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百度文库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

社会工作是一种务实性的助人活动。

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社会保障的哲学、伦理学基础是人道主义。

城市社区通常按人口数量或功能进行分类。

亚文化群体是指一些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群体。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关系、掠夺关系。

失业实际上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闲置,而劳动力资源的可再生产性则决定了这种闲置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

阶级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组织目标的确定有两种模式,一种为集中决策模式,一种为民主决策模式。

在个人层次上,社会群体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组织成员的力量。

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的。

正式控制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则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社区居民在社区文化的约束下组织自己的生活。

人类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社会阶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声望、权力。

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属于本原的社会制度。

内在控制对人的行为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他本身。

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

在次级社会群体中,成员以共同的利益为目标,通常各自行使着特定的职能。

经济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生存、享受、发展。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保障或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救援措施。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最重要形式。

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二、判断题

社会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ⅹ家庭具有:生产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消费功能、娱乐和享受功能。ⅹ

宗教通过教育和制裁两种手段来约束和控制其信徒的活动。√

国家不属于社会群体。ⅹ

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是由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条件决定的。√

时尚的特征是新奇性或非常规性、流行时间短、显示与炫耀。√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劳动分工的需要。√

马斯洛是美国心理社会学派的创始人。ⅹ

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存在和发展具有影响的外部事物。环境变化要求组织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所有的小群体都是初级社会群体。ⅹ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认为“积累起来的劳动”是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ⅹ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交往根据交往的形式可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ⅹ

社会问题是社会的病态,但存在社会问题又是社会的常态。社会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宏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ⅹ

最简单、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活动是需要。√

城市社区成员的异质性低。ⅹ

三、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是更高级、更复杂的社会组合方式。

角色冲突:指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几个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出现左右为难的现象。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

模式变动的过程。

家庭:是指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舆论:指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此事件或现象的是非曲直之评价。

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责任感。它是个人为了维护群体荣誉、保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做什么的考虑。

四、简答题

什么是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有哪些因素?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是形成的关系。其特点是直接交往和情感性。它受诸多因素影响:双方需求的互补性、态度的类似性、双方距离的远近及交往频率等都能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

社会学的特点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2、社会学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5、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

社会群体的特征

1、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

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3、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能力。

社会制度的功能

第一,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复杂的,而人们每时都在追求需要的满足,由于人们各种需要间的纵横交错,形成了人类满足需要的条理性、秩序性和层次性。这种要求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就是制度。即人类创造制度来满足需要。

第二,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人的社会化就是要求通过家庭等社会实体对孩子们进行学习社会规范、认识社会角色,这种要求就是制度规定下来的。同时社会制度又对人们的行为给予约束,实际上是起到社会选择的筛箕作用。

第三,对社会起整合作用。由于社会上的各个成员、各个集团都在追求需要的满足,因而很容易形成在实现需要的过程中发生矛盾与冲突。由于社会制度对人们的活动给予了严格的规定,尽管人们的行为不会完全合理,但必须以整体利益为目的。因此制度起到了缓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作用。

第四,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具有历史的连续性。人类文化在其积累、形成过程中,一些有用的东西逐渐被保存下来,并逐渐内化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制度。因而可以说社会制度就是社会文化,是以其规范的形式容纳了文化。

需要在人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

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1、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广开就业渠道,改变“重全民、轻集体、鄙视个体”和单纯依靠政府安排就业的观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空间。

3、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4、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

第一,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第二,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慢或快地要发生变革。

第三,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着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社区的涵义及构成因素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其构成共同要素如下:

1、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相互联系的人群

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

3、共同的社会生活

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

5、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其需要层次理论始于1943年,其主要论点如下: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时间外极少会得到满足;一个需要满足了,另一个需要说会接着产生,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需要由低向高发展;几种需要可同时得到满足,但只有一种需要起主要作用优势需要。且高的需要激励人们更长久。同时需要的满足又因人而异,但需要的满足是最重要的。

