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礼貌原则.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1.言而有信言而有信是语用学中的一项重要礼貌原则。
它意味着我们在交流中应保持诚信和可靠性。
言而有信要求我们遵守承诺,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言辞,并尽可能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关系,维护和增进彼此的信任。
2.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另一个重要的礼貌原则。
在交流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对方的观点、意见和感受。
尊重他人意味着我们要听取对方的意见,不轻易批评或贬低他人的观点,并尽量避免使用冒犯性或侮辱性的语言。
尊重他人不仅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还能增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3.温和而友好在语用学中,温和而友好是礼貌的表现之一、我们在交流中应该使用温和而友好的语言,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温和而友好的语言能够给人留下积极的印象,并使交流更加融洽和有效。
与此同时,温和而友好的语言能够缓解紧张和冲突,促进合作与理解。
4.倾听和回应在交流中,倾听和回应是非常重要的礼貌原则。
倾听意味着我们应该给对方足够的注意力和关注,不打断对方的发言,不中途中断或转移话题。
回应则是指我们对对方的发言做出积极的反馈,表达理解、认同或回答问题。
倾听和回应能够表明我们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提高交流的效果和质量。
5.避免偏见和歧视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还包括避免偏见和歧视。
在交流中,我们应该摒弃对他人的有偏见或歧视,并尽量避免以国家、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因素为基础的歧视性言语。
避免偏见和歧视能够维护公平和尊严,促进平等和友好的交流环境。
6.真诚和坦率真诚和坦率是礼貌中的重要元素。
在交流中,我们应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隐瞒或伪装自己的真实意图。
同时,我们也要对他人的真诚和坦率做出回应,不以欺骗或虚伪的方式回应对方。
真诚和坦率能够增进交流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助于建立真实而深入的沟通关系。
7.尊重个人空间在交流中,尊重个人空间也是一项重要的礼貌原则。
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私人领域和边界,不过于侵犯或侵害对方的个人空间。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是指在交际中如何用语和表达来维护人际关系,使交流更加和谐和友好。
礼貌原则可以通过语言的使用方式、表达的态度、用词的选择等多种方式体现出来。
本文将从使用适当的称呼、关注他人的感受、敬重他人的观点、提供帮助和控制情绪等方面来思考礼貌原则在语用学中的重要性。
适当的称呼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一。
在交际过程中,使用适当的称呼可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
在与长辈、上级、教师等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流时,可以使用“先生”、“女士”、职位的名称等,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而与亲友、同龄人等地位相当的人交流时,可以使用更加亲密的称呼,如“朋友”、“同事”等。
适当的称呼可以使交流双方感到被重视和尊重,进而建立更加友好和融洽的关系。
关注他人的感受是表现礼貌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并对其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以使用委婉的语气和措辞,以避免给对方造成压力。
在表达意见和批评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方式和语气,避免冒犯对方的感情。
关注他人的感受可以建立起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从而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
敬重他人的观点是体现礼貌的重要一环。
在交际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从而建立起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
即使我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应该使用合适的语气和方式予以反驳,而不是嘲笑、贬低或忽视对方的观点。
尊重他人的观点可以使对方感到被重视和肯定,促进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共识的形成。
提供帮助是在交际中表现礼貌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我们看到他人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主动伸出援手,提供相应的帮助。
当一位老人需要过马路时,我们可以主动帮助他们搀扶过马路;当一位同学遇到学习困难时,我们可以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
提供帮助不仅能够使他人感到温暖和关心,还能够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控制情绪在交际中也是体现礼貌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我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负面情绪时,我们应该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对他人发泄情绪或产生积极的影响。
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语言交流的方式、目的和影响。
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交际双方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尊重和友好。
礼貌原则在日常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误解。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探讨其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和具体运用。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中,为了尊重对方或者表达友好,采用的一种语言准则。
这种准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上,包括对于客气用语的运用、避免直接表达负面情感、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感受等。
礼貌原则是建立在对他人尊重的基础上的,它要求我们在交际中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同时注意平衡自己的表达和对方的感受。
在日常交际中,礼貌原则的运用非常重要。
一个人如果懂得在语言交际中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感受,那么他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如果一个人缺乏礼貌,只顾自己的表达,而不考虑对方的感受,那么他很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
礼貌原则在日常交际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语用学中,使用礼貌原则也需要有具体的技巧和策略。
