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
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实施新课程提高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位于前沿阵地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采取积极的态度,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认真实践,让我深切感受到只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尝试是不够的,要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修养,这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做学习的典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努力成为有才智的人才,同时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所以,教师需要博学多才,一专多能。
教师要想得心应手地传道、授业、解惑,不但要有广博的学识,而且要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要求的拓展性知识,即专业知识以外诸多学科的知识。
因此,我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其它学科知识的补充,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的营养,充分了解各学科发展前沿,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其次:教师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建立在优化知识结构和丰富教育教学实践之上的,是多方面能力组合形成的外显性素质。
教师良好的教育技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
未来的教师不再只是机械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学生学习活动、家庭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传递知识,不再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教育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索者。
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面对新的教学主体,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使学生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在吸收前人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技能,使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综合,善于联系,善于思考,继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师素质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师素质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中学教育面临了巨大的变革,这也使得中学教师的素质成为关键。
因为良好的教师素质能够保证教育的高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以,新课改下中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知识素质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等综合知识。
通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才能运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授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是中学教师培养学生成功的重要基础。
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刻地理解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理念,推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依据不同学生的教育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高素质。
三、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育质量保证的一道重要门槛。
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职业标准,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教师需具备高尚的师德、优秀的道德修养和受人尊重的学识。
通过正确的言词和行为引导学生,开展严谨的课程、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要求学生向自己要求并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创新实践素质在新课改下,教育师不能浅尝辄止,只教传统教学内容,要注重探究新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走创新道路,大胆创新,勇敢尝试,通过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变革。
教育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总之,新课改下中学教师的素质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通过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教育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创新实践素质,才能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以及推动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提升途径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提升途径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向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
与历次课程改革不同,新课改不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改革,而且在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
一、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1、新课改要求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学历水平,以胜任教师职务,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大学以上的文化学历应当成为基本的学历要求。
事实上,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的充实提供了条件。
师范教育的发展直接加强了我国的教师队伍。
教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行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当今社会,教师的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目标完全可以达到。
2、新课改要求教师向综合化发展。
即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角色定位,变过去单一的角色为多重角色。
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专业和学科,从事某一种课程的教学,而对其他的学科和专业不闻不问。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师角色不同。
高等教育的教师强调专业性,基础教育则强调综合性、全面性。
因为二者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
新课改对教师的综合性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而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
教师必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数学教师应当知道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语文教师要了解历史、地理、政治方面的知识。
3、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知识更新和知识扩展的能力。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知识生产能力很强。
因此,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扩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能够获得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能够发现和运用科学原理,能够提出探索性问题,并能够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演绎,构造新知识和新观念。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心得体会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思想品德学科是注重对学生教化,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净化学生心灵的- -门课程。
作为-名品德课的教师,首先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感兴趣,紆去奉献,才会对教育事业有贡献。
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并不能树立良师的形象,反而加大了沟通的难度。
-名好的教师脸上要有笑容,心中要有关怀,口中要有文明,眼里要有创新,工作定会十分投入,这样的教师才能更新社会,推动国家的发展。
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现代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都揭示了教学过程是动态的生成过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这个动态过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调配者。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紧跟课改的节奏,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需要。
所以,教师不但要有现代的人才观,还要有新型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
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育形式,处理好新旧教学形戒,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和师生关系, 构建动态实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
三、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面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知识经济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 不断地学习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有的素养, -名好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所以,教师应既是专家,又是杂家。
教师不仅要讲清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自身要学会生活,进而教会学生生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作为-名品德教师更要学会生活,这样才能在品德教学中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通过品德课的学习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
所以,会生活的品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品德课程的育人功能。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师素质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师素质的培养【摘要】新课改对中学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强调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
