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教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第2课,是探讨课。

本课是继同底数幂乘法的又一种幂运算。从数的相应运算入手,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式”的运算性质。使原有知识得到扩充,自然地引入到整式运算,为整式运算打下基础和提供依据。这节课无论从其内容还是从所处地位都十分重要的,是后继学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桥梁,本课属于中等难度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理解数与代数运算的知识,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数学思想的过程,观察、实验、归纳的方法,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观念。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包含: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等方面。

本课教学可以采取推导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等方法开展教学。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13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具有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实践,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的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已经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等方法,能够通过探究推导出积的乘方的法则,学会发现问题的规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的方法、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的能力、理解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观念的提升。

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2.课堂中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法则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积的乘方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逆用。

教学方法

教法

推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学法

推导分析法,探究归纳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课件、多媒体;

2.收集、整理积的乘方的类型;

3.搜索、编辑本课中利于的素材(图片、视频、音频等);

4.批阅学生预习内容,总结共性问题,确定准确结论,重点查阅小组负责人的预习成果;

5.制作多媒体课件,有效衔接各教学环节;

学生准备

1.三角板,练习本;

2.阅读教材,找出关键内容,提出不解问题,完成导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时间2分钟)

教师:时代中学准备将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花坛,扩大成边长为2a米的正方形花坛.扩大后新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新花坛边长为2a米,所以新花坛的面积为(2a)2=2a·2a=2×2·(a·a)=4a2(平方米)教师板书课题: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注意和思维进入课程。新花坛面积的公式特点,对课程积的乘方内容具体,呈现作用明显,便于引导学生进入相关问题的思考。

课堂记录

二、衔接起步(时间3分钟)

1.你会计算(ab)2,(ab)3和(ab)4吗?

教师:运用乘方运算推导

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ab)2=(ab)·(ab)=(a·a)·(b·b)=a2b2

(ab)3=(ab)·(ab)·(ab)=(a·a·a)·(b·b·b)=a3b3

(ab)4=(ab)·(ab)·(ab)·(ab)=(a·a·a·a)·(b·b·b·b)=a4b4

设计意图

通过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同时由问题引入积的乘方运算,为后续的找规律作好铺垫。

三、活动探究(时间20分钟)

1.(ab)m=a m·b m的证明

教师:在推导中,说明每一步(变形)的依据:

学生:运用乘方的意义推导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ab)m = ab·ab·……·ab(乘方的意义)

=(a·a·……·a) (b·b·……·b)(乘法运算律)

=a m·b m (乘方的意义)

例1、计算:(ax)5

解:(ax)5=a5x5

例2、计算:(-2xy)3

解:(-2xy)3= (-2)3·x3·y3=-8x3y3

设计意图

通过几个有层次的探究活动,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使学生获得成功。

四、归纳概括(时间4分钟)

1.用等式或语言表示规律

教师:观察以上等式,你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等式或语言表示这个规律吗?

学生:分组讨论,达到共识后让学生回答。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ab)m=a m·b m(m为正整数)

法则: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是否也具有上面的性质?怎样用公式表示?

(abc)n=a n·b n·c n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积的乘方的性质。

五、运用巩固(时间6分钟)

1.计算:

(1)(3x)2

(2)(-2b)5

(3)(-2xy)4 (4)(3a2)n

2.填空:

(1)8 =2x,则x= ;

(2)8×4=2x,则x= ;

(3)3×27×9=3x,则x= 。

3.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1)(-3x)3=-27x3

(2)(-2x)3=-2x3

(3)(ab)4=a4b4

(4)(-xyz)2=-x2 y2 z2

教师:引导学生用积的乘方的性质进行计算。

学生:计算过程中注意符号问题。

设计意图

一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性质,引导学生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来辨析性质的特点。二是为了检验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及熟练程度,培养举一反三的数学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