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二矿地质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赤天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桐梓县花秋镇花秋二矿
生产地质报告
设计(核定)生产能力60万吨/年
编制:地测部
二○一八年十月
名称:贵州赤天化能源桐梓县花秋二矿生产地质报告
编制单位:贵州赤天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桐梓县花秋二矿负责人:陈红
编制人员:尹阳王平郑飞
资料处理:尹阳王平郑飞
审核:
总工程师:
矿长:
编制日期:二○一八年十月
目录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目的和任务及依据 (1)
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 (2)
1.3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 (4)
1.4煤矿生产概况 (6)
2.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6)
2.1煤田勘察及补充地质勘察工作 (6)
2.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 (7)
2.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8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地层构造 (8)
3.1地层 (8)
3.2含地煤层 (14)
3.3构造 (14)
3.4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18)
4. 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 (19)
4.1煤层 (19)
4.2煤岩、煤质 (32)
4.3煤的用途.....................................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其他有益矿产 (53)
4.5煤层稳定程度评价 (53)
5. 瓦斯地质 (53)
5.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52)
5.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54)
5.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54)
5.4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56)
5.5矿井瓦斯类型评价 (64)
6.水文地质 (64)
6.1水文地质概况 (64)
6.2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 (71)
6.3涌水量构成及预测 (73)
6.4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 (75)
6.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80)
7. 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80)
7.1岩层物理学性质 (80)
7.2煤层顶底板 (84)
7.3地层产状要素 (88)
7.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88)
7.5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 (89)
8. 资源/储量估算 (89)
8.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89)
8.2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 (91)
9. 煤矿地质类型 (92)
9.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总述 (92)
9.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93)
10. 探采对比 (94)
10.1地质因素探采对比 (94)
10.2资源/储量探采对比 (95)
10.3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 (96)
10.4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结论及建议 (96)
11.1主要认识 (96)
11.2主要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11.3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12. 附图 (99)
12.1煤矿地形地质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99)
12.3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12.4煤矿地质剖面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5矿井瓦斯地质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6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 (99)
12.7矿井充水性图 (99)
12.8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12.9井上下对照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0采掘工程平面图 (99)