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

组织目标是指该组织努力争取希望达到的未来状态。它既包括较为抽象的说明,也包括具体的指定。

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

目标是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志。

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

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成员的力量。

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德在下列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B )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研究》C.《社会学原理》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工作安定”属于下列哪种需要。( B )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 3.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C ) A.观众看电影B.商店顾客之间的摩肩接踵C.朋友谈心D.火车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4.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C ) A.感知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D ) A.主干家庭B.联合家庭C.丁克家庭D.核心家庭 6.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7.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D ) A.城乡对立B.缩小城乡差别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 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B ) A.迪尔凯姆B.韦伯C.帕森斯D.吴文藻 9.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A )。 A.制度化逃避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优先D.制度化建设 10.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的,是下列哪一种越轨行为理论。( B ) A.标签论B.社会失范论C.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D.亚文化群体论 11.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D )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B.客观存在的实体C.聚集到一起的人D.社会关系的总和 12.随着社会及科学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不断地学习,这种现象是(D ) A.再社会化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13.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 案(学校用) 一、单选题 1.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 A、职业 B、收入 C、教育 D、权力 参考答案:A 2.社会化的落脚点和结果是()。 A、培养社会角色 B、传递社会文化 C、完善自我 D、教导生活技能 参考答案:A 3.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物质贫困 D、精神贫困 参考答案:A

4.1891年()在广州自办的长兴学舍开设“群学”课程。 A、康有为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吴建常 参考答案:A 5.在所有的符号中,()是最重要、最系统的符号。 A、语言 B、文字 C、声音 D、图画 参考答案:A 6.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参考答案:A 7.霍桑实验提出了()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参考答案:B 8.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 A、滕尼斯 B、帕克 C、费孝通 D、韦伯 参考答案:B 9.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 A、社会角色的确定 B、社会角色的表现 C、社会角色的扮演 D、社会角色的失调 参考答案:C 10.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 B、8月15日 C、9月11日 D、12月9日 参考答案:A 11.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个人内在的过程引起的学者是()

A、罗伯特·默顿 B、西塞·朗姆布罗索 C、弗洛伊德 D、汉斯·艾森克 参考答案:C 12.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参考答案:D 13.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 A、儿童期 B、青春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参考答案:B 14.下列行为属于中性越轨的是()。 A、男青年留长发 B、犯罪行为 C、吸毒 D、侵吞公款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百度文库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 社会工作是一种务实性的助人活动。 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社会保障的哲学、伦理学基础是人道主义。 城市社区通常按人口数量或功能进行分类。 亚文化群体是指一些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群体。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关系、掠夺关系。 失业实际上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闲置,而劳动力资源的可再生产性则决定了这种闲置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 阶级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组织目标的确定有两种模式,一种为集中决策模式,一种为民主决策模式。 在个人层次上,社会群体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组织成员的力量。 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的。

正式控制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则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社区居民在社区文化的约束下组织自己的生活。 人类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社会阶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声望、权力。 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属于本原的社会制度。 内在控制对人的行为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他本身。 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 在次级社会群体中,成员以共同的利益为目标,通常各自行使着特定的职能。 经济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生存、享受、发展。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保障或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救援措施。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最重要形式。 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二、判断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 一、填空 1.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3.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4.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5.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 6.需要层次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学说。 7.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8.根据交往的主体区分的类型,交往可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 9.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0.初级社会关系也称首属社会关系。 11.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 12.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3.人的生活,从新生儿起其衣食住行,各种生活本领不是靠本能得来,而是靠学习获取。 14.人的认识结构的发展,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进程。 15.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1.家庭功能的变化是社会发展所引起的必然现象。 2.传统中国社会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4.社会组织是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 5.社会组织作为执行一定社会职能的社会群体,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6.20世纪初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其代表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7.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理论是关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准则。 8.科层制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管理方式。 9.农村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10.从历史上看,城市是从农村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学期末复习试题

《社会学概论》教学考一体化试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一、单项选择 1.( A )连续出版了《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 A. 孔德 B. 涂尔干 C. 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2.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 社会意识 B.社会事实 C. 社会定义 D.社会行为 3.( C )提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个概念,力图弥合社会行动的社会心理基础与宏观结构制约之间的鸿沟。 A. 孔德 B. 霍克海姆 C. 米尔斯 D.马克斯·韦伯 4.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区别在于( D ) A. 研究目的的不同 B. 研究角度的不同 C. 研究方法的不同 D.研究对象的不同 5.“社会批判”是( C )的研究主题。 A. 理论社会学 B. 实证主义的社会学 C. 反思性社会学 D.人本主义社会学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包括( ABC )。

