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视界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背景及理论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率视界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背景及理论支撑

高等教育封闭式办学的传统制约着高校资源的共享。资源的有效共享,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公平,从而有效地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教育效率。文章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思想入手论述了其理论支撑,并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实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源共享的意义。

[标签]效率

资源配置

资源共享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资源是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受教育者或其家庭投入高等教育领域,使高等教育活动得以维系与发展的要素或条件的总和,包括实体性资源、非实体性资源与货币性资源三大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是指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或分配于同一使用方向上的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资源质的匹配关系和量的比例关系。资源对于教育的意义是基础性也是根本性的,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资源的理念,资源在教育效率提高、公平实现中价值研究及实践意义方面可能存在不同。

共享尽管尚未以立法或者政策、制度等的形式得以固定,但其合理性、现实性越来越多地得到各方的认同。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大学扩招战略的实施,资源成为市场、高校、家庭等多方热议的话题。与基础教育、义务教育不同,高等教育作为资源本身是稀缺的,而现实又加剧、强化了利益相关人的资源意识。事实上高等教育领域,许多教育政策及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资源有效配置的思想,其中资源共享的痕迹明显。如扩招、院校合并、大学城、独立学院、联合办学、共享(共建)联盟、附属企事业的运营、校区与房地产企业的合作、学区共享、教师科研人员流动,等等。资源共享思想及行为的产生有其明晰的现实背景。

一、高等教育深化资源共享的背景

(一)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与浪费并存

1.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高等教育投入一般是指高等教育收入中政府的投入比重。有关数据及研究表明,目前政府的投入比重在减少,绝对增幅(占GDP的比重)也不明显。此外,政府的投入实际上还应包括立法投入、政策投入、研究及成果推广投入等,但也都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投入不足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话题,即使是发达

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美国,高等教育的国家投入与教育自身的需求也是有差距的。因为高等教育只是国家棋盘上的一粒子儿而已,况且高等教育的经济、社会、文化、道德价值到底几何,并不清晰。投入不足也是社会对高等教育追求效率诉求的结果。高等教育投入与教育成本是直接相关的,但由于成本计量的复杂性及高校自身作为计量主体的现实,高校对政府投入不满意也是客观的。所以说,在教育成本的计量无法服众的背景下,投入的多少只是模糊的概念而已,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无论如何,如果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以培养合格人才为根本目标,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以外,追求硬件,追求行政绩效,而模糊学生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个性,都是另一种形式的投入不足。

2.高等学校办学中的浪费现象突出

显性资源的浪费,主要是“人、财、物”的浪费。“人”:高校人员的结构比例、数量、来源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财”:各高校的资金存量较小,却又普遍存在专项经费考核和效益评价制度缺位的现象,导致资金非业务性支出过大、投向结构不合理等严重浪费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物”:新校舍的利用率弹性问题突出,成为规模发展的瓶颈;高校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一直缺乏管理制度和思想观念上的有效支持;高校图书资料也存在重复采购、有效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

隐性资源的浪费,主要是由于学校“没有充分开发、挖掘现有的或潜在的教育资源条件以及误用现有资源条件所造成的、易被人们忽视的损失”。造成这一浪费的主要原因有三:学校教育目标的错位,如素质教育与学校的具体实施措施之间的错位;学校管理机制的缺位,如科层等级的管理效率问题;领导观念的陈旧,如官僚思想对办事效率的严重影响等。

(二)内部资源配置失效

我国公立大学内部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三种:根据传统来进行配置,即增量预算;根据院系的绩效来进行配置,即根据院系在教学或科研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配置;根据大学发展的战略来进行配置。而在实际运作中,大学一般都将这三种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并不只取其一。

有专家尖锐指出,“同我国的政府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类似,我国公立大学公共资源分配最主要的弊病就是它的不公开、不透明、不稳定以及由此而来的‘软预算约束”…。虽然现在大学普遍采用的是依据传统进行分配的增量预算,但由于公共资源分配的过程和程序缺乏公开、透明和稳定,使得资源配置决策的作出与贯彻实施,往往得不到院系教职工的接受和认可。如未经全校教职工的集体磋商和表决,任意削减某些部门的开支,以挤出一定资源进行基础设施或重点学科的建设,导致决策难以得到各部门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引起部门间的内耗。另外,由于这种资源分配方式完全依赖于少数领导的决策,使得运作风险也大为提高。黄仁宇就曾批评我国历史上乃至当代的政府都缺乏“数字化管理”,这一缺陷在公立大学中也明显存在。

如何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共享已成为教育资源配置规划的核心问题。基于此,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成果近几年不断涌现,特别是实践研究,如关于仪器设备、实验室资源、图书信息资源以及师资配置等的研究已日渐成熟,这为我们更好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够了有效路径。

总之,高等教育内部资源配置依然存在瓶颈,而共享作为一种理念、政策导向及行为方式,必将增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二、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思想纠偏

资源共享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性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等教育资源虽是一种社会公共物品,但由于稀缺性和政府有限理性的影响,使得一定阶段高等教育资源是定量的,如何把定量的高等教育资源进行理性的配置,满足社会的需要,就只有通过共享。目前两种思想比较突出:

(一)共享一资源配置公平

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由于教育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和政府的有限理性而导致的。一方面高等教育不可能为社会每个个体和区域提供等量的资源,同时也不可能为每个高校配置相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政府作为有限理性的主体,对于社会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信息把握具有滞后性,不可能准确而即时地掌握社会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量,因而它提供的高等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教育资源是公共物品,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与供给不足产生矛盾冲突。如何解决这·难题?共享无疑为摆脱这一现实矛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共享不仅能够借助存量调整和优化来缓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压力,而且能够改变教育资源的供给模式,对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产生有效激励”。由于共享,高等教育资源消费主体由一个变成了多个,满足了不同消费主体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消费需求,进而推动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公平、和谐。

(二)共享-资源配置效率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竞争加剧,社会对提升人力资源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需求欲望越来越强烈。表现在:一是在数量层面,人们倾向于消费尽可能多的教育资源,既包括尽可能多的教育类型或内容,又包括尽可能多的教育时间;二是在质量层面,人们倾向于消费质量尽可能高的教育资源。然而由于教育的稀缺性和政府的有限理性,供给者为了自身利益,有意提高高等教育消费的进入门槛和费用,而消费者由于自身习惯、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对消费高等教育资源而做出的消费决策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从而不能获得满意的高等教育资源,这极大地降低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针对这种状况,共享无疑大大缓解了这种需求压力。因为共享可以使消费主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改变消费习惯,把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到需要的人手中,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资源共享在认识上是有偏差的,如无资源共享意识、资源共享无用、共享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