12.11主要巷道地质素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12.12其他必要图件 (99)
13. 附表 (99)
13.1勘探钻孔成果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和汇总表 (99)
13.3煤岩、煤质测试成果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13.4瓦斯参数测定成果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13.5水质分析成果表 .. (99)
桐梓县花秋镇花秋二矿
生产地质报告
1.绪论
1.1 目的、任务及依据
1.1.1.目的
其目的是根据花秋二矿的生产现状,总结分析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地质资料,查清煤矿的现有保有资源量,为煤矿今后的发展提供地质依据。
1.1.
2.任务
1.基本查明煤矿煤层厚度变化情况、可采情况和稳定情况。
2、查明煤矿可采煤层的煤质变化及工艺性能情况。
3、查明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井充水因素。
查明开采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评价矿井水文的利用可能性及途径。
4、详细研究开区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煤的自燃趋势、煤层爆炸性等开采技术条件,并做出相对应的评价。
5、详细调查老窑、小煤矿和生产矿井的分布情况,划出其采空范围,对老窑的采空区尽可能地控制,并评述积水情况,详细调查生产矿井、小煤矿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分析其充水因素。
6、基本查明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
7、估算各可采煤层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量。
1.1.3.依据
1、《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2、《花秋二矿建井地质报告》;
3、《矿井地质勘探报告》
4、《矿井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5、《瞬变电磁法探测报告》
6、《花秋二矿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
7、矿井收集其他地质资料
1.2 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
1.2.1位置
花秋二矿位于桐梓县西部,隶属于贵州省桐梓县花秋镇、九坝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6′09″~106°42′00″,北纬28°06′00″~28°11′08″。
花秋二矿于2016年10月取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
证,证号为:C5200002016101110443202,矿区范围由52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1。
长约12.5km,倾斜宽约3km,面积30.6786km2,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
开采深度由1200.0米至0.0米标高。
井口坐标为x=3116159.880, y=36367126.160, z=+853.00m。
交通
210国道、川黔铁路及崇遵高等级公路从桐梓县城经过,井田内有桐梓至花秋公路经井田中部穿过,距桐梓县城48km,各村均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
见图1-2交通位置图。
图1-2 交通位置图
1.2.2 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黔北高原,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地形切割剧烈,山高坡陡,沟谷纵横。
龙潭组含煤地层沿槽谷延伸,上覆地层呈陡坎或陡坡。
总的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北面关岩矸,海拨1348.8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J3线至4勘查线河床面及东面条塘河,海拨高为725.00m,相对高差623.80m,含煤地层一般海拨标高为800-1200m。
二、气候
井田内属温带高原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据气候资料,年
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36.3℃,最低气温-6.9℃,相对湿度在68-87%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062.90mm,雨季相对集中在5-7月份。
三、水系
井田南部的桐梓河系长江水系的四级支流,全长100km,平均坡降7%,河面宽30-50m,河谷交呈“V”字型。
平均流量3.65m3/S。
支流与主干河流在平面上构成“树枝状”。
四、环境地质
井田内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五、地震
该井田未做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亦没有地震资料记载。
据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1993年4月颁布的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井田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1.2.3矿区四邻关系
