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金属工艺学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

金属工艺学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

《金属工艺学》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测定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常选用(B)来测试。

A、布氏硬度计;B、洛氏硬度计;C、维氏硬度计。

2、材料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A)。

A、强度;B、硬度;C、塑性;D、韧性;E、疲劳强度。

3、奥氏体为(B)晶格。

A、体心立方;B、面心立方;C、密排六方。

4、金属的(C)越好,则其锻造性能越好。

A、强度;B、硬度;C、塑性;D、韧性;E、疲劳强度。

5、铁碳合金相图上ES线,用代号(B)表示。

A、A1 ;B、Acm ;C、A3 。

6、T10A牌号中,10表示其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B)。

A、0.10%;B、1.0%;C、10%。

7、在下列三种钢中,(C)钢的弹性最好。

A、T10A;B、20 ;C、65 。

8、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A)。

A、Ac1+10~20℃;B、Accm以上;C、Ac3+30~50℃。

9、选择制造下列零件的材料:冷冲压件(A);齿轮(C);小弹簧(B)。

A、08F;B、70;C、45。

10、选择制造下列工具所用的材料:锉刀(C);手工锯条(B)。

A、T9Mn;B、T10A;C、T12 。

11、调质处理就是(C)。

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

12、化学热处理与其它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区别是(C)。

A、加热温度;B、组织变化;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13、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A)处理才能达到表面高硬度和耐磨的目的。

A、淬火+低温回火;B、正火;C、调质。

14、将相应的牌号填入空格内:普通黄铜(A);特殊黄铜(D);锡青铜(B);硅青铜(C)。

A、H70;B、QSn4-1;C、QSi 3-1;D、HAl 77-2。

15、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标称应力称为材料的(B)。

A、屈服点;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

16、作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载荷为(C)。

A、静载荷;B、冲击载荷;C、循环载荷。

17、铁素体为(A)晶格。

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化工工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各种来源的C8芳烃是三种二甲苯异构体与乙苯的混合物。

习惯上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用英文字头来表示,其中MX表示间二甲苯。

答案:√2、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采用的原料是空气和邻二甲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避免爆炸,它的爆炸下限为每标准立方米空气中含44g邻二甲苯,这样一来,邻二甲苯的浓度就成了关键问题,刚工业化时,进料中邻二甲苯只有40g,被称为40g工艺。

答案:√3、从烃类热裂解的副产C4馏分中得到丁二烯是目前丁二烯的最经济和主要的方法。

答案:√4、从烃类热裂解的副产C4馏分中可以得到丁二烯,C4馏分产量约为乙烯产量的30%~50%。

答案:√5、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的生产过程中必须注意爆炸极限的问题,爆炸下限为每标准立方米空气中含40克/米3,故早期的工艺称为40克工艺。

答案:×6、对管式裂解炉而言,大于以下两种情况出现均应停止进料,进行清焦:①裂解炉辐射盘管管壁温度超过设计规定值;②裂解炉辐射段入口压力增加值超过设计值;③燃料用量增加;④出口乙烯收率下降;⑤炉出口温度下降;⑥炉管局部过热等。

答案:×7、在实际过程做物料衡算时应该按一定步骤来进行,才能给出清晰的计算过程和正确的结果、通常遵循六个步骤:第一步,绘出流程的方框图,以便选定衡算系统。

第二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配平之。

第三步,选定衡算基准。

第四步,收集或计算必要的各种数据,要注意数据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第五步,设未知数,列方程式组,联立求解。

第六步,计算和核对。

答案:×8、裂解汽油加氢流程中,一段加氢:液相,低于100℃,催化剂Pd/Al2O3,双烯变单烯。

二段加氢:气相,高于100℃,催化剂C o-M o-Al2O3,单烯饱和并脱除S、N、O等有机化合物。

答案:√9、甲烷水蒸气转化过程的主反应生成CO、CO2和H2;而副反应主要是析碳反应。

答案:√10、制造丁二烯有光明前景的是烃类的氧化脱氢工艺,但是其氧化深度的控制是关键问题,会产生“飞温”和爆炸。

《化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题初步整理

《化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题初步整理

《化工工艺学》复习题初步整理1 绪论1.掌握以下概念化学工业: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制造业。

化学工艺学:即化工生产技术,系指将原料物质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种转变的全部化学的和物理的措施.化学工程学:化学工程学主要研究:化学工业和其它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共同规律,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特别是放大中的效应。

2.现代化学工业特点。

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精细化率也在不断提高;3.是多学科合作、生产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部门;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以及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5.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6。

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仍然是现代化工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3.化学工业发展方向。

1。

面向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积极开发高新技术,缩短新技术、新工艺工业化的周期,加快产品更新和升级的速度;2。

最充分、最彻底地利用原料;3.大力发展绿色化工;4.化工过程要高效、节能和智能化;5.实施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工程。

4.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自然资源:矿物、生物、空气和水。

矿物资源:金属矿、非金属矿、化石燃料矿生物资源:农、林、牧、副、鱼的植物体和动物体另外:再生资源(废物利用)化学工业主要产品无机化工产品:酸、碱、盐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合成气等。

