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溶洞处理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铁路隧道溶洞处理技术

【摘要】:溶洞为岩溶洞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岩溶对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是结构物部分及全部悬空,大大降低隧道使用的可靠度;季节性的岩溶洞穴涌水,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因此,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溶洞处理方案对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地段极为重要。论文根据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松树排隧道溶洞分布的具体情况,介绍了此溶洞处理方法,以期对溶洞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铁路隧道溶洞处理

中图分类号:f5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隧道工程概况:

松树排隧道为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单洞双线隧道,进口位于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峡山村北端,出口位于连山村东侧,进口里程为dk102+610,出口里程为dk103+545,全长935m,设计行车速度为350km/h,。本隧道进口至dk103+138.799位于直线上,

dk103+738.799至出口位于曲线上,全隧为11.5‰的单面下坡。该隧道处于构造剥蚀溶蚀低山丘陵地貌,地表植被发育,基岩裸露,隧道以泥质砂岩为主,深灰色,弱风化,泥质砂状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层产状280°∠55°,最高海拔高程为233.33m,最高点里程为dk103+91,最大埋深为71.12m。本隧道地下水类型

齐全,主要以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分布于灰岩、泥灰岩地层中,岩体较破碎,溶蚀中等发育,地表可见溶沟溶槽,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以岩溶水为主,富水性较好。

1、溶洞的概况

该隧道出口段施工dk103+480,dk103+475时,掌子面围岩ⅳ级,处于岩溶、地下水区段,岩性为灰岩,灰~深灰色,节理碎石状压碎结构。发育,岩体破碎,含少量泥灰岩。上半断面发育有一个溶洞,洞内充填块石、碎石夹黏土随爆破开挖自溶洞洞口涌出,涌出量于150m3,洞径约5米,块石直径为0.4~3.5m,最大块经3.5m,含泥量约占70%;有少量的浑浊的岩溶水沿洞壁流出。经在掌子面布设5个超前加深探孔探明,前方溶洞无水,充填物主要为块石、碎石及黏土等,判断为充填型溶洞。

2、隧道溶洞处理方案

2.1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2.1.1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与运营安全,围岩累计变形量不大于10cm,防渗漏水等级为i级。

2.1.2可操作性强。要充分考虑现场机械装备状况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并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

2.1.3灵活性好。根据断面形状和尺寸,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方案,而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一旦一种方案不能实时或实时效果差时,能较好地转换为替代方案。

2.1.4具有可连续性。需兼顾溶洞段前后的施工方案的不同,能

顺利地进行施工工艺、工序的转换。

2.1.5经济性强。即在保证安全、质量并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的投入最节约。

2.2处理施工方案

首先保留并加固坍塌体,防止坍方扩大,然后施做套拱和超前大管棚,保证正洞开挖施工安全;管棚施做完成后挖除坍塌体,进入隧道正常开挖、支护工序,并对隧道基底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增强隧底承载力;溶洞段通过后,进行拱部坍腔回填处理处理顺序为:封闭掌子面→施作套拱→施作超前大管棚→挖除坍塌体→洞身开挖、支护→边墙及基底加固处理→坍塌溶腔回填处理。

3溶洞处理关键施工技术

3.1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在未探明前方地质情况之前,为防止前方出现涌水突泥情况发生,首先保留并加固坍塌体,依靠坍塌体的支撑掌子面,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立即对掌子面进行封闭处理。采用喷射c20钢纤维混凝土封闭坍塌体表面,厚度为30cm,掌子面前方自溶腔内涌出块石、碎石夹黏土等充填物稳定掌子面作用,坍体暂不挖除。

3.2施作套拱和超前大管棚

为保证施工安全,拱部采用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并注浆加固溶洞填充物,从而形成复合稳定的固结体,使周围地层的力学性质得到改变,稳定性能加强;管棚尾端设钢格栅混凝土套拱,前端打入

稳定岩层,形成有效的“棚护”作用。

首先在dk103+480位置施作导向墙。导向墙长3m,厚80cm,采用两榀格栅钢架定位,并起到增强刚度的作用。在钢拱架上焊接37根1m长φ127的无缝钢管作为导向管,间距及外插角同大管棚,完成后浇注c25模筑混凝土。大管棚共37根,每根长20m,外插角为5°,大管棚环向间距为0.3m,注浆材料采用1:1的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8~1.0mpa

管棚钢管采用φ108无缝钢管,节长3m和6m两种,第一根钢管加工呈锥形,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cm,必须使用标准地质丝扣)。同一横断面内接头数量不超过50%,相邻钢管的接头相错量不小于1m,机械顶进。钢管前部四周钻注浆孔,孔径15mm,孔间距15~20cm,呈梅花型布置,钢管尾部留1.5m的止浆段不钻孔。

3.3洞身开挖及支护

注浆完成后洞身采用微台阶法开挖,台阶长3~5m,开挖后立即施做初期支护结构,并采用喷射混凝土立即封闭掌子面。初期支护采用加强支护参数。参数如下:全环设i20工字钢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6m,拱墙增设φ42小导管注浆加固溶洞充填物,每根长l=4m,间距为1m(纵向)×0.8m(环向),c25早强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5cm,φ8钢筋网网格20×20cm。溶洞处理段围岩大部分为溶洞充填物,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对于石质围岩部分则采用松动爆破开挖,以尽量减小对溶洞充填物的扰动,避免引发二次坍塌。

3.4边墙及基底加固处理

对隧道顶部进行注浆预加固处理仅保证隧道拱部开挖安全,边墙及基底围岩力学性能得不到改善,并且曾受到过扰动,极有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另外,即使开挖安全通过溶洞段,也会因溶洞段与溶洞前后隧底岩性不同,使后期隧道衬砌结构沉降不均,从而造成衬砌严重开裂,甚至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必须对边墙及基底进行加固处理。

3..

4.1边墙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溶洞充填物。小导管每根长l=4.5m,间距@=0.4m(环向)×2.4m(纵向),外插角α=25°,浆液采用1:1水泥单浆液,采用劈裂注浆方式,注浆压力为2.0mpa。

3.4.2基底采用φ75钢管桩对隧底围岩注浆加固,加固范围为仰拱开挖轮廓线以下5m。钢管桩间距为1.0m,梅花形布置。钢管桩采用φ75mm、δ=6mm的无缝钢管加工制作,每根长l=5.5m,尾端50cm伸入仰拱支护结构内,同时为增强结构的纵向刚度,钢管桩尾端之间采用i16工字钢连接,以增强整体受力性能。浆液采用1:1水泥单浆液,亦采用劈裂注浆方式,注浆压力2.0mpa。

3.5拱部坍塌溶腔回填处理

为确保隧道衬砌结构安全,保证运营安全,需对拱部坍塌的溶腔进行回填处理。在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及溶洞状态,并结合隧道结构特点,采用c30泵送混凝土回填。为减小流塑态的泵送混凝土对支护结构的冲击力和侧压力,回填应对称、分次、分层施工完成,隧道支护结构两侧混凝土面每次施工高差不得超过0.5m,层厚不大于30cm,每次泵送混凝土厚度不得超过2m,且方量不超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