我们需要尽量避免直接表达负面情感,而是采用更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当我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时,我们可以用“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我认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直接说“你错了”。
这样的表达方式既能够尊重对方的意见,又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起到了礼貌的作用。
我们需要在交际中注意使用客气用语,比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这些客气用语能够表达我们的礼貌和尊重,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在交际中使用粗鲁的语言或者伤人的话语,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尽量避免造成伤害。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礼貌准则和习惯,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礼貌原则的运用。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随着现代社会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职场和公共场合中,礼貌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语用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遵循社交礼仪规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礼貌原则,并分析礼貌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规范。
这些规范既包括言语方面的表现,也包括行为方面的表现。
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是指在交流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规范,这些规范可以使交际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尽可能避免损害他人的利益和感情。
在口语交流时,人们常常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当我们向陌生人问路时,我们通常会使用礼貌语,如“请问,这里有没有…?”;而当我们和熟人交谈时,我们可能会采用更随便的方式,如“你知道…吗?”。
礼貌原则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是“面子”。
在人际交往中,面子是指自己或他人在社交场合中的自尊心、尊严和荣誉感。
礼貌的表现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有助于维护社交关系的稳定和友好。
比如,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不仅可以提供帮助,同时还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尊重和重视,这样才能维护对方的面子。
礼貌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十分丰富。
比如,在日常交往中,语言表达中的礼貌表现可以包括称呼、语气和措辞等方面。
当我们与长辈、上司、客户等重要人物交流时,我们需要使用尊敬的称呼,并且在措辞和语气上表现得恭敬、严谨。
另外,礼貌还可以表现在我们的行为和举止中,如遵守交通规则、让座等行为,这些行为都可以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
总之,礼貌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遵循礼貌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良好印象,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
不仅如此,礼貌还可以促进团队协作,提升工作效率。
因此,在未来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礼貌原则的研究和掌握,做一个有礼貌、有素养、有情商的人。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关系而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
在语言交际中,礼貌原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方式和语言行为。
本文将围绕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展开探讨,探讨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的影响和作用。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规律,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礼貌原则主要研究人们在交际中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尊重、友好、关心等情感,以及如何避免冲突、伤害对方的情感。
礼貌原则不仅仅是一种符号规则,更是一种涵盖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复杂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在交际中的社会道德和心理规则。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
语言交际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而礼貌原则则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起着引导和规范作用,它影响着人们的语言选择、语用策略和语言行为。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关系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这种选择往往受到礼貌原则的影响。
在正式场合和与长辈交流时,人们通常会使用更加客套和正式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显示尊重和礼貌;而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则更多地使用随意、亲昵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礼貌原则对语言交际的效果产生着直接影响。
在语言交际中,如果没有遵循礼貌原则,很容易导致交际的不顺利和失败。
因为礼貌原则涉及到人们的情感、尊重和关怀等方面,如果在交际中忽视了这些因素,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甚至冲突,从而影响交际的效果。
在跨文化交际中,更是需要考虑礼貌原则的影响,因为不同的文化对于礼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遵循礼貌原则对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和有效达成沟通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礼貌原则还对语言交际的策略产生着重要影响。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我们来看一下礼貌原则的定义。
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中遵循一定的礼貌规范和准则,以便使交际双方能够愉快、和谐地进行交流,并尽可能避免冲突和误解。
礼貌原则是文化和社会习俗的体现,它可以体现在语言的选择、语气的把握、语言行为的方式等方面,是一种为了表达尊重和友善而存在的交际规范。
礼貌原则在语用学中具有不同的类型。
实际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也会有所不同。
但从普遍来看,礼貌原则可以分为正面礼貌和负面礼貌两种类型。
