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外专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通知,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所高校筹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6部委联合发文的情况可不多,联合通知上明言此举旨在尽快满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微电子包括哪些内容?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微电子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换而言之,微电子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然而大家懂的,在集成电路上我国目前无论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实力上,和国外的差距还是有点大的,按照官方的说法:“微电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微电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安全、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全球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迅速兴起、现代国防和未来战争中尖端技术不断崛起的今天,微电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9+17基本代表了国内最强力量

从本次进入的建设和筹建示范校微电子学院的高校来看,首批建设的9所中,除了中科院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其余全部是985高校,但是中科院大学本身实力也完全是一流的985高校水准,西电本身在微电子方面也一直是国内顶尖水准,9所大学基本代表了目前国内在微电子方面最为强悍的高校,而筹备的17 所高校在微电子方面也绝对是一流水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筹备的17所高校中,绝大部分是985大学,唯独3所高校例外,分别是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福州大学三所211大学,这三所大学展现了在微电子方面不弱于985高校的强悍实力,值得嘉许。而这9所直接建设的和17所筹备建设的高校,也基本代表了国内微电子方面的最强力量。

各大高校的转变

虽然通知上说,关于微电子学院的教学组织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依托现有学院设置,但是各大高校基本都选择了成立全新的微电子学院,包括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六部委发文后都开始纷纷成立各自的微电子学院,由此看来微电子方向未来会成为一大热门,而六部委的联合通知上也要求各大高校增强微电子方向的师资力量,并加强国际化,保证经费投入。这点从联合发文中财政部参与就可以知道,未来这26所高校得到的

微电子方向的经费资助想必不会低,不过这26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或许只是开始,相信不久之后其余各大高校就会成立各自的微电子学院,加入到微电子学院的大军中。

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将滚动淘汰

该通知指出,将委托行业协会牵头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和人才培养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实行滚动淘汰。筹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高校要根据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专家组将在一年后再次进行审核认定。这一高要求对于这26所高校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但是也同时给了其余高校追赶的机会。最后来看一看直接建设的9所和筹备建设的17所示范性微电子强校吧:

支持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有着源远流长的学术渊源,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由著名物理学家黄昆院士领导在北大物理系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北京大学微电子系在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辉煌的历史。在20世纪七十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块三种类型包括硅栅N沟道1K MOS DRAM,是我国微电子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是中国最早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源地之一。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在我国著名的微电子学家王阳元院士的领导下,为我国微电子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水平微电子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是国家和学校大力支持和发展的重点学科。微电子学系设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教育设有微电子学专业,硕士生教育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博士生教育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电路与系统专业,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招收大批优秀学子前来求学,施展才华,探求微电子学的新进展。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先进设施。拥有三个国家或部门重点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达一亿元,实验室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这三个重点实验室是: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方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新工艺新器件新结构电路国家计委专项实验室,北京市软硬件协同设计(原名软件固化)高科技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成立于1980年,其前身是原无线电电子学系于1957年创办的半导体教研组,是专门从事微电子学和纳电子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机构。建所30年来,微电子所在我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发展史上取得了一系列代表国家水平、具有标志性的成果,为中国的半导体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累计获国家奖励8项,省部级奖励20多项,授权专利136项。微电子所下设有固体器件与集成技术研究室、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研究室、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室、CAD技术研究室和微纳电子技术平台。2015年3月

广泛合作和联合培养计划,这不仅使学院涵盖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OEM制造的完整IC产业链,也为IC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IC)学院成立于2003年12月,承担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任务,是东南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基地是根据教育部、科技部文件(教高[2003]2号)精神于2003年7月批准成立的江苏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学院开始招收工学、工程硕士研究生;2007年,学院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8年,学院在苏州研究院开始招收软件工程专业(IC方向)硕士研究生;2009年,学院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地点设在无锡分校。2007

年1月,IC学院承担建设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在教育部阶段性检查中被评为优秀。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在一百一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以造就卓越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逐渐形成了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的前身是电子科技大学建校初期的无线电零件系(称为第三系),后更名为无线电材料与器件系;1989年2月,原三系划分为两个单位: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建成“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仍称三系);电子材料与器件、磁性物理与器件、应用化学3个专业建成“材料工程与科学系” (十五系);1992年7月,在原十五系基础上成立信息材料工程学院,下设电子材料工程系(十五系)、磁性工程系(十七系)、应用化学工程系(十八系)。2001年11月,由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与信息材料工程学院合并成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下设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应用化学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