高分子化工产品: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橡胶制品、涂料和胶粘剂等.精细化工产品:涂料、表面活性剂、粘合剂、催化剂、食品添加剂等.生物化工产品: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各种氧基酸、酶制剂、核酸、生物农药、饲料蛋白抗生素、维生素、甾体激素、疫苗等。

2 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1.为什么说石油、天然气和煤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资源?答:⑴基本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及氮肥工业等产品大约有90℅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有机化工产品的上游原料之一:三烯主要由石油制取;⑵天然气的热值高、污染少、是一种清洁能源,同时又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资源;⑶从煤中可以得到多种芳香族化合物,是精细有机合成的主要原料,煤的综合利用可为能源化工和冶金提供有价值的原料.他们的综合利用途径有哪些?⑴石油:①一次加工:常压蒸馏、减压蒸馏②二次加工: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催化加氢裂化、烃类热裂解、烷基化、异构化、焦化等。

大学本科-纺织品染色工艺学复习资料整理

大学本科-纺织品染色工艺学复习资料整理

纺织品染色工艺学题型名词解释10-20分、填空15-20分、判断10分、简答5道30-40分、简述(叙述助剂的作用,某步骤的目的)10-20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染色: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使纤维、纺织品获得颜色的加工过程拼色: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拼混染色来获得一定的色泽的过程染色牢度: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以后的加工处理过程中,纺织物经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能保持原来色泽的性能(或不褪色的能力)耐日晒牢度:染色物在日光照射下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分为8级,1级最低,8级最高(测试方法:将试样和8块蓝色标样在同一规定条件下进行曝晒,看试样褪色情况和哪一块蓝色标样相当而评定其耐日晒色牢度)耐洗色牢度:是指染色物在肥皂等溶液中洗涤时的色牢度,包括原样褪色和白布沾色等级按“染色牢度褪色样卡”(灰色样卡)和“染色牢度沾色样卡”的规定评定,样卡分5级9档,每档相差半级,以1级最差,5级最好耐摩擦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和耐湿摩擦色牢度,后者一般比前者差,分5级,1级最差,5级最好生态纺织品:是指那些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并合理利用这些原料生产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产品,查阅相关标准浸染:将纺织品浸渍于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纤维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特点:间歇式生产,效率低,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浴比:浸染时染液质量与被染物质量之比,习惯上将染液体积(L)与被染物质量(kg)之比称为浴比轧染: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机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品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染料的固着是在以后的汽蒸或焙烘等处理过程中完成的特点:一般是连续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染色带液率(轧液率):织物上带的染液质量占干布质量的百分率泳移:指织物在浸轧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分的移动而向受热面迁移的现象由两个原色拼得的颜色叫二次色,二次色再拼色就得三次色染色方法染色设备的分类:1)按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机、卷燃机、轧染机;2)被染物形态可分为散纤维染色机、纱线染色机、织物染色机3)按染色温度及压力可分为常温常压染色机、高温高压染色机4)按设备运转方式可分为间歇式染色机及连续式染色机染色浓度(omf):染料用量对纤维质量的百分数习题:被染物50kg,浴比20:1,染色浓度2%(omf)答:染液体积1000L,染料质量1kg浸轧后的织物烘干的三种方法:无接触式烘干(效率低)【红外线烘干(辐射)、热风风干(对流)】、接触式烘干(效率高)【烘筒烘干(传导传热)】轧染中使染料固着的方法一般有汽蒸、焙烘(或热熔)两种汽蒸:利用水蒸气使织物温度升高,纤维吸水膨胀,染料与化学药剂溶解,同时染料被纤维所吸附而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固着焙烘是以干热气流作为传热介质使织物升温,染料溶解并扩散进入纤维而固着(与烘干的区别:烘干温度低,焙烘温度高将近200℃)染料的三原色是:黄、青、品红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一、名词解释上染:染料舍染液(或其他介质)而向纤维转移并将纤维染透的过程动力边界层:染液流速从染液本体到纤维表面流速降低的区域,厚度与纤维表面的染液流速有关上染百分率(上染率):表示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料总量的百分率上染速率曲线: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染色,以纤维上染料浓度或上染率为纵坐标,染色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平衡吸附量:染色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此时的上染百分率称为平衡上染百分率拼色时,选用半染时间相近或上染速率曲线相近的染料容易获得染得前后一致的色泽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将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对染料中的染料浓度作图动电层电位(ζ点位):吸附层和扩散层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位差,用于表示纤维表面的带电情况(不是纤维表面真正的电位,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低于热力学电位φ0的绝对值)扩散边界层:染料靠自身的扩散靠近纤维表面的液层(动力边界层内靠近纤维表面的染液几乎是静止的),是动力边界层的一部分,厚度约为动力边界层的1/10,因此与动力边界层的厚度有关,也即和染液流速有关,会阻碍或降低纤维对染料的吸附速率或解吸速率,这种影响会随着扩散边界层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在染色过程中,若染液流速有差异,会使得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厚度不均匀,从而导致吸附速率或上染速率的不均匀,导致染色不匀故而通过提高染液和被染物之间的相对运动速率来降低扩散边界层的厚度,以获得匀染效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1、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 切削速度 、进给量和 背吃刀量 。