矿区浅部老窑较多,主要分布于含煤地层之浅部,开采历史悠久,桐梓县于2003年8月对境内的非法小窑进行了清理封闭。
该区在勘探过程中,调查和实测了生产小煤窑41个,其中实测生产窑4个,调查老窑37个,区内可采煤层及大部可采煤层,均有开采的生产窑,尤以9、16号煤生产窑为最多。
开采最大垂深约60m,巷道最大长度为200m,一般巷道长度多数小于100m。
矿井北西部与桐梓县仙岩煤矿相邻,该矿为高瓦斯矿井,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中等。
矿井南部有桐梓县鲁黔煤矿,现正在生产,开采16煤层,该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1.3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矿区浅部老窑较多,主要分布于含煤地层之浅部,开采历史悠久,桐梓县于
2003年8月对境内的非法小窑进行了清理封闭。
该区在勘探过程中,调查和实测了生产小煤窑39个,其中实测生产窑1个,调查老窑38个,区内可采煤层及大部可采煤层,均有开采的生产窑,尤以9、16号煤生产窑为最多。
一般采用斜井开拓,沿煤层倾向采掘,采掘方法为锹镐作业,人力运输,油灯照明,自然通风,自然排水,用木材作简易支护或不支护。
顶板一般较稳固,底板很少有膨胀或鼓底现象存在,开采最大垂深约60m,巷道最大长度为200m,一般巷道长度多数小于100m。
通过巡查,在目前开采范围内未见到老窑向外出水情况。
该矿井北部与桐梓县仙岩煤矿相邻,该矿为高瓦斯矿井,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中等,属正常生产矿井。
该矿井南部有桐梓县鲁黔煤矿,现正在生产,开采16煤层,该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花秋二矿自生产以来,回采工作面有1302、1303、1304等3个3煤工作面,1个9煤工作面即1901工作面,还有2个16煤工作面:11604和11605工作面。
形成采空区面积约为8.2万m2。
经过排查,所有工作面均为下山回采,由于局部存在褶皱,巷道局部存在积水,现存的采空区仅1302工作面采空区中部有积水,积水量约为2300m3 。
1.4 煤矿生产概况
花秋二矿于2012年投产,矿井为斜井开拓,三条斜井为主、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主采煤层4层,为3、5、9、16煤层。
目前矿井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三个掘进工作面。
2.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2.1煤田勘察工作
1957年4月至1957年12月,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地质大队七分队对桐梓地区的煤炭资源进行查勘,面积为2562km2(1:10万)。
同年提交桐梓煤田地质查勘报告。
1978年4月至1979年12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测大队在该区进行了1:5万地质填图,并提交了《桐梓地区普查找煤报告》,面积为1503km2,对含煤地层做出了初步了解。
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探矿权人—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联合贵州省西能
煤炭勘查开发有限公司、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对桐梓县花秋勘查区(约60km2)进行了普查。
投入普查工程量见表1-2。
2004年2月提交了《贵州省桐梓县花秋勘查区煤矿普查地质报告》,普查地质报告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评审认定,(《黔国土资储函[2004]22号》文),核实截止2004年4月13日,勘查区3、5、9、15、16号煤层原煤资源量为35352万吨,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20093万吨,预测的潜在资源量(334)?为15259万吨。
此外,全硫大于3%的资源量31320万吨。
2004年8月至2005年9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对本区进行了煤炭勘探工作,于2005年7月该院提交了《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井田二矿煤炭勘探地质报告》,该报告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委托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且通过,评审意见书为国土资矿评储字〔2005〕130号,备案文号为国土资储备字〔2005〕280号。
普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1、发现了区内落差大于30m断层21条。
2、对区内煤层进行了详细对比,查明了可采煤层层位、厚度、结构。
确定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四层(
3、5、9、16)。
3、了解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
4、了解了可采煤层的瓦斯成分、含量,对小煤矿、老窑进行了调查。
5、估算了3、5、9、15、16煤层资源量共获得资源量35352万吨,全硫大于3%资源量31320万吨。
2.2.井下探测工作
2010年4月,我矿委托长城基础公司对我矿首采区(面)进行了瞬变电磁法物探工作,共完成测线26条,控制区域2600 550m,实际完成366个物理点。
主要成果:
1、基本查明了首采工作面煤层顶板长兴组灰岩及煤层底板下伏茅口组灰岩的富水情况,划分、圈定了富水区范围,并绘制了含水分区图。
2、对测区内已知断层进行了含水性分析,并推测了DF1、DF2、DF
3、DF4等22条断层。
2.3.煤矿地质工作