正面礼貌是指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示尊重和友好,如说话时用词婉转、言辞委婉,举止得体等;负面礼貌则是指通过避免直接表述负面信息,从而保持对方面子的一种方式,比如通过转移话题、使用委婉语气等来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
这两种类型的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维护交际的和谐和友善。
在实际运用中,礼貌原则对于交际双方的语言行为和交际策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社交场合中,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遵循礼貌原则可以使双方交流更加愉快、顺利。
比如在提出请求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气,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理解,这有利于对方更愿意接受并积极配合;在表达不同意见或批评时,也可以采取委婉而得体的方式,以减少对方的负面情绪。
礼貌原则也涉及到与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如在交往中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等。
这些都是遵循礼貌原则的表现,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交际的效果。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礼貌原则在语用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遵循礼貌原则有助于提高语言交际的质量,减少语言交流中的冲突和误解,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我们在实际交往中应当重视礼貌原则的遵循和实践,通过恰当的语言和行为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建立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
礼貌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交际环境进行灵活的运用和调整。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习俗,以避免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语言学篇一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
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
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
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
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
但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
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
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
“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对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
如:“Agree,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
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
语用学-礼貌原则PPT课件
CHENLI
7
文学作品中的实际应用
·“与舞场里除了同来的女伴以外的任何别的女人
跳舞都是无法容忍的。”
——达西
在舞会上达西除了和同来的两位女伴跳舞之外拒绝和任何别 的女士跳舞,几乎贬损了全舞场的女士,甚至拒绝好友宾利先生 为他推荐的伊丽莎白小姐,严重违背了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赞 扬准则、慷慨准则以及谦虚准则。
(2)提出新的礼貌原则:促进各方关系,运 用礼貌策略。运用礼貌策略包括积极策略:说适 度谦让、尊重或客气的话,以及消极策略:说适 度中和的话。
CHENLI
6
国内研究
顾曰国基于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的汉语 言文化特征,仿照Leech的礼貌原则和次则,提出 了汉语的礼貌原则。 ①贬己尊人准则——指与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 物时要贬,与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尊; ②称呼准则——用适切的称呼语与对方打招呼; ③文雅准则——所用语言要文雅,显示说话人有 教养; ④求同准则——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诸多方面力求 和谐一致,量满足对方的欲望; ⑤德、言、行准则——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 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伊丽莎白
这是当伊丽莎白知道了威翰的不道德的品性作为并且和自己的妹妹莉迪 亚之间有着不正当的交往行为,在言语中有时有意表现出自己宽宏大量的一 面,并且尽量避免正面上的冲突和冒犯所说的。
虽然伊丽莎白经常被看成是存有“偏见”的交往者,但是她总是给人一 种平等交往的权利和机会,尽量避免因为言语的过分直白而引起不必要的摩 擦和冲突。保持了语言的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CHENLI
11
谢 谢!
CHENLI
12
因此伊丽莎白一直对达西怀有很深的偏见也是顺理成章的。
CHENLI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摘要: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研讨,以旨更全面地向读者展示语用礼貌观。
本文共分四部分:(1)礼原则的由来;(2)礼貌原则的解析;(3)礼貌策略;(4)礼貌原则的应用。
加深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语用学礼貌原则教学应用一.礼貌原则的由来(一)礼貌的界定。
在众多关于礼貌的各种文献中,围绕“礼貌”一词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具体如下:(1)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Politeness as areal-world goa1)。
人们在说话过程中运用礼貌原则的目的就是取悦他人。
(2)礼貌是一种敬重(Politeness as the deference)。
(3)礼貌是一种语体(Politeness as the register)。
语体是指“与社交语境有关的系统化变体”(Lyons,1977)。
或者指在一定场合下人们说话或写作时的语言变化(Holliday,1978)。
(4)礼貌是一种话语表层现象(Politeness as an utterancelevel phenomenon)。
该观点认为,礼貌是一种表层语法编码,该观点主要是离开语言运用的实际环境去研究礼貌问题。
(5)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Politeness as a pragmatic phi—nominee)。
该观点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Thomas,1995)。
总之.在语用学领域,人们关心的不是说话人是否真正对他人友善,而是他说了什么,以及他的话语对听话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把礼貌看成敬重、语体,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不属于语用学的范围,而把礼貌看成一种话语表层现象,就是脱离了语境去谈礼貌,这是一种超理想化的理论,因为语言形式是和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的。