A.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B.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C. 社会学的科学性 D.对社会生活进行特别的、分领域的研究。 2.涂尔干将自杀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ABCD )。 A. 利他型自杀 B. 自我型自杀 C. 失范型自杀 D. 宿命型自杀 3.当代社会学的主要范式包括( ABC )。 A. 自然主义或实证主义的社会学 B. 人本主义或反实证主义社会学 C. 反思性社会学 D. 理论社会学 4.实证主义的社会学主要流派包括( ACD )。 A. 结构功能主义 B. 社会互动理论 C. 交换理论 D. 冲突学派 5.人本主义社会学主要流派包括( BCD )。 A. 结构功能主义 B. 社会互动理论 C. 常人方法学 D. 拟剧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 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人口、环境、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文化) 第一节人口(定义: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一、人口规模(数量)与人口结构 1、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 2、人口性别结构 性别比:表示人口中的男性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是女性人口中男性人口数的百分比(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人口性别比根据统计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性别比、结婚年龄性别比 男女两性的平衡发展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 二、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世界人口分布受到三条气候线的决定性影响,即寒冷线、干燥线和湿热线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2、人口迁移(动态的人口分布) 人口迁移理论主要研究:迁移者、迁移动机、迁移过程和迁移结果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环境容量;人口经济容量 “迁移利益差异比较选择原理”:从迁移中获得的利益是否会大于将损失的利益 三、人口转变与老龄化 1、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论/人口转变)是关于人口发展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 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之过程的一种理论 2、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 (1)、老年抚养系数提高,影响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 (2)、由此影想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 (3)、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 (4)、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缩减型,由此带来人口发 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倡导健康老龄化,挖掘人力资本潜力 四、人口健康 1、人口预期寿命:是综合反应人口健康水平的平均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联合国在1990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1)、老年人个体健康,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2)、老年人口群体的整体健康,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与社会整体相协调(3)、人文环境健康,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 积极老龄化: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是指老年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 第二节环境 一、环境及其社会功能 1、环境的定义: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生物物理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应的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 2、环境社会学家邓拉普曾经试图用模型呈现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运行何发展的功能,他认为:环 境服务于人类的功能包括:供应站、居住地、废物库 ps: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 二、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1、关于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生态复合体) 该模型中:(1)、每个要素都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 (2)、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从人口、技术、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及相互作用角度来分析环境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开启了环境社会学中的人类生态学派 2、关于人类社会对环境系统的影响的理论:IPAT(环境影响-人口-富裕程度-技术)模型I=PAT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责任教师杨戴萍 自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838年( B )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A.弗洛伊德B.孔德C.米德D.马斯洛 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B ) A.库利B.米德C.托马斯D.林顿 3.以下(B)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 4.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为(C) A.规模小B.存在时间长C.人际关系密切D.综合性功能强 5.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C )。 A.偶发聚集体B.社会类属C.群体D.组织 6.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学家是( D ) A.迪尔凯姆B.帕森斯C.库利D.韦伯 7.有人借改革之机,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C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D.制度化建设 8.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种越轨行为的理论是(B)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手段—目标论 9.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B)和婚姻家庭制度。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法律制度D.文化制度 10.最早提出社会依附理论的社会学家是(A) A.普雷毕什B.丁伯根C.托夫勒D.贝尔 11.默顿认为当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二彻底放弃奋斗的社会行动类型是( B )。 A.遵从B.创新C.形式主义D.隐退主义 二、多选 1.( A )和(C)是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 A.规范系统B.组织系统C.价值系统D.设施系统 2.根据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来看,制度可以分为( A )和( D )。 A.基础性制度B.本原社会制度C.派生社会制度D.辅助性制度 3.根据制度的作用范围和特点,社会制度分为( B )和(C )。 A.基础性制度B.本原社会制度C.派生社会制度D.辅助性制度 4.下列哪些是派生的社会制度。(A D)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1. 请简述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通过对社会现象、社会行为以及社会机构的研究,来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2. 请列举并简要解释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关注社会制度和机构的功能。 - 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关注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人们对符号和意义的解释,关注个体间的交互和意义构建。 - 女性主义社会学:强调性别的社会构建和不平等问题,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3. 请说明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主要方法。定性研究采用观察、访谈等人类科学方法,以了解社会现象的深层

