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科学思想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家的科学思想方法 (1)

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方法 (1)

开普勒的科学思想方法 (4)

牛顿的科学思想方法 (6)

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方法 (15)

科学家的科学思想方法

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方法

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很有效、很具体的程序。这个程序由下列环节构成: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手段得出推论→通过物理的或思想的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等等。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开始,他提出速度增量正比于通过距离的假设,经过简单的推理就否定了这一假设。然后又提出速度增量正比于时间间隔的假设,因为无法用实验直接检验

这一假设,因此他由这一假设推导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再用实验来验证这个关系,最后把由斜面实验证实了的这一结论推广到自由下落的情形。伽利略实质上使用了把实验和理论和谐地结合起来的方法,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活动的发展。伽利略充分认识到这个研究方法的价值。他在《两门新科学》中写道:“我们可以说,大门已经向新方法打开,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物理教科书和科普读物中广为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伽利略靠在比萨塔上所做的落体实验奠定了运动学的基础。这个传说不仅违反了历史事实,而且是对伽利略研究方法的错误认识。事实表明,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逻辑推理、抽象分

析、数学演绎、科学假设、理想实验等理性思维方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理想实验方法在伽利略手中成了科学创造的一个奇妙的工具。他用“落体佯谬”的理想实验,从亚里士多德的“重物的下落比轻物为快”的原理导出了“重物的下落比轻物为慢”的悖论。他用“对接斜面”的理想实验推翻了

亚里士多德关于“外力是物体维持其运动的原因”的教条,提出了“惯性原理”。可以这样说,这些理性思维的方法是他从对运动现象的观察通向发现运动规律的途径。

爱因斯坦在为伽利略的《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英译本写的序言里,曾经特别指出:“常听人说,伽利略之所以成为近代科学之父,是由于他以经验的、实验的方法来代替思辨的、演绎的方法。但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经不起严格审查的,任何一种经验方法都有其思辨概念和思辨体系;而且任何一种思辨思维,它的概念经过比较仔细的考察之后,都会显露出它们所赖以产生的经验材料。把经验的态度同演绎的态度截然对立起来,那是错误的,而且也不代表伽利略的思想……况且,伽利略所掌握的实验方法是很不完备的,只有最大胆的思辨才有可能把经验材料之间的空隙弥补起来。”总而言之,伽利略的方法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看到,伽利略在运动学和动力学上所作的工作,无论在历史上、科学上还是方法论方面都获得了伟大的成就。他在《两门新科学》中谦逊地说:“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已经出现,我的工作仅

是一个开端,头脑比我敏锐的人们将开辟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以探知它深邃的奥秘。”对于伽利略所做出的奠基性的重要贡献,霍布斯(Hobbes)评价说:“他是第一个给我们打开通向整个物理领域的门的人。”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Infeld)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评论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

正开端。”

摘自向义和编著《大学物理导论》上册p34-35

开普勒的科学思想方法

开普勒关于天文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在尊重观察到的事实这种客观的态度上。起初他坚持把5种正多面体作为解释行星轨

道大小的主要工具,后来改为依据第谷的观测数据讨论行星的轨道,在先验的圆形轨道模型与观测数据不一致时,他就抛弃了这一模型,采用了与观测数据吻合的椭圆轨道模型。他在《哥白尼天文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对假说的唯一限制是这些假说必须是合理

的。他认为提出假说的主要目的是“说明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果一个假说明显违背观察到的事实,决不允许用一些方便的假设去掩盖这一矛盾。在这个意义上,开普勒的科学属于现代科学,他比任何前人更加恭顺地服从准确而定量的观测证据。

开普勒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企图以几何和代数的语言即以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定律并获得成功。开普勒定律的表述是在科学史上物理定律应用于物体运动的第一个例子,也是运动物体动力学和数学紧密联系的第一个例子。自从开普勒的时代起,方程就作为物理定律的数学表示式自然地发展起来。

开普勒的第三个特点是他不仅从事运动学的研究,而且还从事天体动力学的研究。他有这样的正确看法:尽管太阳不在几何学的中心点上,但是依然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中心。在开普勒看来,支配着行星的力在太阳上,这种力就像光一样从太阳发出。

1605年,开普勒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的目的在于证明:天上的机械不是一种神圣的,有生命的东西,而是一种像钟表那样的机械,正如一座钟的所有运动都是

由一个简单的摆锤造成的那样,几乎所有的多重运动都是由一个最简单的,磁力的和物质的动力造成的。我也要证明,何以应当用数字和几何来表达这些物理原因。”这一设想虽然是错误的但是开普勒把可观察的实验现象作为出发点,从事实本身去寻求运动原因,这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开普勒定律不仅使得人们有可能比较详细地进一步研究行星运动的“运动学”问题,而且还有利于研究行星运动的“动力学”问题。它与伽利略对地上运动的研究一起为牛顿定律及其世界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摘自

向义和编著《大学物理导论》上册p116-117 牛顿的科学思想方法

牛顿定律及其世界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一次飞跃。美国科学史家Kuhn把它称为科学革命。如果日心说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牛顿力学就是第二次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先导,在牛顿的科学革命之后大约一百年,出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牛顿在《原理》中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和太阳系内的行星的运动统一在相同的物理定律之中,从而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它不仅标志了16,17世纪科学革命的顶点,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标志。它不仅总结和发展了牛顿之前物理学的几乎全部重要成果,而且也是后来所有科学著作和科学方法的楷模。牛顿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他以后三百年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牛顿的科学观是因果决定论的科学观。他认为天体运动的原因就是万有引力,行星运动的规律是由万有引力定律决定的。他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释了行星、卫星和彗星的运动,直至最微小的细节,同样也解释了潮汐和地球的进动。在牛顿力学中只要知道质点在初始时刻的位移和速度,根据牛顿定律就可以预言其后时刻的运动情况,这是典型的因果描写。

但是,在牛顿以前往往并不用因果论来解释自然现象,而用目的论来解释自然现象,即按照某种目的或结果来解释运动现象,而不是用力的原因作解释。牛顿采用因果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