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5-14T10:42:56.2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作者:穆莉莉陈超[导读] 摘要:综述了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摘要:综述了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有关充电技术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分类和评述,分别论述了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新工艺,讨论了各种充电技术上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改进措施,对充电机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煤矿电机车,蓄电池,充电工艺
引言
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动力装置,它依靠内部的阳极板、阴极板与电解液的可逆化学反应来实现电能的补充和释放,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正确的充电方式会加剧内部的极化反应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矿用蓄电池充电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一直得到广泛重视,对充电的快速性、稳定性、安全性、智能化等要求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人工充电和恒流、恒压等充电工艺都与理想的充电曲线有着较大的偏差,并且传统的晶闸管充电电路谐波大(对电网有冲击)、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且充电机体积大、吨位重。随着可控硅材料的应用、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的成熟及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蓄电池的充电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新能源汽车先进的协调管理充电过程运用到煤矿井下电机车上,使得煤矿电机车的蓄电池充电技术得到了崭新的发展。
当前煤矿井下电机车所使用蓄电池有铅酸电池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镍氢电池,其中铅酸蓄电池具有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成本低等优点,而锂离子蓄电池和镍氢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有很大优势,本文将从铅酸蓄电池及锂离子电池两种主要蓄电池材料的充电新技术新工艺展开论述。
1.矿用蓄电池充电理论基础和方法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马斯曲线,马斯充电曲线为蓄电池充电提供了理论依据[1],在充电过程中,若充电电流按马斯曲线规律变化,则可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又保证了低出气率,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根据马斯曲线,蓄电池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是蓄电池内部的极化现象会随着充电电流的加大而严重。
传统的充电方法主要采用恒流和恒压充电法,这两种方法控制简单[2],但恒流充电法在充电后期会使出气过多,恒压充电法在充电初期充电电流过大,造成使用电池寿命降低,极板弯曲甚至报废,已经很少使用。
快速充电法是根据马斯曲线利用蓄电池在充电前中期采用较大电流充电,并且在充电过程中适当加入一定的间歇停充时间和一些极化电压来消除极化现象,最终达到缩短充电时间的目的[3-4],目前使用较多的快速充电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多阶段充电法:此充电法将充电过程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不相同,完成每个阶段所需的充电时间也不相同,一般说来,最初阶段的充电电流要大,随着充电阶段的逐个完成,充电电压增大,最后阶段的充电电流较小,多阶段充电法相比传统充电法使得充电参数更加接近马斯曲线,同时也缩短了充电时间[5],常用的有二阶段充电法和三阶段充电法。二阶段法采用恒电流和恒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首先,以恒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恒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一般两阶段之间的转换电压就是第二阶段的恒电压。三阶段充电法在充电开始和结束时采用恒电流充电,中间用恒电压充电。当电流衰减到预定值时,由第二阶段转换到第三阶段。这种方法可以将出气量减到最少,但作为一种快速充电方法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改进型变电压间歇脉冲快速充电法:充电前期,将充电电压分为若干段,各段采用一定电压,并且在前期采用大电流进行充电,若初始电流大于此时的马斯曲线充电电流,则进入变压间歇充电,在间歇停充期间加入反向激化脉冲电流,用于消除极化现象,使得下一轮充电合理进行,只要电池组中一节电池电压达到规定值时,则进入最后采用小电流充电的浮充阶段[6]。
改进型变电流间歇脉冲快速充电法:在限定充电电压条件下,采用变电流间歇方式加大充电电流,并且在此过程中加入时间限幅以保证每段充电的合理进行,蓄电池的充电变电流只有同时满足停充电压和时间限幅时,才能停充5分钟,然后进入下一阶段,达到缩短充电时间和保护蓄电池的目的,在变电流充电方式中一般加入暂停按键以实现充电电源的人工启停,给充电操作带来了灵活性[7]。
脉冲式充电法:这种充电法是采用脉冲式的充电电流对蓄电池两端进行充电,同时在充电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停充时间;脉冲电流使得蓄电池电池增多的同时使得蓄电池内部的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现象增强,而间歇的时间能够调整脉冲电压也能使得下一轮充电有效进行[8]。
2.铅酸蓄电池充电技术
铅酸蓄电池充电机从开始使用至今经历了硅整流充电、可控硅相控电源、高频开关电源、DSP智能控制等充电机技术,充电机总体呈现出充电效率高,充电过程安全可靠、自重轻等特点。
上世纪80年代GWZCA140/v-dI[9]系列井下防爆蓄电池电机车型充电机在充电过程中采用硅整流稳压自动充电方法,硅整流充电机在充电电路上将电抗器加入到稳压电源和蓄电池之间,使得充电机兼有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两种充电方法的优势,避免了蓄电池充电初期的过大电流,有效调整了充电过程中电压的变化范围,缩短了充电时间,但硅整流充电机缺乏控制温升装置、控制与保护电路。KGCK和KGCA 这两种系列隔爆型充电机[10-11]采用可控硅的相控电源技术,其控制回路由快速充电和常规充电构成,充电机整流主电路由三相半控桥式带续流二极管以及变压器的电路组成,充电机采用快速充电时整个过程随着充电电压的升降变化因而能够去除蓄电池内部的极化现象,并且充电过程中一旦最大允许电流超过规定值时由继电器动作停止充电,使得充电机上的复合散热结构控制腔体内部最高温度在14度以下,但是这类充电机存在着体积大不方便移动、充电效率低、电流电压不能实时监测、充电过程能量消耗大的缺点。
杨伟珍[12]在20世纪90年代末采用IGBT做开关元件设计了一种新型充电机,应用可关断绝缘栅极双极晶体管直流斩波控制原理调整充电电流大小,结构上比KGCK型充电机体积小,满负荷运行时效率高,工作时功率因数高。充电机所需要的电源是从电网380V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后得到的,比原来的充电机省去了电源变压器。充电机内部IGBT的工频很高,所以要得到脉动很小的充电电流所需的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很少,因此减轻了充电机的自重,采用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在性能和节能上有很大的改进,但是该方案没有考虑到充电电压为660V的这种情况,并且没有实现隔离输入和输出电压,存在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