意义和细节。定量研究则使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量 化数据来分析和验证社会学假设。 4. 请简述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 社会学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变迁、社 会问题等方面。它在政治、经济、教育、犯罪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政府可以借助社会学研究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的 政策和改革措施;企业可以通过社会学研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行为,优化市场营销策略。 5. 请简要解释社会学的重要性。 社会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本 质及其背后的规律。通过社会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 问题的根源,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和进步。此外,社会学为我们提供 了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和分析社会问题。 6. 请简述你对社会学的认识和感悟。 社会学是一门非常有益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社会 的运作和问题,并提供了改善社会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通过研究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1、名词解释 2、社会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文化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 4、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镜中我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6、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体特定身份的人的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6、血缘关系 关系是由或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关系。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7、文化相对主义 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他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8、先赋角色 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通常无需努力而自动获得,因此也称自动角色。 9、联合家庭 指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包括子女已成家却不分家。 10、社会组织 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或指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11、文化震惊 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12、“本我” 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13、角色冲突 指一个人承担的多种角色之间的矛盾或不同的人所扮演的相对角色之间的矛盾 14、社会互动 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15、组织目标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社会问题的根源。在社会学概论的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 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在期末考试前,我们可以通过回顾和思考一些复习题来 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范畴 1. 什么是社会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社会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经济学)有何区别和联系? 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二、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1. 什么是社会结构?它包括哪些要素? 2. 解释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理论,如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 3. 什么是社会变迁?它有哪些类型和原因? 三、社会化与社会控制 1. 什么是社会化?它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2. 解释社会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3. 社会化和社会控制如何影响个体和社会的稳定性? 四、社会群体与社会关系 1. 解释社会群体的概念和分类。 2. 社会关系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3. 解释社会网络的概念和重要性。

五、社会问题与社会变革 1. 社会问题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 社会变革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和影响因素? 3. 社会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六、性别与社会 1. 解释性别的社会构建和性别不平等的概念。 2. 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是什么?它们如何受到社会化和社会控制的影响? 3. 性别问题如何与其他社会问题相互作用? 七、种族与族群 1. 解释种族和族群的概念。 2. 种族主义和族群关系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种族和族群如何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相互作用? 八、全球化与社会变革 1. 什么是全球化?它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 全球化如何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通过对这些复习题的思考和回答,我们可以对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我们也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希望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部分)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部分) ( √)1、社会是人类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人们交往是社会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 √)3、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4、为了表达他们的理想、方向,孙中山写了"天下为公"、"大同书"的座右铭。 (×)5、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和活动,可以被认为既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也是社会学这门学科产生的先驱。 ( √)6、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第二章(6题) (×)7、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生理反应。 (×)8、需要的产生并是完全主观的,有其客观性。 ( √)9、驱力所指偏重于生理方面的要求,而需要则不仅是生理方面的要求。 (×)10、生理需求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11、社会需要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则从宏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 第三章(6题) (√)13、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 (×)14、社会关系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 (×)15、人际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16、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

(×)17、情景定义是社会学家布卢默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 ( √)18、人际关系是个人之间交往形成的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第四章(6题) (×)19、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人单方面接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消极被动过程。 (×)20、个人的需要是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外因,环境和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内因。 ( √)21、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 (×)22、社会制度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 √)23、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24、再社会化的现象,一般是指犯有越轨行为的成年人。 第五章(6题) (×)25、群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 √)26、社会群体不但是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且是社会性的群体。 (×)27、社会人团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28、社会群体是它反映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9、初级社会群体包括:机关、政党、军队、学校等。 ( √)30、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 第六章(6题) (×)31、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存在和发展具有影响的内部事物。

2023年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旳产物,是人们按 照自己不停增长和提高旳劳动和生活 旳需要,创制性地结合成不一样社会关 系,进行不一样社会活动旳共同体。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旳社会系统整体出 发,通过人们旳社会关系行为,研究社会 旳构造、功能、发生、发展规律旳一门 综合性旳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旳理论知识 (包括观点、措施、原理以及某些新旳 研究构造)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 象和社会问题旳研究。 4.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旳情景下,对客 观事物产生旳匮乏感,而规定得到满足 旳社会心理反应。 5.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种 社会群体旳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旳、 人造旳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所有物 质旳和非物质旳产品。这些产品,一代 一代地传递下去。6.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也许会 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 主导地位,对人旳行为起主导作用, 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 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而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旳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互相作用或社会互 动。 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饰演过程中, 一种 人因同步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 些角色又对他提出互相矛盾旳规定期 所出现旳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 右为难。 9.角色饰演:是社会组员详细实践他所担 当旳角色旳过程。 10.“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旳 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旳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旳,在社 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旳 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 像照镜子同样,看到了自己。 11.社会化:即人旳社会化,就是指一种从出 生,从不知不识旳生物个体旳人,通过不 停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 提高自己旳社会需要,发展自己旳社 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 社会不停延续和发展下去旳基本过程。 12.心理上旳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旳青年 期旳一种比方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旳断乳是指变化婴儿旳生活习 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 也是重大旳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 认为是心理上旳断乳。 13.个性:是指一种人在他旳生理素质旳基 础上,在一定旳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 会实践活动形成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 理特性,它是个人稳定旳心理特性旳总 和。 14.再社会化: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旳社会 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 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 地对其进行教化旳过程。 1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互相交往而形成 旳,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旳人群。 16.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