(二))礼貌原则提出的必要性。
在英语语用学习领域中,提及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Theory).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eve)的会话含义学说(Convocational Implicate),即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尤其是用来解释会话结构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遵循的一系列社会准则和规范,用以表达尊重、友好和善意。
礼貌原则涉及到语言的选择、语气的把握、表达方式的委婉等方面,对语言交际中的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展开思考,探讨其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遵循的一系列社会准则和规范。
这些准则和规范包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感受、避免伤害他人等,体现了人们在交际中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促进情感沟通、减少冲突和误解,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不同的文化和语境对礼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文化的礼貌准则,尊重对方的习惯和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做到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礼貌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顺利进行。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对于现代社会的语言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交际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恰恰是指引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如何更好地表达尊重、友好和善意,避免冲突和误解的准则和规范。
在现代社会,培养和践行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情感沟通、减少冲突和误解,从而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礼貌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之一。
而在语言交际中,礼貌原则更是至关重要。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不仅是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更关注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运用。
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就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指的是在交际中的一种行为准则,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良好人际关系而遵循的一种规范。
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可以分为正面礼貌原则和负面礼貌原则。
正面礼貌原则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表现出的礼貌行为,比如说请、谢、对等礼貌用语等等。
而负面礼貌原则则指的是不给对方以麻烦或者压力的交际行为,包括避免侮辱、伤害、使对方不舒服等行为。
这些原则对于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礼貌原则在语用学中的作用是什么呢?礼貌原则有助于人们良好的社会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礼貌行为可以降低冲突和争端,促进人们之间的和睦相处。
礼貌原则有利于有效的信息传递。
在语言交际中,通过礼貌用语的运用,可以使信息传递更加准确、明了,降低歧义和误解的可能。
礼貌原则能够提升个人魅力和社交能力。
一个善于运用礼貌原则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喜爱和信任,从而在社交领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对于礼貌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语用学中,也就是所谓的交际文化差异。
比如在西方国家,直接表达或者回答问题被认为是一种礼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委婉则被视为一种礼貌。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下的礼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语言交际已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传统交往。
网络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礼貌原则同样需要在网络交际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网络交际中,张贴一些侮辱性的言论、恶意攻击他人等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
语言学家leech的礼貌原则
语言学家leech的礼貌原则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是一位英国学者,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套有关语言使用中的礼貌原则。
这套原则被广泛认可并被应用于语言学、社会学和语言交际学等领域。
Leech的礼貌原则主要包括六条:合作原则、合适原则、疑问原则、同情原则、力度原则和模糊原则。
首先,合作原则是指说话人努力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并确保其所说的话符合听话人的期望和需要。
这意味着说话人要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晰或令人困惑的语言。
尽量提供准确、明确和有用的信息,以促进顺畅的交流。
其次,合适原则要求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合适的语言和语气。
这个原则强调在不同的社交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调、词汇和语法。
因此,说话人需要对不同的听话人有所了解,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
疑问原则是关于提问的礼貌原则,它强调以礼貌的方式提问,并使用适当的语气和措辞。
说话人应该避免过于直接或冒犯性的问题,并给予听话人足够的空间来回答问题。
这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同情原则是指说话人倾听和关心他人的感受、意见和需求。
这个原则强调在交流中表达同情、理解和尊重。
说话人需要展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以建立互惠关系和积极的互动。
力度原则强调在交流中使用适度的语气、语音和语言强调。
这意味着说话人应该根据情境和目的,使用适当的语气和语言强调。
适当的力度和重音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力和吸引力,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冒犯或不适。
最后,模糊原则是指在交流中使用模糊或含糊的语言。
这个原则强调当不能提供准确信息或存在不确定性时,使用模糊的语言更为合适。
模糊语言可以用来缓解紧张局势、暗示或提供灵活性。
这六个原则共同构成了Leech的礼貌原则,它们强调了在语言使用中的礼貌和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原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交流至关重要。
