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光合作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 4.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一生物  4.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苏教版必修1)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过程,并能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

模仿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控制变量原则;
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概念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

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
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步骤、结论、优缺点。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三、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4 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4 苏教版必修1

第2节光合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本讲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本讲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色素、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胡萝卜素;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滤纸条、滤液细线、层析液;叶绿体、类囊体、基粒。

(二)知识网络a——蓝绿色b——黄绿色光学显微镜下结构(三)疑难解析1.质体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质体外围由两层膜包被。

由于质体所含色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三种类型:(1).叶的颜色及其变化叶的颜色是由叶绿体中所含色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的含量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叶呈绿色的原因主要是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

到秋天,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而在叶片中已形成的叶绿素又被分解,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发生了变化,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多,因此到了秋天叶片变黄。

(2).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花的颜色主要是由液泡中的花青素决定的。

其颜色变化主要是由于花青素在细胞液中的不同PH值范围内,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3).果实和其他部分的颜色及其变化果实的颜色主要是由有色体中所含色素决定的。

其颜色变化主要是质体间的相互转化所致。

例:光外界因素影响失去叶绿素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无光光例:番茄:白色绿色红色质体叶绿体有色体蒜苗:绿色黄色白色叶绿体白色体2.绿色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叶绿素的原理以及步骤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高中生物 第二节 光合作用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二节 光合作用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二节光合作用学案苏教版必修1[课前导学](一)光合作用发现史1、1648年,范海尔蒙特用定量的方法研究认为:植物生长所需养料主要来自于,而不是。

2、1771年,普利斯特莱得知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同时释放出。

3、1779年,扬英根豪斯认为植物需要才能制造出O2。

4、1864年,萨克斯采用检测淀粉的方法,确定叶片在下能产生淀粉。

5、1940年,鲁宾和卡门运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和糖类中的氢均来自。

6、1948年卡尔文用标记CO2进行示踪,发现CO2用于合成等有机物(二)、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无水乙醇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方法步骤:①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菠菜叶2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_______和_______→加入5mL______→迅速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______塞严)②制备滤纸条:③画滤液细线:④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3)结果分析:(4)注意:l 丙酮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层析液的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 _____;l 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 滤纸条上的细线,要求画;层析装置要加盖的原因是l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合色素(1)呈蓝绿色,元素组成为C、H、O、N、Mg。

(2)叶绿素b呈,元素组成为C、H、O、N、Mg。

(3)胡萝卜素呈,元素组成为C、H (4)叶黄素呈,元素组成为C、H、O。

3、光能的捕获(1)光合作用主要色素是_____(2)叶绿素主要吸收和利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4.2.2光合作用的过程1-苏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4.2.2光合作用的过程1-苏教版

第二节光合作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2.能够说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能力方面: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猜想并设计检测光合作用原料与产物的方法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五、教具准备:课件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让学生讨论认识叶绿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哪些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等。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复习叶绿体的结构、色素的分布、种类及作用。

师生归纳总结: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叶绿色b(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光合作用的过程(三)自主构建:1、光合作用分为哪两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命名?2、光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哪里?需要哪些条件?主要发生了哪些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3、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哪里?需要哪些条件?主要发生了哪些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4、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应该如何书写?(四)共同探究: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学生展示。

(五)积极思维:夜晚植物能进行光反应、暗反应吗?为什么?(及时跟踪训练)(六)归纳总结:光合作用总反应式:CO2+H2O→(CH2O)+O2(注反应条件)光合作用的实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O2 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七)当堂检测:(八)书面作业:1.尝试绘制光合作用过程图解2.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九)思维拓展:通过分析光合作用过程,思考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十)课后反思:1.教学过程的重心由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发展,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

必修1 4-2《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必修1  4-2《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必修1 4-2《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背景】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所列举的实验材料都是几百年来具有开创性的经典实验,追求实验过程、探究实验原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大难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的”,使他们尝试指出实验的基本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实质。

【教材分析】“关于光合作用的历史回眸”是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材料容量大,这些对光合作用概念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个漫长的过程,教学时,可以结合科学史实,运用发现法教学理论,构建光合作用的产物、场所、原料一步步“发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拓展理性思维,促进理性探索,并培养科学精神。

教材中介绍的历史非常经典,都是在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所出现的典型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学生认真了解其重要过程,也就等于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这对于学生认识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是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从中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辛,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进而认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揭示每个实验的原理和结论。

2、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实验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