矿区位于周市坝向斜北西翼,地层走向NE—SW,倾向SE,倾角10—50°,一般为16°,整体为一单斜构造,次一级褶曲不发育,其构造主要以断层为主。
区内断层发育,主要集中在5勘探线至11勘查线,走向为NE—SW,大致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且在剖面上地层形成阶梯状构造,共发现断层32条,其中落差大于20m的21条,落差小于20m的11条,孔内隐伏断层11条,其中F903-2与F1102-2是同一条断层落差为70~80m。
3. 地层构造
3.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较齐全,自震旦系上统至第四系沉积中,除泥盆系、石炭系缺失外,均有出露。
总厚度约9900m。
其中以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分布最广。
下第三系、第四系仅在桐梓附近零星出露。
全区地层31个组,见表2-1。
1、震旦系:仅有上统灯影组,零星出露在桑木场背斜轴部的河坝、润南一带,面积为6平方公里,岩性为灰色白云岩、纹层状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磷块岩。
图2-1 区域构造图
1-背斜2-向斜3-压性或压扭性断裂4-背斜5-向斜6-压性或压扭性断层背斜7-背斜8-向斜9-压性或压扭性断裂10-扭性断层11-张性断层12-张扭性断层13-注记一图为相对下降盘14-地质界线
9
表2—1 地层简表
2、寒武系:寒武系地层在桑木场背斜轴部发育齐全,在九坝背斜及其余地区仅出露上中统类山关组群,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岩性为灰绿色页岩、粘土岩、砂岩、灰色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熔塌角砾岩及石英砂岩。
3、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南东部背斜两翼,面积约630平方公里,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砂岩、龟裂纹灰岩等。
4、志留系:中、上统缺失,下统出露在南东部背斜核部地段或两翼,面积600平方公里。
岩性为灰色灰、生物碎屑灰岩、灰黑色页岩砂质岩及紫红色页岩、透镜状灰岩。
5、二叠系:发育较齐全,分布在背、向斜翼部,面积约850平方公里,岩性为上二叠统浅灰色厚层灰岩、深灰色微粒灰岩、含燧石灰岩、透镜状灰岩及绿泥石。
上二叠统龙潭组为砂岩、硅质岩、灰岩,夹2-23层煤;长兴组为深灰色薄-厚层状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及团块。
6:三叠系:出露较广,分布于向斜核部地段或褶皱两翼,面积约1630平方公里。
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砂岩、石英砂岩、白云质灰岩、溶塌角砾状白云岩等。
7:侏罗系:主要分布于各向斜核部地段,面积约1304平方公里。
岩性为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等。
8:白垩系:上统类关组分布于区内北西部,面积约为1175平方公里。
岩性为岩屑石英砂岩,夹砂岩及泥岩,底部为钙质泥岩。
9:下第三系:仅分布于桐梓县城鞍山粮管所对面的小山包边缘,面积仅百余平方米,岩性为浅褐色-浅紫色砾岩。
10:第四系:多沿河谷地带及山麓坡角零星分布,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为残坡积物、堆积物、冰渍等。
井田内出露地层由下至上分别为下二叠统茅口组(P1m),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下三叠统夜郎组(T1y)和茅草铺组(T1m)以及第四第(Q)。
各地层见表3-3。
表3-3 地层简表
系统组段代号厚度(m)平均(m)第四系Q 0-15 6.00
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
第二段T1m2出露不全不详
第一段T1m1189.16-246.26 224.73 夜郎组
九级滩T1y3264.16-311.08 281.61
玉龙山T1y284.42-159.19 128.79
沙堡湾T1y1 1.30-9.22 5.10
二叠系上统
长兴组P2c 54.40-69.94 59.21
龙潭组P2l67.51-99.22 79.12 下统茅口组P1m 出露不全不详
现将各地层岩性、特征由下至上分述如下:
一、二叠系(P)
(一)下二叠统茅口组(P
1
m)
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晶结构及晶粒结构,含少量燧石条带或结核,岩溶裂隙发育,出露于井田边界外,产蜓、腕足类等动物化石。
厚度不详,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二)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其岩性为灰色、浅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间夹石灰岩,呈水平纹理、波状层理及交错层理,含星散状、结核状及细条带状黄铁矿。
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含煤12层左右,含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5层,产腕足类、瓣鳃类及腹足类等动物化石以及羊齿类植物化石。
厚度为67.51-99.22m,平均79.12m,与下伏地层呈假合接触关系。
(三)上二叠统长兴组(P
2
c)
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夹少量泥质粉砂岩条带及粉砂岩薄层,晶粒结构、生物屑结构,产腕足类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
厚度为54.40-69.94m,平均59.21m。
二、三叠系(T)
(一)下三叠统夜郎组(T
1
y)
灰紫、灰黄、灰绿色,薄层状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灰岩。