为此,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强化教师教育培训,注重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课改下中学教师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教育需求,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教师、素质培养、师德师风、专业水平、教育培训、团队建设、综合素质、学生发展、教育需求1. 引言1.1 新课改对中学教师素质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教育需求,因此中学教师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新课改要求中学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环境。
中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操,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中学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跨学科教学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
新课改下中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传统教育的素质,还需要具备全新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之一。
1.2 中学教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中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只有具备优秀的教师素质,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中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优秀的教师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能够在言传身教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师榜样的力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教师素质的提升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复习提纲一、教师发展综述(一)教师发展的意义1.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2.教师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3.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的源泉(二)新时期的教师角色定位1.国际比较视野中的教师角色⑴教师社会角色;⑵教师的学校角色;⑶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⑷教师的自我职业角色。
2.我国的教师角色⑴我国传统教师角色:蜡烛论、工程师论、园丁论、一桶水论。
⑵我国新时期的教师角色:①教师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②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③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④教师是因材施教者;⑤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和成人学习者;⑥教师是反思者和研究者;⑦教师是合作者。
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⑴新课程的基本理念①课程目标观的创新:知识、智力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课程内容观的创新:繁、难、偏、旧→发展性、现实性、2.对待同事的道德:培植合作精神3.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⑴关爱学生;⑵平等(对待学生);⑶生命意识。
4.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1.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⑴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教师自身职业认同之间存在矛盾;⑵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大量存在;⑶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师内部分歧之间存在矛盾;⑷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矛盾。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新课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评价等多方面的变化来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发展。
以下我们仅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权威观念的变化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变化为例,来说明教师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1)重新理解“教师权威”①传统“教师权威”的变化我国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具有很高的威望。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培训总结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培训工作总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变革,不断地孕育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教师一方面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课程给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提供的各种机遇,推动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为此,教师需要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不断地寻求专业发展机会,探索专业发展的路径,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不断地完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素养。
基于此,本书力图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高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重新加以审视,提出了新形势下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方向。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任何教育改革方案的贯彻实施最终都不许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我校除了学校组织统一学习外,还坚持让全体教师自己加强学习,加强反思,加强合作,加强交流,让一个人的经验变成更多人的经验,一个人的财富变成更多人的财富。
我们的月工作汇报。
问题交流以及学期末的经验交流给各位老师很大的帮助,他们可以在做中学,也可以在学中做,使得教育教学水平一直保持着新鲜的活力,获得了领导、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制定方案,及时培训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真正的发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性作用。
除了特制了培训方案外,根据教学的实际及实际,我们还随机向各位教师推荐相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或者经验,让教师学有所依,做有所靠,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确定对象,严格要求教师职业具有极大的幸福价值,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我们的培训是严格的,我们的要求也是严格的,我们的对象全体教职工,最终要做到让全体人员都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并要求每个教师都要与时俱进。
浅谈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
浅谈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必备素质,这实际上是教育理念、教师态度转变的问题,有道是:“成在观念,败在观念。
”新课程改革是要我们从思想、理论、目标、教材教法、教学评价上作一次大胆而有力的扬弃、继承、发展、完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达到这一目的,必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努力在思想道德、文化技术、教研教改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说明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重任”,而育人成功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正确的思想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思想教育,这都要求教师自己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
学生的思想具有可变性、反复性、可塑性的特点,对此,教师必须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政治理论,结合国内国际的时政要闻和生活中学生较熟悉的人和事,耐心扎实地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科书不仅是供教师教的,还是供学生学的,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颖性,其中不乏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资源。
有鉴于此,教师要立足于新教材并深入研究,充分开发,挖掘其中丰富的德育资源,实现科学有效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升华。
所以,教师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站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前沿,领略到无限的教育“胜景”。
2.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先导,是现代化之本,是强国兴邦之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教师要立足于岗位,敬业奉献,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平等,唯有如此,方能实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为将师德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必须真抓实干,切实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素质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素质的培养一般说来,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的今天,起码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质:即业务知识、职业道德和教育艺术。
关于这三方面素质的培养,我个人体会如下:一、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和才能,做到“学高为师”。
首先、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教学所必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的学科。
常言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师之桶水满,才能保证生之杯水盈。
因此,教师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知识要比这宽广得多。
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教师知识渊博,对教材的理解就深入,就能从中提取精华传授给学生,并能运用自如,进行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教学。
其次、教师更要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和文学修养,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做到博学多才。
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为“老师什么都知道”。
对此,如果教师的知识只限于本学科本专业,而对其它知识则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又怎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又怎敢担保不会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得瞠目结舌、面红耳赤,从而降低自己的威信,影响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呢?教师要多才多艺,文艺、体育、书画、科技、劳动样样都会点,或有所专长,就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再次、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开拓和更新知识。