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集

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 习集

单选题: 题目:从国家和社会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 A.维持社会稳定 B.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 C.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D.保障非劳动者生活安全 正确选项:A 题目: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后来有的当了厂长,有的下岗失业,这属于()。 A.水平分化 B.垂直分化 C.代际流动 D.代内流动 正确选项:B 题目:摩擦性失业是指()。 A.因人际矛盾离职 B.使用先进设备 C.与领导闹矛盾失业 D.劳动力结构调整 正确选项:B 题目: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的移动。 A.社会地位 B.生活区域 C.职业归属 D.关系 正确选项:A 题目:“社会团结论”是由()提出来的。 A.霍曼斯 B.迪尔凯姆 C.米德 D.孔德 正确选项:B 题目:()认为,社会组织就是“普遍的社会同意”。 A.迪尔凯姆 B.孔德 C.米德 D.默顿 正确选项:B 题目:当代中国城市可相对划分为()社会阶层。 A.9个 B.7个 C.6个 D.4个 正确选项:A 题目:“第二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的紧张 C.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D.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正确选项:D 题目:以下不属于集合行为特征的选项是( )。 A.人数众多 B.无组织性 C.行为者相互依赖 D.有组织性 正确选项:D 多选题: 题目:社会保障的功能有()。 A.稳定功能 B.调节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正确选项:ABCD 题目:中国开发区的类型有()。 A.省级开发区 B.县级开发 C.高新技术开发区 D.旅游开发区 正确选项:ABCD 题目:社区的功能()。 A.社会规划 B.社会控制 C.社会服务 D.社会保障 正确选项:BCD 题目:制度化的特征有()。 A.秩序性 B.开放性 C.控制性 D.凝聚性 正确选项:ACD 题目: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应坚持()原则。 A.统筹城乡 B.节约土地 C.以大代小 D.布局合理 正确选项:ABCD 题目:控制的过程是由()组成的。 A.决策环节 B.行动环节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开卷)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期末考试开卷,题型是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分析题四类。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证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陈千秋 5、理论社会学又称( A )。 A.纯粹社会学 B、经验社会学 C、应用社会学 D、教育社会学 6、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7、需要层次论是( D )初次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8、“工作安定”属于( B )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与爱的 D、自尊的 9、“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B ) A、安全的 B、归属与爱的 C、自尊的 D、自我实现的 10、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C )。 A、阶级性 B、客观现实性 C、社会制约性 D、自然约束性 11、“镜中自我”的概念是( B )初次提出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1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擦背 D、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3、“不同的社会成员或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是指( B )。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14、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的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D )。 A、复式角色 B、自致角色 C、实际角色 D、角色丛 15、一个人同时担当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6、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17、以下( A )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B 、家庭关系 C、地缘关系 D、血缘关系 18、“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C、悲观主义 D、乐观主义 1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 B )阶段。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20、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本科《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中国。 2、民主在德国的作者是:C、托克维尔。 3、科塞是B、社会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 4、在中国现代早期茂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C、严复。 5、公认的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B、马克思 C、涂尔干 D、韦伯。 6、社会学理论中,法国思想家占了相当的份量,当代法国社会学家有:B、布迪厄 D、福柯。 7、属于社会学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A、抽样问卷调查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8、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B、逆向社会化。 9、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康有为。 10、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C、再社会化。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继续社会化。 1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是B、角色冲突的表现。

13、米德认为自我包括:B、主我 C、客我。 14、社会化的机构包括:A、家庭 B、学校 C、工作组织 D、大众传媒 15、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D、角色从。 16、以下属于角色失调现象的有:A、角色中断 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17、镜中我是B、库利提出来的。 18、D、拟剧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 19、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B、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C、互相依赖。 20、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竞争。 21、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A、关系性 B、无形性。 22、从C、关系建立的基础角度出发,社会关系可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23、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B、科尔曼。 24、冲突的形式包括:A、口角 B、战争 C、仇斗 D、械斗 25、结构功能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帕森斯。 26、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是根据C、归属感的标准。 27、家庭的传统功能,即B、生产功能,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