遵守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并构建和谐的社交环境。
总结而言,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帮助我们在语言使用中更加礼貌和尊重他人。
语言交际艺术之礼貌原则
《礼记•曲礼上》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 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自卑而尊人是对任何人而言 的,对富贵的人应该如此,对小商小贩也应该如此。 二、中国文化中的礼貌准则 人们常说露脸、赏脸、丢脸、没脸、脸皮厚等。 中国式的礼貌的最大特点就是“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关于面子的有要面子、给面子、面子上过得去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一直很讲究“礼”。 自称姓氏是“敝姓、贱姓”,他称是“尊姓、贵姓”; (过不去)、面子大(小)等,这些说法反映的 一个人如果举止粗俗,满嘴污言秽语,他就要被指 子女自称是“小儿、小女”,他称是“令郎、另爱”; “脸”,主要是指人与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相匹配 责为不懂礼貌、没有教养。反之,如果一个人文质 现代的礼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保留着“上下 中国的礼貌行为归纳为如下五个准则: 意见自称是“拙见、愚见”,他称是“高见、尊意”; 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特点。 的一种社会正价值。当个人所作所为符合并加强 彬彬,出言高雅,他就是一位彬彬有礼、有教养的 作品自称是“拙作、拙著”,他称是“大作、杰作、佳 (一)“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 人。 称呼准则要求交际者用适切的称呼语和对方打招 了这种正价值,他就“有了脸”或“真露脸”; 作”;探望自称是“拜访、拜见、拜会”,他称是“赏 教养与文雅是礼貌的另一要素。有教养即精神境 当个人的所作所为与这种正价值相悖,他就“丢 呼。适切与否,需要考虑交际对象、双方关系、 光、赏脸、光临”;单位自称是“敝校、敝厂”,他称 (二)“上下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等”与称呼准则 了脸”、或“没脸”。 交际背景等因素,具体包括: 界达到了较高的层次。文雅准则就是要选用雅语, 是“贵校、贵厂”等等。 “面子”与“脸”有一定的区别。说某人做了某 多用委婉语。 1. 非亲属、亲属 2.性别 3.年龄 4.气氛 5.场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的观念和价值观冲击并取代了一些 (三)“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 传统的观念与价值观。一般会尊人,但不再贬己,多用 事真丢脸或不要脸,这件事几乎成了丑闻。说某 一些中性称称谓。“贵姓”、“你儿子”、“我儿子”、 (四)“脸”、“面子”与求同准则 人因为要面子逞能,结果把事情弄糟了而下不了 “我校”、“贵校”等等。 台,这并不能算是一件丑闻。 (五)“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 目前,在东南亚中国文化圈里,如香港、新加坡、马来 西亚等地,贬己尊人准则仍然很有约束力。有些中性称 谓如“同志”、(同性恋者)“爱人”(情人和妻子) 例子: 甚至会引起误解。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敬辞如先生、 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 女士、小姐、师傅等逐渐取代中性词“同志”。 甲:鸡蛋我帮你买。
语言学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
Positive face
Positive face: the positive consistent self-image that people have and want to be appreciated and approved of by at least some other people.
礼貌原则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释合作原则未能解 释的某些现象。合作原则认为,语言交际的进行需要交际
双方遵循合作原则下的四项准则,即质的准则、量的准则、 关联准则以及方式准则。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交际双方可 以故意违反准则,说一些不真实的话,说过多的话,说不 相关的话,说隐晦的话等等。合作原则只是说明了交际者 有意违反准则可以获得特殊会话含义,但却并未解释交际 双方为什么要这样说话。
消极礼貌策略
e.g. Can I have your comment on the particip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ocal journalists in Hong Kong?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例句中使用了情态动词的问句
来维护嘉宾的消极面子。间接性策略在访谈节目 中的使用主要是主持人为了提出敏感性或是有争 议性的话题但也为了尽量避免伤害嘉宾面子的一 种面子策略,这种策略的使用能够让访谈更加深 入,更具有吸引力。
⒂甲:唱的挺不错嘛! 乙:那当然了! 丙:哪里哪里,过奖了.
⒄皇上,臣弟给您请安了
⒃甲:今天的妆真漂亮. 乙:这个我很擅长啦! 丙:不是吧,我折腾了好久,都
担心见不了人.
⒂和⒃中的乙的回答就显得不礼貌,因为它们违背了"尽量 少赞誉自己"的次则;话语⒄也显得很符合身份,很礼貌得 体,因为说话人遵守"尽量多贬低自己"的次则.
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精选4篇)
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精选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言语交际的第一个原则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的,但合作原则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以“援救”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四大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数量准则有两条要求:1)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2)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质量准则同样有两个要求: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则要求所说的话要有联系性。
最后一个方式准则则是尽可能追求说话的清楚明了。
这方面有四个要求: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单明了d)井井有条格莱斯发现每当违反一项准则时就会产生会话含义。
他对准则的违反情况做了区分,概括出以下四种。
1)说话人悄悄地不加声张地违反一条准则。
在这种情况下,他有可能是欺骗对方或将对方引入歧途。
2)说话人公开声明不予合作。
如“无可奉告”、“我不想谈”便是典型的表示,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必然导致交际的中断,因此,不会产生会话含义。
3)说话人面临着准则之间的冲突,处于两难的境地。
他可能满足信息数量的准则,而违反质量准则。
这种情况可能产生会话含义。
4)说话人可以蔑视某一准则,公然不去执行。
而尽管某些准则表面上被违反,但在更深的层次上仍然起着作用。
这是一种真正通过违反准则产生会话含义的情况,也是我们讨论的中心。
格莱斯也注意到人们在实际会话中常常不遵守这些原则,有时故意违反某些原则,这就使得听话者要通过说话者话语的字面意义推测出话语的真正含义。
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以及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隐涵,但他并没有指出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
语言学礼貌原则.