2.铸件毛坯制造中,其制造方法有 封闭性 、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等。

3、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应尽可能选择 设计基准 作为 定位基准 。

4.某孔尺寸为0.0180.01850ϕ+-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5.工艺基准包括:定位基准、 工序 、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6.切削液的作用主要有冷却、润滑、 清洗 、防锈等。

7.进行夹具的定位设计时,首先考虑保证 空间位置精度 ,再考虑保证尺寸精度。

8.精加工中的切削用量选取,应采用高切削速度,较小进给量和较 小 背吃刀量。

9. 由机床、刀具、工件和夹具组成的系统称为 工艺系统 。

10.零件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和 废品 在内的零件的年产量。

11.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 先主后次 、先基面后其他、先面后孔。

12.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有影响,表面层内残余 压 应力可提高疲劳强度,表面层内为残余 拉 应力可降低疲劳强度。

13.工艺上的6σ原则是指有99.73%的工件尺寸落在了 ±3σ 范围内。

14.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多次加工15.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 ,调整法 ,修配法 16.防转回转钉应 远离 回转中心布置。

17.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 金相组织变化 ,残余应力18.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 , 径向跳动 ,角度摆动19.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 , 成型法 ,展成法,仿形法 20.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21.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重合基准 ,统一基准 ,自为基准 ,互为基准22.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 )的正确加工位置。

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制药微生物发酵过程分为菌体生长期、产物合成期和菌体自溶期三个阶段。

①菌体生长期(发酵前期):是指从接种至菌体达到一定临界浓度的时间,包括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和减速期。

代谢特征:菌体的主要代谢是进行碳源、氮源等分解代谢,培养基质不断消耗,浓度减少;生长特征:菌体不断地生长和繁殖,浓度增加。

溶氧变化:不断下降,在菌体临界值时,溶解氧浓度最低;pH 变化:开始适当上升,然后下降--首先用氨基酸作为碳源释放出氨,而后氨被利用;开始适当下降,然后上升—首先利用糖作为碳源,释放出丙酮酸等有机酸,后又被利用所致。

②产物合成期(发酵中期or产物分泌期):主要进行代谢产物或目标产物的生物合成。

产物量逐渐增加,生产速率加快,直至达最大高峰,随后合成能力衰退。

呼吸强度无明显变化,菌体在增重,但不增加数目。

对外界变化敏感,容易影响代谢过程,从而影响整个发酵进程。

发酵条件如pH、温度、溶解氧等参数也要严格控制。

③菌体自溶期(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细胞开始自溶,氨基氮含量增加,pH上升,产物合成能力衰退,生产速率减慢。

发酵必须结束,否则产物被破坏,同时菌体自溶给过滤和提取等带来困难。

发酵培养的操作方式:按操作方式和工艺流程可把发酵培养分为分批式操作、流加式操作、半连续式操作、连续操作等几种。

1.分批式操作又称间歇式操作或不连续操作,是指把菌体和培养液一次性装入发酵罐,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完成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与积累后,将全部培养物取出,结束发酵培养。

然后清洗发酵罐,装料、灭菌后再进行下一轮分批操作。

2.流加式操作又称补料-分批式操作,是指在分批式操作的基础上,连续不断地补充新培养基,但不取出培养液。

3.半连续式操作又称反复分批式操作或换培养液,是指菌体和培养液一起装入发酵罐,在菌体生长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部分发酵培养物(带放),同时在一定时间内补充同等数量的心培养基;如此反复进行,放料4~5次,直至发酵结束,取出全部发酵液。

乳制品工艺学期末复习

乳制品工艺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1、乳—乳是哺乳动物为培育幼儿从乳腺分泌的一种白色或稍带黄色的不透亮液体。

2、滴定酸度——取确定量的牛乳,以酚酞做指示剂,用确定浓度的碱液进展滴定,以消耗碱液的毫升数来表示的酸度。

3、初乳——-乳牛产犊后七天之内所产的乳称为初乳。

4、吉尔涅尔度——取100ml 牛乳,用酚酞作指示剂,以0.1mol/L 的氢氧化钠来滴定,按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毫升数来表示。

消耗1ml 为10T5、再制奶——所谓再制奶,就是把几种乳成分,主要是脱脂乳和无水黄油经加工制成液态奶的过程。

6、消毒乳——是指以颖牛乳为原料,经过净化、杀菌或灭菌、均质、灌装后,直接供给消费者饮用的商品乳。

7、发酵乳——以牛乳、水牛乳、羊乳及马乳为原料,经乳酸菌或酵母发酵制成的产品。

8、凝乳酶——哺乳动物胃液中有凝乳酶,能使蛋白质分散成乳酪,乳酪易为各种蛋白质酶所消化。

凝乳酶只是提高酶的效率,9、稀奶油——乳经离心分别后得到的含脂肪30-35%的局部。

10、乳粉——它是以颖牛乳为原料,或以颖牛乳为主要原料,添加确定数量的植物或动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配料,除去其中几乎全部水分而制成的粉末状乳制品。

11、乳的比重——是指牛乳在15℃时的质量与同容积水在15℃时的质量比。

灭菌乳——是指牛乳在密闭系统连续流淌中,受135~150 ℃的高温及不少于1s 的灭菌处理,杀灭全部的微生物,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包装制得的乳制品。

