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 毒理学12预防整理1-7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理学(toxicology)

注:所有前面标有△的理解即可,可能会出选择之类的题目。下面划横线的名解需要掌握英文或简写,加粗或者划横线的中文均是那句话的要点。

本资料仅供参考,如有不全面的地方大家自行补充与更改。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毒理学定义,毒理学的三大领域?

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3Rs法的内容。

3、毒理学发展的趋势。

一、名词解释、填空

1、现代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安全性评价与安全度分析的科学。

2、已进入环境的常见化学物约80000种

3、现代毒理学分为: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4、描述性毒理学:外源性物质的毒性鉴定。利用毒理学原理及方法,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对其毒性进行描述和坚定。

5、机制毒理学:识别和了解外源和内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6、管理毒理学:根据描述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工作者提供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品、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群健康的目的。

7、系统毒理学比分子生物学更先进。

8、替代法又称“3Rs”法:优化(Refinement)试验程序,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替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试验的方法。

9、毒理学方法: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观察和流行病研究。

10、毒理学发展趋势:系统毒理学、计算毒理学、表观遗传毒理学、毒理学替代法(3Rs原则:优化、减少和替代)、转化毒理学。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需背诵):外源化学物、毒性、毒物、损害作用、靶器官(target organ)、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阈值(threshold)、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 Zac)、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 Zch)。

(2)基本概念(需理解):毒效应、中毒、毒效应谱、时间-反应关系、选择性毒性、超敏反应、绝对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最大非致死剂量(最大耐受剂量)、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水平、未观察到损害作用水平、观察到作用的最低

水平、未观察到作用水平、安全限值、暴露范围和危害范围

(3)生物学标志有哪几类?各自定义。

(4)半数致死量的概念和意义。

(5) 毒作用分类

一、名词解释&填空

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指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毒性(toxicity):指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生物学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3、毒物(toxic substance,poison,toxicant):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生物体损伤的物质。

4、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指影响生物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5、毒效应一般由毒作用终点观察指标检测。

6、毒作用分类:速发型或迟发型作用、局部或全身作用、可逆或不可逆作用、超敏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7、剂量:暴露剂量>内剂量>靶器官剂量。雾、烟、粉尘统称为气溶胶。

机体暴露途径:经口、吸入、经皮、注射。

△8、效应(effect)【个体】:是量反应(gradual response),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造成的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9、反应(response)【群体】:是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率,一般以百分率或者比指表示。

(知道8、9的区别)

10、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11、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2、剂量-反应曲线向直线型的转换:

(正态分布)对称S型曲线: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换成概率单位表示

(偏态分布)非对称S型曲线:横坐标取对数,纵坐标的反应率改为概率单位

13、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毒物在低剂量时表现为刺激作用,高剂量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其基本形式为U型,双向剂量-反应曲线。

14、靶器官(target organ):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15、生物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标志。

16、阈值(threshold):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者浓度,即低于阈值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化学物阈值:一般毒性和致畸作用剂量-反应关系有阈值(非零阈值),遗传毒性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剂量-反应关系认为无阈值(零阈值))

17、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是一个经过统计处理得到的数值。数值越小,表示外源化学物的毒性越强。

18、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 Zac):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 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