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_西方文化特点及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12

一、中、西方文化特点

作为内涵外延十分丰富且难以界定的一个概念,文化被不同的学科从不同侧面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定义。最早把这一概念引入近代科学的是19世纪人类学家泰勒(E·Ty1or),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人类社会中获得的一切知识、信仰、道德、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我国学者刘承华在《文化与人格》一书中提出,文化的内涵就是文化成果和文化模式两个层面的有机统一。前者包括一切由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是广义的文化定义;后者则指在不同文化成果中所包含的相似结构,是狭义的文化定义。

(一)

中国文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是在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族为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的甚至已深入到集体无意识层面。概括起来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为: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注重整体和谐、秩序。

受《易经》哲学的影响,中国人对自然是欣赏的,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即追求“天人合一”

、神与物游的境界。这种对自然的态度,使得中国人随遇而安,倾向于顺其自然。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重视社会稳定,政治价

值优先,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中国人崇尚集体荣誉、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谦虚谨慎,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义务,强调集体的力量;强调对国家和集体的无私奉献精神,肯定对国家和社会的报恩或献身意识,肯定上下级的忠诚关系,遵守纪律,官本位,官民一体化,习惯于“人治”,办事讲“关系”。

3.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有着强烈的家族观念,不

突出个人。中国人注重亲情,注重个人奉献,注重个

人的责任,所谓父慈子孝。传统的中国文化还要求人们不偏不倚,恪守中庸之道,所以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更愿意维护现状,保持和谐,这也是中国人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缺乏竞争意识的根源。

4.在对外关系上:中国文化因为受儒家文化与佛

教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中国人平静、淡泊、幽远的民族个性,在对外关系中则更多表现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品格,坚持维护自己民族的独立,反对扩张,追求各国家、各民族和睦相处。

(二)

西方文化的特点

西方文化是西欧、北美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它起源、发展、成熟于欧洲,20世纪扩展到南北美洲、澳洲等广大地区并影响了全世界,属于一种扩张性文化。总体来看,西方文化从其根源分析到其发展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时空分立与天人相分。在西方文化中,宇宙指

的是空间存在,是空间存在的万事万物,并无时间的含义。西方文化强调时空的中断性,中断性表述的是事物的有无状态、物质的秩序排列、社会的横向扩张、人类的生存竞争。所以西方人强调现实的生存竞争,而对继往开来并无多大兴趣。西方文化的时空观是以空间为主导。西方人对空间的追求到了执迷的地步,只是在求证空间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才想到时间;在追求最大效益、赚取金钱时才想到时间。

相对于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二者是对立的关系。人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为了征服自然,首先得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从而导致了其哲学和科学的长足发展。近代西方人在征服自然方面远远超过中国人,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使人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刻。

2.个人主义。西方民族以个人为本位,即以人为

中、西方文化特点及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中国文化是在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族为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环境中形成的。西

方文化起源、发展、成熟于欧洲,20世纪扩展到美洲、澳洲等广大地区并影响了全世界,属于一种扩张性文化。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对比,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并期望能对儿童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父母教养方式

本、以人为中心,注重个体、人格和尊严,强调个人自由、个人权利,通过个人奋斗和竞争来确立自我价值。西方人生哲学在个人主义的旗帜下,主张扩张自己,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张扬自己的个性。只要不违法,不妨碍别人,怎样生活是个人的自由,容不得别人的干涉。

3.基督教精神。在西方,基督教肯定了上帝的绝对和永恒的存在。基督教追求人人自由平等的观念,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自己信仰的主宰,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上帝面前,人人施展才华,竞争、进取、冒险、开拓,取得成绩后才能成为上帝的选民;它所关注的是人如何超越这个到处充满罪恶的现实世界,最后得到上帝的拯救,获得永恒的生命。这种思想是中国宗教文化精神中看不到的。