有些教师认为自己学历已达标,无需再学习、再深造,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
再深的知识,若不加强学习,也会枯竭。
“水活则鱼肥”,我们要善于变死水为活水,不断向自己的知识之池注入新内容、补充新养料。
学习、学习、再学习,充实、充实、再充实,应该是教师的座右铭。
学习和更新知识的途径可以有几种,或者从生活和教学中吸收知识;或者有计划地脱产进修;或者边工作边自学,完成高层次学历深造;或者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一、背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标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高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育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教育教学实践素养、教育教学管理素养等多个方面。
这些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1. 学科素养。
高中教师需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和综合应用能力,才能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学科的新发展和变化,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 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高中教师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理论的知识和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要了解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关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
3. 教育教学实践素养。
高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育教学管理素养。
高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包括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专业发展途径分析为了提升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来进行培训和提高。
1. 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
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交流讲座,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研修,以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
2.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高中教育的核心环节,通过教师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教师可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技巧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 个人发展计划。
每位高中教师都应该制定属于自己的个人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2.对待同事的道德:培植合作精神3.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⑴关爱学生;⑵平等(对待学生);⑶生命意识。
4.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1.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⑴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教师自身职业认同之间存在矛盾;⑵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大量存在;⑶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师内部分歧之间存在矛盾;⑷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矛盾。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新课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评价等多方面的变化来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发展。
以下我们仅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权威观念的变化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变化为例,来说明教师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1)重新理解“教师权威”①传统“教师权威”的变化我国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具有很高的威望。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权威者角色将有所变化。
新课程中的教学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
对教师地位的这种定位,一方面说明了教师的已经不是发号施令者了,也不是外在的专制者了,另一方面,教师的作用也没有被抛弃。
②新课程呼唤教师的“理性权威”当前不少人喊出了教师“权威消亡”的口号,这是错误的。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呼唤新的教师权威观——一种理性的权威。
教师在行使职权时,以教学法和教学技能方面专家的身份教会学生学习,以博大的胸怀感染学生情操,学生为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责任心所折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靠强迫、压制学生来达到教育目的。
(2)以专业化的情感关注学生新课程为教师开辟了新的课堂专业生活,教师也将开始对学生实行新的关注。
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新课程吸收了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了多元的课程结构和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将改变过去单一的学生智力观。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师素质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师素质的培养随着国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新课程改革不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同时也对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想适应这一要求,中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采取有效的培养方式,以为新课改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
新课改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更加系统化和多元化,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如参加学科研讨会、听取学科专家的讲座等,以提高自身学科素养。
此外,教师还需加强课程的研发与设计,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以满足新课实施的需要。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新课改提出了“启发式教学”、“问答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对于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反思教学实践,不断自我反省,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与同行进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再次,要提高教师的科技应用能力。
新课改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高科技手段,这就要求中学教师掌握一定的科技应用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电脑操作技能、使用多媒体教材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应用能力,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
最后,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对学生起到榜样和引领作用,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如,人文素养、道德素质、教育理念、管理能力等。
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心理调节与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同时,教师还应该建立科学化的课堂管理体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学教师只有在学科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科技应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培养与提升,才能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足够的支撑。
希望未来中学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读书笔记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读书笔记近期,我读了《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这本书,感受很深。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不再是一个成熟个体,而是一个有待发展的个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持续成长,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蕴涵着许多全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继续学习各方面的理论(包括指导自己走向专业发展的专业化理论,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各种新理论,等等,)走向教学成熟。
”离开专业理论的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便失去了支撑。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个人尊严。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正由支配作用向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方向转变,师生关系成为平等的、民主的、伙伴的关系。
这一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使教师的道德情意发展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
正如《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中所指出的:“无论是教师的入门培训还是在职培训,其主要使命之一是在教师身上发展社会期待于他们的伦理的、智力的情感的品质,以使他们日后能在他们学生身上培养同样的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历来是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化的首要问题和核心内容,教师应当形成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与提升能力,以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来促进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因此,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应被弱化和淡化,而应该不断地得到强化。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学习了《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这本书。
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反复思考。
我的体会是新课程使教师不仅仅承担着教授课本的传统责任,而是通过新课程得到了解放,教师成了课程的开发者。
我们教师可以扮演更为活跃的角色,我们可以通过师生密切的互动共同推进课程的发展与完成。