度为398.41-458.84m,平均431.49m。
按岩性具体分为三段:
y1):灰黄、灰绿色,薄层状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
1、沙堡湾段(T
1
岩,夹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底部常含1-3层薄脱石泥岩薄层,产瓣鳃类、头足类、蛇菊石等动物化石。
厚度1.30-9.22m,平均5.10m。
y2):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岩性为石灰岩、泥灰岩、泥晶质
2、玉龙山段T
1
结构,具蠕虫状及缝合线构造,上部含鲕粒,底部为薄层状泥灰岩。
厚度为84.42-159.19m,平均128.79m。
y3):灰紫色、暗紫色,薄层状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
3、九级滩段(T
1
粉砂质泥岩及石灰岩。
其上部为灰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水平纹理及小型交错层理,产瓣鳃类、腕足类动物化石。
中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具鲕粒结构。
下部为灰紫色、暗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呈水平纹理及小型交错层理。
全段厚度为264.16-311.08m,平均281.61m。
m)
(二)下三叠统茅草铺组(T
1
灰色,中厚层状岩性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以及浅紫色似层状溶塌角砾岩。
区内出露不全,按岩性分为二段。
m1):灰色,中厚层状岩性为石灰岩,泥晶质及晶粒结构,具
1、第一段(T
1
蠕虫状、锯齿状及缝合线构造,底部为浅灰色泥质灰岩,顶部含13.72-45.99m,灰色或紫灰色白云质灰岩,产舌形贝等动物化石。
度为为189.16-246.26m,平均224.73m。
m2):灰至浅灰色,中厚层状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以及浅
2、第二段(T
1
紫色似层状溶塌角砾岩,底部为0.18-1.20m灰色、灰绿色、黄灰色粉砂质泥岩,井田内出露不全,厚度不详。
三、第四系(Q)
以残积物、堆积物或坡积物为主,多为风化后产物。
厚度为0-15m,一般
6.00m 。
3.2.含煤地层
龙潭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岩性由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石灰岩、铝土质泥岩、高岭石泥岩等组成,其中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煤,按其各类岩石在含煤地层垂直剖面中所占的比例大约分别为:泥质粉砂岩23%,粉砂岩19%,粉砂质泥岩16%,煤14%,细砂岩13%,其次石灰岩7%,泥岩5%,高岭石泥岩1.5%,铝土质泥岩1.5%。
含煤地层的宏观特性如下:
1、颜色:一般为绿灰色、灰色,少数浅灰色和灰黑色。
2、层理:常见层理为水平纹理、波状层理、水平互层层理以及小型交错层理,少数脉状层理。
3、结核:以黄铁矿结核为主,菱铁矿结核次之,少量硅质及燧石,分布在含煤地层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煤中,其它岩石中也相应有少量分布,结核大小不一,多数形状为圆球状、椭圆状,似层状及不规则状。
内部结构为同心圆较多。
4、古生物:古生物种类较多。
动物化石有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蜓类及海百合茎等,大多数分布在标志层或标志层上下岩性中。
植物化石有:栉羊齿、单网羊齿等,分布在煤层的顶底板岩石中,保存不够完整,多数为碎片存在。
3.3.构造
区域位于周市坝向斜北西翼,地层走向NE—SW,倾向SE,倾角10—50°,一般为16°,整体为一单斜构造,次一级褶曲不发育,其构造主要以断层为主,见构造纲要图3-1。
区内断层发育,主要集中在5勘查线至11勘查线,走向为NE—SW,大致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且在剖面上地层形成阶梯状构造,共发现断层32条,其中落差大于20m的21条,落差小于20m的11条,孔内盲断层11条,其中F903-2与F1102-2是同一条断层落差为70—80m。
现将落差大于20m的断层分述如下:
F
:正断层,位于海底湾—干子上,呈NE—SW走向,延展长度5300m,倾向1
SE,段角49—78°,断面平整,角砾岩发育,破碎带宽5m。
切割P
1
q上部灰岩
至T
1
y3地层,落差15-30m。
F
3
:正断层,位于丰圈—陈二岩,呈NE—SW走向,延伸长度8300m,区内主要断层之一,倾向SE,倾角49-81°,断层破碎带宽2m左右,角砾岩发育,落
差15-200m。
切割P
1m—T
1
y3地层在中部金竹林及孙大坝附近分别被F
8
、F
11
切割。
502、602、703、802、903等孔均有控制,其中502号孔内缺失9号煤层,602号孔缺失部分玉龙山灰岩,802号孔缺失沙堡湾地层,玉龙山段灰岩部分,902号孔缺失部分玉龙山灰岩及长兴灰岩,703号孔缺失长兴、沙堡湾及部分玉龙山灰岩。
F
4
:正断层,位于湾底下EN方向—沙坝,呈NE—SW走向,延展长度1700m,
倾角52-78°,断层破碎带宽2m,断面较平整,有时呈缓坡状,切割P
1m—T
1
y2
地层,落差20-40m。
F
5
:正断层,位于垭口—烂田湾方向,呈NW—S走向,延展长度1100m倾向
NE—E,倾角62-69°,切割P
1l、T
1
y2、P
1
m等地层,落差15-40m。
F
6
:正断层,位于安子老N—新田,呈NE—SW走向,延展长度1700m,倾向
NW,倾角46°,切割P
1m—T
1
m地层,落差10-30m。
J401孔及502号孔有控制,
502号孔断缺9煤层,J401号孔5煤层与9煤层间缺失部分地层。
F
7
:正断层,位于垭口W—松岗岭,呈NE—SW走向,延伸长度3000m,倾向
NWW,倾角75-80°,落差20-40m,切割P
1l、P
1
m、T
1
y1+2、T