4.崇尚理性。所谓理性就是对整体性的一种反省,重新把握的一种自觉。理性是自然发生的,只是各自的程度和方向不一样。中国人的理性趋于具体化,西方人趋于抽象化。中西方不同之处在于:西方很早就把理性当作内在自主的活动,所以理性包含着一个辩证的过程,其自身的发展受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大。西方科学的发展就证明了西方文化在崇尚理性的前提下方法意识的不断突破。

5.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以非理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哲学、社会、文化思潮,似乎无法从精神之外的绝对抽象物如上帝、国家等获得人生意义。在这种条件下,现代主义文化以背逆理性传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实际上是对多种派别或倾向的总称。它们以鲜明的“反传统”性质标新立异,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在人类的心灵领域、情感世界以及潜在意识层面,展开对人的研究,破解围绕人性的无穷神秘,而开辟出用武之地。二战之后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知识领域的空前扩张,强有力地影响、规范、改变着人类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而科学成就剥去了一切事物的神圣性和神秘性。于是产生了以破坏、颠覆、解构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诚然否定传统、离经叛道,然而却并没有放弃价值或者意义,甚至传统与个人才能之类仍为之倍加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这是因为它尚有试图建立新的规则模式的主体意识。与此相比,后现代主义则追求消解意义、价值、深度,走向平面化便是追求;后现代主义非但不承认古老的“旧”传统,而且也鄙弃现代主义的“新”规范,尽管很大程度上它从后者脱胎而来。

二、中、西方文化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文化倾向作为个体的生存背景,从生命的早期就影响着个体的发展。这些影响主要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来完成的。我们认为,中、西方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角色认识不同

中国的家长很少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个独立的人。在内心深处,他们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财产、所有物,孩子是依附于自己的,认为只有在自己的照顾管制下,孩子才能成长成人。大多数家长扮演着控制安排子女命运的角色,显然这种亲子关系是不平等的。而美国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把他们看成是个自由独立的个人,把他们摆在与自己平等对话的位置,注重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凡事都尊重子女的意见和需要,在孩子自然成长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家长角色认知的不同根源于文化的不同。中国自古就有“父道尊严,慈母必恭”的家训,注重家长权威,尊卑等级。而美国是自独立战争后建立的国家,摒弃了原宗主国英国的等级森严的封建传统,把重点放在了个人,重平等,崇尚自由,个人主义得到强化。反映到家庭中就是家庭教育气氛比较民主,尊重人格的自由发展。

(二)家庭教育侧重点不同

中国的家庭教育已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偏重智力的开发与投资,忽视生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生活上父母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只让孩子一心一意捧书本,甚至不让孩子做点家务。美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很关心,但并不像中国家长那么重视。他们认为读书学习更多的是学校和教师的事。在家庭中,则更强调生活独立能力的培养。有研究表明,美国儿童平均每天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为1.2小时,我国儿童仅为11.32分钟。

我国重读书的家教观念根深蒂固地植根于漫长的封建科举制度及其思想中,直到今天,这种观念仍然在束缚人们的思维。加上人口众多造成的激烈竞争,急功近利的风气、等级观念加剧,家庭教育日益浓缩为应试教育。而美国是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个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同

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可用压制、保守来形容。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是“不许”、“不行”,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约束自己,服从集体的需要和要求。美国家长多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说得最多的是“try”“go”。鼓励孩子从小学会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放手让他们独立做自己能做的事。注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会坦率地表达自己。因此,中国的儿童一般保守、内向、依赖,美国的儿童多进取、外向、自主。

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追求“天人合一”“天德合一”,培养人的群体意识和整体人格,强调服从集体,注重言行的规范化和自我控制,反对独立意识和锐意进取,强调从儿童开始,用诱导和压制的手法迫使儿童循规蹈矩,顺从听话。至今中国家长在评价孩子时,听话、稳重仍是一大优点。美国文化中,强调以人为本,发挥个人潜能和创造性,民主、自由、人权理念的人本主义思潮渗透于美国各个角落,依靠个人力量

教育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