廉洁自律: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客观公正: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坚持准则: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提高技能: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提高业务水平。 参与管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强化服务: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知识目标: ①了解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 ②了解财务软件的基本程序结构及基本数据流程 ③掌握行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尤其是典型行业,如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 ④掌握用友、金碟财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系统初始化、总账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 ⑤掌握解决财务软件日常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般异常情况的处理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专业标准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会计(620203) 二、职业岗位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面向中小企业及非营利单位,培养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和日常会计管理以及代理记账等工作的会计人员。 出纳岗位: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 会计核算岗位: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 会计管理岗位: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三、招生对象 招收初、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四、学制与学历 学制:初中起点三年;高中起点两年。 学历中专。 五、培养目标 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锐意进取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六、毕业上岗标准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达到基本考核要求,成绩合格,取得毕业证书;达到会计上岗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七、课程路线与体系 八、核心课程基本内容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会计基础 学期第一学期学时84课时 职业能力要求(1)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核算和监督能力; (2)具有会计职业的就业能力和会计岗位(群)初步职业判断能力; (3)能独立完成从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与报送会计报表工作; (4)具有严格执行会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态度和“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 (5)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6) 能自主学习会计新知识、新技术等,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7) 能通过各种学习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配备的要求; (2)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一般流程; (3)理解会计概念、会计目标和会计方法的含义; (4)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作用; (5)会开设会计账户,正确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简单经济业务; (6)会进行基本的成本计算; (7)会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 (8)了解开展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9)了解会计报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会计算基本的财务报表指标; (10) 正确理解和应用账务处理程序。 学习内容(1)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组织与会计职业; (2)描述会计、会计目标和会计方法; (3)理解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4)开设会计账户,运用借贷记账法; (5)核算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和成本计算; (6)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7)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 (8)组织开展财产清查; (9)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 (10)总结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应用账务处理程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