1
y3地层。
F 8:正断层,位于金竹林W,呈NW走向,延展长度420m,倾向SW,切割T
1
y3、
T 1y1+2及F
3
断层,落差10-50m。
F
9
:正断层,位于金竹林S—大函W,呈NNE—SSW走向,长度1000m,倾向
SEE,倾角71°,断面较光滑平整,破碎带宽1m,切割T
1y3—P
1
m地层,落差20-30m。
F
10
:正断层,位于小屯—干子平,呈NE—SW走向,延展长度2000m,倾向
NW,倾角54-61°,切割P
1m—T
1
m1地层,断面呈缓波状,破碎带宽0.50m,落差
20-40m。
F
11
:正断层,位于冒老山SW—丁滚坝,呈NEE—SW走向,延展长度2900m,
倾向SE,倾角61-68°,断面光滑呈缓波状,地表切割T
1y—T
1
m地层及F
3
断层,
落差20-110m。
F
13
:正断层,位于香树平—核桃坪W,呈NE—SW走向,延展长度3200m,倾
向SE,倾角72°,断面光滑平整状破碎带宽3m,地表切割P
1m—T
1
m1地层,落差
20-120m。
F
14
:正断层,位于香树平—陈二岩,呈NE转SWW走向,延展长度2140m,
倾向NW,倾角61°切割T
1y、T
1
m地层,在SW面与F
13
相交,落差10-60m。
F
903-1
:逆断层,位于903号孔,玉龙山段灰岩重复,落差60m。
F
903-2
:逆断层,位于903号孔,长兴灰岩重复,落差70m,地表出露在区外。
F
1102-1
:逆断层,位于1102号孔,玉龙山段灰岩重复,落差60m。
F
1102-2
:逆断层,位于1102号孔,长兴组灰岩重复,落差80m,地表出露在
区外,与F
903-2
相连成同一条断层。
其断层特征见3-1。
孔内所遇断层特征见表3-2。
表3-1 断层特征表
表3-2 孔内断层特征一览表
图3-1 构造纲要图
3.4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井田内次一级褶曲不发育,总体上以断层为主,且以F3断层为主的正断层较发育,只有孔内发现极少数逆断层,走向一般为NE—SW向,集中在井田南部5勘查线至11勘查线之间,对煤层赋存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矿区内次一级褶曲不发育,总体上以断层为主,且以F1 、F2 、F3断层为主的正断层较发育,只有孔内发现少数逆断层,走向一般为NE~SW向,北东部断层不发育,断层主要集中在井田南西部5勘查线至11勘查线之间,对煤层赋存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从总体上,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
中等。
4.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
4.1煤层
一、含煤性
上二叠统龙潭组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地层,由碎屑岩、生物化学岩及煤组成。
含煤地层平均厚度79.12m,含煤8-14层,一般为12层,煤层总厚度8.87-13.65m,平均厚度为11.60m,含煤系数14.8%,含可采煤层5层,其中全区可采4层,局部可采1层,从上至下依次编号为3、5、9、15、16煤层,可采煤层厚度为6.43-15.67m,平均厚度为8.62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10.90%。
二、煤层对比
根据标志层及地层物性特征作主要对比方法,再结合煤层间距、煤层组合特征及煤层本身特征作为辅助对比标志,现分述如下:
(一)标志层特征
龙潭组属于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有灰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其厚度、岩性、层位均为稳定和较稳定,含有不同的物质组分及化石,便于各标志层的相互区别,根据本井田的具体特点,主要标志层3个,辅助标志层2个,自上而下分
别为K
1、K
2
、K
3
、K
5
、K
6
,其中K
2
、K
5
稳定性较差可作为辅助标层。
另外,煤系顶
部有一高岭石泥岩,具鲕状结构,稳定、对比时可作参考。
其标志层特征见表4-1,全区煤层对比主要标志分别叙述如下:
K
1
:岩性为石灰岩,位于3煤层顶部,与3煤层之间为0-0.50m泥岩或炭质泥岩,全区发育,岩性、厚度均稳定,产海百合茎、腕足类等动物化石。
厚度为1.15-4.56m,平均为2.08m。
表4-1 标志层特征一览表
K
:岩性为石灰岩或泥灰岩,位于9煤层底部,距离9煤层10m左右,全区3
发育,在J4勘查线以北分为两层,5勘查线以南为一层,其上分层较薄,一般
在1.00m以下,下分层较厚,一般为2.56m,最大值达4.62m,全区发育,岩性、
厚度稳定,产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对比时主要采用下分层。
厚度为
1.30-4.62m,平均
2.56m。
:岩性为铝土质泥岩,位于16煤层底部,有时为直接底板,有时与16煤K
6
层间有0.10-0.20m炭质泥岩,全区发育,岩性、厚度稳定,含大量结核状、团
块状及星散状黄铁矿,产植物化石,厚度为1.03-5.47m,平均2.88m。
(二)物性特征
根据本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各岩、煤均有一定数值的变化,其规律如下:
1、煤层:电阻率值一般高于砂岩,数值在185-1900Ω·M之间;密度值很
小,cps数在1870-5200个之间;自然伽玛值很低,数值在9-46cps之间。
2、砂岩:电阻率一般为高阻值,但是变化范围较大,在本区多数低于煤层
反映;数值在55-940Ω·M之间;密度值高于煤层,在长源距散射伽玛曲线上幅
值不明显,cps数一般在220-1500个之间;自然伽玛幅值在15-75个cps之间。
3、泥岩:电阻率一般最低,接近曲线基值,数值在18-170Ω·M之间;密
度值较小,仅次于煤层,cps数在300-2300外之间;自然伽玛幅值很高,一般
在50-240个cps之间。
4、灰岩:电阻率在本区反映仅次于煤层,数值在110-1850Ω·M之间;密
度值高于煤层,在长源距散射伽玛曲线上幅值不明显,cps数一般在22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