12、离心喷雾——借助于离心力的作用,使预先浓缩的浓奶,在特制的枯燥室内喷成雾滴,而后用热空气枯燥成粉末的过程叫喷雾枯燥。

13、淡炼乳——淡炼乳是将牛乳浓缩到原体积的1/2.5 后,装罐、密封,并经灭菌的制品。

14、乳酸菌制剂——所谓乳酸菌制剂,马上乳酸菌培育后,再用适当的方法制成带活菌的粉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或直接是液态形式等,服用后能起到整肠和防治胃肠疾病作用的制品15、嗜冷菌——凡在0~20℃下能够生长的细菌统称低温菌,而7℃以下能生长生殖的细菌称为低温菌;在20℃以下能生殖的称为嗜冷菌。

《金属工艺学》期末复习试题2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金属工艺学》期末复习试题2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金属工艺学学校20 -20学年第学期金属工艺学试卷A专业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 学号题号二三四五七八总分题分1040102020100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金属材料2.淬火3.铸造4.冷变形强化5.焊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____ 材料和材料两类。

2.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 三种。

3.特种铸造包括 ______ 铸造、_______ 铸造、_______ 铸造、________ 铸造等。

4.金属加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金属的塑性和________ 变形抗力,以改善金属的和获得良好的锻后__________ 。

5.焊缝的空间位置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 -6.切肖U用量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7.刨床和插床都是 ____ 加工机床,但刨床主要用来加工 _______ ,而插床主要用来加工_____ 。

&根据工件加工精度要求,车削一般分为_______ 车、______ 车、 ______ 车和_____ 车。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鑒子的刃磨顺序为: -* _____________ - o10 常用的特种加工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________ 组成。

工序由_______ 、_______ 和等单元组合而成。

12.机械产品一般是由许多______ 和 _____ 组成的。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期末复习考点总结终结版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期末复习考点总结终结版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期末复习考点总结(门牙整理)1、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影响因素:①温度②样品浓度③pH④金属离子⑤离子强度2、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差异,各组分不同程度地分布在两相中,一相是固相,另一相是液相,由于被分离混合物中个组分受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在流动相与固定相发生相对移动过程中,当待分离混合物通过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与两相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不同,在两相中的分配不同,与固定相相互作用越弱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时受到的阻滞作用越小,向前移动速度越快,反之越慢,如果部分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品中所含的单一组分,从而达到将各组分分离的目的。

3、超声波定义及其基本原理(1)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人的听觉阈以外的声波。

(2)提取原理:①机械效应②空化效应③热效应4、水蒸汽蒸馏的应用范围及要求简述适合水蒸气蒸馏提取的目标成分的要求及该方法的应用范围?不用考虑。

5、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1)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

因此,在萃取物中保持着药用植物的全部成分,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度、易热解的物质在其沸点温度以下萃取出来;(2)使用SFE是最干净的提取方法,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溶媒,同时也防止了提取过程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是100%的纯天然;(3)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含溶解物的CO2-SCF流经分离器时,由于压力下降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仅萃取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节约成本;(4)CO2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萃取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不燃性气体,无味、无臭、无毒,故安全性好;(5)CO2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取得,且在生产过程中循环使用,从而降低成本;(6)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

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达到萃取目的。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

⽯油炼制⼯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油炼制⼯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第⼆章⽯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1、&馏程:初馏点到终馏终点这⼀温度范围称油品沸程。

2、& 初馏点: 蒸馏中流出第⼀滴油品时的⽓相温度。

3、终馏点: 蒸馏终了时的最⾼⽓相温度(⼲点)。

4、馏分: 在某⼀温度范围内蒸出的馏出物。

5、馏分组成: 蒸馏温度与馏出量(体)之间的关系6、蒸汽压: 在某温度下,液体与其液⾯上的蒸汽呈平衡状态,蒸汽所产⽣的压⼒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7、& 相对密度: 油品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的密度之⽐。

(4℃,15.6℃);或:油品的质量与标准温度下同体积⽔的质量之⽐。

8、& 特性因数:特性因数是表⽰烃类和⽯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个重要参数。

特性因数反映了⽯油馏分化学组成的特性,特性因数的顺序:烷烃>环烷烃>芳⾹烃烷烃(P):≥12 ;环烷烃(N):11~12 ;芳烃(A): 10~119、平均分⼦量:油品的分⼦量是油品各组分分⼦量的平均值。

10、粘度: 流体流动时, 由于分⼦相对运动产⽣内摩擦⽽产⽣内部阻⼒,这种特性称为粘性,衡量粘性⼤⼩的物理量称为粘度。

11、动⼒粘度:两液体层相距1cm,其⾯积各为1cm2, 相对移动速度为1cm/s, 这时产⽣的阻⼒称为动⼒粘度。

12、运动粘度:流体的动⼒粘度与同温同压下该流体的密度之⽐。

13、恩⽒粘度:在某温度下, 在恩⽒粘度计中流出200ml油品所需的时间与在20℃流出同体积蒸馏⽔所需时间之⽐。

14、& 粘温特性: 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特性。

15、临界温度:当温度⾼⾄某⼀温度时,⽆论加多⼤压⼒,也不能把⽓体变为液体;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16、临界压⼒:临界温度相应的蒸汽压称为临界压⼒。