【教学难点】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分析,理解实验原理,学会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研讨法、对媒体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搜集相关图片和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针对生物科学史学习的特点,采用知识回顾引入新课学习的方法,在逐个分析重要的发现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体验科学的方法,形成相关的价值观等。

【教学过程】(班级分成若干活动小组,课外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兴趣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做成多媒体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4.2.2光合作用的过程4-苏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4.2.2光合作用的过程4-苏教版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摘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科学史进行简化及再设计,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在分析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构建光合作用的过程。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理性思维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这节出现在介绍过“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酶与ATP”之后,“光合作用”第一课时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回顾其科学发现史,通过边做边学探索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的第二课时,是学生学习细胞呼吸、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

本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的科学史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一步步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场所、原料、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极其相互关系,进而建立光合作用的概念,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理解,拓展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2 学情分析2.1知识方面学生已知光合作用基本过程、反应方程式、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史但学生不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

2.2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科学探究的能力但探究的层次仅限于感性层次,缺乏更高级的推理综合能力。

2.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对科学家的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3 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为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3.1知识与技能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条件、场所、物质和能量变化。

3.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示意图或观看视频,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并能举例说明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设计或分析实验构建光合作用的过程。

3.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方法,真正领会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4.2 光合作用 第1课时 学案 苏教版必修一

4.2  光合作用 第1课时 学案 苏教版必修一

4.2 光合作用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一【自学学案】1、活细胞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2.叶绿体的外表有,内部有许多,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了。

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

这些囊状结构称为,吸收光能的,就分布在上。

3.叶绿体是进行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学能的,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

4.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功能5、利用绿叶的色素能够溶解在中,可以利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利用几种色素在层析液中不同,经滤纸上的的不同,可以将色素分离。

【课堂精练】例1.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C )A 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B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 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D 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例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要加入乙醇,其目的是( D )A 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 使叶片充分磨碎C 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乙醇里D 为了使叶绿素溶解在丙酮里例3.下列各项液体,可做为色素溶剂的是( C )A 水B 氯化氢C 乙醇D 草酸例4.某同学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下列操作中若有失误,请在失误处划线并更正:①将5克绿叶片剪碎放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2mL石油醚,并迅速充分研磨。

②在预备好的滤纸条上,距剪去两角一厘米处用钢笔画横线。

③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沿横线处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紧接重复划2~3次。

④将层析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将滤纸条划有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到层析液中,注意层析液最好没及滤纸条上滤液细线。

更正的内容为:①。

②。

③。

④。

1.①加10mL乙醇②用铅笔画线③干燥后再画下一次④色素线不能没入层析液色素含量太少缺乏叶绿素参考答案【自学学案】1.太阳的光能 2.双层膜基粒基质类囊体四种色素类囊体的薄膜3.光合作用色素分子酶4.5.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无水乙醇溶解度课堂精练1.C 2.D 3.C。

高中生物 4.2光合作用学案2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4.2光合作用学案2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4.2光合作用学案2苏教版必修1姓名学习目标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重点和难点:1、光合作用的过程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任务一: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什么?2、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什么?3、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标出CO2和H2O中O的去路。

4、试分析突然停止光照或停止CO2的供应C3和C5变化。

任务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2、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哪些?课堂反馈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把CO2转变成ATPB、产生化学能,贮藏在ATP中C、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ATPD、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光能转变成化学能2、在叶绿体中ADP和ATP的运动方向是A、ADP和ATP同时由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向基质运动B、ADP和ATP同时由基质向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运动C、ATP由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向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D、ADP的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向基质运动,AT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3、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A、H2O、CO2、ADPB、H2O、CO2、ATPC、CO2、[H]、ATPD、[H]、H2O、ADP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反应不需要酶,暗反应需要多种酶B、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形成ATPC、光反应固定CO2,暗反应还原CO2D、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消耗ATP5、光合作用过程中,被光反应产生的[H]还原的物质是A、CO2B、三碳化合物C、五碳化合物D、六碳化合物6、小麦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组成葡萄糖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A、 CO2、CO2和H2OB、 CO2、H2O和CO2C、 CO2、H2O和H2OD、 C5、H2O和CO27、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的是A、ATP的产生B、氧气的产生C、糖类的产生D、[H]的产生8、欲测定植物是否进行光反应,可以检测是否有A、葡萄糖的生成B、淀粉的生成C、 O2的释放D、 CO2的吸收9、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吸收光能和转变光能的A物质是。

