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4·全国Ⅰ卷,25:佛教道教地位变化(儒学最为巩 固) (2)2014·全国Ⅱ卷,25:西晋时期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3)2012·海南卷,4:魏晋佛教与儒家的冲突
(1)2016·全国Ⅱ卷,24: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2)2016·全国Ⅲ卷,26: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经济重心南移、唐代 的土地制度和丝绸之路、三教合 流及文字书法。 2.备考策略:(1)魏晋南北朝时期士 族制度盛行,抓住这一制度的影响 ,分析这一时期分裂割据局面和文 化艺术发展的原因。(2)隋唐时期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学习 过程中注意从政治制度的成熟、 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 文化的辉煌来归纳其表现,形成历 史阶段特征的规律性知识。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 (1)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
③韩愈主张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④柳宗元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
【答案】 (1)主张:韩愈: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 地位。
柳宗元: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 (2)背景: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传统伦理(道统) 思想出现混乱。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代表人物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 卿、柳公权等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 素等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
(3)绘画
时期 魏晋
隋唐
特点
代表
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重“以形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
写神”
赋图》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 法度体现盛唐之风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 《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 王图》
重理解 1.邸店、柜坊和飞钱 (1)邸店:兼营堆货、交易和商旅住宿等业务,又往往成为经营金融业务的 钱庄。
(2)柜坊:纯粹的金融机构,既吸收存款,也经营货物存放,具有后世钱庄的性 质,是现代银行的雏形。 (3)飞钱:中国最早的汇兑业务,又称便换,类似于现在的汇票,可以避免长途 携运钱币的麻烦及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 商人来往经商频繁。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 管理。
4.经济政策 (1)西汉至唐,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 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 技文化
考情备考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经济
思想 科技 文化
考题角度
(1)2017·全国Ⅱ卷,26:唐中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2017·全国Ⅲ卷,26:唐代土地制度 (3)2016·海南卷,6:精耕细作的目的 (4)2016·海南卷,1:中西交流(铜镜、葡萄) (5)2014·海南卷,6:唐中后期丝绸之路
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
【析考题】
角度一 经济重心的南移
【典例1】 (2017·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 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 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东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3.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中国 古代经济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 一条重要通路。
4.汉代至宋代,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 (1)覆盖范围广,远及西亚、北非、欧洲。 (2)汉代以陆路为主,宋代以海路为主,唐代陆上、海上并举。 (3)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 (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5)注重平等贸易、和平交往、睦邻友好。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抓主干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 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 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4)土地制度: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 力役。
【深化拓展】 古代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 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 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 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2.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 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 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 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 (1)发展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市场广泛,唐朝开始征收茶税;都 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唐朝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的措施 (1)强调以农立国,视农业为“本业”,战国秦国商鞅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被历代 统治者沿用。
(2)奖励耕织,劝课农桑,鼓励生产。 (3)保证农民一定的土地。如三国时推行屯田制、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等。 (4)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多在王朝开始之初,有为君主身 上表现突出,如汉初、唐初和明初。 (5)重视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如都江堰、郑国渠,王景治理黄河、王安石变法中的农 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6)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改革赋税制度,如汉初多年不收田租,唐朝的“两税法”,明 朝的“一条鞭法”、康熙的“更名田”、雍正的“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都有 利于农业的发展。
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相对开放的时期,对外交往 的特点从范围、领域、产品等角度概括,作用从对中国及世界两方面作答。 (2)定时空,找关联: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对外交往频繁,受到各国仰慕,逐渐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 (3)提信息,找关键:①反映了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广泛。 ②反映了唐宋时期交往的领域全面, 从交流的内容看,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领先 地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②③共同反映了唐宋时期对外交往促进了唐宋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
角度二 小农经济的特点
【典例2】 (2016·海南卷,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 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 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根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概括 材料信息得出二人的主张。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从佛、道盛行对儒学的 冲击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发展等方面回答。 (2)定时空,找关联: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盛行,使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为 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 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3)提信息,找关键:①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受到冲击。 ②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
(2)市的发展 ①发展: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对其 实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作用显著,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夜市比较繁荣。
②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 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 市和闭市。
【试题分析】 材料强调唐朝中期与北朝时期相比,北方城市由嘲笑南方人 喝茶习俗到自身饮茶之风盛行的变化。A项说法错在“南茶开始北运”;B 项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唐中期,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南方经济文化影响 力上升,南方饮食习惯影响了北方,所以才有“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的局面,故C项正确;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D项错 误。 答案:C
的经济生活。
【答案】 特点:交往范围广泛;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中 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传入中国的主要是外国的土 特产、物种、艺术等;货物输出伴随文化传播,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中华文 化圈。
作用:使唐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 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促进了唐宋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 生活。
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但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
3.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更新儒学,最终发展为 “三教合一”。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 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4.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 的努力实践,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影响: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挑战,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新 局面。
【深化拓展】 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
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 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 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
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 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 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 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4.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 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 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代农业科学著作。
ຫໍສະໝຸດ Baidu
3.文化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①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②代表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 (2)书法 ①阶段: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②成就
类别 楷书
特征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草书 行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