17、⽐热(C):单位物质(kg或kmol)温度升⾼1℃时所需要的热量称为⽐热。

18、蒸发潜热:单位物质(kg或kmol)由液体汽化为汽体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蒸发潜热。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两级降速传动链,首、末级传动比分别为i1和i2,在总的传动比和传动元件误差不变的情况下,()时,对减小传动误差更有利。

A.i1<i2B.i1>i2C.i1=i2答案:B2.如果某加工过程中,误差服从正态分布,但是样本平均值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可以判断该加工过程存在()。

A.随机误差B.常值系统误差C.变值系统误差答案:B3.()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

A.零件B.组件C.套件答案:A4.使用计算法确定加工余量时,对于本工序加工余量大小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A.上工序的表面质量B.上工序的加工精度C.本工序的加工精度答案:C5.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

A.工步B.安装C.工位答案:B6.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属于()。

A.设计基准B.辅助基准C.粗基准D.精基准答案:D7.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

A.直接生产过程B.辅助生产过程C.直接或者辅助生产过程答案:A8.薄壁圆环零件用三爪卡盘装夹,在车床上车内孔,下列图形中()能描述由于夹紧力变形而产生的加工误差。

A.B.C.答案:A9.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如果采用普通加工方法的单件小批生产,一般只需要填写()。

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B.机械加工工艺卡片C.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答案:A10.对于装配尺寸链,当某一组成环是不同装配尺寸链公共环时,其公差大小和位置根据()的那个尺寸链确定。

A.对其精度要求最高B.对其精度要求最低C.不确定答案:A11.连续加工一批工件时,如果工艺系统存在显著的热变形,会使工件的尺寸呈()。

A.正态分布B.双峰分布C.平顶分布D.偏向分布答案:D12.精基准选择时的“基准重合”原则是指选用被加工面的()作为定位精基准。

A.工序基准B.设计基准C.测量基准答案:B13.零件上某重要表面要求加工余量小且均匀,应采用()的原则方法来定位。

A.互为基准B.自为基准C.基准统一答案:B14.下列刀具中,()的制造误差能直接带来加工误差。

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大全)

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大全)

食品工艺学一.名次解释1.平盖酸败:外观正常,内容物变质,呈轻微或严重酸味,PH可能下降到0.1-0.3。

2.商业灭菌:将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败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过,在常温无冷藏状况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这种加热处理方法称为商业灭菌法。

3.商业性无菌:在有效保质期内,产品不发色变质,使食品的微生物减少到零或有限个数,此时食品可在任何条件下贮藏。

4.D值:表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5.Z值:是杀菌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

6.F值:在某一致死温度下杀灭一定浓度的对象菌所需要的加热时间为F值。

7.G值:表示物质辐射化学效应的数值称为G值,即吸收100eV能量的物质所产生化学化的分子数(亦能传递100eV能量的分子数)。

8.气调储藏:在冷藏的基础上降低贮藏环境中O2的含量,增加贮藏环境中CO2的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贮藏效果的方法,简称CA贮藏。

9.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

Aw=P/P0。

10.发酵保藏: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通过生物催化剂使有机物转化成产品的过程。

11.罐内冷点:罐头在杀菌过程中,罐内温度变化最缓慢的点,依据罐的形状和内容物的性质而不同。

12.冷藏干耗(缩):未包装食品预冷时,因它的温度和蒸汽压较高,使其迅速失水而萎缩,是物料失去弹性时出现的一种变化。

13.反压杀菌:为了防止罐内压力过高而导致胀罐等现象,在杀菌时(冷却时)加入压缩空气使内外压差不至于过大的杀菌方式。

14.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重新吸回水分的温度,一般用于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

15.导湿温性:指食品在干制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匀,存在温度梯度促使水分从高湿处向低湿处转移的现象。

16.发色现象:指肉制品在腌制时,肉的颜色变化。

一般借助于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使肉的肌蛋白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稳定的亚硝基色原,显现出较好较稳定的粉红色,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化学工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题

化学工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题

化学⼯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题化学⼯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题1、化学⼯艺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内容?包括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产⽅法的选择及⽅法原理;设备(反应器和其他)的作⽤、结构和操作;催化剂的选择和使⽤;其他物料的影响;操作条件的影响和选定;流程组织;⽣产控制;产品规格和副产物的分离与利⽤;能量的回收和利⽤;对不同⼯艺路线和流程的技术经济评⽐等。

2、现代化学⼯业的特点有哪些?(1)原料、⽣产⽅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向⼤型化、综合化发展,精细化率也在不断提⾼(3)是多学科合作、⽣产技术密集型的⽣产部门(4)重视能量合理利⽤,积极采⽤节能⼯艺和⽅法(5)资⾦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6)化⼯⽣产中易燃、易爆、有毒仍然是现代化⼯企业⾸要解决的问题3、⼤宗的⽆机化⼯产品有硫酸、硝酸、盐酸、纯碱、烧碱、合成氨和氮、磷、钾等化学肥料。

⼤宗的有机化⼯产品有⼄烯、丙烯、丁⼆烯、苯、甲苯、⼆甲苯、⼄炔、萘、合成⽓。

5、对⽯油的⼀次加⼯和⼆次加⼯有哪些加⼯⽅法?⼀次加⼯⽅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次加⼯主要⽅法有:.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催化加氢裂化,烃类热裂解;烷基化;异构化;焦化等6、常、减压蒸馏流程有哪些?①燃料型。