苏教版生物高一必修1教案:第四章 第二节 光合作用 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生物高一必修1教案:第四章 第二节 光合作用 Word版含答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说出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举例说出主要的光合色素。

3、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4、举例说出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步骤、结论、优缺点。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一组预先摄制好的录像,展示一学生参观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的大棚种植园的过程。

以学生的角度观察大棚内的温度控制、人工补充光照、气肥补充、空间合理利用等措施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察影响大棚种植的经济效益的因素。

有些大棚用红色或蓝色的塑料薄膜代替普通塑料薄膜,在有的温室内悬挂发红色或蓝色光的灯管。

(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2)为什么不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色光源?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

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来自太阳的光能。

太阳的光能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生物体的?(二)、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案例一: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完全依赖于土壤。

事情果真是这样?1648年,一位比利时的科学家范•海尔蒙特对此产生了怀疑,于是他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棵重2.5 kg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木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

以后,他每天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

为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制作了桶盖。

五年以后,柳树增重80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0.1 kg,海尔蒙特为此提出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这一观点。

范•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进步之处在什么地方?不足之处又在什么地方?试用你已有的知识加以评价。

进步之处是以实验为证据推翻了人们传统认识中“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完全依靠于土壤”的观点;不足之处是当时他却没有考虑到空气在植物生长(即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江苏省吴江市高中生物 4.2 光合作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吴江市高中生物 4.2 光合作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二节光合作用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

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图解。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多媒体投影,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步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通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学会使用图和表的形象思维方法,用抽象的生物语言,按逻辑思维顺序表达其内涵,初步掌握理解新知识的记忆方法。

2.运用化学基础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氧化还原过程的知识迁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过程。

[解决办法]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讲述、多媒体连环图解和课堂练习,反复强化来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解决办法](1)指导学生读书、思考、理解光合作用连环图,学习写分步反应式时,必须有场和条件,物质与能量的变化总是同时发生,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2)通过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启发学生归纳总结二者在物质和能量上的联系。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1)为什么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2)为什么暗反应的第二阶段叫“还原”?[解决办法](1)根据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内的化学能,而且还将这些物质和能量供给其他生物,没有光合作用,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无法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过程,并能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

模仿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控制变量原则;
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概念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

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
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步骤、结论、优缺点。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三、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设疑引入从小诗引入,设疑:生物体内
的能量,从根本上讲,来源何
处?太阳能怎样才能转化为各
种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呢?
思考回答:太阳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再忆初中所学有关光合作
用的知识。

以诗情画意,
创设问题情
景,激发学生
兴趣和求知
欲。

实验一:1627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亚里士多德的从观察自然现
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植物增重部分全部来自土
壤。

从观察自然
现象入手,提
出探究性问
题。

多媒体引入海尔蒙特的实验,
简述实验过程,出示实验现象
和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推翻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揭示反应物:水。

出示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他的结论正确吗?你有什么新的疑问?讨论后提出:该实验存在科
学性问题,不符合单一变量
原则。

尝试应用实
验设计原则,
分析质疑。

实验二: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出示实验过程图示,引导学生
描述实验过程,分析问题讨论。

据图描述实验过程。

理解控制变
量原则、设置
对照实验的
原则。

实验三: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得出
结论。

引导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评价相关学科发
展与生物学探究之间的关系。

揭示条件:光;
绘制实验装置图
实物投影,交流设计。

尝试像科学
家一样思考,
完成探究过
程。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揭示产物:O2;原料:CO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实验四: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播放录像,介绍实验处理方法,
要求学生互相提问有关实验过
程、方法及设计原则并解答,
巡回答疑。

小组讨论:学生针对萨克斯
的实验分析提出问题并互
相解答。

培养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并联
系应用相关
的化学知识。

总结萨克斯的实验的结论。

揭示产物:淀粉等有机物。

小结光合作用。

归纳总结
实验五: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实验。

简述20世纪物理学和化学的发
展,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被广泛采用,对光合作用的认
识更深入了一步。

什么是同位
素标记法呢?
理解同位素标记法的含义
和应用。

体验科技进
步对生物科
学发展的促
进作用。

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表达交流。

培养设计实
验的能力及
创新意识。

实验六:1948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M.Calvin)简述卡尔文循环的基本思路。

思考同位素标记的对象。

运用恰当的
实验方法进
行实验。

学后反思1.试举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与
物理学和化学有什么联系?与
科技的进步有什么关系?
2.你有哪些感悟?与同学交学生讨论,感悟,交流。

从情感态度
感悟光合作
用的探究历
程。

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