书中所列举的讲述法,讨论法和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直接教育法和个别化教育法等等,是新课程教学中实用有效的方法论,是使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复习提纲一、教师发展综述(一)教师发展的意义1.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2.教师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3.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的源泉(二)新时期的教师角色定位1.国际比较视野中的教师角色⑴教师社会角色;⑵教师的学校角色;⑶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⑷教师的自我职业角色。
2.我国的教师角色⑴我国传统教师角色:蜡烛论、工程师论、园丁论、一桶水论。
⑵我国新时期的教师角色:①教师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②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③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④教师是因材施教者;⑤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和成人学习者;⑥教师是反思者和研究者;⑦教师是合作者。
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⑴新课程的基本理念①课程目标观的创新:知识、智力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课程内容观的创新:繁、难、偏、旧→发展性、现实性、的专门职业。
⑵专业的标准①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②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③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④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⑤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⑥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
⑶“教师专业化”的涵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一个过程。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内容⑴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⑵关注教师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⑶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⑷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⑸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⑹关注教师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素质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素质新课程标准与教师素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其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已经制定出了新的课程标准。
考虑到我国中学教育的积弊之深,我们有理由认为新课标在落实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其中一部分阻力会来自一线的教师。
新的标准有其明显区别于旧课标的特点,所以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素质要求,教师具备新素质的过程将与新课标的实现过程是同步的,而教师具备新素质的程度将直接影响新课标的落实水平,甚至可能形成阻力。
如此以来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就成为了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的几个特点1.强调中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渠道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在新的课程标准当中,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关怀,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具体体现为教学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情感因素,以及对个体的关注。
2.课程的灵活多样性。
在过去的课程标准中,课程设置及内容是一致的,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统一的,而新的课程标准则变整齐划一为灵活多样。
这个灵活多样,包括学科设置的灵活多样性,选修与必修的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深浅的灵活多样性等等。
例如由于有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乡土教材的使用,全国各个地区、甚至同一地区各个学校所授科目及课程内容之间都会有很大差异。
3、新课程标准在给学生更多发展自由的同时,也给教师更大的选择空间。
教师不再只能根据一个标准来开展教学,要求并评价学生,可以根据当地具体实际、学校实际、学生自己的实际设计教学内容,灵活掌握教学进度,并确立自己的评价标准等,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4.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要求。
传统课程标准没有刻意强调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但是更多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倾向于传统的讲述式的教学方式,在以前的教学改革中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所改变,但其本质没有变化,仍是以教师讲述为主,只不过或多或少地考虑学生的反应;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科的探究性学习,这要求高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能适当地加以指导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读后感
7月13日,辛店办中心小学暑期校本培训结束了。
这次培训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了《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
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变革,不断地孕育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教师一方面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课程给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提供的各种机遇,推动自身专业素质发展。
为此,教师需要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不断地寻求专业发展机会,探索专业发展的路径,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不断地完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素养。
为落实2006年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10月13日莘县路小学组织全体教师利用校本培训时间,进行了《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的培训辅导。
负责培训的领导带领教师们对重点章节进行了解读:从教师的发展到新时期的教师角色定位,从教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到教师的能力发展,从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剖析到学校生活中的事例意义说开去……
通过培训,老师们深刻领悟到教育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作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新课程同成长。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知识层次的需求,那终身教育杜宇提高教师素质很重要。
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
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
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
彼得·圣吉博士:“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单位而言,要由传统教育中重视人的“受教育权”向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变,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
“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
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从“做事”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一个人按常规办事总是容易的,要尝试一个新的途径就要困难得多。
同样,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应归因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做人”的角度看: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有一个著名的命题:“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
我们也许同样可以说,人生中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自我。
每一个自我都由于其独特的个性而在与别人的相互区别中存在,并以自己的个性影响他人和社会,从而体现自己人生的独特价值。
而从哲学的角度,我们却可以舍弃这其中的个性,抽取其共性的东西进行思考,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他愿意承受这样一个创造的过程,进行终身的修炼,最终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他的学生。
综上,一个现时代的“引导型”教师,无论是做人——以其良好的修养引导学生,还是做事——以其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都需要自身连续不断的学习和修炼,原因只有一个——进行终身教育者必先成为终身学习者。
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如何当教师,这是个人人思索的问题,通过多听课、多思索,以及对《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的阅读与反思,我有很多感悟:
一、努力探究,勤于实践,做科研型教师、做专家型教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每位教师都要自己琢磨、探索、实践,努力找到一条适合自己风格的教学路子,并不断拓展、提升。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不媚俗从众;形式要有,但要实在、实用、有实效,不要搞成形式主义。
二、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新课改的实施,预示着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我们要及时跟踪教育理论的最新变化,认真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成为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能胜任高科技条件下教学工作的高素质教学人员。
如对苏霍姆林斯基、布卢姆、布鲁那、马斯洛、加德纳等的现代教育理论都要略知一二,对目标教学、发现教学、掌握教学、非指导性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要知其概要,并掌握其一种,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提高教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三、爱自己的学生,爱是尊重、是聆听、是体恤和无私的关怀,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要格外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聆听他们的诉说,体谅他们的困难,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四、要学会思考。
思考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知道那些是适合实际可以应用的理论,而不是照抄搬造成失误。
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记取下来,积累起来,坚持几年、几十年,必大受裨益。
总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在三尺讲台上做出事业,做一名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师,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我们还要不断的思索、探讨、改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