②燃料⼀润滑油型。

③燃料⼀化⼯型。

7、煤的加⼯路线:煤的⾼温⼲馏(炼焦);煤的低温⼲馏;煤的⽓化;煤的液化。

8、化学⼯业的原料资源:⽆机化学矿;⽯油;天燃⽓;煤;⽣物质;再⽣资源;空⽓和⽔。

9、化⼯⽣产过程⼀般可分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和产品分离及精制三⼤步骤。

10、什么是转化率、选择性、收率?转化率是指某⼀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或百分率⽤符号 X 表⽰。

其定义式为转化率表征原料的转化程度,反映了反应进度。

选择性系指体系中转化成⽬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

在复杂反应体系中,选择性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它表达了主、副反应进⾏程度的相对⼤⼩,能确切反映原料的利⽤是否合理。

软饮料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软饮料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软饮料工艺学饮料:经加工制造、供人们饮用的食品,以提供人们生活必需的水分和营养成分,达到生津止渴和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软饮料:不含乙醇或作为香料等配料用的溶剂的乙醇含量不超过0.5%(m/v)的饮料制品。

碳酸饮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CO2的软饮料制品,是由水、甜味剂、酸味剂、香精香料、色素、CO2及其它原辅料组成。

固体饮料(特殊):指水分含量在5%以下,具有一定形状,须经冲溶后才可饮用的颗粒状、片状、块状、粉末状的饮料。

水的硬度:指水对于肥皂的离子沉淀能力。

碳酸盐硬度:主要化学成分是钙镁的碳酸盐及重碳酸盐,其中的重碳酸盐经煮沸可分解为溶解性很小的碳酸盐,成为沉淀而从水中除去,故又称为暂时硬度。

水的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总量。

化学耗氧量(COD):用以测定生物可降解与生物不可降解有机物的含量。

混凝沉淀:混凝是水中加入混凝剂,中和胶体表面的电荷,使水中细小悬浮物及胶体物质互相吸附结合成较大的颗粒,从水中沉淀出来,从而得到澄清。

水的过滤:通过粒状介质层分离水中杂质的方法。

消毒:指杀灭水中的病原菌及水中的其他有害微生物,防止因水中的致病菌导致消费者产生疾病,并非将所有微生物全部杀死。

甜味料:赋予软饮料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酸味料:赋予食品酸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

香料:赋予食品以香气,同时赋予食品特殊滋味的食品添加剂。

食用香精:用香料味原料,经过调香,有时加入适当的稀释剂配制而成的多成分的混合体。

防腐剂:能防止或减缓食品腐败的一类添加剂。

色素:人们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的感官指标,同时也是判断食品质量是否新鲜的指标,尤其是对一些透明包装的饮料。

乳化剂:将容易分散和使乳状液稳定所使用的物质。

茶多酚:是茶叶中含有的芳香烃上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化合物的总称。

碳酸饮料:指成品中CO2的含量不低于2.0倍,但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CO2气体的饮料。

(含有CO2的软饮料)原糖浆(单糖浆):把定量的砂糖加入定量的水溶解,制得具有一定浓度的糖液。

化学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化学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清洁技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有害的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全合成药物由简单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途径。

半合成药物由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途径。

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

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由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分子合成制得的思考方法。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逐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

一勺烩(一锅合成)在合成步骤变革中,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简单反应。

复杂反应两个和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则称为复杂反应单分子反应只有一分子参与的基元反应。

双分子反应当相同或不同的两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反应。

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仅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反应。

可逆反应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的复杂反应。

平行反应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着的现象。

催化剂某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称之为催化剂。

固定化酶将酶制剂制成既能保持其原有的催化活性、性能稳定、又不溶于水的固形物。

外消旋化合物其晶体是R、S两种构型对映体分子的完美有序的排列,每个晶核包含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

外消旋混合物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晶体的机械混合物,总体上没有光学活性,每个晶核仅包含一种对映异构体。

原子经济反应使原料中的每一个原子都转化成产品,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和副产品,实现“零“排放。

玻璃工艺学 期末复习

玻璃工艺学  期末复习

玻璃工艺1、玻璃是熔融、冷却、固化的非结晶(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晶态)的无机物,是过冷的液体。

玻璃分为狭义玻璃和广义玻璃。

狭义玻璃是指熔融物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结晶的无机物质,仅指无机玻璃,它包括氧化物玻璃、非氧化物玻璃、非晶半导体。

广义玻璃是具有转变温度的非晶态材料。

2、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决定于其化学组成,而且还与玻璃的结构具有密切相关。

3、玻璃具有各向同性、介稳性、无固定熔点、性质变化的连续性(渐变性)与可逆性四项基本通性。

4、由于玻璃结构具有复杂性,至今尚无统一的玻璃结构理论。

目前能够较好解释玻璃性质,又能普遍被接受的玻璃结构学说是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5、玻璃结构与熔体结构有密切的联系,硅酸盐熔体的结构主要取决于形成硅酸盐落体的条件。