• Brown 呾Levinson1978 年提出了影响深大的“面子论”。 他仧认为:如果人仧在交际中要互相合作, 那么, 说话时 就要在保留面子方面迚行合作,即每个人在交往中的面 子要靠对方给予戒保留。由亍面子在受到姕胁时人仧会 设法保住自己的面子, 而且会在保留自己面子的同时又姕 胁着别人的面子。所以, 在交往中为了给自己面子, 也为 保留对方的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语言。
Negative face
• Negative face : the rights to territories, freedom of action and freedom from imposition; essentially the want that your actions be not impeded by others. • 消极面子是指丌希望别人强加亍自己,自己的行 为丌受别人的干涉或阻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koff (1972,1973,1975,1977) 在上个世纪 七十年代提出礼貌三规则:
Lakoff 的礼貌三规则
• 规则一:不要强加于人;适用于交际双方权势和地位 不均等的场合, 如学生和老师, 雇主和雇员之间;
• 规则二:给对方留有余地和空间;适用于交际双方权 力地位平等, 但社会关系不密切的场合, 如商人与顾ESS
(i) The Tact maxim (策略准则, 得体准则) (a) Minimize the cost to others; 使他人受损最小 (b) maximize the benefit to others; 使他人受惠最大
A Pragmatic Study on 1.Approaches to politeness:Politeness
a review 2. Leech: Politeness Theory 3. Levinson: Face Theory 4. Gu Yueguo’s Politeness Theory 5. Practical use of the politeness theories
• 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 为不受别人的干涉或阻碍.
Leech’s PP
•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 1983) 将语用原则分为“人 际修辞”(interpersonal rhetoric) 和“篇章修辞 ”(textual rhetoric)两大类, 他的“修辞” 指的是交际中 有效的运用语言, 它由交际双方所遵循的原则和准则组 成, 准则是原则所包含的较具体的范畴。而礼貌原则则 属于人际修辞的范畴。
• 规则三:增进双方的友情;适用于好友, 恋人之间。
Brown & Levinson’s Face Theory
• Brown 和Levinson1978 年提出了影响深大的“面子论”。 他们认为:如果人们在交际中要互相合作, 那么, 说话时 就要在保留面子方面进行合作,即每个人在交往中的面 子要靠对方给予或保留。由于面子在受到威胁时人们会 设法保住自己的面子, 而且会在保留自己面子的同时又威 胁着别人的面子。所以, 在交往中为了给自己面子, 也为 保留对方的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语言。
Background
• 早在20世纪50年代, 美国学者戈夫曼(Erving Goffman) 就 从戏剧的观点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贾玉新,1997 ),建立了礼貌模式。他认为, 人们的行为分为前台行为 和后台行为二种。“脸面” 是人类行为准则之一, 渗透 于人际行为之中。很显然,“面子功夫”是作给其他人 看的“前台”行为。
Positive face
Positive face: the positive consistent self-image that people have and want to be appreciated and approved of by at least some other people.
1)formality: don’t impose/remain aloof 不要强加于 人(交际双方地位不平等时,如师生、雇主与雇员等)
Lakoff 的礼貌
三规则(由于提 出较早, 在范围 上, 系统性上都 较为笼统, 未能 引起足够重视)
2)hesitancy: give the addressee his options给对方留有余 地和空间(交际双方地位平等或社会关系不密切时,如 商人与顾客)
• Goffman 同时指出,面子对于每个人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是人们在交际中都很关注的重要因素。面子的需求是相 互的,一个人要想自己不丢面子,最保险的办法是不去伤害 他人的面子。
• 20世纪60年代, 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 (1975)在Austin和 Searle的言语行为基础上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 该原则 认为人们在所有会话中都应遵循质量, 方式和相关的四 个准则。合作原则提出后, 针对人们在会话中时常出现 的故意违背某一准则的情况, Grice又增加了一条会话 含义与之补充。然而, Grice 的会话合原则与会话含义 仍不能对语言本身的意义和语言的言外之力做出充分 的解释。
3) equality: act as though you and the addressee were equal/make him feel good增进双方的友情(适 用于好友, 恋人之间)。
Brown&
Levinson
的面子保全论( FST)
Positive face 积极面子(正面子) Negative face 消极面子(负面子)
• Brown 和Levinson 还将面子分为正面子(positive face) 和 负面子(negative face), 前者指人们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 和赞许, 后者指人们有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 干预、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
Two main approaches to politeness before Leech
2. Leech’s approach to politeness
• Politeness in communication requires people to adopt strategies of
• (a) maximizing “ polite beliefs” ;
• (b) minimizing “ impolite beliefs.”
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
Negative face
• Negative face : the rights to territories, freedom of action and freedom from imposition; essentially the want that your actions be not impeded by others.