与其他熔体不同的是,硅酸盐熔体倾向于形成相当大的、形状不规则的、短程有序的离子聚集体。

6、玻璃的热历史是指玻璃从高温液态冷却,通过转变温度区域和退火温度区域的经历。

7、根据不同性能间的共同特性,可以把常见的玻璃性能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性能是具有迁移特性的性能,在玻璃成分和性能间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当玻璃从高温熔融状态冷却经过转变温度区时,这些性能一般是逐渐变化的,属于这类性能的有电导、电阻率、粘度、介电损耗、离子扩散速度以及化学稳定性等。

8、玻璃结构中氧化物根据单键能的大小分为三类,分别是网络形成体氧化物、网络中间体氧化物和网络外体氧化物。

9、玻璃分相种类主要有稳定分相和亚稳分相。

10、玻璃析晶过程包括晶核形成和晶体长大两个阶段,成核速度和晶体生长速度都是过冷度和粘度的函数。

11、磷氧化合物(P2O3、P2O4、P2O5)中只有P2O5能形成玻璃。

磷酸盐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磷氧四面体[PO4], 4个P-0键中有一个双键,每个[PO4]只能和三个[PO4]共顶连接,网络连接程度及完整程度低于硅酸盐玻璃。

12、一般来说,同组成的晶体和玻璃体内能差别越大,这种质点有规律排列的自发倾向越强烈,玻璃越容易结晶,即越难形成玻璃;内能差别越小,玻璃越难结晶,越容易形成玻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清洁技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有害的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全合成药物由简单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途径。

半合成药物由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途径。

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

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由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分子合成制得的思考方法。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逐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

一勺烩(一锅合成)在合成步骤变革中,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简单反应。

复杂反应两个和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则称为复杂反应单分子反应只有一分子参与的基元反应。

双分子反应当相同或不同的两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反应。

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仅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反应。

可逆反应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的复杂反应。

平行反应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着的现象。

催化剂某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称之为催化剂。

固定化酶将酶制剂制成既能保持其原有的催化活性、性能稳定、又不溶于水的固形物。

外消旋化合物其晶体是R、S两种构型对映体分子的完美有序的排列,每个晶核包含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

外消旋混合物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晶体的机械混合物,总体上没有光学活性,每个晶核仅包含一种对映异构体。

原子经济反应使原料中的每一个原子都转化成产品,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和副产品,实现“零“排放。

清污分流指将清水与废水分别用不同的管路或渠道输送、排放、贮留,以利于清水的循环套用和废水的处理。

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代谢和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生物絮凝体。

原子利用率: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

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分子量/全部反应物的分子量总和)×100%2、对映体过量:在两个对映体混合物中,一个对映体E1过量的百分数。

e.e. = [(R-S)/(R+S)]*100%3、外消旋化合物:相反的对映体之间>同种类分子之间亲和力,相反的对映体即将在晶体的晶胞中配对,即在每个晶核中包含等量的对映异构体,形成计量学意义上的化合物,称为外消旋化合物。

4、“平顶型”反应:在最佳条件附近,反应条件波动时,收率基本不发生大的变化。

5、One pot preparation:“一勺烩”(或“一锅煮”)工艺,在合成步骤变革中,如果一个反应所应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影响不太大时,就可以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照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个反应釜中进行的工艺。

6、最后中间体:通过共价键形成药物前的中间体。

7、单耗:生产1kg产品所需的各种原料的质量(kg)。

8、生产周期:是指从合成的第一步反应开始到最后一步反应获得成品为止,生产一个批号成品所需时间的总和(以工作天数计算)9、闪点:是指易燃液体的蒸汽遇明火闪出火花(又称闪燃)时的温度,是物质的固有性质,闪点越低越容易燃烧。

10、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

化学合成药物的生产工艺研究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工业生产工艺研究。

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尺度。

化学反应步骤的总收率是衡量不同合成路线效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其装配方式有直线方式和汇聚方式。

选择工艺路线,首先应考虑每一合成路线所用的各种原辅材料的来源、规格和供应情况,其基本要求是利用率高,廉价易得。

化学反应按照其过程,可分为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

简单反应包括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零级反应。

复杂包括平行反应、可逆反应、连续反应。

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非环多醚类三大类。

直接结晶法包括同时结晶法和有择结晶法。

常用中试放大反应有经验放大法、相似放大法、数学模拟放大法。

水质指标有pH值、悬浮物(SS)、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

废气分含尘废气、含无机物废气和含有机物废气。

平顶尖顶“尖顶型”:反应条件要求苛刻,条件稍有变化就会使收率下降。

易控制、易实现、副反应少“平顶型”: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工艺操作条件要求不甚严格,稍有差异也不至于严重影响。

难控制、条件苛刻、副反应多收率计算(1)直线方式:A-B-CA-B-C-D-E-F-G-H-I-JA +B A-BC90 %90 %90 %A-B-C-D A-B-C-D-EA-B-C-D-E-F A-B-C-D-E-F-G A-B-C-D-E-F-G-HA-B-C-D-E-F-G-H-I90 %EF G总收率为(0.90)9 x 100% = 38.74%(2)汇聚方式:A-B-CA-B-C-D-E-F-G-H-I-JD-E-FG-H-I-JA +B A-BCD + EG + H G-H G-H-IJD-E90 %90 %90 %90 %90 %D-E-F-G-H-I-J总收率为(0.90)5 x 100% = 59.05%溶剂选择质子性溶剂:水、醇类、乙酸、硫酸、三氟乙酸、氨或胺类化合物。

非质子极性溶剂:醚类(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卤代烃(氯仿、二氯甲烷)、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

非质子非极性溶剂:芳烃类(氯苯、二甲苯等)和脂肪烃类(正己烷、庚烷、环己烷和石油醚)合适重结晶溶剂-选溶解度变化最大的A反应类型一般反应 爆炸反应 催化加氢或酶反应 反常反应中试和实验室研究区别中试放大比实验室试验规模放大50~100倍;新药研究开发所需的样品量通常是2~10kg废气废渣处理法的判断属于活性污泥法的带“曝气”两字;属于生物膜法的带“生物”;属于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带“厌氧”溶解度( g /m l) A BCt o C简答何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① 分清主环和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 ② 找出易拆键的部位;③ 考虑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④ 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保护与去保护等; ⑤ 若为手型药物,需考虑手性拆分或不对称合成等。

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 ① 化学合成途径简洁;② 所需的原辅料品种少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供应;③ 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 ④ 反应条件易控制; ⑤ 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 ⑥“三废”少且易于治理;⑦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⑧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化学控制手性化合物—手性源合成前手性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化学计量型催化型普通化学合成结晶法拆分动力学拆分色谱分离直接结晶法非对映体结晶生物控制天然物提取控制酶代谢发酵工程酶工程悬浮生长细胞固定化细胞悬浮酶固定化酶酶催化反应特点:①催化效率高 ②专一性强 ③反应条件温和④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酶固定化的方法: ①载体结合法 ②交联法 ③包埋法 ④选择性热变法 固定化酶的优点(1)稳定性提高,可以多次使用;(2)反应后,酶与底物、产物易于分离纯化;(3)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实现转化反应的连续化和自动控制; (4)酶的利用率更高,单位酶催化的底物量增加,用酶量下降 (5)比水溶性酶更适合多酶反应化学制药厂污染的特点:1.数量少、成分复杂、变动性大 2.间歇排放 3.pH 值不稳 4.化学好氧量高防治污染的主要措施: ⑴采用绿色生产工艺 ⑵循环套用⑶改进生产设备,加强设备管理 ⑷综合利用芦氟沙星的结构和两条合成途径1.先合成苯并噻嗪环,再环合成喹诺酮酸环,再引入哌嗪基;2.先引入哌嗪基,然后形成喹诺酮酸环和噻嗪环。

卤代苯并噻嗪合成的两条工艺路线以2,3,4-三氯硝基苯为原料KF/DMSO 2ClClCl 2FClF HSCH 2CH 2OH SCH 22OH2ClFFe/HCl22OH2ClF HBrF ClSNH NaOH22Br2F以2,3,4-三氟硝基苯为原料2FSCH 22OH2F Fe / NH 4Cl+ HSCH 2CH 2OHHBr22OH2FF 22Br2F Na 2CO 3FSNH五、判断分析题(10分,每题5分,共2题)1、从对硝基苯甲酸合成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的过程中,硝基还原和羧基酯化这两步反应先后次序可以颠倒,都可以得到普鲁卡因。

答:如果采用B法,即采用先还原后酯化的步骤,不仅还原产物分离困难(苯环的硝基还原通常采用盐酸-铁粉还原,羧基和铁离子形成不溶性的沉淀混在铁泥中,不易分离),而且由于B法中对氨基苯甲酸的酯化反应活性较A法中的对硝基苯甲酸的活性要低,导致B法中的酯化收率不如A法高,故生产上多采用A法先酯化后还原的顺序。

2、氯霉素的生产中,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的合成,是用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在乙酸钠的存在下用乙酸酐酰化而成。

答: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盐酸盐在乙酸钠的作用下脱盐酸成游离的氨基物,容易发生双分子缩合,遇到空气氧化成紫红色的吡嗪化合物。

正确的加料方式是先加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盐酸盐和乙酸酐,然后滴加乙酸钠。

转化率收率选择性转化率对某一组分来说,反应物所消耗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

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收率(产率)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选择性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分率。

例:甲氧苄氨嘧啶生产中由没食子酸经甲基化反应制备三甲氧苯甲酸工序,测得投料没食子酸(1)25.0kg,未反应的没食子酸 2.0kg,生成三甲氧苯甲酸(2)24.0kg,求选择性和收率物料衡算,详见PPT例题OHOHOHCOOH COOHOMeOMeMeO3(CH3)2SO4NaOH23CH3OSO2OH++188212%2.89%1000.250.20.25=⨯-=X%1.83%1001882120.250.24=⨯⨯=Y%1.93%1000.20.252121880.24=⨯-⨯=ϕ试分析对硝基苯乙酮制备工艺的过程 反应原理:(14-10)O 2NCH 2CH 3O 2NC CH 3O + O 2+ H 2O Co(C 14H 30CO 2)/Mn(OAc)2Co(C 14H 30CO 2)/Mn(OAc)2+ HCOOH + H 2O+ 5/2O 2O 2NCOOH O 2NCH 2CH 3工艺流程框图:工艺分析:将对硝基乙苯加入氧化塔中,加入硬脂酸钴及乙酸锰催化剂,逐渐升温至150℃以激发反应,在135℃进行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